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8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中国文化失范与市民文化关系略论 被引量:6
1
作者 陶鹤山 张德琴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10期79-84,共6页
近代中国市民文化产生于市民阶层的成长发展过程之中。伴随着本土的传统精英文化的危机 ,西学的输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重新架构的一个支点。中国近代文化危机集中体现在文化失范上。近代中国市民文化的主流是争利、民主与科学。市民阶层... 近代中国市民文化产生于市民阶层的成长发展过程之中。伴随着本土的传统精英文化的危机 ,西学的输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重新架构的一个支点。中国近代文化危机集中体现在文化失范上。近代中国市民文化的主流是争利、民主与科学。市民阶层运用进化论作为理论武器 ,为中国近代文化结构的转型开辟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文化 文化失范 进化论 文化领导权 文化结构
下载PDF
论城市化、市民化与市民文化 被引量:4
2
作者 杨连登 张公武 《湖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4期75-77,共3页
城市化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化不仅仅是市民数量的扩展过程 ,而且是市民素质提升的过程 ,这其中包含着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之间互动互融 ,在促进市民素质的提升过程中 。
关键词 市民文化 城市化 城市文化 市民素质 农村文化
下载PDF
于现代市民文化变迁中安身立命 论上海小报的文化定位、生存境遇和策略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楠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1-122,共22页
关键词 上海 小报 现代市民文化 文化定位 文化策略 社会压力 销路 读者 文化空间
下载PDF
上海小报中的两种市民文化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楠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7-110,共4页
鸳蝴和海派的界定历来不能达成共识,考察上海小报文化形态的衍变过程,对这类问题研究具有推进作用。鸳蝴文化和海派文化构成了近现代上海市民文化,这二者的发生发展勾勒出了上海市民文化的轨迹。鸳蝴文化起源于士大夫和市民文化的结合,... 鸳蝴和海派的界定历来不能达成共识,考察上海小报文化形态的衍变过程,对这类问题研究具有推进作用。鸳蝴文化和海派文化构成了近现代上海市民文化,这二者的发生发展勾勒出了上海市民文化的轨迹。鸳蝴文化起源于士大夫和市民文化的结合,经历了"由雅到俗"的过程;海派文化接续的是西方现代主义的血脉,在中国市民社会的境遇下,逐渐向"俗"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小报 鸳鸯蝴蝶派 海派 市民文化
下载PDF
成都城市旅游与市民文化建设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段果云 段禹农 刘君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57-59,共3页
城市文化与经济发展结合效益最为显著、最为快捷的 ,当数城市旅游业。城市旅游必须培育市民旅游意识 ,营造旅游城市氛围。发展城市旅游可以有力地促进市民文化品位提升 ,市民文化品位的提升反过来又促进城市文化建设 ,促进城市旅游发展 。
关键词 成都 城市旅游 市民文化建设
下载PDF
市民文化构筑城市传媒新图景——以成都传媒与市民文化的和谐发展为个案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平喜 殷俊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5-66,共2页
市民文化是我国转型期社会中城市市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交往方式,是一种社会生存样式,它以经济政治生活为主旋律,以“市民”个体的需求和发展为导向。城市传媒给城市市民文化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传媒日益强大和优化的信息功能和... 市民文化是我国转型期社会中城市市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交往方式,是一种社会生存样式,它以经济政治生活为主旋律,以“市民”个体的需求和发展为导向。城市传媒给城市市民文化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传媒日益强大和优化的信息功能和服务功能,使市民文化具有开放、交流、进步等新特征。现当代城市市民文化是伴随着城市现代传媒形态的发展而迅速发展壮大的。本文试图以成都传媒与市民文化的和谐发展为个案,初步探讨城市市民文化在构筑城市传媒新板块、新生态和新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传媒 市民文化 和谐发展 个案 成都 社会生存 交往方式 精神生活
下载PDF
市民文化视阈中的清代山东运河城市民间坊刻——以聊城书庄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轶男 张弘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8-122,共5页
明清之际,随着京杭大运河的贯通,新兴的山东运河城市成为北方经济繁荣之区。运河城市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等特质,使其成为孕育市民文化的摇篮。市民文化作为运河城市民间坊刻发展的直接催化剂和重要文化土壤,直接影响着坊刻本的定位和内容... 明清之际,随着京杭大运河的贯通,新兴的山东运河城市成为北方经济繁荣之区。运河城市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等特质,使其成为孕育市民文化的摇篮。市民文化作为运河城市民间坊刻发展的直接催化剂和重要文化土壤,直接影响着坊刻本的定位和内容生产;同时,市民文化的商业属性也决定了坊刻本的商业化与产业化运作,使其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而坊刻本反过来又对市民文化具有接收整合功能,担负着通俗文化传播和市民文化建构的重任。市民文化与山东运河城市的民间坊刻呈现出良性互动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山东运河城市 聊城 民间坊刻 市民文化
下载PDF
宋代市民文化兴盛的时代特征及社会效应探论 被引量:3
8
作者 郭学信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5-118,共4页
有宋一代,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崛起、壮大,市民文化进入蓬勃发展和日渐繁荣时期,并且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跻身于社会的文化系统之中。宋代市民文化的兴盛,不仅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各类文化式样的世俗化、大众化,而且... 有宋一代,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崛起、壮大,市民文化进入蓬勃发展和日渐繁荣时期,并且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跻身于社会的文化系统之中。宋代市民文化的兴盛,不仅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各类文化式样的世俗化、大众化,而且使士大夫阶层的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雅而俗化的趋势,同时打破了文化娱乐活动的贵族化倾向,丰富了普通民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普通民众的文化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市民文化 时代特征 社会效应
下载PDF
“然而,事情却有点奇怪”——李劼人小说的市民文化精神与接受之谜 被引量:3
9
作者 白浩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44,共5页
李劼人的文学史地位被低估。李劼人写作具有重要的市民文化立场。内容上,李劼人小说具有与传统小说中世情类、艳情类、历史演义类三方面相关的典型特征。市民文化精神造成的认同差异、传播地域性、题材与时代错位等诸多因素,共同造就了... 李劼人的文学史地位被低估。李劼人写作具有重要的市民文化立场。内容上,李劼人小说具有与传统小说中世情类、艳情类、历史演义类三方面相关的典型特征。市民文化精神造成的认同差异、传播地域性、题材与时代错位等诸多因素,共同造就了李劼人的接受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劼人 市民文化精神 接受之谜
下载PDF
论宋代市民文化消费主体及其文化消费基础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思陟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0-103,共4页
宋代市民文化消费主体是宋代社会构成的不同的社会成员,他们钟情于市民文化,是由于他们内在的规定性所决定的。市民文化的消费主体在市民文化消费方面不仅纳入商业运行的轨道,而且进入人们的文化价值认知思维领域,并以此规定市民文化消... 宋代市民文化消费主体是宋代社会构成的不同的社会成员,他们钟情于市民文化,是由于他们内在的规定性所决定的。市民文化的消费主体在市民文化消费方面不仅纳入商业运行的轨道,而且进入人们的文化价值认知思维领域,并以此规定市民文化消费主体的消费基础。市民文化消费主体的消费基础的构成涉及市民文化消费的物质基础、市民文化价值意识的定向性基础、市民文化价值解悟的心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市民文化 消费主体 文化消费基础
下载PDF
现代市民文化之诗意建构——以张爱玲、池莉和王安忆的作品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婷 白丽荣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3年第6期19-23,共5页
作为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总体,文化映射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方方面面。作为庞大整体的人类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生活的地理位置不同,来自的社会也不尽相同,因而文化也随着时间、地点、群落等的不同而呈现多样性的特征,各族... 作为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总体,文化映射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方方面面。作为庞大整体的人类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生活的地理位置不同,来自的社会也不尽相同,因而文化也随着时间、地点、群落等的不同而呈现多样性的特征,各族群都有了自己特定的文化种类,因而也就有了封建文化和现代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精英文化和市民文化的差别。市民文化涉及物质、精神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文化 现代文化 张爱玲 王安忆 生产生活方式 诗意 作品 池莉
下载PDF
公共图书馆市民文化社团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杭州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屠淑敏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4,共6页
发展市民文化社团,依托文化社团开展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在新环境下对自身服务的丰富和发展。杭州图书馆近年来不断推进市民文化社团建设,在社团组建模式、管理结构、经费来源、活动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相继建成一批市民参与广泛的... 发展市民文化社团,依托文化社团开展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在新环境下对自身服务的丰富和发展。杭州图书馆近年来不断推进市民文化社团建设,在社团组建模式、管理结构、经费来源、活动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相继建成一批市民参与广泛的文化社团。其服务效益显著,但在经费保障、社员专业能力培养、社团品牌化经营等方面还应有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文化社团 公共图书馆 杭州
下载PDF
让市民文化点亮市民心灵之灯——城镇化进程中衡水市市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香珍 李爱云 康秀平 《衡水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04-107,共4页
市民文化是指引城镇长远走向的灵魂,是城市文化的基点。城镇化进程中市民构成成分复杂化使得市民学历水平不高,城市公民素质不高,而市民文化现状也不如人意: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利用率不高;市民对市民文化认识非常淡漠;市民文化活动缺乏常... 市民文化是指引城镇长远走向的灵魂,是城市文化的基点。城镇化进程中市民构成成分复杂化使得市民学历水平不高,城市公民素质不高,而市民文化现状也不如人意: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利用率不高;市民对市民文化认识非常淡漠;市民文化活动缺乏常态化;市民业余生活比较单调。针对此现状提出相应对策:积极培育市民文化,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市民的市民文化理念;从小抓起,加强公民素质教育,要通过建设学习型城市、利用衡水的教育资源办好市民学校、建设企业文化等方法,切实提高市民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水市 城镇化进程 市民文化 文化理念 市民素质
下载PDF
香港报纸的市民文化——东方日报、文汇报、大公报副刊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薛国林 兰尼华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26,共3页
20世纪70年代是香港的中文报纸最繁荣的时期。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到1982年只剩下55家,1997年剩下38家。日发行量1989年底为180多万份,以当时580万人口计算,平均3.2人一份报纸。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占第二位。
关键词 中文报纸 市民文化 香港 文汇报 大公报 20世纪70年代 日报 东方 副刊 优胜劣汰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市民文化建构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崔勇 李娟 +5 位作者 张增根 姚鹏 田淑霞 王俊奇 朱凤荣 杨青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年第10X期14-16,共3页
市民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了城市市民的政治取向、道德风尚、法律素质、科技水平、管理能力及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内容。它既是城市文明的标志,又是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当... 市民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了城市市民的政治取向、道德风尚、法律素质、科技水平、管理能力及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内容。它既是城市文明的标志,又是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当前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必须重视城市软实力即市民文化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文化 城市文化 文化建构
下载PDF
儒家文化和市民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解读《聊斋志异·黄英》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明道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75-77,共3页
《聊斋志异》中《黄英》这篇小说,不应简单看作谈妖说异的怪异故事,也不应简单看作人妖相恋的爱情故事,它有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以文学手法反映了明清时期儒学核心价值转换过程中儒家文化和市民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提出了"士魂... 《聊斋志异》中《黄英》这篇小说,不应简单看作谈妖说异的怪异故事,也不应简单看作人妖相恋的爱情故事,它有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以文学手法反映了明清时期儒学核心价值转换过程中儒家文化和市民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提出了"士魂商才"的商业伦理价值观的新命题,值得我们从文化学的角度作特别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英》 文化内涵 儒家文化 市民文化 冲突与融合
下载PDF
市民文化的演绎:晚明旅游风尚的文化动因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少虎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37-41,共5页
以反对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为重要特征的晚明市民文化,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对当时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就晚明旅游风尚兴盛而言,市民文化对传统理学的揭露与批判以及对现实的崇尚、对人性的肯定和对... 以反对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为重要特征的晚明市民文化,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对当时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就晚明旅游风尚兴盛而言,市民文化对传统理学的揭露与批判以及对现实的崇尚、对人性的肯定和对幸福、自由的追求,为晚明旅游观的出现提供了思想资源;其所表现的士人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为当时旅游风尚添加了新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趣味,使得旅游活动更具活力,充满生机;晚明市民文化造就了一种具有时代特点的惟我独尊、狂傲无比的文化人格,其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光芒,沐浴着晚明文人士子的旅游心理和言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文化 旅游风尚 晚明士人 文化人格
下载PDF
清末民初市民文化心理之流变——以《孽海花》和《玉梨魂》为中心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光辉 《求索》 CSSCI 2004年第9期210-212,共3页
《孽海花》和《玉梨魂》分别为清末和民初最为畅销的两部小说。《孽海花》体现了知识分子和市民读者自我个性意识的萌动 ,但知识分子并没有放弃自己肩上所负有的社会使命感。《玉梨魂》体现了知识分子和市民读者个性意识的觉醒。他们在... 《孽海花》和《玉梨魂》分别为清末和民初最为畅销的两部小说。《孽海花》体现了知识分子和市民读者自我个性意识的萌动 ,但知识分子并没有放弃自己肩上所负有的社会使命感。《玉梨魂》体现了知识分子和市民读者个性意识的觉醒。他们在社会转型后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彷徨而不知所终 ,他们苏醒后的个性意识遭到了封建礼教的压抑 ,于是在西方思想的启蒙下与自己本身已经具有的顽固观念不断地争斗 ,撕裂 ,外化为浓重的悲哀。虽然他们并没有像晚清小说家的那种社会责任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孽海花》 《玉梨魂》 畅销小说 市民文化心理 个性意识觉醒
下载PDF
论宋代话语共同体与市民文化的形成 被引量:2
19
作者 姚思陟 《船山学刊》 2007年第4期101-103,共3页
宋代市民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志。历来被史学研究者特别是宋史研究者所忽视的"话语共同体",是宋代市民文化形成的知识资源与人力资源的重要支撑。此对于了解宋代市民文化的形成及揭开宋代的社会生活画卷具有重... 宋代市民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志。历来被史学研究者特别是宋史研究者所忽视的"话语共同体",是宋代市民文化形成的知识资源与人力资源的重要支撑。此对于了解宋代市民文化的形成及揭开宋代的社会生活画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教育下移 话语共同体 市民文化形成
下载PDF
清代满族说部的市民文化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静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131-138,共8页
市民文化的兴起,对清代满族说部的创作影响深远。从内容来看,满族说部显示出对社会公正的吁求,对个体价值和欲望的尊重,对平民命运遭际的关注和同情,具有世俗化、个性化、趣味化的特点。从清代满族说部文本所反映的思想观念来看,其也明... 市民文化的兴起,对清代满族说部的创作影响深远。从内容来看,满族说部显示出对社会公正的吁求,对个体价值和欲望的尊重,对平民命运遭际的关注和同情,具有世俗化、个性化、趣味化的特点。从清代满族说部文本所反映的思想观念来看,其也明显受到市民社会文化伦理和文化趣味的影响。清代满族说部的市民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二元对立的人物关系设置,皇权政治观念对忠义原则的统摄,以及对草莽英雄形象的审美和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说部 清代 市民文化 明清小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