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土壤质地和播种深度对糯高粱品种顶土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黄娟 周瑜 +3 位作者 李泽碧 王秋月 吴修林 张亚勤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5期1-8,31,共9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26个糯高粱品种在壤土、砂土、黏土3种质地土壤和3、5、7 cm等3种播种深度下的发芽势、出苗率、中胚轴长的差异,综合评价不同土壤质地和播种深度下糯高粱品种的顶土能力,发掘顶土能力强的糯高粱品种,以期为不同土壤质...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26个糯高粱品种在壤土、砂土、黏土3种质地土壤和3、5、7 cm等3种播种深度下的发芽势、出苗率、中胚轴长的差异,综合评价不同土壤质地和播种深度下糯高粱品种的顶土能力,发掘顶土能力强的糯高粱品种,以期为不同土壤质地下直播糯高粱的品种选择和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不同土壤质地下,26个糯高粱品种的平均发芽势、出苗率和中胚轴长均表现为壤土最高,分别较砂土处理高9.32%、9.96%、4.04%,较黏土处理高20.75%、20.10%、6.27%;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大,糯高粱的平均发芽势和出苗率均逐渐降低,3 cm播深的平均发芽势、出苗率分别比5 cm播深的高51.87%、184.64%,比7 cm播深的高25.97%、108.84%;平均中胚轴长却呈上升趋势,7 cm播深的分别比3、5 cm播深的高65.14%、35.83%。糯高粱品种间的顶土能力差异明显,根据隶属函数值进行聚类分析,26个糯高粱品种可分为3类,其中宜糯红8号、渝糯粱11号和泸州红1号是强顶土能力品种,耐深播,出苗率高,适宜在多种质地土壤中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高粱 品种 土壤质地 播种深度 顶土能力
下载PDF
基于IWHO-EKF的高速免耕播种机播种深度监测系统研究
2
作者 王淞 衣淑娟 +3 位作者 赵斌 李衣菲 陶桂香 毛欣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4,共10页
为解决免耕播种机高速(12~16 km/h)作业时因地势起伏造成机械振动与传感器测量误差导致的播种深度监测系统精度降低,以及单一传感器监测可靠性较差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改进野马算法(Improved wild horse optimizer,IWHO)优化扩展卡尔... 为解决免耕播种机高速(12~16 km/h)作业时因地势起伏造成机械振动与传感器测量误差导致的播种深度监测系统精度降低,以及单一传感器监测可靠性较差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改进野马算法(Improved wild horse optimizer,IWHO)优化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中关键参数Q_(sigma)、R_(sigma1)、R_(sigma2)、R_(sigma3)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IWHO-EKF)的高速免耕播种机播种深度监测系统。首先,建立以激光、超声波与角度传感器为多传感器监测单元的播种深度监测模型;其次,通过卡尔曼滤波算法对3个单一传感器分别滤波;最后,提出一种加入莱维飞行与高斯变异的IWHO-EKF算法,将滤波后的3个单一传感器进行数据融合,从而解决机械振动干扰与传感器测量误差降低的问题,同时充分发挥多传感器融合信息,确保免耕播种机高速作业时实现高精度、高可靠性播种深度实时监测。为验证其优越性,通过IWHO-EKF算法与单一传感器监测、单一传感器滤波和WHO-EKF算法进行仿真对比试验与田间试验。仿真试验表明:基于IWHO-EKF的高速免耕播种机播种深度监测算法平均绝对误差为0.073 cm,均方根误差为0.090 cm,相关系数为0.983,实现了高精度监测,且精度相较于传感器原始监测值、滤波值与WHO-EKF算法均显著提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基于IWHO-EKF算法的高速免耕播种机播种深度监测系统相较于3个单一传感器监测值,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0.063 cm和0.067 cm,同时平均相关系数提升0.027,该系统能够提高播种深度监测系统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免耕播种 播种深度监测系统 改进野马算法 扩展卡尔曼滤波器 数据融合
下载PDF
秸秆还田方式与播种深度对夏直播花生苗期植株生理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朱荣昱 赵蒙杰 +4 位作者 姚云凤 董元杰 胡国庆 李向东 刘兆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7-517,共11页
为探讨播种深度及不同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对花生苗期生理特性、光合性能以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设置小麦-花生周年定位试验,花生季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包括翻耕还田、旋耕还田、免耕覆盖;裂区为花生品种,试验选用大... 为探讨播种深度及不同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对花生苗期生理特性、光合性能以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设置小麦-花生周年定位试验,花生季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包括翻耕还田、旋耕还田、免耕覆盖;裂区为花生品种,试验选用大花生品种山花108与小花生品种山花106;裂裂区为播种深度,2021年设置3 cm、5cm、9 cm、15 cm,2022年设置3 cm、6 cm、9 cm。结果表明,在相同秸秆还田方式下,两品种均表现为适当浅播(即播深3 cm、6 cm)显著提高了植株根系活力,在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两品种根系活力均呈现翻耕>旋耕>免耕的趋势,说明翻耕还田更利于花生苗期根系发育;在翻耕还田与旋耕还田方式下,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都随播种深度呈随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两品种均在适当浅播条件下叶绿素含量、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较高;翻耕还田和旋耕还田相比免耕还田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不同还田方式下,两品种主茎高、主茎长均表现为翻耕>旋耕>免耕的趋势,在翻耕与旋耕条件下,两品种均在适当浅播条件下壮苗指数最高,在秸秆翻耕还田条件下配合适宜播深有利于形成壮苗。因此,秸秆翻耕还田处理有利于提高花生根系活力、光合性能以及壮苗指数,在此条件下大粒型花生与小粒型花生的适宜播深分别为5~6 cm与3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秸秆还田 播种深度 生理特性
下载PDF
秸秆还田方式与播种深度对夏直播花生土壤物理性状与出苗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朱荣昱 赵蒙杰 +3 位作者 姚云凤 李艳红 李向东 刘兆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06-2121,共16页
为探讨播种深度及不同小麦秸秆还田方式下对土壤物理性状、花生下胚轴生长动态以及出苗率的影响,通过设置小麦-花生周年定位试验,花生季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包括翻耕还田(P)、旋耕还田(R)、免耕覆盖(N);裂区为花... 为探讨播种深度及不同小麦秸秆还田方式下对土壤物理性状、花生下胚轴生长动态以及出苗率的影响,通过设置小麦-花生周年定位试验,花生季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包括翻耕还田(P)、旋耕还田(R)、免耕覆盖(N);裂区为花生品种,试验选用大粒花生品种山花108(B)与小粒花生品种山花106(S);裂裂区为播种深度,2021年设置3 cm(3)、5 cm(5)、9 cm(9)、15 cm(15),2022年设置3 cm(3)、6 cm(6)、9 cm(9)。结果表明,翻耕还田和旋耕还田提高了土壤温度,但降低了土壤含水量;免耕覆盖处理显著增加了6 cm以下土层的土壤紧实度;相同秸秆还田方式下,两品种均表现为适当浅播(播深3 cm和6 cm)显著提高了出苗率,深播(播深>9 cm)处理增加了下胚轴伸长速率,提高了子叶脂肪酶活性,降低了子叶干重、子叶中蔗糖与可溶性糖的含量,与PB3相比,PB6和PB9子叶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分别下降19.72%和39.43%和14.15%和40.23%;与PS3相比,PS6、PS9子叶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分别下降10.08%、24.84%和20.04%、37.08%,说明深播增加了出苗过程中子叶养分消耗;相同播种深度下,翻耕还田和旋耕还田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免耕覆盖;增加播种深度,各秸秆还田方式下单位面积株数以及单株结果数均显著降低,与PB6相比,PB3和PB9处理荚果产量分别降低7.47%和14.94%;与PS3相比,PS6和PS9处理荚果产量分别降低11.66%和24.03%。因此,秸秆翻耕还田处理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缩短花生出苗时间,提高出苗率以及花生荚果产量,在此条件下大粒型花生与小粒型花生的适宜播深分别为5~6 cm与3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秸秆还田 播种深度 出苗特性
下载PDF
免耕播种机播种深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测试
5
作者 孙彦波 《南方农机》 2024年第22期48-50,78,共4页
文章探究了免耕播种机播种深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并对其响应速度和应用效果进行了测试。该系统由信号采集器、播深控制器和气压传动系统组成,信号采集器获取限深轮胎形变信号,播深控制器将该信号转换成播深值,将实际值与预设值进... 文章探究了免耕播种机播种深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并对其响应速度和应用效果进行了测试。该系统由信号采集器、播深控制器和气压传动系统组成,信号采集器获取限深轮胎形变信号,播深控制器将该信号转换成播深值,将实际值与预设值进行对比,根据两者的差值发送调控指令,由气压传动系统执行指令实现对播种深度的自动控制。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响应时间为0.4 s,可以满足播种深度的实时调控要求;相比于传统系统,相同环境下该系统的播种深度更接近于设定值,并且行驶速度越快,应用优势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播种 播深控制器 信号采集器 播种深度
下载PDF
播种深度与土壤水分含量对川牛膝出苗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6
作者 郭晓亮 张雅娟 +1 位作者 段媛媛 黄浩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118-122,共5页
分析不同播种深度与土壤水分含量对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种子出苗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探寻适宜的播种深度与苗床土壤水分含量。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不同的播种深度与土壤水分含量处理,通过称重进行补水,测定发芽势、出苗率... 分析不同播种深度与土壤水分含量对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种子出苗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探寻适宜的播种深度与苗床土壤水分含量。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不同的播种深度与土壤水分含量处理,通过称重进行补水,测定发芽势、出苗率及幼苗生长与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播种深度与土壤水分含量对种子出苗率及幼苗生长有显著影响。播种深度为0.31~0.61 cm时,种子发芽势与出苗率较高;播种深度为0.61~0.92 cm时,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高,抗逆性较好;土壤水分含量为60.71%时,种子发芽势与出苗率较高;土壤水分含量为53.35%~60.71%时,幼苗长势较旺;土壤水分含量为38.62%~53.35%时,幼苗抗逆性较好;土壤水分含量为45.98%~53.35%时,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川牛膝种子适宜播种深度为0.61 cm,播种后土壤水分含量保持在60.71%左右,可以获得较高出苗率,出苗较整齐;出苗后,土壤水分含量保持在53.35%左右,幼苗长势旺盛,叶片叶绿素含量高,抗逆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土壤水分含量 播种深度 出苗率 幼苗生长
下载PDF
玉米播种深度智能调控系统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李玉环 孟鹏祥 +3 位作者 耿端阳 何珂 孟凡虎 姜萌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62-68,42,共8页
针对目前玉米播种机播深控制装置多采用限深轮配合仿形机构,存在仿形精度差,播深一致性和稳定性难以保证等问题,从覆土、镇压确定种子上层土壤厚度(播种深度)的测控角度出发,设计了覆土-镇压联动监控装置,进而设计了该联动监控装置的智... 针对目前玉米播种机播深控制装置多采用限深轮配合仿形机构,存在仿形精度差,播深一致性和稳定性难以保证等问题,从覆土、镇压确定种子上层土壤厚度(播种深度)的测控角度出发,设计了覆土-镇压联动监控装置,进而设计了该联动监控装置的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播种深度的自动调控,保证了玉米播种深度一致性。该系统以MSP430单片机为控制中心,以试验所得镇压强度形成的专家系统为标准,以镇压系统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结果为手段,实现传感器检测结果与专家系统检测结果实时对比,不断调整作业过程覆土装置的覆土量,确保播种深度和镇压强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对该装置进行了响应时间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的响应时间为0.58 s,且实际工作时响应时间要小于试验值。继而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播种作业速度为3~8 km/h时,播深合格率高于90%,且在高速作业时播种合格率明显优于机械仿形装置,有效提高了播种深度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播种深度 智能调控 镇压强度
下载PDF
光照、温度、土壤水分和播种深度对披针叶黄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6
8
作者 王进 张勇 +2 位作者 颜霞 鄂利锋 王桔红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40-1644,共5页
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e)是我国北方草地广泛分布的一种有毒多年生草本植物,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本研究分析了光照、温度、水分和播种深度等环境因子对披针叶黄华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光照、持续黑暗和16h/8... 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e)是我国北方草地广泛分布的一种有毒多年生草本植物,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本研究分析了光照、温度、水分和播种深度等环境因子对披针叶黄华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光照、持续黑暗和16h/8h光暗交替时披针叶黄华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为25℃;16h/8h光暗交替下,25℃/15 ℃日夜变温是披针叶黄华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其种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种子萌发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7%~12%,最适宜播深为0.5~2.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针叶黄华 温度 光照 土壤含水量 播种深度 种子萌发
下载PDF
不同土壤质地及播种深度对甜玉米出苗潜势的影响 被引量:30
9
作者 朱卫红 铁双贵 +3 位作者 孙建军 卢彩霞 齐建双 周珂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5-36,共2页
研究了加强甜、超甜玉米品种在砂土、壤土、粘土3种不同质地土壤以及1~3 cm,3~5 cm和5cm以上3种不同播种深度的条件下,不同品种发芽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砂土中甜玉米的发芽率最高,郑甜X61、郑甜2号、郑甜3号的发芽率分别为9... 研究了加强甜、超甜玉米品种在砂土、壤土、粘土3种不同质地土壤以及1~3 cm,3~5 cm和5cm以上3种不同播种深度的条件下,不同品种发芽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砂土中甜玉米的发芽率最高,郑甜X61、郑甜2号、郑甜3号的发芽率分别为93.7%,83.3%和86.3%,明显高于壤土和粘土中的发芽率;3种不同播种深度中,3~5cm的发芽率及幼苗整齐度均优于1~3 cm和5 cm以上播种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地 甜玉米 播种深度 出苗势
下载PDF
2BG-2型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播种深度数学模型的仿真与验证(英文) 被引量:19
10
作者 林静 钱巍 +1 位作者 李宝筏 刘艳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24,共6页
免耕播种机是在地表有残茬和秸秆条件下直接播种,因此保持其破茬质量与播种深度稳定性尤为重要。近年来许多厂家以加大整机重量的方法来提高播深稳定性,这种方法增加了机械对土壤的压实,垄形被压平,沟底坚实度增大,并且机械耗油量增加,... 免耕播种机是在地表有残茬和秸秆条件下直接播种,因此保持其破茬质量与播种深度稳定性尤为重要。近年来许多厂家以加大整机重量的方法来提高播深稳定性,这种方法增加了机械对土壤的压实,垄形被压平,沟底坚实度增大,并且机械耗油量增加,影响了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该文以2BG-2型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为对象,研究了整机设计与单体受力模型,建立了播种深度变化的数学模型,据此模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研究了影响播种机播种深度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分析表明:在保持必要的机器质量条件下,应合理布置各部件以加大转动惯量并适当增大压力弹簧的刚度系数以保持播种深度稳定。在不同的机器质量和弹簧刚度系数下,理论摆角和实测摆角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系统质量为70、110和150 kg时,理论摆角与实测摆角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7.86%、6.98%和8.07%,理论曲线与实测曲线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707,0.9692和0.9697;刚度系数为16、20和25 N/mm时,理论摆角与实测摆角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7.45%、7.91%和8.73%,理论曲线与实测曲线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767,0.9720和0.9603;建立的播种深度模型可以反映播种作业时摆角的变化趋势。该文可为东北垄作区免耕播种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种子 稳定性 垄作 免耕播种 播种深度
下载PDF
基于压电薄膜的免耕播种机播种深度控制系统 被引量:43
11
作者 黄东岩 朱龙图 +1 位作者 贾洪雷 于婷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共8页
为使免耕播种机在秸秆覆盖地作业时自动保证播种深度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设计了一种主动作用式播种深度自动控制系统。采用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ce fluoride,PVDF)压电薄膜传感器将免耕播种机限深轮的胎面形变量转换为电压信号,... 为使免耕播种机在秸秆覆盖地作业时自动保证播种深度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设计了一种主动作用式播种深度自动控制系统。采用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ce fluoride,PVDF)压电薄膜传感器将免耕播种机限深轮的胎面形变量转换为电压信号,信号处理电路对传感器产生的信号放大滤波,提取信号峰值,系统根据峰值信号实时监测播种单体对地表的压力,控制信号形成电路在压力不足时发出控制信号,控制安装在播种机机架与播种单体四连杆间的空气弹簧产生推力,使播种单体能够产生对地表的压力,从而保证播种深度的一致性。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主动作用式播种深度自动控制系统能够精确控制开沟深度,仿形性能可靠,作业速度为5~8 km/h时,播深合格率达到90%,作业速度大于8 km/h时,播深合格率明显高于被动作用式播种深度控制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播种 播种深度 自动控制 压电薄膜 单片机
下载PDF
不同播种深度对羊草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闫超 梁正伟 +2 位作者 马红媛 陈渊 黄立华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7年第5期31-35,共5页
利用盆栽研究了7种播种深度(0cm、1cm、2cm、3cm、4cm、5cm和6cm)对羊草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羊草出苗率与种子萌发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47),而与播深呈极显著负相关(r=-0.9408)。在浅播(0~2cm)条件下,羊草初始出苗时... 利用盆栽研究了7种播种深度(0cm、1cm、2cm、3cm、4cm、5cm和6cm)对羊草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羊草出苗率与种子萌发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47),而与播深呈极显著负相关(r=-0.9408)。在浅播(0~2cm)条件下,羊草初始出苗时间为5.0~7.7d,最终出苗率为70.0%~80.7%;在深播(4~5cm)条件下,初始出苗时间延迟到16.3~20.0d,羊草种子萌发率下降到41.0%~43.0%,但出苗率不足7%,株高不超过2cm;当播深在6cm以上时,其萌发率为37.0%,但出苗率为0。此外,播种深度显著影响羊草幼苗株高、茎叶鲜重及叶片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播种深度 萌发率 出苗
下载PDF
播种深度和播后淹水时间对冬小麦出苗率及冬前幼苗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刘鑫 尹承苗 +4 位作者 李慧 李娜娜 石玉华 徐凤娇 田奇卓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9-194,共6页
探讨淹水时间和播深对不同小麦品种出苗率及冬前幼苗健壮程度的影响,为秋种时易涝麦田合理播深提供依据;在池栽控制条件下,采用4个不同类型品种对播深和淹水时间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种后淹水1~4天,可导致5种播深TN18的平均出苗... 探讨淹水时间和播深对不同小麦品种出苗率及冬前幼苗健壮程度的影响,为秋种时易涝麦田合理播深提供依据;在池栽控制条件下,采用4个不同类型品种对播深和淹水时间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种后淹水1~4天,可导致5种播深TN18的平均出苗率降低22.43%,越冬期单株干物重降低21.56%;JM20分别降低23.43%和18.46%;SN8355分别降低9.66%和19.86%;LM14分别降低6.21%和23.20%;说明淹水对两品种TN18和JM20出苗率的影响显著低于SN8355和LM14。淹水可使3cm地温降低0.47℃,5cm降低1.15℃。在淹水时间相等条件下,随播种深度的增加,对出苗率和幼苗质量的影响逐渐增大;在播深相同时,淹水时间越长影响越大。在播深2~6cm范围内,播种越浅出苗率和越冬期单株干物重越高,淹水对其的影响也越小,浅播是降低易涝地区渍涝灾害的有效措施;但由于浅播分蘖节基本处在2cm处,不利于抗寒和抗旱,因而该结果仅适于渍涝麦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种深度 渍水时间 出苗率 幼苗质量
下载PDF
不同栽培方式、播种深度对冬种马铃薯土壤水热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丽淑 樊吴静 +3 位作者 杨鑫 谭冠宁 唐洲萍 何虎翼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3-679,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方式下不同播种深度对马铃薯土壤水热及产量的影响,为冬种马铃薯栽培技术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以费乌瑞它、丽薯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黑膜覆盖、稻草覆盖和常规种植3种栽培方式下的5、10、15和20 cm 4种不同播种深...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方式下不同播种深度对马铃薯土壤水热及产量的影响,为冬种马铃薯栽培技术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以费乌瑞它、丽薯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黑膜覆盖、稻草覆盖和常规种植3种栽培方式下的5、10、15和20 cm 4种不同播种深度处理,测定马铃薯土壤含水量、温度、物候期及产量等农艺性状。【结果】与常规种植相比,丽薯6号黑膜覆盖和稻草覆盖2种栽培方式下的土壤温度均提高1.9℃,在苗期、发棵期、结薯期,黑膜覆盖5~1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最大;在黑膜覆盖播种深度5和10 cm处理下,2个马铃薯品种的生育期最短;丽薯6号和费乌瑞它分别在黑膜覆盖播种深度为10和15 cm时,各农艺性状、产量(57.20、36.30 t/hm2)和经济效益表现最优。【结论】广西冬种马铃薯丽薯6号、费乌瑞它2个品种的最佳栽培方式分别为黑膜覆盖播种深度10和15 cm,研究结果可为广西冬种马铃薯生产合理选择和应用栽培方式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栽培方式 播种深度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产量
下载PDF
光照、温度、土壤水分和播种深度对苦马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进 张勇 +3 位作者 席亚丽 马兆礼 陈叶 颜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7-161,共5页
研究光照、温度、土壤水分和播种深度等因子对苦马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光照、持续黑暗、16 h/8 h光暗交替时苦马豆种子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5℃;16 h/8 h光暗交替下,25℃/15℃日夜变温是苦马豆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其萌发对... 研究光照、温度、土壤水分和播种深度等因子对苦马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光照、持续黑暗、16 h/8 h光暗交替时苦马豆种子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5℃;16 h/8 h光暗交替下,25℃/15℃日夜变温是苦马豆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其萌发对光照不敏感;苦马豆种子萌发最适宜土壤含水量为80~130g/kg,最适宜播种深度为0.5~3.0 cm。播深试验表明萌发形成的幼苗为子叶出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马豆 温度 光照 土壤含水量 播种深度 种子萌发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地区蒙古扁桃种子萌发对土壤水分和播种深度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进 马国泰 +3 位作者 宋涛 谢全刚 颜霞 张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3-1320,共8页
蒙古扁桃种子在4%~16%的各含水量条件下,出苗率高达96%~98%且差异不显著(P〉0.05),在4%~13%的土壤含水量下,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平均出苗日数极显著高于16%含水量下的值(P〈0.01),其种子萌发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4%~13%.随土壤含... 蒙古扁桃种子在4%~16%的各含水量条件下,出苗率高达96%~98%且差异不显著(P〉0.05),在4%~13%的土壤含水量下,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平均出苗日数极显著高于16%含水量下的值(P〈0.01),其种子萌发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4%~13%.随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苗高增加,根冠比和壮苗指数降低,根长、幼苗生长量、干物质积累量先升高后降低,幼苗生长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7%~16%;较低的土壤水分下可以提高幼苗的抗旱性,有利于培育壮苗.随播种深度的增加,出苗率下降,平均出苗日数增加,出苗速率放缓,保证全苗的最适宜播深为0~1 cm,保证壮苗的最适宜播深为1~3 cm.种子萌发形成的幼苗为子叶留土型双子叶植物幼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扁桃 土壤含水量 播种深度 种子萌发
下载PDF
种子大小和播种深度对种苗建植的影响 被引量:43
17
作者 黄双全 刘桂霞 韩建国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4-49,共6页
一般在种内或种间比较,大种子相对于小种子具有以下优势:大种子具有相对较高的萌发率和出苗率;在种苗生长过程中具有相对较强的竞争力;种苗较大,具有较强的存活能力;在整个植物生长阶段中都表现出优势来。大种子存在这些优势的主要原因... 一般在种内或种间比较,大种子相对于小种子具有以下优势:大种子具有相对较高的萌发率和出苗率;在种苗生长过程中具有相对较强的竞争力;种苗较大,具有较强的存活能力;在整个植物生长阶段中都表现出优势来。大种子存在这些优势的主要原因有:种子本身存储了较多的能量物质,种子的形态特征能够克服萌发、生长环境中的一些不良因素等。同时也有观测显示大种子存在某些方面的劣势。对于任何一种植物种子来说,播种深度对于种子的萌发、出苗和种苗的生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种子萌发具有最适的播种深度,超过这一深度或不足这样的深度都会给种子的萌发、出苗和种苗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大小 播种深度 种苗建植 出苗率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不同耕作方式与播种深度燕麦耐盐碱性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武俊英 刘景辉 +1 位作者 李倩 翟利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8-141,147,共5页
包头市土右旗萨拉齐镇盐碱地燕麦常规翻耕与不翻耕3 cm,5 cm和7 cm播深各处理,单株干物质量和经济产量表现为:相同播深,翻耕处理>不翻耕处理;播深7 cm处理>5 cm和3 cm处理。翻耕7 cm燕麦的经济产量比对照(常规翻耕,3 cm播深)增加6... 包头市土右旗萨拉齐镇盐碱地燕麦常规翻耕与不翻耕3 cm,5 cm和7 cm播深各处理,单株干物质量和经济产量表现为:相同播深,翻耕处理>不翻耕处理;播深7 cm处理>5 cm和3 cm处理。翻耕7 cm燕麦的经济产量比对照(常规翻耕,3 cm播深)增加64.1%,与其他处理相比,也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叶绿素含量、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分析表明,翻耕深播可较好地提高燕麦对盐碱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盐碱 耕作方式 播种深度
下载PDF
播种深度对高粱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高海燕 程庆军 +5 位作者 田承华 高鹏 张俊珍 郭睿 乔婧 张福耀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30期89-94,共6页
为了明确高粱的适宜播种深度,观察不同高粱品种对不同播种深度的耐深播差异,研究了8种播种深度对3个高粱品种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出苗时记载不同播种深度下高粱的出苗速度和出苗率,出苗结束后,调查其地上部分幼苗生长量、胚轴长度和... 为了明确高粱的适宜播种深度,观察不同高粱品种对不同播种深度的耐深播差异,研究了8种播种深度对3个高粱品种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出苗时记载不同播种深度下高粱的出苗速度和出苗率,出苗结束后,调查其地上部分幼苗生长量、胚轴长度和种子根长度。结果表明: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幼苗出苗速度明显减慢。在播深3 cm、5 cm和7 cm处理下,各品种从播种至出苗需要5天,在播深8 cm、10 cm、12 cm和13 cm处理下,需要5~7天,在播深17 cm处理下为7~11天。在播深12 cm、13 cm和17 cm处理下‘晋中0822’较其他2个品种从播种至出苗所需时间早2~4天。不同播深处理下高粱完成出苗所需要时间也不尽相同。在播深3 cm、5 cm和7 cm处理下,各品种完成出苗所需时间为9天,在播深8 cm、10 cm、12 cm和13 cm处理下,需要9~13天,在播深17 cm处理下需13天。品种‘晋中0822’在播深8 cm、10 cm、12 cm和13 cm处理下9天完成出苗,较其他2个品种早。播种深度对3个高粱品种的出苗率亦有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3个高粱品种的平均出苗率不断降低。3 cm和5 cm为高粱最适播种深度。在播深3 cm、5 cm、7 cm、8c m、10cm和12 cm处理下品种‘晋中0822’出苗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此外,播种深度对幼苗的生长发育也有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深度增加,3个高粱品种的地上部分幼苗生长量和种根长显著降低,而胚轴长度显著增加。在3cm和5 cm播深处理下幼苗生长量、种根长和胚轴长与其他各处理差异显著。在播深7 cm、8 cm、10 cm、12 cm、13 cm和17 cm处理下‘晋中0822’品种各指标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深度 高粱 出苗率 地上部幼苗生长量 胚轴
下载PDF
浸种催芽和播种深度对麦后旱直播稻田间成苗率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凤明 王子明 +6 位作者 吕宏飞 单如东 滕志英 陈素芳 李建芹 张安存 乔红梅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直播 播种深度 浸种 成苗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