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模式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导管堵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间,某医院呼吸内科监护室实施PICC穿刺的971例患者临床资料,将201...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模式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导管堵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间,某医院呼吸内科监护室实施PICC穿刺的971例患者临床资料,将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的530例共计3 780使用日作为对照组,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41例共计3991使用日作为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后的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PICC导管堵塞、堵塞后再通失败致非计划拔管及其他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后,患者PICC完全堵管率(χ~2=4.522,P=0.038)、不完全堵管率(χ~2=5.897,P=0.020)、因堵塞致非计划拔管率(χ~2=13.749,P=0.000)、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χ~2=6.869,P=0.011)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预防PICC导管堵塞、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少PICC非计划拔管事件的发生。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流程在预防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堵管中的作用。方法按入院先后次序,将36例行PICC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方法;将39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实施规范化护理流程,观...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流程在预防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堵管中的作用。方法按入院先后次序,将36例行PICC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方法;将39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实施规范化护理流程,观察两组患者导管堵塞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有2.6%发生导管堵塞,对照组有8.3%发生导管堵塞,两组比较,χ2=2.76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化护理流程可提高护士操作水平,从而预防PICC导管堵塞的发生。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导管发生堵塞的原因和减少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护理对策。方法:2005年7月至2008年12月,137例留置PICC导管进行静脉输液、静脉高价营养及化疗患者的临...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导管发生堵塞的原因和减少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护理对策。方法:2005年7月至2008年12月,137例留置PICC导管进行静脉输液、静脉高价营养及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9例留置PICC患者发生堵管,7例经处理后得到再通,2例无法再通而拔管。结果:PICC导管堵塞与护士操作不当、输注高浓度药物前后冲管及封管方法不正确、老年患者血液黏度异常有关。结论:了解并合理应用PICC导管,正确的冲管及正压封管,配制浓度适宜的封管液,合理用药,严密观察,可防止导管堵塞,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护理质量。展开更多
目的检索成人中线导管堵塞预防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为临床护士实施中线导管护理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UpToDate、BMJ、JBI、Cochrane Library、NICE、GIN、SIGN、NGC、RNAO、INS、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CIN...目的检索成人中线导管堵塞预防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为临床护士实施中线导管护理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UpToDate、BMJ、JBI、Cochrane Library、NICE、GIN、SIGN、NGC、RNAO、INS、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CINAHL、SinoMed、医脉通、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由2名研究员独立评价文献质量,提取和汇总证据。结果共纳入文献11篇,包括5篇指南、4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从导管堵塞识别、风险评估、导管置入、导管及附件、尖端位置、导管固定、冲管和封管、患者教育、组织政策9个方面汇总48条最佳证据。结论基于证据构建成人中线导管堵塞预防策略,可为护理人员规范中线导管的使用提供循证依据。在应用证据时需综合考虑证据级别、临床情境及患者意愿等,降低中线导管堵塞的发生风险。展开更多
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为肿瘤化疗提供理想的用药路径,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为肿瘤化疗提供理想的用药路径,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导管堵塞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模式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导管堵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间,某医院呼吸内科监护室实施PICC穿刺的971例患者临床资料,将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的530例共计3 780使用日作为对照组,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41例共计3991使用日作为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后的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PICC导管堵塞、堵塞后再通失败致非计划拔管及其他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后,患者PICC完全堵管率(χ~2=4.522,P=0.038)、不完全堵管率(χ~2=5.897,P=0.020)、因堵塞致非计划拔管率(χ~2=13.749,P=0.000)、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χ~2=6.869,P=0.011)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预防PICC导管堵塞、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少PICC非计划拔管事件的发生。
文摘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流程在预防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堵管中的作用。方法按入院先后次序,将36例行PICC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方法;将39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实施规范化护理流程,观察两组患者导管堵塞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有2.6%发生导管堵塞,对照组有8.3%发生导管堵塞,两组比较,χ2=2.76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化护理流程可提高护士操作水平,从而预防PICC导管堵塞的发生。
文摘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导管发生堵塞的原因和减少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护理对策。方法:2005年7月至2008年12月,137例留置PICC导管进行静脉输液、静脉高价营养及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9例留置PICC患者发生堵管,7例经处理后得到再通,2例无法再通而拔管。结果:PICC导管堵塞与护士操作不当、输注高浓度药物前后冲管及封管方法不正确、老年患者血液黏度异常有关。结论:了解并合理应用PICC导管,正确的冲管及正压封管,配制浓度适宜的封管液,合理用药,严密观察,可防止导管堵塞,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护理质量。
文摘目的检索成人中线导管堵塞预防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为临床护士实施中线导管护理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UpToDate、BMJ、JBI、Cochrane Library、NICE、GIN、SIGN、NGC、RNAO、INS、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CINAHL、SinoMed、医脉通、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由2名研究员独立评价文献质量,提取和汇总证据。结果共纳入文献11篇,包括5篇指南、4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从导管堵塞识别、风险评估、导管置入、导管及附件、尖端位置、导管固定、冲管和封管、患者教育、组织政策9个方面汇总48条最佳证据。结论基于证据构建成人中线导管堵塞预防策略,可为护理人员规范中线导管的使用提供循证依据。在应用证据时需综合考虑证据级别、临床情境及患者意愿等,降低中线导管堵塞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