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理性与情感的张力:论《孤独者》中的传统礼俗书写 |
姜溪海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盛装的画像”——《孤独者》与鲁迅小说的镜像动力 |
丁文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3
|
“梦魇”中的姊妹篇:《在酒楼上》与《孤独者》 |
汪卫东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1
|
|
4
|
“在酒楼上”的“孤独者”——论鲁迅对“庸众”与“精英”的理性思辨 |
宋剑华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1
|
|
5
|
物质制约下的伦理诉求——以《孤独者》、《伤逝》、《弟兄》为中心 |
罗华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6
|
《孤独者》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自我认同 |
李林荣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9
|
|
7
|
鲁迅的现代知识分子书写及其意义——《伤逝》《孤独者》《在酒楼上》阅读札记 |
谢晓霞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8
|
当代小说中的“孤独者”精神基因 |
王卫平
石金焕
|
《文艺评论》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9
|
从先驱者到孤独者——耶律楚材心态剖析 |
徐子方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8 |
5
|
|
10
|
“世纪病”、“多余人”与“孤独者”——中西近现代文学一个基本精神之比较 |
李怡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
1993 |
4
|
|
11
|
魏连殳为什么“孤独”?——关于《孤独者》的几个问题 |
梁建先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12
|
“求乞者”身份与存在之问——鲁迅《求乞者》《孤独者》等文本新论 |
李玉明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3
|
孤独者:卡夫卡及其长篇小说的主人公 |
陈遐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3
|
|
14
|
批评话语分析路径的翻译批评探索——鲁迅《孤独者》三个译本译者的意识形态比较 |
王树槐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5
|
关于鲁迅小说中“孤独者”形象的再思考 |
李黛岚
王桑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6
|
黑色的孤独与复仇——鲁迅《孤独者》和《铸剑》艺术表现之比较 |
孔庆东
|
《鲁迅研究动态》
|
1988 |
2
|
|
17
|
鲁迅笔下的“孤独者”形象特质管窥 |
古世仓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3 |
1
|
|
18
|
论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兼与鲁迅小说中的“孤独者”比较 |
张鸿声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
|
|
19
|
文学自主性30年及其与文化研究的论争——孤独者与道德公民的形象书写 |
何浩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1
|
|
20
|
伊斯特伍德影片中的孤独者形象 |
顾琳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