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7篇文章
< 1 2 1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生命意义感:心理机制、影响因素及作用(综述)
1
作者 刘芳 杨硕 赵永耀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129-1134,共6页
生命意义感问题日渐受到社会大众和多学科领域的关注,进化心理学观点认为生命意义感作为个体对生命存在目的和意义的理解和感知,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心理机制,与适应性选择、响应本能需求、社会互动与群体适应关系密切。研究通... 生命意义感问题日渐受到社会大众和多学科领域的关注,进化心理学观点认为生命意义感作为个体对生命存在目的和意义的理解和感知,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心理机制,与适应性选择、响应本能需求、社会互动与群体适应关系密切。研究通过集成当前的进化心理学理论观点和实证研究成果,从认知、情感和动机3个层面对生命意义感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解读,指出三者之间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个体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体验、行为决策和社会互动模式,并基于此进一步揭示生命意义感保护身心健康、调节人际关系的现实价值和推动人类进化、促进社会发展的进化价值,为生命意义感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新的学科视角。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内在机制、跨文化比较以及持续关注社会变迁对个体生命意义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义感 进化心理 心理机制 认知 情感 动机
下载PDF
破“五唯”政策下天津市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再平衡的心理机制研究
2
作者 李景焕 钱思宇 《新丝路》 2024年第10期241-243,共3页
破“五唯”政策是目前我国高校对教师评价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评价政策变革会影响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平衡,而再平衡行为又受心理机制的影响。文章以天津市高校教师为调研对象,构建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再平衡的心理机制作用模... 破“五唯”政策是目前我国高校对教师评价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评价政策变革会影响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平衡,而再平衡行为又受心理机制的影响。文章以天津市高校教师为调研对象,构建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再平衡的心理机制作用模型。探寻破“五唯”政策下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再平衡行为的心理影响因素,揭示心理层面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为破“五唯”引导政策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五唯”政策 教学科研关系 心理机制 中介效应 调节效应
下载PDF
芳香植物对调节大学生心理机制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万丽 丁献华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期175-177,共3页
芳香植物散发出来的特殊香味可以经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使人心情愉悦,起到调节心理、缓解压力的作用,它们被广泛用于缓解人类焦虑、抑郁、紧张情绪和医学辅助治疗。近年来,大学生由于就业、学业、经济等方面原因引起自卑、焦虑、恐惧,... 芳香植物散发出来的特殊香味可以经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使人心情愉悦,起到调节心理、缓解压力的作用,它们被广泛用于缓解人类焦虑、抑郁、紧张情绪和医学辅助治疗。近年来,大学生由于就业、学业、经济等方面原因引起自卑、焦虑、恐惧,导致情绪不稳,出现各种心理问题,通过分析大学生个体心理现状和芳香物质对人体的作用机制,探讨了常见芳香植物的应用及其对调节大学生心理机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植物 芳香物质 心理机制 芳香疗法 应用
下载PDF
独处及其在营销领域的表现与心理机制
4
作者 侯佳雯 刘凤军 孟陆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688,共12页
当前“单身经济”快速兴起,独处成为多数人的生活常态。基于不同动机的独处行为下,消费者情绪、心理体验存在哪些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消费者行为会产生哪些改变,是商家和学者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独处行为(solitude)指的是一种个体与他... 当前“单身经济”快速兴起,独处成为多数人的生活常态。基于不同动机的独处行为下,消费者情绪、心理体验存在哪些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消费者行为会产生哪些改变,是商家和学者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独处行为(solitude)指的是一种个体与他人不存在社交互动的状态,其根据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可分为积极独处(自愿独处)和消极独处(非自愿独处)两种类型。独处行为的诱发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内部因素主要指个体自身性格特质及其主观意愿选择,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个体人际关系不佳以及所处环境导致社交需求不被满足等。独处个体在积极独处时更加注重满足内在需求,以自我满足和自我取悦、自我提升和自我实现为主要消费动机,更偏好于无社交属性的消费行为;在消极独处时以建立社会联结、寻求情感寄托为主要消费动机,更加偏好具有社交属性的产品或服务类型。由此,构建了消费者独处行为及其心理机制的理论框架,并对营销领域下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处 诱发因素 消费动机 消费偏好 心理机制
下载PDF
眼睛效应不稳定性的原因阐释:基于主客观因素与心理机制视角
5
作者 雷贺雅 黄文欣 +3 位作者 陈为聪 洪金珠 郑岩 黄亮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6-498,共13页
眼睛效应指当呈现直视的眼睛线索时,个体的行为反应会发生明显变化。已有研究表明眼睛线索具有促进亲社会行为、减少反社会行为、提高自我意识等积极效应。然而在部分研究中眼睛效应并不能稳定地出现,导致其不稳定的因素包括眼睛的生理... 眼睛效应指当呈现直视的眼睛线索时,个体的行为反应会发生明显变化。已有研究表明眼睛线索具有促进亲社会行为、减少反社会行为、提高自我意识等积极效应。然而在部分研究中眼睛效应并不能稳定地出现,导致其不稳定的因素包括眼睛的生理特征、情绪类型、呈现时间、眼神注视方向、任务交互形式、周边人数与噪音、个体自我意识、群体身份和行为成本等。眼睛效应的心理机制包括声誉机制和规则机制等。基于影响因素和心理机制视角解释眼睛效应不稳定性的原因,有助于为其产生稳定的效益提供理论启示。未来可进一步细化眼睛线索的种类来扩展研究的适用范围,结合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深入探察相关的神经机制,在个体不同的发展阶段展开纵向对比,以及开展实地研究提高该领域研究的生态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睛线索 眼睛效应 声誉 自我意识 心理机制
下载PDF
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心理机制和干预策略——以功能材料课程为例
6
作者 毕文超 王凯民 刘源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10期84-88,共5页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获得了各方面的便利,同时对手机的依赖性也日渐增加。近年来,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现象愈加显著,对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甚至未来职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本文深入分析大学生学习过程中手机成瘾的心理机制,以功...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获得了各方面的便利,同时对手机的依赖性也日渐增加。近年来,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现象愈加显著,对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甚至未来职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本文深入分析大学生学习过程中手机成瘾的心理机制,以功能材料课程为例总结了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然后,针对这些心理学机制,提出从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干预的策略,教师、学校和家庭多方面协同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和综合能力素养。People get convenience in all aspects due to the popularity of smart cellphones, but also accompanied with increasing dependence on cellphones. In recent years, the phenomenon of cellphone addiction is becoming more obviou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which has certain impacts on college students’ study,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even future career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behind cellphone addiction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college students, followed by the corresponding influences using Functional Materials course as an example. Then, according to thes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strategies to intervene college students’ cellphone addiction are proposed from cognitive,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aspects. With the synergy of teachers, collages and family, collage students will be led to properly use cellphones for improved psychological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成瘾 大学生 干预策略 心理机制
下载PDF
新时代员工创新行为的心理机制与提升路径
7
作者 孙靓靓 张艳 《市场周刊》 2024年第28期167-170,共4页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知识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迈入新时代,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态呈现出崭新格局。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以新应变,以新取胜”已经成为企业乃至国家竞争的核心力量。没有创新,企业就...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知识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迈入新时代,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态呈现出崭新格局。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以新应变,以新取胜”已经成为企业乃至国家竞争的核心力量。没有创新,企业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摒弃传统的经营理念,积极拥抱创新。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究员工创新行为心理机制和提升路径,对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以及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员工创新行为 心理机制 提升路径
下载PDF
“躺平”的心理机制及自我调适
8
作者 张宝菁 任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13期78-80,共3页
“躺平”根据其发生原因可以分为直接“躺平”和间接“躺平”,它们的心理发生机制分别为习得性无助和观察学习。“躺平”的实质是生活控制感的丧失,“躺平”减少了社会创新的动力和前进的活力,“躺平”麻痹了人的斗志。应对“躺平”的... “躺平”根据其发生原因可以分为直接“躺平”和间接“躺平”,它们的心理发生机制分别为习得性无助和观察学习。“躺平”的实质是生活控制感的丧失,“躺平”减少了社会创新的动力和前进的活力,“躺平”麻痹了人的斗志。应对“躺平”的最好办法是建构心理防疫系统,“躺平”发生后要及时进行专业求助并通过OPA原则进行自我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躺平 心理机制 自我调适
下载PDF
从消费到构建:青年国潮消费的心理机制研究
9
作者 杨甜 王昕 陈苗苗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30,39,共11页
国潮是一种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时尚潮流。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国潮产品迅速成为青年群体追逐与消费的现象级时尚产品。本文采用扎根理论分析青年群体国潮消费偏好的内在逻辑,进而拟构出青年群体国潮消费的心理机制模型。研究发... 国潮是一种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时尚潮流。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国潮产品迅速成为青年群体追逐与消费的现象级时尚产品。本文采用扎根理论分析青年群体国潮消费偏好的内在逻辑,进而拟构出青年群体国潮消费的心理机制模型。研究发现,青年为国潮欣然买单的背后,暗含着个体与社会之间“感知价值-购买商品-构建世界”的意义互动关系,其中,文化价值是影响青年国潮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社会价值、心理价值、形象价值及宣传系统同时起调节作用。国潮贴合青年人的审美,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壁垒,以国潮消费吸引青年通往时尚背后的文化世界,进而引导其在母体文化中创造性地自我呈现,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潮 青年群体 消费心理机制 双向意义互动 自我呈现
下载PDF
品牌标识的消费者反应及心理机制研究述评
10
作者 赵雅荻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27-35,共9页
为了解品牌标识对企业营销实践和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界定品牌标识的定义、类型、功能,明晰品牌标识对消费者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文章采用文献阅读和综述方法,聚焦国内外研究中具有价值的观点和实证结果,对其进行整理和归纳。综... 为了解品牌标识对企业营销实践和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界定品牌标识的定义、类型、功能,明晰品牌标识对消费者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文章采用文献阅读和综述方法,聚焦国内外研究中具有价值的观点和实证结果,对其进行整理和归纳。综述结果表明,品牌标识营销效应在文字(数字、字母、字体)、图形(对称、圆角与多角、边框)及颜色三个维度具有不同影响。其心理机制包括生理(觉醒、注意)、认知(加工流畅性、解释水平、光环效应、具身认知、时空一致性、心理距离)和消费者特质因素(性别、社会阶层、情绪、自我构念)三个层面,主要集中在认知心理学范畴,证实品牌标识通过作用于消费者认知进而影响行为的机制。未来研究应结合当今时代发展,针对衍生出的新型标识进行探讨;同时,以系统的观点将标识多种元素结合看作整体,探讨不同元素的相互促进和抑制作用,对品牌标识研究进行延伸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标识 品牌名称 标识功能 营销效应 心理机制 消费者
下载PDF
初中生学业成绩分化及干预的心理机制研究
11
作者 郑先如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35,共5页
初中生学业成绩分化既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一种必然现象。造成学业成绩分化的原因是复杂的,心理机制联结各种原因综合地影响着学业成绩及其分化。初中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能力的交互作用是最基本的学习心理机制,初中生的成就动机与迁移... 初中生学业成绩分化既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一种必然现象。造成学业成绩分化的原因是复杂的,心理机制联结各种原因综合地影响着学业成绩及其分化。初中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能力的交互作用是最基本的学习心理机制,初中生的成就动机与迁移能力的合约作用是最内在的学习心理机制,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概念是联结基本机制和内在机制的一统心理机制。干预学业成绩的分化可先从改变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着手,进而激活其成就动机与迁移能力的合约力,再继而扩大至学习动机与学习能力的交互力,最终形成学习动机与学习能力的各种因子相互激荡的一体心理机制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学业成绩分化 心理机制
下载PDF
认知·情感·意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机制运行探究
12
作者 高文茜 陈金香 《理论导刊》 2024年第12期47-53,共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循环的运行过程。探究其心理机制的运行,关键在于分析共同体成员在铸牢共同体意识过程中的心理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运行机理。这一过程的心理机制运行分为三个阶段,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循环的运行过程。探究其心理机制的运行,关键在于分析共同体成员在铸牢共同体意识过程中的心理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运行机理。这一过程的心理机制运行分为三个阶段,即认知认同阶段,涉及信息的感知、选择、加工、认同;情感生成阶段,通过情感的唤醒、共鸣、升华,来增强与巩固共同体成员的自豪感、尊崇感和归属感;意志形成阶段,包括信念的确立、意志的坚定与强化。三个阶段彼此作用、相互融合、紧密衔接,形成了一个从信息获取至信息输出、表达的完整逻辑链条,从而达成共同体成员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和铸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心理机制 认知 情感 意志
下载PDF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中学生高品质心理机制建设研究
13
作者 彭国庆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4年第5期21-26,共6页
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研究是努力践行建设小学高质量数学作业体系的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中开展学生高品质心理机制建设更是为了全面实现学科育人的重要目标。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中学生高品质心理机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不... 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研究是努力践行建设小学高质量数学作业体系的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中开展学生高品质心理机制建设更是为了全面实现学科育人的重要目标。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中学生高品质心理机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承担着高质量作业体系建设的任务,还承担实践性作业本身内涵建设和实现学科育人的重要目标。在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中增强学生的社会性动机,调节作业行为;精准把握作业要素,合理设计作业行为。帮助学生建立积极情绪,建设学生高品质作业心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数学 实践性 作业 心理机制
下载PDF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心理机制与构建路径
14
作者 经卫国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0-86,共7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基于价值认同的心理学视角,认为大学生价值认同形成过程经历了知行分离的依从阶段、知行趋同的认同阶段、知行合一的内化阶段,其价值认同的心理机制应包含四个基本运行结构:心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基于价值认同的心理学视角,认为大学生价值认同形成过程经历了知行分离的依从阶段、知行趋同的认同阶段、知行合一的内化阶段,其价值认同的心理机制应包含四个基本运行结构:心理动力机制、心理导向机制、心理促进机制、心理调节机制。从价值认同的心理要素入手,结合大学生认同的形成过程、心理机制的一般规律,提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建构路径,以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价值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心理机制 建构路径
下载PDF
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心理机制的特征
15
作者 张灵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2-96,102,共6页
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需要,探究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心理机制运行的特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心理机制是一个由多因素、多层次、多变... 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需要,探究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心理机制运行的特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心理机制是一个由多因素、多层次、多变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动态系统,在运行中必然呈现出许多带规律性的特点,其特征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稳定性与可变性并存、能动性与受动性并存、持续性与反复性并存以及个性化与社会化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接受心理机制 特征
下载PDF
正念对手机依赖的影响:心理机制与理论解释
16
作者 魏萍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65-70,共6页
手机依赖是指在无成瘾物质条件下的手机使用失控状况,主要表现为因过度或不当使用手机而对个体带来明显心理、社会功能损害的现象。已有研究结果显示,正念特质与手机依赖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正念训练可以通过提高手机依赖者的注意觉... 手机依赖是指在无成瘾物质条件下的手机使用失控状况,主要表现为因过度或不当使用手机而对个体带来明显心理、社会功能损害的现象。已有研究结果显示,正念特质与手机依赖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正念训练可以通过提高手机依赖者的注意觉知水平改善手机依赖行为,而渴求、压力与负性情绪、去自动化是正念影响手机依赖的心理机制。正念再感知模型、接纳与监控理论、双加工理论分别从认知调节、情绪调节和行为调节三个方面对正念影响手机依赖的心理机制进行了解释。未来的研究还应深化探索注意觉察和接纳在影响手机依赖行为中的差异性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有针对性的正念训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 手机依赖 心理机制 渴求 负性情绪 去自动化
下载PDF
数字人权时代消费者人脸识别的心理机制与法律规制
17
作者 饶晗 王文龙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5-90,共6页
数字社会中人权的内涵被数字化重构,并产生了“数字人权”。数字人权具有安全、尊严、公平的价值属性,内涵主要包括互联网接入权、网络隐私权、数据被遗忘权和数据财产权。在商业场景中,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可能给消费者带来隐私、安全... 数字社会中人权的内涵被数字化重构,并产生了“数字人权”。数字人权具有安全、尊严、公平的价值属性,内涵主要包括互联网接入权、网络隐私权、数据被遗忘权和数据财产权。在商业场景中,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可能给消费者带来隐私、安全、财产、公平方面的风险,并且存在知情同意权被架空、法律和行政规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有效保护消费者的数字人权,结合自我知觉理论、技术接受模型、社会交换理论和双因素理论探讨了人脸识别的心理机制,并从知情同意权保障、三原则审查、自我约束、行政规制和司法救济几个方面提出了消费者人脸识别的法律规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权 消费者 人脸识别 心理机制 法律规制
下载PDF
元认知视角下强迫症心理机制研究的进展与展望(综述)
18
作者 姜帆 刘晓明 贺淇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7期978-984,共7页
自强迫症的元认知理论模型建立以来,诸多研究者围绕实证检验和临床应用等方向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迄今已涌现诸多研究成果。本文旨在对既往研究进行综合梳理,厘清强迫症元认知理论的源起及发展脉络,总结当前关于功能失调性元认知和元认知... 自强迫症的元认知理论模型建立以来,诸多研究者围绕实证检验和临床应用等方向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迄今已涌现诸多研究成果。本文旨在对既往研究进行综合梳理,厘清强迫症元认知理论的源起及发展脉络,总结当前关于功能失调性元认知和元认知疗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认知神经科学、理论模型的革新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展望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心理机制 元认知疗法 功能失调性元认知
下载PDF
共鸣与回响:从心理机制看《河岳英灵集》与《诗品》之关系
19
作者 孙佩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4-58,共5页
文学共鸣理论是考察殷璠《河岳英灵集》与钟嵘《诗品》关系的一个重要途径。从文学共鸣产生的三个心理机制来看,殷璠与钟嵘在批评愿景、情感经验和审美趣味等方面存在高度契合。两位诗论家有着相同的变革诗评风气和创作现状的理想愿望... 文学共鸣理论是考察殷璠《河岳英灵集》与钟嵘《诗品》关系的一个重要途径。从文学共鸣产生的三个心理机制来看,殷璠与钟嵘在批评愿景、情感经验和审美趣味等方面存在高度契合。两位诗论家有着相同的变革诗评风气和创作现状的理想愿望。又因为相似的沉于下僚的仕宦经历,他们在具体品人论诗方面,常给予身世不平之人和以怨为美之作以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共鸣 钟嵘 殷璠 心理机制
下载PDF
移动媒体时代教育内卷的心理机制及破解
20
作者 宋紫琴 杨佳鑫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7期11-18,共8页
教育内卷是长久以来存在的教育问题,深刻影响着教育主体的情绪和行为。移动媒体时代下智能教育全面升级,但也给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挑战,学生隐藏在教育内卷背后的复杂心理受到影响,致使教育内卷现象愈演愈烈。从移动媒体时代教育内... 教育内卷是长久以来存在的教育问题,深刻影响着教育主体的情绪和行为。移动媒体时代下智能教育全面升级,但也给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挑战,学生隐藏在教育内卷背后的复杂心理受到影响,致使教育内卷现象愈演愈烈。从移动媒体时代教育内卷现象产生的过程出发,就其背后可能存在并受到影响的心理机制进行探讨,提出可能存在非良性竞争的攀比心理、焦虑心理和从众心理。有针对性地对非良性竞争心理进行理想教育、自尊教育、放松教育、理智教育,并充分利用移动媒体技术的优势,以期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社会心态,突破教育内卷,规避恶性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媒体 教育内卷 心理机制 心理调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