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对急诊失血过多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1
作者 石俊霞 王德翠 朱洪新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7期183-186,共4页
目的比较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与纳洛酮单药治疗对急诊失血过多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8月—2023年2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急诊失血过多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纳... 目的比较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与纳洛酮单药治疗对急诊失血过多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8月—2023年2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急诊失血过多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实施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两组均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CS中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肢体运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1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氧化氢酶(CA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氧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对急诊失血过多昏迷患者效果更加优异,可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缩短患者昏迷时间,促进患者意识恢复,改善氧化应激水平,改善疾病预后,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过多 昏迷 纳洛酮 醒脑静
下载PDF
成分输血对复合创伤失血过多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孙丰强 《血栓与止血学》 2016年第4期426-427,430,共3页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对复合创伤失血过多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33例复合创伤失血过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凝血指标合理输注血小板、冷沉淀、去白红细胞悬浮液等,输血前后均检测凝血功能,并评估预后。结果 本组33...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对复合创伤失血过多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33例复合创伤失血过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凝血指标合理输注血小板、冷沉淀、去白红细胞悬浮液等,输血前后均检测凝血功能,并评估预后。结果 本组33例患者24 h内平均输血量(9120.52±120.11)ml,其中平均血小板输注量为(17.10±2.33)U,平均去白红细胞悬浮液输注量为(35.20±3.58)U,平均FFP输注量为(3125.10±98.24)ml。输注后4 h,检测Hb、HCT、PLT、Fbg分别为(108.64±11.52)g/L、(42.05±6.27)%、(97.24±52.34)×109/L、(2.18±0.82)g/L、显著高于输注前,a PTT、PT、TT分别为(46.39±6.21)s、(21.30±2.85)s、(24.85±4.11)s、显著短于输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33例患者中,6.06%出现凝血功能障碍,6.06%出现过敏反应,9.09%死亡。结论 成分输血可根据创伤失血过多患者凝血指标输注血液成分,有利于降低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创伤 失血过多 成分输血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输卵管妊娠破裂患者并发失血过多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3
作者 黄颜怡 张咏梅 +6 位作者 马晴 麦青欣 梁杏珊 胡静怡 梁群英 关永格 宋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23-928,共6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输卵管妊娠破裂患者失血过多风险预测模型,对输卵管妊娠破裂患者病情变化评估提供依据和工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7月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输卵管妊娠破裂住院患者的临床数据。以术中发现... 目的:构建并验证输卵管妊娠破裂患者失血过多风险预测模型,对输卵管妊娠破裂患者病情变化评估提供依据和工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7月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输卵管妊娠破裂住院患者的临床数据。以术中发现盆腔积血量是否≥750 ml为依据分为失血过多组和非失血过多组。通过单因素分析、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出发生失血过多的影响因素并建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预测模型的区分度,通过校准曲线及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的一致性,通过决策分析曲线评价及验证模型的临床效用,最后绘制列线图。结果:①共纳入386例输卵管妊娠破裂患者,其中124例(32.12%)失血量≥750 ml。②筛选出预测输卵管妊娠破裂患者并发失血过多的最优预测因素包括:腹痛天数、头晕、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宫旁包块最大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血红蛋白(Hb),据此构建模型和列线图。③预测模型AUC为0.827(95%CI 0.781~0.873);界值为0.391,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68.55%和84.35%,通过重抽样后模型内部验证的AUC为0.804。临床决策曲线显示,最大净获益值阈值概率区间分别在8.5%~97%。结论:所构建的预测模型经验证后提示鉴别效能、一致性程度良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预测输卵管妊娠破裂患者发生失血过多风险的工具,有助于早期判断失血性休克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妊娠 破裂 失血过多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针刺治疗流产后失血过多1例
4
作者 刘禹 贾先英 纪永丽 《中国中医急症》 2007年第10期1282-1282,共1页
笔者曾在一偏远、闭塞、远离医院的山区接诊1例流产后失血过多患者,经采用针刺疗法4h,病情缓解。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流产后失血过多 针刺疗法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急诊治疗车祸创伤致失血过多昏迷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李红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2期111-114,共4页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急诊治疗车祸创伤致失血过多昏迷患者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抽取我院车祸创伤失血昏迷的患者48例,分为两组进行不同护理比较,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急诊治疗车祸创伤致失血过多昏迷患者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抽取我院车祸创伤失血昏迷的患者48例,分为两组进行不同护理比较,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急诊治疗车祸床上致失血过多昏迷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失血过多 昏迷 车祸创伤 护理质量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失血过多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3
6
作者 崔惠芬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3期550-551,共2页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失血的发生,确保透析安全,提高透析质量。方法对血液透析前、中、后期3个阶段易导致患者失血的常见操作问题进行分析,据此制定在血液透析整个过程中预防患者失血的措施。结果规范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失血...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失血的发生,确保透析安全,提高透析质量。方法对血液透析前、中、后期3个阶段易导致患者失血的常见操作问题进行分析,据此制定在血液透析整个过程中预防患者失血的措施。结果规范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失血的护理操作常规,能降低其意外失血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结论通过实施预防患者失血的规范护理操作,有效降低血液透析中常见操作问题给患者带来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失血 护理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后的全髋关节置换:隐性失血的模型预测
7
作者 吕晓东 古锦瑞 +1 位作者 高靖宇 葛建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506-4513,共8页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在老年人和骨质疏松患者中尤为多见,治疗常需内固定手术来稳定骨折并促愈合。但内固定手术偶可失效,引发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或再骨折等严重问题。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后失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效果及...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在老年人和骨质疏松患者中尤为多见,治疗常需内固定手术来稳定骨折并促愈合。但内固定手术偶可失效,引发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或再骨折等严重问题。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后失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效果及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2年9月于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86例,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记录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对患者手术前后的Harris评分、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以及SF-36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对全髋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预测隐性失血,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比2种模型的预测效能和准确性。结果与结论:(1)8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内固定失效后,均通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成功治疗;(2)与术前相比,患者在术后3,6,12个月的Harri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SF-36评分及患髋主动活动幅度均显著改善(P<0.05);(3)高隐性失血组的年龄、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骨质疏松比例、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血红蛋白下降量均高于低隐性失血组(P <0.05);低隐性失血组的骨水泥型假体构成比、前方入路构成比及2-3级髋关节间隙高于高隐性失血组(P <0.05);两组在性别比例、体质量指数、慢性支气管炎比例、侧别比例、麻醉方式及髋臼杯直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4)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糖尿病、骨质疏松、假体类型、手术入路、髋关节间隙、总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血红蛋白下降量是全髋关节置换后高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P <0.05);(5)将影响因素纳入到Logistic回归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预测隐性失血,绘制2个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2和0.923,灵敏度分别为0.879和0.886,特异度分别为0.854和0.908,约登指数分别为0.733和0.794,准确性分别为0.867和0.897;2个模型的曲线下面积、约登指数和准确性均为神经网络模型更高;(6)提示全髋关节置换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失效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髋关节活动度恢复较好;年龄、糖尿病、骨质疏松、假体类型、手术入路、髋关节间隙、总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血红蛋白下降量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高隐性失血风险的重要因素,基于危险因素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对隐性失血的预测结果相差不大,神经网络模型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失效 人工髋关节置换 治疗效果 隐性失血
下载PDF
延长氨甲环酸使用时间有助于减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隐性失血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燕 吴凡 +4 位作者 李红 万盛钰 何瑾 朱宾仁 江从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858-5864,共7页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好发于老年人,手术后会出现大量的隐性失血,减少隐性失血可以降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目的:评估延长氨甲环酸的使用时间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围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自...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好发于老年人,手术后会出现大量的隐性失血,减少隐性失血可以降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目的:评估延长氨甲环酸的使用时间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围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经急诊收治入院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62例,均在牵引床上闭合牵引复位后置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根据氨甲环酸的使用时间分为2组,对照组38例在切开皮肤前15-30 min给予氨甲环酸1 g静脉滴注,3 h后追加1 g;试验组2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第1天再追加氨甲环酸1 g静脉滴注每12 h一次。术前、术后当天、术后第1,3,5天均复查血常规,统计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理论总失血量采用Gross方程计算,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显性出血量相差较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试验组围术期血红蛋白下降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试验组术后第3天的血红蛋白值、术后第1,3天的红细胞压积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两组术后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呈下降趋势,第3天的血红蛋白值为最低值,术后第1天的血小板值为最低值,然后开始回升;⑤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结果表明,术后延迟氨甲环酸的使用时间,可能有助于减少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隐性失血量,并不会增加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隐性失血 血红蛋白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术中追加使用氨甲环酸对短节段腰椎管狭窄手术失血量及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朱丽坤 曹爽 +3 位作者 刘东梅 尹倩 胡小艳 李微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4-179,共6页
目的探讨术中追加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短节段腰椎管狭窄手术失血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108名腰椎管狭窄症拟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TXA组、追加组,各36名。对照组围手术期不应用TXA;TXA组麻醉成功后、手... 目的探讨术中追加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短节段腰椎管狭窄手术失血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108名腰椎管狭窄症拟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TXA组、追加组,各36名。对照组围手术期不应用TXA;TXA组麻醉成功后、手术切皮前15 min静脉滴注含1 g TXA的生理盐水混合液100 mL;追加组麻醉成功后、手术切皮前15 min静脉滴注含1g TXA的生理盐水混合液100 mL,输完后3 h,再静脉追加10 mg/kg体重的TXA。记录3组围术期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于术前及术后d3分别测定3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数量(BPC)、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等指标。术后追踪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追加组分别与对照组和TXA组比较,总失血量(mL)[(968.7±209.6)vs(1369.8±276.3),(968.7±209.6)vs(1273.9±250.2)]、显性失血量(mL)[(590.5±164.3)vs(876.4±235.9),(590.5±164.3)vs(789.3±221.7)]、术中失血量(mL)[(318.7±120.7)vs(457.8±146.6),(318.7±120.7)vs(423.9±162.3)]、术后引流量(mL)[术后1d:(164.6±25.0)vs(262.3±51.7),(164.6±25.0)vs(219.8±37.1);术后3d:(107.2±18.6)vs(156.3±37.6),(107.2±18.6)vs(145.3±22.3)],均低于对照组和TXA组(P<0.05),输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TXA组术后引流量、输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3组隐性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3组Hb、Hct、BPC下降(P<0.05),D-D、FIB、CRP升高(P<0.05),但TXA组、追加组Hb、Hct、BPC、D-D、CRP的变化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追加组Hb、Hct、BPC、D-D、CRP的变化程度小于TXA组(P<0.05)。3组间及组内术前、术后的PT-INR、PT、APTT、ALT、BU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所有患者术后追踪均未发现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癫痫、肝肾损害等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术中追加TXA可有效减少短节段腰椎管狭窄手术失血量,但不增加凝血障碍、血栓形成、肝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氨甲环酸 失血 术中追加
下载PDF
优质护理干预对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曦 魏云欣 吴春燕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744-747,共4页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90例,对患者的个人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采用数字标记方式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90例,对患者的个人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采用数字标记方式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优质护理)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满意度、休克指数、不良反应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抢救有效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患者的休克指数(0.91±0.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5±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1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中,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并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 急诊患者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两种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肌损害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11
作者 谭清实 付强 +4 位作者 马武剑 吴敬芳 王勇 贾代良 李京玉 《西部医学》 2024年第12期1773-1776,共4页
目的 研究两种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创伤性失血休克(TH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THS患者,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限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液体复苏,限制组... 目的 研究两种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创伤性失血休克(TH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THS患者,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限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液体复苏,限制组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LF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损害指标及预后。结果 复苏后,限制组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苏后,限制组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后,限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创伤失血性休克相比常规液体复苏,LFR能够更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心肌损害,降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液体复苏 血液动力学 心肌损伤 预后
下载PDF
卡巴胆碱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陈超 王化冰 +3 位作者 索小燕 李征 张辉 李方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935-1939,共5页
目的 观察大鼠失血性休克时卡巴胆碱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 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SPF级)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假休克组(SS组)、失血性休克组(HS组)、失血性休克+卡巴胆碱组(CBL组)。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按照Wiggers改良法制作,... 目的 观察大鼠失血性休克时卡巴胆碱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 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SPF级)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假休克组(SS组)、失血性休克组(HS组)、失血性休克+卡巴胆碱组(CBL组)。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按照Wiggers改良法制作,各组模型制备完毕后6 h,经右侧股动脉采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取右肺下叶肺组织检测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的底物(SSeCKS)、E-选择素蛋白质水平,取右肺下叶行透射电镜检查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SS组表达少量的TNF-α、SSeCKS、E-选择素,HS组和CBL组表达升高(P<0.05),与HS组相比,CBL组表达降低(P<0.05)。SS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膜表面光滑,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形态结构正常;HS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出现细胞水肿、坏死和凋亡表现(细胞膜表面皱折、细胞膜表面凹凸不平、细胞器水肿、异染色质染色加深边集等);CBL组较SS组,细胞有所损伤,但好于HS组。结论 大鼠失血性休克时卡巴胆碱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也可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合成和释放炎症介质减轻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卡巴胆碱 SSECKS E-选择素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防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江共涛 张斌 +5 位作者 程毅 胡海波 杨佛 夏启水 邬明峻 范伟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15期2217-2219,共3页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IFF)后,予以桃红四物汤防治术后隐性失血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行PFNA手术...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IFF)后,予以桃红四物汤防治术后隐性失血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行PFNA手术治疗的80例IF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于手术前2天至术后第3天内(手术当天除外)给予桃红四物汤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隐性失血量、引流量及血常规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隐性失血量、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血小板值、血红蛋白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内服能有效减少IFF患者PFNA术后的隐性失血,对患者康复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桃红四物汤 隐性失血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复苏液体的演进——低效价抗体O型全血正重新成为首选的应急通用桥接复苏液体
14
作者 王鸿捷 郭永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53-964,共12页
血液复苏是严重失血患者的关键急救措施。血液复苏液体的选用,经历了从全血到晶体液/胶体液、晶体液联合红细胞、等比例血液成分的演进过程。近20年来,采用低效价抗体O型全血(low titer group O whole blood,LTOWB)作为血液复苏的首选... 血液复苏是严重失血患者的关键急救措施。血液复苏液体的选用,经历了从全血到晶体液/胶体液、晶体液联合红细胞、等比例血液成分的演进过程。近20年来,采用低效价抗体O型全血(low titer group O whole blood,LTOWB)作为血液复苏的首选应急通用桥接复苏液,已发展成为大趋势。我们对全血在严重失血患者的应用历史和现状做一介绍,并提出我国采用LTOWB作为首选应急通用血液的进一步论证和验证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价抗体O型全血 血液复苏 严重失血
下载PDF
基于5G专网的院前急救运作模式、体系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江曙光 张心怡 +1 位作者 庄慧捷 李冬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4期5-7,共3页
目的研究基于5G专网的院前急救运作模式、体系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应用医学研究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00例,按照治疗路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目的研究基于5G专网的院前急救运作模式、体系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应用医学研究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00例,按照治疗路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救治模式治疗,观察组给予基于5G专网的院前急救运作模式、体系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炎性因子以及抢救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PT、APTT、TT、FIB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LT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TNF-α、IL-1、IL-6、CRP等炎性因子指标水平以及抢救总有效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5G专网的院前急救运作模式、体系对创伤失血性休克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升高抢救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院前急救 凝血功能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余祖年 罗辉 +1 位作者 谢军胜 邓中航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7期100-103,共4页
目的研究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于重庆市北培区中医院进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术后隐性失血量480 mL为分界线,将其分为高隐性失血组(31例,失血量≥480 mL),低隐... 目的研究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于重庆市北培区中医院进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术后隐性失血量480 mL为分界线,将其分为高隐性失血组(31例,失血量≥480 mL),低隐性失血组(89例,失血量<480 mL),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隐性失血的因素。结果两组间年龄、糖尿病、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认为年龄60岁及以上(OR:8.953,95%CI:2.905,27.593)、骨质疏松(OR:5.127,95%CI:1.318,19.950)是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后高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及以上和骨质疏松是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高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年龄较大和存在骨质疏松的患者,应特别注意预防和监测术后隐性失血的发生,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失血风险,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 隐性失血 年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正交设计探讨复方蕨麻胶囊对低温低氧失血性休克大鼠微循环的影响
17
作者 苗晓雪 刘瑞 +2 位作者 曹忠平 王振华 代二庆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000-1007,共8页
[目的]基于正交设计,探究不同条件(空气氧含量、环境温度及药物浓度)对失血性休克(HS)大鼠微循环的影响,为预防低温低氧HS提供最优方案。[方法]本研究选取海拔(用空气氧含量模拟)[3551.7 m(13.5%)、3080.7 m(14.5%)、2751 m(15.2%)]、... [目的]基于正交设计,探究不同条件(空气氧含量、环境温度及药物浓度)对失血性休克(HS)大鼠微循环的影响,为预防低温低氧HS提供最优方案。[方法]本研究选取海拔(用空气氧含量模拟)[3551.7 m(13.5%)、3080.7 m(14.5%)、2751 m(15.2%)]、环境温度(5~10℃、10~15℃、15~20℃)及药物浓度[复方蕨麻胶囊低(27 mg/kg)、中(54 mg/kg)、高(81 mg/Kg)剂量]三个因素,每个因素各选取三个水平,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按照L9(34)正交表进行实验,共得出9种组合。将27只350~400 g雄性SD大鼠根据正交设计的干预方案分为9组,每组重复3次,进行HS大鼠的造模。实验过程中采集并记录放血前(T)、复苏前(T0)、复苏后1 h(T1)、复苏后2 h(T2)、复苏后3 h(T3)、复苏后4 h(T4)、复苏后5 h(T5)共7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肠系膜微循环指标[包括血管流速、灌注血管密度(PVD)和微循环血流指数(MFI)]。采用相关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先筛选出实验最佳观测时间点,而后选出本实验条件下对改善HS大鼠的最优方案。[结果]筛选实验最佳观测时间点:对9组大鼠的MAP、HR、肠系膜流速七个时间点进行比较。1)MAP:①各组大鼠的MAP在不同时间点变化趋势一致(F=1.471,P=0.051);②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02,P=0.467);③各组MAP在不同时间点不全相等(F=417.804,P<0.001)。2)HR:①各组大鼠的HR在不同时间点变化趋势一致(F=0.782,P=0.730);②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47,P=0.729);③各组HR在不同时间点不全相等(F=947.477,P<0.001)。3)肠系膜血管流速:①各组大鼠的肠系膜流速在不同时间点变化趋势不同(F=4.933,P<0.001);②组间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41,P=0.086);③各组T在不同时间点不全相等(F=82.425,P<0.001)。4)小结:根据以上数据选定T1为最佳实验观测点。本实验条件下最优方案的选择:①改善血管流速的最佳组合为第二组;②改善PVD的最佳组合为第二组;③改善MFI的最佳组合为第二组;④小结:第二组(即氧含量13.5%、温度10~15℃、药物浓度为中剂量)在实验条件内的组合最佳。[结论]HS大鼠复苏后的五个观察点内,T1这个时间点各指标改善最优;复方蕨麻胶囊中剂量对3500 m左右的HS大鼠复苏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高原 大鼠 复方蕨麻胶囊 正交设计 肠系膜微循环
下载PDF
基于活血化瘀理论的中医药与失血性休克中期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兴盛 党泽亮 +2 位作者 徐世红 靳雨佳 姜登宸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85-0190,共6页
失血性休克以其发病迅速、高死亡率、现场急救困难等不利因素,在临床诊疗中经常视为需要紧急处理的危急重症。失血性休克分为早中晚三期,现代研究表明中期为“淤血期”,此时休克未得到代偿纠正、微循环首先出现淤血、回心血量锐减,组织... 失血性休克以其发病迅速、高死亡率、现场急救困难等不利因素,在临床诊疗中经常视为需要紧急处理的危急重症。失血性休克分为早中晚三期,现代研究表明中期为“淤血期”,此时休克未得到代偿纠正、微循环首先出现淤血、回心血量锐减,组织失代偿性而出现缺血缺氧。表现于外可见患者意识障碍,血压失去代偿作用后开始下降,尿量减少,甚至出现无尿,口唇发绀,甚至四肢、腹部等皮肤表面处出现大理石样花瘢。失血性休克属中医学中“血脱”范畴,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大量失血会导致“气随血脱”,气会失去助血运行的作用,以至于血液凝滞,停而不走,形成“淤血”,主要以口唇面色青紫、发绀,皮肤出现皮下淤血等为主要表现,这与失血性休克中期“淤血期”完全契合。而活血化瘀类药物在“血脱”治疗中发挥主要作用,基于此,在中医活血化瘀理论指导下,笔者梳理了活血化瘀类中药单味药、药对、中药复方治疗与失血性休克中期的类似疾病,分析归纳了中医活血化瘀理论治疗失血性休克中期的机制,以其在中医活血化瘀理论的指导下,中医药治疗失血性休克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同时使中医药在处理急危重症的优势得以被科学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 失血性休克中期 作用机制 综述文献
下载PDF
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引发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复苏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孝瑞 李晓召 +2 位作者 朱娟 胡振杰 陈登宇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20-624,共5页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引发的失血性休克(HS)患者复苏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创伤引发的HS患者,根据限制性复苏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引发的失血性休克(HS)患者复苏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创伤引发的HS患者,根据限制性复苏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对照组患者采取乳酸钠林格液进行限制性复苏,观察组患者采取碳酸氢钠林格液进行限制性复苏。比较两组患者限制性复苏前和复苏1 h后的血气分析指标(颈动脉球血氧饱和度、乳酸、p H值)、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凝血形成时间(K)、凝血反应时间(R)、最大凝块强度(MA)]、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复苏1 h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pH值、MA分别为(46.63±4.81)%、7.40±0.07、(58.68±5.13) 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35±4.68)%、7.34±0.05、(55.26±5.42) mm,乳酸水平、R、K、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分别为(4.08±0.85) mmol/L、(6.01±0.99) min、(1.81±0.33) min、(47.76±5.11)μg/mL、(23.50±3.72) pg/mL、(401.12±62.24)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0±0.91) mmol/L、(6.42±1.01) min、(2.00±0.36) min、(53.37±5.82)μg/mL、(26.16±3.89) pg/mL、(456.60±70.72)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MODS、ARDS发生率分别为1.89%、3.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3%、2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为3.77%,略低于对照组的7.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碳酸氢钠林格液进行早期限制性复苏,可进一步改善创伤引发HS患者善凝血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调控炎症因子,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碳酸氢钠林格液 限制性复苏 血栓弹力图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糖尿病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失血量和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齐浩东 鲁超 +2 位作者 徐韩博 王孟飞 郝阳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83-1387,共5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终末期骨关节炎的主要治疗措施,但糖尿病会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等。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失血量和置换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骨坏死与关节重建病...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终末期骨关节炎的主要治疗措施,但糖尿病会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等。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失血量和置换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骨坏死与关节重建病区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非糖尿病组与糖尿病组,其中糖尿病组32例,男性9例,女性23例,年龄55-80(66.58±7.16)岁;非糖尿病组122例,男性34例,女性88例,年龄44-83(66.69±6.63)岁。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失血量(全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和红细胞压积下降值),记录置换前和置换后的目测类比评分、HSS评分、Caprini评分等。结果与结论:①非糖尿病组的全失血量(729.93±233.83)mL显著低于糖尿病组(853.69±184.91)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非糖尿病组的隐性失血量(624.40±233.19)mL显著低于糖尿病组(749.08±179.49)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置换前和置换后1个月非糖尿病组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糖尿病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后3 d和置换后3个月非糖尿病组与糖尿病组的目测类比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置换后1个月非糖尿病组HSS评分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置换后3个月两组H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置换前和置换后3 d两组间Caprin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患糖尿病会增加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全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在全膝关节置换后短期内,糖尿病会增加患者疼痛并影响关节功能恢复,但随时间延长其影响会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糖尿病 骨关节炎 失血 隐性失血 视觉模拟评分 康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