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死亡”视域反思唯心主义历史观——《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式人民本位思想考究 |
孙霞
龙奕寒
|
《阴山学刊》
|
2024 |
0 |
|
2
|
乱世中的浪漫诗意 评图米纳斯导演的《战争与和平》 |
李旻原
|
《上海戏剧》
|
2024 |
0 |
|
3
|
细胞里的“战争与和平” |
付巧玉
|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
2024 |
0 |
|
4
|
战争与和平,祝祝福与希望--献给2024年 |
晓风
|
《视听前线》
|
2024 |
0 |
|
5
|
“第二个结合”视角下新时代战争与和平理论 |
凌一源
卢田甲元
|
《中国军转民》
|
2024 |
0 |
|
6
|
刍议《战争与和平》中人性的光辉 |
王光碧
|
《海风》
|
2021 |
0 |
|
7
|
《战争与和平》的百科全书式叙事风格新论 |
朱宪生
陈静洁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8
|
战争与和平的当代文学反思--以英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石黑一雄的小说为例 |
胡铁生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9
|
基督教道德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挑战——以《公益》杂志的战争与和平观为例 |
彭小瑜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0
|
故事情节的仿效与中俄家族叙事的分野——《财主底儿女们》与《战争与和平》的比较 |
李永东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1
|
性别与国际政治——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
张立平
|
《国际论坛》
|
1999 |
4
|
|
12
|
战争与和平主题下的国际法与传统安全 |
章成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6 |
2
|
|
13
|
基督教道德审视下的战争与和平--“9·11”事件发生后的美国天主教会与美国外交政策 |
彭小瑜
|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4
|
从女性视角下解读《战争与和平》 |
陈文君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5
|
高技术条件下战争与和平的新特点 |
孟祥青
|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16
|
小说、文学与民族的文化崛起——以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为例 |
刘文飞
|
《外文研究》
|
2013 |
3
|
|
17
|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论战争与和平 |
夏征难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8
|
托尔斯泰的大地崇拜情结与《战争与和平》中“托氏女性谱系”的形成 |
张中锋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
2015 |
1
|
|
19
|
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的两大悖论 |
杨政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2 |
8
|
|
20
|
《战争与和平》中的非理性现象及其对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的“逾越” |
张中锋
|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
201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