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7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和田大红柳滩矿田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机制
1
作者 高景刚 梁婷 +5 位作者 王登红 凤永刚 李永 谭细绢 岑炬标 何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53-2768,共16页
大红柳滩稀有金属矿田位于西昆仑中段,是松潘-甘孜-西昆仑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发现白龙山、509道班西、大红柳滩东、507锂矿等大中型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7处,探获Li_(2)O储量达到1Mt以上,成矿潜力巨大。本文梳... 大红柳滩稀有金属矿田位于西昆仑中段,是松潘-甘孜-西昆仑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发现白龙山、509道班西、大红柳滩东、507锂矿等大中型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7处,探获Li_(2)O储量达到1Mt以上,成矿潜力巨大。本文梳理了前人对大红柳滩稀有金属矿田的成矿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得出以下认识:(1)花岗伟晶岩与大红柳滩复式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两者空间关系密切,自岩体向远端可分成微斜长石型(矿物组合为微斜长石、石英和白云母)、锂辉石型(矿物组合为锂辉石、钠长石、石英和白云母)的分带规律,锂辉石伟晶岩多数分布在岩体外接触带1~2km范围内;(2)石英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ε_(Hf)(t)、ε_(Nd)(t)和δ^(7)Li值,是晚三叠世同碰撞构造背景下不同源区熔融的产物;(3)花岗伟晶岩与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基本一致,具有相似的Hf、Li同位素特征,反映其源于相同的源区,形成于富白云母矿物的变沉积岩通过白云母脱水熔融;(4)初始熔体富助熔元素P、B、F和碱金属,能够增加H_(2)O在熔体中的溶解度,有利于Na、Li碱金属元素的富集,形成初始富锂熔体;(5)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伟晶岩的空间关系、地球化学和Li同位素特征与岩浆分离结晶模型不同,与花岗岩浆的不混溶作用有关。综上所述,富挥发分、碱金属元素的初始富锂熔体上升过程中的熔体-流体分离作用可能是稀有金属元素超常富集的主要机制。大红柳滩复式岩体的外围,特别是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外接触带1~2km范围是寻找锂辉石伟晶岩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 伟晶岩 花岗岩 成矿机制 大红柳滩
下载PDF
新疆可可托海式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机制
2
作者 张辉 李国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69-2785,共17页
可可托海3号脉形成于晚三叠世(~220Ma),侵入于3号脉的白云母钠长石花岗岩形成于早侏罗世,而同时代的阿拉尔花岗岩不是稀有金属花岗岩。因此,3号脉不可能是花岗岩分异的产物,而是变质深熔成因。可可托海3号脉具有低的锆石ε_(Hf)(t)(+1.2... 可可托海3号脉形成于晚三叠世(~220Ma),侵入于3号脉的白云母钠长石花岗岩形成于早侏罗世,而同时代的阿拉尔花岗岩不是稀有金属花岗岩。因此,3号脉不可能是花岗岩分异的产物,而是变质深熔成因。可可托海3号脉具有低的锆石ε_(Hf)(t)(+1.25~+2.39)、δ^(18)O (7.57‰~8.85‰)等特征,指示物源为新生地壳与古老地壳的混合物。可可托海3号脉经历了岩浆(Ⅰ-Ⅳ带)、岩浆-热液过渡(Ⅴ-Ⅷ带)和热液(Ⅸ带)阶段,伟晶岩经历了70%的分离结晶后进入晶体、熔体、流体共存的岩浆-热液过渡阶段。高分异伟晶岩以显著内部结构分带为特征,而结构单元也是伟晶岩的组成部分,与岩浆过冷条件下不平衡结晶或热液蚀变有关。Be矿化主要在3号脉岩钟体部分中的Ⅰ、Ⅱ、Ⅳ带,Li矿化主要产于Ⅴ、Ⅵ、Ⅷ带,指示3号脉铍、锂矿体分别形成于岩浆阶段和岩浆-热液过渡阶段。3号脉Ⅱ带中板状绿柱石与骸晶磷灰石、石榴子石和少量白云母共生,磷灰石结晶前后熔体体系的ASI显著变化,是导致3号脉Ⅱ带中大量绿柱石饱和结晶的成矿机制;从早期到晚期结构带,碱性长石和云母类矿物中K/Rb比值随Li、Rb、Cs含量增大而减小以及锆石中Zr/Hf比值随Hf含量增大而降低的分异趋势,指示岩浆分离结晶作用是伟晶岩型锂矿床中Li超常富集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区特征 岩石成因 成矿时代 成矿机制 可可托海3号脉
下载PDF
江西松树岗花岗岩型铌钽矿床的成矿机制及找矿方向
3
作者 诸泽颖 王汝成 +2 位作者 王登红 李建康 任建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86-2802,共17页
江西松树岗花岗岩型铌钽矿床位于江西省上饶市葛源镇,不仅是华南最大花岗岩型钽矿床,同时还共伴生有铌、铷、锂、钨、锡等多金属。松树岗花岗岩型铌钽矿床近地表产出石英脉型钨锡矿,深部隐伏为花岗岩型铌钽矿床。花岗岩体具有垂向分带性... 江西松树岗花岗岩型铌钽矿床位于江西省上饶市葛源镇,不仅是华南最大花岗岩型钽矿床,同时还共伴生有铌、铷、锂、钨、锡等多金属。松树岗花岗岩型铌钽矿床近地表产出石英脉型钨锡矿,深部隐伏为花岗岩型铌钽矿床。花岗岩体具有垂向分带性,深部为花岗岩主体黄玉钠长石花岗岩,垂向向上依次为云英岩化花岗岩、钾长石花岗岩以及似伟晶岩壳。花岗岩具有特征的“雪球结构”,斑晶为石英或钾长石。松树岗铌钽矿床岩体产出铌钽氧化物(包括铌铁矿、钽铁矿、锡锰钽矿等)、锆石、锡石以及黑钨矿。铌铁矿原位U-Pb定年结果显示成矿年龄约为130Ma。铌钽氧化物、锆石、锡石等副矿物常显示明显的核边结构,其中铌钽氧化物核部为铌铁矿,边部为钽铁矿和锡锰钽矿,记录岩体经历了明显的岩浆-热液多阶段成矿过程。松树岗花岗岩云母以铁锂云母为主,Li_(2)O含量为2.89%~4.29%。主体钠长石花岗岩中铁锂云母可分为片状铁锂云母(Znw1)和细粒铁锂云母(Znw2),其中片状铁锂云母(Znw1)同样具有环带结构,且环带主要由Rb含量变化导致。片状铁锂云母核部Rb 2O为0.9%~1.16%,边部Rb 2O含量升高,最高可达4.08%。细粒铁锂云母(Znw2)分布于基质中,含有较高的Ta含量(110×10^(-6))。云英岩中出现束状或放射状产出的铁锂云母(Znw3),具有较高的Sn含量(464×10^(-6))。片状铁锂云母核边结构记录岩浆演化过程,云英化花岗岩中的铁锂云母为热液成因。松树岗花岗岩型铌钽矿床是一个高演化稀有金属花岗岩,造岩矿物铁锂云母和副矿物铌钽氧化物记录岩体经历了岩浆到热液阶段演化的过程。地表石英脉型钨锡矿以及岩体中特征的“雪球结构”是重要的高演化稀有金属花岗岩重要的找矿标志。松树岗岩体位于著名的灵山杂岩体周围,灵山岩体的边缘仍然具有出露有类似稀有金属矿床的可能,需加大对区域稀有金属矿床的找矿勘查及理论研究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钽矿床 松树岗岩体 花岗岩型 成矿机制
下载PDF
柴北缘青山造山型金-铅矿床成矿机制:矿石和黄铁矿组成约束
4
作者 张志超 龙灵利 +5 位作者 杨立强 王玉往 祝新友 童海奎 李顺庭 马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12-1732,共21页
青山金铅矿床位于柴北缘滩间山矿集区内,是全球罕见的金-铅共/伴生的造山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古元古代达肯大坂群片岩中,受到北西西向断裂控制,发育蚀变岩和石英脉两种矿石类型,矿石中硫化物较为发育,常见黄铁矿、褐铁矿、方铅矿、... 青山金铅矿床位于柴北缘滩间山矿集区内,是全球罕见的金-铅共/伴生的造山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古元古代达肯大坂群片岩中,受到北西西向断裂控制,发育蚀变岩和石英脉两种矿石类型,矿石中硫化物较为发育,常见黄铁矿、褐铁矿、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等。黄铁矿作为该矿床的主要载金矿物,其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指示金赋存状态,揭示成矿流体性质和矿床成因。为此,选取ZK2103和ZK3701钻孔中不同深度空间的矿石和围岩样品,分别进行成矿元素全岩测试和黄铁矿的电子探针分析工作。矿石和围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曲线都为右倾型,呈现明显的Eu负异常,未见Ce异常,说明成矿流体为变质流体且不含海水。矿石相对富集Au、Ag、Cu、Pb、Zn、As、Co、Bi、Sb、W、Ni、Sr、Cd、V元素,而Sn、Mo、Cr元素含量则相对偏低。矿石和围岩中黄铁矿的S/Fe值小于2.0,表现出亏S和富Fe的特征;黄铁矿的Au/Ag值均大于0.5,Co-Ni图解结果指示黄铁矿为热液成因。金主要以纳米粒子形式赋存,少量以固溶体形式存在。金在流体中以Au(HS)-2的形式运移,流体混合作用破坏了Au(HS)-2的稳定性,致使金的沉淀。高硫的成矿流体可以运移部分的铜、铅、锌。在金沉淀后,成矿流体温度和压力降低,致使铅开始沉淀。但由于该流体运移铅、锌的能力有限,青山金铅矿床铅矿体的规模较小。硫-铅同位素结果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区域上金龙沟矿区和青龙沟矿区围岩中铅锌含量较低,所以未形成铅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元素特征 成矿机制 造山型矿床 青山金铅矿床 柴达木北缘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塔源铅锌铜矿床成矿机制研究
5
作者 李星 任涛 黄建国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5-786,共12页
为探讨塔源铅锌铜矿床成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对矿床中与硫化物密切共生的石英开展了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和H-O同位素、硫化物LA-MC-ICPMS原位硫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TypeⅠ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2~340°C,盐度为1.2%~16.... 为探讨塔源铅锌铜矿床成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对矿床中与硫化物密切共生的石英开展了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和H-O同位素、硫化物LA-MC-ICPMS原位硫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TypeⅠ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2~340°C,盐度为1.2%~16.0%NaCl_(eqv),TypeⅡ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为355~418°C,盐度为2.6%~11.6%NaCl_(eqv);两类包裹体中气、液相成分主要为H2O,少数TypeⅡ包裹体气泡中含少量CO_(2);硫化物的δ^(34)S为+0.3%~+3.1‰;石英的δ^(18)O和δD分别为+5.4‰~+10.5‰和为–97‰~–102‰。综合研究区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本文认为塔源矿床与燕山期侵入岩有成因联系,富含金属元素的岩浆热液沿北东-北北东向和东西向顺层断裂运移,与围岩发生广泛的交代蚀变作用,与大气降水混合引起流体物理化学条件改变,导致硫化物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成矿机制 塔源 大兴安岭
下载PDF
东秦岭官坡地区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机制
6
作者 周起凤 秦克章 +1 位作者 唐冬梅 马留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29-2752,共24页
东秦岭伟晶岩区是我国著名稀有金属产地,是秦岭造山带规模最大、稀有金属矿化最丰富的伟晶岩区。官坡地区以伟晶岩脉数量多、含矿伟晶岩脉占比高、稀有金属矿化类型全(锂、铍、铌、钽、铯)、产出具有一定规模的锂矿化伟晶岩和多种稀有... 东秦岭伟晶岩区是我国著名稀有金属产地,是秦岭造山带规模最大、稀有金属矿化最丰富的伟晶岩区。官坡地区以伟晶岩脉数量多、含矿伟晶岩脉占比高、稀有金属矿化类型全(锂、铍、铌、钽、铯)、产出具有一定规模的锂矿化伟晶岩和多种稀有金属矿物为特色,是东秦岭伟晶岩区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伟晶岩密集区。官坡地区由北西至南东依次产出火炎沟锡铌钽矿、南阳山、七里沟-前台和蔡家沟锂矿。稀有金属伟晶岩内部结构分带型式多样,呈弱分带(均一结构和分层结构)和复杂分带(主要为对称分带);伟晶岩类型主要是复杂型锂辉石亚型,少量为复杂型锂云母亚型和钠长石-锂辉石型;总体具有高硅、富碱、过铝质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高场强元素(Nb、Ta、Hf),亏损Ba和Ti,具有低的Nb/Ta值,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明显,显示伟晶岩岩浆高度分异演化特征。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与火炎沟含锡伟晶岩相比,南阳山、七里沟和蔡家沟稀有金属伟晶岩(主要是锂矿化伟晶岩)岩浆具有更高的分异演化程度。官坡地区存在晚奥陶世-早志留世伟晶岩岩浆活动,稀有金属伟晶岩主要成岩成矿峰期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424~408Ma)和早-中泥盆世(399~384Ma)。官坡稀有金属伟晶岩形成于北秦岭碰撞阶段、汇聚减弱-地壳抬升背景和造山后伸展阶段,集中于造山作用晚期。电气石B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显示官坡稀有金属伟晶岩来自元古宙陆壳变质沉积岩。官坡稀有金属伟晶岩与区域上出露的花岗岩不具有明显的成因联系,可能为北秦岭单元熔融产物。弱分带火炎沟锡铌钽矿化伟晶岩岩浆就位后未经历明显的分异作用;弱分带锂矿化伟晶岩岩浆是富锂岩浆在其就位后未经历明显的结晶分异即达到锂饱和的沉淀锂矿物,在该体系进入流体阶段后继续沉淀锂矿物完成稀有金属矿化;复杂分带锂矿化或锂铍铌钽铯矿化伟晶岩在岩浆就位后通过结晶分异形成稀有金属饱和熔体,开始沉淀稀有金属矿物,随着熔体和挥发分不断演化,形成富挥发分和稀有金属的熔体,沉淀不同稀有金属矿物组合,并通过碱质流体(部分天水加入)交代进一步完成稀有金属沉淀和再分配。官坡地区稀有金属伟晶岩岩浆的形成过程和岩浆就位后的岩浆-热液演化过程共同完成稀有金属富集成矿。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围岩蚀变和区域构造等方面研究为官坡地区稀有金属伟晶岩找矿提供了潜在的矿化指示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伟晶岩 岩浆-热液演化过程 伟晶岩岩浆来源 成矿机制 东秦岭
下载PDF
黔西北玄武岩中铜矿赋存形态与成矿机制研究
7
作者 叶琼 戴玉皇 曹卫刚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4期92-94,共3页
黔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铜矿资源富集区,玄武岩中的铜矿是该地区主要的矿产类型。本研究通过对黔西北玄武岩中铜矿的赋存形态与成矿机制进行系统研究,旨在揭示该地区铜矿的形成过程和探索可能的找矿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黔西北玄武岩中... 黔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铜矿资源富集区,玄武岩中的铜矿是该地区主要的矿产类型。本研究通过对黔西北玄武岩中铜矿的赋存形态与成矿机制进行系统研究,旨在揭示该地区铜矿的形成过程和探索可能的找矿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黔西北玄武岩中的铜矿主要以矽卡岩型和斑岩型为主,黔西北玄武岩中铜矿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和流体作用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对于该地区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地区的铜矿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北 玄武岩 铜矿 赋存形态 成矿机制
下载PDF
华夏地块造山型金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机制与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1
8
作者 蒋少涌 马盈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0-940,共21页
造山型金矿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成矿理论研究对金矿勘查和矿床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华夏地块是我国重要的钨-锡-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近年来在华夏地块的变质地体中发现数十处造山型金矿床和矿化点,为该区的成矿理论研究提供... 造山型金矿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成矿理论研究对金矿勘查和矿床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华夏地块是我国重要的钨-锡-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近年来在华夏地块的变质地体中发现数十处造山型金矿床和矿化点,为该区的成矿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较之区域钨锡等多金属矿床的研究程度,造山型金矿床成矿作用研究较为薄弱,尚未进行系统的成矿作用和成因机制总结。华夏地块内发育的造山型金矿床主要包括东华夏武夷山地区的双旗山和何宝山金矿,西华夏云开地区的河台与海南岛的抱伦金矿等。本文重点对上述四个典型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时代、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已有数据和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以期阐明华夏地块造山型金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成矿机制和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发现,华夏地块造山型金矿床主要发育浸染状与石英-硫化物型矿化,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前寒武纪变质地体中,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成矿流体为H_(2)O-CO_(2)-NaCl±CH_(4)±N_(2)体系,主成矿阶段成矿温度集中于220~280℃,成矿流体可能具有变质、地幔或岩浆热液来源;而流体不混溶、热液体系氧逸度升高和铋熔体捕获是金沉淀的重要机制。华夏地块存在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三期造山型金成矿事件,分别对应陆内造山、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及后撤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型金矿床 华夏地块 时空分布 成矿机制 地球动力学背景
下载PDF
阿尔金西段库木塔什萤石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毅 高永宝 +5 位作者 刘明 王元伟 陈康 张龙 景永康 刘靖宇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6,共16页
库木塔什萤石矿床位于阿尔金西段卡尔恰尔超大型萤石矿带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大型萤石矿床,矿体以萤石-方解石脉型为主,伴生含锂带云母,产于古元古界阿尔金岩群的NE向与近EW向断裂中。目前,关于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成矿机制的研究较... 库木塔什萤石矿床位于阿尔金西段卡尔恰尔超大型萤石矿带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大型萤石矿床,矿体以萤石-方解石脉型为主,伴生含锂带云母,产于古元古界阿尔金岩群的NE向与近EW向断裂中。目前,关于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成矿机制的研究较为薄弱。本研究以不同成矿阶段萤石和方解石的流体包裹体为研究对象,开展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和H、O同位素研究。成矿过程可划分早阶段(Ⅰ)、晚阶段(Ⅱ)两个阶段。早阶段形成块状矿石,主要发育富气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和CO_(2)三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25.1~410.8℃,盐度为5.20~9.63 wt%NaCl_(eqv),密度为0.25~0.76 g/cm^(3);晚阶段形成角砾状、网脉状矿石,主要发育富液两相和富气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7.2~347.8℃,盐度为0.53~12.73 wt%NaCl_(eqv),密度为0.40~0.91 g/cm^(3)。包裹体的液相成分以H_(2)O为主,含有少量CO_(2),气相成分以CO_(2)为主,含少量的CH4、N2、H_(2)及H_(2)S等。成矿早期流体为中高温、中低盐度、低密度的NaCl-H_(2)O-CO_(2)热液体系,成矿晚期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NaCl-H_(2)O-CO_(2)热液体系。H、O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早期萤石的沉淀机制主要为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混合以及水-岩反应,晚期进一步发生流体混合作用,致使温度降低,形成角砾状及网脉状矿石。库木塔什萤石矿床属岩浆热液充填型脉状萤石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H、O同位素 成矿机制 库木塔什 阿尔金西段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康古尔一带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
10
作者 郎学聪 韩效斌 +3 位作者 支元栋 李沛龙 王勇 吴堑红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4年第2期177-185,共9页
新疆康古尔一带的金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北缘的东天山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南缘,是新疆的重要金成矿区。二叠纪早中期,在SN向推覆韧性剪切和右行走滑韧-脆性剪切基础上,地壳快速抬升在韧性变形构造上叠加脆性破裂,一系列张性断裂... 新疆康古尔一带的金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北缘的东天山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南缘,是新疆的重要金成矿区。二叠纪早中期,在SN向推覆韧性剪切和右行走滑韧-脆性剪切基础上,地壳快速抬升在韧性变形构造上叠加脆性破裂,一系列张性断裂成为主要容矿构造;同构造期侵位的中酸性浅成斑岩体(如石英斑岩)提供了充足的成矿热源和部分水源及成矿物质来源;康古尔一带金矿矿化型式各不相同,既有产于构造破碎带中的蚀变岩型金矿、石英脉金矿,也有产于火山角砾岩筒中的脉状金矿,还有产于斑岩体边缘或产于岩体内部的斑岩型金矿;但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特征均具中低温、低盐度、中低压力的特点;金矿的形成分为2个热液成矿阶段,其中晚期阶段是金的主要形成阶段。本文对该区金的成矿物理化学环境进行了讨论,并总结了成矿机制,认为康古尔一带金矿形成于统一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的脆性构造活动同步发生,金矿成矿时段大致在二叠纪晚期(263 Ma—243 Ma);下一步找矿工作应在有利的物化探异常中预测和寻找不同地质产状的中低温浅成热液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斑岩体 中低温岩浆热液 地质特征 成矿机制 康古尔地区 东天山 新疆
下载PDF
不同类型金矿矿床特征与成矿机制比较研究
11
作者 李斌山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5期70-72,共3页
研究旨在分析各类金矿床的地质特点及形成原理,通过地质学评价和矿物学检测手段,对若干矿区进行了彻底的调查研究,研究指出,浅成低温热液型、磁铁岩型及砂岩型等不同类型的金矿床,展现出各自独特的地质属性与成矿条件,本项研究突显了矿... 研究旨在分析各类金矿床的地质特点及形成原理,通过地质学评价和矿物学检测手段,对若干矿区进行了彻底的调查研究,研究指出,浅成低温热液型、磁铁岩型及砂岩型等不同类型的金矿床,展现出各自独特的地质属性与成矿条件,本项研究突显了矿床深度、矿物成分以及地质构造在金矿生成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并提出了有力的勘探指引,这将对未来金矿的勘探和开采提供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矿床 成矿机制 地质分析 矿物组成 矿床类型
下载PDF
滇东北镇雄羊场磷矿区下寒武统梅树村组沉积环境及富集成矿机制
12
作者 米云川 杜斌 +4 位作者 夏建峰 王枫 周骞 黄太平 胡清华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9-1118,共20页
羊场超大型磷矿床是新近勘查发现的大埋深全隐伏浅海相碳酸盐岩型层状磷块岩矿床,赋矿地层为下寒武统梅树村组(?1ms),目前对其沉积环境和富集成矿机制认识薄弱。本文在代表性钻孔岩芯系统观测的基础上,利用沉积(微)相分析、矿物学及矿... 羊场超大型磷矿床是新近勘查发现的大埋深全隐伏浅海相碳酸盐岩型层状磷块岩矿床,赋矿地层为下寒武统梅树村组(?1ms),目前对其沉积环境和富集成矿机制认识薄弱。本文在代表性钻孔岩芯系统观测的基础上,利用沉积(微)相分析、矿物学及矿物化学示踪等手段,重点解析梅树村组各岩性段的岩石矿物(组合)特征、沉积(微)相类型及其时空分布规律,查明沉积环境演化,探究磷质来源、迁移及富集机制,建立其成矿模式。对比分析表明,赋矿地层垂向上表现出海侵-海退序列的近岸潮坪相沉积环境,识别出潮上坪、潮间坪和潮下坪3个亚相6种微相,潮上坪分为潮上滩、潮上灰坪,潮间坪分为潮间灰坪、潮间滩、风暴流,潮下坪发育低能潮下坪;潮间坪中的高能潮间滩是最有利的磷块岩形成环境,长期保持的浅水环境下多期次潮汐、波浪反复作用,利于富磷粒屑的簸选富集与再造,从而形成矿区北西侧矿层富厚、南东侧渐趋薄贫的磷块岩矿床。由此,羊场磷矿床的成矿作用可分为3个阶段:初始堆积沉淀成矿阶段(上升洋流携带的磷质来源)、生物化学凝聚沉淀与加积异化成矿阶段(微生物分解、转化及复合作用驱动的迁移与富集成矿)、簸选富集与再富集成矿阶段(多期次波浪、潮汐作用驱动的沉淀再次富集成矿)。这为矿区及外围地区找矿勘查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树村组 羊场背斜 沉积环境演化 成矿机制 磷块岩矿床 羊场磷矿 镇雄地区 滇东北
下载PDF
东昆仑地区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
13
作者 陈霏霏 《中国锰业》 2024年第5期53-59,共7页
为探究青海省东昆仑地区按纳格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通过地质调查和分析,结合现代矿床勘探技术,对矿床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及矿体产状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按纳格金矿主要由奥陶-志留系纳赤台群和古元古界白沙河岩组构成... 为探究青海省东昆仑地区按纳格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通过地质调查和分析,结合现代矿床勘探技术,对矿床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及矿体产状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按纳格金矿主要由奥陶-志留系纳赤台群和古元古界白沙河岩组构成,矿体以脉状和层状分布,且矿化元素丰富,矿体结构连续。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揭示了矿床成矿阶段的流体来源和性质变化。研究指出,地层、岩浆岩与成矿过程密切相关,成矿机制涉及构造、岩浆和热液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按纳格金矿的形成与区域地质背景和多期次地质活动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金多金属矿床 按纳格金矿带 地质特征 流体包裹体 成矿机制
下载PDF
广西大明山地区六梨钨矿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机制
14
作者 李活松 张启连 +5 位作者 韦访 辛晓卫 邓军 宫研 吴含志 梁东财 《华南地质》 CAS 2024年第3期491-503,共13页
广西大明山地区六梨钨矿找矿潜力大,本文通过矿体、矿石特征和流体包裹体分析,探究其成矿机制。钨矿体受断裂控制,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网脉状钨矿石,偶见云英岩型钨矿石。成矿期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早阶段为辉钼矿—云英岩阶段,晚阶段为... 广西大明山地区六梨钨矿找矿潜力大,本文通过矿体、矿石特征和流体包裹体分析,探究其成矿机制。钨矿体受断裂控制,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网脉状钨矿石,偶见云英岩型钨矿石。成矿期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早阶段为辉钼矿—云英岩阶段,晚阶段为白钨矿—石英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以水溶液流体包裹体(W型)为主,偶见CO_(2)-H_(2)O流体包裹体(C型)和纯气相流体包裹体(PC型);流体均一温度为140~382℃,平均263℃;盐度0.18wt%~12.68wt%NaCl,平均4.83wt%NaCl;密度为0.62~0.98 g/cm^(3)。包裹体气相主要成分为CO_(2)、H_(2)O,均为低峰值,结合闪锌矿-黄铜矿固溶体分离温度,成矿流体为低盐度、中高温、低CO_(2)流体,属于H_(2)O-CO_(2)-NaCl体系。白钨矿—石英阶段(晚阶段)是本矿床的主成矿阶段,六梨钨矿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的平均均一温度具有降低的趋势,均一温度降低是成矿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网脉型钨矿床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降低 成矿机制 六梨钨矿 广西大明山
下载PDF
河南省老湾金矿韧性剪切带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
15
作者 陈忠诚 魏鸿 +2 位作者 喻艳丽 陈霏霏 徐刚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6期46-50,共5页
老湾韧性剪切变质带是北秦岭古生代褶皱带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分界构造的一部分,呈NWW向展布,分为四个主应变带和两个岩片带。带内岩性分布以基性岩浆岩为主,兼有部分变质岩块体、酸性岩浆岩体和岩脉等。金矿化严格受韧性剪切变质带控制... 老湾韧性剪切变质带是北秦岭古生代褶皱带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分界构造的一部分,呈NWW向展布,分为四个主应变带和两个岩片带。带内岩性分布以基性岩浆岩为主,兼有部分变质岩块体、酸性岩浆岩体和岩脉等。金矿化严格受韧性剪切变质带控制,主要集中分布在RF4强应变域中心及两侧的Ⅱ岩片区,辉绿一辉长岩为金的矿源层,后期老湾黑云母花岗岩对含金热流体起着成分改造和加强循环的作用。矿床成矿机制复杂,泥盆纪末,南北大陆发生碰撞,基性岩浆侵入,部分Au带入岩浆→印支期,发生强烈韧性剪切变形变质,Au元素活化运移,向强应变部位富集→燕山期,老湾花岗岩岩浆的热加入,Au进一步在剪切强应变带聚积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特征 成矿机制 金矿 老湾
下载PDF
基于数据与成矿机制的深度矿产预测研究
16
作者 宋永元 《新疆钢铁》 2024年第2期86-88,共3页
对深部矿产结果的预测是当前矿产勘查工作的热点与难点。提出了一种数据与成矿机制双向驱动的计算机模拟矿产结果预测技术,在获取到拟勘探矿床的地质构造信息、岩矿石物性参数以及流体参数之后,先利用最优力—热—流多场耦合数值模拟计... 对深部矿产结果的预测是当前矿产勘查工作的热点与难点。提出了一种数据与成矿机制双向驱动的计算机模拟矿产结果预测技术,在获取到拟勘探矿床的地质构造信息、岩矿石物性参数以及流体参数之后,先利用最优力—热—流多场耦合数值模拟计算模型进行多物理场数值模拟计算,通过训练得到的最佳成矿机制下的多个无法被直接测量的成矿条件参数,然后再利用该成矿条件参数以及训练得到的最优矿产结果预测模型确定拟勘探矿床的矿产预测结果,从而有效改善矿产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 成矿机制 深度矿产
下载PDF
新疆阿克陶县穆呼锰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
17
作者 张阳 段彬 +2 位作者 谢月桥 李玉飞 何福保 《中国金属通报》 2024年第3期94-96,共3页
穆呼锰矿位于玛尔坎苏锰成矿带东段,东与玛尔坎苏锰矿相邻.区内构造发育,多见火山岩和侵入岩,矿床主要由多条矿带组成,具有相对稳定的含矿层位,呈层控型特征,存在诸多矿体,并具有较大的厚度.上石炭统喀拉阿特河组是赋存矿床的主要地层,... 穆呼锰矿位于玛尔坎苏锰成矿带东段,东与玛尔坎苏锰矿相邻.区内构造发育,多见火山岩和侵入岩,矿床主要由多条矿带组成,具有相对稳定的含矿层位,呈层控型特征,存在诸多矿体,并具有较大的厚度.上石炭统喀拉阿特河组是赋存矿床的主要地层,灰岩互层或夹层(浅灰黑色)是主要的含矿岩性,菱锰矿是主要的矿石矿物,表现为低铁中磷型特征,呈现粒状结构特点和较富的品位.浅海—滨浅海安静还原的水体环境,是锰矿形成的重要时期,深源物质是锰质的主要来源,区内的火山活动以及热水活动和该矿成矿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性,该矿属于海相沉积成因的锰矿床.本文旨在介绍穆呼锰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以期更多学者关注并研究该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呼锰矿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机制 阿克陶县
下载PDF
黔西南架底金矿床载金黄铁矿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探讨:来自原位硫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虎军 田冲 +1 位作者 张文高 杨兴科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1-800,共10页
架底金矿床是黔西南玄武岩分布地区较为典型的金矿床之一,该矿床载金黄铁矿普遍具有环带结构,显示出多期次、多来源的特征,对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研究提出挑战。本文基于野外认识和室内显微镜下的观察,将不同形态的黄铁矿划分为三个... 架底金矿床是黔西南玄武岩分布地区较为典型的金矿床之一,该矿床载金黄铁矿普遍具有环带结构,显示出多期次、多来源的特征,对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研究提出挑战。本文基于野外认识和室内显微镜下的观察,将不同形态的黄铁矿划分为三个期次:①成矿前的黄铁矿为草莓状黄铁矿,是沉积期黄铁矿的典型代表;②成矿期的黄铁矿有两种:一种呈自形‒半自形,粒径较大,几十微米到100μm不等,核部有较多的裂隙发育,背散射图像显示核部周围发育有环带,通常呈脉状产出;另一种为均质结构的细粒五角十二面体的黄铁矿,粒径大约都在50μm左右,无环带结构;③成矿期后的黄铁矿颗粒较大,多为立方体和不规则状产出,同样也发育有环带结构。在此基础上,利用LA-MC-ICP-MS分析方法对不同期次的黄铁矿进行原位S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成矿前无环带黄铁矿δ34S的值为-23.47‰~-19.76‰,表现为较大的负值,显示沉积硫的特征;成矿期的环带黄铁矿以及同期均质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的δ34S值为-1.39‰~4.45‰;成矿期后的环带黄铁矿δ34S的值为-1.57‰~-0.91‰,两者整体均显示岩浆硫的特征,但属于不同阶段的产物。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推测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有部分地壳物质的混入,可能经历了两个过程,首先是铁白云石与富集CO_(2)的流体反应,释放出Fe^(2+)、Mg^(2+)、Ca^(2+)离子,形成白云石,为之后的硫化、黄铁矿化提供必需的Fe质,随后含H3AsO_(3)^(0)、[Au(HS)2]–、富H_(2)S的还原性流体与Fe^(2+)反应形成含砷黄铁矿、黄铁矿,金以Au+的形式进入含砷黄铁矿,完成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底金矿床 成矿期次 原位S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机制
下载PDF
延边赤卫沟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硕 李志谦 +2 位作者 刘云华 田育功 刘占晋 《黄金》 CAS 2023年第2期60-66,共7页
赤卫沟金矿床位于天山—兴蒙造山系东段的吉黑成矿带,该成矿带属于古亚洲洋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转换部位。矿区内矿体赋存于侵入早白垩世中酸性陆相火山岩中的方解石脉内,金矿物除了以自然金形式产出外,碲化物也是金的主要赋... 赤卫沟金矿床位于天山—兴蒙造山系东段的吉黑成矿带,该成矿带属于古亚洲洋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转换部位。矿区内矿体赋存于侵入早白垩世中酸性陆相火山岩中的方解石脉内,金矿物除了以自然金形式产出外,碲化物也是金的主要赋存方式,显示了地幔来源的特点,其与方解石、石英、磷灰石、赤铁矿等火成碳酸岩中常见矿物共生,显示了其成因上的联系;围岩蚀变以碳酸盐化为主,可见典型的霓长岩化蚀变矿物组合,发生了明显的碱交代作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为一致的右倾型,显示出明显轻稀土富集特征(w(LREE)/w(HREE)=5.51~9.55),且具有Eu正异常和弱Ce负异常;微量元素中富集不相容元素(Rb、Sr、Hf),其中Sr正异常显著。C、O同位素示踪显示,赤卫沟金矿床方解石脉来自幔源岩浆区。基于上述研究并结合前人成果,认为赤卫沟金矿床含金方解石脉为火成碳酸岩岩浆成因,为中生代晚期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局部伸展环境的产物,在地壳浅部就位过程中与大气降水混合,导致温度、压力降低及发生脱碱作用,金在这一过程中沉淀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卫沟金矿床 岩石地球化学 C、O同位素 成矿机制 碳酸岩 方解石
下载PDF
基于科学钻探技术的老湾金矿带金成矿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建立 郭鹏 +2 位作者 陈英男 赵焕 魏从玲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9-268,共10页
老湾金矿带位于秦岭—桐柏—大别造山带中部,是近年来发现的超大型金矿床。为进一步探索深部第二找矿空间,实施了老湾金矿3006.42 m科学钻探。钻探穿透地表花岗岩后在深部又发现隐伏花岗岩体,两岩体在空间上毗邻,通过元素统计分析方法... 老湾金矿带位于秦岭—桐柏—大别造山带中部,是近年来发现的超大型金矿床。为进一步探索深部第二找矿空间,实施了老湾金矿3006.42 m科学钻探。钻探穿透地表花岗岩后在深部又发现隐伏花岗岩体,两岩体在空间上毗邻,通过元素统计分析方法对两岩体进行了元素丰度及分布特征、相关性分析、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研究,发现老湾花岗岩和老湾隐伏花岗岩的元素丰度均高于中国二长花岗岩的平均值,且老湾隐伏花岗岩体明显高于老湾花岗岩体。两岩体具有不同的元素组合特征,老湾花岗岩的元素分布较均匀,而老湾隐伏花岗岩的元素分布离散程度较悬殊且Au、W、Mo局部高度富集,具备形成钼钨矿(化)体的条件。老湾隐伏花岗岩的Au、Bi具有高度相关性,受同一地质因子控制,并具有幔源成因特点,表明老湾隐伏花岗岩与金成矿关系密切,为老湾地区金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老湾金矿是处在秦岭—大别造山带构造背景下,受早白垩世大规模岩浆活动影响的产物,深源幔源岩浆热液为金成矿提供了主要的金铋物质来源及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钻探 老湾(隐伏)花岗岩 元素组合特征 成矿机制 秦岭—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