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刘向在《列女传》中的政治寄寓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山 邓田田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42,共5页
刘向著《列女传》直接原因是对后妃干政的劝戒,故塑造大批贤良女子形象以为妇德表率。但因他本人强烈政治见解在反复进谏后仍未得采纳,故在小说中也情不自禁地借书中主角之口来表达自己政治上的心声。这就造成《列女传》中一个明显矛盾... 刘向著《列女传》直接原因是对后妃干政的劝戒,故塑造大批贤良女子形象以为妇德表率。但因他本人强烈政治见解在反复进谏后仍未得采纳,故在小说中也情不自禁地借书中主角之口来表达自己政治上的心声。这就造成《列女传》中一个明显矛盾:一方面作者在《仁智卷》中强调女子之德在贤良温厚相夫理家;另一方面又在《辩通卷》中赞美女子高远卓越的政治见解与积极的参政意识。这个矛盾产生于作者对其政见强烈的表达欲望。《辩通卷》故事不但内容虚构成分大,且在所"辩"主题上有深厚政治寄寓。参照刘向生平历年谏书可见,是他对当朝忧虑萦绕心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女传》 《辩通卷》 政治寄寓
下载PDF
论苏轼作为寄寓之道的自然审美 被引量:3
2
作者 程相占 刘汉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89,共9页
寄寓是苏轼对人生在世状态的思考。从空间维度上,他提出“吾生如寄耳”,人只是寄寓天地间,一生漂泊;从时间维度上,他提出“人间如梦”,人生如同一场梦境,转瞬即逝。不过,他并未沉沦,而是通过自然审美生发出寄寓之道--齐同“寄”与“归”... 寄寓是苏轼对人生在世状态的思考。从空间维度上,他提出“吾生如寄耳”,人只是寄寓天地间,一生漂泊;从时间维度上,他提出“人间如梦”,人生如同一场梦境,转瞬即逝。不过,他并未沉沦,而是通过自然审美生发出寄寓之道--齐同“寄”与“归”,认山水最佳处为家;齐同“梦”与“觉”,化如梦人生为审美人生。苏轼的自然审美不是以自己作为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主客对立式观照,而是生发出注重自在自得的“寓意于物”的这种自然审美模式。从寄寓之道的角度探讨苏轼的自然审美,能够使自然审美超越审美对象的意义而获得生存哲学的意义,从而深化当代自然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寄寓之道 自然审美 家园意识 寓意于物
下载PDF
灵魂的寄寓:《长夜漫漫路迢迢》中“家”的情结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润 史立英 《文教资料》 2007年第4期69-70,共2页
尤金·奥尼尔一生创作了近50部戏剧,其中大部分都体现了作者的悲剧意识,这与剧作家本人痛苦和悲伤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笔下人物的悲剧大都来自于人的欲望与追求、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奥尼尔的自传体戏剧《长夜漫漫路迢... 尤金·奥尼尔一生创作了近50部戏剧,其中大部分都体现了作者的悲剧意识,这与剧作家本人痛苦和悲伤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笔下人物的悲剧大都来自于人的欲望与追求、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奥尼尔的自传体戏剧《长夜漫漫路迢迢》更是他与家人以及家人与家人之间爱恨交织的写照,是他对自己身心无家可归之痛的宣泄,希望以情感来替代曾经的愤懑,为自己的灵魂寻找最后的寄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金·奥尼尔 理想 现实 灵魂的寄寓
下载PDF
寄寓与超拔——解析苏轼言梦词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方 《晋中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0-14,共5页
苏轼的言梦词抒写了他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怀,是他积极旷达、物我两忘与自由审美的寄寓与超拔的人生观。他所言"世事一场大梦"是智者对苦难的超越。
关键词 苏轼 寄寓 超拔
下载PDF
乡村美学的精神寄寓和想象重构 被引量:5
5
作者 郭昭第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8年第7期17-23,共7页
乡村美学是人类基于对城市经由从原始都市、城邦、大都市、超大都市、暴虐都市、废墟都市等阶段,从村庄到特大城市再到大墓地的盲目城市化,乡村与城市二元对立日趋极端发展可能导致的世界性灾难的理性考量,以及被重新发现的美学理想的... 乡村美学是人类基于对城市经由从原始都市、城邦、大都市、超大都市、暴虐都市、废墟都市等阶段,从村庄到特大城市再到大墓地的盲目城市化,乡村与城市二元对立日趋极端发展可能导致的世界性灾难的理性考量,以及被重新发现的美学理想的集中体现,是对作为人类生命幸福港湾及魂牵梦绕精神家园的乡村的想象重构。这种想象重构虽然多基于中老年人的童年记忆,很大程度上存在虚构乃至梦幻的成分,但无疑体现了渴求处处都像在家里舒坦一样的思乡情结,以及对自由的向往。理想的未来社会绝不是乡村的极度衰败与城市的极端繁荣,而是乡村与城市的均衡协调发展,使人们生活于其间的环境既有乡村的宁静、和谐和纯真,同时也有城市的智力、交流、知识,更避免了乡村的落后、愚昧和闭塞,也避免了城市的吵闹、庸俗、伪善等。乡村美学对人们重新认识乡村的本真、恬淡、自在与城市的伪善、竞争、强制,反思人类商业化、工业化尤其城市化进程其实以牺牲人类的本真、恬淡、自在来换取伪善、竞争、强制的得不偿失行为,必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美学 精神寄寓 想象重构 现实意义
下载PDF
试论李白“纵酒”“携妓”诗的用事与寄寓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和椿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11期13-17,共5页
李白诗歌表达上善于用典言事。他广泛的籍征古事、联想类比,表达对历代明君良相,先贤高士的仰慕,对忠贞被谗,奸佞当道的幽愤,自己弃世与济世两难境地的彷徨,以及“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定信念。其思想精神上有一个“谢安情结”。其人生... 李白诗歌表达上善于用典言事。他广泛的籍征古事、联想类比,表达对历代明君良相,先贤高士的仰慕,对忠贞被谗,奸佞当道的幽愤,自己弃世与济世两难境地的彷徨,以及“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定信念。其思想精神上有一个“谢安情结”。其人生价值取向与出处去就的选择,都刻意效仿历代先贤与谢安等魏晋名士。在其“纵酒”“携妓”诗作中通过用事,与其他乐府诗一样寄寓积极入世,志在“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渴求实现“安社稷”、“救苍生”的抱负,以及功成身退“泛五湖,戏沧洲”的夙愿。从而得出李白的“纵酒”“携妓”诗仍有其社会意义,非议这类诗作的观点属于皮相之谈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纵酒”“携妓”诗 用事 寄寓
下载PDF
文人喜欢兰花,寄寓高洁情志
7
作者 雷其坤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中旬)》 2017年第7期43-45,共3页
【作文题目】张执任《兰花是否依旧》中说:“‘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中国的文人喜欢兰花,其实是喜欢它高洁飘逸的君子之风……”
关键词 兰花 文人 高洁 情志 寄寓 作文题目 飘逸
下载PDF
论《三国演义》的思想寄寓
8
作者 段春旭 《龙岩师专学报》 2004年第1期67-69,共3页
首先从《三国演义》的主角、结局、作者对书中主要人物倾注的审美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该书的思想寄寓是悲慨济世贤才济世无成;第二部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及作者的身世考察该书思想寄寓的成因;第三部分通过分析该书所反映的动荡... 首先从《三国演义》的主角、结局、作者对书中主要人物倾注的审美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该书的思想寄寓是悲慨济世贤才济世无成;第二部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及作者的身世考察该书思想寄寓的成因;第三部分通过分析该书所反映的动荡的社会现实,揭示封建社会中济世贤才的悲剧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诸葛亮 寄寓 济世 贤才 悲剧
下载PDF
论须一瓜直面现实的精神寄寓
9
作者 吴婷婷 《写作》 2016年第3期95-96,共2页
须一瓜小说反映了现代城市文学的繁荣,在都市背景之下,作者以女性细腻敏锐的视角不断揭示着人性的复杂、纠结、矛盾,追寻着理解、温暖、爱的表达和途径。她作品中叙述内容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沉的人性悖论,寄寓着对光辉人性精神的不懈... 须一瓜小说反映了现代城市文学的繁荣,在都市背景之下,作者以女性细腻敏锐的视角不断揭示着人性的复杂、纠结、矛盾,追寻着理解、温暖、爱的表达和途径。她作品中叙述内容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沉的人性悖论,寄寓着对光辉人性精神的不懈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一瓜 现实主义 精神寄寓
下载PDF
音乐寄寓里的长江意象:无为船工号子与放排号子的生命记忆
10
作者 张雪丽 《黄河之声》 2020年第24期4-6,共3页
无为民歌《开船号子》《四句头》作为长江水运黄金年代船工号子和放排号子的代表作,有着独特的历史与音乐文化意义。安徽长江沿线的船工、放排号子所承载的长江人工水运年代的集体记忆,已经成为长江人工水运文化的“生命符号”。作为船... 无为民歌《开船号子》《四句头》作为长江水运黄金年代船工号子和放排号子的代表作,有着独特的历史与音乐文化意义。安徽长江沿线的船工、放排号子所承载的长江人工水运年代的集体记忆,已经成为长江人工水运文化的“生命符号”。作为船夫和放排工的独特沟通系统“船工号子”“放排号子”折射出历史深处跃动的生命流向,铭刻着长江人工水运年代的历史景观,寄寓了长江沿岸船工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塑造了长江沿岸人民的精神气质,也因此,船工号子和放排号子通过音乐的方式寄寓和建构了长江水运的生命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号子 长江意象 集体记忆 音乐寄寓
下载PDF
借情喻事 寄寓遥深——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辨
11
作者 赵荷香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7年第6期91-92,共2页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是北宋词坛巨擎,文辞甚为苏轼赏识。哲宗时,苏轼举荐,历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等。绍圣以后,因陷党争,接连遭遇贬逐。其间,创作了二十余首迁谪词,抒写失意感伤,凄婉哀怨,苦恨缠绵,犹以《...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是北宋词坛巨擎,文辞甚为苏轼赏识。哲宗时,苏轼举荐,历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等。绍圣以后,因陷党争,接连遭遇贬逐。其间,创作了二十余首迁谪词,抒写失意感伤,凄婉哀怨,苦恨缠绵,犹以《踏莎行·雾失楼台》最为著名。对这首词尤其是对末尾二句的理解,历来存有争议。据《冷斋夜话》载:“少游到郴州,作长短句云:‘雾失楼台(文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莎行 秦观 寄寓 《冷斋夜话》 苏门四学士 北宋词 秘书省 长短句
下载PDF
吐露率真性情还是寄寓民族气节?——《囚绿记》主题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福国 《中学语文教学》 2005年第7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民族气节 主题 真性情 《教师教学用书》 寄寓 帝国主义侵略 课标教材 广大人民 《语文》
下载PDF
谈对应联想在寄寓性材料作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旗 《绥化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91-94,共4页
关键词 材料作文 寄寓 联想法 类似联想 供材料 材料要素 议论文 高考作文题 思想修养 不锈钢
下载PDF
剧情域内作者的理想寄寓者——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学聪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40-44,共5页
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的脚色设定为丫鬟,但是她的行为、言辞以及为才子佳人的结合表现出的素质和热情已远远超出了常情常理下的丫鬟之属。莺张二人是作者创作的才子佳人故事中的形象,红娘是剧情域内作者的理想寄寓者,其中包括其作... 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的脚色设定为丫鬟,但是她的行为、言辞以及为才子佳人的结合表现出的素质和热情已远远超出了常情常理下的丫鬟之属。莺张二人是作者创作的才子佳人故事中的形象,红娘是剧情域内作者的理想寄寓者,其中包括其作为剧本写作者的写作理想和作为社会文人的社会理想。作为作者写作理想寄寓者的红娘,主要表现在情节结构中的存在和对莺张二人的超常理感情中;作为社会文人的作者的理想,主要表现在红女良的超越角色身份的言辞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红娘 王实甫 才子佳人 理想寄寓
下载PDF
论苏轼茶诗中的生命寄寓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毓雄 汤跃跃 《农业考古》 2018年第2期138-144,共7页
为促进苏轼历史名人文化的多维研究、保护传承与传播交流,挖掘苏轼茶诗资源及其当代经济文化价值,本文以苏轼茶诗为微型窗口,依照诗人认知生命局囿—珍惜热爱生命—定位生命人格的基本逻辑,对苏轼茶诗中或隐匿或彰显的生命寄寓进行梳理... 为促进苏轼历史名人文化的多维研究、保护传承与传播交流,挖掘苏轼茶诗资源及其当代经济文化价值,本文以苏轼茶诗为微型窗口,依照诗人认知生命局囿—珍惜热爱生命—定位生命人格的基本逻辑,对苏轼茶诗中或隐匿或彰显的生命寄寓进行梳理与阐发。苏轼茶诗中的生命寄寓,集中表现为:对生命苦短易逝、人生处世艰难等方面的清醒认知;探索揣摩茶功效、体悟参与茶实践等方面表现的对生命的珍惜热爱;将茶比附求真去伪之"佳人"、刚直独立之"君子"、闲适自存之"高人"的生命人格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寄寓 茶诗 苏轼
下载PDF
王晓琳:寄寓文化与流行的完美契合
16
作者 蔡宁宁 木真了(图) 《中国信用卡》 2007年第03S期26-31,共6页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时尚变迁中.有一种流行叫做怀旧.有一种经典叫做传统。能够在国内时装T台上演绎出这种流行与经典的.大概就是唐装了.
关键词 王晓琳 寄寓文化 服装品牌 服装厂
下载PDF
寄寓美好祝愿的“福寿春”
17
作者 潘启雯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70,共2页
小说从世道人心的角度,精细地雕琢了东南地区增坂村的生活状态、人情世故、民俗氛围、家长里短、生老病死,并着力对乡村生活本身进行“日常化”地精细刻画,两代人的命运跃然纸上。琐碎小事里展现出惊人的文字魅力。也包容了无限的人... 小说从世道人心的角度,精细地雕琢了东南地区增坂村的生活状态、人情世故、民俗氛围、家长里短、生老病死,并着力对乡村生活本身进行“日常化”地精细刻画,两代人的命运跃然纸上。琐碎小事里展现出惊人的文字魅力。也包容了无限的人生感悟;这不仅揭示出了变革中的中国农村的隐痛。更是以细腻生动的笔法刻画了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春 祝愿 美好 寄寓 生活状态 东南地区 人情世故 乡村生活
下载PDF
目光放近,乐观振作——解读《围城》寄寓的超越“围城人生”困境的处世哲学
18
作者 黄志军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272-275,共4页
《围城》寄寓了一种超越“围城人生”困境的处世哲学———目光放近,乐观振作! 这来自于钱钟书一贯的人生态度。小说通过对方鸿渐在产生“围城”理念前后不同的人生态度及生存状态的叙述比较,指出了目光放远万事皆悲的人生困境,同时寄... 《围城》寄寓了一种超越“围城人生”困境的处世哲学———目光放近,乐观振作! 这来自于钱钟书一贯的人生态度。小说通过对方鸿渐在产生“围城”理念前后不同的人生态度及生存状态的叙述比较,指出了目光放远万事皆悲的人生困境,同时寄寓了“目光放近,自应乐观,以求振作”的超越理念,并以积极面世的典范人物引领方鸿渐树立起积极的人生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寓 方鸿渐 《围城》 超越 叙述 小说 人生态度 目光 理念 困境
下载PDF
知其神情寄寓于物——王雁国画《荷花图》赏析
19
作者 美文 《前线》 2015年第5期127-127,共1页
写意画是中国最为独特和富有民族魅力的绘画。中国传统写意画讲究“意在笔先”。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就提出“意在笔先”的见解。至宋元及明清,“意在笔先”更是衍变为画家普遍接受的创作常识。
关键词 《荷花图》 《历代名画记》 赏析 国画 寄寓 意在笔先 中国传统 写意画
下载PDF
魏晋动物赋寄寓性衰退分析
20
作者 王钰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2期56-58,共3页
魏晋动物赋与两汉动物赋相比数量有所增加,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在寄寓性上却日渐衰退,其表现是作家创作的大多是非寄寓性的动物赋。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方面是汉末儒家信仰崩塌使社会风气的庸俗化,士人精神流于肤浅;另一方面是社会娱乐风... 魏晋动物赋与两汉动物赋相比数量有所增加,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在寄寓性上却日渐衰退,其表现是作家创作的大多是非寄寓性的动物赋。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方面是汉末儒家信仰崩塌使社会风气的庸俗化,士人精神流于肤浅;另一方面是社会娱乐风气的盛行,其代表为建安时期邺下文学集团的娱乐同题共作,娱乐场合的应命创作大多没有寄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魏晋 动物赋 寄寓 衰退 娱乐风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