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0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席、重建与循环:论《宠儿》中的母系之爱
1
作者 辛雅敏 朱子琪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50-156,共7页
托妮·莫里森《宠儿》中母系之爱的主题尤为突出,它关涉着作者对美国黑人女性个体与群体精神遗产的叙述。通过描写塞丝家族和贝比·萨格斯家族在奴隶制下的遭遇,小说深刻地阐释了暴力与爱对宠儿、塞丝与丹芙等人的影响。爱的被... 托妮·莫里森《宠儿》中母系之爱的主题尤为突出,它关涉着作者对美国黑人女性个体与群体精神遗产的叙述。通过描写塞丝家族和贝比·萨格斯家族在奴隶制下的遭遇,小说深刻地阐释了暴力与爱对宠儿、塞丝与丹芙等人的影响。爱的被迫缺席使得宠儿遭受来自奴隶制与母爱的双重暴力,爱的艰难重建显示了黑人间个体与群体之爱的复杂性,爱的循环流转则表明了非洲共同文化与精神的独特性,呼唤着黑人群体记忆的重述与生命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儿 母系之爱 托妮·莫里森
下载PDF
《宠儿》与《W,或童年回忆》的创伤叙事与想象治疗
2
作者 丁佩萱 张敏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8期95-99,共5页
《宠儿》与《W,或童年回忆》的叙事结构展示了文学想象力如何将不可言说的创伤历史转化为创伤恢复的连贯性叙事形式。叙事的非线性反映了创伤的混乱本质,而想象力强调了将这些记忆嵌入个人历史的治疗潜力。两部小说中通过主人公想象力... 《宠儿》与《W,或童年回忆》的叙事结构展示了文学想象力如何将不可言说的创伤历史转化为创伤恢复的连贯性叙事形式。叙事的非线性反映了创伤的混乱本质,而想象力强调了将这些记忆嵌入个人历史的治疗潜力。两部小说中通过主人公想象力构建的人物形象跨越了过去与现在、生与死之间的鸿沟,帮助主人公将创伤从混乱记忆中剥离并融合于治愈性的现实中。在此过程中,莫里森的“林中空地”和佩雷克的“奇幻岛屿”突出了想象性场景,为面对和处理创伤提供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叙事 宠儿 W 或童年回忆 想象治疗
下载PDF
泛灵想象与“阿比库”表征——《宠儿》的文化身份重建与文化寻根
3
作者 张阳阳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3期22-29,共8页
《宠儿》呈现出美国非裔民族的文化身份重建与文化寻根策略。托妮·莫里森以记忆书写美国非裔民族的文化创伤,建构了非裔民族的集体身份特征,并利用非洲泛灵想象形式的文化策略对文化创伤进行编码,刻画了美国非裔民族文化身份中的... 《宠儿》呈现出美国非裔民族的文化身份重建与文化寻根策略。托妮·莫里森以记忆书写美国非裔民族的文化创伤,建构了非裔民族的集体身份特征,并利用非洲泛灵想象形式的文化策略对文化创伤进行编码,刻画了美国非裔民族文化身份中的文化独特性。此外,莫里森将非洲泛灵信仰中的幽灵儿童“阿比库”引入小说,以幽灵表征串联起历史与现实,不仅是对美国非裔民族文化创伤的观照,也是对民族文化心理的重建,强化了美国非裔民族的文化身份认同。莫里森在《宠儿》中以记忆书写创伤、以文化编码创伤、以表征重建民族文化心理的文化身份建构策略不仅强化了民族的文化意识,也是关于美国非裔民族的文化寻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儿 文化创伤 文化身份 泛灵论 阿比库
下载PDF
《宠儿》中塞丝的恼怒与美国非裔女性情感共同体建构
4
作者 邵迓楠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5期44-47,共4页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塞丝的形象展现了情感的复杂性,呈现出美国奴隶制度下非裔女性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和情感危机。本文以塞丝的恼怒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20世纪初美国非裔女性所具备的情感特质,论证了她们在情感的驱动下联...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塞丝的形象展现了情感的复杂性,呈现出美国奴隶制度下非裔女性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和情感危机。本文以塞丝的恼怒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20世纪初美国非裔女性所具备的情感特质,论证了她们在情感的驱动下联合抗争,建立起具有积极能动意义的非裔女性情感共同体的过程。揭示了她们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互助关系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儿 非裔女性 恼怒 情感共同体
下载PDF
自我分裂与主体间性:《宠儿》中的主体建构 被引量:5
5
作者 熊海英 李长亭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0-122,共3页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小说《宠儿》中着重塑造了塞丝和宠儿两个人物形象。作品的情节和涉及的其他人物形象大都是围绕这两个人物间的关系展开的。塞丝和宠儿互为主体,共同建构并结构着对方的主体性。因此,二者的主体间性是...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小说《宠儿》中着重塑造了塞丝和宠儿两个人物形象。作品的情节和涉及的其他人物形象大都是围绕这两个人物间的关系展开的。塞丝和宠儿互为主体,共同建构并结构着对方的主体性。因此,二者的主体间性是贯穿小说《宠儿》的一条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宠儿 主体间性 塞丝 宠儿
下载PDF
《宠儿》中的音乐传统与黑人美学研究
6
作者 刘书佑 《世界文学研究》 2024年第4期380-385,共6页
作为第一位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非裔美国女性作家,莫里森及其作品在评论界都备受关注,而《宠儿》似乎是她的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小说充满了记忆闪回、内心独白、时空跳跃等手法,再现了奴隶制下以及重建时期非裔美国人的悲惨生活。... 作为第一位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非裔美国女性作家,莫里森及其作品在评论界都备受关注,而《宠儿》似乎是她的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小说充满了记忆闪回、内心独白、时空跳跃等手法,再现了奴隶制下以及重建时期非裔美国人的悲惨生活。文章聚焦于小说所呈现的黑人音乐传统,通过分析贝比·萨格斯和保罗·D这两个人物的音乐隐喻,挖掘黑人音乐中蕴含的黑人美学观。As the first female Afro-American writer to win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Toni Morrison and her works have received numerous attention from literary critics. Among all her novels, Beloved might be the most popular one. Filled with flashbacks, memories, and internal monologues, the novel displays the miserable history of Afro-Americans who lived under slavery and in the reconstruction era.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musical traditions in the text by analyzing the musical metaphors of Baby Suggs and Paul D, and then explores the black aesthetics beneath these music tra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宠儿 黑人音乐 黑人美学
下载PDF
《宠儿》中的黑人女性意识觉醒
7
作者 周雨萌 《世界文学研究》 2024年第1期20-23,共4页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其第五部作品《宠儿》改编自历史上真实的奴隶母亲弑婴事件,描写了美国残忍的奴隶制度下的一位黑人奴隶母亲塞丝的血泪史。其中,女主人公塞丝、婆婆贝比•萨克斯、小女儿丹芙三位...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其第五部作品《宠儿》改编自历史上真实的奴隶母亲弑婴事件,描写了美国残忍的奴隶制度下的一位黑人奴隶母亲塞丝的血泪史。其中,女主人公塞丝、婆婆贝比•萨克斯、小女儿丹芙三位女性人物贯穿全书,从贝比•萨克斯到塞丝,最后到丹芙的思想觉醒体现出莫里森笔下黑人女性的成长之路。分析塞丝祖孙三代不断进步的女性意识,不仅有助于理解作品中黑人女性的觉醒之路,对莫里森的作品思想亦能提供很好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宠儿 黑人女性 觉醒
下载PDF
浅论福克纳和莫里森对种族主义的凝视——以《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和《宠儿》为例
8
作者 顾晓璇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54-156,共3页
在凝视理论的指导下,本文试图从《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和《宠儿》两部作品入手,研究两部作品中种族内部或种族之间的“凝视”与“被凝视”,两部作品对美国种族关系的坚定凝视所唤起的不适感值得认真关注。其次文章试图通过这两部作品分... 在凝视理论的指导下,本文试图从《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和《宠儿》两部作品入手,研究两部作品中种族内部或种族之间的“凝视”与“被凝视”,两部作品对美国种族关系的坚定凝视所唤起的不适感值得认真关注。其次文章试图通过这两部作品分析威廉·福克纳和托尼·莫里森所体现的种族观,探讨在不同种族和性别的影响下,两位作家对同一主题的看法和作品的差异,最终对当时种族主义和历史得出较为全面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 宠儿 凝视理论 种族主义
下载PDF
影片《宠儿》中的黑人女性主义透视 被引量:1
9
作者 吴玲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65-67,共3页
1856年美国蓄奴史上发生了第一件黑人奴隶的母亲亲手杀死了自己女儿的事件。电影《宠儿》就是根据其进行改编的。电影《宠儿》以塞斯杀害自己的亲生女儿的事件作为故事的引入点。
关键词 宠儿 黑人女性主义 女性身份 亲生女儿 男权主义 莫里森 宠儿 黑人奴隶 珍妮 生态自然
下载PDF
不堪叙说的故事——论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小晴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9-23,共5页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讲述了一个不堪叙说的故事 ,以一种被压抑的叙述为手段 ,再现了神秘的人类救赎仪式 ,升华了种族创伤记忆。在她的创作中 ,她以艺术手段表达了非裔美国文化对西方主流文化的反叛 。
关键词 宠儿 救赎仪式 托尼·莫里森 小说 文学评论 美国 种族问题 非裔美国文化 西方主流文化 宠儿形象 文化内容
下载PDF
《宠儿》中叙述视角的转换及其艺术效果 被引量:28
11
作者 王晓兰 钟鸣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0-55,共6页
本文以“叙述视角的转换”为切入点 ,探讨莫里森如何通过“多重式内聚焦”或“对人物内心的转换性有限透视”来揭示《宠儿》中的主题意义和强化审美效果。笔者认为莫里森巧妙转换人物视角的叙述方法 ,有效地发挥了视角艺术上的长处 ,使... 本文以“叙述视角的转换”为切入点 ,探讨莫里森如何通过“多重式内聚焦”或“对人物内心的转换性有限透视”来揭示《宠儿》中的主题意义和强化审美效果。笔者认为莫里森巧妙转换人物视角的叙述方法 ,有效地发挥了视角艺术上的长处 ,使作品更具丰富的审美色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儿 叙述视角 莫里森 人物视角 内聚焦 人物内心 审美效果 长处 有限 丰富
下载PDF
重构黑人女性身份 再现自我化过程——《宠儿》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婷 石云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83-87,共5页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研究小说《宠儿》,通过分析莫里森笔下遭受性别歧视及种族歧视双重压迫的黑人女性悲惨命运,探讨黑人女性无身份、无自主权的边缘化状态,揭示了对黑人女性的身份建构思想,即只有重新书写黑人历史、黑人女性自我意识...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研究小说《宠儿》,通过分析莫里森笔下遭受性别歧视及种族歧视双重压迫的黑人女性悲惨命运,探讨黑人女性无身份、无自主权的边缘化状态,揭示了对黑人女性的身份建构思想,即只有重新书写黑人历史、黑人女性自我意识得到觉醒、自我得以回归、自我身份得到重构,才能摆脱种族主义及性别主义的双重压迫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儿 后殖民女性主义 黑人女性 身份建构
下载PDF
《宠儿》开放式结尾之艺术魅力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洁平 张福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8-180,共3页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后现代文学流派的领军人物之一,她娴熟地运用后现代叙事技巧创造了一个个"叙述迷宫",其代表作《宠儿》更是反映出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宠儿》的结尾本身对这篇小说的叙述,对小说整体阅读都带来了...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后现代文学流派的领军人物之一,她娴熟地运用后现代叙事技巧创造了一个个"叙述迷宫",其代表作《宠儿》更是反映出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宠儿》的结尾本身对这篇小说的叙述,对小说整体阅读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儿 后现代主义 开放式结尾
下载PDF
在新历史主义视角下重构《宠儿》 被引量:34
14
作者 王玉括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0-145,共6页
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对比《宠儿》与《黑人丛书》中反映黑人奴隶生活的玛格丽特.加纳故事,并介绍、分析了其他作者对玛格丽特.加纳故事的回应,指出美国奴隶制对人性的摧残。通过反思《宠儿》产生的文化语境及其文本再现,分析作者托尼... 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对比《宠儿》与《黑人丛书》中反映黑人奴隶生活的玛格丽特.加纳故事,并介绍、分析了其他作者对玛格丽特.加纳故事的回应,指出美国奴隶制对人性的摧残。通过反思《宠儿》产生的文化语境及其文本再现,分析作者托尼.莫里森拒绝人为地划分“虚构”与“历史”,关注“谁在述说过去的故事,以及这些故事如何决定当代人理解奴隶制的方式”,体现了80年代以来美国新历史主义的理论成果与文本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宠儿 重构 非人性 美国女作家 莫里森
下载PDF
走出记忆的阴霾——从《宠儿》看托尼·莫里森的新历史主义思想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笑青 刘参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1-465,共5页
托尼·莫里森的长篇小说《宠儿》,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蓝本,深入分析了美国黑人奴隶真实的生活状态以及奴隶制度对黑人的精神摧残。莫里森受到新历史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真实的历史须要用文字积极地再现而不是简单地记录。小说中,她... 托尼·莫里森的长篇小说《宠儿》,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蓝本,深入分析了美国黑人奴隶真实的生活状态以及奴隶制度对黑人的精神摧残。莫里森受到新历史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真实的历史须要用文字积极地再现而不是简单地记录。小说中,她虚构了奴隶制下一个杀婴母亲的生活经历,真实地描述了一个女奴的个人历史。作者希望能通过对这一有代表性的人物的塑造填补美国黑人在奴隶制时期的历史空白,帮助美国黑人通过了解自己的历史而重新确定自己的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森 宠儿 新历史主义
下载PDF
作为他者的宠儿——评莫里森的小说《宠儿》 被引量:25
16
作者 黄宇洁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55,共3页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通过一个魔幻化的人物宠儿,探讨了美国黑人的自我构建这一主题。莫里森从魔幻和现实两个层面为宠儿编织的扑朔迷离的身份使她成为奴隶制罪恶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见证人,她的多重身份使她可以诱导书中不同人物...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通过一个魔幻化的人物宠儿,探讨了美国黑人的自我构建这一主题。莫里森从魔幻和现实两个层面为宠儿编织的扑朔迷离的身份使她成为奴隶制罪恶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见证人,她的多重身份使她可以诱导书中不同人物回忆他们各自试图回避的过去,从而宠儿在此扮演了一个他者的角色。重塑自我和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宠儿 自我 他者
下载PDF
探索黑人女性心灵世界的重构——评托尼·莫里森小说《宠儿》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志英 冯溢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94-97,共4页
黑人女性在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下,心灵世界逐渐被扭曲和异化。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作品《宠儿》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对在此双重压迫下黑人女性的心灵世界进行描述,把她们内心世界的冲突、抗争、寻求解放的艰辛刻画得淋漓... 黑人女性在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下,心灵世界逐渐被扭曲和异化。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作品《宠儿》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对在此双重压迫下黑人女性的心灵世界进行描述,把她们内心世界的冲突、抗争、寻求解放的艰辛刻画得淋漓尽致。通过运用边缘人格结构的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等理论对《宠儿》中有关三位女主人公心灵世界的描写进行分析,揭示并阐述作者对重构黑人女性心灵世界这一主题的思考和探索,可以进一步挖掘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女性 托尼·莫里森 宠儿 边缘人格结构 女性主义
下载PDF
论《宠儿》中“创伤”、“爱”和“社群”的双重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晓菊 芮渝萍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5-40,共6页
通过分析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托妮.莫里森的长篇小说《宠儿》中具有主题意义的三个关键词——"创伤"、"爱"和"社群"的双重性,指出一向被认为只具负面效应的"创伤"对黑人身份的建立产生了一定... 通过分析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托妮.莫里森的长篇小说《宠儿》中具有主题意义的三个关键词——"创伤"、"爱"和"社群"的双重性,指出一向被认为只具负面效应的"创伤"对黑人身份的建立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一向被认为具有肯定意义的"爱"和"社群"却显示了各自的负面性。在《宠儿》中能看到的正面启示是:即使在绝望和毁灭性的磨难之中,人们仍然可以在磨难的另一端看到解脱和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儿 创伤 社群
下载PDF
解读《宠儿》中蕴含的两种文本 被引量:7
19
作者 严启刚 杨海燕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6-20,共5页
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解读莫里森小说《宠儿》中蕴含的两种文本:隐含文本和表面文本。小说前者以魔幻小说的表现方式,而后者以"微型对话"的方式,分别建构了与白人和黑人、美国历史和文化之间的"对话"... 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解读莫里森小说《宠儿》中蕴含的两种文本:隐含文本和表面文本。小说前者以魔幻小说的表现方式,而后者以"微型对话"的方式,分别建构了与白人和黑人、美国历史和文化之间的"对话"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森《宠儿 隐含文本 表面文本
下载PDF
解读《宠儿》中黑人姓名的隐喻意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潘惠霞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5-67,共3页
托尼.莫里森运用各种写作技巧通过《宠儿》这部小说深刻揭露了19世纪美国奴隶制的非人性的本质。小说中的黑人姓名就是她精心设计的一个方面。这些姓名不仅隐喻了他们在美国的社会地位,而且还隐喻了他们对自由的向往及人物内心情感和对... 托尼.莫里森运用各种写作技巧通过《宠儿》这部小说深刻揭露了19世纪美国奴隶制的非人性的本质。小说中的黑人姓名就是她精心设计的一个方面。这些姓名不仅隐喻了他们在美国的社会地位,而且还隐喻了他们对自由的向往及人物内心情感和对奴隶制的反叛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宠儿 姓名 隐喻 奴隶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