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5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切除术围术期抗血栓用药管理
1
作者 刘维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期173-176,共4页
随着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人数越来越多,医学科技的发达,内镜的筛查和普及人群越来越广泛,内镜切除术在我国广泛开展。但患者需要术前服用抗栓药物,显著增加出血风险,给临床医师带来巨大挑战。患者何时停药、何时恢复用药、能否使用肝素桥... 随着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人数越来越多,医学科技的发达,内镜的筛查和普及人群越来越广泛,内镜切除术在我国广泛开展。但患者需要术前服用抗栓药物,显著增加出血风险,给临床医师带来巨大挑战。患者何时停药、何时恢复用药、能否使用肝素桥接等合理用药管理得到临床的关注。药师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用药情况,重点关注特殊人群,充分考虑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联合用药、血栓风险等情况,及时随访,与医师共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使不良反应降至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切除术 围术期 抗血栓药物 用药管理
下载PDF
CPM联合抗血栓治疗仪在老年骨折卧床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曹晓艳 霍艳芳 《贵州医药》 2024年第1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CPM+抗血栓治疗仪运用于老年骨折卧床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将90例老年骨折卧床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CPM+抗血栓治疗仪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预防血栓治疗)各45例,测定两组干预前后的D-二聚体、FDP、FIB,统计两组并发症,干预后测定两... 目的探讨CPM+抗血栓治疗仪运用于老年骨折卧床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将90例老年骨折卧床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CPM+抗血栓治疗仪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预防血栓治疗)各45例,测定两组干预前后的D-二聚体、FDP、FIB,统计两组并发症,干预后测定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液流速,干预前后进行VAS、FMA、QOL评分,比较两组干预结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D-二聚体、FDP、FI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但血液流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VAS低于对照组,但FMA、QO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M联合抗血栓治疗仪可有效改善血液流速以及血液粘稠度,并发症少,快速降低疼痛,增强关节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CPM机 骨折 抗血栓治疗仪
下载PDF
结肠息肉切除术在服用抗血栓药物患者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3
作者 穆晨 张晗 +4 位作者 刘颖 李雪 顾蕊 曹春燕 郭旭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6期660-663,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切除术在服用抗血栓药物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消化内科行结肠息肉切除术不间断服用抗血栓药物治疗的患者,对抗血栓药物的种类、切除息肉的部位、长径...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切除术在服用抗血栓药物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消化内科行结肠息肉切除术不间断服用抗血栓药物治疗的患者,对抗血栓药物的种类、切除息肉的部位、长径、术后迟发性出血、穿孔、切除的完整性,术后缺血性事件发生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息肉103例,根据息肉直径是否>10 mm,分成两组(小息肉组87例vs大息肉组16例),两组中息肉部位、形态、服用抗血栓药物的种类、治愈性切除率、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术后缺血事件发生率中组间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大息肉组更多的选择EMR治疗(小息肉组vs大息肉组,4.6%vs 45.5%,P=0.004);术后的病理大息肉组更多腺瘤性息肉(77.0%vs 93.8%,P=0.027)。结论结肠息肉切除术可安全、有效应用于不间断服用抗血栓药物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切除术 结肠息肉 抗血栓治疗 抗凝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三七粉与阿司匹林抗血栓机制及效用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万晓青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5期604-605,共2页
关键词 小剂量阿司匹林 抗血栓机制 三七粉 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 三七总皂苷 抗血栓形成 活性成分 抗血栓药物
下载PDF
抗血栓药物研发和市场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冯雪娇 邹慧 +2 位作者 喻琼 王曦 侯海龙 《江西科学》 2019年第6期989-996,共8页
血栓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由于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血栓性疾病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临床上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主要是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血药物。2017年全球抗血栓药物市场规模达235亿美元,由... 血栓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由于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血栓性疾病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临床上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主要是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血药物。2017年全球抗血栓药物市场规模达235亿美元,由拜耳公司和强生公司共同研发的利伐沙班片以65.29亿美元的年收入入围同年全球前十大畅销药物榜单。我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抗血栓药物市场销售额自2013年持续保持增长态势,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313.58亿元,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销售额位居首位,替格瑞洛片以68.95%的增速成为增长最快的抗血栓药物。替格瑞洛作为新型抗血栓药物在国内市场份额提升迅速。氯吡格雷的市场增速虽然逐年放缓,但销售额依然领先。国内抗血栓药物研发多以仿制药为主,进入临床阶段的新药较少,主要作用机制是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血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栓药物 国外抗血栓药物市场 国内抗血栓药物市场
下载PDF
131例口服抗血栓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帕累托图分析和干预
6
作者 曹乐乐 连凤珍 +2 位作者 田晶晶 张华 王晓娟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7期2694-2699,共6页
目的基于医院口服抗血栓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数据,分析该类药物引起ADR的特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上报国家药物ADR监测中心的131例口服抗血栓药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类统计分析,绘制帕累托图。结果13... 目的基于医院口服抗血栓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数据,分析该类药物引起ADR的特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上报国家药物ADR监测中心的131例口服抗血栓药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类统计分析,绘制帕累托图。结果131例口服抗血栓药物的ADR报告中,新ADR报告1例(0.76%),严重ADR报告86例(65.65%);ADR上报以药师为主(93例,70.99%),2020~2022年医生上报比重逐年增高(2020年0,2021年4.84%,2022年63.64%);男性(75例,57.3%)多于女性(56例,42.7%),其中51~80岁人群占比最大;引发ADR的主要药品为阿司匹林(95例,64.63%),其次为氯吡格雷(22例,14.96%)和华法林(12例,8.16%);ADR临床表现以血液系统损害最为常见(111例,72.55%),消化道为主要出血部位(87例,78.37%)。结论口服抗血栓药物所致ADR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用药应全面考虑ADR,重点关注主要药品,加强ADR监测;临床药师应协助医师采取积极有效干预措施,减少ADR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抗血栓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帕累托图分析
下载PDF
抗血栓药物治疗对胃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术后出血影响的荟萃分析
7
作者 许松欣 李贵庆 吴健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2期196-200,共5页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评估抗血栓药物治疗对胃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BSCO、HighWire、OVID和EMBASE截至2022年11月前所有已发表的英文文献,检索关键词为(antithrombotic OR antiplatelet OR anti...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评估抗血栓药物治疗对胃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BSCO、HighWire、OVID和EMBASE截至2022年11月前所有已发表的英文文献,检索关键词为(antithrombotic OR antiplatelet OR anticoagulant OR aspirin OR warfarin OR heparin)AND(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ORESD)AND(bleeding OR hemorrhage),共纳入22项回顾性研究。结果无论是中断抗血栓药物(OR=2.01,95%CI 1.50~2.70,P<0.001)还是持续使用抗血栓药物(OR=6.05,95%CI4.88~7.51,P<0.001)均与ESD术后出血显著相关。中断抗血栓药物与不使用抗血栓药物的早期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OR=1.57,95%CI 0.91~2.74,P=0.11),但迟发性出血的风险增加(OR=2.57,95%CI1.95~3.39,P<0.001)。中断多种抗血栓药物患者的ESD术后出血的发生率(OR=5.45,95%CI 3.59~8.28,P<0.001)高于中断单一抗血栓药物患者(OR=1.74,95%CI 1.06~2.83,P=0.03)和口服单一抗血小板药物患者(OR=1.47,95%CI 0.75~2.91,P=0.27)。在1周以内恢复抗血栓药物使用的患者ESD术后出血发生率显著增加(OR=2.31,95%CI 1.88~2.83,P<0.001),而在1周后恢复抗血栓药物使用并未增加ESD术后出血发生率(OR=1.07,95%CI 0.67~1.71,P=0.79)。持续服用单药阿司匹林不会显著增加出血发生率(OR=0.90,95%CI 0.51~1.59,P=0.73)。结论抗血栓药物治疗中断不会降低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风险,中断多种抗血栓药物以及在1周内恢复使用抗血栓药物可显著增加ESD术后出血的风险,持续使用单一抗血小板药物并不会增加ESD术后出血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栓药物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术后出血
下载PDF
1例重症肺炎合并心室内血栓、肺栓塞的高肾脏排泄率患儿抗血栓治疗与药学监护
8
作者 王利媛 王法财 李平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38-943,共6页
临床药师参与1例重症肺炎合并心室内血栓、肺栓塞高肾脏排泄率患儿的抗血栓诊疗过程。患儿因“重症肺炎”入院,结合凝血常规指标初期考虑为重症肺炎所致凝血功能异常,之后进展为右心室血栓、双肺动脉多发栓塞,临床药师结合患儿的年龄、... 临床药师参与1例重症肺炎合并心室内血栓、肺栓塞高肾脏排泄率患儿的抗血栓诊疗过程。患儿因“重症肺炎”入院,结合凝血常规指标初期考虑为重症肺炎所致凝血功能异常,之后进展为右心室血栓、双肺动脉多发栓塞,临床药师结合患儿的年龄、体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血小板计数指标动态变化和肝肾功能变化,评估血栓及出血风险,协助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抗血栓治疗方案,住院期间,患儿D-二聚体进行性升高,考虑可能与患儿自身高肾脏排泄率有关,临床药师及时建议调整抗血栓药物的频次和剂量,临床医师采纳了建议,患儿血栓团块缩减消退,恢复良好并顺利出院,随访患儿血栓未复发。临床药师通过全程药学监护,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抗血栓方案,改善了患儿的预后,确保了抗血栓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可为类似患儿的抗血栓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肺栓塞 高肾脏排泄率 抗血栓治疗 药学监护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的抗血栓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综合分析
9
作者 李景瑞 吴晓杰 +2 位作者 信鸿巍 张百会 丁园园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3期48-50,共3页
目的探究治疗靶点对于房颤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栓形成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某医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120例进行PCI术治疗的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4d内是否出现血栓将其分为血栓组(44例)和无血栓组(76例)。... 目的探究治疗靶点对于房颤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栓形成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某医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120例进行PCI术治疗的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4d内是否出现血栓将其分为血栓组(44例)和无血栓组(76例)。收集对比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房颤患者PCI术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探究关键性靶点的临床预测效能。结果与无血栓组相比,血栓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占比、vWT和D-D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vWF和D-D水平是房颤患者PCI术后出现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存在原发性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及其vWT和D-D水平进行密切监测,可有效预测房颤患者PCI术后发生血栓的可能性,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抗血栓 关键性靶点
下载PDF
健康信念下的康复训练护理联合抗血栓压力泵在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俊芳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8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下的康复训练护理联合抗血栓压力泵在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研究组(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下的康复训练护理联合抗血栓压力泵在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研究组(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使用抗血栓压力泵,研究组实施健康信念下的康复训练护理联合使用抗血栓压力泵。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髋关节功能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7%,对照组为9.0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健康信念下的康复训练护理联合抗血栓压力泵,能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加快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抗血栓压力泵 康复训练 健康信念
下载PDF
气压治疗联合抗血栓梯度袜使用对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物理预防效果观察
11
作者 金超 金黑鹰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20-122,共3页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使用气压治疗联合抗血栓梯度袜对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物理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肛肠科2018年3月~2023年3月60例经DVT(Autar)评估为中风险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依据术后DVT预防措施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使用气压治疗联合抗血栓梯度袜对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物理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肛肠科2018年3月~2023年3月60例经DVT(Autar)评估为中风险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依据术后DVT预防措施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DVT预防措施,观察组加用气压治疗联合抗血栓梯度袜物理预防干预,24小时内监督下床活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1周监测血凝指标,于患者出院前统计DVT发生情况及专科护理服务满意情况。结果 干预后1周两组的血凝指标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院前均无DVT发生(P>005)。观察组专科护理服务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气压治疗联合抗血栓梯度袜使用物理预防干预措施可明显预防结直肠癌术后患者DVT形成,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术后 气压治疗 抗血栓梯度袜 物理干预 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 凝血功能 满意率
下载PDF
抗血栓压力泵联合细节护理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干预效果
12
作者 鲍秀红 张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97-0200,共4页
探析抗血栓压力泵联合细节护理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干预效果。方法 统计时间选定2023年5月~2024年2月,于期间筛选我院股骨骨折患者共计74例,接受手术治疗。按照“入院次序分组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命名常规组(先入院者)... 探析抗血栓压力泵联合细节护理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干预效果。方法 统计时间选定2023年5月~2024年2月,于期间筛选我院股骨骨折患者共计74例,接受手术治疗。按照“入院次序分组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命名常规组(先入院者)、实验组(后入院者),每组37例。常规组予以细节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抗血栓压力泵。为验证效果差异,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干预前后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术后患肢肿胀程度、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数、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凝血功能指数和术后4d患肢肿胀程度未见差异性(P>0.05)。干预后,实验组下肢DVT发生率、术后7d患肢肿胀程度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凝血功能指数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股骨骨折患者通过细节护理联合抗血栓压力泵治疗能加速血液流动,改善凝血情况减少下肢DVT发生,建议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抗血栓压力泵 细节护理 效果
下载PDF
多肽组学联合分子对接筛选玉足海参抗血栓肽
13
作者 李汉琪 王治军 +5 位作者 郑清瑶 宋春勇 陈忠琴 谭明堂 林海生 曹文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04-112,共9页
基于多肽组学联合分子对接技术筛选玉足海参来源的具有抗血栓作用的活性肽。采用LC-MS/MS技术表征玉足海参酶解液全肽谱,通过简易分离纯化建立小规模的候选肽库,同时借助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多肽库进行理化性质分析,评估抗血栓活性筛选方... 基于多肽组学联合分子对接技术筛选玉足海参来源的具有抗血栓作用的活性肽。采用LC-MS/MS技术表征玉足海参酶解液全肽谱,通过简易分离纯化建立小规模的候选肽库,同时借助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多肽库进行理化性质分析,评估抗血栓活性筛选方法的可行性;利用Discovery Studio软件以重组水蛭素片段(HIRV2)与凝血酶的结合模式,进行分子对接筛选潜在抗血栓肽序列,以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及凝血酶抑制率4项指标评估人工合成肽的抗血栓活性。结果表明,玉足海参酶解液含有1 795条肽序列。选取相对分子质量为1~3 kDa的116条肽序列建立候选肽库,分子对接筛选出6种潜在的抗血栓活性肽(CDOCKER ENERGY均高于HIRV2)。其中SCp-1和SCp-2分别与凝血酶的10个氨基酸残基位点紧密结合,表明它们是潜在的抗血栓活性肽。体外活性表明,SCp-1和SCp-2均呈剂量依赖趋势的内源性抗凝活性以及共同通路的抗凝活性(P<0.05),二者相较下SCp-1在内源性通路抗凝能力较强,SCp-2则在共同通路表现出更好的抗凝活性。综上,通过多肽组学联合分子对接成功从玉足海参酶解产物中筛选获得2种新型食源性抗血栓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足海参 多肽组学 生物信息学 分子对接 抗血栓
下载PDF
利伐沙班桥接策略在抗血栓治疗的肺结节患者行经皮穿刺活检联合微波消融治疗中的应用
14
作者 王楠 薛天宇 +1 位作者 徐静雯 叶欣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0期3879-3885,共7页
目的:评估利伐沙班作为桥接药物应用于正在进行抗血栓治疗的肺磨玻璃结节患者行经皮穿刺活检联合微波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38例长期抗血栓治疗的肺磨玻璃结节患者,在2020年01月0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共进行... 目的:评估利伐沙班作为桥接药物应用于正在进行抗血栓治疗的肺磨玻璃结节患者行经皮穿刺活检联合微波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38例长期抗血栓治疗的肺磨玻璃结节患者,在2020年01月0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共进行了138次CT引导下同步经皮穿刺活检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患者分为两组:A组患者术前5天桥接利伐沙班(10 mg/天),术前1天停止并在术后3天经评估后尽早恢复原剂量抗血栓药物;B组患者术前5天直接停止所有抗血栓药物,术后3天评估后尽早恢复。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技术成功率、活检阳性率、局部控制率、出血和血栓并发症等,以明确利伐沙班作为桥接药物在这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采用欧洲心血管和介入放射学会并发症分类标准记录并发症级别,≥3级定为主要并发症。结果:A组患者58例[男:39例,女:19例;平均年龄±标准差:(71.12±6.46)岁],B组患者80例[男:55例,女:25例;平均年龄±标准差:(70.72±7.33)岁]。两组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A组和B组活检阳性率分别为94.83%(55/58)和96.25%(77/80)(P=0.4236)。A组和B组1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0%vs 98.75%、96.55%vs 98.75%、96.55%vs 93.75%和89.66%vs 91.25%。两组在围手术期及随访期的主要出血性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天至术后1个月随访时间内,B组的主要血栓性并发症发生率11.25%(9/80)显著高于A组1.72%(1/58)(P=0.0331)。结论:对于长期抗血栓治疗的肺磨玻璃结节患者行同步经皮穿刺活检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时,与围手术期直接停止抗凝药物的策略相比,使用利伐沙班作为桥接药物是安全且有效的,并可减少围手术期的主要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磨玻璃结节 抗血栓治疗 微波消融 活检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揭示血府逐瘀口服液抗血栓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
15
作者 林圣华 薛畅 +10 位作者 马宏林 范伟 沈川琳 陈佳瑜 孙博通 杜兴硕 展文 李晓彬 张姗姗 靳梦 何秋霞 《山东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26-33,共8页
为揭示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血栓类疾病的机理,挖掘血府逐瘀口服液中抗血栓有效成分。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血府逐瘀口服液中的化学成分或成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得到核心靶点;通过Cytoscape构建“成... 为揭示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血栓类疾病的机理,挖掘血府逐瘀口服液中抗血栓有效成分。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血府逐瘀口服液中的化学成分或成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得到核心靶点;通过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并进行拓扑分析和对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预测血府逐瘀口服液抗血栓的作用机制;根据Degree值排名将关键的成分和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通过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得到81个核心靶点,如TNF、ALB、AKT1等;GO富集分析中生物过程(BP)共304条,分子功能(MF)共72条,细胞组成(CC)共41条,通路富集得到凝血级联反应、TNF等80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Sainfuran、Xambioona和7-Methoxy-2-methyl isoflavone与靶点蛋白ESR1、F2、IL-2、KDR、MET、MMP3均有较好的亲和力。该研究为血府逐瘀口服液在抗血栓应用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口服液 抗血栓药物 血栓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抗血栓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进展
16
作者 樊伟红 徐佩 +1 位作者 吴连宝 顾艳玫 《海南医学》 2024年第2期295-300,共6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高发生率和高致死率,而抗血栓袜因使用简便、舒适、经济成为预防深静脉血栓最常用的物理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抗血栓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理、适应证与禁忌证以及压力等级选择、款式选择、穿着时机和时长、穿脱... 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高发生率和高致死率,而抗血栓袜因使用简便、舒适、经济成为预防深静脉血栓最常用的物理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抗血栓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理、适应证与禁忌证以及压力等级选择、款式选择、穿着时机和时长、穿脱方法等在应用方面的进展。认为抗血栓袜对于不同款式的应用效果、不同人群每日所需穿戴的时长以及特殊人群的穿戴问题等有待进一步科学论证,建议建立统一质控标准等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可靠的证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综述
下载PDF
预警性管理干预联合下肢抗血栓压力泵在长期卧床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17
作者 范红英 黄珍 陆健婷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5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预警性管理干预联合下肢抗血栓压力泵在长期卧床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1日~2022年10月31日收治的80例长期卧床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预警管理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下肢抗血栓压... 目的:探讨预警性管理干预联合下肢抗血栓压力泵在长期卧床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1日~2022年10月31日收治的80例长期卧床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预警管理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下肢抗血栓压力泵,预警管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警性管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照顾者能力[采用家庭管理测量量表(FaMM)],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并发症发生情况、下肢围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MMAS-8、照顾者FaMM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预警管理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预警管理组患者DVT发生率、下肢围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预警性管理干预联合下肢抗血栓压力泵可提高长期卧床重症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照顾者照顾能力,预防DVT及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卧床 重症 预警性管理 下肢抗血栓压力泵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超声检查参数及血栓弹力图在房颤患者抗血栓药物治疗中的相关性
18
作者 汪志新 钟易敏 刘涛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0期86-89,共4页
目的:分析房颤患者抗血栓药物使用与超声检查结果及血栓弹力图变化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80例房颤患者,根据血栓检查有无血栓形成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6例,有血栓形成)和对照组(64例,无... 目的:分析房颤患者抗血栓药物使用与超声检查结果及血栓弹力图变化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80例房颤患者,根据血栓检查有无血栓形成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6例,有血栓形成)和对照组(64例,无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使用抗血栓药物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超声与血栓弹力图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的差异,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各指标与房颤患者抗血栓药物使用效果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房射血分数、左室射血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25、5.285,P<0.05);两组治疗前血栓弹力图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栓弹力图指标的反应时间(R)值(5.0±1.6)min、凝固时间(K)值(2.4±0.6)min均低于对照组(9.8±2.2和5.7±1.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26、5.564,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左房射血分数、左室射血分数、R值及K值与房颤患者抗降低血栓形成风险,血栓药物使用效果与超声检查结果存在相关性(r=0.552、0.546、0.546、0.532,P<0.05)。结论:超声检查结果及血栓弹力图变化特征可指导房颤患者使用抗血栓药物,从而提高抗血栓治疗的获益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抗血栓药物 超声参数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联合抗血栓压力带对胸部创伤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影响
19
作者 胡淼 张冬 程志远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536-539,568,共5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抗血栓压力带对胸部创伤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298例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n=162,使用低分...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抗血栓压力带对胸部创伤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298例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n=162,使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抗血栓压力带进行VTE预防)和对照组(n=136,仅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VTE预防)。记录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VTE的发生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以开放性创伤、合并肺损伤为主,少数患者存在意识障碍。两组患者创伤情况、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共13例患者发生VTE,其中,联合组患者VTE发生率为1.8%(3/162),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3%(10/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抗血栓压力带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胸部创伤患者术后发生VTE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抗血栓压力带 胸部创伤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抗血栓治疗研究进展
20
作者 吴文军 李婷婷 +2 位作者 谢玲 丁任重 胡义杰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761-765,共5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是针对外科风险高的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患者的既定治疗措施[1-3]。随着设备的不断改进和操作人员经验的增加,TAV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认可[4]。然...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是针对外科风险高的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患者的既定治疗措施[1-3]。随着设备的不断改进和操作人员经验的增加,TAV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认可[4]。然而,TAVR术后的长期预后主要受缺血性和出血性并发症的影响。因此,TAVR术后的抗血栓治疗对于预防脑卒中等栓塞并发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抗血栓治疗 主动脉瓣狭窄 出血性并发症 预防脑卒中 栓塞并发症 长期预后 安全性和有效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