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振腹通阳按动八法”治疗手足逆冷经验浅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包庆旭 程熙腾 邹海鹏 《中医外治杂志》 2023年第3期101-103,共3页
北京按摩医院按动疗法始创于1958年,历经60 a余传承创新,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脏腑推拿特色的手法动作,在治疗内科杂病方面疗效显著。“振腹通阳按动八法”以内经理论体系为治则纲要,在临床中多用于治疗手足逆冷。因其操作简便,安全易行,... 北京按摩医院按动疗法始创于1958年,历经60 a余传承创新,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脏腑推拿特色的手法动作,在治疗内科杂病方面疗效显著。“振腹通阳按动八法”以内经理论体系为治则纲要,在临床中多用于治疗手足逆冷。因其操作简便,安全易行,故在此浅析以做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振腹 按动疗法 手足逆冷
下载PDF
李小娟调畅气机-通行血脉辨治手足逆冷
2
作者 曲天航 李小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7期17-18,共2页
李小娟教授认为手足逆冷为阳气不足与阳气不通。阳气运行以血脉和经络为通路,以气血为载体,调畅气机、通行血脉是通行阳气主要途径。阳气不足即脏腑阳气虚衰,常见于心肾阳衰。单纯阳气不通和阳气不足并不常见,多数患者是阳气不足与阳气... 李小娟教授认为手足逆冷为阳气不足与阳气不通。阳气运行以血脉和经络为通路,以气血为载体,调畅气机、通行血脉是通行阳气主要途径。阳气不足即脏腑阳气虚衰,常见于心肾阳衰。单纯阳气不通和阳气不足并不常见,多数患者是阳气不足与阳气不通兼有。李小娟教授强调首先要辨别孰轻孰重,以阳气不足为主还是阳气不通为主;其次辨别哪一脏腑阳气不足;最后辨明阳气不通的原因,气郁、血瘀、痰郁等阻碍阳气运行的因素,从而指导临床选方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逆冷 糖尿病足 阳气不通 阳气不足 调畅气机 通行血脉 辨证论治 李小娟 老中医经验
下载PDF
基于“少阳为枢”治疗乳腺癌患者手足厥冷经验
3
作者 南云鑫 张磊 +2 位作者 陈洪炀 陈冬梅 万冬桂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13-114,124,共3页
手足厥冷,即手足四肢冰凉厥冷,重则手冷过肘,足冷过膝,是多种疾病的伴随症状^([1]),张仲景《伤寒论》中载:“厥者,手足逆冷者也”,述其病机为“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乳腺癌患者因特殊体质、特殊年龄、特殊治疗更易发生或加重手足厥冷的... 手足厥冷,即手足四肢冰凉厥冷,重则手冷过肘,足冷过膝,是多种疾病的伴随症状^([1]),张仲景《伤寒论》中载:“厥者,手足逆冷者也”,述其病机为“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乳腺癌患者因特殊体质、特殊年龄、特殊治疗更易发生或加重手足厥冷的症状,通过热像图发现^([2]),12例乳腺癌患者中仅2例足部温度正常,并随着正常型、厥冷型、厥逆型患者足踝部与膝下部温差的逐渐增大,癌症进展病例也随之增加。乳腺癌手足厥冷,属中医“厥证”范畴,西医多采用拍打、揉搓、保暖等方法以缓解症状^([3]),中医方面,多数医家从阳虚论治,认为阳虚失于温煦或他邪阻遏阳气布达为主要病机^([4])。万冬桂教授认为其核心病机在于少阳枢机不利,现将其经验总结归纳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 癌症进展 手足逆冷 张仲景 足踝部 厥证 温度正常
下载PDF
论厥和厥逆
4
作者 何纫秋 《西昌师专学报》 1998年第4期87-92,共6页
一、前言 中医学中的“厥”和“厥逆”是一种重要的证象。尤其在中医理论体系刚完备之时,它们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可以从二点加以说明,第一内经专有“厥论篇”,对厥和厥道作了专门的论述,第二,仲景伤寒论,厥证为三阴证的主证之一,曾被... 一、前言 中医学中的“厥”和“厥逆”是一种重要的证象。尤其在中医理论体系刚完备之时,它们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可以从二点加以说明,第一内经专有“厥论篇”,对厥和厥道作了专门的论述,第二,仲景伤寒论,厥证为三阴证的主证之一,曾被大量论述。因此对它们进行较彻底的研究对中医学来说,无论从理论上及临床上都是有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逆冷 伤寒论 手足 内经 当归四 少阴病 手足 厥阴篇 厥证
下载PDF
中医厥脱证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及治疗护理常规 被引量:3
5
作者 金妙文 周仲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8-13,共6页
1 病名概念厥脱是厥与脱的综合征,为常见的危重急症。厥,一指肢体或手足逆冷的症状;一指突然失去知觉,不省人事。脱,为多种疾病病情突变时的危重衰竭证候,厥与脱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厥为脱之轻症,脱为厥之变症,两者常易合并出现。是由邪... 1 病名概念厥脱是厥与脱的综合征,为常见的危重急症。厥,一指肢体或手足逆冷的症状;一指突然失去知觉,不省人事。脱,为多种疾病病情突变时的危重衰竭证候,厥与脱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厥为脱之轻症,脱为厥之变症,两者常易合并出现。是由邪毒内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脱 护理常规 手足逆冷 病情突变 邪毒 气脱证 危重急症 人参注射液 脉细数无力 热毒内陷证
下载PDF
“湿热致厥”理论源流及其临床意义初探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福利 迟明洋 张冠珣 《中医药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4-6,共3页
厥证为临床常见病症,中医学对厥证的探讨源远流长。从《内经》首先提出厥证的基本概念及表现;《伤寒论》则以"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手足逆冷"来定义厥之基本机理和主要表现,并归纳了多种厥证的因脉证治;到后世温病... 厥证为临床常见病症,中医学对厥证的探讨源远流长。从《内经》首先提出厥证的基本概念及表现;《伤寒论》则以"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手足逆冷"来定义厥之基本机理和主要表现,并归纳了多种厥证的因脉证治;到后世温病学家补充、提出湿热致厥理论;再到当代众多医家开始精研湿热阻遏阳气的诊治之法。此种变化不仅是中医学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其疾病发病机理的古今之变,更值得当代医者去探究。本文即在系统梳理中医名家理论及相关典籍的基础上,对"湿热致厥"理论及其现实意义进行探讨,希望对当今临床湿热病证的辨识与治疗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 厥证 手足逆冷
下载PDF
《伤寒论》中厥的证治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可胜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77-1379,共3页
关键词 《伤寒论》 证治 手足逆冷 证候分类 辨证意义 临床实践 厥阴篇
下载PDF
中药合理应用 第7讲 温里药的合理应用
8
作者 郑虎占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8年第12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温里药 中药 寒疝腹痛 厥阴头痛 阳痿早泄 肾阳亏虚 手足逆冷 大汗淋漓
下载PDF
试论《伤寒论》中厥证的治法
9
作者 卢月英 《河北中医》 1987年第6期1-2,共2页
厥,是一个症状,在《伤寒论》中是指手足逆冷而言,其病机为“阴阳气不相顺接”即阴阳气失去相对平衡,不能相互贯通。《伤寒论》是方书之祖,为外感病及杂病治疗之典范,其中对厥的证治论述有50余条,分十几种类型。并提出“厥应下之”“诸... 厥,是一个症状,在《伤寒论》中是指手足逆冷而言,其病机为“阴阳气不相顺接”即阴阳气失去相对平衡,不能相互贯通。《伤寒论》是方书之祖,为外感病及杂病治疗之典范,其中对厥的证治论述有50余条,分十几种类型。并提出“厥应下之”“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等治厥原则及治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阴阳气不相顺接” 治法 厥证 手足逆冷 外感病
下载PDF
常见症状的辨治(六十七)
10
作者 哈孝贤 哈小博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8年第12期14-16,共3页
《昏厥》(一)昏厥,是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手足发凉,甚或四肢逆冷的症状。病情轻的可以移时甦醒,醒后无偏瘫、失语或口眼歪斜等后遗症。病情特别严重的,则昏厥时间较长,甚致一厥不起,导致死亡。昏厥属于中医“厥证”的范畴,厥证也简称... 《昏厥》(一)昏厥,是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手足发凉,甚或四肢逆冷的症状。病情轻的可以移时甦醒,醒后无偏瘫、失语或口眼歪斜等后遗症。病情特别严重的,则昏厥时间较长,甚致一厥不起,导致死亡。昏厥属于中医“厥证”的范畴,厥证也简称“厥”。厥证之名首见于《内经》,如《素问·厥论》是论述厥证的专篇,此外,还散见于其他三十多个篇章之中。由于引起发病的病因不同,厥的具体名称大约有30多种,其临床表现也很复杂。概括起来约有三类:一是指突然昏仆,“暴不知人”的表现;一类是指手脚凉、四肢逆冷的表现;一类是指癃症之危重者。癃,是指小便滴沥不畅而又频频排尿的症状。《素问·奇病论》说:“有癃者,一日数十溲,……脉细如发者,此不足也。……病名曰厥。”以上三类厥证,前两类沿用至今,第三类今已经罕用。四肢逆冷的具体表现,是指上肢冷过肘,下肢冷过膝,属于病情严重之象。厥证的发生,其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之别,本文主要介绍内伤杂病中具有昏仆伴肢冷的症状,外感疾病中因以手足逆冷为主,不一定伴有神昏者,则不拟介绍,只对暑厥略作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见症状 辨治 四肢 内伤杂病 手足逆冷 口眼歪斜 《内经》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常见症状的辨治(六十八)
11
作者 哈孝贤 哈小博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9年第1期12-14,共3页
《昏厥》(二)(二)虚证临床多见于体质虚弱或原有慢性疾病,因空腹过劳,如久站久立,或操劳少寐,连续熬夜,或猝受惊恐、情绪紧张等诱发,表现为眩晕昏仆,呼吸微弱,面色苍白,四肢逆冷,溱溱汗出,舌质淡,脉沉弱。本证的主要病机为阳虚气弱,不... 《昏厥》(二)(二)虚证临床多见于体质虚弱或原有慢性疾病,因空腹过劳,如久站久立,或操劳少寐,连续熬夜,或猝受惊恐、情绪紧张等诱发,表现为眩晕昏仆,呼吸微弱,面色苍白,四肢逆冷,溱溱汗出,舌质淡,脉沉弱。本证的主要病机为阳虚气弱,不能上承,较多见于西医的血管抑制性晕厥,也称单纯性晕厥,以青年人或体弱的女性为多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炙甘草 手足逆冷 气随血脱 参附汤 开心窍
下载PDF
异病同治治愈重危病二则
12
作者 朱学葵 张祖联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年第2期30-31,共2页
参附汤系宋陈自明所创,原治“阳气虚寒,自汗恶寒或手足逆冷,大便自利。”近年来,我院朱学葵副主任医师以本方加味抢救二例重危病人,取得显效,现整理如下,以飨同道。病例一: 胡××男,55岁 1月22日入院。
关键词 异病同治 大便自利 重危 参附汤 陈自明 手足逆冷 副主任医师 心肾 健脾化痰 舌苔白腻
下载PDF
中医治疗头痛之吴茱萸汤
13
作者 郭海燕 《中国社区医师》 2014年第28期36-36,共1页
吴茱萸汤出《伤寒论》,原文第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第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第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虽然提到治疗头痛的条文只有最后1条... 吴茱萸汤出《伤寒论》,原文第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第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第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虽然提到治疗头痛的条文只有最后1条,但在临床应用时,患者症状繁复,故前2条可作为吴茱萸汤治疗头痛的辩证使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汤 中医治疗 头痛 《伤寒论》 手足逆冷 临床应用 少阴病 吐涎沫
下载PDF
马教授讲中医——三部六病基层医师园地 第二讲 表部病的辨证论治
14
作者 马文辉 《基层医学论坛》 2016年第23期3273-3275,共3页
在开始谈具体的脉、证、方之前,我们先谈几个概念。根据矛盾的对立统一法则,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可能发生对立性的反应,也可能发生统一性的反应。当发生矛盾对立性的反应时,机体会出现阳性或者阴性的两种变化,三部就会表现出六类不... 在开始谈具体的脉、证、方之前,我们先谈几个概念。根据矛盾的对立统一法则,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可能发生对立性的反应,也可能发生统一性的反应。当发生矛盾对立性的反应时,机体会出现阳性或者阴性的两种变化,三部就会表现出六类不同的症候群,我们将之称为六病,即表阳病、里阳病、表阴病、里阴病、枢阳病、枢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病 阴病 证候群 手足逆冷 伤寒论 辛凉解表 当归桂枝汤 头项强痛 表虚证 表热证
下载PDF
吴茱萸汤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发德 肖生顺 陈有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第3期271-272,共2页
吴茱萸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原方由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组成。功效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主治胃中虚寒,食谷欲呕,或呕而胸满,或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或厥阴头痛,吐涎沫。笔者用吴茱萸汤加减治疗... 吴茱萸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原方由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组成。功效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主治胃中虚寒,食谷欲呕,或呕而胸满,或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或厥阴头痛,吐涎沫。笔者用吴茱萸汤加减治疗以上病证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汤 临床应用 《伤寒杂病论》 温中补虚 止呕 手足逆冷 厥阴头痛 疗效满意
下载PDF
《伤寒论》厥证浅识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天润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6,共3页
从病因、病理、证治几方面,对《伤寒论》的寒厥、热厥、气厥、痰厥、脏厥、蛔厥以及寒热错杂厥进行扼要阐述,同时对有关类似证进行鉴别。《伤寒论》之厥证不同于内科疾病中猝然昏倒而多能苏醒的"厥证"。
关键词 伤寒论 厥证 手足逆冷
下载PDF
莨菪碱治疗甲状腺机能减退症1例
17
作者 段大钧 曹勇 《泸州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137-137,共1页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是由甲状腺分泌不足引起的以机体代谢率减低为特征的病症,最严重的表现形式是粘液性水肿,治疗常用甲状腺片替代疗法,笔者使用莨菪碱治疗本病1例,获得成功,现报道于后。患者宋某,男,50岁,泸州市碱厂工人。因反复浮肿20年...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是由甲状腺分泌不足引起的以机体代谢率减低为特征的病症,最严重的表现形式是粘液性水肿,治疗常用甲状腺片替代疗法,笔者使用莨菪碱治疗本病1例,获得成功,现报道于后。患者宋某,男,50岁,泸州市碱厂工人。因反复浮肿20年,阳事不举10年,病情加重半年于1989年1月24日入院。病者20年来双下肢反复浮肿,未作特殊检查,自服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等中西药物治疗,时消时肿,反复发作;近10年来浮肿加重,延及全身,性欲减退,阳事不举,临房不坚;半年来水肿更显,延及头面部及手臂,按之凹陷,头目晕眩,疲乏无力,纳差,行动迟缓,畏寒无汗,手足逆冷发麻,腰膝疲软,背部及腓肠肌时有酸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液性水肿 甲状腺片 莨菪碱 阳事 桂附地黄丸 性欲减退 中西药物 手足逆冷 甲状腺分泌 甲状腺机能减退
下载PDF
谈“轻可去实”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18
作者 温来添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1995年第4期75-75,共1页
“轻可去实”,前贤早已提出,就是用轻虚、浮开、清淡的药物,以治疗疾病中的实证。笔者从医三十年,每用此法。特别在小儿科,颇为应手,兹举要如后。 1.肺炎、喘咳气促。 陈某,男,9月,1994年3月5日就诊。患儿三天前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 “轻可去实”,前贤早已提出,就是用轻虚、浮开、清淡的药物,以治疗疾病中的实证。笔者从医三十年,每用此法。特别在小儿科,颇为应手,兹举要如后。 1.肺炎、喘咳气促。 陈某,男,9月,1994年3月5日就诊。患儿三天前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发热咳嗽,以消炎止咳西药治疗后不见好转。咳嗽、气促加重,因对青霉素过敏乃转余中医诊治。证见鼻扇、气促,烦躁不安,手足逆冷、双肺布干湿性罗音。此乃风寒束肺、肺失宣降,郁热化痰,壅阻肺络所致。法宜轻清疏泄,顺气理肺,切忌重浊苦寒之品。用自拟宣肺清解汤加减:杏仁5g,蝉蜕8g,薄荷3g,桔梗6g,前胡6g,姜蚕5g,葶力子5g,桑叶8g,嘱煎汤频服。服上方二剂后,气促减轻,流出清涕、呼吸平顺,能安静入睡。续守前方加减三剂后,诸证悉除而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可去实 儿科疾病 风寒束肺 实证 消炎止咳 呼吸平顺 清解汤 手足逆冷 小儿用药 热咳
下载PDF
趺阳脉学
19
作者 何纫秋 《西昌师专学报》 1997年第1期72-79,共8页
一、前 言 中医诊断脉诊中历史上曾有对趺阳脉的诊断,它似乎曾经和人迎,寸品作为中医三大脉诊之一,可惜在很早“难经”中就提出只诊断寸口,即今手腕动脉,从而使人迎和趺阳脉学废弃得很早,早在汉末张仲景就惊叹“观今之医省疾问病,务在口... 一、前 言 中医诊断脉诊中历史上曾有对趺阳脉的诊断,它似乎曾经和人迎,寸品作为中医三大脉诊之一,可惜在很早“难经”中就提出只诊断寸口,即今手腕动脉,从而使人迎和趺阳脉学废弃得很早,早在汉末张仲景就惊叹“观今之医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可见在仲景时代趺阳人迎脉已开始衰落,近两千年以来,关于这二者的研究完全阙如,即使偶尔提到的人也很少,在临床上更几乎没有实际应用的记载,因此它们已经成为中医诊断学中的绝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寸口脉 趺阳脉 伤寒论 水气病 濒湖脉学 弦脉 手足逆冷 胃气虚 中医诊断学 数脉
下载PDF
试述少阴全身性虚寒证的主要脉证和治法。
20
《河北中医》 1981年第B12期32-32,共1页
答:少阴全身性虚寒证的主要脉证是无热恶寒,或有发热(虚阳外越时),踡卧欲寐,手足逆冷,下利清谷,小便色白,内拘急,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淡苔白滑润,脉沉微细,或浮而迟。治法当逐阴回阳。方用四逆汤,本方由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其... 答:少阴全身性虚寒证的主要脉证是无热恶寒,或有发热(虚阳外越时),踡卧欲寐,手足逆冷,下利清谷,小便色白,内拘急,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淡苔白滑润,脉沉微细,或浮而迟。治法当逐阴回阳。方用四逆汤,本方由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其中附子温肾回阳,助心肾之阳驱散寒邪;干姜温中散寒;甘草调中补虚,合奏回阳救逆之效。对于少阴病下利气陷或少阴病吐利一时性脉不至者可灸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阴病 虚寒证 全身性 治法 脉证 手足逆冷 温中散寒 回阳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