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动脉血流及一氧化氮、内皮素浓度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徐心 黎一鸣 周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50-1052,共3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肝脏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浓度的变化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模型,应用微电磁流量计测定肝硬化时肝动脉血流量(HABV)、肝动... 目的:探讨肝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肝脏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浓度的变化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模型,应用微电磁流量计测定肝硬化时肝动脉血流量(HABV)、肝动脉脉搏(PI)、肝动脉平均峰值(HAI)。应用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中iNOSmRNA和ET-1mRNA的表达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肝组织和门静脉血液中NO含量。放免法测定门静脉血中ET-1浓度。结果:肝硬化组肝组织中iNOSmRNA和ET-1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正常组大鼠肝组织NO、门静脉血中NO和ET-1浓度都很低,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组显著升高(P<0.05)。肝硬化门脉高压组肝动脉HABV、PI、HAI呈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肝脏微循环中扩血管物质NO和缩血管物质ET-1浓度的比值改变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形成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可能与门静脉系统高动力血流状态,血管渗透性增加等发生有密切关系。同时肝动脉血流量增加,一方面促进NO/ET-1比值的失衡,另一方面通过肝动脉缓冲作用,导致肝内门静脉循环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实验性/并发症 高血压 门静脉/病理生理学 血流动力学 一氧化氮/血液 @内皮素 动物 实验 大鼠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肝动脉血流量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双黄益骨方对绝经期糖尿病骨质疏松症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赛美 熊曼琪 +5 位作者 陈长青 熊莉华 朱艳芳 杨艳红 邓常青 冯鑫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96-298,共3页
观察双黄益骨方对绝经期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双侧卵巢切除和链脲佐菌素腹腔内注射复合造模法,建立绝经期糖尿病骨质疏松症(MDO)的大鼠模型,设中药预防组、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伪手术)组,治疗6周后,检测脱氧吡啶啉(D... 观察双黄益骨方对绝经期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双侧卵巢切除和链脲佐菌素腹腔内注射复合造模法,建立绝经期糖尿病骨质疏松症(MDO)的大鼠模型,设中药预防组、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伪手术)组,治疗6周后,检测脱氧吡啶啉(Dpd,为Dpd与尿肌酐的比值)、血清骨钙素(BGP)及左后肢股骨、腰椎(L_4,L_5)生物力学等指标:结果 尿Dpd、血清BGP中药预防组均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L_4椎体凹入试验,模型对照组、中药预防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预防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值虽有所升高,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黄益骨方能刺激绝经期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成骨细胞分泌,促进骨胶原的合成;降低破骨细胞活性,抑制骨吸收;从而可能改善MDO大鼠的骨质量,预防绝经期糖尿病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益骨方/药理学 糖尿病 实验性/并发症 骨质疏松 绝经后/中药疗法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糖肾安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赵雪梅 李才 +1 位作者 张秀云 苗春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糖肾安对糖尿病肾脏病变的改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CN) ,糖尿病组 (DM) ,糖肾安处理的糖尿病组 (DM+T)和氨基胍处理的糖尿病组 (DM+A)。糖尿病大鼠用糖肾安 (6 g· kg- 1 )处理 8周后 ,...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糖肾安对糖尿病肾脏病变的改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CN) ,糖尿病组 (DM) ,糖肾安处理的糖尿病组 (DM+T)和氨基胍处理的糖尿病组 (DM+A)。糖尿病大鼠用糖肾安 (6 g· kg- 1 )处理 8周后 ,检查肾脏功能和结构的损害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大鼠比较 ,糖尿病大鼠血糖、血清肌酐 (Scr)和尿素氮 (BU N)及尿蛋白排泄量明显升高 (P<0 .0 1)。糖肾安处理未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 (P>0 .0 5 ) ,但 Scr、BUN水平和尿蛋白排泄量明显下降 (P<0 .0 1)。给予糖肾安后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已升高的肾小球体积 /体重比值。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系膜区 PAS阳性染色物质沉积增多 ,肾小球基底膜呈节段性增厚 ,上皮细胞足突部分融合 ,糖肾安处理后这些形态改变明显改善。结论 :糖肾安对糖尿病肾脏病变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肾安 糖尿病 实验性/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 血糖/分析 血清肌酐 血尿素氮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煜罡 韦安阳 程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1937-1939,共3页
目的:对链脲佐菌素(STZ)致大鼠糖尿病(DM)性勃起功能障碍(ED)模型建立进行研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注射STZ 40 mg/kg组、注射STZ 60 mg/kg组、注射STZ 80 mg/kg组、注射缓冲液组,每组6只,分别记录4 d、1周、2周、3... 目的:对链脲佐菌素(STZ)致大鼠糖尿病(DM)性勃起功能障碍(ED)模型建立进行研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注射STZ 40 mg/kg组、注射STZ 60 mg/kg组、注射STZ 80 mg/kg组、注射缓冲液组,每组6只,分别记录4 d、1周、2周、3周的空腹血糖、阿朴吗啡(APO)诱导阴茎勃起次数及体质量。结果:空腹血糖及体质量在不同四个时间点和不同处理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1),APO诱导阴茎勃起实验的勃起次数在注射STZ40 mg/kg组与注射STZ 60 mg/kg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43)。结论:STZ致大鼠DM模型的最佳注射剂量应为60 mg/kg,APO诱导剂量以100μg/kg作为筛选ED模型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实验性/并发症 阳萎/病因学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核因子κB活性与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丁鹤林 郭颖 +6 位作者 徐明彤 张少玲 陈黎红 黎锋 朱振宇 邓诣群 傅祖植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84-186,共3页
背景:目前已知血管紧张素Ⅱ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核因子κB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有调节作用。目的:观察抑制核因子κB活性与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及其1型受体mRNA表达的关系。设计:完全随机分... 背景:目前已知血管紧张素Ⅱ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核因子κB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有调节作用。目的:观察抑制核因子κB活性与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及其1型受体mRNA表达的关系。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材料:实验于2000-03/04在中山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51只纯种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方法:①对其中39只大鼠进行造模,采用链脲佐菌素溶于枸橼酸缓冲液穴0.1mmol/L,pH=4.5雪,按60mg/kg腹腔内注射,制备糖尿病模型,空腹血糖维持在13.9mmol/L以上则模型制备成功。随机将造模后39只大鼠分为3组:模型组穴n=17,未给予其他干预措施,正常饲养雪和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核因子κB活性抑制剂)干预组眼n=22,腹腔内注射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剂量20mg/kg),2次/d演。其余12只为正常对照组,未造成糖尿病模型,正常饲养。②各组饲养18周后取出肾脏,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技术检测核因子κB活性,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Ⅰ与血管紧张素Ⅱ含量。37℃水浴后的血管紧张素Ⅰ水平减去4℃检测的血管紧张素Ⅰ水平则为肾素活性。③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经正态转换后再作统计学处理。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Ⅰ,Ⅱ含量和肾素、核因子κB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干预组大鼠各脱失1,6,13只,进入结果分析11,11,9只。①核因子κB活性: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干预组(P<0.01),正常对照组与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干预组相近。②肾组织肾素活性:3组相近。③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Ⅰ含量: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组(P<0.01)。④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近,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核因子κB活性增加,抑制核因子κB活性后可导致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血管紧张素Ⅱ 肾/代谢 糖尿病 实验性/并发症
下载PDF
复方鱼油对糖尿病大鼠内耳病变的预防作用
6
作者 张桂茹 武志 +2 位作者 王晓明 孙乐 王海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68-570,共3页
目的 :观察复方鱼油对大鼠糖尿病内耳病变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 0只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 3组 ,A组为正常对照组共 16只 ,B组为糖尿病对照组 18只 ,C组为复方鱼油治疗组 16只。B、C两组静脉内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 5 5 m g... 目的 :观察复方鱼油对大鼠糖尿病内耳病变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 0只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 3组 ,A组为正常对照组共 16只 ,B组为糖尿病对照组 18只 ,C组为复方鱼油治疗组 16只。B、C两组静脉内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 5 5 m g· kg- 1 体重 ,3周后 C组动物每日灌饲复方鱼油持续 9周。测试血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L DL- 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VL DL- C)水平 ,记录动物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结果 :C组动物 TC、TG、L DL 和 VL DL 较 B组明显降低 (P<0 .0 5 ) ;C组动物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波潜伏期较 B组缩短 (P<0 .0 5 ) , 波阈值降低 (P<0 .0 5 ) ;透射电镜下 B组动物内耳毛细胞内大量脂滴聚集 ,线粒体、高尔基体空泡样变性 ,微血管壁内皮细胞肥大增生 ,基底膜增厚 ,C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复方鱼油能明显降低血脂 ,并能有效减轻糖尿病引起的内耳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实验性/并发症 内耳病变 鱼油/治疗应用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
下载PDF
虾青素对1型糖尿病大鼠代谢性白内障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6
7
作者 杨明 王志军 +1 位作者 邓婷婷 潘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7-224,共8页
背景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研究认为多种代谢通路参与其发病,其中包括氧化应激机制。研究表明虾青素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可有效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及脂质过氧化,但目前鲜见虾青素对糖尿病性白内障防治作用研究的相... 背景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研究认为多种代谢通路参与其发病,其中包括氧化应激机制。研究表明虾青素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可有效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及脂质过氧化,但目前鲜见虾青素对糖尿病性白内障防治作用研究的相关报道。目的 观察虾青素对1型糖尿病大鼠代谢性白内障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38只SPF级6周龄雄性SD大鼠纳入研究,其中30只大鼠用一次性腹腔内注射质量分数1%链脲佐菌素(STZ)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连续3 d血糖值〉16.7 mol/L者为造模成功,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低剂量虾青素组和高剂量虾青素组,正常对照组8只大鼠同法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低剂量虾青素组和高剂量虾青素组大鼠分别给予50 mg/(kg·d)和100 mg/(kg·d)虾青素以及橄榄油和饲料混合物连续喂养3个月,糖尿病模型组大鼠以等容量橄榄油混合饲料喂养,正常对照组以正常饲料喂养。造模后用裂隙灯显微镜行眼前节照相并对晶状体混浊的严重程度分为1~5级;收集大鼠双侧眼球制备晶状体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晶状体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晶状体中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阳性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各组大鼠晶状体内AGEs质量浓度、丙二醛(MDA)浓度、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以及谷胱甘肽(GSH)质量浓度。结果 造模后2、4、6、8、10和12周糖尿病模型组、低剂量虾青素组和高剂量虾青素组大鼠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糖尿病模型组、低剂量虾青素组和高剂量虾青素组间大鼠血糖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晶状体透明,为1级,糖尿病模型组晶状体混浊均为5级,不同剂量虾青素组大鼠晶状体混浊度多为3~4级。低剂量虾青素组和高剂量虾青素组大鼠晶状体匀浆内的AGEs质量浓度分别为(7.23±0.50)μg/ml和(7.01±0.37)μg/ml,MDA浓度分别为(1.43±0.22)mmol/L和(1.35±0.16)mmol/L,均低于糖尿病模型组的(7.61±0.45)μg/ml和(1.62±0.4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剂量虾青素组和高剂量虾青素组大鼠晶状体中GSH质量浓度分别为(272.70±12.53)ng/L和(283.52±16.17)ng/L,SOD含量分别为(55.45±6.47)μmol/(min·L)和(56.73±5.12)μmol/(min·L),CAT含量分别为(2.91±0.41)μmol/(min·L)和(3.02±0.13)μmol/(min·L),均明显高于糖尿病模型组的(241.52±15.13)ng/L、(51.67±5.45)μmol/(min·L)和(2.72±0.27)μmol/(min·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剂量虾青素组大鼠晶状体中GSH质量浓度和SOD含量明显低于高剂量虾青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虾青素能够延缓1型糖尿病大鼠代谢性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其作用机制与其抗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剂/药理 类胡萝卜素虾青素 实验性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性白内障/药物疗法 氧化应激 SD大鼠
下载PDF
小剂量STZ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的周围神经病变特点 被引量:2
8
作者 季中华 刘紫庭 +4 位作者 乔瑞冬 梁根强 王辉 雷洪伊 徐世元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796-1799,共4页
目的 制备与人类2型糖尿病(T2DM)发病过程类似的大鼠模型,并观察其周围神经病变特点.方法 高脂高糖饲料喂食雄性SD大鼠8周,诱发胰岛素抵抗,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T2DM.继续高脂高糖喂食8周,持续监测血糖和血清胰岛素值的变... 目的 制备与人类2型糖尿病(T2DM)发病过程类似的大鼠模型,并观察其周围神经病变特点.方法 高脂高糖饲料喂食雄性SD大鼠8周,诱发胰岛素抵抗,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T2DM.继续高脂高糖喂食8周,持续监测血糖和血清胰岛素值的变化,Von-frey纤维毛和Plantar Test监测大鼠足底触痛觉和热痛觉的变化,使用AD Instruments检测坐骨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电镜检测坐骨神经形态病理学改变.结果 此方法制备的T2DM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特点有:⑴STZ注射前、注射4周和8周后的50%缩足阈值分别为(11.8±0.8)g、(8.4±0.7)g和(16.2±1.4)g,缩足潜伏时间(PWTL)分别为(10.2±0.9)s、(8.3±1.2)s和(13.2±1.0)s.外周痛温觉从过敏逐渐转变为迟钝.⑵与对照组相比,造模组大鼠在4周和8周时坐骨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均明显下降(P<0.05);与4周时相比,造模组坐骨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在8周时进一步下降(P<0.05).⑶坐骨神经出现明显的脱髓鞘、轴突萎陷神经病变.结论 高脂高糖喂养结合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可成功制备T2DM大鼠模型,伴有典型的周围神经病变,可用于T2DM及其慢性神经并发症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实验性/并发症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并发症 链脲菌素/投药和剂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