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杂剧脚色簪花首服造型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凌雯 俞超静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5期42-46,共5页
宋代簪花盛行,在宋杂剧脚色人物形象上簪花首服亦频繁出现。文章通过出土和传世的文物、图像及史料文献为依据进行三重互证,分析研究宋杂剧中簪花首服造型特征,探讨其作用与象征内涵。研究认为,宋杂剧中簪花首服根据演出形象而存在不同... 宋代簪花盛行,在宋杂剧脚色人物形象上簪花首服亦频繁出现。文章通过出土和传世的文物、图像及史料文献为依据进行三重互证,分析研究宋杂剧中簪花首服造型特征,探讨其作用与象征内涵。研究认为,宋杂剧中簪花首服根据演出形象而存在不同的造型。研究表明,宋杂剧中簪花首服的出现颇受现实社会影响,与簪花表演历史遗留因素和增强舞台演出效果有关,同时还与宋代上层社会的喜好密不可分。宋杂剧中簪花首服的出现,深受社会文化需求的影响,是宋人以现实为创作根源进行艺术表达的载体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杂剧 簪花首服 杂剧雕砖
下载PDF
宋杂剧首服“诨裹”的形制与流行原因
2
作者 张彬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首服“诨裹”最早出现并流行于宋代,是一种经过杂剧艺人夸张、变形处理后,带有滑稽色彩的头巾,也是副末或副净表演时使用的一种首服,与宋杂剧滑稽调笑的表演形式和角色属性有关。本文从物质文化研究角度出发,通过文献与文物的相互印证,... 首服“诨裹”最早出现并流行于宋代,是一种经过杂剧艺人夸张、变形处理后,带有滑稽色彩的头巾,也是副末或副净表演时使用的一种首服,与宋杂剧滑稽调笑的表演形式和角色属性有关。本文从物质文化研究角度出发,通过文献与文物的相互印证,全面系统地对其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宋杂剧艺人首服“诨裹”的主要形制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并与宋代乐舞艺人首服缠头的形制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流行原因与宋杂剧表演形式和角色扮演的需要密切相关;它是在宋人日常生活首服基础上加工创造出的“新首服”。宋杂剧艺人的“诨裹”样式,为后世元明杂剧首服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创新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杂剧 诨裹 形制 日常生活首服 流行
下载PDF
宋杂剧“引戏色”考论 被引量:6
3
作者 杜改俊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7-102,共6页
宋杂剧中的"引戏色"是一个一直没有明确的脚色,许多学者的戏曲著作中提到这个脚色,但是始终没有一个公认的说法。本文通过现有的文字材料,归纳、分析、推断,对宋杂剧中"引戏色"的起源、发展及后来在戏曲中的作用,... 宋杂剧中的"引戏色"是一个一直没有明确的脚色,许多学者的戏曲著作中提到这个脚色,但是始终没有一个公认的说法。本文通过现有的文字材料,归纳、分析、推断,对宋杂剧中"引戏色"的起源、发展及后来在戏曲中的作用,进行较全面的探讨。"引戏色"在早期是"引舞"、"舞头"一类的脚色,宋杂剧中成为一个专职的引杂剧的"引戏色",后来发展成类似传奇中的"副末"脚色,最终成为戏曲中一个引出故事或推动情节发展的"功能性"的人物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杂剧 考论 文字材料 人物角色 情节发展 脚色 戏曲 著作
下载PDF
瓦舍勾栏的创设与宋杂剧的蜕变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大新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14,共5页
萌芽于先秦、形成于两汉、发展于六朝隋唐的古代戏剧,是在北宋商业文化背景下完成历史性的蜕变并趋向成熟的,其中宋都汴京坊市合一格局的形成及由此推进的瓦舍勾栏的创设和商业文化的高涨,是宋前古剧向“真正之戏剧”迅速跨越的关键因... 萌芽于先秦、形成于两汉、发展于六朝隋唐的古代戏剧,是在北宋商业文化背景下完成历史性的蜕变并趋向成熟的,其中宋都汴京坊市合一格局的形成及由此推进的瓦舍勾栏的创设和商业文化的高涨,是宋前古剧向“真正之戏剧”迅速跨越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杂剧 都开封 瓦舍勾栏 戏剧蜕变
下载PDF
宋杂剧与金元院本中的“装孤”新解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本一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3,共2页
宋杂剧、金元院本结构全同,以表演滑稽调笑的故事为主,共有四至五个脚色。据宋吴自牧《梦梁录》所载:“且谓杂剧中末泥为长、每一场四人或五人。先作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作正杂剧,通名两段。末泥色主张,引戏色分付。副净色... 宋杂剧、金元院本结构全同,以表演滑稽调笑的故事为主,共有四至五个脚色。据宋吴自牧《梦梁录》所载:“且谓杂剧中末泥为长、每一场四人或五人。先作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作正杂剧,通名两段。末泥色主张,引戏色分付。副净色发乔,副末色打评。或添一人,名曰装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杂剧 院本 故事 滑稽 脚色
下载PDF
福建宋杂剧的发现及其戏剧形态探考 被引量:4
6
作者 叶明生 《文化遗产》 CSSCI 2013年第1期42-56,共15页
由于宋元间北杂剧和南戏的快速发展,南方杂剧在都市社会很快消失,至于它的形成及戏剧形态却被历史所遗忘,以至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个谜。但在闽中北部山区,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文化传统因素,使早期流传该地区的作场戏作为宗族祭... 由于宋元间北杂剧和南戏的快速发展,南方杂剧在都市社会很快消失,至于它的形成及戏剧形态却被历史所遗忘,以至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个谜。但在闽中北部山区,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文化传统因素,使早期流传该地区的作场戏作为宗族祭祀戏剧一直在民间承传不息,近年因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的深入而被发现。本文即对这一新发现的作场戏剧目结构形式、戏剧表现特征和历史以来当地对其杂剧的认同及与杂剧之比较等方面进行介述,使这种深隐于大山之中以戏剧文化潜流形式存在的宋杂剧遗存形态为世人所识,从而促进我国戏史界对宋杂剧和中国南戏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场戏 张大阔公 宋杂剧 啰哩嗹 宗族戏剧
下载PDF
论宋词与宋杂剧的交流互动 被引量:3
7
作者 曲向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宋词作为抒情性文体与宋杂剧交流互动,不仅吸收了宋杂剧的插科打诨,而且学习了宋杂剧的打猛诨出——以出人意料的转折结束全篇,从而形成了宋词的俗化;俗化的宋词既为杂剧提供了构思的灵感和源泉,通俗的曲调也为杂剧吸收,为杂剧的发展提... 宋词作为抒情性文体与宋杂剧交流互动,不仅吸收了宋杂剧的插科打诨,而且学习了宋杂剧的打猛诨出——以出人意料的转折结束全篇,从而形成了宋词的俗化;俗化的宋词既为杂剧提供了构思的灵感和源泉,通俗的曲调也为杂剧吸收,为杂剧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宋词有雅化和俗化两条发展线索,雅化是众所周知的,俗化则是为人忽视的;在此研究基础上,从文学的发展规律阐释了雅化的宋词背景下所暗含的俗化潜流以及对金元时代俗文学繁荣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杂剧 俳谐词
下载PDF
王国维对宋杂剧的误解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世宏 《中州学刊》 CSSCI 2002年第1期88-90,共3页
王国维对宋杂剧的误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在结构方面,王国维虽然认识到宋杂剧由艳段、正杂剧与散段三部分组成,但他误解了“正杂剧之数”,从而在论述中实际上把艳段和散段排除在了宋杂剧的具体演出之外;二、在表演体制方面,... 王国维对宋杂剧的误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在结构方面,王国维虽然认识到宋杂剧由艳段、正杂剧与散段三部分组成,但他误解了“正杂剧之数”,从而在论述中实际上把艳段和散段排除在了宋杂剧的具体演出之外;二、在表演体制方面,王国维忽略了杂剧“一场三段”等演出情况,误以为“一场两段”即宋杂剧的演出定制,并把它与宋代大曲一曲之中演二故事的体制进行不.适当的对应;三、在脚色方面,王国维虽然意识到参军色“不亲在搬演之列”,但在具体的论述中仍混淆了作为教坊部色的“参军色”与作为杂剧脚色的“参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杂剧 杂剧 参军色 参军 结构 脚色 表演体制
下载PDF
关于宋杂剧研究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兴勤 《中原文化研究》 2014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目前学界对宋杂剧的研究,还有许多问题难以解决。本文综合利用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物,提出如下观点:一是"官本杂剧段数"所配大曲、法曲、诸宫调、词调等乐曲,有的可能是背景音乐,未必都施之于场上人物。或由相当于竹竿子的引戏演... 目前学界对宋杂剧的研究,还有许多问题难以解决。本文综合利用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物,提出如下观点:一是"官本杂剧段数"所配大曲、法曲、诸宫调、词调等乐曲,有的可能是背景音乐,未必都施之于场上人物。或由相当于竹竿子的引戏演唱,近似于"局外指点"。二是所谓"官本",不少论者理解为官府藏本或"官乐"。跳出"官府所藏"这一框架,再来认识宋杂剧,就可发现,《武林旧事》所列二百八十种杂剧段数中,并非皆为官府审定本,市井伶人演出之剧目,也不在少数。三是杂剧段数多是指或"艳段"、或"杂扮"的局部而言,即为分别指称用于不同位置搬演的杂剧段子,而并非指整场之杂剧演出。四是《梦粱录》所指称的故事,并非全部指"有一定长度的情节和矛盾冲突的故事概念"。故事,有的是指曾经发生过的某些事。有些段落没有故事情节并不奇怪,因为它仅是正杂剧演出的铺垫或陪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杂剧 研究问题 思考
下载PDF
宋杂剧“把色”考辨 被引量:2
10
作者 余复生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8-25,共8页
作为宋杂剧重要音乐伴奏者的“把色”,其现存文献史料甚是匮乏。一直以来,“把色”虽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但却很少有人对其进行专门论述。关于该问题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散见的说略,并且“众说纷纭”,甚至学界对“把色”还存在着一定的误... 作为宋杂剧重要音乐伴奏者的“把色”,其现存文献史料甚是匮乏。一直以来,“把色”虽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但却很少有人对其进行专门论述。关于该问题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散见的说略,并且“众说纷纭”,甚至学界对“把色”还存在着一定的误解。本文通过对“把色”相关史料及研究成果的梳理与把握,并依据新发现的史料,对“把色”的涵义、任务及其伴奏乐器等问题作了探微,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把色 宋杂剧
下载PDF
宋杂剧考略 被引量:2
11
作者 武秋莉 《戏剧之家》 2022年第9期13-15,共3页
宋代杂剧较前代有较大的发展,已经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戏剧雏形。从内容到形式,从演员到剧团,从台上到台下,都出现了实质性的变化,越来越接近于正规戏剧的演出。
关键词 宋杂剧 剧团 表演方式 考略
下载PDF
宋杂剧“断送”考辨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复生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2-68,共17页
有关宋杂剧的文献中常常会有“断送”的出现,此现象一度引起了学界的注意,一些学者分别对其进行了相关论述。然而,到目前为止,学界仍没有专门性的文章对其进行较为深入、详细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本文以宋杂剧中与音乐伴奏有... 有关宋杂剧的文献中常常会有“断送”的出现,此现象一度引起了学界的注意,一些学者分别对其进行了相关论述。然而,到目前为止,学界仍没有专门性的文章对其进行较为深入、详细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本文以宋杂剧中与音乐伴奏有联系的戏曲用语“断送”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间以文字学及比较研究的方法展开论述,对“断送”的涵义及职能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送 宋杂剧
下载PDF
宋杂剧的搬演及其艺术生态论略
13
作者 赵兴勤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82-89,122,共9页
在宋代,一般来说,雅乐才能"荐之郊庙,施于朝廷"。杂剧的搬演,往往见于春秋圣节三大宴,目的是借杂剧演出以活跃场上气氛。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表演格局,还保留在迎神赛社的民俗活动中。戏曲的成熟与催生,有着多种复杂因素,民俗... 在宋代,一般来说,雅乐才能"荐之郊庙,施于朝廷"。杂剧的搬演,往往见于春秋圣节三大宴,目的是借杂剧演出以活跃场上气氛。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表演格局,还保留在迎神赛社的民俗活动中。戏曲的成熟与催生,有着多种复杂因素,民俗活动中的各种仪式及歌舞表演,也为各种伎艺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当然,宋杂剧演出的真正市场,不是内廷,而是市井坊巷、勾栏瓦舍。文化市场的百伎竞盛,才是其生存的大环境。正是由于宋杂剧的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才在艰难处境中争得"正色"的地位,顺利实现了中国戏曲发展机体上榫、卯的对接,成了向元杂剧过渡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杂剧 搬演 艺术生态
下载PDF
诨砌随机开口笑——宋杂剧首服“诨裹”考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彬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74,共4页
宋杂剧首服——诨裹,经过艺术夸张、变形处理,成为宋杂剧固定角色特有的首服形制。本文追溯了"诨裹"的源流及其流行原因。
关键词 诨裹 幞头 宋杂剧
下载PDF
宋杂剧略考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多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4-63,共10页
在《“宋无‘南戏’”说发微》(刊于《艺术百家》1992年第2期)和其他一些文章中,我已经或多或少地谈到了个人对“宋杂剧”的总体看法。其一以贯之的核心思想,即在于以为:
关键词 宋杂剧 略考 南戏 思想 杂剧 史》 关汉卿 《录鬼簿》 文字 开封
下载PDF
福建宋杂剧的发现及其艺术形态初考 被引量:9
16
作者 叶明生 《福建艺术》 2012年第3期13-20,共8页
引言 南方杂剧.是宋代产生于我国南方的民间戏曲。其所称南方杂剧者.系与宋金间北方杂剧有所区别。南方杂剧是南戏的前身.历史上称南戏为杂剧的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川杂剧”、“闽杂剧”,即都指南戏。自上世纪30年代... 引言 南方杂剧.是宋代产生于我国南方的民间戏曲。其所称南方杂剧者.系与宋金间北方杂剧有所区别。南方杂剧是南戏的前身.历史上称南戏为杂剧的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川杂剧”、“闽杂剧”,即都指南戏。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戏史界开始关注南方杂剧如何形成7其杂剧与南宋文献所载“官本杂剧段数”是否相同?宋杂剧艺术形态及其戏曲样貌如何?由于没有任何可资借鉴的实证或遗存实物。使得南戏前史——宋杂剧研究呈现空白.成为一个未解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杂剧 艺术形态 初考 福建 民间戏曲 温州杂剧 30年代 南方
下载PDF
试论宋杂剧对南戏的影响及其削弱──兼论早期南戏的发展过程 被引量:1
17
作者 洪恩姬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30-136,共7页
南戏的发展过程,一直是古典戏曲研究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永乐大典戏文三种》进行考察,认为《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分别代表南戏发展的三个阶段。早期南戏具有明显的宋杂剧特征。南戏的发展过程,就是它... 南戏的发展过程,一直是古典戏曲研究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永乐大典戏文三种》进行考察,认为《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分别代表南戏发展的三个阶段。早期南戏具有明显的宋杂剧特征。南戏的发展过程,就是它在与元杂剧的交流中,努力发挥自身的优越性,吸收元杂剧的长处,削弱宋杂剧的影响,从而使自已在体制形式和文学水平上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协状元》 《宦门子弟错立身》 宋杂剧 早期南戏 《小孙屠》 《状元张叶传》 南北合套 戏文三种 《永乐大典》 杂剧
下载PDF
宋杂剧、目连戏和永嘉杂剧及其他 被引量:1
18
作者 陆明 《文化艺术研究》 1999年第3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宋杂剧 故事情节 目连救母 永嘉杂剧 目连戏
下载PDF
宋杂剧艺术发展的历史语境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彬 《民族艺林》 2021年第4期45-50,共6页
北宋的汴梁和南宋的临安是宋代(960年—1279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二者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也进一步促进了宋代娱乐行业向多元方向的发展。杂剧是宋代艺术的代表,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它在宋... 北宋的汴梁和南宋的临安是宋代(960年—1279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二者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也进一步促进了宋代娱乐行业向多元方向的发展。杂剧是宋代艺术的代表,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它在宋代能快速发展的原因却是当下学术界关注较少且研究尚浅的领域。笔者认为,宋代经济繁荣所导致的宵禁废弛,坊市制的瓦解和娱乐演出场所瓦舍勾栏的增多及政治清明所导致的从统治者到市民自上而下对宋杂剧的喜爱等,均是其快速发展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杂剧 商品经济 人喜爱 艺术特色 发展原因
下载PDF
论宋杂剧与宋杂文
20
作者 邵传烈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89年第1期174-180,共7页
宋代杂文与杂剧有着某种亲缘关系。宋杂剧与宋杂文,是一枝花开两朵的并蒂莲。宋杂剧中时时间有讽嘲的议论,宋代讽谕杂文的繁荣,得益于宋杂剧的帮助。宋杂剧与宋杂文,可以说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然面,杂文比之于杂剧,毕竟要直接尖锐得多... 宋代杂文与杂剧有着某种亲缘关系。宋杂剧与宋杂文,是一枝花开两朵的并蒂莲。宋杂剧中时时间有讽嘲的议论,宋代讽谕杂文的繁荣,得益于宋杂剧的帮助。宋杂剧与宋杂文,可以说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然面,杂文比之于杂剧,毕竟要直接尖锐得多,它的指说领域及举一反三的功能,亦比杂剧弘阔得多。由于宋代在一段时间里,文艺创作的环境比较宽松,因而杂文家们可以比较放开手脚,谈古说今,挥斥方道,将讽嘲的笔锋直接指向当时的权贵。本文还评述了宋代杂文家刘敞、石介、许棐、荣肇、宋祁、郑刚中、姚鎔、苏轼、陈师道的杂文代表作的思想、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杂剧 杂文家 讽谕 讽刺 陈师道 亲缘关系 文艺创作 环境比较 艺术特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