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层逐段抽吸在急性高负荷血栓脑卒中取栓术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黄良通 黄逸杰 +2 位作者 徐灵燕 彭潇 金哲宇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6期1750-1753,1764,共5页
目的探讨分层逐段抽吸在急性高负荷血栓脑卒中取栓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4月至2023年6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高负荷血栓大血管闭塞(LVO)性急性脑卒中患者90例,其中采用支架取栓39例,分层逐段抽吸5... 目的探讨分层逐段抽吸在急性高负荷血栓脑卒中取栓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4月至2023年6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高负荷血栓大血管闭塞(LVO)性急性脑卒中患者90例,其中采用支架取栓39例,分层逐段抽吸5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资料、手术安全性及预后。结果分层逐段抽吸组患者血管成功再通率高于支架取栓组,穿刺至再通时间短于支架取栓组,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支架取栓组,90 d预后良好率高于支架取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血栓逃逸率、采取补救治疗率、术后症状性脑出血、90 d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前循环高负荷血栓LVO性急性脑卒中患者,分层逐段抽吸相较于支架取栓,手术时间更短、血管成功再通率及90 d预后良好率更高,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负荷评分 高负荷血栓 机械取栓 分层逐段抽吸
下载PDF
消痔灵灌注联合负压抽吸治疗腋臭的效果
2
作者 昌泓 黄新建 徐永飞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192-195,共4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单一负压抽吸术与负压抽吸联合消痔灵灌注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联合治疗对腋臭患者异味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1例首次治疗腋臭的患者,随机分为负压抽吸组(39例)与联合治疗组(42例)。... 目的观察并比较单一负压抽吸术与负压抽吸联合消痔灵灌注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联合治疗对腋臭患者异味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1例首次治疗腋臭的患者,随机分为负压抽吸组(39例)与联合治疗组(42例)。抽吸组给予单一负压抽吸术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负压抽吸联合消痔灵灌注治疗。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负压抽吸组的伤口愈合时间长于联合治疗组(P<0.05);负压抽吸组的总有效率(84.62%)低于联合治疗组(100.00%),P<0.05;负压抽吸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26.92%)高于联合治疗组(13.10%),P<0.05;负压抽吸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联合治疗组(P<0.05)。结论消痔灵灌注联合负压抽吸对于腋臭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负压抽吸治疗,且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腋臭患者的异味程度,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痔灵灌注 负压抽吸 腋臭
下载PDF
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在治疗动脉血栓性闭塞致急性肢体缺血中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孙欢欢 侯谦 +5 位作者 高翔 张峰 师龙 邵嘉伟 王鉴 侯佳豪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1046-1050,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在治疗动脉血栓性闭塞致急性肢体缺血(ALI)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9—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0例动脉血栓性闭塞致ALI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全部患者的手术情况(血栓脱落情况、腔内手术取栓... 目的探讨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在治疗动脉血栓性闭塞致急性肢体缺血(ALI)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9—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0例动脉血栓性闭塞致ALI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全部患者的手术情况(血栓脱落情况、腔内手术取栓成功率、血栓抽吸时间、血栓清除率、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不同时间(术前、术后5 d、术后3个月)的踝肱指数(ABI)、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10例患者的腔内手术取栓成功率为100%(10/10),平均导管抽吸时间为(13.4±2.3)min,术中失血量为(132.8±15.3)ml,血栓清除率均﹥50%,术中未发生血管壁夹层、动脉破裂等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的心肌酶水平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经治疗后均于3~5 d回落至术前水平;血色素和肾功能指标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6例患者术后出现患肢肿胀,经硫酸镁持续湿敷后症状缓解,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等神经压迫症状。术后5 d、术后3个月的ABI基本一致,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5 d,10例患者中,痊愈5例,良好5例;术后3个月,痊愈8例,良好2例。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出现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或出血事件。结论对于动脉血栓性闭塞致ALI的患者,使用外周血栓抽吸导管的血栓抽吸技术可快速地清除动脉内急性血栓病变,迅速改善患者ALI症状,并可减少开放手术以及体内留置溶栓导管所致的出血、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栓抽吸导管 急性动脉血栓性闭塞 踝肱指数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抽吸孔排列对喷气涡流纺喷嘴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4
作者 裴泽光 朱江阳 +1 位作者 奚传智 王泳智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37-44,共8页
为探究抽吸孔排列参数对负压抽吸式喷气涡流纺包芯纱成纱过程与质量的影响规律,建立喷嘴气流场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对抽吸孔周向列数与抽吸孔轴向间距对气流流动特性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与纺纱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为探究抽吸孔排列参数对负压抽吸式喷气涡流纺包芯纱成纱过程与质量的影响规律,建立喷嘴气流场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对抽吸孔周向列数与抽吸孔轴向间距对气流流动特性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与纺纱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成纱过程中落纤量的大小受锭子中引纱通道入口端面处气流轴向速度和径向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影响显著,落纤量随该处气流轴向和径向速度值的增大而降低;成纱断裂强度受锭子入口附近抽吸孔中气流径向速度大小的影响较大,成纱断裂强度随径向速度的增大而提高。抽吸孔周向列数为3列和4列时落纤量均低于2列时,但抽吸孔周向列数为2列时成纱断裂强度最高;当抽吸孔轴向间距从1 mm增加至2 mm时,落纤量与成纱断裂强度均明显增加。抽吸孔排列参数对包芯纱成纱过程落纤量与成纱断裂强度影响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前期纺纱试验结果较为一致,为揭示参数对喷气涡流纺成纱过程与质量的影响机制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吸 喷气涡流纺 负压 落纤 断裂强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整形美容科脂肪抽吸手术术前指导及术中手术护理配合分析
5
作者 孙瑞香 阳柏成 李若松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3期77-80,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整形美容科脂肪抽吸手术术前指导及术中手术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取2021.3-2023.4我院整形美容门诊中的150例脂肪抽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护理方案差异将入选者划分至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试验组(常规护理... 目的分析探讨整形美容科脂肪抽吸手术术前指导及术中手术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取2021.3-2023.4我院整形美容门诊中的150例脂肪抽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护理方案差异将入选者划分至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试验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前指导及术中手术护理配合干预)内,各为75例,比较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内无脂肪栓塞的发生,1例出现伤口坏死、2例出现伤口感染,总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6例(8.00%),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组间取得的护理满意度评价对比见显著数据差异,试验组为97.33%,对照组为88.00%,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术前指导及术中手术护理配合应用在整形美容门诊脂肪抽吸手术中可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且对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有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美容 脂肪抽吸手术 围术期护理 并发症 满意度
下载PDF
抽吸取栓术与抽吸结合支架取栓术治疗脑前循环栓塞疗效比较
6
作者 陈俊臣 曹文英 +3 位作者 罗燕君 何婉仪 朱真真 彭志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比较抽吸取栓术和抽吸结合支架取栓术治疗脑前循环栓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诊断脑前循环栓塞且接受急诊取栓手术治疗的病例,根据取栓方式不同,分为抽吸取栓组(40例)和抽吸结合支架取... 目的比较抽吸取栓术和抽吸结合支架取栓术治疗脑前循环栓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诊断脑前循环栓塞且接受急诊取栓手术治疗的病例,根据取栓方式不同,分为抽吸取栓组(40例)和抽吸结合支架取栓组(64例)。比较两组NIHSS评分、良好预后率(mRS评分≤2分),取栓后血管再通率(mTICI评分≥2b),围手术期并发症等。结果术前较术后、术前较出院NIHSS评分变化,以及出院时、90 d良好预后率,抽吸取栓组显著优于抽吸结合支架取栓组。两组血管再通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前循环脑栓塞患者,抽吸取栓术相较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术可能具有更好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及预后,两者在血管再通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吸取栓 抽吸结合支架取栓 前循环 脑栓塞
下载PDF
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吴立飞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5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采取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2例混合型DVT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观察组(n=46)、对照组(n=46)。对照组应用单纯CDT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取机... 目的:探讨采取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2例混合型DVT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观察组(n=46)、对照组(n=46)。对照组应用单纯CDT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取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CDT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血栓清除率、两组手术前后患健侧周径差(患健侧大腿周径差、患健侧小腿周径差)、细胞黏附分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与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水平变化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栓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时,采用机械性血栓抽吸与导管接触性溶栓(CDT)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血栓清除率,并在不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前提下,有效缩小患健侧大小腿周径差、降低血清细胞黏附分子水平。这一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 机械性血栓抽吸 导管接触性溶栓 细胞黏附分子
下载PDF
肥胖对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淋巴水肿抽吸术术中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郝昆 张丽 +4 位作者 刘璇 孙宇光 信建峰 王仁贵 沈文彬 《中国医药》 2024年第2期253-256,共4页
目的探讨肥胖对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淋巴水肿抽吸术术中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行淋巴水肿抽吸术的152例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相关单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体... 目的探讨肥胖对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淋巴水肿抽吸术术中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行淋巴水肿抽吸术的152例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相关单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体重指数分为肥胖组(体重指数≥28 kg/m^(2),66例)和非肥胖组(体重指数<28 kg/m^(2),86例),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和手术资料,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术中出血量的因素。结果2组患者年龄、反映患肢肿胀程度的指标相对度量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胖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注入膨胀液量、吸出脂肪悬浊液量、吸脂量、术中出血量大于/长于/多于非肥胖组[(30.8±2.3)kg/m^(2)比(24.6±2.1)kg/m^(2)、(173±41)min比(158±31)min、(4591±1408)ml比(4177±1028)ml、(7310±2580)ml比(5943±1441)ml、(3497±1195)ml比(2961±1021)ml、(574±260)ml比(428±158)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体重指数(B值=13.065,95%置信区间:4.296~21.834,P=0.004)以及吸出脂肪悬浊液量(B值=0.056,95%置信区间:0.028~0.085,P<0.001)是影响术中出血量的因素。结论肥胖患者淋巴水肿抽吸术的出血量、吸脂量明显多于非肥胖患者。高体重指数是影响术中出血量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水肿 肥胖 体重指数 淋巴水肿抽吸
下载PDF
细针抽吸活检与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燕 胡惠敏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细针抽吸活检(FNAB)细胞学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组织学检查在甲状腺结节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FNAB细胞学与术中快速冰冻切... 目的:探讨细针抽吸活检(FNAB)细胞学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组织学检查在甲状腺结节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FNAB细胞学与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组织学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结果:FNAB细胞学诊断良性病变52例,恶性病变128例,检查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2%、91.1%、95.6%;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组织学诊断良性病变55例,恶性病变125例,检查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1%、88.9%、97.8%。2种诊断方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NAB细胞学具有操作简便、准确率高和标本获取率高等特点,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具有高时效性、边缘定位清晰等特点,二者相互印证,互为补充,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细针抽吸活检 快速冰冻切片 组织学检查
下载PDF
微创穿刺抽吸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治疗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璐璐 张海利 郭培培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究微创穿刺抽吸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入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总计62例,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和患者家属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开颅手术治疗... 目的探究微创穿刺抽吸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入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总计62例,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和患者家属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微创穿刺抽吸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术后恢复情况(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日常活动能力(BI评分)及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S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抽吸术用于脑出血患者治疗中能获取满意成效,整体患者住院时间随即缩短,神经功能状况随之改变,且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术式应用中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穿刺抽吸 开颅手术 脑出血
下载PDF
V形沟槽纳米线团簇表面的毛细抽吸-补液蒸发传热特性研究
11
作者 王禹丹 徐晨 +2 位作者 阮达 春江 马学虎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24-3436,共13页
利用V形沟槽纳米线团簇表面的毛细抽吸和补液特征,结合实验观测和建模分析对表面的薄液膜蒸发进行研究。探究了表面结构参数和沟槽液位对蒸发性能的影响,建立薄液膜蒸发模型求解纳米线团簇和V形沟槽中的液膜轮廓方程并分析传热性能。结... 利用V形沟槽纳米线团簇表面的毛细抽吸和补液特征,结合实验观测和建模分析对表面的薄液膜蒸发进行研究。探究了表面结构参数和沟槽液位对蒸发性能的影响,建立薄液膜蒸发模型求解纳米线团簇和V形沟槽中的液膜轮廓方程并分析传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纳米线直径减小和高度增大,薄液膜蒸发传热系数增大,最高可达369kW/(m_(2)·K)。团簇内液膜在毛细力驱动下具有极高的爬升速度,使得小持液量下液膜仍位于团簇顶端蒸发。沟槽液膜完全润湿沟槽且与团簇顶端液膜相连通,为团簇蒸发补液,沟槽液位下降不影响团簇顶端蒸发,能够延伸薄液膜长度并减薄沟槽侧壁液膜厚度,进一步强化传热。纳米线团簇中液膜宏观传热系数显著高于沟槽,证明了团簇在整体蒸发中的决定性贡献,阐明了V形沟槽纳米线团簇表面薄液膜蒸发微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线团簇 毛细抽吸 V形沟槽 薄液膜 微尺度 蒸发 传热
下载PDF
直接抽吸取栓术与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的疗效对比研究
12
作者 程娅雯 韩香凝 +5 位作者 李嘉豪 商苏杭 程三平 张润宁 韩建峰 刘福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3-608,共6页
目的 比较首选直接抽吸技术(a direct aspiration first-pass technique, ADAPT)与支架取栓(stent-retriever thrombectomy, SRT)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related large vessel occlus... 目的 比较首选直接抽吸技术(a direct aspiration first-pass technique, ADAPT)与支架取栓(stent-retriever thrombectomy, SRT)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related large vessel occlusion, ICAS-LVO)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陕西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二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脑中动脉ICAS-LVO所致AIS患者,根据首选取栓装置将患者分为ADAPT组和SR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检验及检查结果、手术过程及临床预后等。结果 共纳入117例患者,其中ADAPT组48例,SRT组69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SRT组首次取栓成功再通率(P=0.014)及首选取栓装置成功再通率(P<0.001)均高于ADAPT组,且医源性夹层(P<0.001)及血管痉挛(P=0.003)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而ADAPT组更换取栓装置补救治疗比例显著高于SRT组(P<0.001);但在最终血管成功再通率、症状性及无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90 d良好预后率等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急性大脑中动脉ICAS-LVO患者,首选SRT治疗相较于ADAPT治疗具有更高的即刻成功再通率,且血管损伤风险更小,但二者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选直接抽吸技术(ADAPT) 支架取栓(SRT) 动脉粥样硬化 大血管闭塞 急性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普拉洛芬滴眼液对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房角分离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预后的影响
13
作者 董娜娜 王钦 +2 位作者 魏科 纪风涛 李永蓉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5期644-647,共4页
目的 观察普拉洛芬滴眼液对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房角分离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予以针对性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共103例为... 目的 观察普拉洛芬滴眼液对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房角分离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予以针对性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共103例为此次试验的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予以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52例患者术后予以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结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观察组51例患者术后加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后1个月的结膜充血和眼压、视功能相关生命质量量表(NEI-VFQ-25)评分和治疗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6%(1/51)]低于对照组[15.38%(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7,P=0.039);观察组术后NEI-VFQ-25得分、眼压和结膜充血评分[分别为(44.23±2.04)分、(15.22±1.89) mm Hg(1 mm Hg≈0.133 kPa)、(1.04±0.27)分]优于对照组[分别为(32.26±2.84)分、(18.45±2.00) mm Hg、(1.42±0.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26、8.421、6.389,均P<0.05)。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6.07%,49/51)相较于对照组(84.61%,44/52)更高(χ^(2)=3.859,P<0.05)。结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能够降低并发症出现概率,改善日常生活质量以及眼部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普拉洛芬滴眼液 房角分离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 预后 并发症 视力
下载PDF
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联合依达拉奉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脑出血患者的效果观察
14
作者 王秋实 余辉 +1 位作者 李想 张珩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88-92,98,共6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SHPS)联合依达拉奉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8例NICU脑出血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SHPS及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SHPS)联合依达拉奉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8例NICU脑出血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SHPS及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SS)评分]、糖脂代谢指标[颈内静脉氧饱和度(SjvO2)、乳糖差(A-VLac)、血糖差(A-VGlu)]水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NIHSS评分、C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SjvO2水平高于对照组,A-VGlu、A-VLa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IL-8、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24%,低于对照组的3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HPS联合依达拉奉能提高NICU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 依达拉奉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脑出血 糖脂代谢
下载PDF
血栓抽吸在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丁莹 谷阳 张喜文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54-657,共4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由于不稳定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栓形成,冠状动脉急剧闭塞,心肌持久的缺血缺氧从而坏死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PCI术是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准治疗,能有效...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由于不稳定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栓形成,冠状动脉急剧闭塞,心肌持久的缺血缺氧从而坏死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PCI术是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准治疗,能有效恢复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 高血栓负荷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气膜抽吸作用下透平叶片冲击冷却的一维管网计算方法研究
16
作者 包林焌 刘钊 +1 位作者 张韦馨 丰镇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5-77,共13页
为了研究透平叶片冲击冷却结构的一维管网计算方法,利用Python自主编制了一维管网程序。分别选取平板冲击冷却、有无靶面气膜抽吸的前缘冲击冷却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冲击冷却的内部流动换热特性,提出了局部阻力修正方法,并考虑了气... 为了研究透平叶片冲击冷却结构的一维管网计算方法,利用Python自主编制了一维管网程序。分别选取平板冲击冷却、有无靶面气膜抽吸的前缘冲击冷却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冲击冷却的内部流动换热特性,提出了局部阻力修正方法,并考虑了气膜抽吸的作用,提出了靶面气膜抽吸的前缘冲击冷却的换热修正方法。将管网计算结果分别与实验数据以及经湍流模型验证和网格无关性考核后的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对所编制的一维管网程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编制的一维管网程序在计算平板冲击冷却时计算精度较高,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相对误差不超过12.4%。对于前缘冲击冷却,经局部阻力修正后的一维管网程序流动计算结果误差较小,与三维CFD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由于气膜抽吸的作用,靶面气膜抽吸的前缘冲击冷却的计算精度有待进一步改进。综合考虑了气膜孔结构参数以及气膜孔出流比的影响后,提出了换热修正因子,并设计了管网模型的修正方案,经修正后靶面气膜抽吸的前缘冲击冷却的管网计算精度显著提高,相对误差基本在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冷却 管网计算 气膜抽吸 修正方法
下载PDF
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森焱 程国兵 +2 位作者 吴佳文 徐有耀 陆炜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3-56,60,共5页
目的:探讨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ALA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衢州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使用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治疗的11例ALAE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靶血管病变长度、术中失血量... 目的:探讨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ALA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衢州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使用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治疗的11例ALAE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靶血管病变长度、术中失血量、球囊和支架使用、并发症(靶血管穿孔、夹层、出血事件等)及症状缓解情况等临床观察指标,通过下肢缺血WIFi分级的变化和Cooley疗效评分评估治疗效果。术后第1、3、6个月门诊随访,评估下肢疼痛情况及靶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通过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完成手术,术中失血量50~300[190(145,245)]mL,结合球囊扩张成形7例,均未植入支架,术中未出现靶血管限流性夹层及穿孔,术后所有患者静息状态下患肢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无下肢活动及感觉障碍9例,遗留足底麻木1例、足下垂1例。术后肌酸激酶水平、NRS疼痛评分、ABI及下肢缺血WIFi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oley疗效评分,痊愈9例、良好2例。随访期间11例患者均未出现下肢疼痛及间歇性跛行,复查彩超提示原闭塞血管处血流通畅。结论: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治疗ALAE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经皮机械血栓清除
下载PDF
M00201-BW型医用配药抽吸泵用于静脉用药调配效果分析
18
作者 许政坛 蔡琪 +4 位作者 王曼曼 倪恒凡 廖传云 师伟乔 李健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1期28-30,共3页
目的 探讨M00201-BW型医用配药抽吸泵用于静脉用药调配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常用的8种常用化学治疗药物各300支(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调配5组药品,每组调配240支(瓶)。研究组使用M00201-BW型医用配... 目的 探讨M00201-BW型医用配药抽吸泵用于静脉用药调配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常用的8种常用化学治疗药物各300支(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调配5组药品,每组调配240支(瓶)。研究组使用M00201-BW型医用配药抽吸泵辅助传统人工调配,对照组使用传统人工调配,比较两组的调配时间、药品残留量、胶塞脱落数量及调配差错、针刺伤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单支(瓶)平均调配时间为9.10 s,短于对照组的12.29 s;研究组的调配差错发生率为0.42%,低于对照组的0.92%;研究组胶塞脱落5个,少于对照组的12个;两组药品残留量均在可控限度标准内,且研究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 M00201-BW型医用配药抽吸泵用于静脉用药调配的效果良好,可节约调配时间,减少药品残留量且符合限度控制标准,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品输液质量,降低PIVAS调配药师的职业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配药抽吸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静脉用药 调配效果
下载PDF
基于定量血流分数算法评价血栓抽吸术对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PCI治疗后冠状动脉功能及微循环的影响
19
作者 徐生辉 杨醒 +6 位作者 田静茹 李希大 刘吉欣 李莹 李光 周颖玲 董豪坚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基于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fraction,QFR)、血管的微血管阻力(angiographic microvascular resistance,AMR)、冠状动脉血流速度(coronary flow velocity,CFV)等指标,评价高血栓负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 目的基于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fraction,QFR)、血管的微血管阻力(angiographic microvascular resistance,AMR)、冠状动脉血流速度(coronary flow velocity,CFV)等指标,评价高血栓负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治疗中使用血栓抽吸术,能否改善冠状动脉功能及微循环。方法这是一项多中心、前瞻、观察性研究(ChiCTR1800019923),纳入了3个中心自2015年10月至2021年4月行PPCI治疗的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按介入治疗中是否行血栓抽吸,分为血栓抽吸组及常规PCI治疗组,测量并对比术后QFR、AMR、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发生率、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等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ing,TMPG)血流等级、血流异常发生率,随访术后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in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包括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结果共有953例患者进入筛查,最终885例患者符合入组。男性743例,女性142例,其中血栓抽吸组241例(27.2%),常规PCI治疗组644例(72.8%)。血栓抽吸组及常规PCI治疗组之间的术后QFR、AMR、CFV、CMD发生率、血流异常发生率、TIMI及TMPG血流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多因素匹配后,常规PCI治疗组患者的CMD发生率(70.7%vs.55.1%,P=0.001)、血流异常发生率(23.1%vs.13.3%,P=0.01)均高于血栓抽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治疗后QFR、AMR、CFV、TIMI及TMPG血流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术可减少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PPCI治疗后CMD发生率,有助于改善其术后冠状动脉功能及微循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高血栓负荷 血栓抽吸 定量血流分数
下载PDF
预测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技术的清除效率:新型列线图的构建
20
作者 何长怀 叶品 +2 位作者 张学成 李毅清 蔡传奇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970-974,共5页
目的构建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病人行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手术血栓清除率预测模型,指导VTE病人手术治疗方案选择。方法通过计算行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手术治疗的83例VTE病人血栓清除率,分析临床数据的... 目的构建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病人行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手术血栓清除率预测模型,指导VTE病人手术治疗方案选择。方法通过计算行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手术治疗的83例VTE病人血栓清除率,分析临床数据的相关性,结合LASSO回归模型中的特征性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血栓清除率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C指数、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列线图中的预测因素包含年龄、性别、血栓类型、手术史、肿瘤史、吸烟史。该模型显示出较好的预测能力和较高的准确性,C指数为0.795(95%CI 0.6823~0.9057)。决策曲线分析表明,当阈值概率在0.02~0.63时通过列线图预测AngioJet手术的血栓清除率是有效的。结论VTE类型与血栓清除率具有显著相关性。对于年龄>65岁的男性,有肿瘤史,且血栓类型为中央型血栓,无手术史和无吸烟史的病人,AngioJet血栓抽吸手术能够获得较高的血栓清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Angiojet血栓抽吸 列线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