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4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锥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1
作者 郭君妍 蒋曼 马彩玲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915-1920,共6页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是一组与子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子宫颈病变。在我国,宫颈癌发病高峰年龄在40~54岁之间,而CIN的发病高峰年龄在30~39岁之间,其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子宫颈癌住院患者平均发病年龄...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是一组与子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子宫颈病变。在我国,宫颈癌发病高峰年龄在40~54岁之间,而CIN的发病高峰年龄在30~39岁之间,其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子宫颈癌住院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4.7岁,其中35岁及以下患者占16.0%,35~45岁患者占41.7%。为尽可能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临床多采用宫颈锥切手术治疗CIN。临床治疗CIN的常用术式包括冷刀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 CKC)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i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LEEP),但术后残留及复发率较高。因此,尽快分辨出有残留或复发倾向的高危患者,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及进展为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患者是否绝经、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 HR-HPV)感染、病理切缘状态、阴道微生态环境、行为因素(吸烟、HIV感染)均被认为是CIN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本文就CIN患者锥切术后复发的高危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人乳头病毒感染 复发 宫颈环形电切术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LEEP刀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合并HPV感染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付青 薛鸿涛 任敏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子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刀(超高频电波刀)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6例CIN合...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子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刀(超高频电波刀)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6例CIN合并HPV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LEEP刀宫颈锥切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3.72%(P<0.05)。观察组的阴道微生物恢复率、HPV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CIN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白细胞介素-12(IL-12)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LEEP刀宫颈锥切术治疗CIN合并HPV感染患者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人乳头病毒 超高频电波刀 宫颈锥切术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 免疫功能 炎症指标
下载PDF
阴道镜结合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王秋香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阴道镜结合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 目的探讨阴道镜结合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宫颈激光烧灼术治疗,观察组行阴道镜结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比较两组宫颈塑形满意率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术后1年内复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及塑形满意度更高,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更低(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镜联合LEEP治疗CIN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手术指标,提高宫颈塑形满意度,安全可靠,可降低患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镜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治疗效果 宫颈激光烧灼术
下载PDF
冷刀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Ⅱ、Ⅲ级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4
作者 刘洪琼 罗运美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12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冷刀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Ⅲ级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CINⅡ、Ⅲ级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参照组(n=30,予以高频电波刀手术治疗)和观察组(n=30,予以... 目的:探讨冷刀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Ⅲ级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CINⅡ、Ⅲ级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参照组(n=30,予以高频电波刀手术治疗)和观察组(n=30,予以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参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高于参照组(P<0.05)。术后3d,两组患者血清CRP、WBC水平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患者血清CRP、WBC均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为痊愈、好转的总人数占比96.67%高于参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创面感染、术后出血、宫颈管粘连的总人数占比6.67%低于参照组的26.67%(P<0.05)。跟踪随访6个月,观察组和参照组的高危型HPV转阴率、低危型HPV转阴率、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高频电波刀手术治疗相比,在CINⅡ、Ⅲ级患者中采取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可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远期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冷刀宫颈锥切术 高频电波刀手术 血清炎症因子 手术效果
下载PDF
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白介素10水平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
5
作者 冯雪妮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5期186-18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白介素10(IL-10)水平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CIN与宫颈癌患者各70例,分别记作CIN组与宫颈癌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记作...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白介素10(IL-10)水平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CIN与宫颈癌患者各70例,分别记作CIN组与宫颈癌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记作健康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三组血清SCC-Ag、IL-10水平,选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CC-Ag、IL-10诊断CIN或宫颈癌的效能。对比CIN不同分级患者血清SCC-Ag、IL-10水平并分析血清SCC-Ag、IL-10水平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血清SCC-Ag、IL-10水平均高于CIN组及健康对照组,且CIN组血清SCC-Ag、IL-10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CC-Ag、IL-10水平联合诊断CIN或宫颈癌的效能较单一指标更佳(曲线下面积:0.962,95%CI:0.942~0.982)。CINⅢ级患者血清SCC-Ag、IL-10水平均高于CINⅠ级及CINⅡ级,且CINⅡ级患者血清SCC-Ag、IL-10水平均高于CINⅠ级(均P<0.05)。不同病灶最大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SCC-Ag、IL-10水平对比差异明显(均P<0.05)。结论:血清SCC-Ag、IL-10水平在CIN与宫颈癌患者中均呈异常高表达,且与病情严重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白介素10
下载PDF
冷刀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常君 秦天华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2期157-160,共4页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行冷刀宫颈锥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CIN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类型分为两组,每组10例。对...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行冷刀宫颈锥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CIN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类型分为两组,每组10例。对照组施行宫颈环形电切术,观察组落实冷刀宫颈锥切术,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一般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内切缘阳性率、疾病复发率及妊娠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阴道分泌物排出时间、子宫颈修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内的切缘阳性率与疾病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41.51±15.89)min、住院时间(5.88±1.21)d长于对照组(15.22±5.34)min、(3.25±0.96)d,术中失血量(44.35±16.28)mL多于对照组(21.14±8.6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59、5.385、3.977,P均<0.05)。观察组术后1年内的妊娠率(70.00%)比对照组高(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N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冷刀宫颈锥切术均可取得比较理想的近远期疗效,相较而言,宫颈环形电切术的治疗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但冷刀宫颈锥切术更有利于保护患者的生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刀宫颈锥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转录因子SOX2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蔡春芳 谭国胜 +3 位作者 俞奇 栾峰 余雷 王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8-130,共3页
目的研究SOX2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CIN疾病及宫颈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36例不同级别CIN(I级10例,Ⅱ级12例,Ⅲ级14例)、40例宫颈癌组织(I期21例,Ⅱ期19例)中S... 目的研究SOX2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CIN疾病及宫颈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36例不同级别CIN(I级10例,Ⅱ级12例,Ⅲ级14例)、40例宫颈癌组织(I期21例,Ⅱ期19例)中SOX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比较其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SOX2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表达率均为0%,在36例CIN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1.6%(15/36),其中CINⅠ级10.0%,CINⅡ级41.7%,CINⅢ级64.3%;而40例宫颈癌组织SOX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2.5%(33/40),其中宫颈癌Ⅰ期78.2%,Ⅱ期88.2%。随着宫颈病变进展,SOX2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2)SOX2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病理组织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 SOX2蛋白表达水平与CIN疾病及宫颈癌恶性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检测SOX2对了解CIN及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和评估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X2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
下载PDF
宫颈脱落细胞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在宫颈癌筛查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环形电切术后随访中的意义 被引量:18
8
作者 朱彤宇 支园园 +3 位作者 武爱芳 王丽 郭秀霞 尹格平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亚型(C-HPV-S)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9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检查C-HPV-S的6695例患者,包括查体者1339例(体...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亚型(C-HPV-S)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9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检查C-HPV-S的6695例患者,包括查体者1339例(体检组)和因患妇科疾病就诊者5356例(患者组),受检者均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并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行C-HPV-S检测。对其中病理诊断为CIN者行LEEP,术后6个月、1~2年随访时行TCT和C-HPV-S检查。结果①体检组和患者组HPV感染率分别为17.8%和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体检组和患者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CCE)、其他宫颈炎、宫颈尖锐湿疣、CINⅠ-Ⅱ、CINⅢ及宫颈癌同类疾病HPV感染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HPV及HR-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病理级别的增高(宫颈炎→CINⅠ-Ⅱ→CINⅢ→宫颈癌)而增高,且单一感染率增高,多重感染率无明显变化。CINⅠ-Ⅱ、CINⅢ和宫颈癌HPV及HR-HPV感染率、单一HPV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宫颈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CIN患者LEEP后1~2年随访,CINⅠ-Ⅱ组复发率为1.2%(4/335),HPV持续感染率为3.9%(13/274);CINⅢ组复发率为4.4%(6/137),HPV持续感染率为9.5%(13/124)。两组复发率与HPV持续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PV-S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预测CIN,也可作为CIN术后随访的重要指标,为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提供干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病毒 基因分型 宫颈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随访研究
下载PDF
LEEP术与CKC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疗效比较 被引量:31
9
作者 陈晓钟 张艳梅 李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67-68,共2页
将144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LEEP)术,对照组行冷刀宫颈锥切(CKC)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脱痂期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治疗费用及痊愈率。结果两组脱痂期出血量及痊愈率无... 将144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LEEP)术,对照组行冷刀宫颈锥切(CKC)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脱痂期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治疗费用及痊愈率。结果两组脱痂期出血量及痊愈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认为LEEP术治疗CIN疗效确切,患者创伤小、痛苦少、费用低;优于CKC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 冷刀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下载PDF
高危型HPV监测评估宫颈电环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被引量:9
10
作者 耿晓星 马荣 +1 位作者 朱镭 高庆玉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36-838,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电圈环行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疗效,特别是高危型入乳头瘤病毒感染(HPV)是否消失,以此评估该治疗方法对CIN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56例超薄液基细胞学(TCT... 目的:探讨宫颈电圈环行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疗效,特别是高危型入乳头瘤病毒感染(HPV)是否消失,以此评估该治疗方法对CIN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56例超薄液基细胞学(TCT)涂片异常并经阴道镜检病变小于2cm,组织学检查证实为CIN1~3的妇女实行了宫颈电圈环行切除术(LEEP),治疗后3个月随诊时再次行TCT检查并采用HC-2法检测高危型HPV。结果:①CIN1组HPV转阴率为72.5%(29/40),病变残留(切缘阳性)率为5%(2/40),病变残留与HPV持续阳性成正比。②CIN2~3组HPV转阴率为44%(7/16),病变残留率为31%(5/16),病变残留与HPV持续阳性成正比。③CIN1组治疗后HPV阴转率及病灶彻底切除率均高于CIN2~3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结论:①高危型HPV感染率与CIN程度成正比,在CIN2~3中高于CIN1。②LEEP不仅可以有效的治疗CIN1,而且可以使其伴行的HPV感染消失;③LEEP治疗部分CIN2~3尚不够充分,应加大宫颈组织的切除范围和深度。④LEEP治疗后残留病变和HPV持续阳性密切相关;⑤TCT和HPV检测不仅可以评价宫颈疾病治疗效果而且可以作为CIN治疗后追踪随访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乳头状病毒 乳头状病毒感染 宫颈电-圈环行切除术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联合贞芪扶正胶囊和保妇康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级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3
11
作者 蔡昱 翟建军 冯碧波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联合贞芪扶正胶囊和保妇康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级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59例CINⅠ级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5例与观察组384例。对照组患...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联合贞芪扶正胶囊和保妇康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级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59例CINⅠ级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5例与观察组38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贞芪扶正胶囊口服和保妇康栓阴道上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rhIL-2治疗。治疗4个月后复查两组患者HPV定量及阴道镜及宫颈活检,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宫颈HPV转阴率、HPV治疗总有效率及宫颈病变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rhIL-2联合贞芪扶正胶囊和保妇康栓治疗CINⅠ级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疗效优于仅使用贞芪扶正胶囊和保妇康栓治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级 人乳头病毒 高危型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 贞芪扶正胶囊 保妇康栓 疗效
下载PDF
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子宫颈癌组织中Smad2/3和HPV16 E7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田媛 吴鹏 +3 位作者 罗爱月 奚玲 周剑锋 马丁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67-971,共5页
背景与目的:Smads蛋白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信号转导的下游信号蛋白,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重要致癌因素,但目前对两者在宫颈... 背景与目的:Smads蛋白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信号转导的下游信号蛋白,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重要致癌因素,但目前对两者在宫颈癌发病过程中相互关系的研究尚不充分。本研究拟检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Smad2/3和HPV16E7蛋白的表达,探讨HPV感染和Smad2/3蛋白变化在宫颈癌形成和演进进程中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宫颈慢性炎症、3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30例宫颈癌组织中Smad2/3和HPV16E7的表达情况,比较其在各种病变中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Smad2/3蛋白在慢性宫颈炎、CIN和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0.0%、73.3%和93.3%,宫颈癌组分别与慢性宫颈炎组和C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宫颈炎组与CINⅢ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E7蛋白阳性率在慢性宫颈炎、CIN和宫颈癌组织中分别为60.0%、66.7%和83.3%,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ad2/3阳性率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Smad2/3与HPV16E7表达呈正相关(r=0.271,P=0.015)。结论:Smad2/3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PV感染与Smad2/3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SMAD2 SMAD3 HPV16 E7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阴道镜与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77
13
作者 钱德英 曾仁海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8年第5期13-14,共2页
总结该院经阴道镜观察并为病理学证实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53例,并与宫颈浸润癌10例及慢性宫颈炎77例作对照分析。显示CIN-Ⅰ级阴道镜下主要表现为平坦边界模糊的醋酸白色上皮,可有模糊不典型镶嵌;CIN-Ⅱ级镜... 总结该院经阴道镜观察并为病理学证实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53例,并与宫颈浸润癌10例及慢性宫颈炎77例作对照分析。显示CIN-Ⅰ级阴道镜下主要表现为平坦边界模糊的醋酸白色上皮,可有模糊不典型镶嵌;CIN-Ⅱ级镜下为中度分明的边界清的稍突起的白色上皮,可合并有不典型镶嵌或点状血管;CIN-Ⅲ级可见边界明显的突起的白色上皮,清晰的镶嵌及多种构图。宫颈浸润癌见白色上皮突起,边界清,有典型的镶嵌、白斑、异型血管或岩石状突起等复杂的构图,碘不着色。慢性宫颈炎仅为模糊浅淡的平坦的醋酸白色上皮,对醋酸反应消失快。结论:阴道镜可对CIN作初步筛查诊断,结合镜下定位活检病理检查可提高CIN的诊断准确率,对CIN应以细胞学和阴道镜作随访追踪,合理治疗C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阴道镜 病理学 诊断
下载PDF
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早期宫颈癌诊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40
14
作者 邓新粮 肖松舒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1-362,共2页
关键词 宫颈环形电切术 阴道镜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
下载PDF
11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苗娅莉 易文 +1 位作者 王建六 魏丽惠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CINⅢ)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注意事项。方法:对我院1994~2004年住院治疗的115例CIN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浸润癌再行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平均随访47个月(6~132个...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CINⅢ)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注意事项。方法:对我院1994~2004年住院治疗的115例CIN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浸润癌再行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平均随访47个月(6~132个月),截止2005年6月所有患者无复发。结论:应加强对年轻及无症状患者的筛查工作;CINⅢ患者可首选宫颈锥切术,术后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 宫颈锥切术 全子宫切除术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锥切术后妊娠分娩结局及分娩方式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绪峰 高晗 +2 位作者 蔡鸿宁 赵云 陈欣林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锥切治疗后的分娩结局及分娩方式,探讨锥切是否增加早产的发生率、锥切术后宫颈管长度与早产的关系、锥切至妊娠的合适时间间隔以及锥切术后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年龄<35岁且未完成生...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锥切治疗后的分娩结局及分娩方式,探讨锥切是否增加早产的发生率、锥切术后宫颈管长度与早产的关系、锥切至妊娠的合适时间间隔以及锥切术后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年龄<35岁且未完成生育任务的病理分级较高CIN患者共340例的临床资料。对随访期间术后妊娠者除给予常规检查外,妊娠24~28周测量宫颈管长度,分娩时记录锥切手术与分娩间隔时间、妊娠周数、分娩方式、胎儿体质量及是否合并胎膜早破(PROM)。结果随访期间,获得妊娠病例共30例。在妊娠24~28周测量宫颈管长度为29~48 mm,平均39 mm。29例分娩时妊娠周数为36+~41+周,平均38+周。锥切术与妊娠间隔时间为120~1 187 d,中位数为649.5 d。30例妊娠病例中1例双胎妊娠伴PROM行剖宫产,余29例无1例PROM。7例(24.14%)选择自行分娩,22例(75.86%)选择剖宫产。结论 CIN锥切治疗后的患者适宜妊娠时间为术后1 a,术后早产及PROM无明显增加,锥切术后妊娠妇女及医师有选择剖宫产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锥切 早产 胎膜早破 分娩方式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Ⅱ~Ⅲ LEEP术后切缘阳性的预后评估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瑾 贾英 唐良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42-644,共3页
目的: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Ⅲ行超频电刀环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excision procedure,LEEP)术后切缘阳性患者定期随访,通过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分型检测进行预... 目的: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Ⅲ行超频电刀环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excision procedure,LEEP)术后切缘阳性患者定期随访,通过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分型检测进行预后评估,从而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02例CINⅡ~Ⅲ中行LEEP术后切缘阳性的患者65例(9.26%),检测其术前、术后6、12、18月及24月HPV分型、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ThinPrep cell test,TCT)及阴道镜情况;结果:切缘阳性患者复发率高于切缘阴性患者(P<0.05);术前各HPV亚型、多重HPV感染以及切缘残留病灶级别与患者的复发率无相关性(P>0.05);但术后6月HPV持续感染与高复发率有密切相关性(P<0.05);讨论:CINⅡ~ⅢLEEP术后切缘阳性患者定期行HPV分型,可有助于检测病灶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频电刀环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切缘阳性 人乳头状病毒
下载PDF
miR-199a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邹阮敏 胡芝 +4 位作者 陈昊 张丽芳 张文淼 薛向阳 黄引平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7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miR-199a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中的表达情况及与宫颈癌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茎环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48例宫颈癌、12例CIN及正常宫颈组织中miR-199a-3p和miR-199a-5p的表达,分析miR-199a-3p和miR-... 目的探讨miR-199a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中的表达情况及与宫颈癌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茎环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48例宫颈癌、12例CIN及正常宫颈组织中miR-199a-3p和miR-199a-5p的表达,分析miR-199a-3p和miR-199a-5p表达与宫颈癌常见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用茎环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miR-199a-3p和miR-199a-5p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miR-199a-3p和miR-199a-5p在宫颈癌及CIN组织中的表达低于非肿瘤组织,差异性显著(P<0.05),miR-199a-5p/miR-199a-3p表达比值未见明显差异(P=0.219)。其中miR-199a-5p的表达与宫颈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小细胞型(Ⅲ级)宫颈癌的miR-199a-5p表达低于其他组织分化类型的标本(P=0.054))。miR-199a-3p和miR-199a-5p的表达与年龄、肿块大小、大体类型、病理类型及FIGO分期未见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miR-199a-3p和miR-199a-5p在宫颈癌及CIN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miR-199a-5p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miR-199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宫颈癌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miR-199a 宫颈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下载PDF
液基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联合应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准确性的探讨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韵微 欧阳穗 何洁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930-932,共3页
目的:评价Thih—PrepCytolosy液基细胞学检查(TCT)与阴道镜联合应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准确性。方法:选择妇科门诊及妇检门诊妇女2531例进行宫颈癌筛查,其中1306例妇女做宫颈TCT检查(实验组),1225例妇女做宫颈传统巴氏涂片法检查(... 目的:评价Thih—PrepCytolosy液基细胞学检查(TCT)与阴道镜联合应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准确性。方法:选择妇科门诊及妇检门诊妇女2531例进行宫颈癌筛查,其中1306例妇女做宫颈TCT检查(实验组),1225例妇女做宫颈传统巴氏涂片法检查(对照组),比较两组宫颈异常细胞的检出率,并对细胞学检查阳性患者(ASCUS及以上)进行阴道镜下活检及部份病例做手术病理组织学对照,观察阳性符合率。结果:(1)TCT法和巴氏涂片法对宫颈异常细胞的检出率分别为7.5%和4.0%,两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TCT法与阴道镜下活检的阳性符合率为67.0%,巴氏涂片法为28.1%,两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阴道镜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完全相符率为73%。结论:使用TCT检查可大大提高宫颈尤其是宫颈管的异常细胞检出率。TCT检查与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检查结合可提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基细胞学检查 阴道镜 诊断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准确性 宫颈
下载PDF
阴道镜检查联合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在新疆地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芬 昆多孜 阿也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7期623-625,631,共4页
目的评价阴道镜检查联合高频电波刀(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6月对228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 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为CIN的... 目的评价阴道镜检查联合高频电波刀(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6月对228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 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为CIN的患者应用阴道镜检查联合LEEP刀治疗,对比分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病理与LEEP术后病理结果。结果 LEEP刀治疗CIN手术时间(6.3±2.5)min,术中出血量(7.3±4.1)ml,术后愈合时间(6.4±0.6)周。下腹胀痛不适发生率为82.0%(187/228),术后阴道不规则出血发生率为90.8%(207/228),无一例发生宫颈管狭窄。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病理与LEEP术后病理诊断相符合208例,符合率为91.2%(208/228);升级9例,占4.0%(9/228);降级11例,占4.8%(11/228)。177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3.4月,9例(5.1%,9/177)病变残留,其中1例切缘病变为CINⅡ级行2次LEEP刀手术,其余8例病变轻定期随访至术后12~24个月,TCT、阴道镜检查均正常;2例(1.1%,2/177)术后10个月复发,均为CINⅠ级,物理治疗后随防至正常;余166例(93.8%,166/177)治愈。结论阴道镜检查联合LEEP刀治疗CIN安全、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镜 高频电波刀(LEEP刀)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