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可循环利用的建筑废弃物分类遴选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石福周 龙朵 +2 位作者 景明成 岳立将 安宗仁 《建筑技术》 2024年第2期251-256,共6页
建筑废弃物主要来源于旧建筑物的拆除及“更新换代”过程,对于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大多为填埋、随意废弃和焚烧,只有少量被回收利用,因而造成了大量建筑资源的浪费以及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为此,如何实现建筑废弃物的高效绿色循环利用... 建筑废弃物主要来源于旧建筑物的拆除及“更新换代”过程,对于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大多为填埋、随意废弃和焚烧,只有少量被回收利用,因而造成了大量建筑资源的浪费以及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为此,如何实现建筑废弃物的高效绿色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物尽其用,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而建筑废弃物的分类遴选是提高其资源利用率的关键步骤,针对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中的分选过程及再利用途径进行相关的研究,总结了建筑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的分类遴选方式及其对建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废弃物 循环利用 分选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中药资源化学学科引领中药资源全产业链循环利用与绿色发展的创新与实践
2
作者 段金廒 郭盛 +8 位作者 宿树兰 郭兰萍 赵明 刘睿 严辉 王团结 王振中 肖伟 黄璐琦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4-1122,共9页
中药资源化学学科的概念、内涵与外延、目标与任务等的提出及建设发展已20年。回顾20年的建设发展历程,围绕中药资源的科学生产与有效利用不断探索与创新实践,理论内涵进一步丰富,研究模式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进一步拓展,形成了系列研... 中药资源化学学科的概念、内涵与外延、目标与任务等的提出及建设发展已20年。回顾20年的建设发展历程,围绕中药资源的科学生产与有效利用不断探索与创新实践,理论内涵进一步丰富,研究模式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进一步拓展,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并得到推广应用,服务于中药资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中药资源全产业链提质增效与绿色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随着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增长和产业链的不断拓展延伸,中药农业与中药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及副产物与日俱增,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已成为行业发展面临的新的重大问题。以中药资源全产业链循环利用与低碳绿色发展的模式建立与实例分析,以及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产业示范园区创建为主线,展示近些年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以期为中药资源产业由线性经济模式向循环经济模式的低碳绿色转型提供示范和参考,为中药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和新质生产力创造提供借鉴,为推动中药资源产业领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低碳绿色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资源 中药资源产业 中药农业 中药工业 废弃物及副产物 循环利用 低碳绿色发展
下载PDF
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循环利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海霞 张学青 +3 位作者 沈甜 冯学梅 李阿波 杜慧莹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26-32,共7页
综述了近年来菌渣在无土栽培、土壤肥料、环境修复剂、动物饲料、生产新能源、活性物质的提取等方面的利用现状,以及菌渣资源化循环利用途径,并指出了菌渣在循环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菌渣再循环利用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食用菌 菌渣 理化性质 循环利用
下载PDF
化工冶金跨行业耦合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技术
4
作者 李双德 李振荣 +6 位作者 董笑 陈为 刘一凡 李少鹏 程景才 李会泉 陈运法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78,共8页
双碳战略是国家重大战略,也是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短、任务重。我国化工冶金每年碳排放约36亿t,约占全国工业碳排放量的36%,此外化工冶金废气、固废、废热产生量大、堆存量多、难利用、循... 双碳战略是国家重大战略,也是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短、任务重。我国化工冶金每年碳排放约36亿t,约占全国工业碳排放量的36%,此外化工冶金废气、固废、废热产生量大、堆存量多、难利用、循环利用率低。发展化工冶金低碳化转型和变革,是我国工业领域双碳目标实现的根本保证。我国化工冶金历时百年,已发展成熟,仅通过原料燃料替代及绿色工艺转型减碳容量有限,亟需开展化工冶金跨行业耦合与循环利用技术变革,深入推动工业领域减碳。我国化工冶金大多是孤立、非循环连续工艺过程,引起跨行业耦合难、循环利用难度大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分析了化工冶金行业碳排放治理现状及国家战略需求;其次,提出了废气与废热耦合热化学转化制高质气体、废气与废气耦合定向催化制高端化学品、废气与固废耦合制低碳材料3个减碳增效策略。结合其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了拟重点发展的化工冶金跨行业耦合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技术,以期为工业低碳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冶金 二氧化碳 碳减排 跨行业耦合 循环利用
下载PDF
Lipozyme RM IM在人乳替代脂合成中的循环利用及结构变化
5
作者 刘小如 颜佳 +2 位作者 谭登峰 邓泽元 李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0-66,共7页
目的:研究Lipozyme RM IM在人乳替代脂合成中的应用及其在循环利用中结构的变化。方法:以sn-2高棕榈酸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为底物,在Lipozyme RM IM催化下同步合成主要成分为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1,3-dioleoyl-2-palmitoylglyc... 目的:研究Lipozyme RM IM在人乳替代脂合成中的应用及其在循环利用中结构的变化。方法:以sn-2高棕榈酸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为底物,在Lipozyme RM IM催化下同步合成主要成分为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1,3-dioleoyl-2-palmitoylglycerol,OPO)和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1-dioleoyl-2-palmitoyl-3-linoleoylglycerol,OPL)的人乳替代脂,考察合成过程中OPO与OPL含量、油酸与亚油酸含量、总棕榈酸含量、sn-2棕榈酸含量、酶活力、脂肪酶二级结构信息和内源荧光强度等指标,研究LipozymeRMIM在合成人乳替代脂中的应用及其循环利用特性。结果:以中国母乳脂质数据库为依据评判所合成人乳替代脂指标,Lipozyme RM IM循环使用第1次时,人乳替代脂中OPO相对含量为19.41%,OPL相对含量为17.04%,总脂肪酸中油酸相对含量为35.63%,亚油酸相对含量为22.30%,总棕榈酸相对含量为28.80%,sn-2棕榈酸相对含量为52.40%;当Lipozyme RM IM循环使用至第17次时,母乳结构脂中OPO相对含量为8.50%,OPL相对含量为7.62%,总脂肪酸中油酸相对含量为28.62%,亚油酸相对含量为13.38%,总棕榈酸相对含量为38.26%,sn-2棕榈酸相对含量为58.40%,均与中国母乳脂质范围一致。但Lipozyme RM IM循环使用超过17次后,酶法合成产物脂质组成与中国母乳脂质范围相差甚远。结论:Lipozyme RM IM作为一种酯交换能力优异的脂肪酶,在合成人乳替代脂的过程中可以累计使用17次,证明了固定化脂肪酶在合成人乳替代脂中有较好的循环使用特性。该研究为脂肪酶在人乳替代脂合成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连续性反应器合成人乳替代脂过程中脂肪酶的循环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ozyme RM IM 人乳替代脂 酶的循环利用 酶的稳定性
下载PDF
绿色发展背景下基于工业废料循环利用的绿色混凝土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双七 李晓明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3期129-135,共7页
在全球绿色发展背景下,建筑业作为一个关键领域,正积极寻求更加环保可持续的发展路径。以工业废料循环利用为基础,探索绿色混凝土的制备过程,其中包括高炉矿渣粉、粉煤灰、微硅粉以及钢渣等工业废料的有效利用。设计18种混凝土试件,探... 在全球绿色发展背景下,建筑业作为一个关键领域,正积极寻求更加环保可持续的发展路径。以工业废料循环利用为基础,探索绿色混凝土的制备过程,其中包括高炉矿渣粉、粉煤灰、微硅粉以及钢渣等工业废料的有效利用。设计18种混凝土试件,探讨它们在常温和高温条件下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这些工业废料制备的绿色混凝土在流动性和力学性能上优于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平均提升23%至24%。在高温性能方面,绿色混凝土表现出更慢的温度上升速度和优越的隔热性能。具体而言,钢渣和矿渣掺和料在提升混凝土高温性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400℃至800℃范围内。该研究提出的基于工业废料循环利用的绿色混凝土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减轻了环境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绿色混凝土 工业废料 循环利用
下载PDF
生态文明制度视阈下推进南海海洋资源循环利用路径研究
7
作者 毛振鹏 《中国海洋经济》 2024年第1期124-131,174,175,共10页
南海拥有中国最广阔的海洋国土,海洋资源非常丰富。南海海洋资源开发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推进南海海洋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当前,中国南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南海海洋资源总量丰富,但开发效益不... 南海拥有中国最广阔的海洋国土,海洋资源非常丰富。南海海洋资源开发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推进南海海洋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当前,中国南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南海海洋资源总量丰富,但开发效益不高,海岸带和近岸海域开发强度偏大;二是南海海域海岸线生态退化,半封闭型海湾及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压力较大;三是高密度养殖和过度捕捞导致近岸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降低,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挑战;四是溢油、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防范形势严峻,海洋环境风险防控水平亟须提升。对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加快完善南海海洋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的制度安排,积极探索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海洋生态文明实现模式;二是坚决做到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依法依规推进南海海洋资源循环高效利用;三是确保最严格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落实到位,大力推进南海海洋污染防治和生态资源修复;四是建立统一高效的南海海洋生态环境监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海洋资源 循环利用 生态文明 海洋环境保护
下载PDF
用工厂化生产方式促进公路黑色固废高质量循环利用
8
作者 郭小宏 《建筑机械》 2024年第10期10-18,共9页
1我国公路黑色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背景1.1公路建设养护新现实—进入公路建设与养护对材料需求和产生公路固废的高峰期(1)我国路网全球保有量第一,承担了全国61%的客运量与75%的货运量。截至2022年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535.48万km,公... 1我国公路黑色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背景1.1公路建设养护新现实—进入公路建设与养护对材料需求和产生公路固废的高峰期(1)我国路网全球保有量第一,承担了全国61%的客运量与75%的货运量。截至2022年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535.48万km,公路密度55.78km/百km2。公路养护里程535.03万km,占公路总里程的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黑色固体废弃物 工厂化生产 循环利用
下载PDF
地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探索研究——以梧州学院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学院为例
9
作者 陈玉凤 宾月景 +2 位作者 王卫东 李强 喻航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人才是现代产业学院重要的任务。以梧州学院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学院为例,围绕地方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需求,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实习实训基地、教师队伍、产学研服务平台和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 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人才是现代产业学院重要的任务。以梧州学院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学院为例,围绕地方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需求,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实习实训基地、教师队伍、产学研服务平台和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开展地方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研究,构建“政产学研用”多元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形成政校企产学研深度产教融合的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学院 资源循环利用 产教融合 应用型人才
下载PDF
全球纺织再生纤维利用水平对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影响
10
作者 郭燕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11期1-5,共5页
多年来,废旧纺织品领域的回收及循环利用相关统计工作滞后及缺失,已影响到国内废旧纺织品行业发展目标及战略制定、企业投资活动等。目前,各国旧衣物进出口统计数据相对完善,依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的海关统计数据,各国废旧纺织品回收量... 多年来,废旧纺织品领域的回收及循环利用相关统计工作滞后及缺失,已影响到国内废旧纺织品行业发展目标及战略制定、企业投资活动等。目前,各国旧衣物进出口统计数据相对完善,依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的海关统计数据,各国废旧纺织品回收量主要通过所在国生活垃圾统计数据进行披露,因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相关数据的缺失,难以获得全球废旧纺织品回收量数据。通过文献查阅,从纺织品交易所发布的2020—2023年度《纤维市场报告》中,获得全球纺织再生纤维产量、构成及占纤维比例等相关数据,经整理及分析,理清影响全球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纤维 废旧纺织品 循环利用
下载PDF
构建生态资源再循环利用下的现代种养结合生产经营方式研究
11
作者 周健 徐世江 《现代农业》 2024年第2期36-43,共8页
种养结合是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仅促进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也实现了农业内部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交换以及原料和废弃物资源的相互利用。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化学农业的兴起,种养结合的内在循环体系逐渐割裂,对农业生态资源系统造... 种养结合是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仅促进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也实现了农业内部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交换以及原料和废弃物资源的相互利用。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化学农业的兴起,种养结合的内在循环体系逐渐割裂,对农业生态资源系统造成了掠夺性破坏。因此,必须加快构建生态资源再循环利用下的现代种养结合的生产经营方式。建立现代种养结合的生态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应以种植业和养殖业间的内在循环系统为依托,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并通过构建4种生产经营模式和3种生产经营管理方法,促进系统有效运转,进而最终实现城乡产业融合,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养结合 资源再循环利用 生产经营方式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循环利用与碳足迹管理建设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海波 潘军青 +5 位作者 蔡军全 宋文龙 赵丽维 王粤 王宏章 曹国庆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3,共6页
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041万辆;符合行业规范条件审核的综合利用企业累计156家,共设立回收服务网点10468个,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2023年锂离子电池产量超过940 GW·h,废旧锂离子电池循环利用量22.5万t,预计2024年... 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041万辆;符合行业规范条件审核的综合利用企业累计156家,共设立回收服务网点10468个,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2023年锂离子电池产量超过940 GW·h,废旧锂离子电池循环利用量22.5万t,预计2024年废旧锂离子电池循环利用量超过26万t。有关行业政策规范和标准,提出了电池生产与材料生产环节的能耗指标,初步构建废旧锂离子电池循环利用和碳足迹管理体系。有研究表明,电池生产碳排放为61~106 kg(CO_(2))/kW·h,其中:生产和组装环节碳排放为2~47 kg(CO_(2))/kW·h;上游环节(采矿、精炼等)为59 kg(CO_(2))/kW·h,占比超过一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梯次利用 循环利用 全生命周期管理 碳足迹管理
下载PDF
绿色建筑能源的循环利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菲菲 卫宽宽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9-951,共3页
绿色建筑中能源循环利用技术对于改善居民质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维护生态平衡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首先分析了绿色建筑的特点、设计原则,其次从可再生能源、给排水、相变材料等方面具体分析了能源循环利用相关技术,通过多种循环技术... 绿色建筑中能源循环利用技术对于改善居民质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维护生态平衡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首先分析了绿色建筑的特点、设计原则,其次从可再生能源、给排水、相变材料等方面具体分析了能源循环利用相关技术,通过多种循环技术的比较,提出设计者可结合建筑实际需求灵活选择循环技术,推动绿色建筑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能源 循环利用
下载PDF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24]23号)
14
作者 《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4年第8期14-21,共8页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国办发[2024]7号),落实《江苏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经省人民政...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国办发[2024]7号),落实《江苏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制定本实施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旧换新 设备更新 直属单位 资源循环利用 废弃物循环利用 国务院办公厅 行动方案 消费品
下载PDF
井下定向钻进冲洗液自动循环利用技术
15
作者 冯桂弘 陈果 +1 位作者 龙威 雷丰励 《智能矿山》 2024年第7期45-49,共5页
为解决煤矿井下定向钻机冲洗液含固率高、循环利用率低而导致排污管道及水仓压力大的问题。首先,阐述了定向钻机冲洗液耗水量大、直接排放的使用现状;其次,基于钻进工况下,提取煤、泥岩、砂岩、砂质泥岩、灰岩等典型煤岩层的钻渣进行分... 为解决煤矿井下定向钻机冲洗液含固率高、循环利用率低而导致排污管道及水仓压力大的问题。首先,阐述了定向钻机冲洗液耗水量大、直接排放的使用现状;其次,基于钻进工况下,提取煤、泥岩、砂岩、砂质泥岩、灰岩等典型煤岩层的钻渣进行分析,筛分得出钻渣粒径主要集中分布在1.5~0.5 mm和小于0.5 mm的2个区间,分别约占34%和58%;最后,根据固液两相的粒径分布规律,创新性的提出一种一级粗分离+二级精过滤新技术,即一级粗分离采用自清洁固液分离装置分离粒径大于0.5 mm的颗粒,二级精过滤采用陶瓷膜过滤粒径小于0.5 mm的颗粒,形成了定向钻机冲洗液自动循环控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洗液 定向钻机 循环利用 排污管道 陶瓷膜过滤 循环利用技术 固液分离 自动循环
下载PDF
肉鸡舍热能循环利用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
16
作者 左玲玲 李尚民 +5 位作者 刘红光 廖俊涛 王洪志 蒲俊华 赵华轩 窦新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7期199-202,217,共5页
为有效利用肉鸡舍内多余热能,降低肉鸡养殖臭气污染,设计了一款热能循环利用系统。该系统采用空气能机理和电催化脱氨工艺设计,并于东北地区评价了该系统在肉鸡舍的热回收和除臭效果。试验舍采用2套相同的热能循环利用系统通风,对照舍... 为有效利用肉鸡舍内多余热能,降低肉鸡养殖臭气污染,设计了一款热能循环利用系统。该系统采用空气能机理和电催化脱氨工艺设计,并于东北地区评价了该系统在肉鸡舍的热回收和除臭效果。试验舍采用2套相同的热能循环利用系统通风,对照舍采用常规负压风机通风。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舍相比,热能循环利用系统可使新风平均温度提高2.19℃;NH_(3)、CO_(2)平均浓度分别显著下降0.91和272 mg/m^(3)(P<0.05),NH_3去除率达55.96%;热回收效率达64.00%。该系统可有效提高肉鸡养殖舍内温度,降低舍内NH_(3)和CO_(2)浓度;热回收和除臭效率较高,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热能循环利用系统 设计 应用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我国废钢资源高质循环利用战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国栋 张龙强 +11 位作者 付静 王方杰 储满生 任江涛 赵成林 王厚昕 于彩红 孙野 邓想涛 贾涛 期治博 孙杰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3,共11页
废钢是再生绿色资源,也是钢铁工业不可或缺的铁素资源。在“双碳”战略背景下,重构废钢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和创新废钢资源管理模式,从根本上破解废钢高质循环利用的瓶颈问题对钢铁工业的绿色低碳转型至关重要。本文对比分析了全球废钢行... 废钢是再生绿色资源,也是钢铁工业不可或缺的铁素资源。在“双碳”战略背景下,重构废钢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和创新废钢资源管理模式,从根本上破解废钢高质循环利用的瓶颈问题对钢铁工业的绿色低碳转型至关重要。本文对比分析了全球废钢行业的发展现状,科学预测了我国粗钢产量和废钢资源量的变化趋势,提出了2060年左右可能存在的全废钢冶炼这一中国特色问题;凝练了废钢行业规范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向;系统梳理了我国废钢循环利用在标准制度体系、精确分类回收、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EPR)制度的材料设计和数字化标识解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在此基础上,创新提出了废钢资源“四全五化”高质循环利用新模式,清晰给出了组织框架和实施策略方案,即面向可能到来的全废钢时代,从钢铁材料全生命周期、全生产流程、全产业链(“四全”)协同贯彻EPR制度,实现废钢资源的科学分类管理、循环和再利用,同时加强全流程生产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标识化、网络化,并逐渐过渡到优质废钢拆解回收机器人化(“五化”)。研究建议:完善钢铁领域贯彻EPR的制度、技术和管理体系,加强废钢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强钢铁材料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数字化标识解析,强化重点行业废钢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等,为全面实施废钢资源“四全五化”高质循环利用新模式做好坚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钢 分类回收 高质循环利用 全生命周期 数字化标识
下载PDF
黄河流域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的制约因素和对策措施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温慧娜 高涵 +2 位作者 张翔 彭定华 寇杰锋 《环境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9,共9页
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是破解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三水统筹”治理难题,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通过调研黄河流域上中下游16个地级市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实施方案的推进情况,剖析了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模式在地方的认知度和... 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是破解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三水统筹”治理难题,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通过调研黄河流域上中下游16个地级市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实施方案的推进情况,剖析了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模式在地方的认知度和融合度,从政策和技术层面梳理了影响黄河流域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构建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旨在推动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在黄河流域更大范围内发挥更加显著的效益,为其他流域再生水利用提供借鉴.政策层面的制约因素表现在地方政府缺少对再生水利用比例的考核机制,人工湿地工程无法与当地再生水利用规划、城镇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充分衔接融合,再生水不能有效纳入水资源配置规划,对于再生水取用权和收益权亦缺乏明确的管理要求,再生水尚未纳入水权交易市场.再生水利用工程盈利能力较弱,在缺乏经济政策保障的情况下很难形成稳定的市场运营和长效运行机制.技术层面的制约表现在冬季低温条件下,人工湿地工程的处理效果对运维技术的依赖度较高.不少地方的人工湿地工程往往缺乏专业运维队伍,“重建设、轻运维”的现象较为普遍.黄河流域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的需求量大,潜力有待充分发掘,再生水盐分升高和水质安全利用问题需持续探索和研究.提出的对策措施包括四方面:一是强化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协同,加大再生水利用率在考核中的权重,鼓励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再生水水权交易制度建设试点;二是省级层面应加大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的政策和资金倾斜,推动工程尽早开工建设和发挥示范效益;三是强化人工湿地用地保障和运维管理;四是鼓励地方政府出台支持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的政策,推动黄河流域内典型农业县城形成具有示范性的再生水农业安全利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 制约因素
下载PDF
杏鲍菇菌糠循环利用安全性研究
19
作者 陈芙蓉 韩宇 +3 位作者 尹娇 王小艳 王小蓉 邓毅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91,共8页
针对杏鲍菇菌糠作为食用菌栽培基质循环利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问题。该研究从化感效应和重金属含量2个方面开展研究,评价杏鲍菇菌糠作为培养基质循环利用的可行性。采用平板培养法研究了杏鲍菇菌糠提取液对杏鲍菇、平菇、金针菇萌发及... 针对杏鲍菇菌糠作为食用菌栽培基质循环利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问题。该研究从化感效应和重金属含量2个方面开展研究,评价杏鲍菇菌糠作为培养基质循环利用的可行性。采用平板培养法研究了杏鲍菇菌糠提取液对杏鲍菇、平菇、金针菇萌发及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法检测重金属。结果表明,杏鲍菇菌糠水提取液对平菇、杏鲍菇、金针菇的菌丝萌发无影响,对平菇和杏鲍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和长势无抑制,且水提液浓度70%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菇菌丝生长速度为11.01 mm/d,化感效应指数达到最高为9.55%。杏鲍菇菌丝生长速度为10.12 mm/d,化感效应指数达59.62%;杏鲍菇菌糠醇提液对平菇、杏鲍菇、金针菇的菌丝萌发和菌丝的生长速度和长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对金针菇的抑制作用弱于平菇和杏鲍菇。杏鲍菇菌糠及子实体中的As、Hg、Pb、Cd含量均低于国家相关标准,不会对食品、环境造成风险。菌糠替代量为30%时,栽培平菇经济效益最高。菌糠回收用于二次栽培时,具有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环境影响的双重优势,兼顾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影响,菌糠替代量为50%时,综合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杏鲍菇菌糠 化感效应 循环利用 安全性
下载PDF
铂族金属循环利用技术开发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深根 何学峰 +1 位作者 史志胜 丁云集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30,共11页
铂族金属(PGMs)是汽车、石化、能源、国防装备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战略性金属资源,但PGMs矿产资源极度匮乏,供需矛盾突出;开展PGMs循环利用是保障PGMs安全供应、支撑关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PGMs的供给和应用情况,明确了... 铂族金属(PGMs)是汽车、石化、能源、国防装备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战略性金属资源,但PGMs矿产资源极度匮乏,供需矛盾突出;开展PGMs循环利用是保障PGMs安全供应、支撑关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PGMs的供给和应用情况,明确了当前PGMs市场的供需态势;全面梳理了PGMs湿法回收(含氰化法、盐酸+氧化剂工艺),火法回收(含铅捕集、铜捕集、锍捕集、铁捕集工艺)的技术特征与应用情况;着重从焙烧‒浸出、铁捕集‒酸浸、低温铁捕集‒电解‒离心萃取工艺等方面阐述了PGMs火法‒湿法联合回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进展。其中,低温铁捕集‒电解‒离心萃取成套工艺延续了低温铁捕集研究思路,通过低熔点渣型设计将铁捕集温度由1800℃以上降至约1400℃,富集得到Fe-PGMs合金后经电解进一步富集PGMs,再经离心萃取提纯依次得到Pd、Pt、Rh,实现了短流程分离提纯PGMs,具有绿色、高效、低成本的诸多优点。着眼PGMs循环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围绕“PGMs富集、分离提纯、污染防控”全流程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加快建设PGMs循环利用全链条标准体系和绿色低碳的产业生态环境,全面开展业务流程的“互联网+”能力建设以实现“回收‒处理‒再利用”全流程的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族金属 循环利用 低温铁捕集‒电解‒离心萃取 联合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