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子宫肌层3层缝合对剖宫产术后憩室大小的影响及子宫切口憩室(CSD)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11月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行剖宫产术的24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子宫肌层缝合方式的不同分为3层缝合组(124例)...目的:探讨子宫肌层3层缝合对剖宫产术后憩室大小的影响及子宫切口憩室(CSD)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11月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行剖宫产术的24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子宫肌层缝合方式的不同分为3层缝合组(124例)和双层缝合组(116例);另根据术后是否形成CSD将产妇分为CSD组(23例)和非CSD组(217例)。对比3层缝合组与双层缝合组产妇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D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进行模型验证。结果:①3层缝合组产妇的子宫肌层瘢痕厚度显著高于双层缝合组(7.06±2.09 mm vs.5.68±1.97 mm);而CSD形成情况(4.03%vs.15.52%)和憩室大小(0.36±0.09 ml vs.0.47±0.12 ml)则显著低于双层缝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分析示,子宫后屈、剖宫产次数≥2次、胎膜早破、围产期感染、剖宫产时机(择期)是影响CSD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而子宫肌层3层缝合是保护性因素(OR<1,P<0.05);③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显示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以及是否进行3层缝合所占权重均较高,经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验证表明该模型预测能力良好。结论:CSD的形成与子宫后屈、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围产期感染、剖宫产时机等指标有关,临床应重点关注,此外,子宫肌层3层缝合可降低CSD的形成概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对健康育龄期女性子宫底肌层进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扫描时选取不同大小的感兴趣容积(volume of the interest,VOI)来初步探索其对波谱信噪比的影响。方法:通过siemens 1.5T磁...目的:通过对健康育龄期女性子宫底肌层进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扫描时选取不同大小的感兴趣容积(volume of the interest,VOI)来初步探索其对波谱信噪比的影响。方法:通过siemens 1.5T磁共振对50名健康育龄期女性子宫底肌层行单体素1H-MRS扫描,TE采用144 ms,对每位志愿者VOI分别选取5 mm×5 mm×10 mm(A组)和10 mm×10 mm×10 mm(B组)进行2次扫描,扫描结果由2名有丰富的波谱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观察评价,将所得波谱中胆碱、肌酸、乳酸、2 ppm处4种代谢物质中的任意一种物质波峰高于平均基线水平定为阳性,与平均水平相同或低于平均水平定为阴性。结果:医师1和医师2对2组结果的评价一致性较好(κA=0.789,κB=0.852),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A=0.000,PB=0.000)。医师1评价A组波谱的阳性率为20%,B组的阳性率为86%;医师2评价A组波谱的阳性率为14%,B组的阳性率为82%,2名医师评价A、B两组所得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1=0.000,P2=0.000),B组的阳性率均高于A组阳性率。其中A组平均阳性率为17%,B组平均阳性率为84%。结论:在肌层波谱扫描时VOI大小选取10 mm×10 mm×10 mm组所获得的波谱信噪比明显优于5 mm×5 mm×10 mm组,在子宫肌层波谱扫描时VOI大小不应小于1 cm3。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子宫肌层3层缝合对剖宫产术后憩室大小的影响及子宫切口憩室(CSD)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11月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行剖宫产术的24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子宫肌层缝合方式的不同分为3层缝合组(124例)和双层缝合组(116例);另根据术后是否形成CSD将产妇分为CSD组(23例)和非CSD组(217例)。对比3层缝合组与双层缝合组产妇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D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进行模型验证。结果:①3层缝合组产妇的子宫肌层瘢痕厚度显著高于双层缝合组(7.06±2.09 mm vs.5.68±1.97 mm);而CSD形成情况(4.03%vs.15.52%)和憩室大小(0.36±0.09 ml vs.0.47±0.12 ml)则显著低于双层缝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分析示,子宫后屈、剖宫产次数≥2次、胎膜早破、围产期感染、剖宫产时机(择期)是影响CSD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而子宫肌层3层缝合是保护性因素(OR<1,P<0.05);③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显示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以及是否进行3层缝合所占权重均较高,经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验证表明该模型预测能力良好。结论:CSD的形成与子宫后屈、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围产期感染、剖宫产时机等指标有关,临床应重点关注,此外,子宫肌层3层缝合可降低CSD的形成概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