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志摩致伯父两函暗含的时间标记和感官特质 |
王蔚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人文主义视野下徐志摩非抒情散文的现代国家意识 |
黄红春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3
|
沉浸他者文化而生的民族自我批评:狄金森、徐志摩与赛珍珠 |
张敬珏
朱骅(译)
|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4 |
0 |
|
4
|
自由主义文人对左翼作家的审视--以徐志摩和邵洵美的《珰女士》为中心 |
余凡
卫俐米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5
|
论徐志摩的宋词今译与郭沫若、胡适的关系 |
卢荻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重审徐志摩致胡适三通佚信 |
王蔚
|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
2024 |
0 |
|
7
|
论徐志摩早期诗歌创作中的“以译代作”现象 |
熊辉
|
《写作》
|
2024 |
0 |
|
8
|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诗歌主题展览的策划与延展——以“又见新月——徐志摩与卞之琳联展”为例 |
缪文君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4 |
0 |
|
9
|
西方音乐作品中的中国 微妙的悖谬:约翰·拉特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
何弦
|
《音乐爱好者》
|
2024 |
0 |
|
10
|
论徐志摩散文中“浓得化不开”的色彩景观 |
郑奕然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24 |
0 |
|
11
|
“曾经沧海”之后的精神涅槃——徐志摩《再别康桥》情感逻辑解析 |
张从慧
罗红军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4 |
0 |
|
12
|
来自域外的远音——论西方诗学与徐志摩的互动 |
马翔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13
|
民国文人情书美学意蕴探究——以徐志摩和朱生豪为例 |
许清璇
徐铭钧
廖章彤
|
《湛江文学》
|
2024 |
0 |
|
14
|
徐志摩新诗对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影响 |
葛玉环
|
《喜剧世界(中旬刊)》
|
2024 |
0 |
|
15
|
徐志摩与中国诗歌传统 |
李成希
|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94 |
2
|
|
16
|
初恋失败的咏叹调──读徐志摩《再别康桥》 |
高占伟
丁毅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7 |
12
|
|
17
|
徐志摩《爱眉札记》、海宁、一些缘由以及一张CD、一盘盒带 |
卫明
|
《畜牧市场》
|
1998 |
0 |
|
18
|
徐志摩诗歌艺术的独特性新论 |
陆文采
徐雁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8 |
3
|
|
19
|
“五四”文化语境与徐志摩的翻译 |
戴拥军
张德让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7
|
|
20
|
徐志摩与林徽因诗歌互文性意象探微 |
于倩
孙书平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14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