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6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善北方草原家庭承包制与天然草地可持续管理 被引量:5
1
作者 杨理 侯向阳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7年第9期29-32,共4页
北方放牧草地与农田存在本质的区别,农田是私有可再生自然资源,而北方放牧草地是具有显著正外部性的公共可再生自然资源,因此在草原地区简单套用农区家庭承包制存在严重弊病,承包以后没有解决反而恶化了草原的“公地的悲剧”问题,这是... 北方放牧草地与农田存在本质的区别,农田是私有可再生自然资源,而北方放牧草地是具有显著正外部性的公共可再生自然资源,因此在草原地区简单套用农区家庭承包制存在严重弊病,承包以后没有解决反而恶化了草原的“公地的悲剧”问题,这是导致我国草原近几十年严重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对于北方放牧草地,应主要由政府和管理部门承担维护产权排他性的责任;草原地区的家庭承包制应有所创新,可以家庭为单位承包,但不应鼓励以家庭为单位来利用,应在完成草原土地产权初始配置的基础上允许牧户自主治理,鼓励牧户合作生产;在完善草原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可能通过多样化的地方自主治理,实现放牧草地多功能优化管理,实现在利用前提下的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放牧草地的长久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家庭承包制 北方放牧草地 共享性自然资源 治理
下载PDF
家庭承包制后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诱致性变迁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5
2
作者 林万龙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53,共5页
本文对家庭承包制实施以来中国农村所出现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现象进行了总结 ,归纳了多种形式的变迁模式 ,并且通过构建一个诱致性制度变迁成本—收益模型 ,分析了决定和影响制度变迁的诸多因素。本文还对研究结果的政... 本文对家庭承包制实施以来中国农村所出现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现象进行了总结 ,归纳了多种形式的变迁模式 ,并且通过构建一个诱致性制度变迁成本—收益模型 ,分析了决定和影响制度变迁的诸多因素。本文还对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家庭承包制 农村 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诱致性变迁模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集中抑或分散?——家庭承包制下的农地租赁市场对地权配置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田传浩 方丽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74,共9页
农地租赁市场对地权配置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与地区的地权初始分配状况、交易费用的大小和对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等有关。具体而言,初始分配越平均,则土地市场导致的地权分配不平等程度增加越多;交易费用越大,则市场交易后的地权配置情... 农地租赁市场对地权配置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与地区的地权初始分配状况、交易费用的大小和对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等有关。具体而言,初始分配越平均,则土地市场导致的地权分配不平等程度增加越多;交易费用越大,则市场交易后的地权配置情况越接近于初始分配状况;存在支持农业规模经营政策的村庄,地权配置的最终结果会趋于更加不平等,而且还可能导致效率损失。利用2011年浙江、湖北、陕西53个村的土地分配与土地市场交易调研数据,以上假说通过了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权分配 农地租赁市场 家庭承包制
下载PDF
关于改革农村家庭承包制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治泰 王丽英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58-61,共4页
1978年以来 ,我国农村普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但是由于它存在与社会化大生产相冲突的小农经济特性 ,其发展与作用的发挥受到很大的局限 ,因此 ,进一步改革这一经营体... 1978年以来 ,我国农村普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但是由于它存在与社会化大生产相冲突的小农经济特性 ,其发展与作用的发挥受到很大的局限 ,因此 ,进一步改革这一经营体制 ,以一种更高级形式———农场制和公司制取代之 ,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承包制 家庭农场模式 公司经营模式 农村 改革 中国 农业 小农经济
下载PDF
土地家庭承包制与土地私有化 被引量:25
5
作者 曹锦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7,共2页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未来数十年中国农村的发展,提出了纲领性的意见,其中农村土地制度是《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国内外部分学者和媒体炒作土地制度,认为中...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未来数十年中国农村的发展,提出了纲领性的意见,其中农村土地制度是《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国内外部分学者和媒体炒作土地制度,认为中央将进行"第三次土改",可能作出土地私有化的决策。但是,从中央通过的《决定》看,中央在土地制度上仍然保持稳健,继续强调稳定和完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本刊组织相关专家,从不同方面就当前农村土地制度的若干深层次问题进行讨论。希望本组讨论有助于深化学界和社会各界对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家庭承包制 土地私有化 《决议》 基本经营制度 三中全会 社会力量 中国农村 农村政策
下载PDF
农地流转方案的论争与家庭承包制的再认识 被引量:3
6
作者 余永和 时奇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8-111,共4页
当前,如何促进农地流转已成热点话题,学界存在着农地国有化与私有化两种方案之争。两派的论争既体现了对农地流转依靠力量与价值取向的不同选择,也反映了对农地制度变迁成本与绩效的不同评估。双方在貌似观点对立的背后其实存在共同的... 当前,如何促进农地流转已成热点话题,学界存在着农地国有化与私有化两种方案之争。两派的论争既体现了对农地流转依靠力量与价值取向的不同选择,也反映了对农地制度变迁成本与绩效的不同评估。双方在貌似观点对立的背后其实存在共同的认识误区,即都孤立静止地看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而论定其已成为农地流转的障碍。实际上,家庭承包制是与时俱进和动态发展的。通过农地确权、承包权物权化、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等改革措施,家庭承包制不断完善,完全可以适应农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家庭承包制 农地国有 农地私有
下载PDF
家庭承包制下土地功能的实证考察与农地经营制度创新 被引量:11
7
作者 姚咏涵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农地经营 制度创新 家庭承包制 土地功能
下载PDF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度的性别视角反思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笑寒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6-92,共7页
中国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度在制度设计上缺乏性别视角,在以户为单位的承包方式下,妇女土地权利取得的依附性和不稳定性较强,婚嫁妇女的土地权益更易遭受侵害。此外,重效率的政策倾向使妇女土地权益易被剥夺,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 中国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度在制度设计上缺乏性别视角,在以户为单位的承包方式下,妇女土地权利取得的依附性和不稳定性较强,婚嫁妇女的土地权益更易遭受侵害。此外,重效率的政策倾向使妇女土地权益易被剥夺,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妇女权益也面临流失。因此,建议改革完善现行土地家庭承包制度,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土地立法程序,在土地确权登记时明确赋予妇女共有产权;同时,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土地调整,积极推行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市场化流转方式,切实保护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家庭承包制 性别视角 家庭承包 妇女权益
下载PDF
家庭承包制与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理论思考与个案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苗月霞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共3页
家庭联产承包制对农业生产曾经起过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这一体制下农村公共产品提供却缺乏激励机制,从而带来了乡村治理中的诸多问题。本文通过理论思考和个案分析,认为应该培育农民的互利合作,克服农业生产家庭经营的局限性,提高农... 家庭联产承包制对农业生产曾经起过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这一体制下农村公共产品提供却缺乏激励机制,从而带来了乡村治理中的诸多问题。本文通过理论思考和个案分析,认为应该培育农民的互利合作,克服农业生产家庭经营的局限性,提高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乡村治理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承包制 农村公共产品 乡村治理
下载PDF
在深化改革实践中丰富发展家庭承包制理论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经勇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8-100,共3页
实践与改革是无止境的,家庭承包制理论的发展是无穷尽的。邓小平在总结农民群众创造性经验基础上,把家庭承包制界定为马克思主义合作制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江泽民在深化农村改革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发展家庭承包制理论。即家庭承... 实践与改革是无止境的,家庭承包制理论的发展是无穷尽的。邓小平在总结农民群众创造性经验基础上,把家庭承包制界定为马克思主义合作制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江泽民在深化农村改革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发展家庭承包制理论。即家庭承包经营既适应于传统农业,也适应于现代农业;在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既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也是稳定农村社会的根本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承包制理论 深化改革 丰富发展
下载PDF
我国农业家庭承包制理论和政策的演进轨迹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琳琅 《学术论坛》 2004年第4期60-64,共5页
文章就我国农业家庭承包制理论和政策的演变作了较为详细的梳理,从中揭示了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变迁轨迹。文章最后指出,面对日益严峻的三农问题,中国共产党又及时提出了突破二元结构体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改革的... 文章就我国农业家庭承包制理论和政策的演变作了较为详细的梳理,从中揭示了我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变迁轨迹。文章最后指出,面对日益严峻的三农问题,中国共产党又及时提出了突破二元结构体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改革的新思路,这必将使农业家庭承包制在农村得到进一步的稳定和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承包制 制度变迁 政策演进 统筹城乡
下载PDF
家庭承包制所引发的土地产权制度的深刻变革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经勇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28-29,共2页
家庭承包制所引发的土地产权制度的深刻变革 ,越来越表现为农民对土地权利的物权化 ,意味着农民不仅拥有土地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和收益权 ,同时拥有土地有偿转让权和入股分红权。
关键词 家庭承包制 土地产权制度 中国 农村经济改革 集体所有制 经营权
下载PDF
集体所有制下的家庭承包制与家庭承包制基础上的专业合作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童日晖 《农村经营管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7,共4页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农业生产力改造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的统一,在构成农业生产关系的诸多农业制度中,农业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和生产者与土地之间的占有关系是最基本的,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关系和谐,解放和促进生产力发展,反...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农业生产力改造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的统一,在构成农业生产关系的诸多农业制度中,农业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和生产者与土地之间的占有关系是最基本的,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关系和谐,解放和促进生产力发展,反之,则反之。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使用权同所有权分离,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理顺了农村最基本的生产关系。这是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长期坚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定不移地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必须坚定不移地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所有制 家庭承包制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农业生产关系 合作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经济发展 土地集体所有
下载PDF
中国农村家庭承包制与相关农村发展报告——中国土地改革及其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建锋 《农村经营管理》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16,共6页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 农村发展 土地改革 农村家庭承包制 发展报告 农村土地制度 家庭承包经营 中国政府 集体所有 国民经济
下载PDF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并不排斥家庭承包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江平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86-188,共3页
现行的农地制度与农业产业化存在着极不适应的矛盾,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必须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但土地流转应在稳定家庭承包制的前提下进行,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并不排斥家庭承包制。
关键词 家庭承包制 土地流转 规模经营
下载PDF
农村家庭承包制的非正式制度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承宗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3年第4期336-338,共3页
农村家庭承包制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之一,理论界对此已从许多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结合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运用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从非正式制度的角度即从文化传统、意识形态、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探讨... 农村家庭承包制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之一,理论界对此已从许多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结合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运用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从非正式制度的角度即从文化传统、意识形态、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探讨农村家庭承包制的原因和作用,揭示农村家庭承包制中的非正式制度约束,指出在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必须重视非正式制度的作用,要在文化传统和现代体制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这对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非正式制度安排,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村家庭承包制 非正式制度 文化传统 意识形态 伦理道德 风俗习惯
下载PDF
江泽民对邓小平农业家庭承包制理论的重大发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琳琅 《理论月刊》 2004年第6期17-18,共2页
江泽民指出农业家庭承包制能够与先进生产力和现代农业相融,必须长期坚持,并提出农民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提出如何不断完善和创新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和农业产业化... 江泽民指出农业家庭承包制能够与先进生产力和现代农业相融,必须长期坚持,并提出农民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提出如何不断完善和创新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和农业产业化理论。这是江泽民对邓小平农业家庭承包制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泽民 邓小平 农村改革 家庭承包制
下载PDF
新型“两田制”:破解家庭承包制产权缺陷的现实选择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鹏程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13,共4页
建立于计划经济背景下的农村家庭承包制,其土地产权制度不符合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表现出产权主体不清晰等制度缺陷,无法适应市场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新形势。变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实行新型“两田制”,使农民拥有部分农村土地的完整产权,... 建立于计划经济背景下的农村家庭承包制,其土地产权制度不符合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表现出产权主体不清晰等制度缺陷,无法适应市场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新形势。变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实行新型“两田制”,使农民拥有部分农村土地的完整产权,农村其余土地实行村民集体所有制,可以有效解决现行农村土地产权缺陷所引发的各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承包制 土地产权缺陷 新型“两田制”
下载PDF
农村家庭承包制的评价与展望 被引量:1
19
作者 金丽馥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3-16,35,共5页
农村家庭承包制在其实施的30年中产生了巨大的制度绩效,引发了土地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变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承包制的缺陷也日益显露,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 农村家庭承包制在其实施的30年中产生了巨大的制度绩效,引发了土地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变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承包制的缺陷也日益显露,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家庭承包制完善与创新的基本思路是:在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因地制宜的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机制;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家庭承包制 土地经营权
下载PDF
制度创新:农村家庭承包制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培秀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35-38,共4页
针对目前存在的有关农村家庭承包制的错误认识,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结合公平与效率原则及中国二元经济转化的实际,阐述了农村家庭承包制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文章认为,农村家庭承包制的诞生具有伟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它代表了中国走向社... 针对目前存在的有关农村家庭承包制的错误认识,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结合公平与效率原则及中国二元经济转化的实际,阐述了农村家庭承包制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文章认为,农村家庭承包制的诞生具有伟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它代表了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划时代的开端和起点,中国改革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家庭承包制 制度经济学 农村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