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彝族文字渊源新探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史火 《凉山大学学报》 2001年第B12期33-36,共4页
彝族文字是彝族先民在长期的生长斗争、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几百代人的艰辛努力,逐渐创制而成的。因为有了这种文字,几千年来,彝民族的哲学、文化、科技和历史才得以记载和流传至今,彝族社会才越光辉灿烂,丰富多彩。文章通过彝文... 彝族文字是彝族先民在长期的生长斗争、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几百代人的艰辛努力,逐渐创制而成的。因为有了这种文字,几千年来,彝民族的哲学、文化、科技和历史才得以记载和流传至今,彝族社会才越光辉灿烂,丰富多彩。文章通过彝文古籍、民族文字学家马达仁先生手孤本《阿诺史色与彝族文字》一书,以及汉文古籍上和彝族民间有关彝族文字起源问题的记载与传说,进行反复对比研究,最新彝学界有关彝族文字研究成果的分析认为,彝族文字的创制时间应是“阿诺史色”时代,即母系氏族社会后期,距今约有七千多年的历史较为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文字 阿诺史色 母系社会 文字起源
下载PDF
《彝文之恋》:彝人对彝族文字之爱的表达与实践
2
作者 刘嘉颖 《民族学刊》 2013年第5期72-73,112-117,共8页
2012年,一支由彝族青年组成的电影制作小组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拍摄了一部名为《彝文之恋》的数字电影。在凉山彝区近年来由彝族制作的彝族题材彝语电影中,《彝文之恋》成为第一部主题涉及文字读写实践和"爱"的作品。本文对《彝... 2012年,一支由彝族青年组成的电影制作小组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拍摄了一部名为《彝文之恋》的数字电影。在凉山彝区近年来由彝族制作的彝族题材彝语电影中,《彝文之恋》成为第一部主题涉及文字读写实践和"爱"的作品。本文对《彝文之恋》如何反映了彝文读写实践是一种社会性实践展开了思考。笔者引用柯林斯和布洛特(James Collins and Richard Blot)以及斯特里特(Brian Street)对口头传统和文字传统概念划分的批评,研究了彝族的文字读写实践是如何在本土的口头文学和文字经典之间互动,以及它们是如何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语境下展开,并根据阿赫恩(Laura Ahearn)对尼泊尔马嘉族的文字读写,情书读写实践,和其社会变迁的研究,探究了彝人"情感结构"的变化,彝人恋爱观的转变是如何通过文字读写实践来表达以及新彝族文化身份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文之恋” 彝族文字
下载PDF
彝族文字的创新性设计研究
3
作者 龙飞 《艺术科技》 2015年第12期88-88,共1页
彝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创造出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彝族文字是彝族人民创造力的体现。由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对设计师的创造行为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从凉山彝族文字与创新性设计架构,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文化的... 彝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创造出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彝族文字是彝族人民创造力的体现。由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对设计师的创造行为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从凉山彝族文字与创新性设计架构,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文化的接受性和认同性,以及提高少数民族文化复兴、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上进行一一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彝族文字 创新设计
下载PDF
试论彝族文字的形成和类型——兼与陈士林同志商榷 被引量:1
4
作者 席克定 《贵州民族研究》 1981年第3期58-66,共9页
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兄弟民族。在历史上,彝族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珍贵的文物资料;彝族的语言和文字,一直流传使用到现在,是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解放以前,对... 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兄弟民族。在历史上,彝族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珍贵的文物资料;彝族的语言和文字,一直流传使用到现在,是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解放以前,对彝族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进行得很少。解放以后,对彝族语言的语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文字 彝文文献 民族文字 彝族文学 文字 刻划符号 历史悠久 象形文字 中华民族文化 语言
原文传递
彝族文字与中华文明史
5
作者 朱琚元 《中国民族》 2000年第11期52-52,共1页
彝族文字概貌与汉古文字即甲骨文有着确非巧合的诸多共性。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是距今年代最早的黄河流域的贾湖、长江流域的澎头山遗址刻符。将这些刻符与彝文进行简要比较,可以认为中华文明史不止人们常说的五千年。
关键词 中华文明史 彝族文字 新石器时代遗址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甲骨文 文字
原文传递
彝族地名应纳入文化保护
6
作者 张锐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第17期134-135,共2页
彝族地名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彝语地名含义的解释是工作中遇到的新课题。弄清彝语地名,首先就要学习、掌握彝族历史和相关知识。彝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多元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因... 彝族地名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彝语地名含义的解释是工作中遇到的新课题。弄清彝语地名,首先就要学习、掌握彝族历史和相关知识。彝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多元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因此,重视地名文化的保护,就是重视我们的历史,保护地名就是保护每一个地方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历史 彝族天文 彝族文字 彝族风俗 语言 保护
下载PDF
彝文信息处理技术三十年发展历程与展望 被引量:8
7
作者 沙马拉毅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0-174,共5页
通过30年的研究与实践,彝文信息处理的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新闻出版、教学科研、国家机关等各个领域,应用于全国党代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政协会议等全国性的大会,使古老彝文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了光与电的时代,有力推进... 通过30年的研究与实践,彝文信息处理的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新闻出版、教学科研、国家机关等各个领域,应用于全国党代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政协会议等全国性的大会,使古老彝文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了光与电的时代,有力推进了彝族社会现代化信息时代的进程。在彝族社会发展历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文字 信息处理 30年成就
下载PDF
计算机彝文操作系统的研制
8
作者 沙马拉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1-8,共8页
对彝文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研制技术从彝文的编码输入、彝文的显示、彝文的打印输出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彝文信息处理的特点和要求是:①具备英文计算机系统原有的全部功能.②要在计算机系统中能保留汉字信息处理的全部功能.③要在计算机系... 对彝文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研制技术从彝文的编码输入、彝文的显示、彝文的打印输出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彝文信息处理的特点和要求是:①具备英文计算机系统原有的全部功能.②要在计算机系统中能保留汉字信息处理的全部功能.③要在计算机系统中能够输入和输出彝文信息.④要解决信息量较大的彝文字形在系统内的存储问题.⑤在系统技术上,要解决彝文与汉字、英文信息的兼容问题.要求系统同时能处理英文、汉字和彝文混合的信息流.⑥彝文信息处理系统的技术必须走和国际标准兼容的道路,已便彝文信息处理能共享世界上丰富多彩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 操作系统 研制 彝族文字 信息处理
下载PDF
半坡刻划符号研究中的新发现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乔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4-47,共4页
一 半坡刻划符号 西安半坡博物馆陈列着距今六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韶仰文物。其中一件造型优美的尖底瓶,中间大两头小,汲水时瓶口即自动倒下,灌满水后便自动竖直,可见半坡人已掌握了力学原理。他们制造的骨器中有一棵骨针,针孔小到同... 一 半坡刻划符号 西安半坡博物馆陈列着距今六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韶仰文物。其中一件造型优美的尖底瓶,中间大两头小,汲水时瓶口即自动倒下,灌满水后便自动竖直,可见半坡人已掌握了力学原理。他们制造的骨器中有一棵骨针,针孔小到同现在的针孔差不多,当时半坡人用石器如何钻孔,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从那些精美的文物看,他们已脱离了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了。尤其耐人寻味的是他们在陶器上留下的那些刻画符号,如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划符号 彝文 彝族文字 古蜀 新发现 文物 陶文 陶器 研究中 刻画符号
下载PDF
彝文产生在什么时候?──《彝汉字典》序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乔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刻划符号 古彝文 半坡陶文 彝族文字 青铜器 古蜀国 郭沫若 彝族文化 省博物馆 陶器
下载PDF
科技新知
11
《决策与信息》 2009年第6期78-79,共2页
我国首款彝族文字手机诞生;城市蔬菜预警系统问世;最环保的赛车;三轮混合动力概念跑车;微软“魔法定位钟”;世界第一辆飞行汽车;
关键词 科技 彝族文字 预警系统 混合动力 城市
下载PDF
漾濞县彝文使用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12
作者 茶世平 《今日民族》 2017年第9期56-56,共1页
漾濞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多民族县,漾濞彝族分为诺苏、聂苏、腊罗三个支系,据考证,漾濞的古彝文随着南诏后期王室的衰落而失传。近年来,漾濞县在使用彝文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但彝文的使用还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一是历史原因。漾濞彝族在... 漾濞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多民族县,漾濞彝族分为诺苏、聂苏、腊罗三个支系,据考证,漾濞的古彝文随着南诏后期王室的衰落而失传。近年来,漾濞县在使用彝文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但彝文的使用还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一是历史原因。漾濞彝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分化和融合,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局面,支系多、方言差别大,给彝族文字的统一和规范带来了困难。加之历史上,彝文在大部分地区只有毕摩学习和使用,而毕摩经虽有彝文记载,但平时多为口传心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彝文 漾濞县 彝族文字 口传心授 多民族 历史 支系 毕摩
下载PDF
父亲的绝活
13
作者 李智红 《民族工作》 2000年第3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彝族文字 文字书写 文学创作 春联 文字符号 神情沮丧 函授大学 学习费用 当伙计 派上用场
下载PDF
这个“■”是什么字
14
作者 薛玉树 《西部金融》 1999年第10期64-64,共1页
鬼脸钱上有个“(?)”字,这个字不是“哭”也不是“贝”.它不是汉文,是彝族文字.据古文字学家刘志一教授考证,古代彝族人住在湖南、湖北、河南、陕西等地,并曾使用刻划符号作为文字.后来因为汉族人势力逐渐强大,占据了中原地区,彝族人被... 鬼脸钱上有个“(?)”字,这个字不是“哭”也不是“贝”.它不是汉文,是彝族文字.据古文字学家刘志一教授考证,古代彝族人住在湖南、湖北、河南、陕西等地,并曾使用刻划符号作为文字.后来因为汉族人势力逐渐强大,占据了中原地区,彝族人被迫迁到西南三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鬼脸钱 刻划符号 彝族文字 古代彝族 中原地区 西南三省 文字 民族融合 “双”
下载PDF
彝族“那史”探究
15
作者 陈世鹏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72-79,共8页
“那史”是彝族传统文化中原始的有代表性的绘画艺术遗产.彝人在请布摩(祭司)择定吉日为死者超度亡灵时,要请画工画神案(也称翁帐),这种神案彝语称之为“那史”,语义为盖住眼睛,有些地方称为“吐曲”,语义为遮住面容.画好之后请妇女织... “那史”是彝族传统文化中原始的有代表性的绘画艺术遗产.彝人在请布摩(祭司)择定吉日为死者超度亡灵时,要请画工画神案(也称翁帐),这种神案彝语称之为“那史”,语义为盖住眼睛,有些地方称为“吐曲”,语义为遮住面容.画好之后请妇女织十余丈麻布做成布壳,粘贴画像,富裕之家多直接画在锦缎或白布上.其内容有日月星辰,飞禽走兽,花草树木,龙蛇鱼虫、神灵人物等.其名如《母猪拖耙子》、《白龙长鸟头》、《蚯蚓爬大象》、《老鼠舔犁头》、《实子骑雄鹤》、《撮泰扛耙子》、《青蛇长人脸》、《黑人长猪毛》、《蝴蝶拖金索》、《细蛇攀花》等奇形怪象.绘画工具一般为毛笔或竹笔,风格古朴、苍劲,具有透人心脾的艺术魁力;“那史”形采用平面造形,既没有前后层次的空间关系,也没有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整个画面由许多彼此独立的图形构成,一般多为描摹基本形象的简笔画.《大定县志》卷13引《黔南职方纪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彝族文字 彝族先民 图腾崇拜 沧源岩画 氏族 举奢哲 诸葛亮 超度亡灵 彝族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彝族哲学思想录
16
作者 李延良 《哲学研究》 1981年第4期74-77,42,共5页
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省区,现有人口约六百万。 彝族文字,是一种形象会意的音缀文字。它在历史上出现是很早的。古代汉族文献记载中,对彝文多称“爨字”,又称“韪书”。如《天启滇志... 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省区,现有人口约六百万。 彝族文字,是一种形象会意的音缀文字。它在历史上出现是很早的。古代汉族文献记载中,对彝文多称“爨字”,又称“韪书”。如《天启滇志·爨蛮》载:“夷经皆爨字,状类蝌蚪,精者能知天象、阴晴,在酋长左右,凡疑必取决焉。”《滇系》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哲学思想 少数民族 文献记载 彝文 彝族文字 云南 四川 现有人口 贵州
原文传递
谈中国文字的起源问题
17
作者 李乔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14-315,320,共3页
我们天天在读书,天天在看报,天天在写字,天天在用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字,犹如不能离开空气一样。可是字何时产生,又是如何产生的?这个似乎已不成为问题的问题,我觉得还是有谈一谈的必要。谈起这个问题,首先我们会想起中国千百年来的说法... 我们天天在读书,天天在看报,天天在写字,天天在用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字,犹如不能离开空气一样。可是字何时产生,又是如何产生的?这个似乎已不成为问题的问题,我觉得还是有谈一谈的必要。谈起这个问题,首先我们会想起中国千百年来的说法:认为汉(此字不妥当,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字 起源问题 殷墟文字 刻划符号 甲骨文 彝族文字 恩格斯 新石器时代 工具 郭沫若
原文传递
审判工作中使用操作语言文字的调查与思考
18
作者 吉布伍呷 《四川审判》 2000年第5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法院 审判工作 彝族语言 彝族文字
原文传递
在云南调查彝族语言和历史
19
作者 武自立 《中国民族》 1999年第4期46-47,共2页
我是1956年3月,从云南省弥勒县借调到原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四工作队搞全国彝语普查。工作队撤销后,留在云南工作组调查彝族文字;后来才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从事彝语文研究的。记得我刚到工作队时,才是个2... 我是1956年3月,从云南省弥勒县借调到原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四工作队搞全国彝语普查。工作队撤销后,留在云南工作组调查彝族文字;后来才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从事彝语文研究的。记得我刚到工作队时,才是个20来岁的青年,不大会说汉语,字也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自治州 文山州 普查工作 云南 少数民族语言 合作人 彝族文字 语言学基础知识 中央民族学院 调查研究工作
原文传递
彝文和彝文经书 被引量:9
20
作者 马学良 《民族语文》 1981年第1期8-15,共8页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论及人类文化的几个发展阶段时指出,文字的使用乃是文明社会与野蛮社会的分野。他说:“这一阶段(指文明社会)始于标音字母的使用和文献记载的出现。”彝族文字虽不是标音字母,但它在彝族文化发展史上,确如摩...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论及人类文化的几个发展阶段时指出,文字的使用乃是文明社会与野蛮社会的分野。他说:“这一阶段(指文明社会)始于标音字母的使用和文献记载的出现。”彝族文字虽不是标音字母,但它在彝族文化发展史上,确如摩尔根所说的“刻在石头上的象形文字可以视为与标音字母相等的标准”。现存彝文经典《帝王世纪·人类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文文献 彝族文字 语言文字 经书 象形文字 彝族文化 西南地区 翻译 文明社会 摩尔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