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共找到809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呈现实相,让改善从看见开始——利用小物件系统排列技术促进家校协同育人的探索
1
作者 郑丽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12期50-52,共3页
一位初三男生因父母要求过高,自身压力过大,出现考试焦虑、情绪低落、易哭泣、有消极过激言行等反应,心理教师利用小物件系统排列技术、感知位置技术等进行家校协同辅导,帮助来访者母子从排列中看见实相,在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中看到行为... 一位初三男生因父母要求过高,自身压力过大,出现考试焦虑、情绪低落、易哭泣、有消极过激言行等反应,心理教师利用小物件系统排列技术、感知位置技术等进行家校协同辅导,帮助来访者母子从排列中看见实相,在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中看到行为背后的动机、可能的影响等,从而在家庭教育中达成由觉醒到觉察,由觉察到行动的改变,更好地践行家校协同育人,助力孩子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排列 感知位置 实相
下载PDF
数实相融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发展政策的融合机制及其优化策略
2
作者 莫庭阳 傅承哲 张健新 《数字治理评论》 2024年第1期146-175,204-205,共32页
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协同发展和社会融合的重要政策实践场域。以跨境发展政策引导个人行为融入和心理融合,能够为区域社会融合筑牢人... 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协同发展和社会融合的重要政策实践场域。以跨境发展政策引导个人行为融入和心理融合,能够为区域社会融合筑牢人心基础。本文以数实相融的政策类型分析为视角,基于行为公共管理原理的政策-行为互动分析框架,根据虚实空间-公私领域二维框架划分跨境发展政策实施场域,评估各领域具体政策措施效能及其作用机制,以此对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发展政策的融合效能进行评估。同时,探索政策融合效应机制中的难点和痛点,以此形成相应的行为优化策略,开发适配中国制度背景、社会结构、文化心理和大湾区政策场景的行为政策工具,并将其应用于大湾区跨境发展政策优化,引导港澳民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行为融入与心理融合的微观基础上实现跨域治理与社会融合。最后,基于上述论述,从研究领域拓展、评估范式创新和政策工具优化角度对未来跨境发展政策研究提供了理论启示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相 政策评估 跨境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理实相融课程体系构建——以“粉体工程基础”为例
3
作者 丁志杰 郭雨 +1 位作者 刘有 陆彬 《滁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相融互促,基于粉体工程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特点,划分课程知识模块,梳理内容组织脉络,构建了理实相融的课程知识体系。应用型高校联盟合作编写了理论教材,校企合作打造... 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相融互促,基于粉体工程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特点,划分课程知识模块,梳理内容组织脉络,构建了理实相融的课程知识体系。应用型高校联盟合作编写了理论教材,校企合作打造配套实验教材。对接毕业需求增加企业实践环节,设置了“实验+项目/专题探究”实验,以“项目或探究”任务驱动式重构理论和实践知识,推进理论和实践的相嵌互融,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理论研究及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 实相 校企协作 专业核心能力
下载PDF
旅游口号名实相符度和接受度测量——以云南16个州市旅游口号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田里 徐尤龙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2-116,共5页
旅游口号测量是旅游口号评价的基础。旅游口号测量要基于资源和市场两个方面。运用旅游目的地品牌承诺理论和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理论,提炼出名实相符度和大众心理接受度为旅游口号测量的两个指标,可构建旅游口号相符度—接受度测量模型... 旅游口号测量是旅游口号评价的基础。旅游口号测量要基于资源和市场两个方面。运用旅游目的地品牌承诺理论和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理论,提炼出名实相符度和大众心理接受度为旅游口号测量的两个指标,可构建旅游口号相符度—接受度测量模型。根据两个维度数值的高低组合,将旅游口号分为4种类型:优质口号、劣质口号、夸张口号和保守口号。以云南16个州市的旅游口号为实证研究案例,运用问卷调查和聚类分析,测量出5个优质口号、3个劣质口号、4个夸张口号和4个保守口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口号 实相 测量 云南
下载PDF
试论道生的般若实相学说 被引量:2
5
作者 黄云明 高颖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9-62,共4页
文章首先分析了道生般若实相学说的理论渊源;其次分析了道生般若实相学说的主要内容;第三分析的是般若实相学说在道生佛学体系中的地位。
关键词 佛教 道生 佛性 般若实相
下载PDF
性具实相论与天台宗美学思想的特质 被引量:3
6
作者 皮朝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7-73,共7页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早形成的、具有民族化特征的佛教宗派 ,它在两千年中国佛学的发展进程中 ,以其久远的历史、圆妙的思想、缜密的判教、完备的观行 ,成为汉地佛教的义学高峰 ,天台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的...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早形成的、具有民族化特征的佛教宗派 ,它在两千年中国佛学的发展进程中 ,以其久远的历史、圆妙的思想、缜密的判教、完备的观行 ,成为汉地佛教的义学高峰 ,天台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天台文化的组成部分的天台美学 ,因具有人生美学的内容 ,而成为中国传统美学 (人生美学 )的一个组成部分。天台宗从“天下万物 ,唯人为贵” ,而人又以“心为贵”的人本观点出发 ,来看待宇宙人生。它在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中 ,又特别重视对人的心灵的叩问。它以叩问心灵的本真为归宿 ,从而以心灵美学的形态体现出人生美学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宗 心灵美学 性具实相 一心三观 性具实相
下载PDF
天台宗的现象即本质说——“诸法即实相”论述评 被引量:2
7
作者 方立天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6期107-112,共6页
诸法实相论是大乘佛教的理论核心,天台宗人进一步提出诸法即实相论,强调现象与本质、事物与真理相即不离的思想。文章全面地分析了实相的三层意义、基本内容与表述特点,并着重揭示诸法即实相命题的思想要点:现象与本质圆融、心即实... 诸法实相论是大乘佛教的理论核心,天台宗人进一步提出诸法即实相论,强调现象与本质、事物与真理相即不离的思想。文章全面地分析了实相的三层意义、基本内容与表述特点,并着重揭示诸法即实相命题的思想要点:现象与本质圆融、心即实相与不可思议境界。最后,通过体与用、理与事、权与实、俗与中、一与多的对应范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宗 诸法 实相 相即
下载PDF
读《实相宝藏论释》笔记——关于大圆满的思想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立千 《中国藏学》 CSSCI 1996年第3期79-95,共17页
《实相宝藏论释》是宁玛派之隆钦宁提支派的始祖隆钦然绛巴所著。隆钦然绛巴是尊号,意为广智博学大师。本名智美沃色。公元1308——1364年时人,生于前藏约茹的扎浦堆地方。《实相宝藏论》为其所著《七宝藏沦》中之一。原书藏文为德格... 《实相宝藏论释》是宁玛派之隆钦宁提支派的始祖隆钦然绛巴所著。隆钦然绛巴是尊号,意为广智博学大师。本名智美沃色。公元1308——1364年时人,生于前藏约茹的扎浦堆地方。《实相宝藏论》为其所著《七宝藏沦》中之一。原书藏文为德格木刻版,汉文为郭元兴译。本文中之引文大多采取郭译。《实相藏论》,主要说明大菩提心。即自心本性的实相,属大圆满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相 圆满 菩提心 宁玛派 本性 思想 大师 尊号 始祖 宝藏
下载PDF
从布施波罗蜜看中观学的实相思想 被引量:1
9
作者 冯焕珍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14,共7页
牟宗三和许多学者都将中观学的实相思想视为抽象的哲学概念,牟先生甚至看不到《大智度论》具有完整的系统。本文从布施波罗蜜入手证明:中观学的实相思想是佛教中的觉悟者所觉悟到的境智如如的境界,它既是中观学的菩萨行得以建立的根本依... 牟宗三和许多学者都将中观学的实相思想视为抽象的哲学概念,牟先生甚至看不到《大智度论》具有完整的系统。本文从布施波罗蜜入手证明:中观学的实相思想是佛教中的觉悟者所觉悟到的境智如如的境界,它既是中观学的菩萨行得以建立的根本依据,也是其追求的最终目的;《大智度论》不但有系统,而且具有一个以觉悟实相为归宿的大乘菩萨行的博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相 布施 不净施 清净施 布施波罗蜜 涅槃 生命智慧
下载PDF
“朝向当下”的神话:传统与现实相对接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继富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5-6,共2页
我觉得杨利慧老师的课题从研究问题设计、研究问题的解答以及研究过程的实践来看,是聚焦于神话的传统如何在现代传承、现代人如何利用神话的问题。因此,这个话题回应了当代神话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问题。在我看来,
关键词 神话 传统 对接 实相 朝向 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换 问题设计
下载PDF
利用信息化提供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实验环节 被引量:1
11
作者 陶田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CSSCI 2009年第5期15-15,共1页
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中.我中心更加明确实验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宗旨是:为实验的教与学提供开放的实验教学资源,为实验教师提供简便有效的实验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实验环境与资源。现阶段我中心信息化平... 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中.我中心更加明确实验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宗旨是:为实验的教与学提供开放的实验教学资源,为实验教师提供简便有效的实验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实验环境与资源。现阶段我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信息化管理平台、实验教学资料库、网络虚拟实验室、实验教学管理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虚拟实验室 信息化建设 实验中心 实相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利用 实验教学手段 管理平台
下载PDF
《中论》实相理论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韶军 《琼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6-31,共6页
龙树《中论》认为,诸法实相是性空假有,这是一种超越一切分别对待的境界,使用名言概念把握不到它;只有灭尽分别戏论才能得见诸法实相,而把握到诸法实相即达到了涅槃境地。需要注意的是,龙树否定了从正面用名言把握实相的可能性,但同时... 龙树《中论》认为,诸法实相是性空假有,这是一种超越一切分别对待的境界,使用名言概念把握不到它;只有灭尽分别戏论才能得见诸法实相,而把握到诸法实相即达到了涅槃境地。需要注意的是,龙树否定了从正面用名言把握实相的可能性,但同时又肯定了用名言从反面体悟实相的可行性,这也是其中道精神的很好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论》 实相 无分别 中道
下载PDF
“传道”与实相思维——关于大学古代文学教学思路的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爱玲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63-66,共4页
传统教育的核心在"传道",通过实相思维模式的建立,培养健全人格。该文提出的"本真情"原创思路及其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运用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发掘与拓展。
关键词 “传道” 实相思维 “本真情”
下载PDF
史料与学术兼具 历史与现实相融--《当代江西史研究丛书》的鲜明特色
14
作者 汤水清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5-256,共2页
由当代江西史编辑委员会主办、《当代江西史研究》编辑部编选的《当代江西史研究丛书》首批3本图书——《文论》、《往事》、《人物》,已由当代中国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当代江西史研究中的一件大事、喜事。
关键词 江西 鲜明特色 丛书 当代中国出版社 学术 史料 实相 历史
下载PDF
“实相”与“物自身”——大乘佛学和康德哲学中两个概念的比较
15
作者 陈鑫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9-172,共4页
实相是大乘佛学的标志性概念,是蕴含于事物之中的真实本质,与无相、真如、涅槃等概念同义,与缘起性空学说有关。物自身是康德哲学中的奠基性概念之一,它作为一个消极的本体是认识的界限,认识一旦逾越此界限推进到无条件的世界,总体就会... 实相是大乘佛学的标志性概念,是蕴含于事物之中的真实本质,与无相、真如、涅槃等概念同义,与缘起性空学说有关。物自身是康德哲学中的奠基性概念之一,它作为一个消极的本体是认识的界限,认识一旦逾越此界限推进到无条件的世界,总体就会导致二律背反。实相与物自身都是与现象相对的概念,但二者在认识论、本体论和价值论方面都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相 物自身 佛教 康德
下载PDF
竺道生的实相涅槃说
16
作者 单正齐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0-116,共7页
道生的涅槃学说建立在实相本体论的基础上,完满地体现了大乘佛教生死与涅槃不二的解脱宗旨。在证涅槃的方法上,道生主张顿悟说,与先前的佛教解脱论有本质的不同,体现了佛教中国化的特色。
关键词 实相本体 涅槃 生死即涅槃 佛无净土 顿悟
下载PDF
从《实相藏》等看宁玛派大圆满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17
作者 班班多杰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4期81-89,共9页
隆钦然降巴的《七宝藏论》以及其它著述虽然各自独立成篇,却有一个整体性的关联。这就是其觉性菩提心、自然智慧、自然解脱、本来解脱的主题贯穿于各篇之间,成为其中心思想。而菩提心的起源、本质、表现、功能与作用的阐发,尤属七篇之... 隆钦然降巴的《七宝藏论》以及其它著述虽然各自独立成篇,却有一个整体性的关联。这就是其觉性菩提心、自然智慧、自然解脱、本来解脱的主题贯穿于各篇之间,成为其中心思想。而菩提心的起源、本质、表现、功能与作用的阐发,尤属七篇之核心观念。本文以隆钦然降巴《七宝藏论》中的《实相藏》、《句义藏》为主要资料依据,并辅以其名著《心性自解脱》、《法性自解脱》和《平等性自解脱》等《三自解脱论》中的重要材料,运用现代哲学的理念深度梳理、论述、诠释了宁玛派的特殊教法——大圆满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钦然降巴 实相藏》 宁玛派 大圆满法 觉性菩提心
下载PDF
“圣人”与“实相”——僧肇对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的论述
18
作者 陈鑫 《五台山研究》 2009年第4期7-11,共5页
僧肇将认识主体分为人与圣人,二者都有能动的构造观念的能力,他们的差别在于对客体的认识程度,常人只能认识"相",而圣人却能认识到"实相"。"相"相当于现象,"实相"相当于本质,它们是一物之两面... 僧肇将认识主体分为人与圣人,二者都有能动的构造观念的能力,他们的差别在于对客体的认识程度,常人只能认识"相",而圣人却能认识到"实相"。"相"相当于现象,"实相"相当于本质,它们是一物之两面。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随认识层次的深入可分为三个阶段:主客二分、主客统一、主客同一。在主客同一阶段主体与客体的差别消失了,人达到了"物我俱一"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肇 圣人 实相 主体 客体
下载PDF
寓虚于实 虚实相依──论语文学科隐形德育的结构特点
19
作者 韩向东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9年第5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语文学科 语文德育 语文教学 语文教育 德育因素 结构特点 语文教改 教学实体 实相 语文教师
下载PDF
语文定名六十年,名实相副何其难
20
作者 王松泉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 16-18,共3页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母语教育课程正式定名为“语文”,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面对与共和国同龄的新中国语文教育,除了纪念,更需要的是长善救失,化失为得。
关键词 语文教育 定名 新中国成立 实相 重大历史事件 教育课程 长善救失 共和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