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树精》到《万尼亚舅舅》——契诃夫的戏剧革新 |
徐乐
|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
2024 |
0 |
|
2
|
有意味的“停顿”——焦菊隐对契诃夫戏剧的独特接受 |
翟月琴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契诃夫戏剧美学创新分析——以《樱桃园》为例 |
刘颖
|
《戏剧之家》
|
2024 |
0 |
|
4
|
契诃夫《万尼亚舅舅》与鲁迅《过客》中的“出走者”形象研究 |
杨璐瑶
杨晓笛
|
《粤海风》
|
2024 |
0 |
|
5
|
契诃夫戏剧美学风格与暗场戏关系研究 |
潘耕
|
《戏剧之家》
|
2024 |
0 |
|
6
|
论契诃夫作品在中国的传播 |
汪吉
|
《粤海风》
|
2024 |
0 |
|
7
|
契诃夫戏剧《三姐妹》“无望之望”主题分析 |
李文言
|
《戏剧之家》
|
2024 |
0 |
|
8
|
从字里行间寻找舞台阐释依据——从《海鸥》看契诃夫戏剧的事实事件分析 |
温粤
|
《艺术科技》
|
2024 |
0 |
|
9
|
试论戏剧中的静止艺术——以契诃夫《万尼亚舅舅》为例 |
刘桂霞
|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0
|
从《北京人》看曹禺戏剧的“契诃夫色彩” |
周伊晞
|
《戏剧之家》
|
2024 |
0 |
|
11
|
跨越时空的对话:契诃夫作品在中国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文化性诠释 |
赵艳秋
|
《粤海风》
|
2024 |
0 |
|
12
|
从酒楼茶馆时空体透视契诃夫和鲁迅小说中的国民性 |
陈汝岚
|
《粤海风》
|
2024 |
0 |
|
13
|
源自契诃夫作品标题的先例现象研究 |
张振豪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14
|
论中学语文契诃夫小说批判性阅读教学 |
傅守祥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4 |
0 |
|
15
|
外国文学经典传播中的“契诃夫经验”——以契诃夫戏剧在中国传播的历程为例 |
查晓燕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16
|
契诃夫与中国现代文学 |
刘研
|
《中文自学指导》
|
2003 |
0 |
|
17
|
俄汉文学翻译语料库的创建——基于契诃夫小说平行语料库的设计与建构 |
刘淼
邵青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18
|
试论契诃夫对凌叔华小说创作的影响 |
吴惠敏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8
|
|
19
|
论威尔逊与契诃夫剧中的疏离者形象 |
陈文铁
郝利群
|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20
|
弱者·觉醒者·行动者——契诃夫小说妇女形象三部曲 |
吴惠敏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