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0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彝族服饰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文化振兴——评《西南彝族服饰文化历史地理》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超 唐历平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I0020-I0020,共1页
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彝族人民的历史记忆、生活智慧和审美情趣。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面临丧失和消亡的危险。因此,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彝族服饰的文化遗产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 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彝族人民的历史记忆、生活智慧和审美情趣。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面临丧失和消亡的危险。因此,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彝族服饰的文化遗产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探讨通过建立数据库、融入乡村旅游、加强教育和政策支持等策略和方法,赋能彝族服饰的文化遗产,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西南彝族服饰文化历史地理》这本书是由张瑛编写并由民族出版社在2005年发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服饰 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出版社 生活智慧 彝族文化 乡村旅游 文化振兴 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传统手工艺彝族刺绣艺术设计融合创新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婷 郑冬琴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23,共7页
当代的传统手工艺创作不仅要保留传统技艺和造型的精髓,亟需探索新技术带来的创新可能性。作为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彝族刺绣展现了深厚的文化、高超的技艺,更富独特的纹样和内涵,但在传承与创新方面面临挑战。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与迅速... 当代的传统手工艺创作不仅要保留传统技艺和造型的精髓,亟需探索新技术带来的创新可能性。作为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彝族刺绣展现了深厚的文化、高超的技艺,更富独特的纹样和内涵,但在传承与创新方面面临挑战。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与迅速发展,为传统工艺注入了新的材料与创作方式,为丰富和更新彝族刺绣的制作流程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结合实际案例,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彝族刺绣的再生成设计,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对刺绣创作方式和图案生成的影响,探索其与传统刺绣技艺之间的平衡与契合点的同时思考如何将技术介入并促进彝绣艺术观念的延展,为数字时代彝族刺绣的再生成设计与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刺绣 人工智能 传承 创新设计 传统手工艺
下载PDF
四川省彝族地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型的分析
3
作者 黄静 曹庭菊 +6 位作者 余小平 王芳霞 张霞 陈旭 张海 刘士广 周宁希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S02期76-81,共6页
目的初步了解四川省彝族地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地贫)基因缺失突变类型及民族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21年4月-2022年11月研究单位门诊部及住院部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分析结果,满足MCV<80 fL;MCH<27 pg;MCV<80 fL和MCH<... 目的初步了解四川省彝族地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地贫)基因缺失突变类型及民族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21年4月-2022年11月研究单位门诊部及住院部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分析结果,满足MCV<80 fL;MCH<27 pg;MCV<80 fL和MCH<27 pg标准的标本采用PCR+导流杂交法进行α、β地贫基因检测。结果1128例检出地贫基因携带者546例,阳性率48.40%。检出a-地贫256例(46.89%);β-地贫275例(50.37%);aβ-复合地贫15例(2.75%)。包含8种民族,以汉、彝族为主。其中汉族人群携带率60.76%(429/706);彝族人群携带率24.15%(85/352)。汉族人群携带地贫基因主要为:--SEA/αα、Codon 17(A>T)、CD41-42(-TTCT)、IVS-II-654(C>T)、-α3.7/αα;彝族人群携带率24.15%(85/352),彝族人群携带地贫基因主要为:--SEA/αα、-α3.7/αα、Codon 17(A>T)、CD41-42(-TTCT)、CD26(G>T)、IVS-II-654(C>T)。男性地贫基因携带率49.47%(233/471),女性47.64%(313/657)。结论研究初步发现四川省彝族地区a地贫基因缺失突变型别与其他地方研究情况一致,β-地贫突变型与国内其他区域的缺失突变类型有异同,不同性别研究对象的地贫基因突变情况相同。为四川省彝族地区地贫预防提供了初步依据,也为四川省彝族地区制定地贫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彝族地区 地中海贫血 基因型别分析
下载PDF
中国西南彝族男性体型分类及胸腰覆盖率研究
4
作者 赵静 朱弘弟 +1 位作者 韩旭柔 张兴华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80,共6页
为研究并细分中国特定地区男性体型及服装标准体型覆盖率,选择中国四川、云南、贵州3个地区年龄在18~80岁的930名彝族男性作为人体测量样本。采用服装人体测量的质量控制规定进行手工测量,利用SPSS软件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将数据与GB/T ... 为研究并细分中国特定地区男性体型及服装标准体型覆盖率,选择中国四川、云南、贵州3个地区年龄在18~80岁的930名彝族男性作为人体测量样本。采用服装人体测量的质量控制规定进行手工测量,利用SPSS软件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将数据与GB/T 1335.1—2008《服装号型男子》中体型分类范围进行比较,对该地区彝族男性的体型特征重新分类,并计算出3个地区彝族男性不同体型胸腰覆盖率。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西南地区的服装人体数据,对中国男性服装标准号型数据库进行了补充和细化,为服装企业和产品研发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地区 彝族男性 体型分类 服装号型 覆盖率
下载PDF
泸州南部彝族地区三产跨界综合发展研究
5
作者 曾庆双 唐亮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2-88,共7页
调研分析发现,泸南彝族地区发展一产和三产(旅游)的条件较好,而发展二产的条件较差。因此,建议着力发展特色第一产业,配套、节制发展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通过一产做特做好做强旅游潜力,三产做灵做活做厚乡土风味,精心设计“... 调研分析发现,泸南彝族地区发展一产和三产(旅游)的条件较好,而发展二产的条件较差。因此,建议着力发展特色第一产业,配套、节制发展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通过一产做特做好做强旅游潜力,三产做灵做活做厚乡土风味,精心设计“两产”跨界发展、协调发展,促进泸南彝族地区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地区 三产跨界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彝族服饰艺术的文化内涵初探 被引量:18
6
作者 孙法鑫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6期53-57,共5页
彝族服饰艺术的文化内涵初探孙法鑫彝族人民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服饰,保持其强烈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特色,形成了独立的民族服饰文化体系。作为彝族文化的一种符号,一种形式载体,彝族服饰不仅体现了地域特征,而且表现了一定的等级特点,... 彝族服饰艺术的文化内涵初探孙法鑫彝族人民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服饰,保持其强烈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特色,形成了独立的民族服饰文化体系。作为彝族文化的一种符号,一种形式载体,彝族服饰不仅体现了地域特征,而且表现了一定的等级特点,它完整地凝聚着彝族人民千百年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服饰 文化内涵 彝族自治州 彝族妇女 民族服饰 凉山彝族 母体崇拜 现代服饰 地域特征 彝族人民
下载PDF
西南彝族男性服装体型分类研究
7
作者 赵静 朱弘弟 +1 位作者 韩旭柔 张兴华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130-132,共3页
为研究并细分中国特定地区男性体型及服装标准体型覆盖率,选择中国四川、云南、贵州西南三地,年龄在18~46岁的505名彝族男性作为人体测量样本。采用服装人体测量的质量控制规定进行手工测量,利用SPSS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将数据与《服装... 为研究并细分中国特定地区男性体型及服装标准体型覆盖率,选择中国四川、云南、贵州西南三地,年龄在18~46岁的505名彝族男性作为人体测量样本。采用服装人体测量的质量控制规定进行手工测量,利用SPSS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将数据与《服装号型男子》(GB/T 1335.1—2008)中体型分类范围进行比较,对该地区彝族男性的体型特征重新分类,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西南地区的服装人体数据,对中国男性服装标准号型数据库进行了补充和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彝族青年男性 体型 服装号型
下载PDF
社会记忆中凉山彝族非遗“玛牧”的保护与传承
8
作者 匡翼云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88,154,共1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特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精气神,赓续中华文脉。因此,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传承活态化以及...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特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精气神,赓续中华文脉。因此,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传承活态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是否融入当代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凉山彝族非遗“玛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社会记忆属性,在社会记忆背景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个全新的视野。根据社会记忆的实践类型,“玛牧”的保护与传承可以从体化实践与刻写实践两个维度展开。“玛牧”在体化实践中主要呈现为“年岁时段”“农牧生产”“姻缘”“地缘”“人缘”等记忆要素,不同记忆要素对应不同记忆场域,无数主题相似的记忆谜米构成一个记忆要素,并在相应记忆场域中保持和传递。在刻写实践中,“玛牧”主要通过木刻本、手抄本、碑文、书籍出版等形式开展刻写教育,实现谜米符号的保持和传递。“玛牧”记忆谜米在社会记忆场域中保持和传递的过程,正是“玛牧”活态化保护与传承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社会记忆 凉山彝族“玛牧”
下载PDF
试析云南彝族服饰类型及其审美特色 被引量:8
9
作者 龙倮贵 《民族艺术研究》 1996年第6期52-56,共5页
关键词 服饰类型 云南彝族 彝族自称 彝族服饰 传统服饰 女子服饰 审美艺术 彝族传统文化 彝族妇女 图腾崇拜
下载PDF
神圣与世俗:凉山彝族祖先崇拜与家支社会
10
作者 王敏 杨杨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8-46,共9页
凉山彝族祖先崇拜诞生于人类社会文明形态初现时期,祖先崇拜中的矛盾情感,使彝人世俗化的信仰动机过渡至神圣崇拜行动层面。彝族祖先崇拜并非泛祖先崇拜,具有我向性的特点,信仰者和信仰对象范围由世俗社会的家支规模决定。彝族祖先崇拜... 凉山彝族祖先崇拜诞生于人类社会文明形态初现时期,祖先崇拜中的矛盾情感,使彝人世俗化的信仰动机过渡至神圣崇拜行动层面。彝族祖先崇拜并非泛祖先崇拜,具有我向性的特点,信仰者和信仰对象范围由世俗社会的家支规模决定。彝族祖先崇拜是彝族家支制度在神圣信仰世界的投射,反映了信仰本身所依存的社会结构的特点,凉山彝族祖先崇拜和家支社会的交融,论证了涂尔干的经典命题“宗教起源于社会”。凉山彝族的祖先崇拜和家支制度同中国自古即有的崇祖重宗思想一脉相承,具有中华文化共同性的特征,在现代化进程中,传承其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 祖先崇拜 家支制度
下载PDF
彝族漆器饰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吉伍巫且访谈
11
作者 金艳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3期152-158,共7页
彝族漆器饰技艺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是对彝族漆器饰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吉伍巫且的口述访谈,通过吉伍巫且从60年代随父习艺、70年代潜心传承、80年代培养人才、90... 彝族漆器饰技艺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是对彝族漆器饰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吉伍巫且的口述访谈,通过吉伍巫且从60年代随父习艺、70年代潜心传承、80年代培养人才、90年代创办工艺厂到21世纪后不断守正创新的从艺经历,展现出吉伍巫且近62年的漆艺发展历程,并对彝族漆器饰技艺的历史渊源、工艺流程和传承现状进行介绍,反映其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奠定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漆器 技艺特征 非遗传承人 守正创新
下载PDF
彝族创世神话中的华夏认同
12
作者 肖坤冰 吉祥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1,141,共8页
中国各少数民族的英雄史诗、创世神话等不仅表达了各民族的世界观、宇宙观,也从“华夏边缘”反映出本民族与汉族及其他周边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的历史。在我国西南民族地区流传的口头传统中,有大量以“同源共祖”为主题的英雄史诗、... 中国各少数民族的英雄史诗、创世神话等不仅表达了各民族的世界观、宇宙观,也从“华夏边缘”反映出本民族与汉族及其他周边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的历史。在我国西南民族地区流传的口头传统中,有大量以“同源共祖”为主题的英雄史诗、创世神话、建寨传说和叙事长诗等。这些口头传统是在少数民族内部自发形成的、超越血缘和地域的共同体认同。在西南横断山区,汉、藏、羌、彝等民族和睦相处,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十分活跃。因此,在彝族的创世神话中,既包含着彝族先民的本民族记忆,也包含着彝族与周边藏、羌、汉等民族交往的历史记忆。同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彝族通过对神话的“复述”和重新“叙事”,不断调整和重塑与其他周边民族的关系,这使古老的神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彝族创世神话中所体现出的朴素的华夏认同观念将有助于进一步凝聚与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创世神话 同源共祖 华夏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彝族摔跤的活态传承研究
13
作者 徐泉森 《武术研究》 2024年第10期101-103,共3页
彝族摔跤技术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是彝族文化的典型代表,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对彝族摔跤的活态传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被列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彝族摔跤,在文化传承与技... 彝族摔跤技术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是彝族文化的典型代表,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对彝族摔跤的活态传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被列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彝族摔跤,在文化传承与技能传习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根据时代发展需求,提出数字化赋能、加强传承人培养、利用好文化平台及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学校传承等彝族摔跤的活态传承路径,为彝族摔跤这一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摔跤 活态传承
下载PDF
彝族“都火舞”的身体表述与文化内涵
14
作者 李晓鸥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2-67,共6页
“都火舞”是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一种节庆性舞蹈,它始发于原始社会时期,体现了彝族人民“尚火”的观念。“都火舞”以“逆时行走”为主要动作特征,展现了彝族女性庄重、矜持的气质。这一动作特征和气质是彝族发展史中女性形象、地位转... “都火舞”是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一种节庆性舞蹈,它始发于原始社会时期,体现了彝族人民“尚火”的观念。“都火舞”以“逆时行走”为主要动作特征,展现了彝族女性庄重、矜持的气质。这一动作特征和气质是彝族发展史中女性形象、地位转变的文化内涵在身体表述中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都火舞” 身体实践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凉山州彝族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李之令 陈庆 +3 位作者 颜红 田光蓉 韩志美 李薇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637-1644,共8页
目的:探讨凉山州彝族女性乳腺癌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凉山州彝族女性乳腺癌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01月至2022年10月我科收治的112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彝族女性为对照组,按照1:1的配比。调查两组的... 目的:探讨凉山州彝族女性乳腺癌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凉山州彝族女性乳腺癌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01月至2022年10月我科收治的112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彝族女性为对照组,按照1:1的配比。调查两组的一般情况、个人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生活饮食习惯等,分析影响彝族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因素。结果:凉山州地区影响彝族女性乳腺癌发病的因素有初潮年龄晚(OR = 0.728, 95% CI: 0.586~0.904),生育次数多(OR = 1.82, 95% CI: 1.1259~2.631),有良性乳腺病史(OR = 2.073, 95% CI: 1.007~4.267),多吃新鲜蔬菜(OR = 0.39, 95% CI: 0.160~0.952),经常吃水果(OR = 0.38, 95% CI: 0.183~0.788),经常吃烟熏腌制食品(OR = 3.033, 95% CI: 1.364~6.743),吸烟或二手烟影响(OR = 2.012, 95% CI: 1.008~4.018),经常饮酒(OR = 1.974, 95% CI: 1.016~3.836)。结论:生产次数多、有乳腺良性病史、吸烟或二手烟、饮酒是凉山州彝族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初潮年龄晚、少吃烟熏腌制食品、经常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是乳腺癌发病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州 乳腺癌 彝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广西壮族与云南彝族粗陶平地堆烧技艺比较研究
16
作者 白雅力克 黄丹虹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4年第4期84-86,共3页
广西百色靖西壮族夹砂粗陶平地堆烧技艺与云南玉溪元江县土锅寨彝族粗陶平地堆烧技艺都属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原始烧陶传统技艺,其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并有较强的完整性与传承性,已成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采取了田野调查法和比较... 广西百色靖西壮族夹砂粗陶平地堆烧技艺与云南玉溪元江县土锅寨彝族粗陶平地堆烧技艺都属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原始烧陶传统技艺,其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并有较强的完整性与传承性,已成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采取了田野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对两地堆烧工艺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得出了多处异同之处。文章研究成果不仅对现代陶艺平地堆烧工艺发展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而且对少数民族传统造物文化理论研究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壮族 云南彝族 粗陶 平地堆烧 技艺
下载PDF
滇南彝族民间信仰的基本形态和特点及影响
17
作者 龙倮贵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8-27,共10页
民间信仰文化是滇南彝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一种保存比较完整、系统的民俗信仰活动的文化体系,是彝族历代先民传承和发展下来的一种古老文明的传统文化体系,也是彝族毕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信仰观念是“万物有灵”“灵魂... 民间信仰文化是滇南彝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一种保存比较完整、系统的民俗信仰活动的文化体系,是彝族历代先民传承和发展下来的一种古老文明的传统文化体系,也是彝族毕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信仰观念是“万物有灵”“灵魂不灭”,奉行“灵魂信仰”且“多神信仰”,以祖先信仰为核心,以鬼神信仰为辅,并对其传统农业经济行为、自然生态保护和人生礼仪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南彝族 民间信仰 形态和特点 影响和作用
下载PDF
红河州地方志所见民国时期彝族音乐史料探析
18
作者 李毓辉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4期76-78,共3页
本文以红河州地方志中的民国时期彝族音乐史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类梳理并深入分析史料中所蕴含的音乐文化内涵,客观还原此时期红河州彝族音乐的面貌,为少数民族音乐史及云南音乐史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红河州 彝族音乐 史料研究
下载PDF
甘洛彝族“阿依蒙格”民间习俗文化研究
19
作者 木哥烈沙 《文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甘洛彝族的“阿依蒙格”是一个以儿童为主体,以村子为单位,以祈愿儿童平安健康成长为目的的民间传统习俗,其仪式充满神圣性与祭祀性。“阿依蒙格”习俗历史悠久,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呈现出多方面的价值,其体现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甘洛彝族的“阿依蒙格”是一个以儿童为主体,以村子为单位,以祈愿儿童平安健康成长为目的的民间传统习俗,其仪式充满神圣性与祭祀性。“阿依蒙格”习俗历史悠久,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呈现出多方面的价值,其体现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洛彝族 阿依蒙格 彝族文化
下载PDF
楚雄彝族服饰保护和传承的新路径思考
20
作者 李倩 《西部皮革》 2024年第10期32-34,共3页
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下,传统的彝族服饰日渐衰落。文章采用文献综述和田野调查的方法,分析楚雄彝族服饰日渐消失的成因源于时代困境、大众心理变化、城市化进程与过度商业化的冲击。据此... 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下,传统的彝族服饰日渐衰落。文章采用文献综述和田野调查的方法,分析楚雄彝族服饰日渐消失的成因源于时代困境、大众心理变化、城市化进程与过度商业化的冲击。据此,文章提出加强对彝族服饰的宣传及保护力度、拓展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播渠道、保护当地的文化生态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推动楚雄彝族民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雄 彝族服饰 田野调查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