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6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头盔缓冲层材料和厚度的改变对头部碰撞的影响
1
作者 石安琪 李汪勇 朱晓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47-547,共1页
目的改变运动头盔缓冲层的材料和厚度,探究相同碰撞速度下其对头部碰撞线性加速度峰值PLA的影响,为头盔的设计和佩戴人员预防损伤提供生物力学参考。方法基于建立的头盔-头部有限元模型,使用LS-Pre Post正向建模5种头盔缓冲层厚度(22、2... 目的改变运动头盔缓冲层的材料和厚度,探究相同碰撞速度下其对头部碰撞线性加速度峰值PLA的影响,为头盔的设计和佩戴人员预防损伤提供生物力学参考。方法基于建立的头盔-头部有限元模型,使用LS-Pre Post正向建模5种头盔缓冲层厚度(22、24、26、28、30 mm),其中头部模型为THMUS头部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头盔缓冲层厚度和材料属性(设置3种不同的EPS缓冲材料,材料1到材料3弹性模量依次增大)进行头部碰撞仿真分析,设置头部有限元模型左侧冲击地面,碰撞初速度为6 m/s,仿真时间为20 ms。结果(1)相同材料下,缓冲层厚度越大,PLA值越小,在30 mm时3种材料PLA均到达最小,材料1到材料3在30 mm时的PLA分别为21.02、20.32、19.08 g。(2)缓冲层厚度相同时,材料弹性模量越大,PLA越小,但厚度从22 mm到30 mm时,3种材料PLA的下降幅度不同,材料1到材料3的下降幅度分别为1.53、1.42、1.33 g,即弹性模量最大的材料3下降幅度最小。(3)3种材料的头盔碰撞,随着缓冲层厚度增加,每种厚度下材料3的PLA均小于其他两种材料,在30 mm缓冲层的材料3的PLA最小。结论不同头盔缓冲层厚度和材料对头部碰撞PLA有影响,一定范围内增加缓冲层厚度和弹性模量可以有效降低头部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碰撞 头部模型 材料弹性模量 头部损伤 加速度峰值 头盔 碰撞速度 缓冲材料
下载PDF
TNF-α抑制剂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晶 薛晓彤 +2 位作者 朱莉 刘红 张福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5期326-329,共4页
患者,男,45岁。头皮丘疹、结节、脓肿、破溃反复,伴疼痛5年。诊断为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经常规治疗效果欠佳,改用阿达木单抗治疗,治疗4个半月后,疼痛显著减轻、结节缩小、炎症缓解、脓液分泌减少/停止。患者继续治疗并随访中... 患者,男,45岁。头皮丘疹、结节、脓肿、破溃反复,伴疼痛5年。诊断为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经常规治疗效果欠佳,改用阿达木单抗治疗,治疗4个半月后,疼痛显著减轻、结节缩小、炎症缓解、脓液分泌减少/停止。患者继续治疗并随访中。已有文献报道了应用TNF-α抑制剂治疗PCAS的临床疗效。本文对本例患者及既往文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 头部解剖性蜂窝织炎 TNF-Α抑制剂 阿达木单抗
下载PDF
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凡方 汤爱珍 +3 位作者 陈娜 郑亮 张良 陈柳青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04-107,共4页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笔者医院给予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的24例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复...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笔者医院给予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的24例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纳入治疗的患者痊愈13例(54.17%),显效6例(25.00%),有效3例(12.50%),无效2例(8.33%),总有效率91.67%。伤口均甲级愈合,未出现术后感染、皮瓣坏死、溃疡等并发症。随访0.5~2年,复发4例,复发率16.67%。大部分患者术后瘢痕不明显,患者满意度高。结论: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疗效良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 手术 光动力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个性化头部生物力学模型的开发及验证
4
作者 李海岩 曹祎帆 +3 位作者 贺丽娟 吕文乐 崔世海 阮世捷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7期883-889,共7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个性化头部生物力学模型建模方法,并对所生成模型进行了有效性验证。该方法以图斯特50th百分位头部生物力学模型为基础,基于目标模型头部CT数据,采用三维点云配准和自由网格变形法,实现具有详实脑组织结构的个性化头部生... 本文提出了一种个性化头部生物力学模型建模方法,并对所生成模型进行了有效性验证。该方法以图斯特50th百分位头部生物力学模型为基础,基于目标模型头部CT数据,采用三维点云配准和自由网格变形法,实现具有详实脑组织结构的个性化头部生物力学模型的快速建模。通过重构经典尸体试验,发现该方法构建的个性化头部生物力学模型在运动学和生物力学响应方面与尸体试验结果高度一致,且与通过逆向工程方法开发的头部生物力学模型并无明显差异,验证了本文方法所开发模型的有效性。因此,本文方法可用于快速构建具有详细解剖学结构的个性化头部生物力学模型,为损伤生物力学、临床医学和法医鉴定等领域的数字化需求提供基础计算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生物力学模型 个性化建模 自由网格变形 有限元法
下载PDF
两轮电动车骑车人头部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5
作者 李海岩 孙宗祥 +3 位作者 赵洪乾 崔世海 贺丽娟 吕文乐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50-58,共9页
两轮电动车(powered two-wheeler,PTW)骑车人头部损伤是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中一种常见的伤害类型,完善骑车人头部损伤评价标准对制定两轮电动车骑车人安全法规以降低碰撞损伤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头部具有详细解剖学结构的人体数值... 两轮电动车(powered two-wheeler,PTW)骑车人头部损伤是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中一种常见的伤害类型,完善骑车人头部损伤评价标准对制定两轮电动车骑车人安全法规以降低碰撞损伤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头部具有详细解剖学结构的人体数值模型进行骑车人-车辆碰撞仿真,对头部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和损伤评估,并与行人-车辆碰撞中行人头部损伤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行人和骑车人在车辆碰撞事故中运动学响应较为相似,但头部生物力学响应存在差异,骑车人头部损伤风险高于行人。同时发现骑车人握力因素影响头部的运动学响应,应考虑其在两轮电动车骑车人头部损伤评估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轮电动车 侧面碰撞 头部损伤评价 握力 生物力学响应
下载PDF
平头车变长头车以保护行人头部损伤的方法及效能研究
6
作者 邹铁方 陈得着 +2 位作者 赵晓波 袁湘婷 曹太山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98-305,318,共9页
为提升平头车保护人体头部损伤的能力和法规上的接受水平,通过推导车头伸出长度公式而给出一种使平头车变长头车的方法,随后通过理论和仿真分析研究所提方法的损伤防护效果及摩擦因数、车速和行人身高等因素对防护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 为提升平头车保护人体头部损伤的能力和法规上的接受水平,通过推导车头伸出长度公式而给出一种使平头车变长头车的方法,随后通过理论和仿真分析研究所提方法的损伤防护效果及摩擦因数、车速和行人身高等因素对防护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所提方法能极显著降低行人头部损伤,且在低速、低摩擦、矮行人身高下防护效果更佳。分析发现伸出可变车头长度优于固定车头长度,而在获得更高精度行人损伤风险曲线后可进一步优化所提方法。该研究将为M类、N类等大型平头车辆保护行人提供新思路,为它们利用长头车智能安全技术以更好地保护行人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头车 长头车 头部AIS3+损伤风险 伸出长度 防护效果
下载PDF
基于改进HopeNet的头部姿态估计方法
7
作者 张立国 胡林 《高技术通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6-495,共10页
针对基于无需先验知识的头部姿态估计算法在复杂背景图像和多尺度图像场景下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HopeNet的头部姿态估计方法。首先在主干网络结构上增加特征融合结构使得模型能够充分利用网络的深层特征信息与浅层特征信... 针对基于无需先验知识的头部姿态估计算法在复杂背景图像和多尺度图像场景下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HopeNet的头部姿态估计方法。首先在主干网络结构上增加特征融合结构使得模型能够充分利用网络的深层特征信息与浅层特征信息,提升模型的特征解析力;然后在主干网络的残差结构中增加特征压缩激励模块,使得网络能够自适应学习不同特征层重要程度的权重信息,让模型更加关注目标信息。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HopeNet,本文方法在AFLW2000数据集上精度提升了31.15%,平均误差降到4.20°,同时在复杂背景图像场景下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姿态估计 HopeNet 特征融合 特征压缩激励 自适应学习
下载PDF
头部支撑面角对连杆螺栓与大头盖接触应力的影响
8
作者 贾德文 宋晓帆 +2 位作者 邓伟 冀会平 郝丽娜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1-129,共9页
国标六角法兰面螺栓对螺栓支撑面角度范围提出设计指导,但没有具体指出最佳角度,且其对螺栓预紧力及支撑面应力的影响尚无明确结论。通过建立发动机连杆螺栓的精细拧紧有限元仿真模型,并利用Yamamoto解析法验证了连杆螺栓有限元模型的... 国标六角法兰面螺栓对螺栓支撑面角度范围提出设计指导,但没有具体指出最佳角度,且其对螺栓预紧力及支撑面应力的影响尚无明确结论。通过建立发动机连杆螺栓的精细拧紧有限元仿真模型,并利用Yamamoto解析法验证了连杆螺栓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了螺栓头部支撑面角对拧紧载荷下连杆螺栓预紧力和应力分布的影响,同时通过计算疲劳安全系数对螺栓头部支撑面的结构可靠性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螺栓头部支撑面角取0.5°为最佳;提出了带有U型沉割槽的连杆螺栓结构模型,优化后的螺栓结构在螺栓头部与螺杆结合处的平均应力下降16.2%,平均疲劳安全系数提高1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连杆螺栓 螺栓头部支撑面角 预紧力 支撑面应力
下载PDF
头部企业市场扩张与行业劳动收入份额变动关系研究
9
作者 杨君 林程泳 +1 位作者 肖明月 吕品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4-132,共9页
为研究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变化对行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基于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测算制造业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和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并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头部企业市场份额的提高显著降低了行业劳动收... 为研究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变化对行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基于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测算制造业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和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并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头部企业市场份额的提高显著降低了行业劳动收入份额,且上述影响在资本密集型行业更为明显;企业间再分配效应和企业内效应是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主要来源,企业进入效应和退出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小;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变化主要通过企业间再分配效应影响行业劳动收入份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企业 劳动收入份额 企业间再分配效应 企业内效应
下载PDF
头部循经推拿联合热敏灸腧穴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庄静 罗佩蓉 +5 位作者 李颖芳 周成 熊佳 张宁 徐琳 辛倩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3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头部循经推拿联合热敏灸腧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就诊于南昌市洪都中医院的60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头部循经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头部循经推... 目的:探讨头部循经推拿联合热敏灸腧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就诊于南昌市洪都中医院的60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头部循经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头部循经推拿联合热敏灸腧穴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失眠临床评分、中医证候学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失眠临床评分、中医证候积分、PSQI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部循经推拿联合热敏灸腧穴治疗失眠优于单纯的头部循经推拿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头部循经推拿 热敏灸
下载PDF
高分辨率特征保持的头部姿态软阶段回归算法
11
作者 莫建文 梁豪昌 +2 位作者 袁华 姜贵昀 陈明瑶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137,共8页
针对在头部姿态估计推理过程中由于上下采样操作而导致的姿态特征损失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分辨率特征保持的头部姿态软阶段回归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编码器HR-Net对原始人脸图像进行高分辨率特征保持的多尺度特征编码,并在其卷积块中加入T... 针对在头部姿态估计推理过程中由于上下采样操作而导致的姿态特征损失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分辨率特征保持的头部姿态软阶段回归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编码器HR-Net对原始人脸图像进行高分辨率特征保持的多尺度特征编码,并在其卷积块中加入TA维度交互模块以捕获更多空间与通道之间的交互信息;然后使用解码器SSR-Net算法对HR-Net输出的不同尺度特征图进行关键参数解码和头部姿态软阶段回归,并引入了高效通道注意力ECA以加强特征通道间的信息交互,减少冗余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公开数据集AFLW2000和BIWI上均有优秀表现,其MAE分别降低至4.19和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姿态估计 高分辨率特征 软阶段回归 信息交互 TA维度交互 ECA注意力
下载PDF
温通化瘀散结法联合箍围-火针法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炎5例
12
作者 李凯 吴娟 +5 位作者 李婧娇 李晨茜 章建兰 曾宪玉 陈柳青 段逸群 《皮肤科学通报》 2024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分析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炎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中医辨证水平。方法对5例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炎的临床表现、中医证候、中医治则、方药、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为青年男性,年龄为19~26岁,平... 目的分析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炎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中医辨证水平。方法对5例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炎的临床表现、中医证候、中医治则、方药、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为青年男性,年龄为19~26岁,平均年龄22.62岁,5例患者皮损以头皮大量结节、囊肿、融合性脓肿为主,伴有明显脓性分泌物、压痛、脱发明显等临床特点。5例患者中2例肥胖(BMI≥30.0 kg/m 2)。5例患者皮疹辨证均符合痰瘀互结证。中医内治均采用温通化瘀散结之法,局部红肿者仙方活命饮加减。外治采用箍围-火针法,箍围使用自制消炎膏配合冲和散,火针针刺后按压排脓。中医药治疗时间为56~180 d,平均时间为101.20 d,5例中3例结节、囊肿完全消退,脓性分泌物消失,遗留色减斑及瘢痕(病例1~3);1例结节消失,囊肿变平,硬化性囊肿缩小(病例4);1例硬化性囊肿略缩小(病例5)。随访6个月后,2例肥胖患者均有复发,继续治疗后复发皮损消失。结论温通化瘀散结法联合箍围-火针法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炎临床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炎 温通化瘀散结法 箍围-火针法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患者麻醉复苏过程中的头部运动幅度分类方法
13
作者 吴筝 程志友 +3 位作者 汪真天 汪传建 王胜 许辉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58-2263,共6页
头部姿态估计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研究,然而在医学领域,利用头部姿态估计去监测麻醉恢复室(PACU)中患者复苏的研究很少。现有的从单个图像中学习用于头部姿态估计的细粒度结构聚合网络(FSA-Net)存在收敛效果差、参数过拟合的问题。针对... 头部姿态估计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研究,然而在医学领域,利用头部姿态估计去监测麻醉恢复室(PACU)中患者复苏的研究很少。现有的从单个图像中学习用于头部姿态估计的细粒度结构聚合网络(FSA-Net)存在收敛效果差、参数过拟合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利用300W-LP、AFLW2000和BIWI共3个公开数据集,对患者麻醉复苏过程中的头部运动进行监测,基于头部姿态估计提出一种患者头部运动幅度分类方法。首先,将FSA-Net其中一个stream的激活函数线性整流单元(ReLU)替换为带有泄漏修正线性单元(LeakyReLU),从而优化模型的收敛效果,同时用AdamW(Adam Weight decay optimizer)优化器替换Adam优化器,解决参数过拟合问题。其次,对患者麻醉复苏中头部运动幅度进行分类,分为小幅度、中幅度以及大幅度运动。最后,利用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Echarts(EnterpriseCharts)以及PostgreSQL实现数据可视化,绘制患者头部运动实时监测图。实验结果表明,在AFLW2000数据集和BIWI数据集上,改进的FSA-Net的平均绝对误差比原FSA-Net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减小了0.334°和0.243°。改进模型在麻醉复苏检测中具有实际效果,能够辅助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麻醉复苏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麻醉复苏 头部姿态估计 头部定位 实时监测图
下载PDF
头盔对头部碰撞保护效果的计算机仿真研究
14
作者 贾云龙 李汪勇 朱晓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17-217,共1页
目的头部损伤在运动损伤中虽然占比较少但会造成严重后果,头盔能够显著降低运动员头部在碰撞过程中的线性加速度峰值,对保护头部具有重要作用。将计算机技术与头盔碰撞实验相结合,仿真分析佩戴与未佩戴头盔冲击地面情况下不同碰撞位置... 目的头部损伤在运动损伤中虽然占比较少但会造成严重后果,头盔能够显著降低运动员头部在碰撞过程中的线性加速度峰值,对保护头部具有重要作用。将计算机技术与头盔碰撞实验相结合,仿真分析佩戴与未佩戴头盔冲击地面情况下不同碰撞位置对头部模型的影响,为头盔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撑,提升防护性能。方法采用了丰田公司开发的成人头部有限元模型HFEM,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一款运动头盔进行扫描,将通过逆向建模修复好的模型文件导入到LS-DYNA中,,在佩戴和未佩戴头盔的情况下,使用头盔-头部有限元耦合模型顶部、后部及前部以8 m/s初速度垂直冲击地面。结果头顶部在佩戴和未佩戴头盔情况下受到的线性加速度分别为19.9、97.76 g,即佩戴头盔使头部顶部的线性加速度峰值下降了79.64%。头后部在两种情况下受到的线性加速度分别为15.5、96.94 g,下降了84.01%。头前部在两种情况下受到的线性加速度分别为14.11、109.18 g,下降了87.08%。结论对比佩戴和未佩戴头盔情况下头部不同位置受到的冲击响应,头盔的缓冲层有效吸收并分散了冲击能量,佩戴头盔时头部加速度明显降低,但它并不能完全消除头部受伤的风险,仍需不断优化头盔设计和提高公众对头盔防护重要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文件 计算机技术 线性加速度 头顶部 加速度峰值 丰田公司 头部损伤 头部模型
下载PDF
滑板运动中碰撞速度对头部不同部位损伤风险的差异研究
15
作者 包涵 李汪勇 朱晓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74-474,共1页
目的滑板运动中头部损伤(14%~50%)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线性加速度峰值(PLA)是评估头部损伤风险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碰撞速度下头部不同部位的力学响应,为后续头部损伤研究和头盔研发提供理论支撑。方法研究采用THMUS... 目的滑板运动中头部损伤(14%~50%)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线性加速度峰值(PLA)是评估头部损伤风险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碰撞速度下头部不同部位的力学响应,为后续头部损伤研究和头盔研发提供理论支撑。方法研究采用THMUS的头部有限元模型(HFEM),对其设置4、5、6、7、8 m/s 5种速度进行仿真碰撞计算,得到前部、后部与侧部的PLA。应用SPSS Statistic 26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碰撞部位和速度对PLA的影响,统计学显著性水平α设为0.05。结果统计结果显示,碰撞速度(P<0.01)对PLA产生显著性影响,而碰撞部位无显著性影响。同一部位碰撞时,速度越大,PLA越大,该部位损伤风险越高。不同碰撞速度下侧部的PLA始终最大,8 m/s时达到110.20 g。前部PLA在4 m/s到6 m/s时小于后部,而在7、8 m/s时大于后部。当以7 m/s碰撞地面时,前部和后部PLA分别为84.59、80.31 g,前部是后部的1.05倍,当以8 m/s碰撞地面时,前部和后部PLA分别为109.18、96.94 g,前部是后部的1.13倍。结论不同碰撞速度对头部不同部位的力学影响不同。碰撞速度与损伤风险呈正相关,4~8 m/s时滑板运动员头侧部相对于其他部位的损伤风险最大,当碰撞速度较大时,前部损伤风险高于后部。滑板运动头盔需要加强侧部的缓冲性能,提升装备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板运动 碰撞速度 头部损伤 部位损伤 单因素方差分析 头部有限元模型 加速度峰值 损伤风险
下载PDF
弹体冲击载荷下头部损伤与防护研究进展
16
作者 常利军 陈泰伟 +1 位作者 王天昊 蔡志华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8-216,共9页
战场环境下士兵受到弹体(子弹、爆炸破片等)冲击的威胁,佩戴头盔不仅能防止头部产生贯穿伤,还能有效减轻头部损伤。文章聚焦弹体冲击载荷下头部损伤与防护热点问题,综述国内外科研团队在头部损伤方面采用的研究方法、弹体冲击载荷下的... 战场环境下士兵受到弹体(子弹、爆炸破片等)冲击的威胁,佩戴头盔不仅能防止头部产生贯穿伤,还能有效减轻头部损伤。文章聚焦弹体冲击载荷下头部损伤与防护热点问题,综述国内外科研团队在头部损伤方面采用的研究方法、弹体冲击载荷下的头部非贯穿伤机制和头部损伤评价标准。从定性评价到定量评价等方面总结了现有评价标准现状,评述了各类研究方法、损伤机制、评价标准的适用性与优缺点,并重点讨论了头盔防护性能等关键问题。最后,展望了未来战场环境下弹体冲击致头部损伤与防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综述内容可为战场士兵损伤评价及头盔防护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体冲击 颅脑损伤 头部有限元模型 假人模型 头部损伤准则 头盔防护
下载PDF
中医护理技术耳穴压豆联合头部刮痧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生活及睡眠质量的影响观察
17
作者 高佳 万建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163-0166,共4页
观察冠心病患者接受治疗时,应用中医护理技术耳穴压豆联合头部刮痧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80例,于我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均分2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干预效果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冠心病患者接受治疗时,应用中医护理技术耳穴压豆联合头部刮痧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80例,于我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均分2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干预效果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冠心病患者的过程中,实施中医护理技术耳穴压豆、头部刮痧联合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恢复患者的身体功能,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耳穴压豆 心理状态 头部刮痧 睡眠质量
下载PDF
球阀阀杆头部尺寸的研究与优化设计
18
作者 尚玉来 黄聪策 +5 位作者 金卡迪 金瑞建 丁新 陈安定 胡鹏程 陈浩博 《阀门》 2024年第7期787-789,共3页
针对球阀阀杆头部与球体接触部位的研究,通过理论计算的方式,采用等强度设计原则,提供了一个球阀阀杆头部尺寸的优化设计方法,确定主要尺寸对接触部位挤压应力的影响,给出了设计图表,对于不同的阀杆头部深度h,匹配一个最佳的扁身宽度值a... 针对球阀阀杆头部与球体接触部位的研究,通过理论计算的方式,采用等强度设计原则,提供了一个球阀阀杆头部尺寸的优化设计方法,确定主要尺寸对接触部位挤压应力的影响,给出了设计图表,对于不同的阀杆头部深度h,匹配一个最佳的扁身宽度值a,减少了阀杆头部与球体接触部位的挤压应力,优化了阀杆头部尺寸的设计,提高了阀门启闭动作性能,同时为设计者提供经验数值,可快速完成阀杆头部尺寸的最优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阀 阀杆头部 头部深度 扁身宽度 优化设计
下载PDF
爆炸冲击波作用下假人头部加速度响应测试与损伤分析
19
作者 罗棕木 李克 +3 位作者 陈浩 张玉武 梁民族 林玉亮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7-158,共12页
为了研究爆炸冲击波作用下人体头部的加速度响应、建立加速度与爆炸冲击波超压的内在联系、评价基于加速度参数的头部损伤评估指标,利用标准人体参数的假人模型开展了多种TNT当量的空中静爆试验,获得了不同比例距离下模型头部的加速度... 为了研究爆炸冲击波作用下人体头部的加速度响应、建立加速度与爆炸冲击波超压的内在联系、评价基于加速度参数的头部损伤评估指标,利用标准人体参数的假人模型开展了多种TNT当量的空中静爆试验,获得了不同比例距离下模型头部的加速度时程曲线以及同距离处的自由场超压曲线。基于峰值线性加速度、头部损伤标准(head injury criterion,HIC)和头部撞击功率(head impact power,HIP)定量分析了头部损伤的风险等级,评价3种损伤评估指标在爆炸场景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距爆心4.2 m处的假人头部加速度随TNT当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大,TNT质量在1~4 kg范围内,正对爆心方向峰值加速度由16.29g增大至70.11g;在本次试验工况下,3种评估指标预测轻度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风险最大依次为25%、10%和5%,其中HIP指标评估的头部轻度损伤风险偏低;当3种评估指标达到头部严重损伤阈值时,对应的峰值超压依次为0.322、0.300和0.332 MPa,其中HIC指标对应的峰值超压最低,表明其预测头部严重损伤的敏感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冲击波 加速度响应 头部损伤标准 损伤评估
下载PDF
短毛切梢小蠹幼虫头部感器的类型、分布与数量特征
20
作者 张艳琳 鲁国艳 +2 位作者 向宇涛 杨斌 李宗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3,共11页
【目的】探究短毛切梢小蠹幼虫头部感器的适应性及其功能,旨在为短毛切梢小蠹幼虫取食和运动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对比了3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触角和口器上感器的类型、分布与数量。【结果】短毛切梢小... 【目的】探究短毛切梢小蠹幼虫头部感器的适应性及其功能,旨在为短毛切梢小蠹幼虫取食和运动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对比了3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触角和口器上感器的类型、分布与数量。【结果】短毛切梢小蠹幼虫的头式为下口式,有咀嚼式口器和头部感觉附肢,包括触角、上唇、上颚、下颚、下颚须、下唇和下唇须等,共15种感器。触角仅由1节组成,分布有锥形感器Ⅰ~Ⅱ型和末梢锥形感器Ⅰ~Ⅳ型。口器附肢上共有12种感器,包括刺形感器Ⅰ~Ⅴ型、毛形感器Ⅰ~Ⅱ型、锥形感器Ⅱ型、指形感器和末梢锥形感器Ⅱ型、Ⅳ型、Ⅴ型。毛形感器和刺形感器的表面光滑无孔,广泛分布于头壳及口器各部分,应为机械感器。锥形感器和末梢锥形感器的表面具孔,集中分布于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顶端,是典型的化学感器。指形感器特立于下颚须端部,每一侧仅有1个,可能具有感知声音震动的功能。随着幼虫龄数增加,头部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均保持不变,但感器的大小呈指数级增长。【结论】本研究明确了短毛切梢小蠹头部形态及其感器类型、分布、数量以及不同发育阶段性变化情况。化学感器集中分布于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的顶端处,这一分布模式有助于幼虫在树皮下的坑道内取食和运动。研究还对化学感器的功能进行了详细探讨,将为下一步研究短毛切梢小蠹坑道内的信息感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毛切梢小蠹 幼虫头部 感受器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