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呈现实相,让改善从看见开始——利用小物件系统排列技术促进家校协同育人的探索 |
郑丽红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24 |
0 |
|
2
|
数实相融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发展政策的融合机制及其优化策略 |
莫庭阳
傅承哲
张健新
|
《数字治理评论》
|
2024 |
0 |
|
3
|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理实相融课程体系构建——以“粉体工程基础”为例 |
丁志杰
郭雨
刘有
陆彬
|
《滁州学院学报》
|
2024 |
0 |
|
4
|
旅游口号名实相符度和接受度测量——以云南16个州市旅游口号为例 |
田里
徐尤龙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5
|
试论道生的般若实相学说 |
黄云明
高颖
|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6
|
性具实相论与天台宗美学思想的特质 |
皮朝纲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7
|
天台宗的现象即本质说——“诸法即实相”论述评 |
方立天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
1998 |
2
|
|
8
|
读《实相宝藏论释》笔记——关于大圆满的思想 |
刘立千
|
《中国藏学》
CSSCI
|
1996 |
2
|
|
9
|
从布施波罗蜜看中观学的实相思想 |
冯焕珍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0
|
“朝向当下”的神话:传统与现实相对接 |
林继富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1
|
|
11
|
利用信息化提供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实验环节 |
陶田
|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CSSCI
|
2009 |
1
|
|
12
|
《中论》实相理论探析 |
汪韶军
|
《琼州学院学报》
|
2015 |
1
|
|
13
|
“传道”与实相思维——关于大学古代文学教学思路的探讨 |
孙爱玲
|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1
|
|
14
|
史料与学术兼具 历史与现实相融--《当代江西史研究丛书》的鲜明特色 |
汤水清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5
|
“实相”与“物自身”——大乘佛学和康德哲学中两个概念的比较 |
陈鑫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6
|
竺道生的实相涅槃说 |
单正齐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7
|
从《实相藏》等看宁玛派大圆满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
班班多杰
|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
2012 |
0 |
|
18
|
“圣人”与“实相”——僧肇对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的论述 |
陈鑫
|
《五台山研究》
|
2009 |
0 |
|
19
|
寓虚于实 虚实相依──论语文学科隐形德育的结构特点 |
韩向东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1999 |
0 |
|
20
|
语文定名六十年,名实相副何其难 |
王松泉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