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全不危”养生说
1
作者 李永新 《江西中医药》 2003年第5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养生 德全不危 精神 饮食
下载PDF
“德全不危”思维对心理咨询在认知方式上的启示
2
作者 黄青青 范向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17期126-128,共3页
"德全不危"思维是以道为思维逻辑起点,以人与天地相参的关联对照模式去认知万物,指出人要心安不惧,不受于危就要在言行上应该循道而行,遵德而动.这种思维对心理咨询在认知方式上有一定的启示:一是认识到心理问题产生有更深刻... "德全不危"思维是以道为思维逻辑起点,以人与天地相参的关联对照模式去认知万物,指出人要心安不惧,不受于危就要在言行上应该循道而行,遵德而动.这种思维对心理咨询在认知方式上有一定的启示:一是认识到心理问题产生有更深刻原因;二是心理咨询师深化专业建构和完善自身素质另有门径;三是来访者欲减少或免于心理问题当循道益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全不危”思维 心理咨询 认知方式 黄帝内经
下载PDF
论《黄帝内经》“德全不危”的养生思想 被引量:2
3
作者 范奇鑫 吴世彩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908-3911,共4页
“德全不危”是《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的核心,其形成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指明了养生的根本在于全德。“德”的内涵当从道家的“玄德”之义作解,即虚静素朴、顺应自然以执道全德。“德全不危”之所以成为可能在于“道”“德”与人体的“... “德全不危”是《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的核心,其形成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指明了养生的根本在于全德。“德”的内涵当从道家的“玄德”之义作解,即虚静素朴、顺应自然以执道全德。“德全不危”之所以成为可能在于“道”“德”与人体的“精”之间存在着客观的本质的联系,即德全则精全,精全则气足神旺,从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能没有危殆。“德全不危”的养生方法体现在知常无妄、恬淡虚无及养慈守神3个方面。其要旨是指引人们回归于生命的“道”“德”本原中,从根本上消除生命中的隐患和危殆。通过修德来养生,可以使人的健康状况与生命质量得到同步提高,因此“德全不危”的养生思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德全不危 养生思想 道家
原文传递
儒家养生 仁德者得其寿
4
作者 刘更生 《中医健康养生》 2017年第2期30-31,共2页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思想史上,儒家思想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它提倡"仁者爱人""温良恭俭让"等品德以教化百姓,也潜移默化地孕育出古人重视修身养性的养生观。当代社会,我们依旧有必要回归传统,学习这种潜心静气。
关键词 儒家思想 仁者爱人 养生观 恬淡虚无 精神内守 黄帝内经 修养 德全不危 上古天真论
下载PDF
《黄帝内经》之涵养道德与养护身体的关系及其启示
5
作者 王汉苗 张其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32-135,共4页
《黄帝内经》重视涵养道德与养护身体的关系,提出了德全不危的观点。在发病原因上,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防病治病上,突出调和生命个体与内部、外部环境以养护身体之重要性。在人们普遍遭遇健康威胁的当下,了解涵养道德... 《黄帝内经》重视涵养道德与养护身体的关系,提出了德全不危的观点。在发病原因上,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防病治病上,突出调和生命个体与内部、外部环境以养护身体之重要性。在人们普遍遭遇健康威胁的当下,了解涵养道德以养护身体之方法,加强道德修养,调和情志,对促进现代人健康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涵养道 养护身体 德全不危
下载PDF
好德行是最大的利己
6
作者 佟彤 《理论与当代》 2014年第11期59-59,共1页
佟彤在9月11日的《北京晨报》发表文章说,9月9日,一位老人乘车时,因为年轻人不肯让座而与之发生争执,随后突然倒地猝死。老人很可能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而愤怒就是诱因。看到这个新闻,我马上想到一本书的名字:《好身体从改变德性开始》... 佟彤在9月11日的《北京晨报》发表文章说,9月9日,一位老人乘车时,因为年轻人不肯让座而与之发生争执,随后突然倒地猝死。老人很可能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而愤怒就是诱因。看到这个新闻,我马上想到一本书的名字:《好身体从改变德性开始》。这本书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何裕民写的:他发现。他治疗的很多癌症病人最终能活下来,和他们的性格或者说德行有很大关系,越是心胸宽广、懂得感恩者,在与癌症的对垒中越容易胜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晨报 心脑血管疾病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一本 裕民 医学研究者 德全不危 寿者 中说
下载PDF
儒家思想对中医养生理论建构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谭颖颖 刘昭纯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53-1255,共3页
目的:探讨儒家思想对中医养生理论建构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拟采用文献研究方法从中国传统哲学角度,探讨中医养生理论的建构及其思维模式特点。结论:中医养生理论受儒家天人合一观的影响,奠定了中医养生的整体观念;中医养生理论受儒家中... 目的:探讨儒家思想对中医养生理论建构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拟采用文献研究方法从中国传统哲学角度,探讨中医养生理论的建构及其思维模式特点。结论:中医养生理论受儒家天人合一观的影响,奠定了中医养生的整体观念;中医养生理论受儒家中和思想的影响,认为人体自身须“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内外调和”,才能保证人体“邪不能害”,由此提出养生以中和为最佳境界。此外,中医养生理论承袭了儒家重德的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德全不危”的养生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养生理论 儒家思想 中国传统哲学 天人合一观 文献研究 阴平阳秘 哲学思想 德全不危
下载PDF
郭贞卿《炳烛医话·养胎二则》
8
作者 张斯特 张斯杰 《陕西中医》 1984年第1期27-28,共2页
据我几十年的临床观察体验,感到养胎不可小视。对于养胎,须注重生活起居、饮食、情志、药物等多种方面,这里仅就神养和药养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神养神养,即以神养胎。神养的实质就是调七情,使孕母随时调节自己的情志使之宁静... 据我几十年的临床观察体验,感到养胎不可小视。对于养胎,须注重生活起居、饮食、情志、药物等多种方面,这里仅就神养和药养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神养神养,即以神养胎。神养的实质就是调七情,使孕母随时调节自己的情志使之宁静而不躁扰,从而对胎儿的发育产生良好的影响。《史记》载:“太伍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这是关于神养最早的记载。《便产须知》云:“勿乱服药,勿过饮酒,勿妄向非地便,勿举重、登高、涉险,心有大惊,犯之难产,子必癫痫。”《巢氏病源》谓:“妊娠三月名胎始,当此之时,血不流行,形象始化,未定仪,因感而变。欲子端正庄严,常口谈正言,身行正事……欲子美好,宜佩白玉,欲子贤能,宜看诗书,是谓外象而内感者也。”这些通过不听淫声,不出傲言、不登高、不涉险以保持心情宁静;通过谈正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胎 药养 德全不危 情志 胎儿发育 治神 丝子 桂枝 桂尖 辛温解表药 煎服 恬淡虚无 人参 补气药
下载PDF
高寿老人的心理特征
9
作者 孙清廉 《健康生活》 2016年第4期36-36,共1页
有人统计分析了古今中外200名70~135岁老人的资料,其中心理健康者占87.5%,居21项长寿因素之首。古人认为:"凡欲身无病,必先正其心"。《内经》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嗜欲不... 有人统计分析了古今中外200名70~135岁老人的资料,其中心理健康者占87.5%,居21项长寿因素之首。古人认为:"凡欲身无病,必先正其心"。《内经》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嗜欲不能劳其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恬淡虚无 精神内守 志闲 心理健康 心理特征 统计分析 德全不危 热爱生活 必先 动静平衡
下载PDF
养生的重点
10
作者 刘更生 《家庭中医药》 2013年第2期10-11,共2页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这样一段养生名言:"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这样一段养生名言:"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生名言 上古天真论 虚邪贼风 恬淡虚无 精神内守 德全不危
下载PDF
素问译注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应秋 《中医杂志》 1958年第1期62-66,共5页
前言现代人读古典著作,不是困于诘倔聱牙的本文,便是碍于浩如烟海的疏注,因此许多有价值的古书,便渐渐和现代人陌生起来。不仅是现代人讯古书如此,就是古人读远古的著作,亦常常遇到这困难。例如“说苑”善说篇有首越人歌。
关键词 精气 精水 日月 黄帝 气主 德全不危 六腑 修持 天地 祖国医学 岐伯 肌肉若一 胃水
下载PDF
德润身,仁者寿
12
作者 陈日益 《医食参考》 2021年第12期63-63,共1页
修德是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养生家都十分注重道德养生。医家的“德全不危”,儒家的“德润身”“仁者寿”,都是把修养德性作为养生长寿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养生学者宋一夫率先提出了“养生之前必先修心”的理论。那么,日常... 修德是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养生家都十分注重道德养生。医家的“德全不危”,儒家的“德润身”“仁者寿”,都是把修养德性作为养生长寿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养生学者宋一夫率先提出了“养生之前必先修心”的理论。那么,日常生活中如何修德才能达到养生长寿之目的呢?关键是要做好下面12字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养生学 养生家 德全不危 仁者寿 修心 养生长寿 润身
原文传递
自我情绪管理的方法(六)
13
作者 王春勇 《癌症康复》 2024年第4期61-65,共5页
智慧修养与提升一、为何上古之人能活到“百岁而动作不衰”?《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乃问于天师日:“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智慧修养与提升一、为何上古之人能活到“百岁而动作不衰”?《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乃问于天师日:“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日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天真论 精神内守 德全不危 虚邪贼风 自我情绪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