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环形电切术与随后行子宫切除术的时间间隔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发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Tae Kim Y. Sung Yoon B. +1 位作者 Hoon Kim S. 侯巍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 2005年第6期49-50,共2页
To improve clinical prospects by reducing intraoperative 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ubsequent hysterectomy is generally conducted within 48 h or >6 weeks after cervical cold- knife conization. The loop electr... To improve clinical prospects by reducing intraoperative 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ubsequent hysterectomy is generally conducted within 48 h or >6 weeks after cervical cold- knife conization. The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LEEP) is widely used for cervical conization. However, no study has ever been undertaken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postoperative sequelae and the time between LEEP and hysterectomy. Therefore,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postoperative sequelae and the interval between LEEP and hysterectomy. The medical records of 33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ype 1 extended hysterectomy after LEEP at the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Yonsei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h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ime from LEEP to hysterectomy: group 1 (within 48 h, n = 210), group 2 (between 48 h and 6 weeks, n = 88), and group 3 (>6 weeks, n = 40). The three group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respect to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age, delivery history, body mass index, and a history of surger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uch as fever, dysuria, and surgical region complications (effraction, infection, and rubefaction)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three groups. Other complications, namely, ureter injury and abdominal wall hematoma, were found in one case in each group 1. The postoperative clinical cours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regardless of time interval between LEEP and subsequent hysterectomy. Therefore, hysterectomies can be conducted at any time when the patient is in an appropriate condition, i.e., not precisely within 48 h or 6 weeks after LE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环形电切术 瘤样病变 子宫切除术 时间间隔 患者发病率 宫颈冷刀锥切术 电切除术 宫颈锥形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手术区域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心衰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2
作者 Cleland J. G. F. Daubert J.-C. +1 位作者 Erdmann E. 宁宁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5年第10期28-29,共2页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reduces symptoms and improves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many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due to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ysfunction and cardiac dyssynchrony. We evaluated its effects on ...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reduces symptoms and improves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many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due to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ysfunction and cardiac dyssynchrony. We evaluated its effects o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METHODS: Patients with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class IEt or IV heart failure due to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ysfunction and cardiac dyssynchrony who were receiving standard pharmacologic therapy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medical therapy alone or with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 primary end point was the time to death from any cause or an unplanned hospitalization for a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 The principal secondary end point was death from any cause. RESULTS: A total of 813 patients were enrolled and followed for a mean of 29.4 months. The primary end point was reached by 159 patients in the cardiac-Resynchronization group, as compared with 224 patients in the medical-therapy group(39 percent vs. 55 percent; hazard ratio, 0.63; 95 percent confidence interval, 0.51 to 0.77; P< 0.001). There were 82 deaths in the cardiac-Resynchronization group, as compared with 120 in the medical-therapy group(20 percent vs. 30 percent; hazard ratio 0.64; 95 percent confidence interval, 0.48 to 0.85; P< 0.002). As compared with medical therapy,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reduced the interventricular mechanical delay, the end-systolic volume index, and the area of the mitral regurgitant jet; increased 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and improved symptom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P< 0.01 for all comparisons). CONCLUSION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cardiac dyssynchrony,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improves symptom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es complications and the risk of death. These benefits are in addition to those afforded by standard pharmacologic therapy. The implantation of a cardiac-Resynchronization device should routinely be considered in such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 患者发病率 心脏协会 次要终点 左室收缩功能 心血管事件 射血分数 全因死亡 左心室功能 死亡风险
下载PDF
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接受肿瘤治疗前的综合评估和管理
3
作者 杨茜 张若 张国楠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2-335,共4页
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及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年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随着年龄增长,老年患者生理储备功能减退,机体代谢和内环境出现紊乱以及出现各种内科合并症,这些变化降低了患者对肿瘤治疗(如手术、化疗、放疗等)... 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及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年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随着年龄增长,老年患者生理储备功能减退,机体代谢和内环境出现紊乱以及出现各种内科合并症,这些变化降低了患者对肿瘤治疗(如手术、化疗、放疗等)的耐受性,导致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治疗的复杂化。因此,对老年妇科肿瘤患者在接受肿瘤治疗前实施针对性的综合评估和管理,对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国际上通常将年龄为65岁以上的人群定义为老年人;据统计,约60%的恶性肿瘤发生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老年患者约占每年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80%[1]。2018年,全球约有140万女性被诊断为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或外阴癌,占女性新诊断癌症的15%;其中,老年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如子宫颈癌、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老年患者发病率分别为30%、50%和45%[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治疗 患者发病率 老年患者 内科合并症 老年恶性肿瘤 子宫内膜癌 外阴癌 诊断技术
下载PDF
临终关怀措施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实施 被引量:1
4
作者 黄颖 任军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2年第2期94-94,共1页
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服务,它是对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所提供的一种全面的护理服务,包括医疗、护理、心理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其目的在于使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得以提高。临终关怀的宗旨是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维护患者的尊严,同... 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服务,它是对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所提供的一种全面的护理服务,包括医疗、护理、心理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其目的在于使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得以提高。临终关怀的宗旨是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维护患者的尊严,同时对患者家属予以精神上的支持。随着肿瘤患者发病率的提高,临终关怀的实施有其必要性及迫切性。晚期癌症患者精神、肉体、经济上的困扰,使其成为临终关怀的主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终患者 生命质量 特殊服务 患者发病率 死亡教育 生命过程 特点总结 死亡观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对心肾综合征患者肾功能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仲煌 邹贺 +4 位作者 高美娟 朱源 王牡丹 贾李跃 董芍芍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2年第6期561-563,共3页
心肾综合征是指当心脏和肾脏其中某一器官发生急、慢性功能异常从而导致另一器官急、慢性功能异常的综合征[1]。心肾综合征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病理生理机制复杂,由于心肾功能不全相互影响,患者很快进入恶性循环,治疗相当棘手。目前... 心肾综合征是指当心脏和肾脏其中某一器官发生急、慢性功能异常从而导致另一器官急、慢性功能异常的综合征[1]。心肾综合征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病理生理机制复杂,由于心肾功能不全相互影响,患者很快进入恶性循环,治疗相当棘手。目前对心肾综合征缺乏有效治疗措施,是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肾综合征 病理生理机制 有效治疗措施 心肾功能不全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 患者发病率 心血管疾病 性功能异常
下载PDF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心理干预方式及治疗价值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贾福珍 《实用医技杂志》 2015年第7期782-783,共2页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我国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中青年工作压力相对较大,患者大多有焦虑倾向。药物治疗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手段,但非药物治疗直接关系到降压药物的疗效。为了使患者更好地配合药物治...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我国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中青年工作压力相对较大,患者大多有焦虑倾向。药物治疗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手段,但非药物治疗直接关系到降压药物的疗效。为了使患者更好地配合药物治疗,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治疗 价值探讨 降压药物 焦虑倾向 心血管疾病 工作压力 依从性 干预组 患者发病率 干预方式
下载PDF
老年人群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病和决定因素:一项大样本人群研究结果 被引量:3
7
作者 Rothenbacher D. Lw M. +1 位作者 Hardt P.D. 杨媛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5年第11期59-59,共1页
Objective. The prevalence and main determinants of exocrine pancreatic insufficiency were investigated in a large population based sample of older adults by measuring pancreatic elastase- 1 in stool. Material and meth... Objective. The prevalence and main determinants of exocrine pancreatic insufficiency were investigated in a large population based sample of older adults by measuring pancreatic elastase- 1 in stool. Material and methods. The study comprised 914 participants aged 50 to 75 years recruited by their general practitioner during a general health examination. All participants and their physicians were asked to fill out a standardized questionnaire which contained information on socio- demographic and lifestyle factors as well as medical history. Native stool was examined for pancreatic elastase- 1 with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ELISA (ScheBo(r) Tech, Giessen, Germany). Results. Overall, 524 women and 390 men aged 50 to 75 years (mean age 61.9 years) we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In total, 105 (11.5% ) of the 914 subjects showed signs of exocrine pancreatic insufficiency (EPI) with ≤ 200μ g elastase- 1/g stool, and 47 (5.1% ) subjects showed signs of a severe exocrine pancreatic insufficiency (SEPI, < 100μ g elastase- 1/g stool). There was a clear increase in EPI with age. Patients taking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 inhibitors had a lower prevalence than subjects without this medication; these associations persisted after adjustment for covariates. Conclusions. Prevalence of EPI increases with age and seems to be tentatively higher in men than in women. However, smoking seems to be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EPI and SEPI whereas ACE- inhibitor intake might be a protective factor. The latter finding may even point to new op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ancreat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外分泌功能 胰弹性蛋白酶 样本人群 慢性胰腺炎 主要决定因素 人口统计学 患者发病率 保护措施
下载PDF
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入院时收缩压、临床特征和预后
8
作者 Gheorghiade M. Abraham W.T. +2 位作者 Albert N.M. G.C.Fonarow 马超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7年第4期3-4,共2页
背景:在收缩功能降低或相对保存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入院时收缩压(SBP)、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尚未充分研究。目的:评价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入院时SBP、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关系。设计。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收缩功能 左室功能 收缩期高血压 队列研究 治疗意义 患者发病率 预后差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相关辅助生殖技术 被引量:5
9
作者 常亚杰 梁晓燕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97-500,共4页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指子宫内膜上皮恶性肿瘤,是妇科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EC年轻患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表明约有7%~8%的EC发生在育龄期女性^([1])。同时,随着我国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和女性生育计划推迟,约70%年轻E...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指子宫内膜上皮恶性肿瘤,是妇科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EC年轻患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表明约有7%~8%的EC发生在育龄期女性^([1])。同时,随着我国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和女性生育计划推迟,约70%年轻EC患者在确诊时尚未生育^([2])。目前相关指南及共识推荐对有强烈生育要求的早期EC年轻患者,经详细的病情告知及知情理解,可考虑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情告知 育龄期女性 子宫内膜癌 保留生育功能 辅助生殖技术 患者发病率 年轻患者 恶性肿瘤
下载PDF
桥本氏甲状腺炎
10
作者 张振东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2年第6期22-22,共1页
一、桥本氏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炎是1912年由名为桥本策的日本医生首次发现,为了纪念他,因此而得名。桥本氏甲状腺炎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中年女性患者发病率较高。人体里的免疫系统在正常状态下,... 一、桥本氏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炎是1912年由名为桥本策的日本医生首次发现,为了纪念他,因此而得名。桥本氏甲状腺炎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中年女性患者发病率较高。人体里的免疫系统在正常状态下,在受到外界的细菌、病毒等侵害时,会产生抗体,清除这些“脏东西”以保护身体。然而,有时候会出现免疫功能异常,把“自己人”当作“外来敌”,攻击自身的细胞或组织,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发生,就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产生了攻击甲状腺的抗体,甲状腺组织被破坏,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甲状腺组织增生肿大,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氏甲状腺炎 甲状腺组织 免疫功能异常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自身免疫系统 患者发病率 组织损伤
下载PDF
下肢缺血在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增开 李彬 陈海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42,共4页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器官灌注不良越来越重视,但缺乏相关的流行病学数据。为明确下肢缺血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通过meta分析合成后,统计出下肢缺血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TAAD)和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发病率...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器官灌注不良越来越重视,但缺乏相关的流行病学数据。为明确下肢缺血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通过meta分析合成后,统计出下肢缺血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TAAD)和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发病率分别为11%和10%;TAAD和TBAD合并下肢缺血的患者中男性分别占77.17%和84.35%。下肢缺血在急性主动脉夹层中占一定的比例,不论A型夹层还是B型夹层,男性患者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META分析 下肢缺血 器官灌注 患者发病率 TAA 流行病学数据
原文传递
多西他赛治疗前列腺癌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广圳 李建一 +1 位作者 徐迎坤 夏庆华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7-12,18,共7页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发病率在欧美国家中排名第一,死亡率居第二位。我国PCa患者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增长率较欧美国家更为迅速。我国大多数PCa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且经过内分泌治疗后,逐渐发展为去势抵抗前列腺癌(c...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发病率在欧美国家中排名第一,死亡率居第二位。我国PCa患者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增长率较欧美国家更为迅速。我国大多数PCa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且经过内分泌治疗后,逐渐发展为去势抵抗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化疗目前是CRPC重要治疗手段。其中紫杉类药物被认为是治疗PCa最有效的化疗药物。多西他赛(Docetaxel,DTX)为紫杉醇的半合成衍生物,属于第二代紫杉醇类化疗药物。虽然目前DTX已广泛应用于PCa患者的辅助化疗和CRPC的治疗,但绝大多数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药物耐药现象[1,2]。因此,深入探讨DTX的潜在耐药机制,对临床药物选择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的DTX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合成衍生物 内分泌治疗 前列腺癌 辅助化疗 紫杉类药物 患者发病率 化疗药物 多西他赛
下载PDF
单剂量静脉注射丙戊酸钠与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婉 陈华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55-57,共3页
偏头痛是一种慢性、致残性原发性头痛。偏头痛急性发作时主要表现为跳动样、一侧或单侧头部剧烈疼痛。我国偏头痛发病率约为3.0%~18%,男性患者发病率低于女性患者,30岁以下患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目前偏头痛急性发作期治疗药物... 偏头痛是一种慢性、致残性原发性头痛。偏头痛急性发作时主要表现为跳动样、一侧或单侧头部剧烈疼痛。我国偏头痛发病率约为3.0%~18%,男性患者发病率低于女性患者,30岁以下患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目前偏头痛急性发作期治疗药物主要有曲普坦、麦角胺、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镇静剂和地塞米松等[2,3],这些药物疗效不同,并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丙戊酸钠是一种预防和治疗急性偏头痛药物。研究表明静脉注射丙戊酸钠可以治疗急性偏头痛[4],但其疗效存在一定的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类药物 原发性头痛 患者发病率 致残性 非甾体抗炎药 丹参多酚酸盐 丙戊酸钠 偏头痛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处理预防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罗文龙 裴汉军 +1 位作者 孙淑艳 张新会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25-127,共3页
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是指将碘造影剂注射至血管内后72 h内发生的急性肾损伤(AKI),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其诊断标准为血清肌酐升高44.2μmol/L或较基础值升高25%。随着介入诊疗的广泛开展,造影剂的使用明显增加,... 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是指将碘造影剂注射至血管内后72 h内发生的急性肾损伤(AKI),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其诊断标准为血清肌酐升高44.2μmol/L或较基础值升高25%。随着介入诊疗的广泛开展,造影剂的使用明显增加,CIN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急性肾损伤的第三大常见原因。CIN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6%~2.3%,但在伴有肾功能减退及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病率可高达25%~60%[1]。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是一种无创且安全的操作,其原理是通过使某一器官或组织发生短暂性缺血-再灌注,启动一系列的保护机制,从而减轻远端器官或组织在高强度、长时间缺血-再灌注时发生的损伤。该操作可作为预防CIN的一种有效方法。现就目前RIPC预防CIN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肾病 介入诊疗 碘造影剂 远端缺血预处理 患者发病率 血管内 肾功能减退 诊断标准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处理预防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罗文龙 裴汉军 孙淑艳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30-132,F0003,共4页
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是指在无其他原因的情况下,注射碘造影剂后72 h内发生的急性肾损伤,表现为血清肌酐较基础值升高44μmol/L或较基础值升高25%。目前随着造影剂的广泛应用,CIN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急性肾损伤的... 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是指在无其他原因的情况下,注射碘造影剂后72 h内发生的急性肾损伤,表现为血清肌酐较基础值升高44μmol/L或较基础值升高25%。目前随着造影剂的广泛应用,CIN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急性肾损伤的第三大常见原因。CIN发病率在普通人群中为0.6%~2.3%,但在伴有肾功能减退及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病率明显增加,可高达25%~60%[1]。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是一种无创、安全的操作,通过使某一器官或组织发生短暂性缺血-再灌注,启动一系列的保护机制,减轻高强度、长时间缺血-再灌注对远隔器官或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肾病 急性肾损伤 碘造影剂 远端缺血预处理 患者发病率 肾功能减退 血清肌酐 CIN
下载PDF
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16
作者 赵倩楠 于冰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S01期500-500,共1页
最早由Chattopadhyay指出:凶险性前置胎盘(Pernicious placenta previa,PPP)是指既往行剖宫产术,这次妊娠为前置胎盘,且胎盘附着于上次手术瘢痕处,同时伴或不伴植入^([1])。最近几年,随着“三孩政策”的放开,之前进行过一次甚至二次以... 最早由Chattopadhyay指出:凶险性前置胎盘(Pernicious placenta previa,PPP)是指既往行剖宫产术,这次妊娠为前置胎盘,且胎盘附着于上次手术瘢痕处,同时伴或不伴植入^([1])。最近几年,随着“三孩政策”的放开,之前进行过一次甚至二次以上剖宫产的孕妇再次有生育要求,导致PPP患者发病率增高^([2])。目前超声是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的首要方法,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临床指导价值,但是对于严重程度的诊断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主要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影像学研究及进展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险性前置胎盘 影像学研究 临床指导 手术瘢痕 患者发病率 剖宫产术
下载PDF
医院感染率新旧指标对比分析
17
作者 张先军 轧春妹 +2 位作者 崔红 平蕾 曹武奎 《天津护理》 2012年第5期283-284,共2页
目的:对比"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两指标的不同和监测意义。方法:应用《医院感染调查表》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住院患者进行全院以及各病房医院感染率的调查并以"医院感染发病率&qu... 目的:对比"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两指标的不同和监测意义。方法:应用《医院感染调查表》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住院患者进行全院以及各病房医院感染率的调查并以"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住院患者年度医院感染率比较显示两指标排序一致,无差异;而以各病房为监测单位显示,两种指标无一致性,排序有明显差别(Z=1.988,P=0.047)。结论:"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依据于患者住院时间,对不同病种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更具有可比性,更适用于各医院间和各病房间的评估比较,而"医院感染发病率"适用于同一单位内在时间跨度上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监测 医院感染发病率 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
下载PDF
白蛋白紫杉醇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肾移植术后进展期尿路上皮癌1例报告
18
作者 肖龙仁 张钢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2年第2期115-116,共2页
肾移植术后患者尿路上皮癌发病率偏高,其中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患者发病率更高。肿瘤一旦发展到进展期,尤其是在以铂类为基础的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失败后,目前临床上尚无统一且耐受性良好的二线治疗方案。本... 肾移植术后患者尿路上皮癌发病率偏高,其中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患者发病率更高。肿瘤一旦发展到进展期,尤其是在以铂类为基础的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失败后,目前临床上尚无统一且耐受性良好的二线治疗方案。本文报道1例白蛋白紫杉醇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肾移植术后进展期尿路上皮癌的病例,并通过文献复习对其诊断、治疗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吉奥胶囊 尿路上皮癌 白蛋白紫杉醇 肾移植术后 马兜铃酸肾病 一线化疗方案 治疗失败 患者发病率
下载PDF
解热镇痛药的肾损害
19
作者 王忠和 王晓英 +1 位作者 李永春 孙忠仁 《黑龙江医学》 1994年第12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解热镇痛药 肾损害 用药者 肾功能 肾乳头坏死 非处方 慢性肾功能衰竭 患者发病率 药理知识
下载PDF
警惕体位性低血压
20
作者 屈艳玲 《健康向导》 2021年第3期30-31,共2页
体位性低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可见于各个年龄段,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老年患者发病率越来越高,大于65岁老年人患病率是15%,大于75岁老年人患病率高达30%~50%或更多,是被公认的跌倒、晕厥和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 体位性低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可见于各个年龄段,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老年患者发病率越来越高,大于65岁老年人患病率是15%,大于75岁老年人患病率高达30%~50%或更多,是被公认的跌倒、晕厥和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低血压 心血管事件 患者发病率 危险因素 晕厥 患病率 老年人 临床常见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