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2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戏曲电影彰显诗情的方法研究——以新世纪戏曲电影《红楼梦》《白蛇传·情》为例
1
作者 林琳 《艺术广角》 2024年第1期55-62,共8页
戏曲电影是中国特有的电影类型,其打动或“抓住”观众的核心要素在于抒情诗化的戏曲表演及其展现的整体性视听美感。戏曲电影运用镜头语言表现中国戏曲程式性、节奏性和虚拟性等艺术特质,同时讲述和创造完整而独特的电影故事。新世纪以... 戏曲电影是中国特有的电影类型,其打动或“抓住”观众的核心要素在于抒情诗化的戏曲表演及其展现的整体性视听美感。戏曲电影运用镜头语言表现中国戏曲程式性、节奏性和虚拟性等艺术特质,同时讲述和创造完整而独特的电影故事。新世纪以来,戏曲电影的创作思路与表现空间日益开阔:在符合生活逻辑的前提下依循情感逻辑叙事;通过调度和蒙太奇等技术手段延展戏曲时空的自由度;运用富于变换的镜头语言构建主体意象模式、呈现戏曲表演的韵致;借助计算机动画等视听特效创造“超以象外”的意境。这使传统戏曲的诗情在符合当代人审美心理的视听表达中得以彰显,使中国戏曲之美被更加广泛地认知与传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电影 抒情诗化 镜头语言
下载PDF
戏曲电影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7-130,共4页
戏曲电影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矛盾的纽结,其注重承接旧传统,强调本土文化脉络的赓续,却因过于强调传统文化陷入保守主义,在自我约束中失去创作活力。实际上,戏曲电影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纽结关系,将根据文化视角的转变而自行解除。... 戏曲电影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矛盾的纽结,其注重承接旧传统,强调本土文化脉络的赓续,却因过于强调传统文化陷入保守主义,在自我约束中失去创作活力。实际上,戏曲电影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纽结关系,将根据文化视角的转变而自行解除。在开放的文化视角下,戏曲电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可通过呈现人情事理、承袭审美规范、复现话语制式达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则可通过跨媒介的手段加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电影 中国传统文化 传承创新 跨媒介
下载PDF
浅谈戏曲电影与武侠电影空间的共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金雨晴 《戏剧之家》 2024年第5期141-144,共4页
戏曲电影和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独有的类型电影,同属于表意主义电影的范畴,面对如今发展阻滞的现状,戏曲电影和武侠电影都应当采取对策。空间作为艺术风格和影像风格的直观体现之一,戏曲电影和武侠电影也应当正视自身空间的作用,发挥空间... 戏曲电影和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独有的类型电影,同属于表意主义电影的范畴,面对如今发展阻滞的现状,戏曲电影和武侠电影都应当采取对策。空间作为艺术风格和影像风格的直观体现之一,戏曲电影和武侠电影也应当正视自身空间的作用,发挥空间的表意功能,并且从传统东方美学中汲取养分,共同塑造具有独特表意色彩的、虚实结合的戏曲电影和武侠电影空间。本文结合表意主义中的意象与意境,对戏曲电影和武侠电影的空间进行铺陈对比以得出彼此的共性特点,希冀对未来的发展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意主义 武侠电影 戏曲电影 空间
下载PDF
专访滕俊杰:中国戏曲电影的跨界、跨文化与跨时代
4
作者 滕俊杰 肖湘宁 高宁(整理)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4期51-54,共4页
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戏曲电影导演,滕俊杰拍摄的《霸王别姬》荣获创意艺术奖·金卢米埃尔奖,《曹操与杨修》《邯郸记》获得金天使奖,凭借《贞观盛世》《敦煌女儿》两度荣获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邯郸记》荣获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鹤奖。... 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戏曲电影导演,滕俊杰拍摄的《霸王别姬》荣获创意艺术奖·金卢米埃尔奖,《曹操与杨修》《邯郸记》获得金天使奖,凭借《贞观盛世》《敦煌女儿》两度荣获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邯郸记》荣获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鹤奖。本次访谈与滕俊杰导演探讨其进入戏曲电影行业的机缘、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美学感悟,并针对新技术对戏曲电影的影响,展望传统文化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期待通过此次对话引发行业和学界更多的深思及讨论空间,共同期待中国戏曲电影以更加多元开放的方式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国际电影 《霸王别姬》 《曹操与杨修》 《邯郸记》 戏曲电影 走向世界 多元开放 跨界
下载PDF
传统艺术在现代媒介中的延伸与消解:基于戏曲电影的考察
5
作者 郭婧文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113-122,共10页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富有代表性的门类,电影则以其现代媒介身份在现代社会中作用于人与事物的加速延伸。基于“戏曲电影”视角的观察,有助于我们对传统艺术在现代媒介中的传承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戏曲艺术在现代媒介中的延伸,首先是现...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富有代表性的门类,电影则以其现代媒介身份在现代社会中作用于人与事物的加速延伸。基于“戏曲电影”视角的观察,有助于我们对传统艺术在现代媒介中的传承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戏曲艺术在现代媒介中的延伸,首先是现代人的一种内化需求,是一种外在生活模式和内在心理需求的延伸;其次也是传统艺术传承的自觉需求,是传统艺术在环境、媒介和审美三个维度上的延伸。但是,这种延伸可能过度,并由此带来传统戏曲的消解。这种消解实质上是传统戏曲在现代媒介中的异化,是传统戏曲的符号化、内容化和非艺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电影 艺术传承 文化延伸 现代媒介 传统消解
下载PDF
中国戏曲电影的“数字美学”建构与演进之路
6
作者 魏杨博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77,共5页
“数字存在”对戏曲电影影像本体的重塑是全面而深刻的,它使得戏曲电影在创作方式、表现形式和观众体验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促使新的美学生成。依据“情动力”理论,中国戏曲电影的数字美学呈现出了从“叙事电影”走向“奇观/... “数字存在”对戏曲电影影像本体的重塑是全面而深刻的,它使得戏曲电影在创作方式、表现形式和观众体验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促使新的美学生成。依据“情动力”理论,中国戏曲电影的数字美学呈现出了从“叙事电影”走向“奇观/景观电影”的影像特质和从“观看”走向“技术沉沦”的个体感知特点。在审美创新方面,数字电影重拾了“身体”之于戏曲审美体验的意义,拓展了“身体沉浸”与“在场互动”两种数字美学体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电影 数字美学 美学呈现 审美体验
下载PDF
新时代戏曲电影对当代电影美学的启示与发展
7
作者 陈霓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5-29,91,共6页
在全球化与电影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时代戏曲电影通过将传统戏曲元素与现代电影技术结合,不仅重新定义了这一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也探索了其在当代电影美学中的应用。这种融合的意义在于不仅保留了戏曲的文化精髓,还使得这些传统艺... 在全球化与电影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时代戏曲电影通过将传统戏曲元素与现代电影技术结合,不仅重新定义了这一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也探索了其在当代电影美学中的应用。这种融合的意义在于不仅保留了戏曲的文化精髓,还使得这些传统艺术形式,能够以一种创新和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呈现给全球观众。戏曲电影的这种创新转译和现代化应用,有效地推动了其在国际电影市场的接受度,加深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在提升戏曲电影的艺术表达的同时,也为全球电影制作人和观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感受,促进了文化的多元交融和艺术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电影 电影技术 电影美学 技术创新
下载PDF
从《青蛇》到《白蛇传·情》:戏曲电影的“破”与“立”
8
作者 尉恒维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63-166,共4页
作为中国古典艺术代表的戏曲和作为舶来品艺术的电影,两者相互影响、融合和发展。电影赋予戏曲艺术以新的媒介表现形式,戏曲充实电影类型。戏曲电影是戏曲与电影有机融合的产物,兼具戏曲和电影的艺术特质,以新的艺术形式重塑传统文化内... 作为中国古典艺术代表的戏曲和作为舶来品艺术的电影,两者相互影响、融合和发展。电影赋予戏曲艺术以新的媒介表现形式,戏曲充实电影类型。戏曲电影是戏曲与电影有机融合的产物,兼具戏曲和电影的艺术特质,以新的艺术形式重塑传统文化内涵和民间传说叙事母题。戏曲电影作为电影和戏曲的类型之一,对“白蛇传”这一民间传说的叙事母题和艺术表现形式有一定的继承与创新。通过对电影《青蛇》和《白蛇传·情》在差异性表达、美学范式、叙事母题等方面的分析,探索戏曲电影的“破”与“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电影 媒介空间 电影美学
下载PDF
“气韵生动”的跨媒介美学流变——兼论戏曲电影中的“气韵”
9
作者 桑陌 章龙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5-90,共6页
“气韵生动”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理念,深植于中国人的文化基因。然而对于“气韵生动”的概念理解却呈现出各种分歧。从绘画而来的“气韵生动”本身就处于技艺与美学的双重身份中。本文拟从美学角度考察“气韵生动”是如何被建构的,并从“... “气韵生动”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理念,深植于中国人的文化基因。然而对于“气韵生动”的概念理解却呈现出各种分歧。从绘画而来的“气韵生动”本身就处于技艺与美学的双重身份中。本文拟从美学角度考察“气韵生动”是如何被建构的,并从“气韵生动”的美学概念入手,以戏曲为例,考察“气韵生动”的跨媒介流变,兼论戏曲电影创作中如何以“气韵生动”的审美追求为支点,完成戏曲到戏曲电影的跨媒介美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方美学 跨媒介融合 戏曲电影 气韵生动
下载PDF
窟中造象:戏曲电影《敦煌女儿》的当代美学呈现
10
作者 杨凯智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期161-163,共3页
古早的石窟艺术与当代电影的跨媒介对话在戏曲艺术的演绎下进入历史与美学的新境界。本文以沪剧电影《敦煌女儿》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当代美学,从女性形象、镜头语言、诗意空间三个方面探讨戏曲电影的当代美学特性和历史意义,进一步解读... 古早的石窟艺术与当代电影的跨媒介对话在戏曲艺术的演绎下进入历史与美学的新境界。本文以沪剧电影《敦煌女儿》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当代美学,从女性形象、镜头语言、诗意空间三个方面探讨戏曲电影的当代美学特性和历史意义,进一步解读当下电影艺术对民族时代精神的构建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电影 敦煌艺术 电影 美学 意象
下载PDF
戏曲电影《春闺梦》的间离美学研究
11
作者 冯俊敏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3期158-160,共3页
作为第一部“新概念戏曲电影”,郭宝刚导演的《春闺梦》以虚实叠加的叙事手段和抽象化的表现形式将戏曲电影的美学风格推向一种兼具现代性与风格化的新层次,同时,这些手段也将戏曲与电影两种艺术的间离性进行了深度融合,从而创造出一种... 作为第一部“新概念戏曲电影”,郭宝刚导演的《春闺梦》以虚实叠加的叙事手段和抽象化的表现形式将戏曲电影的美学风格推向一种兼具现代性与风格化的新层次,同时,这些手段也将戏曲与电影两种艺术的间离性进行了深度融合,从而创造出一种属于戏曲电影的间离美学,在帮助观众获得特殊的心理体验的同时,也实现了对戏曲电影美学风格特殊性的一次再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电影 间离 中国戏曲 互动
下载PDF
戏曲电影《玉珠串》赏析
12
作者 高经敏 《福建艺术》 2024年第8期53-55,共3页
高甲戏《玉珠串》是福建省安溪县高甲戏剧团于20世纪90年代创作演出的一部讽刺喜剧舞台作品,该剧讲述的是古时某朝代,皇帝为寻找公主丢失的玉珠串,发布悬赏公告,拾得玉珠串的人,可得巨金、或做官、或升迁、或做驸马。因此,剧情发展经过... 高甲戏《玉珠串》是福建省安溪县高甲戏剧团于20世纪90年代创作演出的一部讽刺喜剧舞台作品,该剧讲述的是古时某朝代,皇帝为寻找公主丢失的玉珠串,发布悬赏公告,拾得玉珠串的人,可得巨金、或做官、或升迁、或做驸马。因此,剧情发展经过“失珠、寻珠、得珠、追珠、弃珠、献珠、送珠、辨珠”一系列尔虞我诈、丑态百出的事件,最终寻得珠串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甲戏 讽刺喜剧 戏曲电影 福建省安溪县 珠串 剧情发展 尔虞我诈
下载PDF
戏曲电影“戏影相生”的创作探索——以京剧电影《廉吏于成龙》为例
13
作者 朱梦瑶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7期57-60,共4页
中国戏曲电影在百年发展中,主要形成了戏曲纪录片与戏曲故事片两种传统,由于两种艺术形式的特性,戏曲电影如何处理好戏曲艺术的写意性与电影艺术的写实性之间的关系成为探索的重点,以往的戏曲电影主要通过“以影就戏”和“以戏就影”这... 中国戏曲电影在百年发展中,主要形成了戏曲纪录片与戏曲故事片两种传统,由于两种艺术形式的特性,戏曲电影如何处理好戏曲艺术的写意性与电影艺术的写实性之间的关系成为探索的重点,以往的戏曲电影主要通过“以影就戏”和“以戏就影”这两个路径进行创作,进入新时期以后,随着美学风格和技术上的不断革新,戏曲电影也在积极寻求新的路径。郑大圣导演的戏曲电影《廉吏于成龙》就将戏曲的假定性带入影片之中,对戏曲电影的创作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探索,也为戏曲电影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吏于成龙 戏曲电影 假定性 虚实结合
下载PDF
意象拼贴与媒介重组:戏曲电影的美学新形式 以《白蛇传·情》为例
14
作者 闫科旭 侯亚威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3期118-121,共4页
《白蛇传·情》在数字新技术变迁视域下对戏曲电影的影像生产和消费做出了全新的解读,其媒介哲学肌理与内在的影戏美学原则,都嵌入影像在形象表征与视觉建构的设计之中。导演用影视美学创造了一种自反性的戏剧想象,其中的角色记忆... 《白蛇传·情》在数字新技术变迁视域下对戏曲电影的影像生产和消费做出了全新的解读,其媒介哲学肌理与内在的影戏美学原则,都嵌入影像在形象表征与视觉建构的设计之中。导演用影视美学创造了一种自反性的戏剧想象,其中的角色记忆、奇观想象和时间的现象学经验都从属于叙事行为本身的主观力量。影片中戏曲“新”美学的实践探索、技术迭代、传统承继的三个维度辅以意象拼贴和媒介重组下的电影创作与传播新态势,不仅可为当下的戏曲电影提供一条可行的研究路径,也可为传统艺术拓宽生存环境与感知视角,一定程度上也能使边缘艺术获得新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拼贴 超策展 戏曲电影 白蛇传·情 共同体美学
下载PDF
戏曲电影同期录音方法探究——以戏曲电影《金箭缘》为例
15
作者 卞责源 《电声技术》 2024年第8期83-86,共4页
为能给电影声音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以《金箭缘》为例,深入探讨戏曲电影同期录音的具体实施方法,并详尽阐述在各类录音环境下所采取的解决方案。戏曲电影同期录音的关键点在于拍摄场地的声学环境优化、戏曲服装与饰品对录音的影... 为能给电影声音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以《金箭缘》为例,深入探讨戏曲电影同期录音的具体实施方法,并详尽阐述在各类录音环境下所采取的解决方案。戏曲电影同期录音的关键点在于拍摄场地的声学环境优化、戏曲服装与饰品对录音的影响、传声器的使用策略等。戏曲电影的同期录音过程复杂且具有挑战性,需要在前期准备和拍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协作。通过优化声学环境和灵活运用录音设备,显著提升录音质量,增强戏曲电影的真实感与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电影 同期录音 传声器使用
下载PDF
《谯国夫人》:走出戏曲电影的革故鼎新之路
16
作者 孙金华 《视听》 2024年第10期86-89,共4页
戏曲电影不仅为传统戏曲走出局限提供了机遇,也是电影艺术寻求突破的尝试。粤剧电影《谯国夫人》在电影化叙事、全实景拍摄、音乐与粤剧唱腔融合和现代电影技术应用等四个方面寻求创新突破。这些创新不仅丰富了戏曲电影的表现形式,也使... 戏曲电影不仅为传统戏曲走出局限提供了机遇,也是电影艺术寻求突破的尝试。粤剧电影《谯国夫人》在电影化叙事、全实景拍摄、音乐与粤剧唱腔融合和现代电影技术应用等四个方面寻求创新突破。这些创新不仅丰富了戏曲电影的表现形式,也使得《谯国夫人》在提升艺术价值的同时,有效地拓展了戏曲电影的观众群体,为电影与戏曲艺术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谯国夫人》 戏曲电影 创新性
下载PDF
实景戏曲电影的影像化表达
17
作者 姬晨晨 《声屏花》 2024年第1期0065-0067,共3页
实景戏曲电影要想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类型,并 不单纯是在手段、技术和形式上的改变,而是要做到戏曲艺 术和电影艺术的有机结合,用电影语言来表现戏曲,把握各 自的核心,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意境营造、叙事角 度、镜头语言、影像... 实景戏曲电影要想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类型,并 不单纯是在手段、技术和形式上的改变,而是要做到戏曲艺 术和电影艺术的有机结合,用电影语言来表现戏曲,把握各 自的核心,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意境营造、叙事角 度、镜头语言、影像技术四个角度,以意境的情景融合、虚 实交融、韵味无穷的特点,保留“戏曲”内核融合电影手段 来开创实景戏曲电影新天地;引入电影视角技术让“戏曲” 观剧视角动起来,以此帮助观影者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 界、情感变化及跌宕起伏的情节发,抑或是确定影片基调等;镜头语言的使用加强影片内容的连续性,尤其是神情传递类 特写既为戏曲表达“瘦身”又未割裂戏曲表述的完整性;技 术作为手段之一,在推动戏曲影像化表达的同时,也在一定 程度上消解了戏曲的韵味。综合而论,本文旨在剖析影像实 景戏曲电影影像化表达的关键因素,捋清戏曲与电影融合发 展的客观规律,为实景戏曲电影推进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电影 叙事视角 意境营造 镜头语言 电影技术
下载PDF
当代戏曲电影在“虚实相生”中探寻中华之大美
18
作者 衡娟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4期55-57,共3页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戏曲的种类多达350余种。不同的方言体系、生活习俗造就了地方剧种个性十足的表演风格和丰富多样的故事题材。而当戏曲被搬上大荧幕之后,电影本身多元包容的表达手段便让戏曲的多元性和地方特色有了更广阔的施展空间...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戏曲的种类多达350余种。不同的方言体系、生活习俗造就了地方剧种个性十足的表演风格和丰富多样的故事题材。而当戏曲被搬上大荧幕之后,电影本身多元包容的表达手段便让戏曲的多元性和地方特色有了更广阔的施展空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大批卓有建树的电影编导演如费穆、桑弧、黄沙、岑范、崔嵬、吴祖光、黄佐临、杨小仲、俞仲英等,皆以满腔热忱和敬畏之心投入戏曲电影艺术的创作中;他们与当年的戏曲表演大师们共同完成了大批时代经典: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黄梅戏电影《天仙配》、评剧电影《刘巧儿》、京剧电影《杨门女将》《野猪林》、昆曲电影《十五贯》、沪剧电影《罗汉钱》、锡剧电影《双推磨》等。这些戏曲电影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更有瞩目的票房和口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仙配》 《十五贯》 地方剧种 黄佐临 吴祖光 桑弧 费穆 戏曲电影
下载PDF
千古风流苏东坡——戏曲电影《东坡》观后感
19
作者 路逸萝 赵志辉(指导) 《作文(初中年级)》 2024年第9期11-12,共2页
最近我看了一部戏曲电影——《东坡》,片中主要讲述了北宋文学家苏轼开荒耕地、救民于瘟疫等被贬黄州后发生的故事。苏轼曾言:“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一生被贬三次,第一次被贬黄州时,他是愁苦的、困顿的,但天性中的乐观、旷... 最近我看了一部戏曲电影——《东坡》,片中主要讲述了北宋文学家苏轼开荒耕地、救民于瘟疫等被贬黄州后发生的故事。苏轼曾言:“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一生被贬三次,第一次被贬黄州时,他是愁苦的、困顿的,但天性中的乐观、旷达使他在这里能辛苦并快乐地做农夫、做美食“东坡肉”、写《猪肉颂》。从片中人物的舞蹈动作及面部表情,我们也可以看出,苏轼在这里的生活是有潇洒自在的一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贬黄州 戏曲电影 苏东坡 苏轼 面部表情 舞蹈动作 观后感 东坡肉
下载PDF
守旧与创新——十七年(1949-1966)中国戏曲电影中的婚恋书写
20
作者 姚文英 《中国音乐剧》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戏曲是传统中国民间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形态,保留了众多传统中国民间艺术和文化的元素。“十七年”新中国的戏曲电影开始起步,尝试用新的戏曲作品作为电影的题材,创造出了一批优秀的戏曲电影。在“十七年”特殊的时代语境下,戏曲... 戏曲是传统中国民间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形态,保留了众多传统中国民间艺术和文化的元素。“十七年”新中国的戏曲电影开始起步,尝试用新的戏曲作品作为电影的题材,创造出了一批优秀的戏曲电影。在“十七年”特殊的时代语境下,戏曲电影中关于婚恋的书写也呈现出与其他时期的不同面貌。本文以“戏曲改革对戏曲电影的影响”“婚恋政策和婚恋观的宣传”“婚恋叙事中的女性变革”为类别线索,立足在婚恋观念与主流话语表述的关联,对“十七年”戏曲电影中的女性婚恋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戏曲电影 女性意识 婚恋书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