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7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言志”字源学研究辨证
1
作者 刘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54,共9页
近百年来,众多学者运用字源学对“诗言志”这个重要命题进行了阐发。各家所论大都带有明显的实证色彩,但此项研究却从总体上陷于“出之以实,得之反虚”的境地,凸显出“诗言志”字源学研究模式本身存在的局限与不足。许多研究对字形的辨... 近百年来,众多学者运用字源学对“诗言志”这个重要命题进行了阐发。各家所论大都带有明显的实证色彩,但此项研究却从总体上陷于“出之以实,得之反虚”的境地,凸显出“诗言志”字源学研究模式本身存在的局限与不足。许多研究对字形的辨析不够精确,对字义的解说比较主观,违背了古文字考释的一些基本原则:说形声如会意,不符合文字的构形规律;误用声训、递训等训诂学方法;缺乏古文字历史演变的动态眼光。从汉字阐释的角度来看,主要存在“看图释字”、观念先行、以论代史等问题,没有准确把握汉字文化功能的度量。概言之,通过古文字的本形本义演绎出某种理论构想,超出了字源学方法所能负载的限度。近几十年以来,这种“以字源学方法解决文化问题”的模式甚为盛行。对“诗言志”字源学研究的反思,或许能为当下流行的汉字阐释提供些许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言志 字源 古文字考释 汉字阐释 辨证
下载PDF
“余”字本义的“帝自称说”汉字字源学考辩——基于“炎黄崇拜”假说
2
作者 朱夏俊 谢京华 +1 位作者 杨阳 葛洪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5期37-42,共6页
“余”字本义释义存在多种解说。但究竟哪种解说合乎逻辑思辨和推理的科学性标准,需要进行汉字字源学层面的考证辨析。该文提出“余”字本义的“帝自称说”,借助“炎黄崇拜”假说的理论工具,从“余”字字族、“亼”字字族、专有名称、... “余”字本义释义存在多种解说。但究竟哪种解说合乎逻辑思辨和推理的科学性标准,需要进行汉字字源学层面的考证辨析。该文提出“余”字本义的“帝自称说”,借助“炎黄崇拜”假说的理论工具,从“余”字字族、“亼”字字族、专有名称、专有地名、专有自称5个维度进行了系统的考辩,得出“余”应为上古华夏文明中帝对自己的专有称谓,“余”字造字构型应当从亼从木。其中“亼”字字根代表了“△”形帝陵、神庙或神坛,是“炎黄崇拜”的标志性建筑形制;“木”字字根为“炎黄”二帝来自神授之权杖的简体造型。该文的探索性研究旨在为“余”字本义的“帝自称说”提供有力论证的同时,亦能够验证“炎黄崇拜”假说在建构汉字字源学理论体系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字本义 造字构型 从亼从木 汉字字源 “帝自称说” “炎黄崇拜”假说
下载PDF
字源识字,一把打开识字大门的金钥匙——浅谈字源识字教学意义与教学策略
3
作者 黄学武 《环球慈善》 2024年第3期0196-0198,共3页
“字源识字”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通过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这种方 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追溯汉字的起源,了解它是如何从古代的象形文字或指事文字发展而来的,研究汉字的结构,包括它的部首、 笔... “字源识字”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通过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这种方 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追溯汉字的起源,了解它是如何从古代的象形文字或指事文字发展而来的,研究汉字的结构,包括它的部首、 笔画和组合方。其次学习汉字的正确发音,了解汉字的含义,包括其原始含义和随着时间演变的现代含义。再次了解汉 字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这有助于加深对汉字的理解。 通过字源识字,学习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构造和意义,体验学习汉字的乐趣,从而提高汉字识别和书写的 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源识字 识字效率 信息辅助
下载PDF
字源文化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渗透初探——以“酉”部字为例
4
作者 饶泽昌 陈凯 +2 位作者 许建丰 陈春香 钟小菊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23期63-66,共4页
在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以常见“酉”部字的字源及其涵义为切入点,渗透融入汉字字源文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听课积极性,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并对学习与理解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医学专业课程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丰富了生物化学教... 在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以常见“酉”部字的字源及其涵义为切入点,渗透融入汉字字源文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听课积极性,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并对学习与理解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医学专业课程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丰富了生物化学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医科与文科融合发展、培养创新型新医科人才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源文化 生物化学 “酉”部字
下载PDF
信息技术赋能语文教学 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字源识字教学实践研究
5
作者 李国辉 张朝红 +1 位作者 李明月 杨静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第S02期82-85,共4页
2024年两会,“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这三个新质生产力的突出特征,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内涵要求被推到了基础教育的重要地位。迈入人工智能时代,北京市顺义区天竺第一小学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 2024年两会,“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这三个新质生产力的突出特征,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内涵要求被推到了基础教育的重要地位。迈入人工智能时代,北京市顺义区天竺第一小学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和学校形态等方面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优质教育资源跨时空整合、配置和流转得以实现,学生随时可学、随地可学、人人可学的情况在悄然发生。信息技术赋予了新质生产力实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源识字教学 语文教学深度融合 融合点
下载PDF
通过字源识字提高幼儿汉字理解与记忆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晓蓉 任可心 《当代教育与文化》 CSSCI 2014年第5期42-49,共8页
以拼音为主的汉字教学,给幼儿的汉语学习与认知带来很多困难。在常用的增强汉字学习与记忆技巧中,依汉字演变规律,从追溯字源、再现汉字生成语境入手,通过揭示汉字形体内在机理,建立音、形、义三者内在关联的字源识字法值得关注。因此,... 以拼音为主的汉字教学,给幼儿的汉语学习与认知带来很多困难。在常用的增强汉字学习与记忆技巧中,依汉字演变规律,从追溯字源、再现汉字生成语境入手,通过揭示汉字形体内在机理,建立音、形、义三者内在关联的字源识字法值得关注。因此,研究旨在探索字源识字法对提高幼儿汉字理解、记忆的长期影响,以及对幼儿汉语言认知及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参加者(N=99)按年龄差异,被分到大、中、小三个班级,实验结束后随机选择24名幼儿后测。尽管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幼儿都认识一些汉字,但实验组的参加者接受了一个短期的字源识字法训练。结果显示,字源识字法提高幼儿汉字学习中的理解与记忆效果;字源识字法对幼儿汉语言认知及思维发展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源识字法 汉字构形 识字教学 字源识字策略
下载PDF
论佛经中的“这”是近指词“这”的字源 被引量:6
7
作者 袁宾 何小宛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汉语近指性指代词为何优选并定型为"这"字,是汉语史研究中一个引人关注然而迄未彻底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联想-借字"的观点。文章深入考察先唐文献中"这"(多系"适"... 汉语近指性指代词为何优选并定型为"这"字,是汉语史研究中一个引人关注然而迄未彻底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联想-借字"的观点。文章深入考察先唐文献中"这"(多系"适"的异体字,读"之石切")的词义与具体用法,发现佛经中表述正当某时的"这……时"等结构与近指词指示某时的"是时、此时"等结构在语义功用、句法地位以及"这"与"是、此"的前置特征等方面具有相通类似之处,能够让人产生佛经"这"与唐代新兴的同音近指词用法近似的联想,这是"这"被借用为近指词标写字的重要的心理因素,也是"这"胜于其他标写字与同音字的独优性。敦煌变文、特别是讲经文中近指词"这"的早期用例显示出与佛经"这"的有机联系,为上述观点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近指词"这"字的通行过程中,历代佛经版本纷纷改"这"为"适",表明在古人的语感里,佛经"这"确与近指词"这"的用法有近似易混之处,亦可印证上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词 近指词 "这" 佛经 敦煌变文 字源 联想-借字
下载PDF
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新途径——藏区双语多媒体字源识字汉字教学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涂涛 李彭曦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25,共4页
本文从双语师资、汉语语言环境、适应性学习资源、信息化基础等几方面梳理了影响藏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而根据藏区学生的特点及民族地区的教学环境,设计开发了基于多媒体字源识字系统的藏汉双语汉字教学软件,以探究提... 本文从双语师资、汉语语言环境、适应性学习资源、信息化基础等几方面梳理了影响藏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而根据藏区学生的特点及民族地区的教学环境,设计开发了基于多媒体字源识字系统的藏汉双语汉字教学软件,以探究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效果的信息化促进新途径。本研究选点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唐克九年一贯制学校进行汉语教学对比实验,辅以对实验参与者进行深入访谈和观察;对学生进行"一对一"五个环节(认读汉字、组词、连线、猜猜认认、读一读)的测试最终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从学习者角度而言,基于多媒体字源识字系统的汉语识字教学,能有效改善藏族学生识记汉字的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运用多媒体字源识字软件,能够弥补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同时也能拓宽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人文素养,为藏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源识字 藏汉双语教学 多媒体 少数民族
下载PDF
汉字字源识字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9
9
作者 刘翔 张诗亚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59,73,共4页
字源识字既符合汉字自身规律,又符合学习者思维发展规律,因而能够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以字源识字研究为基础,本着开放、权威、全面、准确的原则,以汉字字形为核心,通过整合各种资源,设计并实现了基于WEB的字源识字教学... 字源识字既符合汉字自身规律,又符合学习者思维发展规律,因而能够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以字源识字研究为基础,本着开放、权威、全面、准确的原则,以汉字字形为核心,通过整合各种资源,设计并实现了基于WEB的字源识字教学资源库。该资源库以丰富而优质的资源、简单而便捷的操作,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实施字源识字教学的支撑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源识字 教学资源库 设计与实现
下载PDF
玛丽玛莎文字源与结构考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元鹿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1-49,共9页
玛丽玛莎文是一种仅在云南省维西县塔城乡百余刻纳西族居民中使用的民族文字。这种文字的字源或造字依据是可以考释的。通过考释可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它主要是一种纳西文字的变种而非不少学者认为的纳西文字的分支 ;少数玛丽玛莎文是当... 玛丽玛莎文是一种仅在云南省维西县塔城乡百余刻纳西族居民中使用的民族文字。这种文字的字源或造字依据是可以考释的。通过考释可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它主要是一种纳西文字的变种而非不少学者认为的纳西文字的分支 ;少数玛丽玛莎文是当地纳西人自造的文字 ,主要是象形字和指事字 ,而未发现形声字 ;极少数文字来自汉字和藏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丽玛莎文 字源 结构 云南 民族古文字 考释 纳西文字
下载PDF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字源识字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9
11
作者 涂涛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2-65,共4页
本文梳理了现行多数儿童识字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分析了汉字学习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儿童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阐述了字源识字教学的方法及其优势 ,并进行了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儿童字源识字环境的实践探索 。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字源识字 汉字教学 教学软件 儿童
下载PDF
论“婉”:词学核心概念的字源学谱系分析样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崇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5-160,共6页
"婉约"为词学的核心概念,"婉"的含义,可从"夗-宛-婉"的谱系中寻绎。"夗"训"卧",在甲骨文及金文中,系由两个或一个弯曲的人体所构成的象形字。"夗"含有"屈、曲、圆、... "婉约"为词学的核心概念,"婉"的含义,可从"夗-宛-婉"的谱系中寻绎。"夗"训"卧",在甲骨文及金文中,系由两个或一个弯曲的人体所构成的象形字。"夗"含有"屈、曲、圆、转"等义;"宛"从宀从夗,由宀(馆室)这一部件,增加并引申有"深、幽、凄、清"等义;"婉"从女从宛,增加了"顺、丽、娈、媚"等义。"宛、婉、惋、怨"等夗族字,可与意义相近或相关的字组成诸多双音节词,并进一步组成四音节词组,用以形容描写对象,或用以评论词人词作,并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选择出"婉约"一词,作为词学的核心概念。夗族字所组成的词语及词组,其分布及使用情况,提示"宛"、"婉"等字的构形,与该字实际使用时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学 字源 汉字美学 谱系分析
下载PDF
原生语境再现:多媒体字源识字教学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涂涛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2-54,共3页
本研究建构了以华族文化溯源为中轴、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的“汉字字源语境多媒体再现”识字教学体系,即充分挖掘汉字以形表义的内在特点、规律及其富含的文化资源,顺应受古人造字之原始思维影响而形成的特有的华族心理和思维模式,利用... 本研究建构了以华族文化溯源为中轴、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的“汉字字源语境多媒体再现”识字教学体系,即充分挖掘汉字以形表义的内在特点、规律及其富含的文化资源,顺应受古人造字之原始思维影响而形成的特有的华族心理和思维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古人造字时的原生语境,揭示汉字形体结构的内在机理,建立形音义的有机联系,促进汉字的识记和思维发展,并用汉字文化的多元性滋生儿童多向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源识字 多媒体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民族认同
下载PDF
由善而美:中国美学意识的萌芽——汉字“美”的字源学考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玉顺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21,共8页
美学意识并不是审美意识,而是对审美的反思。因此,中国美学意识诞生的标志是“美”这个词语的出现。汉字“美”的本意是“羊大为美”,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最初是对食物的一种价值评判。而“美与善同意”则揭示了中国美学意识与中国伦理... 美学意识并不是审美意识,而是对审美的反思。因此,中国美学意识诞生的标志是“美”这个词语的出现。汉字“美”的本意是“羊大为美”,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最初是对食物的一种价值评判。而“美与善同意”则揭示了中国美学意识与中国伦理学意识的同源,因为“善”的本义是“膳”,意味着中国伦理学意识最初也是对食物的一种评价。这就铸定了“由善而美”的中国美学传统。这种价值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便是“善美皆好”的价值论。这种“由善而美”的传统,一方面乃是“美不离善”,但另一方面并非“以善为美”,而只是说“善”尽管是“美”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至于“美”究竟何以超越“善”,这有待于中国美学意识的更进一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意识 字源
下载PDF
茶及“茶”字源流考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香琴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S1期108-109,共2页
本文简要分析茶这一事物及其指称词"茶"出现的时间,从字形、字音、字义诸方面梳理"荼"演化为"茶"的过程。认为"茶"字读今音最早在南朝梁时,而字形在中唐以前出现,但经《茶经》择定之后才得以... 本文简要分析茶这一事物及其指称词"茶"出现的时间,从字形、字音、字义诸方面梳理"荼"演化为"茶"的过程。认为"茶"字读今音最早在南朝梁时,而字形在中唐以前出现,但经《茶经》择定之后才得以普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源 词汇
下载PDF
教学对外汉语汉字字源教学法论略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万勇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10-111,124,共3页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难点,很多外国学生看到汉字形体变化多端,便望而生畏以致打消了汉语学习的热情。因此探索对外汉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就凸显了其急迫性和重要性。文章以汉字字源为分析对象,在对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现状分析的...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难点,很多外国学生看到汉字形体变化多端,便望而生畏以致打消了汉语学习的热情。因此探索对外汉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就凸显了其急迫性和重要性。文章以汉字字源为分析对象,在对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汉字字源教学法,并着重就其内涵和价值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字教学 汉字字源教学法 价值
下载PDF
“参”字源于甲骨文 被引量:7
17
作者 宋承吉 赵凤玉 《人参研究》 1995年第3期45-48,共4页
编写《中国人参》中,在人参史部分涉及到“参”字的起源问题。经查阅多种文献,几乎都记载“参”字最早出自西汉时代成书的《急就篇》。在日本人今村鞆写的《人参史》中也如此记述,且被很多学人所引用,乃至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有人出于不... 编写《中国人参》中,在人参史部分涉及到“参”字的起源问题。经查阅多种文献,几乎都记载“参”字最早出自西汉时代成书的《急就篇》。在日本人今村鞆写的《人参史》中也如此记述,且被很多学人所引用,乃至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有人出于不同的目的,以“史”为据,断言中国在西汉时代才开始应用人参;或以始载《神农本草经》为据,认为中国应用人参最早始于秦汉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就篇》 中国人参 甲骨文合集 甲骨文字 甲骨学 人参史 字源 《神农本草经》 古人类 郭沫若
下载PDF
释“綦”——字源及其姓氏考的再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綦岩 柴淼 《巢湖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70-74,85,共6页
"綦"最早写作■■,出自商代綦公鼎,此文字的出现是生产力进步,社会物质丰富的结果,字源寓示着祭祀大地,期盼丰收,从而其他义项皆出于此;而綦作为姓氏是随着民族发展而不断演变的,来源有三,汉高祖刘邦赐姓为主体;晋代义兴(今... "綦"最早写作■■,出自商代綦公鼎,此文字的出现是生产力进步,社会物质丰富的结果,字源寓示着祭祀大地,期盼丰收,从而其他义项皆出于此;而綦作为姓氏是随着民族发展而不断演变的,来源有三,汉高祖刘邦赐姓为主体;晋代义兴(今江苏省宜兴)和北魏复姓綦连氏所简改。从字源学与家族史中探讨中国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现字源学与氏族文化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綦” 字源 祭祀 綦姓人物考
下载PDF
对外汉语汉字字源教学法理论建构论略 被引量:5
19
作者 彭万勇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28-130,134,共4页
随着"汉语热"的持续升温,对外汉语教学界逐渐认识到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此后,对外汉字教学无论在教学法理论创新,还是教学实践改进上都取得了突出成绩。文章在汉语汉字认知理论、文字学理论... 随着"汉语热"的持续升温,对外汉语教学界逐渐认识到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此后,对外汉字教学无论在教学法理论创新,还是教学实践改进上都取得了突出成绩。文章在汉语汉字认知理论、文字学理论、语言学理论、教学心理学理论等多学科理论支撑的平台上,尝试着分析论述了对外汉语汉字字源教学法的理论基石,证实了对外汉字字源教学法的可行性,对进一步丰富对外汉字教学法体系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源教学法 汉语汉字认知 文字学 语言学 人本主义
下载PDF
关于哥巴文字源考证的几点看法——读《纳西族哥巴文字源流考》 被引量:4
20
作者 喻遂生 《中国文字研究》 2005年第1期240-245,共6页
本文对黄振华先生《纳西族哥巴文字源流考》"哥巴字的造字基础是汉字"的观点和论证方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音读和训读的确定应根据哥巴文字符的实际音义,没有音读或训读两可的情况,亲属语言在哥巴文字源考证中没有太大的... 本文对黄振华先生《纳西族哥巴文字源流考》"哥巴字的造字基础是汉字"的观点和论证方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音读和训读的确定应根据哥巴文字符的实际音义,没有音读或训读两可的情况,亲属语言在哥巴文字源考证中没有太大的证明作用,哥巴文字源考证应充分重视哥巴文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东巴文和哥巴文的内在联系及哥巴文在经典中的运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巴文 字源 考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