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0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品信息标签的技术诱导效应研究:基于能效标识制度的实证 被引量:5
1
作者 刘章生 罗传建 刘桂海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8-24,共7页
运用关键词频统计法,构建中国1999-2013年节能节电专利面板数据,以能效标识制度为切入点,从专利数量、相对专利产出和技术重心等指标分析能效标识制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而考察产品信息标签对技术创新的诱导机制。研究发现:(1)能效等... 运用关键词频统计法,构建中国1999-2013年节能节电专利面板数据,以能效标识制度为切入点,从专利数量、相对专利产出和技术重心等指标分析能效标识制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而考察产品信息标签对技术创新的诱导机制。研究发现:(1)能效等级信号是能效标识制度能否诱导技术创新的关键;(2)能效标识制度对节能节电类专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能效标识制度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诱导效应;(3)能效标识制度不仅能够提升节能节电专利与节水专利之间的比值,而且能够显著提高节能节电专利占所有专利的比例,即该政策导致偏向性技术进步;(4)相对而言,能效标识制度对创新程度较高的发明专利具有更强的诱导效应。为此,完善能效标识制度、推广产品信息标签,有助于引导技术进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信息标签 技术诱导效应 能效标识制度
下载PDF
乡村综合发展及技术诱导式模式探讨
2
作者 李季 汪胜华 +2 位作者 刘卓陶 任晋阳 韩建会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99-301,共3页
本文基于国内外乡村发展研究的历史及现状,对技术诱导式乡村发展模式从理论框架到实际操作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我国众多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由研究、技术人员与乡村干部、农民协作的,较快促进乡村综合发展的思路及模式。
关键词 乡村 技术诱导 综合发展 模式
下载PDF
原地头上掷实心球技术诱导性练习方法的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亮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年第22期178-178,共1页
运用 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针对目前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在实际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投掷实心球成为中考加试项目以后身体力量和协调性的练习就成为了提高实心球成绩的主要的练习手段。本文目的在于根据教学中的实际经验... 运用 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针对目前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在实际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投掷实心球成为中考加试项目以后身体力量和协调性的练习就成为了提高实心球成绩的主要的练习手段。本文目的在于根据教学中的实际经验总结出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诱导性的练习方法,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掷实心球 技术诱导 练习方法
下载PDF
中国不同区域的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基于技术诱导理论与发达国家经验
4
作者 洪宇 陈秧分 刘坚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5-365,共11页
农业现代化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基础。本研究基于技术诱导理论,系统阐释了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的理论逻辑,分析了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路径,并利用2000—2021年我国31个省(区、市)(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 农业现代化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基础。本研究基于技术诱导理论,系统阐释了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的理论逻辑,分析了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路径,并利用2000—2021年我国31个省(区、市)(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不同区域的要素产出弹性变化特征,提出了区域农业现代的适宜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立足要素禀赋的技术创新路径,决定了农业现代化的模式方向。美国、日本、德国、以色列等典型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路径,遵循了技术诱导的理论逻辑。2000年以来中国劳动力要素产出弹性为负,整体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化肥要素产出弹性逐步减小且仅东部地区仍为正值,机械要素和土地要素产出弹性不断增长,二者优势最为明显的地区分别是东北和中部,也基本遵循技术诱导的内在逻辑。因而,在区域层面上,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分别适宜日本精耕细作集约型路径、德国生产集约与机械技术复合型路径、以色列环境优先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精准型路径和美国规模经营型农业现代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发展路径 技术诱导 资源禀赋 区域农业
原文传递
双层人工真皮联合诱导膜技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伴感染的疗效
5
作者 张清林 荣存敏 +3 位作者 王美灵 陈磊 栗威 张磊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5期675-679,共5页
目的 探讨双层人工真皮联合诱导膜技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伴感染的疗效。方法 按创面缺损修复方式不同将64例足踝部皮肤缺损伴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双层人工真皮修复后全厚皮片移植治疗,32例)和观察组(采用双层人工真皮联合诱导膜技... 目的 探讨双层人工真皮联合诱导膜技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伴感染的疗效。方法 按创面缺损修复方式不同将64例足踝部皮肤缺损伴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双层人工真皮修复后全厚皮片移植治疗,32例)和观察组(采用双层人工真皮联合诱导膜技术修复后全厚皮片移植治疗,32例)。记录两组人工真皮血管化时间、创面感染情况、移植皮片成活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评价植皮区瘢痕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人工真皮血管化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移植皮片成活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创面感染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VSS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层人工真皮联合诱导膜技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伴感染,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易行,对供区损伤小,且可以明显缩短双层人工真皮血管化时间,提高创面修复成功率,降低创面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真皮 诱导技术 皮肤缺损 骨外露 肌腱外露 足踝部损伤
下载PDF
膜诱导技术结合Ca(OH)_(2)-PMMA治疗节段性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郑继远 梁劭行 +1 位作者 梁泽隆 彭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68-872,共5页
节段性骨缺损是一种负担较大、治疗具有挑战性的疾病,其病因包括创伤、感染、肿瘤等。目前骨缺损的重建方法主要有血管化骨移植、骨搬运以及膜诱导技术(Masquelet技术)等。而血管化自体骨移植虽然被认为是重建大尺寸骨缺损的金标准,但... 节段性骨缺损是一种负担较大、治疗具有挑战性的疾病,其病因包括创伤、感染、肿瘤等。目前骨缺损的重建方法主要有血管化骨移植、骨搬运以及膜诱导技术(Masquelet技术)等。而血管化自体骨移植虽然被认为是重建大尺寸骨缺损的金标准,但其具有专业性要求高、治疗周期长、过程复杂等局限性,而膜诱导技术因简单、高效及可靠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骨缺损的治疗。膜诱导技术通过两次手术获取具有生物效应的诱导膜,促进缺损部位新骨的生长和愈合,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节段性骨缺损的有效方法。本文将概述骨缺损的现状,介绍临界尺寸骨缺损的概念,探讨及思考在膜诱导技术中结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氢氧化钙混合物[Ca(OH)_(2)-PMMA]新型材料应用于节段性骨缺损治疗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临界尺寸 诱导技术 Ca(OH)_(2)-PMMA
下载PDF
膜诱导技术与骨搬运技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对比分析
7
作者 何冬 郎志刚 +5 位作者 林达强 喻杉 郭强 梁玉祥 张旭 李可烨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96-301,共6页
目的:分析膜诱导(Masquelet)技术与骨搬运(Ilizarov)技术治疗慢性骨髓炎(Chronic osteomyelitis,CO)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CO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完全随机分为M组(n=42,Masquelet技术)与I组(n=43,Ilizarov技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康... 目的:分析膜诱导(Masquelet)技术与骨搬运(Ilizarov)技术治疗慢性骨髓炎(Chronic osteomyelitis,CO)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CO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完全随机分为M组(n=42,Masquelet技术)与I组(n=43,Ilizarov技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康复时间、关节功能、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I组治疗效果为优良率略高于M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骨愈合及完全负重时间较M组长(P<0.05)。术前两组患者lowa膝关节评分、lowa踝关节评分、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lowa膝关节评分、lowa踝关节评分、WHOQOL-BREF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手术前后两组lowa膝关节评分、lowa踝关节评分、WHOQOL-BREF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针道感染率高于M组(P<0.05)。结论:Masquelet技术与Ilizarov技术治疗CO疗效相当,但Masquelet技术对软组织要求较高,且患者需自体供骨量充足,临床中应视具体情况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诱导技术 骨搬运技术
下载PDF
改良诱导膜技术结合腓动脉穿支皮瓣治疗跟骨骨折术后慢性骨髓炎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徐玉萍 郭峭峰 +4 位作者 林炳远 任海勇 汪翔 刘亦杨 黄凯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9期2093-2095,2098,共4页
目的 探讨改良诱导膜技术结合腓动脉穿支皮瓣治疗跟骨骨折术后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骨伤科收治的31例跟骨慢性骨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诱导膜技术结合腓动脉穿支皮瓣治疗,对31... 目的 探讨改良诱导膜技术结合腓动脉穿支皮瓣治疗跟骨骨折术后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骨伤科收治的31例跟骨慢性骨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诱导膜技术结合腓动脉穿支皮瓣治疗,对31例患者进行至少12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皮瓣疗效、骨髓炎治愈情况及踝关节患肢功能。结果31例患者中,皮瓣疗效满意28例,一般3例,满意率为90.32%。31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2~29(18.37±2.36)个月。1例患者随访期内骨髓炎复发,复发率为3.23%,治愈率为96.77%。31例患者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为69~97(90.38±2.51)分,患肢踝关节功能优22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3.55%。结论 改良诱导膜技术结合腓动脉穿支皮瓣治疗跟骨骨折术后慢性骨髓炎,能缩短膜诱导技术的治疗周期,同时治愈率较高,能早期恢复患肢功能,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技术 腓动脉穿支皮瓣 跟骨 慢性骨髓炎
下载PDF
五味消毒饮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临床疗效研究
9
作者 章胜权 王刚 +3 位作者 何张楷 黄凯 郭峭峰 韩小于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10期893-894,共2页
膜诱导技术又称Masquelet技术,是近年来治疗骨髓炎的热点,以分期治疗骨感染为特点。其方法分两阶段,第一阶段:清创,在清创后的骨缺损处置入骨水泥填充物(PMMA),在4~6周内诱导局部伪骨膜层的生成;第二阶段:在不损伤诱导膜的前提下移除骨... 膜诱导技术又称Masquelet技术,是近年来治疗骨髓炎的热点,以分期治疗骨感染为特点。其方法分两阶段,第一阶段:清创,在清创后的骨缺损处置入骨水泥填充物(PMMA),在4~6周内诱导局部伪骨膜层的生成;第二阶段:在不损伤诱导膜的前提下移除骨水泥填充物,植入足量的自体骨颗粒,诱导膜包裹移植骨,诱导新血管形成,整合并恢复骨的连续性以及肢体的功能[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消毒饮 诱导技术 胫骨 创伤性骨髓炎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抗生素骨水泥诱导膜技术治疗骨肌腱外露创面的临床价值
10
作者 庞仲辉 李强 董玉珍 《医师在线》 2024年第2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骨肌腱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科收治的68例骨肌腱外露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压力性溃疡(PU)20例,糖尿病足溃疡(DFU)慢性创面32例,周围血管病变溃疡10例,外伤性...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骨肌腱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科收治的68例骨肌腱外露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压力性溃疡(PU)20例,糖尿病足溃疡(DFU)慢性创面32例,周围血管病变溃疡10例,外伤性骨髓炎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36例)与对照组(32例),试验组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诱导膜技术,对照组采用创面负压吸引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血清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总治疗有效率、肉芽组织覆盖率、肉芽组织厚度、创面愈合情况(创面pH、氧分压及面积大小)、创面细菌转阴时间、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68例患者中,58例(试验组34例、对照组24例)植皮全部存活,10例植皮部分坏死,换药处理后痊愈;治疗前,两组WBC、ESR、CRP、创面pH、氧分压及面积大小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WBC、ESR、CRP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创面面积、创面pH较治疗前减小,氧分压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创面面积、创面pH更小,氧分压更高,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44%vs.75.00%),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肉芽组织覆盖率及肉芽组织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创面细菌转阴时间、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抗生素骨水泥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骨肌腱外露创面的总有效率高于负压吸引疗法,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肌腱外露创面 抗生素骨水泥 诱导技术 负压吸引疗法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加固珊瑚砂试验研究
11
作者 段志刚 王建平 +2 位作者 黄瀚 杨佳 丁选明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8-1525,共8页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P)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为更好地了解微生物加固钙质砂场地的作用效果,本文通过采用低pH一相注浆加固的方法,开展对加固后的钙质砂场地的室内分析测试以及现场加载测试。通过钻孔取样开展了无侧限压缩...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P)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为更好地了解微生物加固钙质砂场地的作用效果,本文通过采用低pH一相注浆加固的方法,开展对加固后的钙质砂场地的室内分析测试以及现场加载测试。通过钻孔取样开展了无侧限压缩试验、剪切波速试验以及扫描电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加固条件下,碳酸钙沉淀作用形式不同将会导致较大的强度差异性;现场加载试验在微生物场地加固、养护结束后,且场地保持干燥时进行平板载荷试验,通过荷载板试验可以发现,当荷载逐渐增大时,承压板周边土开始出现裂缝延展,最终破坏时土体发生了较大的位移沉降和裂缝扩展,也证明了携带菌种现场扩培的方法在岛礁微生物加固中的可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P) 钙质砂 室内分析测试 平板载荷试验
下载PDF
行为诱导技术结合童趣性健康教育对学龄期癫痫患儿自我概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2
作者 张晓慧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9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讨行为诱导技术结合童趣性健康教育对学龄期癫痫患儿自我概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学龄期癫痫患儿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行为诱... 目的:探讨行为诱导技术结合童趣性健康教育对学龄期癫痫患儿自我概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10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学龄期癫痫患儿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行为诱导技术结合童趣性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儿的自我概念量表(CSCS)评分、癫痫患儿生活质量量表(QOLCE)评分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CSCS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QOLCE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护理总满意度(97.30%)高于对照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学龄期癫痫患儿的护理中应用行为诱导技术结合童趣性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儿的自我概念及生活质量,提升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诱导技术 童趣性健康教育 学龄期 癫痫 自我概念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酶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加固TBM壁后吹填豆砾石最优配比试验及机制研究
13
作者 姜启武 黄明 +2 位作者 崔明娟 靳贵晓 彭仪欣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37-2049,共13页
TBM(tunnel boring machine,简称TBM)隧道中豆砾石作为管片与围岩填充层对管片承载及抗渗具有重要意义,水泥浆液流动性差,无法充满回填层进而导致壁后空洞、灌浆不密实等缺陷,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nzyme-induced calcium carbonate precip... TBM(tunnel boring machine,简称TBM)隧道中豆砾石作为管片与围岩填充层对管片承载及抗渗具有重要意义,水泥浆液流动性差,无法充满回填层进而导致壁后空洞、灌浆不密实等缺陷,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nzyme-induced calcium carbonate precipitation,简称EICP)技术是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加固方法,灌浆材料均为液体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和扩散性,用于豆砾石回填层灌浆施工有望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吹填豆粒石EICP灌浆最优效果,尝试将标准砂与豆砾石共同作为回填骨料,为定量化分析二者的最优配合比,开展了不同豆砾石与砂的配合比(0.5、0.75、1.0、1.25、1.5)和不同灌浆次数(9、12、15次)的砂柱固化试验。通过无侧限抗压测试、渗透性测试、碳酸钙含量测定、超声波速测定、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试验,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不同石砂配合比对EICP固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EICP加固豆砾石混合砂的最优配比为1:1.5,经15次灌浆加固后,试样单轴抗压强度最高可达4.55 MPa,渗透系数达1.72×10^(-5)m/s;对于含砂量较高的试样,颗粒间孔隙易被碳酸钙晶体填充密实,碳酸钙晶体有效胶结比例较高,结石体无侧限抗压强度较高。研究成果可为EICP技术加固隧道掘进机壁后吹填豆粒石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EICP) 隧道掘进机 豆砾石 无侧限抗压强度 渗透性 微观机制
下载PDF
病灶扩大切除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成人下肢感染性骨缺损的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李茂伦 张锋 +2 位作者 王布雨 骆艳飞 阮世强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1期17-22,共6页
目的:分析病灶扩大切除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成人下肢感染性骨缺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2年3月我院治疗的40例下肢长骨干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病灶扩大切除结合膜诱导技术方案,详细记录两个... 目的:分析病灶扩大切除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成人下肢感染性骨缺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2年3月我院治疗的40例下肢长骨干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病灶扩大切除结合膜诱导技术方案,详细记录两个阶段手术治疗结果,分析影响患者骨愈合时间和下肢功能改善的相关因素.结果:随访术后1年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感染未再复发,患者术后1年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淀率、白细胞计数均低于术前,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评分和下肢功能评价量表(LEFS)评分均高于术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骨愈合时间与患者年龄、病灶部位相关,年龄越大患者骨愈合速度越慢,股骨愈合速度快于胫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C-M分型、植骨类型、间断期时间、一阶段术中固定方式及病因无较大关联性(P>0.05);患者术后下肢功能改善情况(LEFS评分)与其一阶段术中固定方式相关,内固定更有利于患者下肢功能改善(P<0.05);与其他因素无较大关联性(P>0.05).结论:下肢长骨干感染性骨缺损患者接受病灶扩大切除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疗效显著,对于控制感染率有较好的效果,而影响患者术后骨愈合的因素主要为年龄和病灶部位,除此之外,一阶段术中固定方式选择内固定更有利于患者下肢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长骨干感染性骨缺损 病灶扩大切除 诱导技术 感染率 治疗效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护理联合行为诱导技术在癫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王方方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0期97-99,103,共4页
目的:观察多学科协作护理联合行为诱导技术在癫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癫痫患儿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观察多学科协作护理联合行为诱导技术在癫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癫痫患儿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行为诱导技术,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父母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父母护理满意度各维度及总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诺丁汉健康量表(NH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NHP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患儿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联合行为诱导技术能够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父母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儿童 多学科协作护理 行为诱导技术
下载PDF
膜诱导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后骨感染中使用抗生素骨水泥覆盖的临床疗效
16
作者 王福寿 谢书娟 +1 位作者 李松坡 祁国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05-0008,共4页
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覆盖用于膜诱导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后骨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3年3月-2024年3月期间收治的患者3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清创换药,实验组联合采用膜诱导技术+抗生素骨水泥,对比治疗效... 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覆盖用于膜诱导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后骨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3年3月-2024年3月期间收治的患者3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清创换药,实验组联合采用膜诱导技术+抗生素骨水泥,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四肢创伤后骨感染治疗中,联合运用膜诱导技术+抗生素骨水泥的优势显著,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技术 四肢创伤 骨感染 抗生素骨水泥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对花岗岩残积土渗透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永杰 唐银港 +2 位作者 欧阳健 罗志敏 谭长江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3期1-8,107,共9页
用花岗岩残积土填筑的路基具有水稳性差、渗透系数大、易受降雨冲刷等特点。为探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对花岗岩残积土渗透系数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测定MICP固化前后重塑花岗岩... 用花岗岩残积土填筑的路基具有水稳性差、渗透系数大、易受降雨冲刷等特点。为探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对花岗岩残积土渗透系数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测定MICP固化前后重塑花岗岩残积土试样的渗透系数,并对固化前后的试样进行碳酸钙质量分数测定、核磁共振扫描、电镜扫描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1) MICP技术能使花岗岩残积土试样的渗透系数降低两个数量级,且在试验范围内,将各因素按照对渗透系数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胶结液浓度、固化次数、灌注液量。同时,最佳固化条件为灌注液量40 mL、胶结液浓度1.0 mol/L、固化16次。2)固化产生的沉淀填充在花岗岩残积土孔隙中,致使孔隙间的连通性变差,孔隙率下降。总体上,越靠近注入端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越大,固化效果越好。3)簇状的方解石碳酸钙有效胶结了原本松散的土颗粒,堵塞了土颗粒孔隙间的渗流通道,降低了试样的渗透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残积土 渗透系数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 核磁共振 扫描电镜 X射线衍射
下载PDF
植物抗性诱导技术对设施鲜食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任婷婷 温学萍 +4 位作者 杨娜娜 任登成 李相宁 马建梅 李君 《上海蔬菜》 2024年第2期43-45,48,共4页
为研究植物抗性诱导技术在日光温室鲜食番茄上的应用效果,作者在番茄不同生育期喷施木醋酵素、苦参碱、鱼藤酮、氨基寡糖素、光合细菌菌剂等生物制剂,调查了其对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植物抗性诱导技术,日... 为研究植物抗性诱导技术在日光温室鲜食番茄上的应用效果,作者在番茄不同生育期喷施木醋酵素、苦参碱、鱼藤酮、氨基寡糖素、光合细菌菌剂等生物制剂,调查了其对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植物抗性诱导技术,日光温室早春茬鲜食番茄植株长势健壮,产品上市早,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番茄红素的含量高,增产幅度达17.8%,斑萎病毒病发生率降低8.3%。建议在秋冬茬番茄生产中继续开展试验进行验证,为该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抗性诱导技术 鲜食番茄 生长发育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膜诱导技术治疗下肢股骨与胫骨骨缺损的临床安全性研究
19
作者 张磊 胡玉亮 商志恒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0期50-54,共5页
目的 评估下肢股骨、胫骨骨缺损等病变行膜诱导技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枣庄市立医院骨科下肢骨缺损患者76例,以骨缺损位置分为股骨组36例、胫骨组40例,均行膜诱导技术治疗,统计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恢复优良... 目的 评估下肢股骨、胫骨骨缺损等病变行膜诱导技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枣庄市立医院骨科下肢骨缺损患者76例,以骨缺损位置分为股骨组36例、胫骨组40例,均行膜诱导技术治疗,统计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组骨愈合时间(8.50±1.62)个月长于胫骨组(6.03±1.7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1,P<0.05);两组骨缺损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半年骨愈合率、半年骨吸收率及半年功能障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膜诱导对胫骨、股骨骨缺损能达到相当的治疗效果,产生的下肢活动障碍和不良愈合事件较少,均有较好远期疗效,其中胫骨愈合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技术 安全性 胫骨 下肢功能 股骨 骨缺损
下载PDF
分期膜诱导修复方案对成人下肢慢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20
作者 罗肖 李川 +1 位作者 黄东 李振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1期3667-3669,共3页
目的:探讨分期膜诱导修复方案对成人下肢慢性血源性骨髓炎(CHOM)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我院2017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成人下肢CHOM患者41例,均接受分期膜诱导修复方案治疗,分析临床特征资料、骨缺损愈合时间、术后... 目的:探讨分期膜诱导修复方案对成人下肢慢性血源性骨髓炎(CHOM)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我院2017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成人下肢CHOM患者41例,均接受分期膜诱导修复方案治疗,分析临床特征资料、骨缺损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手术前后实验室炎症相关指标水平。结果:(1)41例患者一期术后接受固定33例,接受皮瓣创面修复17例,其中仅1例小腿皮瓣修复后出现部分坏死,再次覆盖或植皮后创面愈合;3例术后感染复发再次清创。(2)41例患者一期术后均实现骨缺损愈合,愈合时间4~12个月,中位愈合时间7个月;37例患者术后断端接受内固定处理,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伤口无红肿、流脓等。(3)二期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及血沉水平均显著低于一期手术前(P<0.05);二期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及血沉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膜诱导修复方案治疗成人下肢慢CHOM疗效及安全性均令人满意,可有效促进骨缺损修复,控制感染相关炎症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技术 分期手术 成人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