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小肠疾病内镜下微创治疗进展
1
作者 李白容 宁守斌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440-445,共6页
随着气囊辅助小肠镜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多种小肠疾病治疗由传统外科手术转向小肠镜下微创治疗,越来越多的研究验证了小肠镜下微创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本文从深部小肠出血性病变、占位性病变及狭窄梗阻病变的内镜治疗角度,分... 随着气囊辅助小肠镜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多种小肠疾病治疗由传统外科手术转向小肠镜下微创治疗,越来越多的研究验证了小肠镜下微创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本文从深部小肠出血性病变、占位性病变及狭窄梗阻病变的内镜治疗角度,分别对小肠镜下止血、肿物切除、狭窄扩张、狭窄切开、小肠支架放置及经皮小肠造瘘等进行了综述。这些技术目前处于逐渐普及并快速发展阶段,仍有待进一步积累经验,并通过临床研究规范技术细节及优化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辅助小肠 内镜治疗 小肠出血 小肠狭窄 小肠肿瘤
下载PDF
疑似小肠出血患者双气囊小肠镜全小肠对接检查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张爽 张朋悦 +4 位作者 丰艳 江泳 王亚雷 梅俏 胡乃中 《胃肠病学》 2024年第1期15-19,共5页
背景:双气囊小肠镜(DBE)全小肠对接检查在疑似小肠出血(SSBB)患者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调查SSBB患者DBE全小肠对接检查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8年6月—2023年4月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需... 背景:双气囊小肠镜(DBE)全小肠对接检查在疑似小肠出血(SSBB)患者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调查SSBB患者DBE全小肠对接检查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8年6月—2023年4月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需行DBE对接检查的94例SSBB患者,并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共54例SSBB患者完成DBE全小肠对接检查,对接成功率为57.4%。因发现出血病变而中止对接检查者10例(10.6%),肠腔狭窄而中止对接检查者5例(5.3%),操作中出现进镜困难而中止对接检查者25例(26.5%)。SSBB患者DBE全小肠对接率与不同对接时间、医师既往小肠镜操作例数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出血表现形式、烟酒嗜好、营养风险、腹部手术史、肛周病变、自身免疫病、术前贫血、术前白蛋白水平、进镜途径均无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先进镜深度的截断值为385 cm时,评估SSBB患者完成全小肠对接检查的敏感性为72.2%,特异性为77.5%,曲线下面积为0.800(95%CI:0.705~0.875,P<0.001)。结论:SSBB患者DBE全小肠对接率与不同对接时间、医师既往小肠镜操作例数有关。先进镜深度达到385 cm以上,80%的SSBB患者有望实现全小肠对接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似小肠出血 胃肠出血 双气囊小肠 ROC曲线
下载PDF
小肠镜联合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观察研究
3
作者 丁慧 陈慧敏 +2 位作者 李晓波 沈煜枫 龚帅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446-450,共5页
目的 探索小肠疾病在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CLE)图像中的特有表现,以揭示其在小肠疾病实时诊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3年2月~2023年6月我院接受小肠镜和pCLE检查的小肠疾病患者48例。结合组织病理学图片特征,分析小肠疾病... 目的 探索小肠疾病在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CLE)图像中的特有表现,以揭示其在小肠疾病实时诊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3年2月~2023年6月我院接受小肠镜和pCLE检查的小肠疾病患者48例。结合组织病理学图片特征,分析小肠疾病在pCLE图像中的特殊征象。结果 回顾性分析采集的pCLE图像,可清晰观察到与小肠疾病病理诊断相符的一系列特殊征象,包括但不限于上皮细胞脱落、杯状细胞增多、腺体间距增宽、上皮连续性中断或缺失、腺体结构破坏、隐窝结构异常、荧光素钠渗漏、血管增粗迂曲等。结论 pCLE技术在小肠疾病的诊断中与病理特征具有一致性,其图像中观察到的特有表现可为小肠疾病的实时诊断提供依据,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 小肠疾病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双气囊小肠镜在疑似小肠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一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4
作者 李怡 印安宁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447-1451,共5页
目的探讨近10年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DBE)检查疑似小肠出血(suspected small bowel bleeding,SSBB)的适应证、诊断率及不良事件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级医院第1阶段(较早阶段,2013年9月至2018年8月)和第2阶段... 目的探讨近10年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DBE)检查疑似小肠出血(suspected small bowel bleeding,SSBB)的适应证、诊断率及不良事件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级医院第1阶段(较早阶段,2013年9月至2018年8月)和第2阶段(较晚阶段,2018年9月至2023年8月)完成DBE检查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资料。结果共纳入451例患者(第1阶段214例,第2阶段237例)。第2阶段中从最后一次出血到DBE检查的时间间隔比第1阶段更短[(5.8±1.3)d vs(6.6±1.8),P<0.001]。第2阶段显性出血比例和全小肠检查率(total enteroscopy rate,TER)均高于第1阶段(89.9%vs 79.9%,P<0.05;88.4%vs 59.0%,P<0.001)。肿瘤(26.4%)、克罗恩病(15.7%)和憩室(12.6%)是SSBB的前三大常见病因。第2阶段血管病变的诊断率和比例高于第1阶段(85.7%vs 66.8%,P<0.01;13.5%vs 3.7%,P<0.05)。两阶段检查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vs 3.7%,P>0.05)。结论DBE诊断SSBB有效、安全。随着时间推移,显性出血作为DBE检查的适应症变得越来越普遍。与第1阶段相比,第2阶段DBE的诊断率有所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气囊小肠 疑似小肠出血 适应证 诊断率 安全性
下载PDF
经腹肠道超声和磁共振小肠造影对小肠受累克罗恩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李文波 王昭珏 +8 位作者 刘炜 刘婧娟 孝梦甦 马莉 张晓燕 秦菁 周梦园 牛梓涵 朱庆莉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451-455,共5页
目的 探讨经腹肠道超声(IUS)与磁共振小肠造影(MRE)对于小肠受累克罗恩病(CD)患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2023年我院住院治疗存在小肠受累且同期进行过IUS及MRE的CD患者41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及IUS、MRE特征,比较... 目的 探讨经腹肠道超声(IUS)与磁共振小肠造影(MRE)对于小肠受累克罗恩病(CD)患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2023年我院住院治疗存在小肠受累且同期进行过IUS及MRE的CD患者41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及IUS、MRE特征,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对于CD小肠病变检出情况及位置、范围、并发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41例患者中,男31例、女10例,年龄10~59岁,平均年龄(28.4±11.8)岁,活动期17例、缓解期24例,17例曾行CD相关手术(包括肠道手术9例及肛周手术8例)。IUS和MRE对所有CD患者及24例缓解期患者阳性病变诊断的一致性均较好(0.6<κ≤0.8);对小肠、结肠、末段回肠、空肠、回肠病变、肠瘘、有肠道手术史的CD患者阳性病变诊断的一致性均较好(0.6<κ≤0.8);对肠壁增厚诊断的一致性中等(0.4<κ≤0.6);对无肠道手术史的CD患者阳性病变的诊断完全一致。结论 IUS对小肠受累CD患者病变性质及部位诊断的准确性好,对CD患者诊断及随访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小肠 肠道超声 磁共振小肠造影
下载PDF
不同检查方法在小肠疾病中诊断价值的探讨
6
作者 赵雨潇 崔健帅 +1 位作者 聂占国 米合拉依·麦麦提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813-819,共7页
小肠长约5~7米,位于消化道中部。因其部位的特殊性,小肠疾病比其它胃肠道疾病更难诊断。这些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胃肠道出血、腹痛、腹泻或便秘等。临床常用消化道疾病检测手段有胶囊内镜、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CT... 小肠长约5~7米,位于消化道中部。因其部位的特殊性,小肠疾病比其它胃肠道疾病更难诊断。这些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胃肠道出血、腹痛、腹泻或便秘等。临床常用消化道疾病检测手段有胶囊内镜、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CT小肠造影、小肠造影、球囊辅助肠镜。随着不同检测手段在小肠疾病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创新发展及临床医师诊断水平的提升,小肠疾病的诊断率在不断提高。本文就不同检查方法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增强CT 小肠疾病 胶囊内镜 小肠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T常规扫描与CT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7
作者 罗建华 朱侣明 +3 位作者 陈圣文 邱秦文 谢鑫 杨娇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36-39,共4页
目的分析CT常规扫描与CT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赣南医学院兴国医院的35例疑似小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128层螺旋CT常规扫描与128层螺旋CT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的... 目的分析CT常规扫描与CT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赣南医学院兴国医院的35例疑似小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128层螺旋CT常规扫描与128层螺旋CT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各类型小肠肿瘤疾病的检出率。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35例疑似小肠肿瘤疾病患者中,阳性32例,阴性3例。32例阳性患者中,小肠脂肪瘤15例,小肠平滑肌瘤12例,腺瘤5例。CT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疾病的诊断准确度为94.29%、敏感度为96.88%,CT常规扫描的诊断准确度为71.43%,敏感度为75.00%,CT小肠造影高于CT常规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疾病诊断的特异度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96.88%,阴性预测值为66.67%,CT常规扫描特异度为50.00%,阳性预测值为88.89%,阴性预测值为12.50%,两种检查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各类型小肠肿瘤疾病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肠肿瘤患者,与CT常规扫描相比,CT小肠造影检查准确度、敏感度更高,诊断效能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常规扫描 CT小肠造影 小肠肿瘤 准确度 敏感度
下载PDF
双气囊小肠镜联合小肠CT成像在小肠增生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柴婷婷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21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究双气囊小肠镜(DBE)联合小肠CT成像(CTE)对小肠增生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南京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42例高度疑似小肠增生性病变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DBE及CTE检查,以病理检查及随访结果... 目的探究双气囊小肠镜(DBE)联合小肠CT成像(CTE)对小肠增生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南京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42例高度疑似小肠增生性病变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DBE及CTE检查,以病理检查及随访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BE、CTE单独及联合检查对小肠增生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探究DBE、CTE单独及联合检测对不同症状患者及不同病变类型的检出情况。结果142例高度疑似小肠增生性病变患者中,确诊阳性患者113例,阴性患者29例,恶性病变80例,良性病变33例;联合检测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0.927),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DBE、CTE单独检测(P<0.05),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AUC=0.916)高于DBE(AUC=0.846)或CTE(AUC=0.799)单一检测;对于不同症状表现(消化道出血、腹痛、腹胀),联合检测对小肠增生性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P<0.05);对于不同病变类型(良性病变、恶性病变),联合检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DBE联合小肠CTE对小肠增生性病变的检出能力显著,可以综合两种检测方式优势,明显提高对不同症状表现及不同病变类型小肠增生性病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气囊小肠 小肠CT 小肠增生性病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水平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黄艳 梁玉美 +1 位作者 冯燕妮 杨松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NEC患儿纳入NEC组,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NEC组(Ⅰ级)60...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NEC患儿纳入NEC组,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NEC组(Ⅰ级)60例和重度NEC组(Ⅱ~Ⅲ级)32例,另选取同期诊治的6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纳入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明确NEC组外周血RIPK3 mRNA与MLKL mRNA表达的相关性;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NEC回肠组织和正常回肠组织中RIPK3、MLKL蛋白表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重度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单独及联合预测重度NEC的价值。结果NEC组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41±0.52)、(3.03±0.64),高于对照组的(1.02±0.21)、(0.93±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EC回肠组织中RIPK3、MLKL蛋白相对灰度值分别为(1.20±0.21)、(1.13±0.24),高于正常回肠组织的(0.34±0.12)、(0.32±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C组患儿外周血RIPK3 mRNA与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623,P<0.001)。重度NEC组合并气腹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败血症者占比和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轻度NE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是重度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联合预测重度NEC的曲线下面积大于RIPK3 mRNA、MLKL mRNA单独预测(Z=4.127、4.261,P<0.05)。结论RIPK3 mRNA、MLKL mRNA在NEC患儿外周血中表达升高,两者均与NEC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且两者联合检测对重度NEC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地区135例小肠溃疡的临床分析
10
作者 郝佳慧 李琨 +3 位作者 王娜 储琳琳 孙虓 刘成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期145-148,共4页
目的:总结黄河三角洲地区小肠溃疡患者的病因构成、内镜表现及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1日—2023年3月1日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经小肠镜或胶囊内镜首次诊断为小肠溃疡的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黄河... 目的:总结黄河三角洲地区小肠溃疡患者的病因构成、内镜表现及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1日—2023年3月1日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经小肠镜或胶囊内镜首次诊断为小肠溃疡的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黄河三角洲地区小肠溃疡多发于40~59岁,男女比例为1.55︰1。小肠溃疡的病因主要以克罗恩病最多见,临床表现多为腹痛、腹泻、便血和黑便,影像学检查特点为小肠管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及小肠管腔狭窄。小肠镜及胶囊内镜检出率分别为26.83%及8.67%,常见溃疡部位为回肠、回盲部和空肠,内镜下溃疡特点以不规则样、纵行、环形、节段性为主,病理改变主要是黏膜慢性炎和伴炎细胞浸润。结论:小肠溃疡的病因复杂,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小肠镜及胶囊内镜有助于小肠溃疡的诊断,但内镜下的表现常有重叠,病理活检在疾病的诊断中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进一步探究CT等辅助检查在小肠溃疡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溃疡 胶囊内镜 小肠 病因诊断
下载PDF
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的临床诊治价值
11
作者 许选 叶晓丹 +1 位作者 郭燕环 王小忠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32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性疾病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市中心医院内镜中心2019年8月至2023年5月因小肠出血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病因的诊疗情况。结果87例小肠出血患...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性疾病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市中心医院内镜中心2019年8月至2023年5月因小肠出血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病因的诊疗情况。结果87例小肠出血患者共进行117次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其中,单侧经口进镜29次,单侧经肛进镜28次,30例患者同时进行经口经肛双侧进镜检查,经口进镜深度大于经肛进镜,且经口进镜检查时间少于经肛进镜检查时间。双气囊小肠镜诊断率为83.91%,病理诊断准确率为83.78%。小肠肿瘤是本研究中导致小肠出血的主要病因,小肠间质瘤是小肠肿瘤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年龄>40岁人群中出现小肠肿瘤的频率要高于年龄≤40岁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罗恩病发生在回肠的频率高于空肠,年龄≤40岁人群中发生克罗恩病的频率高于年龄>40岁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14例小肠出血患者经双气囊小肠镜行内镜下止血成功,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出现消化道穿孔、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必要时可进行内镜下治疗,是一种安全、可靠、实用的诊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气囊小肠 小肠出血 诊断
下载PDF
基于“心与小肠相表里”论治双心疾病
12
作者 石瑞洁 刘倩 +2 位作者 孙伟新 韩捷 陈晓虎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1期29-32,共4页
深入剖析“心与小肠相表里”的学说内涵,揭示小肠与双心疾病的内在关系。认为心与小肠在生理上密切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并通过经络构成表里关系;现代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二者存在缺血同步性、分泌相关性、环境平衡性;灵活运用化瘀通络、... 深入剖析“心与小肠相表里”的学说内涵,揭示小肠与双心疾病的内在关系。认为心与小肠在生理上密切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并通过经络构成表里关系;现代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二者存在缺血同步性、分泌相关性、环境平衡性;灵活运用化瘀通络、泌别清浊、益气温阳、养阴润肠等方法可以有效防治双心疾病。总之,从肠论治双心疾病不仅是中医整体观念的体现,同时也为双心疾病领域的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疾病 心与小肠相表里 心合小肠 从肠论治
下载PDF
小肠超长纵行溃疡—罕见CMUSE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王烁 罗丹妮 +2 位作者 李毅 洪千惠 张桂英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562-1565,共4页
本文报道湘雅常德医院收治的1例合并10 cm长条纵行溃疡经手术病理明确诊断的罕见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病例,并且就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及与其他小肠溃疡性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讨论,以加深临床及病理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
关键词 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 小肠溃疡 病理 手术
下载PDF
2020-2023年辽宁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表型分布和分子特征研究
14
作者 李雪 孙婷婷 +2 位作者 魏彤竹 王晓丹 刁文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3,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表型分布和分子特征的关联性,了解辽宁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YE)的流行趋势,为辽宁省YE病的监测和防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2020-2023年辽宁省60株YE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生物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和... 目的通过研究表型分布和分子特征的关联性,了解辽宁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YE)的流行趋势,为辽宁省YE病的监测和防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2020-2023年辽宁省60株YE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生物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和PFGE、MLST分子分型研究。结果60株YE分离株可分为4个血清型、2个生物型、8个毒力基因型和29种ST型。2023年40株YE分离株分为8组PFGE优势带型A-G,A组为2023年沈阳市地区流行分子型。PFGE的分辨力(DI)为0.954,MLST分辨力(DI)为0.948。ST3、ST252位于树状图核心位置向四周发散。PFGE较MLST方法分辨力稍高。结论2020-2023年辽宁省YE分离株流行致病血清型是O∶3,毒力基因型和ST型均呈现多样化状态。沈阳市YE污染较严重。应重点加强对于生物1A型菌株的研究工作。猪是辽宁省地区重要的宿主和传染源。PFGE和MLST对YE分离株分型均是可行的,ST分型与PFGE分型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血清型 生物型 基因型 分子型
下载PDF
小肠腹内疝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列线图构建
15
作者 顾志斌 韩野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60-63,共4页
目的分析小肠腹内疝发病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小肠腹内疝发病的预测列线图。方法接受急诊手术的小肠腹内疝患者40例,记为腹内疝组;同时期因腹腔粘连致小肠梗阻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记为非腹内疝组。收集两组患者以下资料:性别、年龄、... 目的分析小肠腹内疝发病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小肠腹内疝发病的预测列线图。方法接受急诊手术的小肠腹内疝患者40例,记为腹内疝组;同时期因腹腔粘连致小肠梗阻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记为非腹内疝组。收集两组患者以下资料:性别、年龄、腹部既往手术史、剧烈活动史、腹痛史、术前时长(疾病发病至接受手术时长)等基本信息,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压痛、腹肌紧张、腹部包块、肠鸣音消失、肠鸣音亢进、发热等症状体征信息,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CRP)、血磷、乳酸、肌酸激酶等实验室检查信息,肠壁增厚、肠壁密度增厚、肠系膜水肿、腹水、积气征、缆绳征、肠段聚集移位、系膜血管增粗等影像学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小肠腹内疝发病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小肠腹内疝发病的预测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列线图的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的一致性。结果腹内疝组患者有剧烈活动史、CRP>20 mg/L、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及CT影像出现腹水、CT影像出现缆绳征、CT影像出现肠段聚集移位、CT影像出现肠系膜血管增粗等征象与非腹内疝组相比,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RP>20 mg/L、CT影像出现缆绳征、CT影像出现肠段聚集移位、CT影像出现肠系膜血管增粗是小肠腹内疝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据此构建了小肠腹内疝发病的预测列线图,列线图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一致性。结论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RP>20 mg/L、CT影像出现缆绳征、CT影像出现肠段聚集移位、CT影像出现肠系膜血管增粗是小肠腹内疝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列线图对小肠腹内疝的发病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疝 小肠腹内疝 小肠坏死 预测列线图
下载PDF
蹲厕行为对胶囊内镜检查胃转运时间和全小肠检查率的影响
16
作者 李霞 何松 +1 位作者 王小梅 吴志轩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65-1269,共5页
目的研究蹲厕行为对胶囊内镜检查胃转运时间(gastric transit time,GTT)和全小肠检查率(complete examination rate of small bowel,CER)的影响。方法随机纳入2019年1-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122例,采用随... 目的研究蹲厕行为对胶囊内镜检查胃转运时间(gastric transit time,GTT)和全小肠检查率(complete examination rate of small bowel,CER)的影响。方法随机纳入2019年1-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63例和对照组59例,试验组即吞服胶囊后随时可以蹲厕,对照组如需如厕采取坐便。比较2组患者GTT、小肠转运时间、CER和诊断率的区别。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住院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CER显著高于对照组(92.06%vs 7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试验组患者中位GTT显著少于对照组(26.7 vs 45.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两组患者在小肠转运时间和诊断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采用蹲厕行为能减少胶囊在胃内转运时间,增加全小肠检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蹲厕 胃转运时间 小肠检查率
下载PDF
小肠CT造影对儿童克罗恩病临床活动分期的评价
17
作者 吴朔春 钟雪梅 +3 位作者 仪晓立 陶然 杨梅 孙雪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1-596,共6页
目的 探讨小肠CT造影(CTE)对儿童克罗恩病临床活动分期的应用。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83例临床确诊儿童克罗恩病的临床及CTE影像学资料,依据儿童克罗恩病活动指数分为4组(缓解期1... 目的 探讨小肠CT造影(CTE)对儿童克罗恩病临床活动分期的应用。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83例临床确诊儿童克罗恩病的临床及CTE影像学资料,依据儿童克罗恩病活动指数分为4组(缓解期11例、轻度活动期47例、中度活动期14例、重度活动期11例),收集CTE的各项参数指标,并分析CTE评估与儿童克罗恩病活动度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4组CTE影像表现中,病变肠管范围(χ^(2)=49.934)、肠壁强化方式(χ^(2)=56.561)、肠管狭窄程度(χ^(2)=31.932)、肠壁厚度(χ^(2)=46.535)、肠周淋巴结肿大(χ^(2)=17.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克罗恩病活动指数活动期病变(轻-重度活动期)CTE影像表现为受累肠管范围大(>50 mm)(31例,37.3%)、肠壁分层强化多见(27例,32.5%)、肠腔狭窄(<5 mm)(19例,22.9%)及肠壁明显增厚(>5.0 mm)(54例,65.1%)、肠周淋巴结肿大(>7 mm)(16例,19.3%)出现比例高。其中病变肠管范围(r=0.500)、病变肠壁强化方式(r=0.574)、肠腔狭窄(r=0.316)、肠壁增厚(r=0.533)与儿童克罗恩病临床活动分期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 随着病变肠管范围增加、病变肠壁强化方式(均匀-分层)、肠腔狭窄及肠壁增厚程度加重,临床活动分期也逐渐加重,以上4项指标可作为反映儿童克罗恩病活动分期的特征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小肠CT造影 临床活动分期 儿童
下载PDF
温州市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毒力基因分布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18
作者 谢爱蓉 李毅 +4 位作者 楼辉煌 谢中必 章乐怡 胡玉琴 吴跃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了解温州市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毒力基因分布及遗传多样性特征。方法对温州市食品及食源性疾病腹泻病人中分离得到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进行生物型、血清型和耐药性分析,并基于全基因组测序进行菌株的毒力基因、多位点... 目的了解温州市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毒力基因分布及遗传多样性特征。方法对温州市食品及食源性疾病腹泻病人中分离得到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进行生物型、血清型和耐药性分析,并基于全基因组测序进行菌株的毒力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gMLST)分析。结果71株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94.4%(67/71)的分离株为生物1A型,生物血清型以1A/O∶5占比最高(29.6%,21/71)。分离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达到95.8%以上。共获得了16种126个毒力基因,其中2株菌株携带pYV质粒和染色体相关毒力基因。分离株以ST3型最常见(31.6%,12/38),cgMLST分析显示除具有相同ST型的菌株外,菌株无明显基因型簇形成。结论温州市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存在致病性菌株,菌株呈高度遗传多态性,需加强此类菌株的监测,以预防其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血清型 毒力基因 耐药性 全基因组测序
下载PDF
2023年小肠疾病诊治进展
19
作者 张硕文 顾于蓓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19-125,共7页
2023年,小肠疾病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发现和突破。基于数据库的小肠肿瘤全球流行病学研究首次发布。研究显示,2020年全球的小肠癌发病率为0.6/10万,较2010年至2020年的全球平均小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不同大洲平均年变化百分比为2.20%~2... 2023年,小肠疾病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发现和突破。基于数据库的小肠肿瘤全球流行病学研究首次发布。研究显示,2020年全球的小肠癌发病率为0.6/10万,较2010年至2020年的全球平均小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不同大洲平均年变化百分比为2.20%~21.67%)。小肠癌的发病负担存在地域差异性,其中北美最高,年龄标化发病率为1.4/10万人。我国男性的小肠癌发病率为0.32/10万人,女性为1.95/10万人。小肠癌发病危险因素(β为0.008~0.198;OR为1.07~10.01)包括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存在吸烟、饮酒习惯;缺乏运动、肥胖;存在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及炎症性肠病病史。在治疗方面,舒林达克和厄洛替尼联合治疗可有效减少家族性腺瘤息肉病患者的息肉负荷。对于小肠克罗恩病,软件方面,人工智能辅助内镜识别被证实可减少漏诊率,提高医疗质量;硬件方面,电动螺旋小肠镜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具有更高的全小肠检查率,但在安全性得到充分保障前,仍无法大规模临床推广;药物方面,随着对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针对炎症过程的靶向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小分子制剂如乌帕替尼、filgotinib临床数据不断积累;外科方面,最新证据支持新诊断的回肠或回结肠克罗恩病患者接受回结肠切除术作为一线治疗的疗效不劣于肿瘤坏死因子α单抗治疗。小肠出血的诊治也在不断进步,沙利度胺作为突破性药物用于治疗毛细血管畸形所致小肠出血,为广大患者带去福音。此外,小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理念逐步更新,通过评分体系,可预测小肠梗阻患者适宜接受外科手术切除或接受内科保守治疗。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理念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小肠疾病的诊治将会更加精准和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疾病 内镜 小肠出血
下载PDF
147例中老年小肠出血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20
作者 周耘辉 周心怡 +1 位作者 刘宁宁 周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452-1458,共7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小肠出血的临床特征,为中老年人群小肠出血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小肠出血的中老年患者共147例,对其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与预后进行...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小肠出血的临床特征,为中老年人群小肠出血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小肠出血的中老年患者共147例,对其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与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7例小肠出血患者中,常见的病因依次为血管性病变(36.1%)、肿瘤性病变(34.7%)及炎症性病变(34.0%);分别以血管畸形(81.1%)、间质瘤(62.7%)、溃疡性病变(46.0%)和糜烂性病变(40.0%)更为多见。血管畸形组、间质瘤组与炎症性病变组三组小肠出血患者的显性出血率、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及合并腹部手术史的比例均不同[93.0%(40/43)vs 84.4%(27/32)vs 72.0%(36/50)、9.3%(4/43)vs 43.8%(14/32)vs 40.0%(20/50)、20.9%(9/43)vs 12.5%(4/32)vs 46.0%(2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1、13.919、12.659,P均<0.05);Bonferroni法两两比较显示,血管畸形组腹痛的发生率低于间质瘤组及炎症性病变组(P均<0.05);炎症性病变组合并腹部手术史的比例高于血管畸形组和间质瘤组(P均<0.05)。在三组表现为显性出血的患者中,黑便较血便更多见(P均<0.05)。计算机断层扫描对肿瘤的阳性检出率高于血管性病变和炎症性病变(P<0.01);经口小肠镜对中老年小肠出血的总体检出率高于经肛小肠镜(P<0.05)。结论中老年小肠出血的常见病因构成为血管性病变、肿瘤性病变和炎症性病变,不同病因引起的小肠出血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可为临床经验性诊断小肠出血提供一定的依据。中老年小肠出血以黑便较为多见,血管畸形组患者更少发生胃肠道反应,炎症性病变组患者常合并有腹部手术史;相比于经肛小肠镜,经口小肠镜在中老年小肠出血患者中有更高的总体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出血 中老年 临床特征 小肠 胶囊内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