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0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暖背景下万荣县1957—2022年季节变化特征
1
作者 邵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1期127-132,共6页
以万荣县1957—2022年气温观测资料为基础,根据国家标准《气候季节划分》(GB/T 42074—2022)进行季节划分和等级评价,采用Mann-Kendall及相关检验方法进行季节变化趋势和突变分析。结果表明:伴随气候变暖,万荣县在2000年前后各季发生突... 以万荣县1957—2022年气温观测资料为基础,根据国家标准《气候季节划分》(GB/T 42074—2022)进行季节划分和等级评价,采用Mann-Kendall及相关检验方法进行季节变化趋势和突变分析。结果表明:伴随气候变暖,万荣县在2000年前后各季发生突变,其中春季和夏季起始日表现出显著提前的趋势,冬季起始日表现出显著推迟的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2.760、-2.391、1.290 d/10 a;秋季表现出起始日推迟的趋势,但未通过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万荣县夏季季节长度表现出显著增长的趋势,冬季季节长度表现出显著缩短的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2.987、-4.434 d/10a;春季和秋季季节长度变化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季节起始日 季节长度 变化特征 趋势检验 突变检验 山西万荣 1957—2022年
下载PDF
基于季节性碳交易机制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 被引量:9
2
作者 颜宁 马广超 +2 位作者 李相俊 李洋 马少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8-931,I0006,共15页
为有效提高碳排放配额分配的合理性,并且避免年度结算时碳排放量超标导致环境污染加剧问题,提出基于奖惩因子的季节性碳交易机制,以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ark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PIES)为对象进行低碳经济调度。首先,构建包含能量层... 为有效提高碳排放配额分配的合理性,并且避免年度结算时碳排放量超标导致环境污染加剧问题,提出基于奖惩因子的季节性碳交易机制,以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ark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PIES)为对象进行低碳经济调度。首先,构建包含能量层–碳流层–管理层的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运行框架,建立电气热多能流供需动态一致性模型;其次,分析系统内“日–季节–年度”碳排放特性,打破传统应用指标法的配额分配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碳排放配额分配模型,并基于奖惩阶梯碳价制定季节性碳交易机制;最后,以系统内全寿命周期运行成本及碳交易成本最小为目标,对执行季节性碳交易机制的PIES进行低碳经济调度,分析长时间尺度下季节性储能参与调度的减碳量。搭建IEEE 33节点电网5节点气网7节点热网的PIES,并基于多场景进行算例分析,验证此调度方法能够实现零碳经济运行,保证系统供能可靠性,为建立零碳园区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 季节性碳交易机制 奖惩阶梯碳价 灰色关联分析法
下载PDF
武夷山不同种植模式下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峰 常云妮 +4 位作者 孙君 吴志丹 陈玉真 江福英 余文权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45,共15页
土壤酶活性是表征土壤肥力水平和养分转化的重要指标,揭示种植模式和季节变化对茶园土壤酶活性影响,阐明影响茶园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合理评估有机茶种植的土壤生态效应提供理论依据。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方法,以武夷山... 土壤酶活性是表征土壤肥力水平和养分转化的重要指标,揭示种植模式和季节变化对茶园土壤酶活性影响,阐明影响茶园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合理评估有机茶种植的土壤生态效应提供理论依据。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方法,以武夷山茶区3种类型样地,即林地(FD)、常规茶园(CT)和有机茶园(OT)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参与土壤碳、氮和磷循环的6种酶活性,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结果显示,与林地土壤相比,常规种植模式茶园土壤铵态氮、全磷、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显著增加,土壤全钾和pH显著降低;相比常规茶园,有机茶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增加,土壤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土壤pH有所增加,土壤养分比例更为协调。种植模式和季节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显著。与林地土壤相比,常规茶园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下降了12.05%~63.55%,有机茶园土壤脲酶显著提高了324.95%,种植模式并未改变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总体而言,夏秋季节(5月和8月)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冬春季节(11月和2月),土壤硝酸还原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春季最高。置换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种植模式对土壤整体理化性质的影响远大于季节变化。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环境因子解释了土壤酶活性变异的77.03%,土壤有机质、全氮、铵态氮、全磷、有效磷、全钾、有效钾和pH对土壤酶活性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综上所述,林地转变为茶园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产生显著影响,常规种植导致茶园土壤速效磷钾积累,土壤酶活性降低,有机种植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增强了土壤碳氮养分供应能力,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季节变化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乏情季节应用孕酮微囊包被液态制剂对奶山羊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董志岷 王春 +6 位作者 郭雅娟 贺佳唯 刘艳琴 朝格吉乐图 范佳乐 王贵 杜金娥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6,共4页
奶山羊发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每年的4~7月份属于乏情季节,为了提高种山羊的利用率,扩大种群规模,实现全年均衡生产,必须突破乏情季节奶山羊繁殖率低的瓶颈。本试验将150只适繁奶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50只,第1组以全混合日粮(TMR)为载体... 奶山羊发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每年的4~7月份属于乏情季节,为了提高种山羊的利用率,扩大种群规模,实现全年均衡生产,必须突破乏情季节奶山羊繁殖率低的瓶颈。本试验将150只适繁奶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50只,第1组以全混合日粮(TMR)为载体投放孕酮微囊包被液态制剂+PMSG+PG处理,第2组以阴道硅胶支架(CIDR)+PMSG+PG处理,第3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条件下,第1、2组同期发情率较高,差异不显著(P> 0.05),但显著高于第3组(P <0.05);但发情母羊人工授精后的妊娠率显示第1组和第3组显著高于第2组(P <0.05),说明在乏情季节对奶山羊应用孕酮微囊包被液态制剂可以有效减少生殖道投药的不利影响,可以有效提高种羊的利用率,为实现舍饲奶山羊快速扩繁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情季节 孕酮微囊包被液态制剂 CIDR 同期发情
下载PDF
北京地区小型西瓜长季节栽培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马超 穆生奇 +5 位作者 徐进 曾剑波 刘立娟 张莹 陈艳利 攸学松 《长江蔬菜》 2024年第1期26-29,共4页
小型西瓜具有适应性强、生育期短、持续结果能力强的特性,而长季节栽培规避了生产成本高、恶劣天气等因素的影响。笔者从园区的建立、品种选择、田间管理、应用现状4方面总结了北京地区小型西瓜长季节栽培技术要点,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 北京 小型西瓜 季节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巢湖水体中磷的季节性波动及其驱动因素
6
作者 张民 高芮 +5 位作者 阳振 史小丽 陈开宁 尹洪斌 王丽雅 孟洋洋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0-1659,共10页
浅水湖泊中磷的季节性波动是湖泊生态系统响应环境变化的重要过程,揭示湖泊中磷的季节性波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是科学和有效实施湖泊管控的关键。本研究利用巢湖2012-2023年的连续逐月监测数据,分析巢湖水体中磷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其驱... 浅水湖泊中磷的季节性波动是湖泊生态系统响应环境变化的重要过程,揭示湖泊中磷的季节性波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是科学和有效实施湖泊管控的关键。本研究利用巢湖2012-2023年的连续逐月监测数据,分析巢湖水体中磷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巢湖水体中磷呈现明显的年内波动模式,其中2-4月份是一年水体中磷的低值时段,而后逐渐升高,8-10月份达到年度水体中磷的高值时段,高值时段总磷浓度比低值时段平均高0.058 mg/L,平均增加84%,而且这个波动幅度从东到西逐步升高。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叶绿素a的年内变动模式与水体中磷的波动模式并不匹配,其中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年内峰值较磷的年内峰值出现更早,而冬季仍是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叶绿素a浓度较高时段,水体中磷的浓度却相对较低,藻类年内波动幅度对磷的波动幅度解释率不足10%,表明巢湖水体中磷的季节性波动受浮游植物的年内变化影响有限。巢湖水体中磷的年内波动模式可能主要受内源磷的自然释放过程驱动,藻类的泵吸作用和外源污染入湖的调节作用并不明显。本研究提升了对浅水湖泊中磷季节性变化规律的认识,对湖泊内源污染的管控策略制定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模式 浮游植物 叶绿素A 巢湖
下载PDF
高寒季节性冻土区铁路路桥过渡段冻胀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董亮 吴贻珂 +2 位作者 邹佳安 韩笑 苏永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8,共11页
铁路路桥过渡段是整个线路中至关重要部分,也是相对薄弱部位,高寒季节性冻土区铁路路桥过渡段填土冻胀引起墩台梁体变形变位,对线路平顺性造成了很大影响。针对高寒季节性冻土区铁路路桥过渡段冻胀问题,基于热力耦合理论,采用ABAQUS软... 铁路路桥过渡段是整个线路中至关重要部分,也是相对薄弱部位,高寒季节性冻土区铁路路桥过渡段填土冻胀引起墩台梁体变形变位,对线路平顺性造成了很大影响。针对高寒季节性冻土区铁路路桥过渡段冻胀问题,基于热力耦合理论,采用ABAQUS软件建立铁路路桥过渡段数值模型,分析过渡段温度场与填土冻胀发展变化规律,探讨由桥台后填土冻胀引起的桥梁-桥台-填土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材料热力学特性与桥台温度边界是影响温度场平衡过程与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且距桥台距离增加,影响逐渐减弱;过渡段土体地温具有正弦分布、相位滞后与振幅衰减规律;随着填土水平冻胀变形发展,桥台会逐渐发生侧移和倾斜,进而导致桥梁与桥台顶紧,影响桥梁结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路桥过渡段 高寒季节性冻土区 冻胀变形 季节性冻土 热力耦合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郑州市常绿灌木滞留颗粒物能力及季节差异
8
作者 贺丹 王翼飞 +5 位作者 原江琴 李朝梅 王晨旭 雷雅凯 刘艺平 李永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7-265,共9页
选取郑州市12种常见常绿阔叶灌木为研究材料,运用3级滤膜法测定叶片对各粒径颗粒物(TSP、PM_(>10)、PM_(10)、PM_(2.5))的滞留量,并通过超景深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12种灌木的叶表面微形态结构,分析灌木叶片的滞尘能力、滞尘粒... 选取郑州市12种常见常绿阔叶灌木为研究材料,运用3级滤膜法测定叶片对各粒径颗粒物(TSP、PM_(>10)、PM_(10)、PM_(2.5))的滞留量,并通过超景深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12种灌木的叶表面微形态结构,分析灌木叶片的滞尘能力、滞尘粒度特征及季节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的滞尘能力差异显著(P<0.05),火棘和夹竹桃滞留各粒径颗粒物的能力最强,洒金桃叶珊瑚和南天竹最弱。叶片滞留的颗粒物以PM_(>10)为主,其次为PM_(2.5),PM_(2.5~10)的占比最小,在2.52%~15.36%。2)各植物在滞尘粒度特征和滞尘量方面存在季节差异。植物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滞留量总体呈现冬季大于春、夏、秋三季的规律,但对PM_(>10)、PM_(2.5)和PM_(2.5~10)的质量占比分别在冬春季、夏季和春季最高。3)叶表面微结构观察表明,叶尖和叶尾是滞留颗粒物的重要部位,而微结构如沟槽、凸起、绒毛、簇状结构等微形态结构则增强了植物的滞尘能力。电镜观察发现,有些植物叶表面具有菌丝,相关分析发现蜡质含量越多则菌丝越多,滞尘能力越强。滞尘树种的筛选应该综合考虑滞尘量、滞尘粒度及季节更替等因素,火棘和夹竹桃对各粒径颗粒物的滞留能力均较强,可以作为郑州市园林绿化中的首选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灌木 滞留能力 粒度 季节差异 叶表微形态
下载PDF
果园红壤供氮水平季节性变化及对长期套种绿肥的响应研究
9
作者 钟珍梅 李春燕 +1 位作者 邢世和 翁伯琦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14-2522,共9页
本研究以柿子(Diospyros kaki)园为对象,研究了长期(近20年)套种豆科绿肥对土壤可溶性氮和氮水解酶季节性变化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套种平托花生(Arachis pintoi)(TPA)、套种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TPC)和清耕果园(CK)... 本研究以柿子(Diospyros kaki)园为对象,研究了长期(近20年)套种豆科绿肥对土壤可溶性氮和氮水解酶季节性变化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套种平托花生(Arachis pintoi)(TPA)、套种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TPC)和清耕果园(CK)。结果表明:长期套种2种豆科绿肥没有改变果园红壤供氮水平的季节性变化规律,6月各处理硝态氮(NO_(3)^(-)-N)、可溶性总氮(Total soluble nitrogen,TSN)和可溶性有机氮(Soluble organic nitrogen,SON)含量最高,分别为17.71~21.81,31.40~75.12和7.77~47.65 mg·kg^(-1);12月NO_(3)^(-)-N,TSN和SON含量最低,分别为4.88~6.02,15.17~17.45和5.03~7.92 mg·kg^(-1)。3月、6月和8月铵态氮(NH_(4)^(+)-N)含量高于4月、10月和12月;6月4种氮水解酶活性最高,8月和12月活性最低。长期套种2种豆科绿肥显著提高了生长季3—8月NO_(3)^(-)N,TSN,SON和NH_(4)^(+)-N含量以及蛋白酶、天冬酰胺酶、脲酶和谷氨酰胺酶活性。因此,长期套种圆叶决明和平托花生是通过增加生长季的可溶性氮含量和氮水化酶活性来增加土壤氮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绿肥套种 可溶性氮 季节性变化 氮水解酶 定位试验
下载PDF
面向季节性短时高峰负荷的虚拟配电馈线功能架构及协同配置
10
作者 周念成 王鹏 +3 位作者 池源 郭莹霏 王强钢 罗永捷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79-90,共12页
传统线路增容方式面对季节性短时高峰负荷时存在线路整体利用率低、紧急功率支撑能力差等问题。因此,文中以功能虚拟化为核心,研究了传统配电馈线与储能元件融合的虚拟配电馈线功能架构,利用双端储能元件搭建虚拟电能传输通道,以应对季... 传统线路增容方式面对季节性短时高峰负荷时存在线路整体利用率低、紧急功率支撑能力差等问题。因此,文中以功能虚拟化为核心,研究了传统配电馈线与储能元件融合的虚拟配电馈线功能架构,利用双端储能元件搭建虚拟电能传输通道,以应对季节性短时高峰负荷、延缓传统线路增容改造工程,并在非高峰时期提供紧急功率支撑和辅助服务功能,提高储能元件整体利用率。为充分挖掘虚拟配电馈线的灵活传输和紧急功率支撑潜力,提出了配电网线路增容优化配置模型,在保证经济性和满足高峰负荷需求的前提下,优化虚拟配电馈线储能配置。算例研究表明,虚拟配电馈线能够有效延缓传统线路增容改造工程、应对季节性短时高峰负荷;对于线路负荷增长较稳定、线路长度较长和设计延缓增容年限较短的配电区域,虚拟配电馈线的优势更加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虚拟配电馈线 季节性短时高峰负荷 线路增容 优化配置
下载PDF
不同季节烘青绿茶中的挥发性成分与关键香气活性成分分析
11
作者 张悦 邵晨阳 +3 位作者 吕海鹏 林智 俞燎远 朱荫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13-221,共9页
为确定不同采收季节烘青绿茶香气成分的差异,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系统研究3个浙江主推茶树品种制备的春、秋季烘青绿茶中的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 为确定不同采收季节烘青绿茶香气成分的差异,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系统研究3个浙江主推茶树品种制备的春、秋季烘青绿茶中的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测定法分析春、秋季烘青绿茶中的关键差异性挥发性化合物和关键香气活性成分。结果表明,在春、秋季烘青绿茶中共鉴定出10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以醇类、酯类和酮类化合物数量最多,可占总挥发性成分的50%以上。通过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显著性分析等,显示植醇、1-辛醇和1-辛烯-3-醇等38种化合物在春、秋季烘青绿茶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合定量和OAV分析,最终鉴定植醇、己醛、壬醛、1-辛烯-3-醇、辛醛和反式-β-紫罗兰酮6种化合物为烘青绿茶中的关键香气活性成分(OAV>1),其中,植醇在秋季样品中质量浓度(967.65 ng/mL)极显著高于春季(370.82 ng/mL),推测可能与秋季鲜叶原料中具有更充足的叶绿素前体储备有关;而己醛等其他成分则主要表现为在春季含量更高,可能与调控脂肪酸或类胡萝卜素衍生物形成的酶活性存在季节性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 烘青绿茶 挥发性成分 香气活性值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鄱阳湖湿地溶解性有机质的光化学属性对水体光活性中间体(PPRIs)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12
作者 刘新 尉艺 +5 位作者 李文康 吴定桂 金伟 江和龙 徐华成 宋娜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7-816,共10页
湿地的水文和水化学在时空尺度上会呈现显著差异,进而会引发光化学反应的变化,光活性中间体(PPRIs)是水体间接光反应的产物,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对水环境中有机物和污染物的归驱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探究湿地中PPRIs的产生过程。... 湿地的水文和水化学在时空尺度上会呈现显著差异,进而会引发光化学反应的变化,光活性中间体(PPRIs)是水体间接光反应的产物,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对水环境中有机物和污染物的归驱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探究湿地中PPRIs的产生过程。本研究通过捕获剂法监测了鄱阳湖湿地4个季节水体中3种PPRIs(^(1)O_(2)、·OH及^(3)CDOM^(*))的产生速率和稳态浓度的变化,并通过紫外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以及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等技术对水体中可溶性有机质(DOM)组分的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鄱阳湖湿地不同季节水体中的DOM的光化学反应特性及与PPRIs产生的相关性。结果发现:鄱阳湖夏季和秋季水体的pH值、溶解有机碳(DOC)浓度较高,相反,硝酸盐、亚硝酸盐浓度在夏季和秋季较低。夏季和秋季的DOM中芳香族化合物丰度较高,并且木质素丰度明显高于冬季和春季。不同季节鄱阳湖水体有色可溶性有机物产生能力依次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水体中^(1)O_(2)和·OH产生速率和稳态浓度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水体。pH、DOC、E2/E3、脂类、蛋白类及木质素类与PPRIs产生速率展现出了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其中的DOC与木质素类组分;另外在三维荧光指标结果中,荧光指数(FI)和新鲜度指数(β/α)与PPRIs呈现负相关关系,证明FI值越低即DOM陆源性越高、非新生DOM比例越高,则PPRIs产生速率越高。综上,PPRIs的光化学产生与植物源DOM密切相关。与春季和冬季相比,夏季和秋季鄱阳湖水体的有机质高,而其中DOM组分中芳香族化合物丰度较高,主要来自陆生植物和土壤有机质,其有机质的腐殖化水平较高,而在春季和冬季水体有机质主要来自湖泊本身和微生物产生的有机质,属于内源。淹水植物残体降解过程释放的有机组分,对夏、秋季DOM的来源和组成有着极易被忽视的影响和作用,而其中光化学活性较强的有机组分如木质素是造成其PPRIs产率更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可溶性有机质 光化学 光生活性中间体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基于“天运当以日光明”探讨中晚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复发季节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13
作者 李秋华 莫艳芳 +2 位作者 史国峰 万小莎 任路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8期1485-1490,共6页
目的基于“天运当以日光明”理论,探讨复发季节对中晚期浸润性乳腺癌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2年1月期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医院收治的78例中晚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分组... 目的基于“天运当以日光明”理论,探讨复发季节对中晚期浸润性乳腺癌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2年1月期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医院收治的78例中晚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分组如下,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医院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患者乳腺癌复发的季节,第一步,观察组分为春夏季组、秋冬季组,对照组也如此。第二步,再次细化分层,观察组分为春季组、夏季组、秋冬季组;对照组分为春夏季组、秋季组、冬季组。预后结局事件分别设定为从复发(取首次复发)到死亡的生存期、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应用Cox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及生存分析,探析相关不良预后影响因素及复发季节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中医证候、首次复发转移部位是影响观察组中晚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春夏复发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55个月,秋冬复发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18个月,观察组中,春夏复发的患者,其从复发后的生存优势及总生存期均优于秋冬组(P<0.01),春夏及秋季复发的患者进展后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优于冬季复发者(P<0.01)。对照组春夏及秋季复发的患者进展后生存期优于冬季复发的患者(P<0.05)。结论复发季节对中晚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转移 季节 预后 生存分析
下载PDF
天津市大气污染物与二氧化碳减排协同效应的季节变化分析
14
作者 边疆 王洋 +4 位作者 鲍艾 张雅惠 项添春 裴子璇 王军锋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4年第7期17-23,共7页
大气环境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季节变化特性是实施区域减污降碳治理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基于此建立了城市大气污染物与二氧化碳(CO_(2))减排协同指数计算体系,并以天津市为例,估算了城市月度减污降碳协同发展水平数据,对大气污染物与CO_... 大气环境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季节变化特性是实施区域减污降碳治理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基于此建立了城市大气污染物与二氧化碳(CO_(2))减排协同指数计算体系,并以天津市为例,估算了城市月度减污降碳协同发展水平数据,对大气污染物与CO_(2)减排协同效应的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在全年1/4左右的月份中,细颗粒物(PM_(2.5))、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氮(NO_(2))与CO_(2)的协同减排效果较为显著;就污染物类型而言,研究发现PM_(2.5)的减污降碳协同效果非常明显;减污降碳协同效果存在季节性变化,多个区在夏季最为显著,而在冬季较低。因此,在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宏观发展战略过程中,应加快构建城市级减污降碳协同指数的月度计算体系与动态监测平台,对大气污染物与CO_(2)减排实施高精度的协同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协同效应 大气污染物 二氧化碳 季节变化
下载PDF
2种药剂在海南不同季节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
15
作者 韩冬银 李磊 +2 位作者 朱俊洪 符悦冠 张方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8期126-131,共6页
为弄清冬季施用药剂防治海南红火蚁能否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对比了0.6%高效氯氰菊酯粉剂与0.08%茚虫威饵剂2种药剂在冬、夏季的防效差异。结果表明:药后时间、季节差异、药剂种类对红火蚁蚁巢的防治效果均影响明显,冬季于药后7~30 d范围... 为弄清冬季施用药剂防治海南红火蚁能否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对比了0.6%高效氯氰菊酯粉剂与0.08%茚虫威饵剂2种药剂在冬、夏季的防效差异。结果表明:药后时间、季节差异、药剂种类对红火蚁蚁巢的防治效果均影响明显,冬季于药后7~30 d范围,0.6%高效氯氰菊酯粉剂对红火蚁蚁巢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0.08%茚虫威饵剂,夏季于药后15~45 d范围,0.08%茚虫威饵剂对红火蚁蚁巢防治效果高于0.6%高效氯氰菊酯粉剂;0.08%茚虫威饵剂冬季对红火蚁蚁巢的防治效果随药后时间增加而上升,药后45 d最高(82.03%),夏季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15 d达92.49%,与30、45 d无显著差异;0.6%高效氯氰菊酯粉剂对红火蚁蚁巢的防治效果随药后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但冬季的下降速度慢于夏季。2种药剂对红火蚁工蚁的防治效果随药后时间的增加而下降;0.08%茚虫威饵剂对工蚁的防治效果除药后7 d外,冬季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夏季;0.6%高效氯氰菊酯粉剂对工蚁的防治效果7~30 d内无明显差异,但在45 d时冬季(97.86%)明显高于夏季(80.57%)。综上,海南冬季天气晴好,且气温在13~21℃时,可选用0.08%茚虫威饵剂或0.6%高效氯氰菊酯粉剂对红火蚁实施防控,防控后防控效果的评价延后至药后30~45 d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海南 不同季节 防控效果
下载PDF
季节内印度洋-西太平洋对流涛动对次季节-季节尺度大气可预报性的影响
16
作者 胡榕 李建平 侯兆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100,共16页
利用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和条件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定量估计了季节内印度洋-西太平洋对流涛动(IPCO)和实时多变量Madden-Julian指数(RMM指数)可预报期限,量化了季节内IPCO对S2S尺度大气可预报性的贡献,深入研究了季节内IPCO演变... 利用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和条件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定量估计了季节内印度洋-西太平洋对流涛动(IPCO)和实时多变量Madden-Julian指数(RMM指数)可预报期限,量化了季节内IPCO对S2S尺度大气可预报性的贡献,深入研究了季节内IPCO演变下S2S尺度可预报期限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与RMM指数相比,季节内IPCO指数可预报性更强,可预报期限达到31天左右,比RMM指数高出2周以上;(2)印度洋-西太平洋区域S2S尺度大气可预报性最强,可预报期限达到30天以上,其中季节内IPCO是该地区的主要可预报性来源之一,其贡献达到6天,占总可预报期限的25%以上;(3)随着季节内IPCO的演变,印度洋-西太平洋地区S2S尺度大气可预报性有空间结构变化,表现为可预报期限异常的传播和振荡。S2S尺度大气可预报期限正负异常沿季节内IPCO传播路径,一支以赤道中西印度洋为起点北传至印度半岛,一支向东传播,经过海洋性大陆到赤道西太平洋后向北传播,到达日本南部。同时,可预报性异常的传播在在东印度洋和西太平洋表现出反向变化的特征,形成东西两极振荡,当季节内IPCO向正位相发展时,东印度洋具有更强的可预报性,西太平洋具有更弱的可预报性,反之亦然。季节内IPCO的发展(衰退)可使东印度洋(西太平洋)S2S尺度大气可预报性更强,表明模式预报技巧对此具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内印度洋-西太平洋对流涛动(IPCO) S2S尺度可预报性 热带季节内振荡 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揭示不同施肥方式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季节性影响
17
作者 周雪 刘声传 +2 位作者 周玉锋 林开勤 周富裕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1,共9页
为揭示不同施肥方式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季节性影响,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比较分析了同一茶园习惯施肥(CF)、微生物有机肥配施控释复合肥(MC),在冬季至夏季3个时间点[11月14日(CF1、MC1)、3月1日(CF2、MC2)、5月15日(CF3、MC3)]的土壤... 为揭示不同施肥方式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季节性影响,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比较分析了同一茶园习惯施肥(CF)、微生物有机肥配施控释复合肥(MC),在冬季至夏季3个时间点[11月14日(CF1、MC1)、3月1日(CF2、MC2)、5月15日(CF3、MC3)]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共获得311211956条高质量测序数据和1763759个Unigenes。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表明,MC1和CF1的土壤微生物基因丰度聚为一类,其他独聚一类。不同季节,CF和MC的细菌、古菌、真菌分别占微生物总数的88%~89%、0.8%~2.0%、0.02%~0.10%;古菌数量逐渐增加,真菌数量先增加后降低。CF2、CF3的古菌数量分别高于MC2、MC3,而真菌数量相反;CF2、CF3的细菌、真菌丰度分别显著低于MC2、MC3,古菌丰度相反。MC1、MC2、MC3之间的细菌、古菌、真菌丰度存在显著差异,而CF1与CF3的真菌丰度接近。相较于CF,MC提高了土壤细菌中的变形菌门、放线菌门、芽单胞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装甲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酸杆菌门、疣微菌门、浮霉菌门相对丰度;提高了古菌中的奇古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广古菌门、泉古菌门、深古菌门相对丰度;提高了真菌中的毛霉门、捕虫霉门、隐真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担子菌门相对丰度。总体上,CF和MC优势细菌门、优势古菌门、优势真菌门相对丰度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呈现一定的季节性、施肥方式性变化规律;微生物有机肥配施控释复合肥可以提高土壤细菌丰度、真菌数量和丰度,降低古菌数量和丰度,改变土壤优势菌群的组成,为充分利用微生物资源、提高茶树养分利用率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施肥方式 宏基因组 微生物丰度 微生物群落结构 季节
下载PDF
猴头菇温室反季节栽培试验
18
作者 周闯 秦国辉 +3 位作者 王玉鹏 孙雪 许芯蕊 刘伟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5期110-118,共9页
为应对猴头菇传统栽培受限于季节、导致产量受限及市场供应短缺的挑战,设计并构建了一套用于猴头菇的温室栽培系统,该系统集成高效换气、智能增温、精确加湿及人工补光四大核心功能模块。通过此系统,成功开展了猴头菇的反季节栽培试验,... 为应对猴头菇传统栽培受限于季节、导致产量受限及市场供应短缺的挑战,设计并构建了一套用于猴头菇的温室栽培系统,该系统集成高效换气、智能增温、精确加湿及人工补光四大核心功能模块。通过此系统,成功开展了猴头菇的反季节栽培试验,旨在打破自然季节限制,实现猴头菇的全年稳定生产与供应。内容详尽阐述了该温室系统的结构设计、工作原理及其在反季节栽培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在模拟猴头菇应季生长环境的反季节条件下,系统评估了猴头菇的生长环境条件、产品品质特性及最终产量,结果显示,所设计的温室系统能准确模拟猴头菇自然生长所需的生态条件,确保其在非自然生长季节内仍可生长。最终收获的猴头菇产品综合合格率高达95.5%,充分验证了反季节栽培技术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菇 食用菌 温室设计 季节 栽培试验
下载PDF
高海拔深切峡谷典型季节风参数日变化特征
19
作者 邹云峰 康星辉 +1 位作者 何旭辉 周帅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9-108,120,共11页
为确定高海拔深切峡谷典型季节风特性参数的日变化特征,依托青藏高原某横跨雅鲁藏布江的大跨度桥梁为工程背景,开展桥位风特性现场实测,选取冬季、夏季没有较强天气系统作用的典型时段,统计分析风速、风向、风攻角、风速剖面等平均风参... 为确定高海拔深切峡谷典型季节风特性参数的日变化特征,依托青藏高原某横跨雅鲁藏布江的大跨度桥梁为工程背景,开展桥位风特性现场实测,选取冬季、夏季没有较强天气系统作用的典型时段,统计分析风速、风向、风攻角、风速剖面等平均风参数,采用db8小波提取时变平均风速,通过非平稳风速模型分析紊流强度、积分尺度、紊流功率谱等脉动风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峡谷风场风速、风向均呈现以天为周期的规律波动,风速在凌晨和上午相对较小,不同季节风速起落时间不一致,夏季、冬季风速分别在10:00、12:00开始逐渐增加,在20:00、21:00后开始快速减小,夏季风向基本稳定,冬季风向在15:00存在突变,风攻角与风速、风向显著相关,在冬季先减后增、15:00取最大负值,夏季相反;冬季风速剖面显著变化、夏季趋于平稳,指数律模型不能准确描述峡谷风速的垂直分布规律;夏季紊流强度趋于平稳,冬季先减后增、12:00取最小值,实测横风向、竖向紊流强度与顺风向比值高于规范推荐值;冬季、夏季紊流积分尺度变化趋势相同且与风速变化趋势一致,实测积分尺度远小于规范推荐值;归一化功率谱峰值频率随时间变化先减后增,功率谱可采用统一形式进行描述,并考虑其在频域内分布随季节、时间改变产生的偏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桥梁 风特性 现场实测 深切峡谷 日变化 季节特性
下载PDF
寒地城市老幼群体不同季节住区户外活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
作者 冷红 栾佳艺 袁青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8,共8页
住区是承载老幼群体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寒地城市特殊气候条件下的季节变化对老幼群体的活动特征影响显著,本文根据其影响因素提出满足老幼群体全季节活动需求的共享型户外活动空间营造策略。利用实地调研与问卷结合的方式对哈尔滨市6... 住区是承载老幼群体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寒地城市特殊气候条件下的季节变化对老幼群体的活动特征影响显著,本文根据其影响因素提出满足老幼群体全季节活动需求的共享型户外活动空间营造策略。利用实地调研与问卷结合的方式对哈尔滨市6个样本住区452组老幼群体进行调查,研究不同季节老幼群体住区户外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分别提取不同季节下老幼群体活动频率、活动时长和活动类型的影响因素。基于研究结果,从优化目标、优化机制、环境营造三方面提出寒地住区户外活动空间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城市 老幼群体 季节 户外活动特征 住区优化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