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9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的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擎天 张鹏飞 +3 位作者 余虹 陈佳瑜 陈斌(综述) 李芳(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509-1514,共6页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PCAS)是心搏骤停的严重并发症,致死、致残率极高。如何采用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PCAS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已成为急诊医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PCAS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呼吸支持、循环支持、脑保护、冠状动...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PCAS)是心搏骤停的严重并发症,致死、致残率极高。如何采用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PCAS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已成为急诊医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PCAS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呼吸支持、循环支持、脑保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等。本文对当前PCAS的主要治疗方法进行总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救治此类患者和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 缺血再灌注损伤 治疗 进展
下载PDF
两种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搏骤停的预测效果分析
2
作者 李春萍 曾艳 +2 位作者 蔡少青 杨露 刘元税 《护理管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387-391,共5页
目的探讨两种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搏骤停的预测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便利选取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入某医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24 h后是否... 目的探讨两种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搏骤停的预测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便利选取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入某医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24 h后是否发生心搏骤停分为病例组(158例)和对照组(142例)。病例组收集患者在心搏骤停发生前30 min、1 h、2 h、4 h、8 h、16 h、24 h的生命体征,并带入改良早期预警评分量表和重要性早期预警评分量表;对照组随机选择24 h内具有完整资料的时间点与病例组相对应,收集内容及方法同病例组。结果病例组患者心搏骤停前30 min至24 h各个时间点,两个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搏骤停前8 h,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2,具有较低的预测效能,重要性早期预警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3,预测效能中等。心搏骤停发生前的8 h内,重要性早期预警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7,且各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要性早期预警评分对各种类型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搏骤停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7。结论重要性早期预警评分比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具有更高的预测效能,能够提前8 h预测心搏骤停的发生,且对各种类型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均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预警评分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重要性早期预警评分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搏骤停 预测效能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在心搏骤停后综合征中的心脑保护效应探析
3
作者 路国锋 王志汕 +3 位作者 林辰 杨华盛 李军军 吴文思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1期2047-2048,2068,共3页
本文从中医角度探讨心搏骤停后综合征(PCAS)的中医病机、辨证分型、用药时机、注意事项,认为通过中西医联合手段干预PCAS患者,可提高复苏成功率和复苏后生存率,是改善PCAS预后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 参附注射液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早期气管插管对成人院内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及存活出院率的影响
4
作者 丁智颖 朱甜甜 +6 位作者 赵勇 张阿芳 包华瑞 潘琳琳 何媛媛 方芳 张泓 《安徽医学》 2024年第7期836-841,共6页
目的分析早期气管插管对成人院内心搏骤停(IH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及存活出院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生院内心搏骤停的423例患者,根据抢救期间是否行气管插管分为气管插管组(263例... 目的分析早期气管插管对成人院内心搏骤停(IH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及存活出院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生院内心搏骤停的423例患者,根据抢救期间是否行气管插管分为气管插管组(263例)和非气管插管组(160例),其中气管插管组又分为15分钟内气管插管组(118例)和超过15分钟气管插管组(145例)。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5分钟内气管插管组、超过15分钟气管插管组与非气管插管组患者ROSC和存活出院率的差异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5分钟内气管插管组118例患者中ROSC的患者为36例,恢复率为30.51%;超过15分钟气管插管组145例患者中ROSC的患者为43例,恢复率为29.65%;而非气管插管组160例患者中ROSC的患者为30例,恢复率为18.75%,15分钟内气管插管组、超过15分钟气管插管组与非气管插管组患者恢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分钟内气管插管组118例患者中存活出院为55例,存活出院率为46.61%;超过15分钟气管插管组145例患者中存活出院为48例,存活出院率为33.10%;而非气管插管组160例患者中存活出院为49例,存活出院率为30.63%,15分钟内气管插管组与非气管插管组患者存活出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初始心率、是否有旁观者、15分钟内气管插管、长期居住地、有无入住ICU、是否存在低血压/休克、是否存在严重创伤,均是影响患者存活出院率的因素。结论气管插管时机影响成人IHCA患者ROSC及存活出院率,其中15分钟内气管插管组的ROSC率和存活出院率均高于非气管插管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心搏骤停 气管插管 自主循环恢复 预后 回顾性队列研究
下载PDF
成人心搏骤停患者骨髓腔输液的证据总结
5
作者 叶群 余群飞 +4 位作者 杜金磊 任英 龙瑶 叶天 封秀琴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目的 :总结成人心搏骤停患者骨髓腔输液治疗的有关证据,为规范临床实践,优化成人心搏骤停患者血管通路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成人心搏骤停患者骨髓腔输液治疗的所有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1日,对... 目的 :总结成人心搏骤停患者骨髓腔输液治疗的有关证据,为规范临床实践,优化成人心搏骤停患者血管通路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成人心搏骤停患者骨髓腔输液治疗的所有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1日,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提取并汇总证据。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包括指南2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2篇、证据总结1篇和随机对照试验3篇。从人员组织管理、建立与移除时机、穿刺部位的选择、疼痛管理、并发症的预防和置管与输液效果6个方面总结了18条证据。结论 :本研究总结的成人心搏骤停患者骨髓腔输液的证据,可为医护人员正确使用骨髓腔输液提供参考依据,但在临床实践中还应有针对性地应用证据,从而提高心搏骤停患者骨髓腔输液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腔输液 心搏骤停 成人 证据总结 护理
下载PDF
嗜铬细胞瘤多系统危象患者突发心搏骤停的护理
6
作者 诸国萍 卫建华 +1 位作者 翁峰霞 张萍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11期1019-1021,共3页
总结1例嗜铬细胞瘤多系统危象患者突发心搏骤停的护理体会。针对该疾病发病率低、病情进展迅速、需尽早明确诊断等问题,启动多学科共同参与评估和诊疗;针对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及神经系统损伤等问题,采取快速成立抢救团队、实施体外膜... 总结1例嗜铬细胞瘤多系统危象患者突发心搏骤停的护理体会。针对该疾病发病率低、病情进展迅速、需尽早明确诊断等问题,启动多学科共同参与评估和诊疗;针对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及神经系统损伤等问题,采取快速成立抢救团队、实施体外膜肺氧合、动态监测脑功能等措施。经过17d治疗及护理,患者病情稳定,顺利转泌尿外科行进一步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多系统危象 品嗜铬细胞瘤 心搏骤停 体外膜肺氧合 危重病护理
下载PDF
微信视频指导对镇乡村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7
作者 满益伍 谢伟山 姜椿法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分析微信视频指导对镇乡村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3年6月救治的60例镇乡村呼吸心搏骤停患者资料,依据微信视频指导应用与否分为对照组(2020年1月-2021年9月,未使用微信视频指导)27例,... 目的:分析微信视频指导对镇乡村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3年6月救治的60例镇乡村呼吸心搏骤停患者资料,依据微信视频指导应用与否分为对照组(2020年1月-2021年9月,未使用微信视频指导)27例,观察组(2021年10月-2023年6月,使用微信视频指导)33例。对比两组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抢救成功率、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差异。结果:观察组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抢救后的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镇乡村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抢救中微信视频指导能够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并调节患者机体的血气指标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乡村 呼吸心搏骤停 微信视频指导 血气指标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1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伴心搏骤停患儿的护理
8
作者 钱飞阳 沈国莲 +1 位作者 陈娅兰 邵颖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328-1329,1334,共3页
总结2023年10月3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伴心搏骤停患儿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快速评估病情,配合医生抢救;按医嘱正确应用强心药物,改善心功能;密切观察患儿心电图变化,防止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作;... 总结2023年10月3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伴心搏骤停患儿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快速评估病情,配合医生抢救;按医嘱正确应用强心药物,改善心功能;密切观察患儿心电图变化,防止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作;指导患儿注意活动与休息,促进疾病康复;做好心理护理,缓解焦虑状态。本例患儿经27 d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后病情稳定顺利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 心搏骤停 儿童 护理
下载PDF
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的家庭救护最佳证据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蒋庆丽 何梅 +2 位作者 兰锶鍚 汪先花 林玉珠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1-37,46,共8页
目的 检索并汇总国内外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的家庭救护相关证据,为制订科学合理的家庭救护方案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按照“6S”证据模型自上而下的原则,系统检索国内外指南网、专业协会网、循证数据库、综合数据库中关于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家... 目的 检索并汇总国内外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的家庭救护相关证据,为制订科学合理的家庭救护方案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按照“6S”证据模型自上而下的原则,系统检索国内外指南网、专业协会网、循证数据库、综合数据库中关于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家庭救护的证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Meta分析等,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23年4月30日。由2名经循证方法培训的护理研究生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提取证据。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3篇、指南7篇、专家共识5篇、系统评价4篇。总结出32条证据,包括识别、启动急救医疗服务、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除颤、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教育培训8个方面。结论 科学、系统的总结了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家庭救护的最佳证据,为发生院外心搏骤停时第一目击者实施家庭救护措施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家庭救护 心肺复苏 除颤 循证护理 证据总结
下载PDF
球囊面罩对心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金星 赵雅莉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球囊面罩对心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50例心搏骤停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在院前急救中进行气管插管,观察组在院前急救中以球囊面罩联合气管插管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救治效果、预... 目的探讨球囊面罩对心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50例心搏骤停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在院前急救中进行气管插管,观察组在院前急救中以球囊面罩联合气管插管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救治效果、预后情况、不同时间点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早期充盈峰最大充盈速度与舒张晚期充盈峰最大峰值速度比值(E/A)]、复苏前后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酸碱度(pH)]、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气道开放时间(13.04±2.80)s、呼吸恢复时间(112.10±18.80)min、心跳恢复时间(6.38±1.45)min以及意识改善时间(44.94±9.55)min均短于对照组的(81.88±9.58)s、(158.53±24.08)min、(9.98±2.08)min、(65.89±12.35)min,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心肺复苏成功后6 h,两组LVEF、E/A均高于本组入院时,且观察组LVEF、E/A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心肺复苏成功后1 h,观察组LVEF、E/A高于本组入院时及对照组同期,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心肺复苏成功后1 h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成功后6 h,两组LVEF、E/A均高于本组心肺复苏成功后1 h,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复苏后30 min,两组PaO_(2)、pH均高于复苏前,PaCO_(2)均低于复苏前,且观察组PaO_(2)(92.21±7.23)mm Hg(1 mm Hg=0.133 kPa)、pH(7.22±0.15)高于对照组的(85.87±8.38)mm Hg、(7.13±0.09),PaCO_(2)(44.92±6.30)mm Hg低于对照组的(53.18±7.81)mm Hg,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88.00%,高于对照组的64.00%,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92.00%高于对照组的64.00%,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搏骤停患者以球囊面罩联合气管插管进行院前急救能够提高救治效果,减轻心功能损伤,改善血气指标,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院前急救 气管插管 球囊面罩 心功能
下载PDF
ECMO结合心肺复苏机在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田会君 秦历杰 +1 位作者 程艳伟 梁冰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2期4079-4082,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心肺复苏机给予心搏骤停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使用心肺复苏机(50例),观察组加用ECMO(50例)。对比... 目的分析基于心肺复苏机给予心搏骤停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使用心肺复苏机(50例),观察组加用ECMO(50例)。对比抢救成功率、生命体征恢复时间、血气指标和脑功能分级。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生命体征(自主心跳、呼吸、循环和血压)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和乳酸清除率上升,血乳酸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脑功能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MO结合心肺复苏机可提高心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利于生命体征恢复,对血气指标和预后均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体外膜肺氧合 心肺复苏机
下载PDF
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因子、MPO、Cys C水平与近期临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亚男 朱婷婷 +1 位作者 刘星星 张龚平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研究心搏骤停心肺复苏(CPR)成功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因子、髓过氧化物酶(MPO)、胱抑素C(Cys C)水平与近期临床预后关系。方法选取80例心搏骤停CPR成功患者,根据6个月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38)和预后不良组(n=42),比较两组血清氧... 目的研究心搏骤停心肺复苏(CPR)成功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因子、髓过氧化物酶(MPO)、胱抑素C(Cys C)水平与近期临床预后关系。方法选取80例心搏骤停CPR成功患者,根据6个月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38)和预后不良组(n=42),比较两组血清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MPO、Cys C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MDA、SOD、GSH-Px、MPO、Cys C水平与近期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并分析各指标对近期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CPR成功后平均动脉压(MAP)低于预后良好组(t=2.54,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CPR成功后30 min、24 h、48 h的血清MDA、MPO、Cys C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t分别=5.20、4.46、6.23、6.66、3.47、8.37、9.47、14.39、27.59,P均<0.05),SOD、GSH-Px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组(t分别=-11.37、-6.16、-5.60、-12.39、-5.65、-5.19,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PR后24 h血清MDA、SOD、GSH-Px、MPO、Cys C水平为心搏骤停CPR成功患者近期临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分别=1.55、1.53、1.54、1.59、1.61,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PR成功后24 h血清MDA、SOD、GSH-Px、MPO、Cys C水平联合预测心搏骤停CPR成功患者近期临床预后不良的灵敏度为96.00%,AUC为0.91,均高于单独检测(Z分别=8.99、18.98、16.13、7.04、12.12,P均<0.05)。结论血清MDA、SOD、GSH-Px、MPO、Cys C水平是心搏骤停CPR成功患者近期临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且其水平联合预测心搏骤停CPR成功患者近期临床预后不良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氧化应激因子 髓过氧化物酶 胱抑素C 预后
下载PDF
基于护理团队配合的应急代码模式在院内心搏骤停病人急救中的应用
13
作者 何爱惠 陈华娟 张可 《全科护理》 2024年第6期1137-1139,共3页
目的:探讨应急代码模式下护士快速反应和明确角色分工配合院内心搏骤停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1月医院收治的70例心搏骤停病人,根据是否采用应急代码进行院内心搏骤停救治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 目的:探讨应急代码模式下护士快速反应和明确角色分工配合院内心搏骤停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1月医院收治的70例心搏骤停病人,根据是否采用应急代码进行院内心搏骤停救治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比较两组病人复苏成功率、支援人员到位时间、首次除颤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首次给药时间,以及干预前后护士工作压力及抢救医生对护士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医院院内病人心搏骤停复苏成功率由11.4%上升至22.8%;支援人员到位时间由(10.06±1.56)min缩短至(1.68±0.47)min(P<0.05),首次除颤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首次给药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护士工作压力减轻,抢救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采取应急代码模式能有效缩短心搏骤停急救时支援人员到位时间,明确参加抢救护士的角色和职责,促进心搏骤停病人的有效复苏,提高了医生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团队 应急代码 心搏骤停 复苏成功率 支援人员到位时间
下载PDF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搏骤停风险预测模型与验证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瑢 《全科护理》 2024年第4期764-767,共4页
目的:分析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搏骤停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医院300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病人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即训练集210例,验证集90例。... 目的:分析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搏骤停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医院300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病人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即训练集210例,验证集9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搏骤停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emer-Lemeshow检验评估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肌酐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低、左前降支罪犯血管、急性心律失常、Killip心功能分级(≥Ⅲ级)是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搏骤停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因素构建预警模型,训练集的Hose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P=0.173;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6[95%CI(0.851,0.941),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2%、71.3%。验证集Hose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P=0.407;ROC曲线下面积为0.885[95%CI(0.809,0.961),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81.5%。结论:基于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可为临床工作者评估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生心搏骤停的风险提供参考依据,以降低心搏骤停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急性心肌梗死 心搏骤停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院前成功抢救完全性气道异物梗阻致心搏骤停幼儿1例
15
作者 李双双 鲁美丽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21期56-56,共1页
完全性气道异物梗阻是院前最严重的危重症之一,可在极短时间内造成窒息、心跳呼吸骤停或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1]。现回顾在调度员指导、院前医师配合下成功复苏幼儿完全性气道异物梗阻导致心搏骤停1例资料,并讨论调度员系统指导第一目击... 完全性气道异物梗阻是院前最严重的危重症之一,可在极短时间内造成窒息、心跳呼吸骤停或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1]。现回顾在调度员指导、院前医师配合下成功复苏幼儿完全性气道异物梗阻导致心搏骤停1例资料,并讨论调度员系统指导第一目击者、医师第一现场急救的价值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气道异物梗阻 心搏骤停 院前急救
下载PDF
远程视频指导第一目击者成功救治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的急救护理
16
作者 管钦铃 李瑶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235-237,共3页
总结1例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经公众互救要院前急救要院内救治成功出院的急救护理体会。针对患者猝死原因不明、病情危重、第一目击者无救援经验、需快速恢复生命体征、避免脑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等问题,采取成立远程救援小组,通过远程把控... 总结1例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经公众互救要院前急救要院内救治成功出院的急救护理体会。针对患者猝死原因不明、病情危重、第一目击者无救援经验、需快速恢复生命体征、避免脑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等问题,采取成立远程救援小组,通过远程把控、统一指挥、分工协作,早期快速识别病情,最小化急救空白期,自主循环恢复后提供血流动力学监测与容量管理、多维度最佳目标体温管理、预防微循环障碍等措施。经过2 h的积极抢救和精细化护理,患者转急诊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16 d后顺利出院。出院后随访6个月,状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护理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术 自主循环恢复 急症护理
下载PDF
气管插管与球囊面罩辅助通气在心搏骤停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7
作者 张相婷 冯超 宋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球囊面罩辅助通气与气管插管在心搏骤停(SCA)心肺复苏(CPR)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9月寿光和信医院收治的80例SCA行CPR院前急救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通气方法不同分为A组(37例)及B组(43例)。A组... 目的探讨球囊面罩辅助通气与气管插管在心搏骤停(SCA)心肺复苏(CPR)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9月寿光和信医院收治的80例SCA行CPR院前急救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通气方法不同分为A组(37例)及B组(43例)。A组采用球囊面罩辅助通气,B组采用气管插管辅助通气,比较两组通气及心跳相关指标、复苏成功率及生存率、心功能及血氧饱和度指标、血气指标。结果A组建立通气时间及心跳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生存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脑钠肽水平低于B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氧饱和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急救前、后各血气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救后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水平均高于急救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低于急救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与球囊面罩辅助通气均可有效用于SCA患者CPR院前急救,但后者使用能够更好地缩短心跳恢复时间及通气建立时间,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院前急救 气管插管 球囊面罩辅助通气 复苏成功率
下载PDF
急诊体外心肺复苏标准化急救流程在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陈绍赟 张丽 +4 位作者 黄夕华 马娜 张燕 金伦 季学丽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194-1197,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心肺复苏(ECPR)标准化急救流程应用于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室收治的68例急诊呼吸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 目的探讨体外心肺复苏(ECPR)标准化急救流程应用于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室收治的68例急诊呼吸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实行常规ECPR流程干预,观察组34例实行急诊ECPR标准化急救流程干预。观察两组ECPR急救效率、ECPR急救效果、护理不良事件和家属急救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ECPR团队到达耗时、护士备物耗时以及ECPR上机耗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自主循环恢复率以及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急救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ECPR标准化急救流程能够提高呼吸心搏骤停患者急救效率,加速自主循环恢复,并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促进患者家属急救满意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心肺复苏 急救流程 呼吸心搏骤停 自主循环恢复
下载PDF
精准心肺复苏在心搏骤停患者中的疗效及对预后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
19
作者 林斌 罗海萍 林少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0期51-55,共5页
目的:探究精准心肺复苏在心搏骤停患者中的疗效及对预后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收治的80例心搏骤停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心肺复苏进行救治,观... 目的:探究精准心肺复苏在心搏骤停患者中的疗效及对预后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收治的80例心搏骤停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心肺复苏进行救治,观察组按照精准心肺复苏进行救治。比较两组的救治总有效率、脑功能表现分级(CPC)、自主循环恢复及持续时间、治疗前后的心肌损害指标[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结果:观察组救治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CPC分级优于对照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自主循环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肌损害指标及神经损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 h,观察组GDF-15、CK-MB、H-FABP、NSE、S100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心肺复苏在心搏骤停患者中的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心搏骤停患者的预后相关血清指标,在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心肺复苏 心搏骤停 预后相关血清指标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分层急救护理对心律失常致心搏骤停患者的应用
20
作者 雷亚莉 李曼 +1 位作者 刘晓荣 赵喜荣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5期2606-2612,共7页
目的探究多学科协作分层急救护理对心律失常致心搏骤停患者的应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6例心律失常导致心搏骤停的患者。按照收治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 目的探究多学科协作分层急救护理对心律失常致心搏骤停患者的应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6例心律失常导致心搏骤停的患者。按照收治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4例;年龄45~70(58.35±7.78)岁;原发病:冠心病20例,心肌炎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瓣膜性心脏病6例,心肌梗塞4例。试验组中男23例,女25例;年龄46~69(58.47±7.82)岁;原发病:冠心病21例,心肌炎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瓣膜性心脏病5例,心肌梗塞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试验组采用多学科协作分层急救护理。两组均干预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生命体征恢复时间(自主呼吸、窦性心律、自主循环)、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表(GCS)评分、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体中文版(DASS-21)评分和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QOLI-74)评分。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试验组的自主呼吸、窦性心律和自主循环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56.27±16.48)h比(108.67±27.84)h、(2.24±0.69)d比(5.68±1.34)d、(42.87±13.68)h比(129.56±36.37)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2、15.81、15.46,均P<0.05);试验组的抢救成功率、干预后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93.75%(45/48)比79.17%(38/48)、(7.74±0.91)分比(5.37±0.76)分],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0.96±2.13)d比(15.68±3.2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6,t=13.85、8.43,均P<0.05);试验组干预后的压力、抑郁和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6.86±1.21)分比(9.37±1.34)分、(4.57±1.27)分比(6.15±1.37)分、(6.38±1.67)分比(9.57±2.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3、5.86、8.10,均P<0.05);试验组干预后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和心理功能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40、11.52、9.76、8.93,均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分层急救护理能提高心律失常导致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尽快恢复生命体征,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消极情绪,提高GCS评分和生活质量,为心律失常致心搏骤停患者的急救护理提供有效的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搏骤停 多学科协作分层 急救护理 生命体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