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5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淮剧的悲情构型
1
作者 孙晓东 孙天一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9-15,共7页
淮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江苏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悲情是淮剧独特的美学特征,几经演化,在人物形象、戏剧环境、悲喜交融的戏剧构造等方面逐渐形成淮剧风格特征中非常明显的艺术构型。近年来,淮剧研究主要集中在淮剧历史、... 淮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江苏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悲情是淮剧独特的美学特征,几经演化,在人物形象、戏剧环境、悲喜交融的戏剧构造等方面逐渐形成淮剧风格特征中非常明显的艺术构型。近年来,淮剧研究主要集中在淮剧历史、唱腔流派、传承发展等方面,对其悲情美学及艺术构型方面鲜有关注。通过对淮剧形成、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结构设计、舞台艺术呈现等的考察,探究淮剧在人物形象、戏剧环境以及悲喜交融情节结构方面具有的悲情特征及其鲜明的构型特点,进一步凸显淮剧独具的美学风貌,可为今后更加深入地探索淮剧传承发展及舞台艺术的繁荣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剧 悲情 艺术构型 美学特征
下载PDF
东莞木鱼歌之悲情主题和悲情意象 被引量:3
2
作者 梁宝忠 黄琼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0-74,共5页
木鱼歌是明末清初起流行于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用粤方言演唱的民间说唱形式,属于弹词类说唱曲种。木鱼歌的"悲情风格"除了与木鱼歌的音乐表现息息相关之外,更加直观鲜明地表现在了木鱼歌的故事主题和内容意象方面。木鱼歌故... 木鱼歌是明末清初起流行于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用粤方言演唱的民间说唱形式,属于弹词类说唱曲种。木鱼歌的"悲情风格"除了与木鱼歌的音乐表现息息相关之外,更加直观鲜明地表现在了木鱼歌的故事主题和内容意象方面。木鱼歌故事多悲情主题,并托物寓意,以酒、泪、植物,以及自然景象等悲情意象营造出离别、思念、苦难、生死等悲苦意境。沿着前人的研究道路,继续从木鱼歌的文学文本入手,从木鱼歌之"悲情风格"、"悲情主题"和"悲情意象"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够对木鱼歌的"悲情风格"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莞木鱼歌 悲情风格 悲情主题 悲情意象
下载PDF
社会历史观照下舒伯特作品《冬之旅》对于人性悲情的思想和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马登峰 《当代音乐》 202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弗朗茨·舒伯特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可见艺术歌曲是其创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冬之旅》是舒伯特最为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由24首歌曲组合而成,是一个由音乐所编织的抒情诗。舒伯特作为一位卓越的作曲家,在对《冬之旅》这组作品的处... 弗朗茨·舒伯特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可见艺术歌曲是其创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冬之旅》是舒伯特最为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由24首歌曲组合而成,是一个由音乐所编织的抒情诗。舒伯特作为一位卓越的作曲家,在对《冬之旅》这组作品的处理过程中,表现出了高超的技巧和深沉的感情,将音乐与诗歌紧密地嵌合在了一起。笔者在演唱《冬之旅》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了舒伯特对时代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思考,试图走入舒伯特的内心,在社会历史观照下解读舒伯特作品《冬之旅》对于人性悲情的思想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伯特 《冬之旅》 人性悲情
下载PDF
略论《活着》作品中的悲情底色 被引量:1
4
作者 缪舒珊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第8期129-131,共3页
《活着》秉承了一贯的悲剧性创作风格,应从更为宽泛的视角来审视其浓重的悲情色彩。本文笔者尝试从更为宽泛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活着》这部作品的悲情色彩,从社会、历史等更为深刻的视角来揭示主人公福贵悲剧一生的必然性,在此之前的许... 《活着》秉承了一贯的悲剧性创作风格,应从更为宽泛的视角来审视其浓重的悲情色彩。本文笔者尝试从更为宽泛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活着》这部作品的悲情色彩,从社会、历史等更为深刻的视角来揭示主人公福贵悲剧一生的必然性,在此之前的许多研究都将福贵悲剧性的一生归为命运和性格的偶然性缘由,其实命运和性格的悲剧只是这部作品的悲情表色,历史与社会的悲剧才是整部作品的悲情底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着》悲情元素 悲情缘由 悲情烘托 悲情底色
下载PDF
传统悲情、英雄悲剧与“戏剧的感动力”——基于郭沫若历史剧《孔雀胆》的考察
5
作者 宋宁 《郭沫若学刊》 2024年第2期69-76,共8页
郭沫若历史剧悲剧性问题,应置于话剧发展历程的大背景中仔细考量。20世纪40年代郭沫若以“戏剧的感动力”为出发点,提出重视伦理和观众心理诉求的观点,以推动话剧大众化发展。本文通过《孔雀胆》不同版本的比对和史料的梳理,发现剧作呈... 郭沫若历史剧悲剧性问题,应置于话剧发展历程的大背景中仔细考量。20世纪40年代郭沫若以“戏剧的感动力”为出发点,提出重视伦理和观众心理诉求的观点,以推动话剧大众化发展。本文通过《孔雀胆》不同版本的比对和史料的梳理,发现剧作呈现出的强烈且持久的悲剧性,郭沫若将戏曲传统中的忠臣蒙冤、为情所困等观众熟悉的元素,灌注进西方英雄悲剧、马克思主义悲剧观中,建构起具有民族特色的历史悲剧。郭沫若历史悲剧引发的情感共鸣,并不单纯是对战时大众心理需求的契合和民族文化心理积淀的唤醒,更是探索情感对社会心理结构塑造的一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历史剧 传统悲情 英雄 《孔雀胆》
下载PDF
陕西筝曲《姜女泪》音乐风格的悲情色彩研究
6
作者 王一芃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9期120-122,共3页
古筝作为中国本土传承了几千年的古老民族乐器,在历代众多与音乐有关的文学作品中,对其描写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古诗词的描述中,古筝都与“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姜女泪》作为陕西筝派的传统代表曲目,具有浓郁的音乐悲情风格。本文... 古筝作为中国本土传承了几千年的古老民族乐器,在历代众多与音乐有关的文学作品中,对其描写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古诗词的描述中,古筝都与“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姜女泪》作为陕西筝派的传统代表曲目,具有浓郁的音乐悲情风格。本文主要在音乐本体上发掘其悲情色彩的体现,通过探究其《姜女泪》的调式调性的特性音和结构特点、节奏变化、旋法特征等方面,探究音乐与悲情的通感和共鸣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筝 姜女泪 陕西筝曲 悲情音乐
下载PDF
试论喜剧中“小人物”的悲情色彩的运用技巧与表现手法——以《我们的家》当中“岳雷”角色为例
7
作者 常道鹏 张维政 《炫动漫》 2024年第8期177-179,共3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原创话剧《我们的家》的背景、主题和主要角色“岳雷”的基本情况和性格特点。这个角色就是大家常常说的在作品里的小人物,由他展开的讨论,同时,还分析了喜剧中“小人物”的悲情色彩的意义,包括其在剧情中的作用以及如何... 本文主要介绍了原创话剧《我们的家》的背景、主题和主要角色“岳雷”的基本情况和性格特点。这个角色就是大家常常说的在作品里的小人物,由他展开的讨论,同时,还分析了喜剧中“小人物”的悲情色彩的意义,包括其在剧情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文章还详细描述了“岳雷”角色在剧中所面临的困境和不幸遭遇,以及他的生活状态和对待悲情的态度。此外,探讨了喜剧作品中如何运用技巧来表现“小人物”的悲情色彩,并以《我们的家》为例,分析了该剧对“岳雷”这个角色的形象塑造和情节安排。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些有作为、有理想的文学艺术家,对单纯的悲剧和单纯的喜剧开始不满足了,探索起悲剧里面的喜剧元素,喜剧中又存在的悲剧色彩。一部戏,明明是喜剧,却弥漫着一种浓浓的悲剧色彩,让人脸上笑着,心里却想哭;看起来是悲剧,却藏着喜剧元素,眼泪流着,骨子里却忍俊不禁。总的来说,《我们的家》以其独特的剧情和人物塑造,成功地将喜剧和悲剧元素融合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了既欢笑又感动的观剧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剧 “小人物” 悲情色彩 表现手法
下载PDF
归到“悲”字始有光——试析《项脊轩志》的五种悲情
8
作者 杨德耀 《中学语文》 2024年第20期84-85,共2页
明代归有光的散文《项脊轩志》叙写琐碎往事,文风朴实,道出了无尽的人生之悲。不到八百字的短文,包含五种悲情。作者的一生,“悲”字如影随形,作者悲三位女性亲人的离世,悲家族的衰败,也悲自身仕途的坎坷。从某种意义上说,五种悲情,让... 明代归有光的散文《项脊轩志》叙写琐碎往事,文风朴实,道出了无尽的人生之悲。不到八百字的短文,包含五种悲情。作者的一生,“悲”字如影随形,作者悲三位女性亲人的离世,悲家族的衰败,也悲自身仕途的坎坷。从某种意义上说,五种悲情,让更多读者认识了归有光,加深了对《项脊轩志》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有光 《项脊轩志》 五种悲情
下载PDF
以悲诉情——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悲情色彩研究
9
作者 曾子玥 《剧影月报》 2024年第2期72-74,共3页
拉赫玛尼诺夫是19世纪俄罗斯最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之一,柴可夫斯基的创作风格对他创作的影响极为深刻,他的音乐都有着浓厚的俄罗斯民间音乐基础和悲情色彩。本文是以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为研究对象,对其悲情色彩... 拉赫玛尼诺夫是19世纪俄罗斯最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之一,柴可夫斯基的创作风格对他创作的影响极为深刻,他的音乐都有着浓厚的俄罗斯民间音乐基础和悲情色彩。本文是以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为研究对象,对其悲情色彩进行研究。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使用的每一个音符中都蕴含着悲情的力量,饱经风霜的拉赫玛尼诺夫把他所有的热情都带到了作品中,本文结合对作品的分析以及以悲情色彩为中心的研究,具体分析悲情在旋律、和声、调式和力度上的表现以及悲情色彩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赫玛尼诺夫 悲情色彩 钢琴演奏家 俄罗斯民间音乐 第一乐章 柴可夫斯基 第二钢琴协奏曲 创作风格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中的电影《悲情布鲁克》
10
作者 赵佳丽 李宁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2024年第2期24-29,共6页
电影《悲情布鲁克》以九一八事变为历史背景,通过展现蒙古族人民在遭受日本侵略者压迫与掠夺时的英勇抵抗,折射出整个中华民族在国难当头之际所表现出的同仇敌忾与顽强斗争。影片描绘了蒙古族牧民与汉族等其他民族在面临共同敌人时的紧... 电影《悲情布鲁克》以九一八事变为历史背景,通过展现蒙古族人民在遭受日本侵略者压迫与掠夺时的英勇抵抗,折射出整个中华民族在国难当头之际所表现出的同仇敌忾与顽强斗争。影片描绘了蒙古族牧民与汉族等其他民族在面临共同敌人时的紧密联系与互助合作,表现了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各民族打破地域与文化差异,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悲情布鲁克》通过叙述蒙古族英雄人物及其家庭在战争中的悲剧性遭遇,展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电影中的人物并不孤立存在,而是与各地民众、抗日武装力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反映了在抵抗外侮的斗争中,各民族间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成长的关系。电影《悲情布鲁克》通过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叙事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特殊历史时期的重要性,以及各民族共同参与抗日战争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悲情布鲁克》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论韦应物悲情诗的时空体系
11
作者 谢卫平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9-181,共3页
韦应物为大历时期著名诗人,以田园诗著称,诗风自然淡雅。韦集所存十九首悲情诗,上接潘岳、下启苏轼,延演于后世,诗人对爱妻的那份率真、挚爱之情倾吐于诗中,凸显了悲情诗“感今怀昔”的共同主题,彰显了妻子勤劳、贤惠、与诗人心灵默契... 韦应物为大历时期著名诗人,以田园诗著称,诗风自然淡雅。韦集所存十九首悲情诗,上接潘岳、下启苏轼,延演于后世,诗人对爱妻的那份率真、挚爱之情倾吐于诗中,凸显了悲情诗“感今怀昔”的共同主题,彰显了妻子勤劳、贤惠、与诗人心灵默契的美德,构建了悲情诗的时空体系,丰富了我国古代悲情诗创作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应物 悲情 时空体系 悲情主题
下载PDF
中国弱势群体的悲情抗争及其理论解释--以农民集体下跪事件为重点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5
12
作者 王金红 黄振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2-164,共13页
近年来,中国弱势群体的社会抗争剧目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各种以牺牲尊严甚至生命为表现形式的悲情抗争。悲情抗争的空间来自于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民本倾向同公平正义、公民权利现实之间的反差以及党群关系伦理与党群关系现实之间的反差... 近年来,中国弱势群体的社会抗争剧目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各种以牺牲尊严甚至生命为表现形式的悲情抗争。悲情抗争的空间来自于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民本倾向同公平正义、公民权利现实之间的反差以及党群关系伦理与党群关系现实之间的反差。悲情抗争的机遇来自于现阶段中国压力型维稳体制责任链条的内部缝隙以及中国权力结构存在的上下差异。由于悲情抗争能够给地方政府造成巨大的舆论压力、道义压力和政治压力,因此,抗争者同地方政府在施压与反施压的互动中推动了抗争剧目的不断创新。弱势群体的悲情抗争是这个时代我们这个民族集体的心灵之痛。要有效防止悲情抗争的不断演化,关键并不在于政府应对技巧的提高,而是在于制度适应性的不断增强,在于弱势群体的尊严、生命与利益受到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群体 社会抗争 抗争剧目 悲情抗争
下载PDF
悲情 疏离 反叛——韩国影视的民族性及其美学呈现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振华 秦玉兰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86-90,共5页
近年来韩国影视在亚洲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风潮,并逐渐向西方社会辐射。除了汲取好莱坞电影的优秀养料之外,韩国影视表现出彩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对传统的保留和对民族性的尊重。韩国影视中的民族性,"恨"是其中心,是积压在... 近年来韩国影视在亚洲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风潮,并逐渐向西方社会辐射。除了汲取好莱坞电影的优秀养料之外,韩国影视表现出彩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对传统的保留和对民族性的尊重。韩国影视中的民族性,"恨"是其中心,是积压在整个民族内心中的情绪。这种情绪分别表现在悲情、疏离、反叛三个方面。"悲情"蕴涵了伤感美学,"疏离"突出了冷峻风格,"反叛"则是现代性的表征,体现出力量、强悍、反传统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影视作品 民族性 伤感美学 悲情 疏离 反叛 现代性 影视文化
下载PDF
蒋韵小说女性悲情书写的初始动力源探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戴红稳 刘复生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3-96,共4页
蒋韵不寻常的个人生命史、文学阅读史以及"文化大革命"中的亲历,使她成了对爱与美的消失充满忧伤的那一代人的典型代表。因此,她执意以女性悲情书写唤起人们对爱与美的珍惜。这种强烈的内在心理需求成为她创作的初始动力源。... 蒋韵不寻常的个人生命史、文学阅读史以及"文化大革命"中的亲历,使她成了对爱与美的消失充满忧伤的那一代人的典型代表。因此,她执意以女性悲情书写唤起人们对爱与美的珍惜。这种强烈的内在心理需求成为她创作的初始动力源。蒋韵近30年的创作从未脱离这一动力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韵 小说创作 悲情书写 初始动力源
下载PDF
“悲情肖邦”何以悲情?——对肖邦音乐之悲情内涵的听辨、分析与读解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孙月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48,共5页
作者由研读《悲情肖邦》而引发通过听赏和分析作品探讨"悲情"内涵何以在肖邦音乐中体现,并试图在方法论层面思索音乐内涵在音乐学写作中的阐释。
关键词 肖邦 悲情内涵 听辨 分析 读解
下载PDF
论《三国志演义》的悲剧与悲情 被引量:2
16
作者 关四平 陈默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1-105,共5页
《三国志演义》是一部史诗性的悲剧作品,书中各色人物的悲情倾泻,既加重了作品的悲剧氛围,又冲刷掉了他们身上的神性光环或鬼域色彩,显露出活生生的"人"的鲜明个性,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书中人物悲情与认识内容此呼彼应,珠联... 《三国志演义》是一部史诗性的悲剧作品,书中各色人物的悲情倾泻,既加重了作品的悲剧氛围,又冲刷掉了他们身上的神性光环或鬼域色彩,显露出活生生的"人"的鲜明个性,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书中人物悲情与认识内容此呼彼应,珠联璧合;人物悲情与道德观念表里互衬、水乳交融;人物悲情与悲剧题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等诸多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境界,具有典范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情 人物个性 审美价值 理论意义
下载PDF
从“悲情公益”和“快乐公益”看当代中国公益文化的变迁 被引量:8
17
作者 韩沛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1-86,共6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内地的公益文化可以划分为两种理想类型,即"悲情公益"和"快乐公益",典型案例分别为"希望工程"和"多背一公斤"。"悲情公益"推崇无私奉献的价值理念,多以利他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内地的公益文化可以划分为两种理想类型,即"悲情公益"和"快乐公益",典型案例分别为"希望工程"和"多背一公斤"。"悲情公益"推崇无私奉献的价值理念,多以利他性动机为主,参与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多采用间接式的参与方式,激励方式主要靠道德勉励,过程互动上表现为权威式互动,参与门槛较高,传播导向上偏重受助者的悲惨境遇,公益参与充满庄重与悲情格调。"快乐公益"奉行以人为本,讲求微行大益,表现出利己性与利他性结合的复杂动机,参与群体以青年人为主,多采用直接式的参与方式,更侧重个人精神满足,过程互动上表现为参与式,尊重受助者自身利益的表达,参与门槛较低,传播导向偏重施助者身心体验,公益参与轻松快乐。公益文化变迁是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国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文化 悲情公益 快乐公益 代际价值观 文化变迁
下载PDF
是谁? 叩响了哀伤的心门——循着《悲情肖邦》的“舞步”遥望“悲情之路”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慧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43,共7页
该文取《悲情肖邦》书中所涉及的波兰舞曲、玛祖卡舞曲两类体裁的作品,通过感性体验和技术分析追寻其悲情所在,进而反观自我。
关键词 肖邦 悲情肖邦》 波兰舞曲 玛祖卡舞曲 反观自我
下载PDF
“文白不争”引发的历史悲情——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看现代性的两副面孔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宝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8-78,共11页
由《新青年》招惹的“文白之争”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话题。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也一直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转型与进步的标志予以认可和首肯的。今天 ,我们重新审视由那一缕由“白话文”招惹的现代性思绪带来的偏至 ,倍感话题的沉重。在... 由《新青年》招惹的“文白之争”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话题。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也一直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转型与进步的标志予以认可和首肯的。今天 ,我们重新审视由那一缕由“白话文”招惹的现代性思绪带来的偏至 ,倍感话题的沉重。在我们共享现代性的同时 ,有必要对其招致的致命“自负”以及其他予以充分的提防。毕竟 ,现代性的两副面孔潜存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文化 文言文 学术界 现代性 白话文 自负 焦点 偏至 悲情 《新青年》
下载PDF
孤儿·残阳·游魂:陈三立诗歌的悲情人格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老虎 胡晓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5-183,共9页
陈三立既是戊戍维新党人 ,又是晚清民初杰出的诗人。在他的诗歌中 ,既有前所未见的文化危机意识 ,又有着对时代社会特征的深刻省察 ,真实地再现了他对家国、生命、文化命运一体的悲剧性反思 ,集深厚内敛的情感、清深明澈的理性与独特的... 陈三立既是戊戍维新党人 ,又是晚清民初杰出的诗人。在他的诗歌中 ,既有前所未见的文化危机意识 ,又有着对时代社会特征的深刻省察 ,真实地再现了他对家国、生命、文化命运一体的悲剧性反思 ,集深厚内敛的情感、清深明澈的理性与独特的悲情人格为一体。这正鲜明表现了近代诗区别于唐宋诗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悲情 陈三立 唐宋诗 诗人 剧性 独特 文化命运 人格 文化危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