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秦徭役制中的几个法定概念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金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33,共8页
秦的"更"役与"正"役,其内容、性质与起役之龄皆有别。凡单言"更"或"更"卒者,尽皆指为月更之役卒。一年一度的月更之役,称为"更"役,应"更"役者,在习惯上可以称为"更&q... 秦的"更"役与"正"役,其内容、性质与起役之龄皆有别。凡单言"更"或"更"卒者,尽皆指为月更之役卒。一年一度的月更之役,称为"更"役,应"更"役者,在习惯上可以称为"更"卒。"正"与"正"卒之称既有别而又相一。凡按律应从事军戍之役者,则通称之为"正",此为着重就其在役之龄方面而言之;凡正在从事军戍之现役者,则可通称之为"正卒"。此二义又实相联为一事,只是其中言各有所侧重而已。然"更"卒与"正"卒,并非两类人之别,而是同一个人应为国家所尽的两类不同性质的徭役义务之不同。"更"、"正"起役年龄先后稍有所差。先为"更",待稍壮之后,即按法定年龄"移为正",并按编次从事正役。每一个男子一生,在法定役龄期限内,既须为"更",又须为"正"。"更"的役期以月计。"一更"就是一月的时间。正役役期以岁计,所谓"一岁屯戍,一岁力役"即是也。时间总为二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徭役 徭屯之别
下载PDF
明代均徭役财政负担解析——以海瑞《兴革条例》为中心 被引量:4
2
作者 丁亮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5-171,共7页
均徭役银力差的轻重问题始终是明史学者争论的焦点,其实均徭银力差和轻重差之间并无逻辑上的对应关系。重役的形成主要由于附加给民户的财政责任过多,而判断均徭役的轻重也主要根据附加给徭役的额外财政负担的多少。海瑞的《兴革条例》... 均徭役银力差的轻重问题始终是明史学者争论的焦点,其实均徭银力差和轻重差之间并无逻辑上的对应关系。重役的形成主要由于附加给民户的财政责任过多,而判断均徭役的轻重也主要根据附加给徭役的额外财政负担的多少。海瑞的《兴革条例》保留了淳安县较为完整的财政数据,其中均徭役项目不仅标注了工食银,还记载了表示该役实际财政负担的耗银,因而,可以通过各项目的正耗银总量,对均徭役的财政负担进行较为精确的量化分析。通过对工食正耗银的量化分析表明,负担各府县重要财政部门的徭役一般是重差,而没有此类责任的铺兵、门子等服务与各机构的杂役,还有不须亲自服役的银差大多属于轻差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徭役 银力差 轻重差 工食银 耗银
下载PDF
从天长纪庄木牍看汉代的徭役制度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恒全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9-166,共8页
天长纪庄木牍《算簿》所载算赋数与更役数重合,表明凡算赋交纳的对象,同时也是服更役的对象,凡算赋交纳的年龄段,同时也是服更役的年龄段,即汉代服更役的对象为十五岁至免老年龄之间的成年男女。对天长纪庄木牍《算簿》和《户口簿》的... 天长纪庄木牍《算簿》所载算赋数与更役数重合,表明凡算赋交纳的对象,同时也是服更役的对象,凡算赋交纳的年龄段,同时也是服更役的年龄段,即汉代服更役的对象为十五岁至免老年龄之间的成年男女。对天长纪庄木牍《算簿》和《户口簿》的定量分析表明,汉代每户平均服役人数不少于二人,与汉代晁错所言相符。汉代的傅籍属兵役性质,傅籍的对象限于成年男子;始傅的年龄,汉初为十七岁,汉景帝二年后为二十岁,汉昭帝后为二十三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庄木牍 汉代 徭役 算簿
下载PDF
归义军政权对徭役影庇的限制——以P.3231《平康乡官斋籍》为主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大旺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9-85,共7页
官斋劳动是归义军时期敦煌百姓承担的杂役,官员、衙前子弟、色役人等出现于官斋劳动中表明其本身虽免杂役,但不能影庇户内其他丁男。这种对徭役影庇的限制与中原地区的政策是一致的,归义军时期官员等政府服务人员出现于官斋及其他杂役中... 官斋劳动是归义军时期敦煌百姓承担的杂役,官员、衙前子弟、色役人等出现于官斋劳动中表明其本身虽免杂役,但不能影庇户内其他丁男。这种对徭役影庇的限制与中原地区的政策是一致的,归义军时期官员等政府服务人员出现于官斋及其他杂役中,显示其限制政策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义军 官斋劳动 徭役 蠲免 影庇
下载PDF
关于吐鲁番出土文书中五凉时期的徭役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汉东 《敦煌学辑刊》 1990年第1期43-50,共8页
由于史籍缺载,或语焉不详,有关五凉时期徭役问题的研究,目前基本上仍是空白。近年整理出版的《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一册,所收五凉文书虽然大多残缺不全,但对此问题已提供了确实可据的材料,使我们对五凉时期的徭役有了较清晰的了解。特别... 由于史籍缺载,或语焉不详,有关五凉时期徭役问题的研究,目前基本上仍是空白。近年整理出版的《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一册,所收五凉文书虽然大多残缺不全,但对此问题已提供了确实可据的材料,使我们对五凉时期的徭役有了较清晰的了解。特别是五凉时期的兵役,更为如此。本文试加考察,以求教于专家学者。一、五凉时期的终身兵役根据出土文书,五凉时期的徭役以兵役或兵役形式的其他杂役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出土文书 五凉 服兵役 屯田 徭役 世兵制 北凉 杂役 史籍 少数民族
下载PDF
从走马楼吴简看孙吴时期的口算与徭役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恒全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3-129,共7页
从走马楼吴简看,孙吴时期仍然实行汉代的算赋、口钱征收制度,对十五至六十岁的成年男女征收算赋,对小于十五岁的部分小男小女征收口钱。与汉代一样,孙吴的成年女子也是徭役征发的对象。孙吴徭役征发的对象为十五至六十岁之间的成年男女... 从走马楼吴简看,孙吴时期仍然实行汉代的算赋、口钱征收制度,对十五至六十岁的成年男女征收算赋,对小于十五岁的部分小男小女征收口钱。与汉代一样,孙吴的成年女子也是徭役征发的对象。孙吴徭役征发的对象为十五至六十岁之间的成年男女,与算赋征收的对象相同,说明在正常情况下,算赋与徭役的征纳是重合的,即交纳算赋的对象,同时也是服徭役的对象,交纳算赋的年龄段,同时也是服徭役的年龄段。但由于各种免役情况的存在,服徭役的数量往往少于交纳算赋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马楼吴简 孙吴 口算 徭役
下载PDF
明初迁徙富户考释——兼论京师坊厢徭役制度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龙潜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8年第3期54-64,53,共12页
迁徒富户是明初政治生活中一件大事。自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就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每有论及。近年来,还有专门讨论它。但都是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来立论,说是打击地主阶级的措施。由于文献记载混淆不清,论者又未经考订,所引证据,有的... 迁徒富户是明初政治生活中一件大事。自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就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每有论及。近年来,还有专门讨论它。但都是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来立论,说是打击地主阶级的措施。由于文献记载混淆不清,论者又未经考订,所引证据,有的不免失实,结论自然不够全面,值得商榷。笔者有感于此,特撰本文,希望把问题弄清楚,并提出个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供大家参考,有不妥之处,盼望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徭役制度 京师 内部矛盾 文献记载 地主阶级 统治阶级 政治生活 朱元璋 中外学者 证据
下载PDF
对北朝时期灾后减免租调徭役措施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辉 《东疆学刊》 CSSCI 2008年第4期45-48,共4页
北朝时期国家政府在灾后采取一系列减免租调、徭役的措施。从减免地区来看,主要有针对受灾地区的减免、全国性的减免两大类,其中全国性减免措施较少。从减免对象来看,有面向全体灾民的、也有依据资产多少减免的。总结北朝时期灾后减免措... 北朝时期国家政府在灾后采取一系列减免租调、徭役的措施。从减免地区来看,主要有针对受灾地区的减免、全国性的减免两大类,其中全国性减免措施较少。从减免对象来看,有面向全体灾民的、也有依据资产多少减免的。总结北朝时期灾后减免措施,有助于为现代研究救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时期 灾后 减免租调徭役
下载PDF
秦国兵役徭役制度试探 被引量:1
9
作者 屈建军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43-52,共10页
董仲舒所谓秦制“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的说法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史学界据以研究秦国兵役徭役制度的传统观点亦值得商榷。在徭役方面,秦国实行积数年一次,每次役期一年的徭役征调制度;在兵役方面,秦民服役时间的长... 董仲舒所谓秦制“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的说法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史学界据以研究秦国兵役徭役制度的传统观点亦值得商榷。在徭役方面,秦国实行积数年一次,每次役期一年的徭役征调制度;在兵役方面,秦民服役时间的长短和服役次数的多少完全以战争需要为转移,并无具体年限之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国 兵役徭役 制度
下载PDF
说秦汉徭役制度中的“更”——汉牍《南郡卒编更簿》小记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金光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67-72,共6页
松柏汉1号墓47号木牍《南郡卒编更簿》,它的性质,像一种理论预算性编制。其数据是宏观性数据,是一个为实征徭役提供的理论预算性数据;此簿的基本属性是"编人",即对县卒人员的分组编制。秦汉月更徭役制度不论采取何种编制,对... 松柏汉1号墓47号木牍《南郡卒编更簿》,它的性质,像一种理论预算性编制。其数据是宏观性数据,是一个为实征徭役提供的理论预算性数据;此簿的基本属性是"编人",即对县卒人员的分组编制。秦汉月更徭役制度不论采取何种编制,对于一个更卒个体而言,其年内践服更役之总量是不得超过一个月。牍文所示"三更"等诸"更",其义极简明。今以"三更"为例言之,"三更"义即三个更次,亦即将全县更卒分组编制成为三部分,也可以说是三个队列。他皆仿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郡卒编更簿》 “月为更卒” 秦汉徭役
下载PDF
“役”与“政”:清代前期的徭役与差徭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锋 《人文论丛》 2022年第1期281-304,共24页
由清初的徭役滥派、无偿征发,到差徭的有偿征发,是徭役制度的一大变化。人丁编审的主旨在于确定和掌握赋役的征派对象,亦即“人丁编审”的关键,在于丁银的征收。实施“摊丁入亩”以后,丁银摊入地亩征收,在税收意义上,田赋与丁银合一,“... 由清初的徭役滥派、无偿征发,到差徭的有偿征发,是徭役制度的一大变化。人丁编审的主旨在于确定和掌握赋役的征派对象,亦即“人丁编审”的关键,在于丁银的征收。实施“摊丁入亩”以后,丁银摊入地亩征收,在税收意义上,田赋与丁银合一,“田赋”或“地丁”构成清代前期的主要财政收入。此后,但凡逢“公事”,如运送兵粮饷鞘、挑挖运河、兴修河工水利、修葺城池、皇上出行,等等,依然有“兵差”“河差”“工差”“皇差”等差徭的征派,这些差徭统其名曰“夫差”,均支发差徭工食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徭役 差徭 丁银 工价 清代
下载PDF
秦自商鞅变法后的租赋徭役制度 被引量:33
12
作者 张金光 《文史哲》 1983年第1期20-27,共8页
一租秦征收租赋的标准是什么?杜佑、马端临皆言“舍地而税人”。有的同志认为秦“田租的征收办法,是以一户(五口之家)有田百亩的假设,而按人户征收的”。其实,秦的赋税制度是既“税人”而又未尝“舍地”。一部分按人户征收,若户赋之类... 一租秦征收租赋的标准是什么?杜佑、马端临皆言“舍地而税人”。有的同志认为秦“田租的征收办法,是以一户(五口之家)有田百亩的假设,而按人户征收的”。其实,秦的赋税制度是既“税人”而又未尝“舍地”。一部分按人户征收,若户赋之类。而田租刍稿则是按四亩征收的。这可从如下事实看出。第一、出土秦律《法律答问》指出:已经向农民收了租,不报,叫做“匿田”:“弗徭使,弗令出户赋”,叫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鞅变法 徭役制度 秦律 赋税制度 田租 马端临 秦人 土地国有制 董仲舒 史记
下载PDF
明代山东东昌府均徭役应役实态分析——以《山东经会录》为中心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铭遥 丁亮 《兰台内外》 2020年第24期71-72,68,共3页
20世纪30年代以来,明代徭役制度的研究一直是明史研究的前沿领域,然而由于资料匮乏和研究方法的限制,学界对明代社会经济史尤其是地方财政的研究日趋渐冷。近几年国内整理出版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大量的史料,《山东经会录》就是其中之一。... 20世纪30年代以来,明代徭役制度的研究一直是明史研究的前沿领域,然而由于资料匮乏和研究方法的限制,学界对明代社会经济史尤其是地方财政的研究日趋渐冷。近几年国内整理出版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大量的史料,《山东经会录》就是其中之一。该文献原藏日本,由内藤湖南先生搜集到,拜中日文化交流所赐,得以在国内出版。笔者在本文中首先简述了《山东经会录》性质及其史料价值,后通过书中记录东昌府的均徭数据,量化分析了山东应役实态。笔者结合《山东经会录》与一系列明代文献的记载,总结了明代人民徭役负担严重的原因,并剖析了其中反映出的明朝地方政府运作情况与百姓应役实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山东 徭役 应役实态 量化分析
下载PDF
秦汉徭役制度辨析(上) 被引量:11
14
作者 高敏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56-64,共9页
关于秦汉徭役制度,由于史料奇缺,有许多问题不甚明白,需要提出问题,辨明疑难。历代注疏家及今人之治秦汉史者,对有关秦汉徭役制度的有限史料的理解,也分歧不小。秦简、汉简相继出土之后,虽然为秦汉摇役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条件,但对有关简... 关于秦汉徭役制度,由于史料奇缺,有许多问题不甚明白,需要提出问题,辨明疑难。历代注疏家及今人之治秦汉史者,对有关秦汉徭役制度的有限史料的理解,也分歧不小。秦简、汉简相继出土之后,虽然为秦汉摇役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条件,但对有关简牍的理解,也未趋于一致;加上发掘不够,有些可以说明徭役问题的简文,未曾引人注目。基于上述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徭役制度 秦汉史 服兵役 秦汉时期 史料 董仲舒 汉书 食货志 力役 汉简
下载PDF
关于明初徭役制度的两点商榷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志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63-68,共6页
近年来发表的左云鹏同志的《明代徭役制度散论》(以下简称“左文”)和唐文基同志的《明中叶东南地区徭役制度变革》(以下简称“唐文”),都探讨了明初徭役制度的内容,提出了一些有启发的见解。但又感到二文在某些问题上对史料的理解和运... 近年来发表的左云鹏同志的《明代徭役制度散论》(以下简称“左文”)和唐文基同志的《明中叶东南地区徭役制度变革》(以下简称“唐文”),都探讨了明初徭役制度的内容,提出了一些有启发的见解。但又感到二文在某些问题上对史料的理解和运用稍欠严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徭役制度 东南地区 明中叶 史料 散论 《明太祖实录》 里甲 均徭 物料 何乔远
下载PDF
明代徭役的优免 被引量:6
16
作者 伍丹戈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3年第3期40-54,共15页
一、明代免除徭役的条件和专业役户的优免 在明代,人们要免除徭役负担,除了用非法的流亡方式逃避之外,就只有具备免除徭役的合法权利。徭役本来就不是人人都必需服役,一向都有免除徭役负担特权的人。最早免除徭役的记载,见之于《周礼》... 一、明代免除徭役的条件和专业役户的优免 在明代,人们要免除徭役负担,除了用非法的流亡方式逃避之外,就只有具备免除徭役的合法权利。徭役本来就不是人人都必需服役,一向都有免除徭役负担特权的人。最早免除徭役的记载,见之于《周礼》,叫“施舍”,秦汉以后,叫“复除”,到明代则叫“优免”。照《周礼》记载,小司徒主管徭役的“施舍”即免除,乡师、乡大夫根据应该服役和免役的标准分别编定承充徭役和免除徭役的册籍:“以岁时登其夫家之众募,辨其可任者,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其舍者,国中贵者,贤者,能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皆舍。以岁时入其书。”这里所讲的服役和免役的原则或基本精神,秦汉以后的历代王朝都将它们继承下来,一直到明代还是这样。 《周官》规定的上述免役办法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根据生理的或身体的条件而规定的免除;第二种是根据人们的社会经济条件而规定的免除。第二种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负担有专业徭役而将一般的徭役负担免除;另一类是对于具有特殊身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徭役 杂役 差役 民役 万历 赋役 奴仆 特权 京官 田产
下载PDF
秦汉徭役制度辨析(下)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敏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106-111,共6页
(七)关于“赀徭”关于不包括兵役在内的狭义的徭役的类别,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西汉人董仲舒的说法,秦汉的徭役与兵役可分“更卒”之役、“正卒”之役与“屯戍”之役。除“正率”之役与“屯戍”之役二者属于兵役外,真正属于狭... (七)关于“赀徭”关于不包括兵役在内的狭义的徭役的类别,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西汉人董仲舒的说法,秦汉的徭役与兵役可分“更卒”之役、“正卒”之役与“屯戍”之役。除“正率”之役与“屯戍”之役二者属于兵役外,真正属于狭义的徭役者,就只剩下“更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徭役制度 秦汉 兵役 董仲舒 秦始皇 官府 市籍 汉书 居延汉简 赎刑
下载PDF
北魏前期徭役问题初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维训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7,38,共8页
一、北魏前期徭役征调的对象及其变化拓跋魏是十六国内迁诸族中入塞较晚的一支,而且当它征服周边诸族和初临中原之时,还处于刚从原始社会转入阶级社会的发展阶段.在征调徭役方面,即具有与其社会发展水平和情况相适应的特点,也有在前代... 一、北魏前期徭役征调的对象及其变化拓跋魏是十六国内迁诸族中入塞较晚的一支,而且当它征服周边诸族和初临中原之时,还处于刚从原始社会转入阶级社会的发展阶段.在征调徭役方面,即具有与其社会发展水平和情况相适应的特点,也有在前代和同时并存的其他政权影响下不断沿袭汉族封建徭役制的倾向.而徭役征调对象所呈现的复杂情况及其变化,正是这一历史特点的重要表现.根据历史记载,当时徭役征调的对象,可以粗略归纳为三种情况,现逐一介绍并述其演变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跋 《魏书》 北魏前期 徭役 孝文帝 高车 编户 杂役 公元 问题初探
下载PDF
《九章算术》记载的汉代徭役制度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74-83,共10页
一 关于服役者的年龄问题 汉代人民开始服徭役的年龄是多少岁?史学界目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没有很大分政,基本上同意唐人颜师古的说法,把民众“始傅”作为给国家服役的开始。①关于傅籍应役的年龄,一般认为景帝时规定为二十岁,昭帝时... 一 关于服役者的年龄问题 汉代人民开始服徭役的年龄是多少岁?史学界目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没有很大分政,基本上同意唐人颜师古的说法,把民众“始傅”作为给国家服役的开始。①关于傅籍应役的年龄,一般认为景帝时规定为二十岁,昭帝时改为二十三岁,即成定制,直到汉末。②1975年云梦秦简出土后,提供了有关秦代傅籍的新史料,由于计算方法不一致,史学界对秦代始傅应役的年龄有争议,或说是十七岁,或说是十五岁;但是对汉代服役年龄的看法却少有变化,仍把二十或二十三岁当做服役开始的年龄。③一些影响较大的新版通史著作,如《中国史稿》、《中国通史》等,也执此观点,④似乎已成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章算术》 徭役制度 计算方法 云梦秦简 《中国通史》 服役年龄 史学界 新史料 颜师古 傅籍
下载PDF
西汉徭役制度简论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今言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54-63,共10页
徭役是地主政权强迫“编户”承担的一种封建义务。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汉代,徭役的征剥量较之田租、口赋重得多,对农民所带来的痛苦亦最为深广。因此,当我们考察汉代的阶级关系时,既要注意当时的土地占有形态及租赋搜刮方式,也要... 徭役是地主政权强迫“编户”承担的一种封建义务。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汉代,徭役的征剥量较之田租、口赋重得多,对农民所带来的痛苦亦最为深广。因此,当我们考察汉代的阶级关系时,既要注意当时的土地占有形态及租赋搜刮方式,也要十分重视研究与此相关联的徭役制度。但是,由于史文简缺,我们对西汉的役法,至今仍有许多问题纠葛不清。本文对此只是提出一些问题,作个简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徭役制度 口赋 封建专制主义 编户 田租 租赋 正卒 高帝纪 超经济 居延汉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