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关于身体政治的“真实谎言”——评向丽的《审美制度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曹成竹 《柳州师专学报》 2011年第6期3-5,共3页
审美是感性的身体话语,而制度则带有外在和强加的色彩,二者本应是矛盾的。然而,一旦它们结合起来,彼此原本的独立身份便暧昧不清,这也正是这一概念的优势所在:潜在于"审美"中的"制度"令人无所察觉,而形成了"制... 审美是感性的身体话语,而制度则带有外在和强加的色彩,二者本应是矛盾的。然而,一旦它们结合起来,彼此原本的独立身份便暧昧不清,这也正是这一概念的优势所在:潜在于"审美"中的"制度"令人无所察觉,而形成了"制度"的"审美"则更易于确证自身。因此"审美制度研究"便成为一个反思的起点,引导我们从"审美"研究转向"审—审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制度问题研究》 审美制度 审美人类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
下载PDF
审美制度:日常生活的讲述者——以广西那坡县黑衣壮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向丽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65-69,共5页
审美制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具体表现 ,它较其他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就在于它形成于并且深深地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之中 ,人们把它当作“自己的法律”(禁忌 )而自觉地遵循并成为对其行动给予暗示和支配的内在的文化指令。因此 ... 审美制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具体表现 ,它较其他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就在于它形成于并且深深地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之中 ,人们把它当作“自己的法律”(禁忌 )而自觉地遵循并成为对其行动给予暗示和支配的内在的文化指令。因此 ,在“禁忌”意识形态凝视下 ,审美制度必然通过一整套表意系统保证主体的欲望表达 ,但另一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主体混沌欲望渴求得以全部表达的冲动必然要求通过审美变形对禁忌主题进行重新表达 ,同样进入审美制度的保护性机制中。在这里 ,日常生活就因包蕴着这两种复杂的欲望表达机制而成为审美制度的具象 ,因此问题的关键便指向了对“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审美制度 禁忌 转换 黑衣壮
下载PDF
审美制度问题研究与当代美学批评向度 被引量:4
3
作者 向丽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8-151,共4页
在当代美学的语言学转向和人类学转向的背景中,制度与审美/艺术之间的关系作为当代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已日益凸显出来。目前学界关于该问题的探讨主要有阿瑟·丹托(Arthur Danto)的“艺术界”理论、乔治·迪基(George Dicki... 在当代美学的语言学转向和人类学转向的背景中,制度与审美/艺术之间的关系作为当代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已日益凸显出来。目前学界关于该问题的探讨主要有阿瑟·丹托(Arthur Danto)的“艺术界”理论、乔治·迪基(George Dickie)的艺术习俗论、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的场域论、彼得·比格尔(Peter Bürger)的艺术/文学制度论、霍华德·S·贝克尔(H.S.Becker)关于艺术界的当代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美学 审美制度 习俗论 Becker 彼得 语言学转向 当代审美 迪基 日常生活化 域论
下载PDF
审美制度——论审美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范畴 被引量:2
4
作者 向丽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8-25,共8页
审美制度概念的提出和研究是在审美人类学美学学科这个新的生长点上对审美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探索。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重新表达禁忌 (意识形态 )的产物 ,其表达机制及效果需要一个内在的结构模式加以保障 ,并且具有强大的群体... 审美制度概念的提出和研究是在审美人类学美学学科这个新的生长点上对审美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探索。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重新表达禁忌 (意识形态 )的产物 ,其表达机制及效果需要一个内在的结构模式加以保障 ,并且具有强大的群体性认同功能。对审美制度的研究是现实提出的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人类学 审美制度 禁忌 审美意识形态
下载PDF
《审美制度问题研究》:审美人类学研究的新成果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杰 《柳州师专学报》 2011年第6期1-2,共2页
审美人类学作为一种用现代人类学的理念和方法研究当代美学问题和审美文化现象的跨学科理论,以其特殊的视角和研究方法,提出了许多重要而有意义的问题。审美制度深入研究了各种文化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美的显现的制约、规定的客观事实,同... 审美人类学作为一种用现代人类学的理念和方法研究当代美学问题和审美文化现象的跨学科理论,以其特殊的视角和研究方法,提出了许多重要而有意义的问题。审美制度深入研究了各种文化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美的显现的制约、规定的客观事实,同时也揭示了这种规定背后被遮蔽的权力关系。审美制度研究是深化和拓展审美人类学研究取得的一个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制度 审美人类学 建构
下载PDF
审美人类学理论活力与张力的呈现——评向丽的《审美制度问题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雷文彪 《柳州师专学报》 2011年第6期9-12,共4页
审美制度既是审美人类学学科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中心议题,也是人类社会审美和艺术生存机制的集体表征。《审美制度问题研究》以其严谨的学理分析和介入现实的学术品质探讨了"美"是如何被建构和能被建构的文化生存机制... 审美制度既是审美人类学学科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中心议题,也是人类社会审美和艺术生存机制的集体表征。《审美制度问题研究》以其严谨的学理分析和介入现实的学术品质探讨了"美"是如何被建构和能被建构的文化生存机制,随着审美制度的深入研究,审美人类学理论的活力与张力将会得到更好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人类学 理论张力 审美制度
下载PDF
“美”的多维存在空间——兼论审美制度问题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向丽 《柳州师专学报》 2011年第5期1-5,共5页
审美和艺术从来就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存在于它自身与政治、经济、阶层体系、惯例、习俗、信仰以及价值取向等因素共同编织的繁复而精密的文化脉络之中,并始终参与到现实生活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之过程。因此,对于这些建构性因... 审美和艺术从来就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存在于它自身与政治、经济、阶层体系、惯例、习俗、信仰以及价值取向等因素共同编织的繁复而精密的文化脉络之中,并始终参与到现实生活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之过程。因此,对于这些建构性因素的发掘及其对审美和艺术的建构机制的解析是审美制度问题研究的核心,而"美"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等问题也将于此获得新的阐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存在空间 审美制度
下载PDF
重构美学如何可能——向丽博士的《审美制度问题研究》评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良丛 《柳州师专学报》 2011年第6期6-8,20,共4页
《审美制度问题研究》反思了两种美学传统,提出了新的美学命题,尝试新的美学形态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重新思考现有的美学形态和美学问题,整合现有的研究资源,对于人们重新思考美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推进了审美人类学理论研究... 《审美制度问题研究》反思了两种美学传统,提出了新的美学命题,尝试新的美学形态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重新思考现有的美学形态和美学问题,整合现有的研究资源,对于人们重新思考美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推进了审美人类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制度 审美人类学 重构美学
下载PDF
论瑞安“藤牌舞”的审美制度变迁 被引量:1
9
作者 贺晓武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0年第10期85-87,共3页
藤牌舞又名盾牌舞,属于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主要流行于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它是以盾牌作为道具而跳的一种舞蹈,在温州瑞安已经成为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已逐渐形成了一种审美制度。也是瑞安人的审美能力在抗击倭寇胜利后,所迸发出来结... 藤牌舞又名盾牌舞,属于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主要流行于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它是以盾牌作为道具而跳的一种舞蹈,在温州瑞安已经成为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已逐渐形成了一种审美制度。也是瑞安人的审美能力在抗击倭寇胜利后,所迸发出来结合温州民俗的审美交流形式,它逐渐演变成既有演武目的又有观赏价值的民间舞蹈。然而,经济发展后的温州人民对于艺术的审美需要已经改变了,藤牌舞难以继承。让人欣慰的是,2010年,藤牌舞终于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市已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这一民间艺术,藤牌舞所依托的审美制度,一定会为丰富审美文化和激发民族精神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制度 瑞安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变迁 舞蹈形式 民俗文化 民间舞蹈 民间艺术
下载PDF
黑衣壮:原始审美制度的活化形态——广西那坡县弄文屯黑衣壮族群的日常生活 被引量:3
10
作者 钟明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69-75,共7页
审美制度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学与美学尤其是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深层整合 ,其基本理论内涵是文化体系中的规则与禁忌在现实生活中活化为各种具体形态。弄文屯黑衣壮审美制度正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 ,复杂的权力结构和现实社会关系在... 审美制度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学与美学尤其是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深层整合 ,其基本理论内涵是文化体系中的规则与禁忌在现实生活中活化为各种具体形态。弄文屯黑衣壮审美制度正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 ,复杂的权力结构和现实社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该社区族群传统文化的原始和谐状态。土地公的激情、老歌师的沉默和土司的追述 ,都是弄文屯黑衣壮现实生活的真切体验。在传统伦理要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交汇中 ,黑衣壮审美制度不断进行自我调整 ,演绎着日常生活的具体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制度 黑衣壮 弄文屯 权力
下载PDF
乌镇文化旅游审美特征的形成与反思——审美制度案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敏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2-67,共6页
审美现象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能够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关键特征。在当今社会,审美化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显著趋势,审美与其他社会部门的关联越来越直接和密切。影响审美观念和审美现象的形成和变迁的制度与以... 审美现象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能够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关键特征。在当今社会,审美化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显著趋势,审美与其他社会部门的关联越来越直接和密切。影响审美观念和审美现象的形成和变迁的制度与以往极为不同,且更加复杂。文章以乌镇旅游为研究对象,探讨作为审美现象的传统文化旅游兴起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意义,考察了传统文化旅游这一审美需要产生的社会心理因素,以及资本和行政力量对它的形塑,并对审美现象形成和变迁的社会机制进行理论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审美特征 审美制度
下载PDF
审美制度对审美意识形态的澄明和阐发
12
作者 李妮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89-192,共4页
西方当代美学对审美意识形态的研究已经有相当深度。伊格尔顿、阿尔都塞等人为此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沿袭于马克思主义一个哲学范畴——“意识形态”的研究,“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深入就更具有现代意义。审美人类学提出“审美制度”... 西方当代美学对审美意识形态的研究已经有相当深度。伊格尔顿、阿尔都塞等人为此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沿袭于马克思主义一个哲学范畴——“意识形态”的研究,“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深入就更具有现代意义。审美人类学提出“审美制度”是对审美意识形态研究的澄明和阐发,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当代面临的现实问题的探索和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审美制度
下载PDF
审美制度与自由治理 被引量:7
13
作者 向丽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90-107 395-39,395-396,共20页
"审美制度"是关于"什么是美"以及"如何审美"的某种建构和规范,它构成关于"美"的显现与遮蔽。"审美制度"并非外在于治理实践之外,而就在治理之中并使其最终成为可能。作为一门关于&qu... "审美制度"是关于"什么是美"以及"如何审美"的某种建构和规范,它构成关于"美"的显现与遮蔽。"审美制度"并非外在于治理实践之外,而就在治理之中并使其最终成为可能。作为一门关于"让"的学问与艺术,自由治理以保障被治理者的自由为前提,此自由并非一种自然给予,而是在批判与建构的聚集中显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探讨审美制度如何作为一种特殊的制度形态规范和建构社会的治理,从而将其所治理的对象及治理本身引向自由,是在当代社会中推进治理的一种不可逾越的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审美制度 自由治理
原文传递
审美制度:走出审美的象牙塔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良丛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71,共6页
审美制度是在审美人类学核心概念之一,是在近几年的学术实践中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审美制度是审美人类学对人类学和后现代美学思潮的学术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现代美学不同,审美人类学认识到美和艺术问题的复杂性,把审美... 审美制度是在审美人类学核心概念之一,是在近几年的学术实践中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审美制度是审美人类学对人类学和后现代美学思潮的学术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现代美学不同,审美人类学认识到美和艺术问题的复杂性,把审美活动重新置于广阔的社会文化语境,研究审美活动与政治、经济、伦理、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由此,审美制度研究直接解构了现代美学的审美自律观念,走出审美的象牙塔,显示出特有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制度 象牙塔 审美人类学 社会文化语境 现代美学 审美活动 学术实践 学术成果
原文传递
仪式、习性与审美制度问题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良丛 马胜男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11年第2期234-242,341,共11页
审美制度问题是审美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这个问题的研究关涉到审美人类学如何理解美和艺术;如何整合现有各种学科资源的问题。仪式是审美制度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直接参与了审美制度的建构。作为审美制度的仪式并不是单独发... 审美制度问题是审美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这个问题的研究关涉到审美人类学如何理解美和艺术;如何整合现有各种学科资源的问题。仪式是审美制度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直接参与了审美制度的建构。作为审美制度的仪式并不是单独发生作用的,而是通过在审美主体上塑造一种习性才能发生作用。因此,研究仪式与审美制度的关系,还应该落实于主体自身上。其中介就是主体的审美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制度 仪式 习性
原文传递
从中国传统之“美”看“审美制度”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易冬冬 《中国美学研究》 2017年第2期66-79,共14页
审美人类学视域下的审美制度问题研究认为'美'是一种被建构和能建构的存在。而作为被建构的存在,审美制度是一种'非正式的制度';作为能建构的存在,它着眼于审美对现实的批判和启蒙作用。这一研究主要切中了西方和当代... 审美人类学视域下的审美制度问题研究认为'美'是一种被建构和能建构的存在。而作为被建构的存在,审美制度是一种'非正式的制度';作为能建构的存在,它着眼于审美对现实的批判和启蒙作用。这一研究主要切中了西方和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语境,但是对于中国传统审美经验缺乏一定的理论有效性。如果深入到中国传统之'美'中,可以发现'美'主要是被'正式的制度'建构起来。同时,'美'自身的特殊性以其超越性重构人的德性,并直接作为国家治理的参照标准;以其理想性引领国家政治走向内蕴道德性的审美境界;以其可共享性引领整个社会走向更高的和谐,最终达到与自然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审美制度 政治 被建构 能建构
原文传递
审美·制度·治理——第七届中华文艺复兴论坛暨“文化治理与审美制度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顺尧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320-329,16,共11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米歇尔·福柯、伊恩·亨特、托尼·本尼特等人对'治理'问题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际学术界影响深远。这些西方学者的研究对当下中国意味着什么,迫切需要中国学者...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米歇尔·福柯、伊恩·亨特、托尼·本尼特等人对'治理'问题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际学术界影响深远。这些西方学者的研究对当下中国意味着什么,迫切需要中国学者的思考和回应。审美、艺术作为一种柔性的策略在'治理'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甚至成为了现代'治理'的重要手段。面对冲突弥漫的当今社会,审美和艺术怎样在社会治理和文化治理中发挥作用?审美制度为保障自由治理的实现,应当如何作为?这也正是审美人类学、艺术人类学研究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2017年3月11日至12日,由云南大学文学院和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华文艺复兴论坛暨'文化治理与审美制度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大学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围绕'审美制度批判与自由治理'、'文化治理与当代美学发展'、'审美人类学/艺术人类学理论与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与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人类学 文化治理 审美制度
原文传递
中国制度审美若干问题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新市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5,共5页
庄子、康德的"审美无功利"命题对西方美学乃至中国当代美学服务于现代化建设是一种无形的束缚。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尊重事物的特点、客观性和规律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倡导的精神为价值判断的依据。中... 庄子、康德的"审美无功利"命题对西方美学乃至中国当代美学服务于现代化建设是一种无形的束缚。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尊重事物的特点、客观性和规律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倡导的精神为价值判断的依据。中国共产党极为重视制度建设,逐步形成了规范我国国家政权、政府制度、国家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法律、体制、规则和惯例的制度体系,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文化制度等。从社会主义制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我们党制度创新的勇气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要培养人们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制度体系,要通过制度审美教育促进人的心灵审美化,要把促进制度体系的科学发展与人的本质力量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制度审美教育促进公共实践具体化、心理意向审美化、思想与情境互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审美 服务人民 审美意识 价值审美
下载PDF
审美制度与文化表征:多重文化语境中的“珠郎娘美”
19
作者 石琪琪 何洁 《民族论坛》 2020年第3期106-112,共7页
侗族民间文艺作品"珠郎娘美"在多重文化语境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不同异本表征的情感结构呈现出历史"再建构"特征。本文通过审美人类学视域中的相关理论对各阶段的文本进行分析,发现不同阶段的主流文化介入对民... 侗族民间文艺作品"珠郎娘美"在多重文化语境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不同异本表征的情感结构呈现出历史"再建构"特征。本文通过审美人类学视域中的相关理论对各阶段的文本进行分析,发现不同阶段的主流文化介入对民族情感结构的影响较大,这种影响增加了作品的文本内涵,拓宽了民族文化的受众,且未突破对自身民族身份的界定范畴。而到了当代跨文化语境背景中,新生异本呈现出多媒介共生的状态,但文本的民族性特征却逐渐消解,民族身份对"真"的复归问题则成为民族形象建构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郎娘美 审美制度 文化表征 文化语境
原文传递
对中国政治制度审美若干问题的初步探索——从政治体制改革的角度分析
20
作者 李新市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3年第3期21-23,共3页
提高社会主体对中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审美能力,有助于夯实中国政治制度审美的群众基础。要加强基层政治制度的审美化就要使广大的人民群众从自身的思想和实践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充... 提高社会主体对中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审美能力,有助于夯实中国政治制度审美的群众基础。要加强基层政治制度的审美化就要使广大的人民群众从自身的思想和实践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突出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公平之美。我们党正在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基本政治制度体系的审美化,使政治制度审美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政治制度 制度审美 政治体制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