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9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南干热河谷萨王纳植被综述
1
作者 朱华 谭运洪 杨永平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2-696,共15页
中国西南的深切河谷因“焚风”效应形成干热河谷,具有干热性气候和河谷型萨王纳植被。萨王纳植被的植物群落以禾草占绝对优势,形成背景,其间散生灌木和乔木,在外观上类似“稀树草原”。在生活型构成上,它们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4... 中国西南的深切河谷因“焚风”效应形成干热河谷,具有干热性气候和河谷型萨王纳植被。萨王纳植被的植物群落以禾草占绝对优势,形成背景,其间散生灌木和乔木,在外观上类似“稀树草原”。在生活型构成上,它们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48.0%),但地面芽植物(占23.3%)占比较高;在叶级谱上,小叶植物占总种数的42.5%,微叶植物占20.6%;在乔木树种中,复叶占乔木总种数的39.3%,表现出明显适应干旱生境的特征。西南干热河谷萨王纳植被的植物区系总体上以热带成分占优势,但不同的干热河谷萨王纳植被的植物区系在演化过程中受地质历史和自然地理的影响发生了明显的分化。在植物区系的相似性上,金沙江干热河谷与元江干热河谷属相似性为73.8%,种相似性为53.8%,在本文比较的西南干热河谷中具有最大的属、种相似性。研究发现,中国西南干热河谷萨王纳植被和植物区系在起源和演化上与自第三纪以来,伴随着喜马拉雅的隆升,在云南发生的主要地质事件密切相关。在其植物区系中,一些种类显示与印度和非洲的萨王纳植被有关联,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印度板块从非洲分离,筏运了部分非洲植物到亚洲的理论。金沙江与元江干热河谷具有最高的属、种相似性,支持了金沙江曾流到元江,后来因河流袭夺改道的假说。怒江干热河谷植物区系中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这可能与印度板块向北推挤亚洲板块,缅甸北部随之发生了北移密切相关。这些地区发生的地质历史事件可以较好地解释西南干热河谷的植物区系组成、特征和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王纳植被 群落特征 起源与演化 干热河谷 中国西南
下载PDF
元谋干热河谷区红火蚁药剂防控研究
2
作者 杨子祥 包玲凤 +2 位作者 苏银玲 刘莹 赵雪晴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38-40,44,共4页
红火蚁是元谋干热河谷区一种具有重大危害的危险性入侵生物,为了筛选出适用于干热河谷区的红火蚁防治药剂,开展了7种杀虫剂对红火蚁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对蚁巢的防控效果,药后7 d以8%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的最好,其次是0.73%氟蚁腙... 红火蚁是元谋干热河谷区一种具有重大危害的危险性入侵生物,为了筛选出适用于干热河谷区的红火蚁防治药剂,开展了7种杀虫剂对红火蚁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对蚁巢的防控效果,药后7 d以8%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的最好,其次是0.73%氟蚁腙饵剂,平均防效分别为100.00%和93.75%,药后14和21 d时,8%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和2.05%氟蚁腙吡虫啉杀虫饵剂的防效均达100.00%,其他药剂处理的防效均为93.75%;8%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在施药后1 d时单个蚁巢工蚁的虫口减退率达100.00%,且显著高于除0.1%呋虫胺饵剂处理以外的其他处理,施药后7 d供试药剂的虫口减退率均在90%以上,但在施药后21 d时其虫口减退率均出现下降。因此,可交替使用7种供试药剂进行红火蚁的防控,建议先撒施0.2%高效氯氰菊酯粉剂、0.73%氟蚁腙饵剂、2.05%氟蚁腙吡虫啉杀虫饵剂等控制红火蚁,然后用8%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灌巢彻底铲除红火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红火蚁 药剂 防治 效果
下载PDF
元谋干热河谷不同植被类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泽 何真敏 +5 位作者 高中腾 欧朝蓉 王猛 李金仙 孙永玉 张春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2,51,共7页
以元谋干热河谷草地、稀树灌草丛、人工混交林、人工纯林4种代表植被类型为对象,应用植物重要值、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Jaccard相似系数,分析研究区不同植被的生物多样性水平... 以元谋干热河谷草地、稀树灌草丛、人工混交林、人工纯林4种代表植被类型为对象,应用植物重要值、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Jaccard相似系数,分析研究区不同植被的生物多样性水平及不同植被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植物27科43属52种,其中,乔木层6科8属9种,灌木层13科16属17种,地被层17科26属26种。乔木层以滇榄仁(Terminalia franchetii)、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锥连栎(Quercus franchetii)为优势种,灌木层以华西小石积(Osteomeles schwerinae)、沙针(Osyris lanceolata)、西南杭子梢(Campylotropis delavayi)、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为优势种,地被层则以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和拟金茅(Eulaliopsis binata)为优势种。元谋干热河谷主要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较低。其中,人工混交林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最高,分别为1.90、2.28,植物种类相对较多、物种多样性较好;以禾本科为主要优势种的草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分别为0.82、0.98。不同植被类型间Margalef丰富度指数差异显著,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元谋干热河谷植被生物多样性指数普遍较低,4种植被类型的Jaccard相似系数为0.16~0.31,相似性程度较低,物种组成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生物多样性 稀树灌草丛 群落特征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云南干热河谷适生树种选择 被引量:1
4
作者 谢孟 张学星 +7 位作者 罗燕 马永鹏 李伟 杨琳祥 柳文 赵培仙 李正红 马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89-3707,共19页
基于MaxEnt模型识别和预测云南干热河谷适生树种,对于改善和恢复其生态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收集40种具有代表性的潜在适生树种地理分布数据,结合气候、地形和土壤等环境因子,利用MaxEnt模型筛选适生树种。预测当前和2021—2040年四... 基于MaxEnt模型识别和预测云南干热河谷适生树种,对于改善和恢复其生态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收集40种具有代表性的潜在适生树种地理分布数据,结合气候、地形和土壤等环境因子,利用MaxEnt模型筛选适生树种。预测当前和2021—2040年四种气候情景下(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适生树种适生区的分布格局,划分优先种植区域,并明确MaxEnt模型用于树种选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当前气候情景下,影响干热河谷潜在适生树种分布的主导因子是气候因子,其次是海拔、植物归一化指数、地表太阳辐射量和人类足迹。(2)未来,24种适生树种适生区稳定,发生概率与海拔关系呈单峰分布且高海拔下适生树种丰富度将降低。(3)干热河谷适生树种优先种植区域沿干热河谷呈狭长分布;实际调查发现,元谋县适生树种实际分布区域面积略高于最佳种植区域面积。应用MaxEnt模型筛选干热河谷适生树种选择是可行的,但在应用之前必须通过实地调查来验证树种实际生存情况与预测结果的差异。在干热河谷生态修复造林时,可优先考虑白枪杆、车桑子等24种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干热河谷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树种选择 优先种植区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分析的干热河谷区橙子林冠层蒸腾耗水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晶莹 陈滇豫 +3 位作者 马永胜 胡笑涛 杜敬斌 王书剑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5-315,共11页
需耗水机制是进行农田/果园水分管理和调控的基础。本文聚焦蒸腾耗水机制,基于贝叶斯参数估计方法对比了不同Jarvis-Stewart模型配置对干热河谷区橙子林蒸腾耗水量的模拟效果,探索了Jarvis-Stewart模型在影响因子交互效应较强条件下蒸... 需耗水机制是进行农田/果园水分管理和调控的基础。本文聚焦蒸腾耗水机制,基于贝叶斯参数估计方法对比了不同Jarvis-Stewart模型配置对干热河谷区橙子林蒸腾耗水量的模拟效果,探索了Jarvis-Stewart模型在影响因子交互效应较强条件下蒸腾耗水模拟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考虑不同影响因子及其限制函数会对模拟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其中考虑土壤含水率和叶面积指数对模拟效果改善作用明显,而引入饱和水汽压差和气温则不同程度地降低模拟精度;考虑的影响因子越多,模型结构越复杂,模拟效果不一定越好;筛选出的最佳模型结构基本实现了橙子林蒸腾耗水的可靠模拟,但模拟效果仍有明显改进空间,因此,应综合考虑模型复杂程度、模拟精度及不确定性等,进一步探究适宜的模型结构。研究可为果园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建立和水分管理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也能为耗水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子林 蒸腾耗水模拟 干热河谷 Jarvis-Stewart模型 贝叶斯参数估计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土壤侵蚀时空演变及其定量归因分析:以云南楚雄元谋地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魏总 杨朝磊 +4 位作者 田瑜峰 杨金江 黄勇 和峰 朱志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3-693,共11页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土壤侵蚀的时空演变对于生态安全和下游水利水电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GIS技术和RUSLE模型分析区内云南省元谋县2015—2021年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分析影响元谋县土壤侵蚀分布格...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土壤侵蚀的时空演变对于生态安全和下游水利水电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GIS技术和RUSLE模型分析区内云南省元谋县2015—2021年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分析影响元谋县土壤侵蚀分布格局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1)2015—2021年研究区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与土壤侵蚀总量整体呈减小趋势,期间土壤侵蚀模数降幅为16.53%。(2)土壤侵蚀空间分异显著,基本特点为北高南低,集中分布在金沙江沿岸。从侵蚀强度看,微度和轻度侵蚀所占面积在95%以上,其它侵蚀面积较小。(3)2015—2021年,元谋县土壤侵蚀强度较高的区域有向微度侵蚀转化的趋势,表明近年来区域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土流失强度。(4)坡度为影响元谋县土壤侵蚀分布格局的主导因子,其解释力最强(25.66%)。金沙江沿岸、1200~1800 m高程带、>25°坡度带、30%~40%植被盖度带是土壤侵蚀的高风险区,可加强这些区域的生态恢复及水土保持措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干热河谷 RUSLE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干热河谷气候环境对碾压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远峰 张天伟 +2 位作者 李志 张政男 戈雪良 《水力发电》 CAS 2024年第5期65-69,共5页
采用大型步入式极端气候模拟器模拟干热河谷地区低湿度、强日照复杂气候环境,深入开展了大坝碾压混凝土力学性能、体积变形性能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干热河谷气候环境对大坝三级配碾压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压性能、轴拉性能等... 采用大型步入式极端气候模拟器模拟干热河谷地区低湿度、强日照复杂气候环境,深入开展了大坝碾压混凝土力学性能、体积变形性能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干热河谷气候环境对大坝三级配碾压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压性能、轴拉性能等均存在较大影响,混凝土标准养护时间越短,干热河谷气候环境作用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下降越明显;干热河谷气候环境下大坝三级配碾压混凝土的干缩变形呈双曲线模型演化规律,在干热河谷地区实施碾压混凝土工程应特别注意加强早期养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压混凝土 干热河谷气候环境 力学性能 变形性能 演化规律
下载PDF
垂直结构对桂西北干热河谷木本植物枝叶关系的影响
8
作者 韦海航 张莉苑 +7 位作者 杨景竣 卢志锋 田红灯 李进华 樊东函 覃杰 刘佳哲 王智慧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077,共7页
【目的】探索桂西北干热河谷木本植物枝叶大小关系在垂直结构上的变化规律,为桂西北干热河谷地区植物保护及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雅长林场天然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标准化主轴估计法和相关分析... 【目的】探索桂西北干热河谷木本植物枝叶大小关系在垂直结构上的变化规律,为桂西北干热河谷地区植物保护及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雅长林场天然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标准化主轴估计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不同林层木本植物枝叶的性状大小差异、枝叶性状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及相关关系。【结果】不同林层木本植物大部分枝叶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随着林层的升高,枝条鲜质量、枝条干质量、小枝直径、总叶面积、叶片鲜质量、叶片干质量和叶片干物质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枝条相对含水量、分梢密度、单叶面积、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比叶面积均呈下降趋势。不同林层木本植物小枝横截面积与总叶面积均呈显著正向的异速生长关系,与分梢密度呈显著负向的异速生长关系,均存在共同斜率,且回归方程截距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垂直结构变化未能改变木本植物枝条大小与枝条数量和叶面积的生物量权衡关系,但可显著改变枝叶性状资源配置比例,其中,高林层木本植物单位面积小枝上所支持的小枝数量更少,所支撑的总叶面积更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垂直结构变化对木本植物枝叶性状间相关性影响显著,相较于上层林,下层和中层林木本植物枝叶性状间的相关性更紧密。【结论】垂直结构变化未对木本植物枝叶性状间的权衡关系产生显著影响,但对枝叶的生物量配置方式影响显著,上层林木本植物单位面积小枝上具有更高的叶面积,而下层林木本植物单位面积枝条上所支撑的小枝数量更多,这是桂西北干热河谷木本植物适应异质环境所采取的生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 枝叶关系 垂直结构 异速生长 干热河谷
下载PDF
干热河谷稀树灌丛藤本植物叶片养分重吸收特性
9
作者 李雪楠 李振学 +2 位作者 李发文 温韩东 张树斌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0-266,共7页
为探明我国西南干热河谷地区特殊的植被类型稀树灌丛的养分重吸收规律,选取元江干热河谷的稀树灌丛10种优势藤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热值、灰分含量、形态性状、成熟叶和凋落叶的氮磷元素含量,计算叶片构建成本,探讨叶片构建成本、... 为探明我国西南干热河谷地区特殊的植被类型稀树灌丛的养分重吸收规律,选取元江干热河谷的稀树灌丛10种优势藤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热值、灰分含量、形态性状、成熟叶和凋落叶的氮磷元素含量,计算叶片构建成本,探讨叶片构建成本、叶片性状与氮磷重吸收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元江干热河谷稀树灌丛藤本植物叶片的氮磷重吸收效率在不同物种之间存在较大的变异,叶片氮和磷重吸收效率平均值分别为48.0%和46.2%;叶片磷重吸收效率与氮重吸收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氮磷重吸收效率与叶片构建成本、比叶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叶片构建成本较低的植物采取较快速的养分周转策略,以提高养分再利用效率;叶片构建成本较高的植物采取较保守的养分利用策略,养分回收效率较低。元江干热河谷的稀树灌丛藤本植物存在生活史策略的分化,以适应长期干热的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稀树灌丛 藤本植物 养分重吸收效率 叶片构建成本 比叶重
下载PDF
元谋干热河谷1988—2022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10
作者 罗志锋 齐丹卉 +5 位作者 欧朝蓉 何真敏 彭凌霄 孙永玉 李向飞 张春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98,114,共9页
为研究元谋干热河谷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元谋干热河谷1988—2022年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为基础,采用敏感度分析、贡献率分析、主成分分析、通径分析、分层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度等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分析元谋干热河谷... 为研究元谋干热河谷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元谋干热河谷1988—2022年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为基础,采用敏感度分析、贡献率分析、主成分分析、通径分析、分层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度等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分析元谋干热河谷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35 a,元谋干热河谷年度、旱、雨季参考作物蒸散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Z>1.96),每10 a增幅分别为18.663、3.903、14.761 mm,增幅表现为雨季大于旱季,2008年既是年度参考作物蒸散量转折点也是突变点,旱、雨季的参考作物蒸散量无突变点;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根据综合得分系数和权重对8个气象因子进行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日最高气温、日平均气温、日相对湿度、日照时间、日最低气温、日平均风速、日平均降水、实际水汽压;聚类分析结果将8个气象要素划分为6类,灰色关联度值计算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灰色关联度和主成分分析互相验证;元谋干热河谷的年度参考作物蒸散量主要受到日最高气温的影响,而在不同季节,参考作物蒸散量的主导因素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量 主成分分析 敏感性分析 元谋干热河谷
下载PDF
1956—2019年元谋干热河谷潜在蒸散发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11
作者 罗志锋 何真敏 +3 位作者 欧朝蓉 齐丹卉 彭凌霄 孙永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93,118,共6页
为探究元谋干热河谷地区潜在蒸散发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通过应用彭曼蒙特斯模型、曼-肯德尔突变检验、气候倾向率和距平相关方法,分时段分析1956—2019年逐日气象要素值。结果表明:元谋干热河谷地区潜在蒸散发整体呈极显著下降的趋势... 为探究元谋干热河谷地区潜在蒸散发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通过应用彭曼蒙特斯模型、曼-肯德尔突变检验、气候倾向率和距平相关方法,分时段分析1956—2019年逐日气象要素值。结果表明:元谋干热河谷地区潜在蒸散发整体呈极显著下降的趋势,年度潜在蒸散发在1982年发生突变;各季潜在蒸散发变化明显,变化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3—5月、12月—次年2月、6—8月、9—11月;除1956—1982年12月—次年2月,1982—2019年9—11月、12月—次年2月潜在蒸散发有所增长外,剩下时段都呈减少趋势,1982年为各季的突变点。潜在蒸散发转折点为1982年;1982年前,年度潜在蒸散发距平占主导;1982年后,负距平占据主导,2008、2015年发生两次较大的波动。元谋干热河谷地区年潜在蒸散发变化主要取决于日照时间、气温和平均相对湿度;各季潜在蒸散发主要是由各气象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具有季节性差异;1982年以前,6—8月、9—11月潜在蒸散发的减少和12月—次年2月潜在蒸散发的增加仅与平均风速的减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谋干热河谷 潜在蒸散发 彭曼蒙特斯模型 曼-肯德尔突变检验
下载PDF
干热河谷冲沟系统土壤团聚体对优先路径的影响
12
作者 李珠宇 李志成 +3 位作者 徐贵迁 段旭 张广贺 赵洋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4-315,共12页
[目的]为探究金沙江干热河谷冲沟系统土壤团聚体结构对优先路径形成的影响,深化对冲沟系统土壤水分和溶质运移的认识。[方法]选取金沙江干热河谷活跃和稳定冲沟不同部位(集水区、沟头、沟床和沟底)为研究对象,基于染色示踪和形态学图像... [目的]为探究金沙江干热河谷冲沟系统土壤团聚体结构对优先路径形成的影响,深化对冲沟系统土壤水分和溶质运移的认识。[方法]选取金沙江干热河谷活跃和稳定冲沟不同部位(集水区、沟头、沟床和沟底)为研究对象,基于染色示踪和形态学图像解析技术,提取土壤水平剖面优先路径。采用RDA、灰色关联和耦合协调度等分析方法探究土壤团聚体结构与优先路径的关系。[结果](1)稳定冲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高于活跃冲沟。除个别土层外,活跃冲沟>0.25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DR 0.25)、水稳定性团聚体(WR 0.25)、平均质量直径(MWD)含量均显著小于稳定冲沟(p<0.05),团聚体破坏率(PAD)和不稳定团粒指数(E LT)则呈相反趋势。冲沟系统由集水区向沟底延伸,土壤大团聚体占比减少,团聚体稳定性下降。(2)活跃冲沟优先路径数量和连通性优于稳定冲沟,冲沟系统由集水区向沟底延伸优先路径连通性变差。各部位以>10 mm优先路径为主要通道。活跃冲沟Simpson指数较稳定冲沟增加3.12%,不同径级的优先路径丰富度高于稳定冲沟。(3)优先路径的形成和分布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MWD和WR 0.25与优先路径数量达到极强关联且影响最为显著(p<0.01)。(4)冲沟系统由集水区向沟底延伸,土壤团聚体结构与优先路径的耦合协调性降低,整体上表现为沟头>集水区>沟底>沟床。[结论]土壤团聚体结构是优先路径形成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优先路径的分布对干热河谷冲沟系统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冲沟系统 优先路径 团聚体结构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对降雨响应
13
作者 何苗苗 刘芝芹 +2 位作者 王克勤 金奕彤 金哲浩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6,共8页
为探究干热河谷地区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其对降雨的响应,选取位于元谋干热河谷流域的草地、青枣林地、银合欢林地、坡耕地为研究对象,运用HOBOH21_USB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土壤含水量,同时使用TE525 mm翻斗式雨量筒测定2021年1—12... 为探究干热河谷地区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其对降雨的响应,选取位于元谋干热河谷流域的草地、青枣林地、银合欢林地、坡耕地为研究对象,运用HOBOH21_USB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土壤含水量,同时使用TE525 mm翻斗式雨量筒测定2021年1—12月的降雨量,以探明该流域土壤水分时间变化特征和垂直变化特征及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对不同级别降雨的响应。结果显示:(1)研究区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可划分为稳定期(1—5月)、快速增长期(6—7月)、稳升期(8—9月)和消耗期(10—12月)。(2)土壤水分含量垂直变化整体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小部分土层与总趋势有偏差。(3)在小雨(0.1~10 mm)情况下,4个样地均只有0~20 cm土层水分含量有微弱响应;在中雨(10.1~25 mm)条件下,降雨量对各样地的0~40 cm土层含水量产生补给作用;在大雨(25.1~50 mm)条件下,降雨量对各样地补给范围扩大到60 cm土层;在暴雨(>50 mm)情况下,各个样地各个土层均对降雨量有反应。结果表明:从土壤水分时空变化以及降雨响应整体来看,在该区域坡耕地比造林地更易储存土壤水分。研究结果可为气候炎热少雨,蒸发量远远大于降雨量的元谋干热河谷地区植被重建和生态恢复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土壤水分 时空变化 金沙江
下载PDF
桂西北干热河谷典型森林类型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14
作者 钟萍 卢志锋 +5 位作者 韦铄星 黄玲 高风 王智慧 岑祚舟 王光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6-164,共9页
【目的】综合评价桂西北干热河谷典型森林类型土壤质量,以期为干热河谷区域森林经营管理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桂西北干热河谷林区内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次生林、落叶阔叶人工林和针叶人工纯林4种典型林... 【目的】综合评价桂西北干热河谷典型森林类型土壤质量,以期为干热河谷区域森林经营管理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桂西北干热河谷林区内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次生林、落叶阔叶人工林和针叶人工纯林4种典型林地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共14个,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最小数据集法构建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通过加权综合指数法开展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结果】1)针叶人工纯林土壤化学养分和蔗糖酶活性显著低于阔叶林,阔叶人工林土壤性质与次生林无显著差异,总体上桂西北干热河谷林区土壤呈干旱缺磷的特征;2)筛选出含水率、全磷和全氮构建最小数据集,可以解释全数据集质量指标的77%,能系统有效地评价研究区内土壤质量;权重排序为含水率(0.364)>全磷(0.340)>全氮(0.296),含水率和全磷是影响土壤质量的主要指标;3)不同林型土壤质量指数排序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0.618)>落叶阔叶人工林(0.598)>落叶阔叶次生林(0.473)>针叶人工纯林(0.282),针叶人工纯林土壤质量显著最低(P<0.05)。【结论】针叶人工林土壤质量显著低于阔叶林,含水率和全磷含量是限制干热河谷林区土壤质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主成分分析 最小数据集法 土壤质量评价
下载PDF
昆明市东川干热河谷蚂蚁物种多样性
15
作者 诸慧琴 徐正会 +4 位作者 祁彪 李彪 陈超 郭宁妍 钱怡顺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36-142,共7页
为阐明干热河谷蚂蚁多样性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昆明市东川干热河谷蚂蚁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8个样地中共采集到蚂蚁5亚科24属53种,蚂蚁群落的优势种为罗氏铺道蚁[Tetramorium wroughtonii(Forel)],此外发现常见种7种(占物... 为阐明干热河谷蚂蚁多样性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昆明市东川干热河谷蚂蚁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8个样地中共采集到蚂蚁5亚科24属53种,蚂蚁群落的优势种为罗氏铺道蚁[Tetramorium wroughtonii(Forel)],此外发现常见种7种(占物种总数的13.21%),较常见种11种(占20.75%),较稀有种21种(占39.62%),稀有种13种(占24.53%)。各样地蚂蚁群落主要指标为物种数目5~22种(平均12.8种),个体密度4.8~147.2头/m2(平均62.4头/m2),多样性指数1.0492~2.0480(平均1.4633),均匀度指数0.5058~0.7086(平均0.5954),优势度指数0.2091~0.4866(平均0.3472);蚂蚁群落间相似性系数0.0000~0.3000,显示2个不同样地间相似性处于极不相似至中等不相似水平。东川干热河谷蚂蚁物种丰富度总体偏低,主要是气温和湿度的联合作用对研究区植被类型产生了重要影响,进而影响蚂蚁群落的主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科 群落 生物多样性 干热河谷 植被恢复
下载PDF
紫花苜蓿种植模式对干热河谷咖啡园土壤质量的影响
16
作者 姚丽 刘倩 +2 位作者 王金华 严秋丽 蒋宇柔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0-1368,共9页
为改善干热河谷地区咖啡园脆弱的生态环境,探讨不同的覆盖作物种植模式对咖啡园土壤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设置紫花苜蓿单播(A1),紫花苜蓿×光叶紫花苕混播(A2)两个处理,以休闲处理(CK)为对照,分析了覆盖作物盛花期时对土壤酶活、... 为改善干热河谷地区咖啡园脆弱的生态环境,探讨不同的覆盖作物种植模式对咖啡园土壤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设置紫花苜蓿单播(A1),紫花苜蓿×光叶紫花苕混播(A2)两个处理,以休闲处理(CK)为对照,分析了覆盖作物盛花期时对土壤酶活、理化性质、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1、A2处理都能显著提高咖啡园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P<0.05),促进土壤pH从弱碱性恢复到中性,更利于咖啡树的生长;与CK相比,A1的土壤脲酶显著提高(P<0.05),A1、A2、CK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A1的Sobs指数、Chao1指数显著低于A2、CK处理(P<0.05),A1、A2的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CK(P<0.05),与休闲处理相比,单播/混播覆盖作物种植降低了土壤细菌多样性,但紫花苜蓿×光叶紫花苕混播的土壤细菌多样性比紫花苜蓿单播更丰富;酸杆菌门是A1的优势菌门,放线菌门是A2、CK组的优势菌门,酸杆菌门的RB41是3个处理的优势菌属;pH值对土壤细菌种群分布的影响最大;细菌群落的主要功能是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覆盖作物种植可以显著增加干热河谷地区咖啡园土壤营养,调整土壤酸碱度,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土壤改良效果显著,紫花苜蓿和光叶紫花苕混播是干热河谷地区咖啡园覆盖作物种植的较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覆盖作物 干热河谷 种植模式 咖啡园 土壤质量
下载PDF
干热河谷区橙子树蒸腾耗水环境响应与生理调节研究
17
作者 侯盼盼 朱厚霖 +3 位作者 陈滇豫 胡笑涛 张晶莹 孙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2-271,共10页
为探究西南干热河谷地区典型经济林木橙子树的蒸腾耗水机制,利用热扩散式探针TDP、冠层分析仪、土壤水分传感器TDR、全自动气象站等设备获取橙子树蒸腾量、叶面积指数、土壤含水率和气象因子(气温、辐射、饱和水汽压差、降雨量等)的长... 为探究西南干热河谷地区典型经济林木橙子树的蒸腾耗水机制,利用热扩散式探针TDP、冠层分析仪、土壤水分传感器TDR、全自动气象站等设备获取橙子树蒸腾量、叶面积指数、土壤含水率和气象因子(气温、辐射、饱和水汽压差、降雨量等)的长期数据。对橙子树蒸腾规律的环境控制和生理调节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干季和雨季,干热季橙子树表现出较为保守的水分利用机制,日蒸腾量、冠层导度和退耦系数都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季节。干季和雨季,橙子树蒸腾活动受太阳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的交替控制,而干热季蒸腾活动主要受饱和水汽压差的驱动。冠层导度与气象因子日内动态变化特征之间存在时滞效应,且这种效应在不同天气不同季节具有差异。受叶面积指数影响,饱和水汽压差与冠层导度在整个年份呈负对数相关关系,其他环境因子与冠层导度在叶面积指数小于4 m^(2)/m^(2)时呈负对数相关关系,大于等于4 m^(2)/m^(2)时呈二次函数相关关系。不同环境条件下虽然冠层导度对饱和水汽压差的敏感性不同,但蒸腾耗水在大多数环境条件下基本遵循等水势调节策略,但个别环境条件下存在环境胁迫应对失衡风险。研究结果可为干热河谷区橙子园环境胁迫诊断提供直接依据,有利于灌溉制度的科学优化和节水调控技术体系的高效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子树 蒸腾耗水 冠层导度 干热河谷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5种植被土壤入渗性能影响因素评价
18
作者 张珉瑞 王立娜 +3 位作者 李盼 经又亮 段青松 杨苑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45,共9页
[目的]探究植物对边坡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为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生态修复和植被建设提出指导性建议。[方法]以云南省永仁县的5种典型植被(桉树、台湾相思、锥连栎、余甘子、云南松)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和室内入渗试验... [目的]探究植物对边坡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为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生态修复和植被建设提出指导性建议。[方法]以云南省永仁县的5种典型植被(桉树、台湾相思、锥连栎、余甘子、云南松)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和室内入渗试验的方法,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入渗性能的差异性。[结果](1)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入渗性能逐渐降低,且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入渗性能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5种土壤入渗能力综合排名为:桉树>余甘子>锥连栎>云南松>台湾相思;(3)Horton模型对永仁县干热河谷区5种典型植被土壤入渗性能拟合度最好,平均拟合度为0.953,可以用来模拟和预测永仁县干热河谷区典型植被土壤入渗能力;(4)土壤入渗性能与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非毛管孔隙度、<0.25 mm、0.25~1 mm、3~5 mm、>5 mm团聚体含量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5个研究树种中,余甘子样地土壤结构的改善效果较好;土壤非毛管孔隙度、<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3~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是影响土壤入渗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建议在研究区种植余甘子和锥连栎,能有效提高土壤入渗性能,缓解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干热河谷 土壤入渗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入渗模型 通径分析
下载PDF
西南干热河谷土壤水分对降雨入渗的响应机制
19
作者 林珂 崔俊芳 +4 位作者 李若萱 张亚玲 廖敏希 郭立 聂锐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6-746,共11页
以四川凉山州西昌喜德县热水河流域为研究区,在林地和草地样点5个土壤深度(10、20、50、75和100 cm)安装土壤水分传感器,连续采集10个月30 min分辨率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数据,解析土壤水分对降雨入渗的响应规律。研究表明:土壤水分对降雨... 以四川凉山州西昌喜德县热水河流域为研究区,在林地和草地样点5个土壤深度(10、20、50、75和100 cm)安装土壤水分传感器,连续采集10个月30 min分辨率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数据,解析土壤水分对降雨入渗的响应规律。研究表明:土壤水分对降雨入渗的响应特征在不同植被覆盖、降雨属性以及初始土壤水分条件下存在显著差异(P<0.05)。林地土壤水分响应降雨的雨量阈值为1.88 mm,而草地为9.15 mm。林地降雨入渗过程受降雨属性影响较小,下渗深度更深(浸润深度达到100 cm的事件超过76.08%,比草地多8.23%),表明增加林地植被覆盖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深层土壤水分的补给和储存,进而减少水土流失。此外,雨量大、雨强高的降雨事件促进降雨下渗和深层土壤水分补给(草地小降雨和大降雨事件导致平均相对最大土壤水分增率分别为2.68%和71.16%)。初始土壤水分较高条件下,土壤水分对降雨输入的响应更快,但下渗深度相对较浅。上述结果反映了下垫面条件、降雨特征和初始土壤水分条件对降雨入渗过程的耦合调控机制,加深了对干热河谷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降雨入渗机制的理解,反映出西南干热河谷水土保持治理中需要充分考虑当地降雨特征和初始土壤水分条件,且提高植被覆盖度可能是一种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土壤水分 降雨入渗 坡面水文 植被类型
下载PDF
灌草覆盖——干热河谷区植被修复新路径探析
20
作者 刘振稳 刘倩 +4 位作者 肖潇 马仁义 常恩福 孟广涛 张正海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4期60-66,共7页
干热河谷集中分布于中国西南横断山脉地区,受地形和局部小气候的影响,形成特殊的水热状况组合,是中国分布最北的一块“热区”。在长期剧烈的人为干扰和严酷的自然环境双重压力下,干热河谷的生态系统极度退化,结构与功能濒临崩溃,严重制... 干热河谷集中分布于中国西南横断山脉地区,受地形和局部小气候的影响,形成特殊的水热状况组合,是中国分布最北的一块“热区”。在长期剧烈的人为干扰和严酷的自然环境双重压力下,干热河谷的生态系统极度退化,结构与功能濒临崩溃,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带、极度退化区和植被修复极端困难地区之一。本文先简要回顾了干热河谷区植被修复的历史,接着系统分析河谷区生态修复工作存在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灌草覆盖技术可能是该区域最为适合的一种生态修复方式。该技术可以克服干旱和高温两大河谷区植被修复的关键限制性因子,并实现保水、固土和增肥的植被修复技术目标。本研究首次提出干热河谷区植被修复3条原则: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原则;结合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实行分区修复原则;优选乡土物种进行植被修复原则。同时,建议从水土保持能力、土壤生态系统健康、植物群落健康和综合效益评价等4个方面来评估河谷区植被修复效果。最后,研究展望了干热河谷区植被修复研究的未来方向,包括加强群落演化规律及其适应性机制的研究,建立和完善动态监测机制,选育和培育乡土物种,以及开发和推广植被修复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乡土物种 植被演替 土壤健康 灌草覆盖技术 状况 动态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