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盐古道风景系统的构成及其与盐业古镇关系的探讨
1
作者 杜春兰 杨璧沅 《建筑遗产》 CSSCI 2024年第2期33-42,共10页
川盐古道作为极具特色的盐文化遗产走廊,既是川东盐业发展、古代商贸活动和人口迁徙活动等的重要载体,也是人与自然环境对话的历史见证。文章通过厘清川盐古道历史文化资源的位置及其与山水环境的关系,深入探索古道历史文化空间体系,为... 川盐古道作为极具特色的盐文化遗产走廊,既是川东盐业发展、古代商贸活动和人口迁徙活动等的重要载体,也是人与自然环境对话的历史见证。文章通过厘清川盐古道历史文化资源的位置及其与山水环境的关系,深入探索古道历史文化空间体系,为理解和保护这一独特遗产提供新的视角。古道远郊分布着亭、台、寺、塔等特色景观资源,近郊有盐业古镇和盐运码头,古镇内部形成以盐业为核心的城镇布局特征。川盐古道运输网络使远郊、近郊、城内景观相互串联,构建起完整的遗产视廊。文章从川盐古道风景系统的角度审视盐业古镇的现状,以期为盐业古镇及盐文化遗产线路上的特色景观资源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古道 风景系统 特色景观资源 遗产走廊 盐业古镇
下载PDF
基于符号学的川盐文化旅游视觉形象设计
2
作者 叶峻榛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第1期147-149,共3页
文章从川盐文化谱系的解析出发,通过建立川盐文化谱系对川盐文化符号进行梳理,提取出能体现川盐文化特色与内涵的视觉符号进行形态转化,提出了川盐品牌视觉形象的设计原则和策略,在设计实践中凸显文化内涵和符号特性的同时,寻求大众对... 文章从川盐文化谱系的解析出发,通过建立川盐文化谱系对川盐文化符号进行梳理,提取出能体现川盐文化特色与内涵的视觉符号进行形态转化,提出了川盐品牌视觉形象的设计原则和策略,在设计实践中凸显文化内涵和符号特性的同时,寻求大众对川盐品牌的深度认知和文化认同,以文化促进品牌形象内涵的提升,从而助力川盐产品和四川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文化 符号学 川盐品牌 视觉形象设计
下载PDF
川盐古道彭家寨聚落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廖天翔 陈慧 《城市建筑》 2023年第7期85-89,共5页
吊脚楼建筑是一种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传承下来的古老建筑,是特定的民族与特定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鄂西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带,盐道文化与土家族、苗族文化交融,形成了地方特有的吊脚楼建筑群。文章选取川盐古道鄂西南段典型聚落彭家寨... 吊脚楼建筑是一种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传承下来的古老建筑,是特定的民族与特定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鄂西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带,盐道文化与土家族、苗族文化交融,形成了地方特有的吊脚楼建筑群。文章选取川盐古道鄂西南段典型聚落彭家寨进行研究,通过实地调查与历史文献结合研究,对彭家寨近200年的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从彭家寨时空视角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对川盐古道鄂西南段传统聚落的保护与传承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古道 形成机制 形态特征 古村落
下载PDF
“私怨”还是“公愤”——王余照控案与晚清川盐官运改制再认识
4
作者 张万东 王晓静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43-52,共10页
“王余照控案”所呈现的真实历史面向十分复杂。丁宝桢参奏王余照“多罪”的证言出于自流井职员李春霖,而李春霖为李陶淑堂的掌舵人,是王余照家族在富荣盐场的重要竞争对手,二人私交不洽,甚至对簿公堂,其呈控王余照多罪的“事实”大有... “王余照控案”所呈现的真实历史面向十分复杂。丁宝桢参奏王余照“多罪”的证言出于自流井职员李春霖,而李春霖为李陶淑堂的掌舵人,是王余照家族在富荣盐场的重要竞争对手,二人私交不洽,甚至对簿公堂,其呈控王余照多罪的“事实”大有可疑。丁宝桢将矛头直指王余照“私德”不佳,却故意隐瞒曾任用王余照为“总绅”参与川盐官运改制的事实,有意将上控一案导向王余照对自己妄怀“私怨”的报复性回击。丁宝桢所隐晦不语的是,二人不睦的真因在于盐务本身,王余照对官运商销制度落地过程中所产生的诸多弊病的上呈,成为二人分道扬镳的关键。因上控内容基本属实,故不能以王余照窃名上控而视其为诬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余照 丁宝桢 李春霖 川盐官运改制 诬告
下载PDF
川盐古道宣恩地区的传统聚落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
5
作者 陈慧 《中外建筑》 2023年第11期98-103,共6页
文化线路沿线聚落的形成发展与线路的历史演变密切相关,文化线路和沿线聚落的研究是当下研究的热点。文章采用多学科交叉方法、古籍查阅、田野调研等方法,以“川盐古道”为线索,选取宣恩地区川盐古道沿线的彭家寨和庆阳坝为样本,基于自... 文化线路沿线聚落的形成发展与线路的历史演变密切相关,文化线路和沿线聚落的研究是当下研究的热点。文章采用多学科交叉方法、古籍查阅、田野调研等方法,以“川盐古道”为线索,选取宣恩地区川盐古道沿线的彭家寨和庆阳坝为样本,基于自然环境、盐业经济及民族文化交融历史对聚落动态的影响,研究宣恩地区沿线聚落的形态演变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发现,沿线传统聚落由早期的散状分布向带状倾向的团型聚落发展,其形成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动因、盐业经济和移民文化。改土归流是聚落演变的引导机制;盐业经济是聚落发展的促进机制;移民文化是聚落融合变异的整合机制。建构川盐古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的特征,为川盐古道线路上的民居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基础理论研究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古道 文化线路 传统聚落 形成机制
下载PDF
川盐古道恩施段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6
作者 顾珈溶 《大众文摘》 2023年第41期131-133,共3页
川盐古道的兴起与古代巴国密切相关,而恩施自古就是巴人后裔活动的区域,川盐古道恩施段是川鄂古盐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武陵山区与川渝地区的重要通道。川盐古道恩施段沿线各民族通过经济贸易和移民活动不断的交流融合。特别是少数... 川盐古道的兴起与古代巴国密切相关,而恩施自古就是巴人后裔活动的区域,川盐古道恩施段是川鄂古盐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武陵山区与川渝地区的重要通道。川盐古道恩施段沿线各民族通过经济贸易和移民活动不断的交流融合。特别是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密切交往:在生产方式、经济产品、思想文化、文学戏剧、价值观念、语言上相互影响,促进了沿线地区民族交流与融合、促进了沿线地区民族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沿线各民族的民族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古道 恩施段 民族关系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从“川盐济楚”到“淮川分界”──中国近代盐政史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11
7
作者 黄国信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2-90,共9页
文章研究了晚清四川盐从“济楚”而占有两湖市场到淮盐力图夺回川盐楚岸而行“淮川分界”策的过程。透过此过程,认为四川盐在两湖的销售,进入近代以后,在很长时间内仍维持着传统的运作方式,大约到了民国才真正被近代因素所影响,它... 文章研究了晚清四川盐从“济楚”而占有两湖市场到淮盐力图夺回川盐楚岸而行“淮川分界”策的过程。透过此过程,认为四川盐在两湖的销售,进入近代以后,在很长时间内仍维持着传统的运作方式,大约到了民国才真正被近代因素所影响,它展现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一个独特领域在近代中国的演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 淮盐 食盐 中国 四川 近代 川盐济楚 盐政史 传统经济 盐务
下载PDF
“川盐古道”文化线路之研究初探 被引量:15
8
作者 赵逵 杨雪松 张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14-317,共4页
四川“井盐”数千年的产销历史促成了“川盐古道”的形成,它对川、鄂、渝、湘、黔的地域经济与地域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贯穿了一条极具特色的文化线路.旨在探寻“川盐古道”的成因,拯救文化线路上渐已消亡的珍贵材料,摸清古盐道的分布线... 四川“井盐”数千年的产销历史促成了“川盐古道”的形成,它对川、鄂、渝、湘、黔的地域经济与地域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贯穿了一条极具特色的文化线路.旨在探寻“川盐古道”的成因,拯救文化线路上渐已消亡的珍贵材料,摸清古盐道的分布线路,并为古道的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古道 文化线路 古镇村落 遗产保护
下载PDF
仁岸川盐入黔路线及其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罗进 魏登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3006-3008,共3页
仁岸为古代川盐入黔的主要路线,由于该路线沿途滩多路险,地形极其复杂,只能水陆结合,分段、分站依靠不同的船型运行。随着仁岸川盐入黔水运的兴盛,不仅带动了赤水河沿岸许多相关行业的大发展、增加了赤水河沿岸人们的就业机会,而且推动... 仁岸为古代川盐入黔的主要路线,由于该路线沿途滩多路险,地形极其复杂,只能水陆结合,分段、分站依靠不同的船型运行。随着仁岸川盐入黔水运的兴盛,不仅带动了赤水河沿岸许多相关行业的大发展、增加了赤水河沿岸人们的就业机会,而且推动了赤水河沿岸商业的空前繁荣以及文化教育的发展,还为赤水河沿岸留下了厚重的盐运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岸 川盐入黔 路线 作用
下载PDF
赤水河流域川盐入黔的历史变迁及其开发 被引量:7
10
作者 裴恒涛 谢东莉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55-59,共5页
历史上的川盐入黔,沿袭唐宋,明清以后逐渐完善,形成了以赤水河流域仁岸为主体的川盐入黔的四大口岸。川盐入黔与赤水河流域的盐运文化历史,反映了作为边缘化的贵州不断纳入中央治理范围的历史轨迹。川盐入黔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当... 历史上的川盐入黔,沿袭唐宋,明清以后逐渐完善,形成了以赤水河流域仁岸为主体的川盐入黔的四大口岸。川盐入黔与赤水河流域的盐运文化历史,反映了作为边缘化的贵州不断纳入中央治理范围的历史轨迹。川盐入黔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当今赤水河流域开发的重要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水河流域 川盐入黔 历史变迁 开发 贵州 盐运文化
下载PDF
川盐古道与盐业古镇的历史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逵 杨雪松 《盐业史研究》 2007年第2期35-40,共6页
川盐对中国中部地区,特别是鄂、渝、湘、黔交汇地区产生过巨大影响。本文以川盐古道这条文化线路为线索,对传统民居聚落进行研究,从深层次揭示这一地区城镇形成的历史原因及其发展轨迹。
关键词 川盐古道 地域文化 盐业移民 传统聚落
下载PDF
试论川盐古道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逵 桂宇晖 杜海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161-169,共9页
"川盐古道"是源于四川(包括重庆)东部及南部,对鄂、渝、湘、黔产生巨大影响力的贯穿整个中国腹地的运盐古道。本文论述古道因盐而兴,成为推动经济、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的过程,并展现它所具有的持续时间长、跨度范围广、文化... "川盐古道"是源于四川(包括重庆)东部及南部,对鄂、渝、湘、黔产生巨大影响力的贯穿整个中国腹地的运盐古道。本文论述古道因盐而兴,成为推动经济、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的过程,并展现它所具有的持续时间长、跨度范围广、文化影响力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古道 文化线路 盐业会馆
下载PDF
论川盐入黔的历史变迁及其对黔北社会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佳翠 胥思省 梁萍萍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5-48,共4页
川盐入黔是贵州用盐的主要途径,它不仅解决了贵州的食盐问题,而且打破了黔北闭塞状况,加快了该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带动了沿岸交通运输业、酿酒业、采矿业等的发展,推动了黔北城镇化进程,对促进黔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川盐入黔的... 川盐入黔是贵州用盐的主要途径,它不仅解决了贵州的食盐问题,而且打破了黔北闭塞状况,加快了该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带动了沿岸交通运输业、酿酒业、采矿业等的发展,推动了黔北城镇化进程,对促进黔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川盐入黔的形式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迁,文章论述了川盐入黔的历史变迁及其对黔北社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入黔 历史变迁 黔北社会 影响
下载PDF
川盐古道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邓军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35-44,共10页
位于我国西南及中南地区的川盐古道是一条以盐运文化为特色的文化线路,沿线文化遗产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数量众多,遗存了古盐道、盐号、驿站、碑刻、古镇、古桥、会馆及船工号子等物质和非物质盐运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位于我国西南及中南地区的川盐古道是一条以盐运文化为特色的文化线路,沿线文化遗产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数量众多,遗存了古盐道、盐号、驿站、碑刻、古镇、古桥、会馆及船工号子等物质和非物质盐运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现代化进程、城镇化建设加快及交通环境的巨大变化,川盐古道文化遗产面临濒危和急剧消失局面。现阶段,川盐古道文化遗产存在着缺乏协调保护机制、破坏性开发、文物保护滞后、"非遗"传承面临危机等问题,需要沿线各地联合行动、建立保护机制、及时普查抢救及开展合作研究等加以保护。川盐古道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复杂性、长期性等特点,应借鉴国内外文化线路遗产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盐运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规划和开发等现实问题,将川盐古道的保护与沿线各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结合,探索出一条由陆地道路和水道混合类型构成的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管理的有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古道 线性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盐运文化
下载PDF
“川盐古道”文化线路的特征解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雪松 赵逵 《华中建筑》 2008年第10期211-214,240,共5页
"文化线路"遗产保护近年来备受关注。"川盐古道"作为一条潜在的文化线路,在巴国控制上千年的时间中逐步被开辟出来,它以川东产盐地区为中心,辐射周边,空间范围极大,覆盖中国华中、西南大片地区。历代的兴建和维护... "文化线路"遗产保护近年来备受关注。"川盐古道"作为一条潜在的文化线路,在巴国控制上千年的时间中逐步被开辟出来,它以川东产盐地区为中心,辐射周边,空间范围极大,覆盖中国华中、西南大片地区。历代的兴建和维护使得古道留下许多历史文化遗存,通过分布其上的各类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体现。"川盐古道"在时间上几乎纵贯该地区人类的发展史,对中国内陆各民族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成为连接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的纽带,促成了我国重要的文化沉积带的形成。"川盐古道"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文化特征以及功能和目的性,符合马德里会议制定的文化线路的四个基本判别标准。古道拥有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自然资源,对它展开系统研究,将会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古道 文化线路特征
下载PDF
川盐古道研究刍论——基于川盐古道的实地考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邓军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41-50,共10页
对川盐古道的研究,有助于扩展盐业史研究的新视野,是盐业史、盐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学术生长点。但是,目前对川盐古道的概念、路线和辐射范围、盐运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还欠缺大量的基础性和学理性研究,对其基本面貌还缺乏整体的了解。应采... 对川盐古道的研究,有助于扩展盐业史研究的新视野,是盐业史、盐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学术生长点。但是,目前对川盐古道的概念、路线和辐射范围、盐运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还欠缺大量的基础性和学理性研究,对其基本面貌还缺乏整体的了解。应采用多学科视野下的整合研究,注重人类学田野调查、社区研究及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并且需有区域社会史、区域文化史的观照,准确把握川盐古道的历史和现状、形成背景、具体路线、内涵、特征及其价值构成和文化遗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古道 文化线路 文化遗产 研究展望 田野调查
下载PDF
丁宝桢与四川盐政改革 被引量:4
17
作者 傅德元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96-102,共7页
丁宝桢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1877——1886年他出任四川总督期间所进行的盐政改革,在四川近代史和晚清盐政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拟对丁宝桢的盐政改革主张和改革实践及其历史功过试作评述。
关键词 丁宝桢 四川 盐政史 历史功过 改革主张 近代史 川盐 政治家 总督 盐务
下载PDF
民国川盐运黔纠纷与川黔政治生态 被引量:6
18
作者 裴恒涛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87-93,共7页
川盐入黔是贵州食盐消费的主渠道,民国军阀统治贵州时代,川盐行黔运销体制变动频繁,川黔两地围绕川盐的价格问题产生了争执,双方各执一词,川责黔之保税,黔咎川之加价,双方协商不断。这种争执反映了民国前期川黔军阀政治下的政治生态,中... 川盐入黔是贵州食盐消费的主渠道,民国军阀统治贵州时代,川盐行黔运销体制变动频繁,川黔两地围绕川盐的价格问题产生了争执,双方各执一词,川责黔之保税,黔咎川之加价,双方协商不断。这种争执反映了民国前期川黔军阀政治下的政治生态,中央威权的消失、军阀乱政下的苛捐杂税及经济贫弱等是造成川黔盐务纠纷的重要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川盐运黔 纠纷 政治生态
下载PDF
川盐旅游资源“深度游”的整合思路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清南 许虹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8-21,36,共5页
四川盐业资源在中国盐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依托盐业资源的川盐旅游资源开发是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举措。川盐旅游资源的环境条件优越,不仅有丰富的盐井资源,还有宜人的地理特点。提出了沿古盐道的溯源旅游、探古遗址的簇团旅游、融地... 四川盐业资源在中国盐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依托盐业资源的川盐旅游资源开发是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举措。川盐旅游资源的环境条件优越,不仅有丰富的盐井资源,还有宜人的地理特点。提出了沿古盐道的溯源旅游、探古遗址的簇团旅游、融地方特色的丘陵旅游等整合对策,对川盐旅游资源的创新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盐旅游资源 基础条件 深度开发 整合思路
下载PDF
试论清代四川盐税制度的变革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倩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3-87,共5页
清代四川盐税制度的变革以咸丰朝为重要分水岭,咸丰朝以前税额较轻、税收项目较少,而咸丰以后,课额猛增、税目繁多。究其变革原因,有"川盐济楚"的历史事件所致,有晚清政府的经济困境所起,还与滇黔边岸官盐滞销而私盐肆起有关... 清代四川盐税制度的变革以咸丰朝为重要分水岭,咸丰朝以前税额较轻、税收项目较少,而咸丰以后,课额猛增、税目繁多。究其变革原因,有"川盐济楚"的历史事件所致,有晚清政府的经济困境所起,还与滇黔边岸官盐滞销而私盐肆起有关。四川盐税制度的变革,有历史的偶然性也有历史的必然性,既有全国范围内盐税制度变革的共性,也有其地方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四川 盐税制度 变革 川盐济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