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油气运移的“高速公路”及源外找油思想 被引量:23
1
作者 潘树新 卫平生 +5 位作者 袁剑英 王天奇 赵志魁 赵占银 王立贤 雷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9-604,共6页
源控论认为,有效烃源岩的展布范围或者生油凹陷的展布范围控制了油气的平面分布,油气主要分布在距离主力生油洼陷20~30km的范围内。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大部分地区超出有效烃源岩的展布范围,但在西坡发现了富拉尔基油田、平洋油气田、图... 源控论认为,有效烃源岩的展布范围或者生油凹陷的展布范围控制了油气的平面分布,油气主要分布在距离主力生油洼陷20~30km的范围内。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大部分地区超出有效烃源岩的展布范围,但在西坡发现了富拉尔基油田、平洋油气田、图牧吉油砂矿和套保油田等油区。笔者在松南西斜坡发现一条大型"人字"形沟谷体系,该沟谷体系对白城水系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河道上的探井都有良好的油气显示,套保和图牧吉油田(距离主力生油凹陷达120km)的成因也与沟谷体系有关。嫩一、二段湖相泥岩形成的区域性盖层,沟谷体系的高孔—高渗储层以及单倾斜坡使得长岭凹陷生成的油气具备了向西部斜坡长距离运移的地质条件。因此,盆缘发育的"人字"形沟谷体系及其控制的河道沉积是油气长距离运移的"高速公路",只要存在圈闭条件,沿着"高速公路"就可以实现"源外"找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控论 盆缘沟谷体系 气运移的高速公路 源外找油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南华北盆地倪丘集凹陷油气显示特征及找油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全裕科 柳广弟 丁文龙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0-374,379,共6页
南华北盆地倪丘集凹陷共施工了16口油气探井,有7口探井见油气显示,其中位于大王庄构造上的南12井试获工业油流,累计产油32.26m^3。对凹陷内油气显示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如下规律:油显示主要集中在下第三系双浮组;储集岩类型主要... 南华北盆地倪丘集凹陷共施工了16口油气探井,有7口探井见油气显示,其中位于大王庄构造上的南12井试获工业油流,累计产油32.26m^3。对凹陷内油气显示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如下规律:油显示主要集中在下第三系双浮组;储集岩类型主要为中砂岩和细砂岩;油和气显示的深度分别集中在10000~2000m和3000~4000m;原油具有典型的煤成油特征;遭受过生物降解和水洗作用等次生变化。研究结果还表明,该凹陷存在至少一次煤成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并初步指出了在该凹陷的找油方向,即除了寻找原生煤成油油藏外,还要注意寻找次生油藏;上白垩统残留地层是凹陷内古生界源岩产生的油气向新生界圈闭运移聚集的遮隔层,为成藏的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显示 分布特征 找油意义 倪丘集凹陷 南华北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石油地质特征及找油前景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国俊 况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01-208,共8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基础上于石炭纪末—二叠纪早期形成了北西向错落有序的坳隆构造格局,它基本上控制着盆地主力烃源岩二叠系的空间分布和有利油气聚集带的位置。中晚侏罗世,在盆地腹部形成了北东向低幅隆起带,成...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基础上于石炭纪末—二叠纪早期形成了北西向错落有序的坳隆构造格局,它基本上控制着盆地主力烃源岩二叠系的空间分布和有利油气聚集带的位置。中晚侏罗世,在盆地腹部形成了北东向低幅隆起带,成为浅层侏罗系的勘探领域。盆地腹部生油凹陷面积大,且发育多套烃源岩层。从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及保存条件分析,莫索湾凸起、三南凸起、达巴松凸起、玛湖背斜、白家海凸起是盆地腹部近期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陆南凹陷、炮台凸起则为今后勘探接管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气运移 盆地 找油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生储盖组合、圈闭与找油领域 被引量:10
4
作者 况军 何钊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13,共6页
通过对1985年以来在准噶尔盆地南缘所作的50多条地震剖面资料的研究后,对本区区域构造,油气生成、聚集有了较新的认识。本文就其生油岩性质及空间分布、生储盖层组合配置,含油有利聚集区带进行探讨,旨在为南缘油气勘探提供地质决策的依... 通过对1985年以来在准噶尔盆地南缘所作的50多条地震剖面资料的研究后,对本区区域构造,油气生成、聚集有了较新的认识。本文就其生油岩性质及空间分布、生储盖层组合配置,含油有利聚集区带进行探讨,旨在为南缘油气勘探提供地质决策的依据。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储盖组合 圈闭类型 找油领域
下载PDF
试论中国近海两个盆地带找油与找气地质理论及方法的差异性 被引量:23
5
作者 邓运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11,共6页
根据油气田分布特点及油气地质条件的深入分析,中国近海含油气盆地可分为2个带:靠近陆地的第一盆地带主成盆期是古新世—始新世,属湖相断陷盆地,以生油为主,已发现的油田的石油几乎全是由此盆地带生成;远离陆地的第二盆地带主成盆期是... 根据油气田分布特点及油气地质条件的深入分析,中国近海含油气盆地可分为2个带:靠近陆地的第一盆地带主成盆期是古新世—始新世,属湖相断陷盆地,以生油为主,已发现的油田的石油几乎全是由此盆地带生成;远离陆地的第二盆地带主成盆期是始新世—渐新世,属海相坳陷盆地,以生气为主,已发现的大—中型气田的天然气都由此盆地带生成。第一盆地带生烃母质是湖相水生生物,储盖层是近物源湖泊及滨—浅海沉积,陆相生油理论及近源牵引流沉积理论适用于此带,石油的运移、圈闭、盖层保存条件是钻前分析的重点,深入的综合地质评价是提高勘探成功率的关键。第二盆地带生烃母质是高等植物,储盖层是远源的浅海—半深海沉积,煤系成烃理论、远源重力流及碳酸盐岩沉积理论适用于此带,储层及烃源条件是主要风险,现代地球物理储层预测及烃类直接检测方法的充分应用是提高勘探成功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海 盆地带 找油 地质理论 勘探研究方法 差异
下载PDF
西昌盆地油气化探普查效果及下一步找油气方向 被引量:6
6
作者 颜自给 樊建强 +2 位作者 贾国相 赵友方 何政才 《矿产与地质》 2004年第4期335-338,共4页
为了配合国家加快油气资源勘查步伐,四川石油管理局将西昌盆地作为下一步勘探重点地区,由于西昌盆地属勘探新区,各种地质、构造情况复杂,首先在该区实施了油气化探普查,油气化探普查结果证实了西昌盆地中部地区为油气泄漏特征,这与七坝... 为了配合国家加快油气资源勘查步伐,四川石油管理局将西昌盆地作为下一步勘探重点地区,由于西昌盆地属勘探新区,各种地质、构造情况复杂,首先在该区实施了油气化探普查,油气化探普查结果证实了西昌盆地中部地区为油气泄漏特征,这与七坝1井结果吻合,同时发现了三个重点区域,指出盆地西部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地区,为下一步地震勘探指明找油气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探普查 找油方向 化探异常 勘探新区 西昌盆地
下载PDF
直接寻找油气田的土壤综合物性勘探方法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宝仁 张建国 李永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9-84,共6页
主要论述了用于直接寻找油气田的土壤综合物性勘探的机理和方法技术,包括土壤磁性(磁化率、天然剩磁、原生剩磁)、电性(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放射性等综合参数的利用。该方法成本低廉、野外施工简单、快捷,物性参数可在野外和... 主要论述了用于直接寻找油气田的土壤综合物性勘探的机理和方法技术,包括土壤磁性(磁化率、天然剩磁、原生剩磁)、电性(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放射性等综合参数的利用。该方法成本低廉、野外施工简单、快捷,物性参数可在野外和实验室测定,属无源和非破坏性的勘探技术,为直接寻找油气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找油 物性勘探 土壤磁性 土壤放性性 气田
下载PDF
放射性测氡法直接寻找油气藏及我国西部油气探区实例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姜洪训 苏江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4期81-86,共6页
本文介绍了放射性方法寻找油气藏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油气藏上方放射性异常成因的温压流体垂直运移模式,指出环带状异常是放射性异常(同指其他化探指标)的基本异常模式,并对半环状异常的成因提出了新的观点,最后介绍了新疆若干探区的放射... 本文介绍了放射性方法寻找油气藏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油气藏上方放射性异常成因的温压流体垂直运移模式,指出环带状异常是放射性异常(同指其他化探指标)的基本异常模式,并对半环状异常的成因提出了新的观点,最后介绍了新疆若干探区的放射性异常实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 放射性勘探 测氡法 找油
下载PDF
我国陆相找油的两个难点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志松 《石油科技论坛》 2001年第6期35-40,共6页
我国陆相生油理论的发展,带来了我国东部松辽、渤海湾油区的大发现;煤成气和深盆气理论的发展,带来了我国西部塔里木、鄂尔多斯大气田的发现。地质理论和石油工业是互相依靠、互相促进的。但是,近十年来,我国石油储量增长缓慢,原油产量... 我国陆相生油理论的发展,带来了我国东部松辽、渤海湾油区的大发现;煤成气和深盆气理论的发展,带来了我国西部塔里木、鄂尔多斯大气田的发现。地质理论和石油工业是互相依靠、互相促进的。但是,近十年来,我国石油储量增长缓慢,原油产量难以增长。面对这一严峻局面,有必要反思一下我们的地质理论,看一看它是否适应了石油勘探开发的新情况。陆相沉积不如海相稳定,陆相的地层对比较海相困难许多;我国陆相盆地新构造运动活跃,地下流体势能也不如海相稳定。地层对比和流体势能直接影响油气追踪和成藏条件。这是两个难点,应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气勘探 陆相 找油 地层对比 流体势能
下载PDF
评艾菲微重力直接找油兼论GONG直接找油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庆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77-302,共26页
从1991年以来,在中国的油气勘探中掀起了一阵AffintySystem(中译为“亲和系统”,或音译为艾菲技术)的重力在接找油方法的浪潮。由于艾菲技术发明入不切实际的宣传,加上不少“好心”人的吹捧,把该方法说成是:“一种精度很高、轻... 从1991年以来,在中国的油气勘探中掀起了一阵AffintySystem(中译为“亲和系统”,或音译为艾菲技术)的重力在接找油方法的浪潮。由于艾菲技术发明入不切实际的宣传,加上不少“好心”人的吹捧,把该方法说成是:“一种精度很高、轻便、廉价、快速的直接找油技术”,认为该方法找油的成功率在美国可以达到95%。我国一些有影响人士轻信了艾菲技术发明人的宣传,把该方法推广到全国一些石油探区。其实该方法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所谓艾菲技术能直接测量与碳氢化合物有关的“微量力分量场”也是毫无根据的,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际上加以彻底澄清。艾菲重力仪在一些油田所测量的实际数据的精度均很差,最终成果在交点上的闭会误差往往大于判断油气水的异常幅值。而且该仪器的测量重复性也很差──普查中发现的有利异常区,通过详查,有时甚至发生这个有利异常消失了。这样的仪器是不可信的。我们根据该仪器现有的测量资料来判断:所谓艾菲技术基本上是一种精度很差的重力垂直梯度测量,根本谈不上是什么直接找油新技术。俄罗斯的GONG与艾菲技术的性质不同,GONG是属于一种探索性的试验。它的发明人并没有隐瞒自己的方法及观点,只是理论上似乎已误入歧途,判断“恢复重力异常”的主观性太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勘探 直接找油 气勘探
下载PDF
土壤物性找油技术在泌阳凹陷的应用
11
作者 江春明 李连生 +1 位作者 崔学慧 门伟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1-293,312,共4页
综合运用土壤磁性、电导率异常结合高精度重力异常,对泌阳凹陷有利含油气区域进行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方法成本低廉、野外施工简单且快捷,属无源和非破坏性的勘探技术,为直接寻找油气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技术方法。
关键词 泌阳凹陷 土壤物性找油 土壤磁性异常 土壤电导率异常 高精度重力异常
下载PDF
能源与环境科普知识系列 地震勘探:目前最重要的找油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士振 《中国石化》 2009年第5期46-47,共2页
油气勘探是指为寻找和查明油气资源,利用各种勘探手段了解地下地质状况,认识生油、储油、油气运移、聚集、保存等条件,综合评价含油气远景,确定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最终找到油气田的工作过程。不同地区、不同地质条件、不同类型油... 油气勘探是指为寻找和查明油气资源,利用各种勘探手段了解地下地质状况,认识生油、储油、油气运移、聚集、保存等条件,综合评价含油气远景,确定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最终找到油气田的工作过程。不同地区、不同地质条件、不同类型油气田采用的勘探方法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找油 气聚集 气远景 气资源 气勘探 地质状况 勘探手段
下载PDF
探索走滑变形开拓找油新区
13
作者 周玉泉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0年第7期30-31,共2页
现代所称的走滑变形(Strike—slip deformation),不单单是指一种断层表现形式,而是形成了一套走滑变形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其野外研究对象主要是走滑断层和走滑盆地。它的研究对基础地质、盆地分析、寻找新的油气田等方面已显示出了独特... 现代所称的走滑变形(Strike—slip deformation),不单单是指一种断层表现形式,而是形成了一套走滑变形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其野外研究对象主要是走滑断层和走滑盆地。它的研究对基础地质、盆地分析、寻找新的油气田等方面已显示出了独特的重要作用,为新一轮油气勘查提供了又一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油 走滑变形
下载PDF
华北地区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有机质成熟度与找油远景 被引量:58
14
作者 刘宝泉 梁狄刚 +2 位作者 方杰 贾蓉芬 傅家谟 《地球化学》 CAS 1985年第2期150-162,共13页
华北地区广泛发育着厚达6000—14000m的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地表各类油苗达42处之多。早在50年代我国石油工作者就对这些油苗作过详细的地质调查。70年代冀中地区发现古潜山型新生古储的油藏后,对华北地区能否找到... 华北地区广泛发育着厚达6000—14000m的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地表各类油苗达42处之多。早在50年代我国石油工作者就对这些油苗作过详细的地质调查。70年代冀中地区发现古潜山型新生古储的油藏后,对华北地区能否找到古生古储油藏的问题,立即引起了我国广大石油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关注。那么华北地区这套年代古老(10-14亿年)的海相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如何?目前处于演化的那一阶段?华北地区能否在碳酸盐岩中找到油藏,这是本文将要论述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古界 碳酸盐岩 有机质 华北地区 找油远景
下载PDF
激电法找油的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军强 李书忠 李油建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1期28-30,共3页
激电法是非地震物探手段中的一种 ,由于油气在向上渗透的过程中会与地层发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而形成次生黄铁矿 ,激电法正是通过发现油气藏上方形成的次生黄铁矿晕来寻找油气的一种间接找油方法。通过详细介绍激电法寻找油气的基... 激电法是非地震物探手段中的一种 ,由于油气在向上渗透的过程中会与地层发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而形成次生黄铁矿 ,激电法正是通过发现油气藏上方形成的次生黄铁矿晕来寻找油气的一种间接找油方法。通过详细介绍激电法寻找油气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等 ,从实践角度论述了激电法在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范围及其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电法 找油原理 应用 电阻率 黄铁矿 气藏
下载PDF
直接找油电法勘探方法探讨
16
作者 陈东亮 《石化技术》 CAS 2015年第8期80-80,共1页
文章中主要对目前常用的激发电极法、电阻率法等几种常用的电法勘探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直接找油 电法勘探
下载PDF
西藏岗巴-定日盆地找油前景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小平 朱剑如 祁开令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58-162,共5页
岗巴-定日盆地是在稳定的大陆边缘发展起来的.其中古生界为一套稳定的深海、浅海相碳酸盐岩及碎屑岩沉积,老第三纪则接受了一套残留海盆相的碳酸盐岩沉积.由于海水的频繁进退,构成了多套生储盖组合.侏罗纪、白垩纪及老第三纪生储盖条件... 岗巴-定日盆地是在稳定的大陆边缘发展起来的.其中古生界为一套稳定的深海、浅海相碳酸盐岩及碎屑岩沉积,老第三纪则接受了一套残留海盆相的碳酸盐岩沉积.由于海水的频繁进退,构成了多套生储盖组合.侏罗纪、白垩纪及老第三纪生储盖条件较好,具有较理想的成油地质条件.后期改造不太强烈,保存有较好的局部构造,且多为背斜、断鼻、断块.保存条件各异,东部比西部好.研究表明,该盆地是一个具有一定前景的含油气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气聚集 盆地 西藏 气藏 找油
下载PDF
从渤海周边陆上海气分布规律看海域的找油方向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斯忠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7年第6期398-406,414,共10页
在综合分析、对比渤海海域与其周边陆上辽河、冀东、大港和胜利4个油气区油气田数量与规模,主力生油层系,油气聚集单元,油气富集类型和油气集构造带的分布等方面的规律和异同的基础上,指出了为实现渤海海域新增20亿吨地质储量目标... 在综合分析、对比渤海海域与其周边陆上辽河、冀东、大港和胜利4个油气区油气田数量与规模,主力生油层系,油气聚集单元,油气富集类型和油气集构造带的分布等方面的规律和异同的基础上,指出了为实现渤海海域新增20亿吨地质储量目标的战略方向,并提出了5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气分布 找油方向 半地堑 气富集带
全文增补中
综合物探测井技术在地质找油中的应用
19
作者 刘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1年第5期191-191,共1页
目前而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类在谋求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对能源开发的有效控制,这也造成了现如今能源危机问题的凸显。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在给人类社会创造发展机遇的同时,储蓄量也在逐年减少。... 目前而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类在谋求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对能源开发的有效控制,这也造成了现如今能源危机问题的凸显。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在给人类社会创造发展机遇的同时,储蓄量也在逐年减少。人类在探究新能源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究一种科学有效的找油方法。综合物探测井技术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找矿方法,在地质找油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本文从综合物探井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综合物探井技术的特点、综合物探井技术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何将综合五探井技术应用到地质找油中,为广大地质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物探井 地质找油 具体应用 实际特点
下载PDF
振幅找油技术成效显著
20
作者 刘芳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09年第5期65-65,共1页
日前,从2009年西北油田分公司塔河油田碎屑岩圈闭落实及井位部署建议会上获悉,振幅找油技术在塔河油田碎屑岩油气勘探中成效显著,中油组钻获油气概率达98%,下油组钻获油气概率达88%。
关键词 技术 找油 振幅 塔河 气勘探 井位部署 碎屑岩 概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