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4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挽歌的审美文化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杜瑞平 刘硕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9-23,共5页
挽歌,集文化和文学于一身,有着独特的魅力。挽歌与音乐紧密相连,哀挽之音感人是挽歌被纳入丧葬礼仪制度的重要因素;丧葬文化赋予了挽歌哀生悼死的意蕴,体现出古人生死观念的变化;行为挽歌与诗体挽歌的交织使挽歌在魏晋绽放出奇美的色彩。
关键词 挽歌 挽歌音乐 丧葬文化 行为挽歌 诗体挽歌
下载PDF
简论丧葬习俗对魏晋南北朝挽歌的影响
2
作者 时国强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4-91,共8页
魏晋南北朝的俭葬习俗淡化了死亡的神秘感,使挽歌作者能够理性平和地看待死亡,保持一种较为超然客观的态度,促成了自挽作品的出现。各种丧葬仪式为挽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意象,成为挽歌描写的重要内容。挽歌正式纳入礼制,得到官方书面形... 魏晋南北朝的俭葬习俗淡化了死亡的神秘感,使挽歌作者能够理性平和地看待死亡,保持一种较为超然客观的态度,促成了自挽作品的出现。各种丧葬仪式为挽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意象,成为挽歌描写的重要内容。挽歌正式纳入礼制,得到官方书面形式的认可后更受重视更为普及,促进了献赠挽歌作品的创作,激发了欣赏挽歌、演唱挽歌的兴趣,对名士风流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丧葬习俗 挽歌
下载PDF
失落与求存:艾丽丝·门罗挽歌式书写
3
作者 沐永华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4期52-56,共5页
加拿大著名短篇小说家艾丽丝·门罗在作品中通过对哥特式失落小镇的书写、死亡的镜像式再现以及坚韧求存的精神呼唤,引发读者对生与死、失去与幸存、过去与现在进行理性思考,从而建设性地直面荒谬或不完美的现实、人生的无常和现代... 加拿大著名短篇小说家艾丽丝·门罗在作品中通过对哥特式失落小镇的书写、死亡的镜像式再现以及坚韧求存的精神呼唤,引发读者对生与死、失去与幸存、过去与现在进行理性思考,从而建设性地直面荒谬或不完美的现实、人生的无常和现代意义上的孤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丝·门罗 挽歌 失落 求存
下载PDF
挽歌起源诸说辨析及其与丧歌丧乐的关系
4
作者 时国强 《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5-99,共5页
挽歌为挽柩送葬之歌,具有明确的丧葬仪式要求,以此衡量挽歌起源诸说,真正切合挽歌适用场景的只有绋讴说最为接近,其他说法皆与挽柩送葬的适用场景有较大出入,不太可能演化出挽歌之体。在绋讴演变成挽歌的过程中,丧歌丧乐起到了重要作用... 挽歌为挽柩送葬之歌,具有明确的丧葬仪式要求,以此衡量挽歌起源诸说,真正切合挽歌适用场景的只有绋讴说最为接近,其他说法皆与挽柩送葬的适用场景有较大出入,不太可能演化出挽歌之体。在绋讴演变成挽歌的过程中,丧歌丧乐起到了重要作用,有了丧歌丧乐氛围的酝酿铺垫,挽柩而歌的绋讴才能够被大家所接受,尔后又在与丧歌丧乐相辅相成的过程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经由先秦汉魏的民间沿习与官方默许,至西晋挚虞力争,最终得到官方书面形式的正式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挽歌 起源 丧歌丧乐
下载PDF
永恒的悲美:中古时代的挽歌与挽歌诗 被引量:8
5
作者 范子烨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7-80,共4页
挽歌是古人送葬时所唱的歌,由乐曲和歌词两部分组成。春秋战国时期,挽歌已产生。汉魏以后,唱挽歌成为朝廷规定的丧葬礼俗之一。与此同时,挽歌开始冲破送死悼亡的樊篱,有了更广的应用范围,许多士林名流耽爱挽歌。至魏晋南北朝时,... 挽歌是古人送葬时所唱的歌,由乐曲和歌词两部分组成。春秋战国时期,挽歌已产生。汉魏以后,唱挽歌成为朝廷规定的丧葬礼俗之一。与此同时,挽歌开始冲破送死悼亡的樊篱,有了更广的应用范围,许多士林名流耽爱挽歌。至魏晋南北朝时,挽歌诗成为一时之风尚,许多名士借此充分显示了其蔑视礼俗、潇洒不羁的魏晋风度。挽歌独特的悲哀情调,凄美的美学风格表达了士人以悲为美的美学观念,也是他们各具风神的生存哲学的诗意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时代 挽歌 挽歌 《乐府诗集》 陶渊明 悲美 魏晋南北朝 《文选》 挽歌 魏晋风度
下载PDF
挽歌 赞歌 牧歌——再读《哦,香雪》
6
作者 朱海燕 刘永胜 《中学语文》 2024年第1期80-82,共3页
作为铁凝的代表作品,香雪的故事不知道打动了多少读者。目前的文本解读大都从“诗体小说”的角度出发,赏析景物美、人物美、语言美,而忽略了能够引起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普遍共鸣的原因。文章从“落后的挽歌”“时代的赞歌”“人性的牧... 作为铁凝的代表作品,香雪的故事不知道打动了多少读者。目前的文本解读大都从“诗体小说”的角度出发,赏析景物美、人物美、语言美,而忽略了能够引起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普遍共鸣的原因。文章从“落后的挽歌”“时代的赞歌”“人性的牧歌”三个角度解读文本,探讨小说所写到的人类心灵能共同感受到的美好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雪 挽歌 赞歌 牧歌
下载PDF
鲁迅葬礼上的挽歌
7
作者 张学义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96,100,共7页
在鲁迅葬礼中,唱挽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救国会安排部署下,冼星海等几位左翼音乐人创作了三首(不计《安息歌》)挽歌,在葬礼中为大家深情传唱,突出了在送葬中广大民众对鲁迅的哀悼、怀念之情和抗日、爱国的强烈呼声,体现了葬礼本... 在鲁迅葬礼中,唱挽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救国会安排部署下,冼星海等几位左翼音乐人创作了三首(不计《安息歌》)挽歌,在葬礼中为大家深情传唱,突出了在送葬中广大民众对鲁迅的哀悼、怀念之情和抗日、爱国的强烈呼声,体现了葬礼本身的“群众运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葬礼 挽歌 群众运动性
下载PDF
英国诗歌研究的新突破——兼评《悲伤的缪斯——英国挽歌研究》
8
作者 李云霞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133-135,共3页
挽歌作为拥有独特写作传统与模式的文类是西方文学的重要部分,但遗憾的是,长久以来,国内鲜有人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原因在于它的非主流性及复杂性。《悲伤的缪斯——英国挽歌研究》一书的新近出版为我们弥补了这个缺憾。它梳理... 挽歌作为拥有独特写作传统与模式的文类是西方文学的重要部分,但遗憾的是,长久以来,国内鲜有人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原因在于它的非主流性及复杂性。《悲伤的缪斯——英国挽歌研究》一书的新近出版为我们弥补了这个缺憾。它梳理了英国挽歌在诗学理念的不断发展中形成的独特艺术特色,展现了英国挽歌在寻求表现哀伤、震撼的诗歌语言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为我们研究挽歌诗提供了视野广阔且细致入微的学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挽歌 《悲伤的缪斯——英国挽歌研究》 悲悼 田园挽歌 现代挽歌
下载PDF
解构的时间和地点:评彼得·巴里对挽歌的研究
9
作者 王子麟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2期39-41,共3页
本文借助雅克·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对彼得·巴里关于维多利亚时期的两首著名挽歌的研究进行评论,揭示了挽歌中时间和空间的多重意义和内在矛盾。以及挽歌如何超越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理解,展示情感和意义的“延异”现象。本文... 本文借助雅克·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对彼得·巴里关于维多利亚时期的两首著名挽歌的研究进行评论,揭示了挽歌中时间和空间的多重意义和内在矛盾。以及挽歌如何超越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理解,展示情感和意义的“延异”现象。本文强调解构主义为读者提供了新的阅读视角,使得读者能够体验到挽歌中独特的情感和记忆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挽歌 解构主义 彼得·巴里的研究
下载PDF
挽歌考 被引量:6
10
作者 杜瑞平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44-47,共4页
挽歌是一种哀祭文体,集文化和文学于一身,因其悲哀感人的曲调,被丧礼所用。后成为丧葬礼仪制度的一部分。从此,挽歌就与哀生悼死结下了不解之缘。挽歌的判断标准与丧葬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挽歌进行了考证。
关键词 挽歌 有意味的形式 挽歌作品
下载PDF
家族的挽歌——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第一道母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祖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6-130,共5页
家族的挽歌,作为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第一道母题,是以二元悖裂的状态构成的。这种悖裂主要表现为情与理的矛盾。正是在这种二元悖裂的状态中,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在对衰落的家族献上挽歌的同时,也献上了人的解放之歌与生命的挽歌。人的... 家族的挽歌,作为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第一道母题,是以二元悖裂的状态构成的。这种悖裂主要表现为情与理的矛盾。正是在这种二元悖裂的状态中,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在对衰落的家族献上挽歌的同时,也献上了人的解放之歌与生命的挽歌。人的解放之歌在人的精神与物质两个层面展开,形成了“颂歌”与“悲歌”两个类别,它们分别存在于20世纪前半叶与后半叶中国家族小说中。生命的挽歌主要在生命之美、生命之善、生命之真三个具有形而上意义的层面展开,它们的出现既是家族的挽歌这一母题二元悖裂的结果,又在客观上为家族挽歌的母题注入了更为丰富复杂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小说 家族的挽歌 人的解放 生命的挽歌
下载PDF
读《拟挽歌辞三首》札记
12
作者 李文初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S1期76-79,共4页
关键词 陶渊明 挽歌诗》 挽歌 《自祭文》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文选》 自然法 《薤露》 梁启超 写作时间
下载PDF
死亡的救赎之曲——论陶渊明的挽歌创作
13
作者 王伟萍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98-102,共5页
在陶渊明的一生中,死亡如影相随。为拂去头上浓重的死亡阴影,陶渊明转而向道、佛寻求救赎,化解其对死亡痛苦和恐惧。《挽歌》三章,为陶渊明轻死哲理之实践,亦是其面对死亡而唱响的救赎之曲,在貌似旷达的语词背后深藏的是其对死的浓重哀... 在陶渊明的一生中,死亡如影相随。为拂去头上浓重的死亡阴影,陶渊明转而向道、佛寻求救赎,化解其对死亡痛苦和恐惧。《挽歌》三章,为陶渊明轻死哲理之实践,亦是其面对死亡而唱响的救赎之曲,在貌似旷达的语词背后深藏的是其对死的浓重哀伤和对生的深深留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挽歌》三章 挽歌创作
下载PDF
墓志新辑唐代挽歌考论 被引量:9
14
作者 胡可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5-183,共9页
挽歌是古代丧葬礼仪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哀挽文学的一种特定体裁。但大多数挽歌是在丧葬过程中由乐队演奏的。挽歌镌于碑石者,甚为少见。新近出土的唐代墓志中,有一批挽歌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唐诗文献。这类挽歌主要有两种类型:刻在墓... 挽歌是古代丧葬礼仪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哀挽文学的一种特定体裁。但大多数挽歌是在丧葬过程中由乐队演奏的。挽歌镌于碑石者,甚为少见。新近出土的唐代墓志中,有一批挽歌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唐诗文献。这类挽歌主要有两种类型:刻在墓志盖上的挽歌和墓志铭中的挽歌。这两种挽歌,无论是作者和哀挽对象,还是内容与形式,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唐代挽歌与唐代丧葬制度、礼仪习俗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也是我们认识并了解唐代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以新出墓志所载挽歌与传世挽歌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认识挽歌特殊的文学价值与社会文化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志 挽歌 唐代 文学价值
下载PDF
一曲无尽的挽歌——评美国小说《飘》 被引量:21
15
作者 周明燕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72-76,共5页
“……四个月前从西北角上浮起的那朵小小的云头,竟会扩展做一阵狂风暴雨,再扩展做千阵呼啸的巨风,横扫过她的世界,将她扫出了她的安稳的生活,而落人了这种寂寞荒凉的境界中去了……陶乐现在依然无恙吗?还是也已随着那横扫过肇嘉州的一... “……四个月前从西北角上浮起的那朵小小的云头,竟会扩展做一阵狂风暴雨,再扩展做千阵呼啸的巨风,横扫过她的世界,将她扫出了她的安稳的生活,而落人了这种寂寞荒凉的境界中去了……陶乐现在依然无恙吗?还是也已随着那横扫过肇嘉州的一阵狂风飘去了呢?”这是美国女作家马格丽特·密西尔对她的小说《飘》所作的最好的注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小说 思嘉 奴隶主 资产阶级 通俗小说 《飘》 人物形象 挽歌 旧世界 作品
下载PDF
乡土挽歌——读《秦腔》与《德伯家的苔丝》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玉洁 胡宗锋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9-112,共4页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乃至西方小说史上的一位巨匠,他活跃于19世纪末期,时值英国工业化、城市化大发展的阶段,其许多作品(尤其是“威塞克斯”小说)受到了这一背景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工业化进程中英国农村价值体系的...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乃至西方小说史上的一位巨匠,他活跃于19世纪末期,时值英国工业化、城市化大发展的阶段,其许多作品(尤其是“威塞克斯”小说)受到了这一背景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工业化进程中英国农村价值体系的蜕变,映射出作者浓郁的乡情以及对于乡村传统文化凭吊式的挽叹。《德伯家的苔丝》便是这方面的经典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伯家的苔丝》 《秦腔》 工业化进程 挽歌 乡土 19世纪末期 背景因素 价值体系
下载PDF
挽歌从历史密林中升起——读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被引量:14
17
作者 周景雷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61,共5页
关键词 迟子建 额尔古纳 《生死场》 历史 挽歌 《呼兰河传》 东北文化 地域色彩 风土人情 当代文学
下载PDF
哀婉宁静优雅的古典美——托马斯·格雷《墓园挽歌》赏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浩东 毕晓直 《社科纵横》 2003年第2期66-67,共2页
墓园派诗人托马斯·格雷是 18世纪的英国诗歌大家 ,属于感伤主义 ,具有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特点。其代表作《墓园挽歌》展现出无穷的诗美。
关键词 格雷 墓园挽歌 古典美
下载PDF
乡土文学的挽歌情调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肖楠 施军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35,共5页
中国乡土文学的最早出现,与中国的现代性选择有关,而这种现代性选择却充满了古典性怀恋。在市场化过程中的中国乡土文学的处境,仍然与中国的现代性选择有关,而这种现代性选择却几乎没有什么古典性怀恋。如果乡土文学的出现具有对一... 中国乡土文学的最早出现,与中国的现代性选择有关,而这种现代性选择却充满了古典性怀恋。在市场化过程中的中国乡土文学的处境,仍然与中国的现代性选择有关,而这种现代性选择却几乎没有什么古典性怀恋。如果乡土文学的出现具有对一个时代的挽歌意味,那么挽歌情调必然成为乡土文学的一个主要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挽歌情调 中国的现代性 市场化过程 古典性
下载PDF
从新见墓志挽歌看唐五代泽潞地区民间的生死观念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庆卫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1-117,共7页
挽歌是古代丧葬礼仪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哀挽文学的一种特定体裁。近年来刻有挽歌的墓志全部发现于唐五代的泽潞地区,这些挽歌材料表现了当时的人们为了获得来世的幸福和永生,融合儒、道、释等各种观念形成朴素的生死信仰。同时,这种情... 挽歌是古代丧葬礼仪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哀挽文学的一种特定体裁。近年来刻有挽歌的墓志全部发现于唐五代的泽潞地区,这些挽歌材料表现了当时的人们为了获得来世的幸福和永生,融合儒、道、释等各种观念形成朴素的生死信仰。同时,这种情况也和唐宋变革视野下的唐代丧葬制度和礼仪习俗的变化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文化 墓志 挽歌 生死观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