期刊文献+
共找到555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学学官“作新斯文”职责与北宋太学文风变革
1
作者 王朋飞 马自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3,共10页
北宋太学学官是太学制度和文风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太学规模扩大、学规完善等方面所作的贡献为太学文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在任命制诰中太学学官被朝廷委以“作新斯文”之责,他们自觉履行这一职责并肩负起了改造太学文风的... 北宋太学学官是太学制度和文风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太学规模扩大、学规完善等方面所作的贡献为太学文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在任命制诰中太学学官被朝廷委以“作新斯文”之责,他们自觉履行这一职责并肩负起了改造太学文风的重任。这主要表现在庆历间石介等极力排抑西昆浮靡之风、引导太学文风走向“太学体”的险怪,以及熙宁后慕容彦逢、葛胜仲、曾几、陈与义等为振作卑弱文风所作的努力。太学学官“作新斯文”之举是北宋文风改革的重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学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太学学官 “作新斯文” 太学文风 变革
下载PDF
庆历四年太学独立建校的原因及影响探赜
2
作者 黄一庆 《现代教育论丛》 2024年第4期15-24,共10页
庆历四年太学的独立设置,标志着北宋的教育重心从品官子弟向平民子弟转移,开启了宋代教育发展的新纪元。为弥补宋初人才培养和选拔体制的缺陷,顺应教育下移的时代发展趋势,仁宗朝廷在借鉴西汉至五代各朝中央官学体制架构的基础上,结合... 庆历四年太学的独立设置,标志着北宋的教育重心从品官子弟向平民子弟转移,开启了宋代教育发展的新纪元。为弥补宋初人才培养和选拔体制的缺陷,顺应教育下移的时代发展趋势,仁宗朝廷在借鉴西汉至五代各朝中央官学体制架构的基础上,结合历代朝廷重臣所提的兴学建议,延续了当朝初期的太学馆制度,专为八品以下及庶民子弟建立太学,以期实现为国育才的目的。庆历四年独立设置太学受当时教育改革环境影响,是仁宗朝廷改革不合时宜的人才培养和选拔体制所取得的代表性成就,对当时及以后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历兴学 太学 教育下移 三馆制度
下载PDF
论宋代臣僚书写的太学文
3
作者 牛思仁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1-95,共5页
宋代太学是传授和研习儒家经典、培养经世治国人才的中央官学,为最高学府。围绕太学这一特定教育机构,宋代臣僚创作了规模宏大、体质庞杂的太学文。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臣僚编撰学官任免之制诰文;其二,皇帝视学之后的赋表等幸学... 宋代太学是传授和研习儒家经典、培养经世治国人才的中央官学,为最高学府。围绕太学这一特定教育机构,宋代臣僚创作了规模宏大、体质庞杂的太学文。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臣僚编撰学官任免之制诰文;其二,皇帝视学之后的赋表等幸学文;其三,围绕太学内部诸项事务,臣僚所作奏疏文。太学文对宋代太学的发展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学 臣僚 制诰 幸学 奏疏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太学278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邓旭先 张丹 +1 位作者 王运星 黄彦宗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11期174-176,共3页
太学278是洛阳太学农作物研究所以金穗116为母本、偃大428(C39/西农78692//冀麦541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具有抗倒伏、抗病害、抗寒、耐旱、抗干热风的特性。该品种2022年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 太学278是洛阳太学农作物研究所以金穗116为母本、偃大428(C39/西农78692//冀麦541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具有抗倒伏、抗病害、抗寒、耐旱、抗干热风的特性。该品种2022年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笔者通过多年、多点次生产试验集成了其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太学278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新品种 太学278 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汉代太学教育管理述评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凌皓 郑长利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81-84,共4页
文章对汉代太学产生、发展及演进的历史进行了简要地梳理 ;对汉代太学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的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与探讨 ,尤其是对汉代太学在教师管理、学生管理。
关键词 太学 教育管理 汉代 太学博士 太学 教材管理
下载PDF
宋孝宗朝太学及其文风探论 被引量:1
6
作者 牛思仁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1期108-110,126,共4页
有宋一代崇儒右文、兴学重教,号称"小元祐"的宋孝宗朝文化教育高度繁荣,太学制度兴盛发展。孝宗朝太学创设解试落第每百人中取三人候阙考试的待补法,衍生出重要文学现象"乾淳太学体",成为四方士子参加科考、引以为... 有宋一代崇儒右文、兴学重教,号称"小元祐"的宋孝宗朝文化教育高度繁荣,太学制度兴盛发展。孝宗朝太学创设解试落第每百人中取三人候阙考试的待补法,衍生出重要文学现象"乾淳太学体",成为四方士子参加科考、引以为法的风向标。研究孝宗朝太学及其文风的号召、引导与影响,是窥探南宋社会士子科考态度、时文创作乃至科场文风倾向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孝宗朝 太学 太学待补法 乾淳太学
下载PDF
选士、政争与政治文化——两宋太学研究述评与反思
7
作者 王文豪 《宋史研究论丛》 2023年第1期421-433,共13页
两宋太学研究自20世纪20年代始,至今已有百年。回顾其学术发展,本文认为宋代太学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以回溯现代大学制度起源的综论式研究为主,后因受到“科举与社会流动”“活的制度史”等海内外学术话题和方法的影响,逐渐凝... 两宋太学研究自20世纪20年代始,至今已有百年。回顾其学术发展,本文认为宋代太学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以回溯现代大学制度起源的综论式研究为主,后因受到“科举与社会流动”“活的制度史”等海内外学术话题和方法的影响,逐渐凝聚出选士与政争两种视角。在综合上述两种研究视角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提出政治文化的视角,拓展太学研究在视角、材料和时段上的可能,并进一步明晰太学在政治与文化上的双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 太学 科举 政治文化
下载PDF
六朝太学与国学考辨 被引量:5
8
作者 张连生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共7页
学术界对六朝时期太学与国学的关系有多种不同看法。有六朝国学始于东吴孙休时说,有东吴无国学说。有人认为南朝的太学与国学是两所并列的学校,有时两者同置,有时一存一废;有南朝只有国学而无太学说等。事实上东吴并无太学或国学存在;... 学术界对六朝时期太学与国学的关系有多种不同看法。有六朝国学始于东吴孙休时说,有东吴无国学说。有人认为南朝的太学与国学是两所并列的学校,有时两者同置,有时一存一废;有南朝只有国学而无太学说等。事实上东吴并无太学或国学存在;西晋开始在太学之中设置培养贵族子弟的国子学,校舍分离,号称“二学”;东晋先设太学,后又增设国学,并将“二学”校舍合并;南朝“太学”与“国学”为一校二名,由于国学以上层贵族子弟为培养对象,国学的地位和名声高于太学,因此“国学”常常取代“太学”,成为国家最高学府的习惯通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学 国学 国子学 太学 国子生
下载PDF
宋代太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师生关系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屏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71-76,共6页
宋代太学生一般要由本地选拔举送,通过考试方能入学;宋代太学没有规定肄业年限,只要考试合格,就准予毕业;宋代太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切磋,还可以和校外名士一起游学,同时,太学生不仅可以跟从太学里的老师学习,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太... 宋代太学生一般要由本地选拔举送,通过考试方能入学;宋代太学没有规定肄业年限,只要考试合格,就准予毕业;宋代太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切磋,还可以和校外名士一起游学,同时,太学生不仅可以跟从太学里的老师学习,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太学外的老师学习;宋代太学生的生活总体来说是不错的,相处也较融洽;宋代太学的师生关系除了教学与学术上的传承关系外,更多的是政治上的依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太学 太学 学习生活 师生关系
下载PDF
两宋太学制度与太学生的参政活动 被引量:1
10
作者 边勃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6-78,共3页
宋代太学生参与政治活动业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一份十分珍贵的遗产,而太学生积极的爱国运动又与当时的太学制度是密不可分的。深入探析宋代太学生的救亡图存活动及其特点,追寻他们在民族危难之际,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敢与权奸作斗争,... 宋代太学生参与政治活动业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一份十分珍贵的遗产,而太学生积极的爱国运动又与当时的太学制度是密不可分的。深入探析宋代太学生的救亡图存活动及其特点,追寻他们在民族危难之际,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敢与权奸作斗争,死而后已的顽强精神。这对近代中国的学生运动乃至近代中国民主意识的唤醒都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学制度 太学 参政
下载PDF
汉代太学生的干政之举
11
作者 郝建平 《北方论丛》 2004年第5期76-80,共5页
汉代设立太学之目的,就是要培养国家所需要的治术人才和贤人君子,因此,自太学开设之日起,太学生与政治便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太学生在校时即关心时政,试图学有所用。他们或上书言事,抒发政见;或集会请愿,干涉不平之事。特别是东汉中... 汉代设立太学之目的,就是要培养国家所需要的治术人才和贤人君子,因此,自太学开设之日起,太学生与政治便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太学生在校时即关心时政,试图学有所用。他们或上书言事,抒发政见;或集会请愿,干涉不平之事。特别是东汉中期后,太学生以政治集团的形式,全身心地投入到反宦官的斗争中去,成为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的力量。汉代太学生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我国古代学生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太学 太学 政治
下载PDF
论东汉太学教育与太学生运动特点的内在联系
12
作者 郭炳洁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0-12,共3页
东汉太学生运动所具有的特点,与东汉太学教育有着深刻地联系。教育规模地扩大、生员出身的多样化,使学生运动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影响广泛。“学仕结合”的教育原则决定了太学生高度的政治热情。太学的学风,形成了学生运动独特的斗争方式。
关键词 太学生运动 太学教育 清议
下载PDF
北宋“太学体”新论 被引量:13
13
作者 祝尚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3-77,共5页
“太学体”,是宋仁宗庆历年间流行于太学的一种文体。它是石介在猛烈抨击“西昆体”的同时,把文风引向另一极端的产物。其主要特征是怪僻。“太学体”在太学建立之后的形成、影响,以及欧阳修嘉二年(1057)知贡举与它所进行的... “太学体”,是宋仁宗庆历年间流行于太学的一种文体。它是石介在猛烈抨击“西昆体”的同时,把文风引向另一极端的产物。其主要特征是怪僻。“太学体”在太学建立之后的形成、影响,以及欧阳修嘉二年(1057)知贡举与它所进行的斗争,是研究北宋古文运动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太学 张方平 石介
下载PDF
浅析中国当代大学的遗传基因——兼谈中国太学和中世纪大学的差异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广明 朱新荣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3-256,共4页
中国太学与中世纪大学之间在设置方式、管理模式、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有着各自的特征。中世纪大学被称为当代大学的母体,中国太学虽然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但中国太学并不被看作中国当代大学的源头。分析中国当代大... 中国太学与中世纪大学之间在设置方式、管理模式、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有着各自的特征。中世纪大学被称为当代大学的母体,中国太学虽然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但中国太学并不被看作中国当代大学的源头。分析中国当代大学特征,可以发现中国当代大学在设置方式、管理模式、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与中国太学有着天然的继承性和同质性;但同时,中国当代大学缺失了中世纪大学的本质特征——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中国太学的遗传基因在中国当代大学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异,中国太学应视为中国当代大学的源头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大学 太学 中世纪大学
下载PDF
庆历“太学新体”新论——兼论欧阳修对庆历“太学新体”的促进 被引量:5
15
作者 许瑶丽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7-115,共9页
学界通常认为北宋"太学体"是一种以"奇涩险怪"为主要特征的古文,然而北宋庆历"太学新体"反映的实际是科场文章的流弊,其中尤以律赋为代表。"太学新体"的形成与庆历科举新政有密切关联,欧阳修... 学界通常认为北宋"太学体"是一种以"奇涩险怪"为主要特征的古文,然而北宋庆历"太学新体"反映的实际是科场文章的流弊,其中尤以律赋为代表。"太学新体"的形成与庆历科举新政有密切关联,欧阳修庆历二年所作的《应天以实不以文赋》则直接推动了"太学新体"的形成。被张方平指认应当承担责任的石介,则是欧阳修"赋者,规谏之文也"观念的忠实贯彻者。张方平排抑"太学新体"主要针对的是形式逾制的科举程文,客观上却阻抑了古文的"载道"、"济世"精神在科场文章中的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太学新体” 欧阳修 张方平 庆历新政
下载PDF
论汉代太学的学风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荣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9-36,共8页
本文论述汉代太学的学风,包括太学中严格选择教师、尊师蔚然成风、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学生勤奋学习与问难辩论之风气、严格的考试制度等。汉代这样优良的学风,薰陶了一代代学子,为封建统治阶级培养了大批人才。它创造和积累了丰富... 本文论述汉代太学的学风,包括太学中严格选择教师、尊师蔚然成风、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学生勤奋学习与问难辩论之风气、严格的考试制度等。汉代这样优良的学风,薰陶了一代代学子,为封建统治阶级培养了大批人才。它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学 博士 尊师 通经致用 勤奋学习 考试制度
下载PDF
试论两汉太学与儒术独尊的制度性确立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竹波 田婉琳 《理论月刊》 2008年第2期64-66,共3页
本文从四个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提出与儒学在汉代的崛起,太学的产生、发展,太学中教师任用、教材选择、学生考试及录用体现出的太学与儒学的关系,太学在国家文教政策的保证下长期巩固了"儒术独尊",论述... 本文从四个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提出与儒学在汉代的崛起,太学的产生、发展,太学中教师任用、教材选择、学生考试及录用体现出的太学与儒学的关系,太学在国家文教政策的保证下长期巩固了"儒术独尊",论述"独尊儒术"是太学得以建立的前提,同时太学及其以后的衍化物如国子学、国子监、书院等教育模式又确立了儒家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学 儒术独尊 儒学 教育制度
下载PDF
明代太学中的援例监生 被引量:6
18
作者 詹家豪 《广东社会科学》 2001年第6期72-78,共7页
援例监生是明代太学中的自费生。援例入监为边境用兵 ,国力不支所引发 ;而生员的长期积滞需要寻求出路则是其深厚的根源。援例入监初为一时权宜 ,后则变为常例 ;初限府州县学生员援例 ,后竟滥及社学童蒙和社学斥退者 ,以至目不识丁的荡... 援例监生是明代太学中的自费生。援例入监为边境用兵 ,国力不支所引发 ;而生员的长期积滞需要寻求出路则是其深厚的根源。援例入监初为一时权宜 ,后则变为常例 ;初限府州县学生员援例 ,后竟滥及社学童蒙和社学斥退者 ,以至目不识丁的荡子顽童。太学对援例生初期尚有教养 ,后则渐为具文。援例入监破坏了太学的正常教学秩序 ,败坏了士风 ,使太学成为卖官的场所。援例生多数不懂庶政 ,惟知蠹民 ,其大量入仕 ,污染了政坛 ,败坏了吏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太学 国子监 援例监生
下载PDF
魏晋之际国子、太学之议与司马氏政权的合法性建构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磊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1-169,共9页
西晋立国子学的意义不止于门阀制度建设,它是司马氏与曹氏斗争导致太学地位变化的结果,也是司马氏内部礼学之士集结及其势力扩张的结果。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懿借助魏明帝"浮华案"罪贬曹爽集团核心何晏等人,新附士族据此议国子... 西晋立国子学的意义不止于门阀制度建设,它是司马氏与曹氏斗争导致太学地位变化的结果,也是司马氏内部礼学之士集结及其势力扩张的结果。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懿借助魏明帝"浮华案"罪贬曹爽集团核心何晏等人,新附士族据此议国子入太学,初树司马氏教化权威。高贵乡公行礼、讲学于太学,试图以崇郑抑王树皇帝权威,获得嵇康及太学生支持。正因太学在造晋过程中未起积极作用,晋武帝时方有地位更高的国子学出现。贾充弑君作为司马氏道义缺失的象征,成为一种逆向的政治动员,使司马氏阵营中礼学之士集结;国子学之设,是其在政争中的"根据地建设"。国子学与门下机构任职人员身份上的重合,使国子学在晋初政坛上权重加大,政治影响力剧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学 国子学 司马氏 合法性
下载PDF
北宋“太学体”事件覆议 被引量:3
20
作者 雷恩海 刘岩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6-134,共9页
“太学体”是指庆历至嘉祐年间盛行于太学的一种以“怪诞诋讪”“流荡猥烦”为特点的科场时文,其作者主要是在此十余年间受到太学影响并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其产生原因是多种的,主要有太学教师石介的引导、庆历士风的高涨、考试内容的... “太学体”是指庆历至嘉祐年间盛行于太学的一种以“怪诞诋讪”“流荡猥烦”为特点的科场时文,其作者主要是在此十余年间受到太学影响并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其产生原因是多种的,主要有太学教师石介的引导、庆历士风的高涨、考试内容的变化、儒学的深入和举子的矜胜心理。嘉祐二年(1057),欧阳修严厉打击了“太学体”在场屋的泛滥,既是为了倡导载“道”之古文,也是出于为朝廷选拔人才的需要,最终扭转了不良的文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学体” 科举 欧阳修 石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