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动态增强定量参数诊断乳腺癌的价值及其与恶性转化中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1
作者 白丽 苏雪娟 陈体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58-563,共6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定量参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定量参数与恶性转化中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乳腺病变患者,其中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原位癌、非典型... 目的探究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定量参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定量参数与恶性转化中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乳腺病变患者,其中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原位癌、非典型增生、单纯增生乳腺病变患者各40例。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扫描获取定量参数[细胞外血管外空间的体积分数(Ve)、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比较各组患者DCE-MRI定量参数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血管内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lk-1/KDR)表达、微血管密度],并比较不同病变性质乳腺病变患者DCE-MRI定量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CE-MRI定量参数联合诊断乳腺癌的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DCE-MRI定量参数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关系。结果浸润性导管癌组患者的Ve、Ktrans、Kep分别为0.17±0.05、(0.18±0.06)min、(1.37±0.32)min,明显高于导管内原位癌组的0.14±0.04、(0.15±0.04)min、(1.22±0.27)min,非典型增生组的0.12±0.04、(0.05±0.02)min、(0.74±0.07)min和单纯增生组的0.10±0.03、(0.04±0.01)min、(0.53±0.0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导管癌组患者的Flk-1/KDR半定量积分、VEGF半定量评分及微血管密度分别为(7.44±2.18)分、(7.85±2.46)分、(51.88±3.07)个/100倍镜,明显高于导管内原位癌组的(5.33±1.30)分、(5.72±1.44)分、(31.53±6.51)个/100倍镜,非典型增生组的(3.26±1.65)分、(3.36±1.73)分、(28.74±4.05)个/100倍镜和单纯增生组的(1.06±0.71)分、(1.26±0.74)分、(19.03±4.02)个/100倍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患者的Ve、Ktrans、Kep分别为0.16±0.05、(0.17±0.05)min、(1.30±0.38)min,明显高于良性组的0.11±0.03、(0.05±0.02)min、(0.64±0.1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e、Ktrans、Kep与Flk-1/KDR、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均呈正相关(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Ve、Ktrans、Kep诊断乳腺癌的AUC值均高于0.7,但各项参数联合预测恶性转化中血管生成的AUC值最大,为0.947(P<0.05)。结论DCE-MRI定量参数可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阳性检出率,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癌前病变阶段组织血管生成趋势,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 乳腺癌 定量参数 恶性转化 血管生成相关因子
下载PDF
hucMSC-Exs缓解IBD恶性转化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
2
作者 方安宁 严家来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3期89-91,共3页
炎症性肠病(IBD)长期迁延不愈,易恶性转化导致结直肠癌(CRC)发生,目前临床上仍缺乏有效治疗IBD的方法。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及其来源的外泌体(Exs)能修复DSS诱导的小鼠IBD。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hucMSC-Exs)抑制了由AO... 炎症性肠病(IBD)长期迁延不愈,易恶性转化导致结直肠癌(CRC)发生,目前临床上仍缺乏有效治疗IBD的方法。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及其来源的外泌体(Exs)能修复DSS诱导的小鼠IBD。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hucMSC-Exs)抑制了由AOM/DSS诱导的小鼠IBD恶性转化,可能是通过下调小分子泛素样修饰体-1(SUMO1)的表达进而影响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但确切的机制亟待阐明。该文试图通过相关文献综述,阐明hucMSC-Exs作用的结直肠黏膜组织靶细胞及靶细胞对hucMSC-Exs的应答,揭示hucMSC-Exs下调靶细胞中SUMO1表达的关键分子及相关信号通路,深入探讨hucMSC-Exs抑制IBD恶性转化的作用机制,为hucMSC-Exs治疗IBD及其恶性转化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 恶性转化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肝癌细胞系中circAMOTL1的表达及对肝前体细胞增殖和恶性转化的影响
3
作者 朱恺 李江伟 +4 位作者 刘蓉蓉 王茜 冯俊侨 李韧 李宗芳 《西部医学》 2024年第11期1565-1570,共6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 circAMOTL1在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肝前体细胞(HPCs)系WB-F344的增殖迁移及恶性转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ircAMOTL1在5种肝癌细胞系和正常肝细胞系L-02以及HPCs系WB-F344中的表达;同时构建过表达... 目的探讨环状RNA circAMOTL1在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肝前体细胞(HPCs)系WB-F344的增殖迁移及恶性转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ircAMOTL1在5种肝癌细胞系和正常肝细胞系L-02以及HPCs系WB-F344中的表达;同时构建过表达和敲除circAMOTL1的WB-F344的细胞系;通过CCK-8实验检测过表达或敲除cAMOTL1后HPCs的增殖变化;细胞划痕实验验证细胞迁移的变化;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验证过表达或敲除circAMOTL1后对肝癌干细胞(LCSCs)标志物CD133的表达影响。结果5种肝癌细胞系中circAMOTL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L-02(P<0.05);过表达circAMOTL1后HPCs的增殖能力显著提高(P<0.01),敲除circAMOTL1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01);过表达circAMOTL1后显著提升了细胞的迁移能力(P<0.01),敲除后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1);过表达circAMOTL1后可以检测到CD133的表达。结论circAMOTL1在5种肝癌细胞系中高表达,过表达circAMOTL1可以促进HPC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诱导其向LCSCs方向恶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AMOTL1 肝前体细胞 肝癌干细胞 增殖 恶性转化
下载PDF
癌胚型信号分子在监测肝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谢群 唐昊 +4 位作者 徐敏 方蓉菲 赛文莉 姚敏 姚登福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711-1715,共5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预防、早期监测或诊断,仍是亟需解决的医学界难题,因为现有HCC诊断标志物早期监测价值有限。肝细胞恶性转化与多种信号通路激活密切相关。近年除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s,ncRNAs)外,在慢性...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预防、早期监测或诊断,仍是亟需解决的医学界难题,因为现有HCC诊断标志物早期监测价值有限。肝细胞恶性转化与多种信号通路激活密切相关。近年除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s,ncRNAs)外,在慢性肝病恶性转化时,高迁移率族蛋白3(high mobility group box 3,HMGB3)、Wnt通路中Wnt3a、分泌型簇蛋白(secretory cluster protein,sCLU)、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高尔基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等信号分子异常升高,与肝细胞恶性转化进展正相关。本文述评了部分具有监测肝细胞恶性转化相关信号分子及其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早期监测 信号分子 肝细胞恶性转化 模型验证
下载PDF
低级别胶质瘤术后复发和恶性转化的分子标志物及其预测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旭朝 周诗崎 +2 位作者 冷海斌 高大宽 徐立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4-291,共8页
目的探索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 glioma,LGG)患者术后出现复发及恶性转化(malignant transformation,M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3月至2019年4月接受LGG切除手术及随后进行术后随访的163例患者资料。将术后未出现复发或MT的... 目的探索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 glioma,LGG)患者术后出现复发及恶性转化(malignant transformation,M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3月至2019年4月接受LGG切除手术及随后进行术后随访的163例患者资料。将术后未出现复发或MT的患者纳入对照组(85例),术后出现复发的患者纳入观察1组(44例),术后出现MT的患者纳入观察2组(34例)。基于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探讨复发和MT的危险因素与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和观察1组患者在术前癫痫发作、术前卡氏(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和手术方式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2组患者在性别、术前KPS评分、肿瘤大小和手术方式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1组患者在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突变、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癌—睾丸抗原OY-TES-1、OY-TES-1 mRNA、肿瘤抑制蛋白p53、鼠双微粒体2(mouse double minute 2,MDM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2组患者PCNA、MMP-9、癌—睾丸抗原OY-TES-1、OY-TES-1 mRNA和VEGF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DH突变、MMP-9和PCNA是LGG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VEGF、MMP-9和PCNA是LGG患者M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CNA、MMP-9和IDH突变对预测LGG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44、0.790和0.799。PCNA、MMP-9和VEGF对预测LGG术后复发的AUC分别为0.729、0.750和0.900。结论IDH突变、MMP-9和PCNA是LGG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VEGF、MMP-9和PCNA是LGG MT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蛋白在预测LGG术后复发和MT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能在LGG的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效果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LGG术后患者的预后评估和个体化治疗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别胶质瘤(LGG) 术后复发 恶性转化(MT)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分析
下载PDF
裂果薯总皂苷对WB-F344恶性转化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迁移、侵袭的影响
6
作者 莫宇雪 李锦华 +5 位作者 梁梓樱 郭心怡 吕美娴 李昊 王燕雪 梁钢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812-818,共7页
目的:探讨裂果薯总皂苷(SSPHs)对WB-F344恶性转化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及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致癌剂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MNNG)体外诱导大鼠肝卵圆细胞系WB-F344制备恶性转化细胞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MNNG组、M... 目的:探讨裂果薯总皂苷(SSPHs)对WB-F344恶性转化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及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致癌剂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MNNG)体外诱导大鼠肝卵圆细胞系WB-F344制备恶性转化细胞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MNNG组、MNNG+SSPHs组、MNNG+Wnt-1/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剂氯化锂(LiCl)+信号通路抑制剂(XAV-939)组、MNNG+LiCl组、MNNG+LiCl+SSPHs组。CCK-8法检测SSPHs对WB-F344恶性转化细胞活力;细胞划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WB-F344恶性转化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Wnt-1、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SSPHs处理后,WB-F344恶性转化细胞活力受到抑制(P<0.05)。与对照组比较,MNNG组划痕愈合率升高,细胞穿膜数增多,N-cadherin、Vimentin、Wnt-1、β-catenin蛋白表达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均P<0.05)。与MNNG组比较,MNNG+SSPHs组划痕愈合率降低,穿膜数减少,N-cadherin、Vimentin、Wnt-1、β-catenin蛋白表达下调,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均P<0.05)。与MNNG+LiCl组比较,MNNG+LiCl+SSPHs组N-cadherin、Vimentin、Wnt-1、β-catenin蛋白表达下调,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均P<0.05),与MNNG+LiCl+XAV-939组结果相同。结论:SSPHs可抑制WB-F344恶性转化细胞的EMT和迁移、侵袭,其机制可能与调控Wnt-1/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果薯总皂苷 Wnt-1/β-catenin信号通路 WB-F344细胞 恶性转化 上皮间质转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NGAL基因在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中过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9
7
作者 许丽艳 李恩民 +2 位作者 熊华淇 蔡唯佳 沈忠英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39-843,共5页
为研究NGAL (neutrophilgelatinase associatedlipocalin)基因在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中的表达情况 ,以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系SHEE和食管癌细胞系SHEEC互为对照 ,用cDNA微列阵进行筛选 ,用RNA印迹和RT PCR进行鉴定 ,cDNA克隆测序后... 为研究NGAL (neutrophilgelatinase associatedlipocalin)基因在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中的表达情况 ,以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系SHEE和食管癌细胞系SHEEC互为对照 ,用cDNA微列阵进行筛选 ,用RNA印迹和RT PCR进行鉴定 ,cDNA克隆测序后与GenBank进行BLAST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NGAL基因在SHEEC中出现显著差异过表达 ,其cDNA序列与小鼠 2 4p3、大鼠NRL (neu relatedlipocalin)、人中性粒细胞NGAL和卵巢癌NGAL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这提示NGAL基因在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GAL cDNA微列阵 差异表达基因 食管癌 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 恶性转化 过表达
下载PDF
α粒子照射诱发BEP2D细胞恶性转化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1
8
作者 葛世丽 楼铁柱 +2 位作者 项晓琼 陈伟 吴德昌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901-905,共5页
目的:建立α粒子照射诱发BEP2D细胞恶性转化模型。方法:α粒子照射永生化BEP2D细胞,通过细胞传代培养,最终经裸鼠成瘤实验,病理切片鉴定,瘤组织培养获取肿瘤细胞系,角蛋白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鉴定细胞上皮来源。结果:(1)α粒子照射BEP2D... 目的:建立α粒子照射诱发BEP2D细胞恶性转化模型。方法:α粒子照射永生化BEP2D细胞,通过细胞传代培养,最终经裸鼠成瘤实验,病理切片鉴定,瘤组织培养获取肿瘤细胞系,角蛋白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鉴定细胞上皮来源。结果:(1)α粒子照射BEP2D细胞后,培养35代,54代细胞接种裸鼠成瘤,照后20代BEP2D细胞及未照射永生化BEP2D细胞接种裸鼠不成瘤;(2)瘤体病理切片鉴定为鳞状上皮癌;(3)瘤组织培养得到肿瘤细胞系2个,角蛋白多抗免疫组化实验,细胞胞浆强阳性,证实为上皮来源。结论:1.5Gyα粒子照射诱发BEP2D细胞恶性转化,成功建立α粒子照射诱发肺癌的细胞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P2D细胞 α粒子照射 恶性转化模型 肺癌 诱发
下载PDF
在BEP2D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TGF-β1对Smad7表达的调节 被引量:17
9
作者 霍艳英 张开泰 +6 位作者 李邦印 段瑞峰 范保星 项晓琼 胡迎春 谢玲 吴德昌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7-121,共5页
背景与目的:细胞逃避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的对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是许多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Smad7是TGF-β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型Smads,它可阻断TGF-β信号在胞浆内的传导,其紊乱是TGF-β信号转导通路紊乱的机制之一。本... 背景与目的:细胞逃避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的对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是许多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Smad7是TGF-β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型Smads,它可阻断TGF-β信号在胞浆内的传导,其紊乱是TGF-β信号转导通路紊乱的机制之一。本研究旨在分析在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Smad7基因表达是否发生紊乱,TGF-β1对Smad7基因的调控功能有无发生变化,以探索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原因。方法:培养BEP2D细胞及BERP35T-2细胞,于收获前60min和90min加入不同剂量的TGF-β1,提取细胞总RNA,分别以未加TGF-β1的细胞组作为对照,用Northernblot杂交比较两组细胞Smad7mRNA表达的差异以及细胞对TGF-β1细胞因子刺激的反应性。同时提取BEP2D及BERP35T-2细胞蛋白,用Westernblot方法比较两组细胞内源性TGF-β1表达的差异。结果:Smad7mRNA表达水平恶性转化细胞高于永生化细胞;加了TGF-β1细胞因子后,BEP2D细胞Smad7mRNA表达增高,BERP35T-2细胞表达水平改变不明显。而内源性TGF-β1的表达水平,BERP35T-2细胞稍高于BEP2D细胞。结论:Smad7在辐射致肺癌细胞系中的过表达及对TGF-β1应答的降低可能是辐射诱发肺癌发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P2D细胞 恶性转化 基因表达 TGF-Β1 SMAD7 肺癌细胞
下载PDF
贫铀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杨陟华 范保星 +4 位作者 陆颖 曹珍山 于水 樊飞跃 朱茂祥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44-948,共5页
背景与目的: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铀可广泛地影响人体健康,但其远期效应,特别是致癌性,还缺乏明确的结论。本文模拟人吸入贫铀(depleteduranium,DU)气溶胶的情形,研究难溶性贫铀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及肺癌相关基因... 背景与目的: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铀可广泛地影响人体健康,但其远期效应,特别是致癌性,还缺乏明确的结论。本文模拟人吸入贫铀(depleteduranium,DU)气溶胶的情形,研究难溶性贫铀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及肺癌相关基因表达谱。方法:用难溶性贫铀氧化物(dUO2)作用腺病毒-12/SV40病毒永生化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通过观察不同代龄细胞的倍增时间、血清抗性、半固体琼脂克隆形成率及裸鼠成瘤性,鉴定细胞的恶性转化特性;用213个肺癌相关基因的芯片对贫铀诱发的转化BEAS-2B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进行检测。结果:贫铀作用后的第5代BEAS-2B细胞倍增时间明显缩短,血清抗性显著增强;第10代细胞具有锚着独立性生长特性(半固体琼脂克隆形成);第15代裸鼠体内成瘤。二甲亚砜(DMSO)对贫铀诱发的BEAS-2B细胞恶性转化有明显保护效果。213个肺癌相关基因的芯片检测结果表明,转化细胞中有70多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明显改变,其中10余个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贫铀在体外具有致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铀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细胞恶性转化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诱导人胚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恶性转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沈忠英 陈晓红 +4 位作者 沈健 蔡维佳 陈炯玉 黄天华 曾毅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7-101,共5页
为了证实HPV18E6E7基因诱导的人胚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 (SHEE) 6 1代 (SHEE6 1)部份细胞 (SHEE6 1A)已经恶性转化 ,以寻找监控细胞早期恶性转化的方法。对培养的SHEE第 10代 (SHEE10 )和 6 1代 (SHEE6 1)细胞 ,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为了证实HPV18E6E7基因诱导的人胚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 (SHEE) 6 1代 (SHEE6 1)部份细胞 (SHEE6 1A)已经恶性转化 ,以寻找监控细胞早期恶性转化的方法。对培养的SHEE第 10代 (SHEE10 )和 6 1代 (SHEE6 1)细胞 ,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形式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 ;用染色体G带核型分析和间期核染色体 1、7、8号着丝粒探针荧光原位杂交 (FISH)检测细胞染色体改变 ;用增殖优势克隆优选法选出生长快的细胞群体 ,接种裸小鼠和SCID小鼠。结果 :光学显微镜下见SHEE6 1细胞大小不等 ,重叠生长 ;电子显微镜下见细胞核多型性和核仁增大等增殖表型 ;流式细胞仪检测 ,SHEE6 1增殖指数和DNA >4n细胞高于SHEE10 ;SHEE6 1细胞染色体众数出现 5 7~ 6 0、6 3~ 6 5两亚群 ,1、7、9、13、17等染色体出现较多 3体、4体或 5体 ;FISH间期核 1、7号着丝粒数增多 ;SHEE6 1克隆优选的细胞SHEE6 1A接种SCID小鼠成瘤。这表明 :SHEE6 1细胞形态及生长特性有了改变 ,接触抑制减弱 ,高倍体和不整倍体细胞增多 ,染色体数目明显改变 ,SHEE6 1A接种SCID小鼠产生浸润性肿瘤 ,可以判定SHEE6 1部份细胞已恶性转化。用克隆优选法筛选和染色体检测可以监控永生化细胞早期恶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上皮 永生化 恶性转化 染色体 HPV 病变监测
下载PDF
真皮来源成体多能干细胞体外自发恶性转化现象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史春梦 麦跃 +6 位作者 程天民 粟永萍 徐辉 郑怀恩 王军平 黄跃生 蒋建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 研究真皮来源成体多能干细胞体外恶性转化现象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对分离的真皮多能干细胞克隆体外进行连续传代培养 ,观察其生长性状的改变 ,通过裸鼠皮下接种实验观察其是否恶性转化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转化前后细胞基因表... 目的 研究真皮来源成体多能干细胞体外恶性转化现象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对分离的真皮多能干细胞克隆体外进行连续传代培养 ,观察其生长性状的改变 ,通过裸鼠皮下接种实验观察其是否恶性转化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转化前后细胞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结果 经过长期体外连续传代培养后 ,真皮多能干细胞可发生恶性转化 ,在裸鼠体内形成肉瘤样组织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显示 ,转化后细胞仍表达多种类型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转录子 ,提示其仍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 ;但转化后细胞多种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升高 ,代谢反应酶类基因表达升高 ,生长因子和受体的表达下调 ,符合肿瘤细胞的特征 ;c ki ras基因及其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上调可能在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初步筛选鉴定了一个与干细胞增殖调控相关的候选基因。结论 体外长期连续传代培养可诱发真皮多能干细胞的恶性转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恶性转化 皮肤
下载PDF
NNK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及氧化损伤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杨陟华 朱茂祥 +2 位作者 龚诒芬 徐勇 孙红琰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84-188,共5页
本文研究NNK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恶性转化及其氧化损伤机理。结果表明,500μg/ml的NNK作用后的第5代细胞具有抗血清生长能力,第15代细胞具有锚着独立生长特性,第25代细胞具有裸鼠体内成瘤性,提示... 本文研究NNK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恶性转化及其氧化损伤机理。结果表明,500μg/ml的NNK作用后的第5代细胞具有抗血清生长能力,第15代细胞具有锚着独立生长特性,第25代细胞具有裸鼠体内成瘤性,提示NNK诱发BEP2D细胞发生了恶性转化。NNK作用后,BEP2D细胞产生的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O÷2)和羟自由基(·OH),以及8-羟基脱氧鸟嘌呤(OH8dG)含量均显著增高,提示NNK致BEP2D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涉及到氧化损伤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NK BEP2D细胞 恶性转化 DNA加合物 肺癌
下载PDF
苯并(a)芘代谢物反式二羟环氧苯并芘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被引量:62
14
作者 蒋义国 陈家堃 陈学敏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9-131,共3页
以不同浓度的苯并 (a)芘代谢物反式二羟环氧苯并芘 (BPDE)多次处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16HBE ,并观察转化细胞的恶性特征。发现BPDE可诱导 16HBE细胞恶性转化 ,形成转化灶。转化灶细胞失去接触抑制 ,排列紊乱 ,无方向性 ,交叉重叠生长。... 以不同浓度的苯并 (a)芘代谢物反式二羟环氧苯并芘 (BPDE)多次处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16HBE ,并观察转化细胞的恶性特征。发现BPDE可诱导 16HBE细胞恶性转化 ,形成转化灶。转化灶细胞失去接触抑制 ,排列紊乱 ,无方向性 ,交叉重叠生长。转化的细胞可在软琼脂上生长 ,各浓度处理组细胞集落形成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有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经BPDE处理的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 ,病理学诊断为鳞状细胞癌。本实验以反式BPDE成功地诱发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为后期进一步研究其致癌的分子机制、寻找致癌相关基因提供了理想的生物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二羟环氧苯并芘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恶性转化 致癌性 支气管癌
下载PDF
Smad7基因在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促增殖作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霍艳英 张开泰 +6 位作者 项晓琼 李邦印 徐勤枝 段瑞峰 胡迎春 李刚 吴德昌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用基因转染的方法,建立稳定表达Smad7基因的永生化及恶性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用MTT法检测Smad7基因过表达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及对TGF β1介导的生长抑制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永生化和恶性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P2D和BERP35T2中... 用基因转染的方法,建立稳定表达Smad7基因的永生化及恶性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用MTT法检测Smad7基因过表达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及对TGF β1介导的生长抑制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永生化和恶性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P2D和BERP35T2中各筛选到2个稳定表达SMAD7蛋白的克隆,命名为BS7 1、BS7 2(来源于BEP2D),RS7 1、RS7 2(来源于BERP35T2).这些细胞系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均强于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细胞系,同时TGF β1对这些细胞系的生长抑制能力明显减弱.提示Smad7基因通过降低细胞对TGF β的应答来促进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D7基因 细胞恶性转化 促增殖作用 真核表达
下载PDF
天然类胡萝卜素抑制细胞恶性转化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强 吕飞杰 +1 位作者 张涛 韩雅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46-47,共2页
实验对天然类胡萝卜素抑制细胞恶性转化的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斑蝥黄素、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均能显著升调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抑制细胞生长,并使细胞周期时相左移、M期百分比下降、MI降低;细胞转化及类胡萝卜素处理过程中不... 实验对天然类胡萝卜素抑制细胞恶性转化的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斑蝥黄素、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均能显著升调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抑制细胞生长,并使细胞周期时相左移、M期百分比下降、MI降低;细胞转化及类胡萝卜素处理过程中不伴随间隙连接蛋白基因Cx 43染色体DNA的丢失或突变。 提示: 类胡萝卜素抑制细胞增殖,升调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及其参入间隙连接蛋白基因Cx 43的表达与调控可能是其抑制细胞恶性转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类胡萝卜素 恶性转化 细胞增殖 抗癌 防癌
下载PDF
结晶型NiS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恶性转化 被引量:30
17
作者 纪卫东 吴中亮 陈家堃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 :研究结晶型硫化镍 (NiS)诱发SV4 0 LargeT抗原永生化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 (16HBE)恶性转化作用。方法 :体外用不同浓度结晶型NiS多次处理 16HBE细胞 ,软琼脂集落形成和裸鼠成瘤试验鉴定转化细胞的恶性度。结果 :细胞培养至 35代 ... 目的 :研究结晶型硫化镍 (NiS)诱发SV4 0 LargeT抗原永生化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 (16HBE)恶性转化作用。方法 :体外用不同浓度结晶型NiS多次处理 16HBE细胞 ,软琼脂集落形成和裸鼠成瘤试验鉴定转化细胞的恶性度。结果 :细胞培养至 35代 ,发现NiS可诱导 16HBE恶性转化。转化细胞排列紊乱 ,重叠生长 ,在软琼脂中的集落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并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 ;转化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 ,组织学证实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结论 :结晶型NiS有较强的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能力 ;该转化模型为镍致癌机制的分子水平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研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型硫化镍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恶性转化 细胞转化 致癌机制 肺癌
下载PDF
从形态及功能研究MNNG诱导GES-1永生化细胞的恶性转化 被引量:9
18
作者 孙振卿 闫慧明 +3 位作者 贾彬 张平 孟鹏鹏 冯广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ethyl nitro nitrosoguanidine,MNNG)作用于GES-1永生化细胞所发生的恶性转化。方法 MNNG作用于GES-1永生化细胞24 h后,通过显微镜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形态学、染色体变化和集落形成情况。统计采用... 目的探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ethyl nitro nitrosoguanidine,MNNG)作用于GES-1永生化细胞所发生的恶性转化。方法 MNNG作用于GES-1永生化细胞24 h后,通过显微镜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形态学、染色体变化和集落形成情况。统计采用t检验。结果经MNNG处理的GES-1细胞(命名为MC)核增大,畸形,核染色质变粗,核仁肥大,核分裂。染色体可见双倍及多倍体,染色体断裂。克隆形成实验可见细胞接触抑制消失克隆形成,t=5.139,P<0.05。结论经MNNG诱导的GES-1细胞的生长特性改变,呈现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及生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S-1 恶性转化 甲基硝基亚硝基胍 染色体 软琼脂集落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技术识别Maspin在支气管上皮永生化细胞和恶性转化细胞中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6
19
作者 谢玲 应万涛 +4 位作者 李邦印 张开泰 钱小红 项晓琼 吴德昌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3-466,共4页
背景与目的:Maspin蛋白是一种抑制肿瘤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它在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中发挥一定作用。本研究是利用蛋白质学技术鉴定Maspin在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差异表达。方法:利用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双向电泳、肽质量指... 背景与目的:Maspin蛋白是一种抑制肿瘤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它在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中发挥一定作用。本研究是利用蛋白质学技术鉴定Maspin在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差异表达。方法:利用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双向电泳、肽质量指纹谱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对Maspin在永生化细胞系及恶性转化细胞系的表达进行功能蛋白组学分析。结果:在分子量14.4~94kDa、等电点PI3~10范围内,2-D电泳分离出1500多个蛋白质点。凝胶图像分析显示Maspin蛋白在永生化细胞中的表达比恶性转化细胞表达高。Northernblot证实永生化细胞的MaspinmRNA丰度高于恶性转化细胞。结论:肺癌组织中Maspin在细胞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异常,这可能是肺癌发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技术识别 MASPIN 支气管上皮永生化细胞 恶性转化细胞 差异表达 肺肿瘤
下载PDF
低剂量烟草悬凝物诱导正常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慢性恶性转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诚 吴庆琛 +4 位作者 李强 朱茂祥 杨陟华 潘秀颉 谢俊豪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目的:用低剂量烟草悬凝物模拟吸烟环境诱导正常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慢性恶性转化,构建恶性转化的细胞模型。方法:通过MTT法及细胞亚急性毒性存活能力检测实验确定慢性诱导物的剂量,以不同剂量的烟草悬凝物对细胞进行单次或多次染毒... 目的:用低剂量烟草悬凝物模拟吸烟环境诱导正常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慢性恶性转化,构建恶性转化的细胞模型。方法:通过MTT法及细胞亚急性毒性存活能力检测实验确定慢性诱导物的剂量,以不同剂量的烟草悬凝物对细胞进行单次或多次染毒,以不染毒细胞为对照。用血清抗性实验和锚着独立生长实验鉴定细胞恶性转化的倾向和恶性特征,比较各组抗血清促分化的能力和集落形成率。结果:以体积分数为0.5、1、2μl/ml的烟草悬凝物对细胞进行单次和多次染毒,各相应剂量组多次染毒和单次染毒与对照组相比,传至第25代细胞,其抗血清促分化的能力均差异明显(P〈0.05);传至第38代,成功建立细胞恶性转化模型,细胞复层生长,无接触性抑制,染色体异常,转化细胞的锚着独立生长实验克隆形成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次染毒组的恶性转化趋势比单次染毒组强,而且剂量反应关系呈现良好的直线相关(r=0.969,y=42x)。结论:用0.5~2μl/ml烟草悬凝物诱导的正常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可作为模拟吸烟环境下细胞慢性恶性转化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悬凝物 致癌性试验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慢性恶性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