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清末民国时期教会教育对绥远地区的影响
1
作者 任亚雪 《大众文摘》 2023年第43期164-166,共3页
鸦片战争前,由于清政府实行禁教政策,传教士只能在沿海地区作为其势力范围建立几所学校进行传教活动。但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的签订,其中允许外籍传教士进入内地自由传教这一条,使得西方传教士来华人数不断增多。教会势力不... 鸦片战争前,由于清政府实行禁教政策,传教士只能在沿海地区作为其势力范围建立几所学校进行传教活动。但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的签订,其中允许外籍传教士进入内地自由传教这一条,使得西方传教士来华人数不断增多。教会势力不断向内地发展,内蒙古绥远地区陆续出现了基督教会、比利时圣母圣心会、瑞华盟会等教会势力据点,建立了一系列学校,同时推行女子教育,使落后的绥远地区教育有了发展性的变化,并推动了女子教育在绥远地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国时期 绥远地区 教会教育 影响
下载PDF
教会教育家那夏理与真光书院 被引量:3
2
作者 夏泉 孟育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1-185,共5页
美国长老会传教士那夏理女士于1872年在广州创办的真光书院,是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第一所女子教会学校。其在真光书院里引入了当时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育内容,为广东培养了一批受过近代新式教育的女性,广东第一批女医生、... 美国长老会传教士那夏理女士于1872年在广州创办的真光书院,是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第一所女子教会学校。其在真光书院里引入了当时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育内容,为广东培养了一批受过近代新式教育的女性,广东第一批女医生、女教师和女护士即出自该校。尤其是真光的毕业生中做教师的较多,遍布广东的城乡,推动了女子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夏理 女子教会教育 真光书院
下载PDF
胡适论西方在华教会教育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卫 徐国利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86,共6页
20世纪20年代初中期,胡适主要是对西方在华教会教育的宗教性和非教育性进行批判,主张教会教育要进行符合时代发展和中国利益的变革;从20年代后期开始,他转而对教会教育作了全面肯定。本文结合教会教育对中国现代文化教育发展所起的两重... 20世纪20年代初中期,胡适主要是对西方在华教会教育的宗教性和非教育性进行批判,主张教会教育要进行符合时代发展和中国利益的变革;从20年代后期开始,他转而对教会教育作了全面肯定。本文结合教会教育对中国现代文化教育发展所起的两重性作用,认为胡适从科学理性精神和全盘西化观立场出发对教会教育所作的评价,既有合理、符合历史事实的方面,也存在非历史主义和抹杀教会教育殖民侵略性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近现代中国 教会教育
下载PDF
教会教育与中国近代体育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晴 赵勇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3-16,共4页
教会学校在推行奴化教育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和中国近代体育事业的兴起与发展,对近代中国体育的内容、理论研究、女子体育等方面均产生过较大影响.
关键词 教会学校 教会教育 近代体育
下载PDF
晚清社会转型的教育需求与教会教育的演变 被引量:5
5
作者 余子侠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24-30,130,共8页
晚清社会转型要求教育由传统的“治人之教”转向为“治事之教”,逐步实现教育的国际化、专业化、世俗化和相对的普及化。由于中国教育转型显得过于沉重滞缓,致使教会教育乘间获得立足发展的条件,并在某种程度上承负了转型社会对教育... 晚清社会转型要求教育由传统的“治人之教”转向为“治事之教”,逐步实现教育的国际化、专业化、世俗化和相对的普及化。由于中国教育转型显得过于沉重滞缓,致使教会教育乘间获得立足发展的条件,并在某种程度上承负了转型社会对教育提出的部分职责和需求。教会教育亦在社会转型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社会转型 教育需求 教会教育
下载PDF
日本侵华教育与中国教会教育比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宋恩荣 熊贤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年第4期12-17,共6页
在中国近、现代,外国势力在华开办了不同类型的教育,其中尤以西方传教士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势力所办学校为主,但二者所办教育无论是办学体制、教育目标还是教育内容都存在着根本歧异。前者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在中国... 在中国近、现代,外国势力在华开办了不同类型的教育,其中尤以西方传教士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势力所办学校为主,但二者所办教育无论是办学体制、教育目标还是教育内容都存在着根本歧异。前者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在中国的传播,而后者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奴化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侵华教育 教会教育 比较研究 办学体制 教育目标 教育内容 日本侵华势力 西方传教士
下载PDF
从“中华教育会”透视晚清基督教的教会教育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建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7-87,共11页
清末基督教教会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教育会”有着其他宗教机构或教育机构无法替代的作用,“中华教育会”加速了近代中国基督教教会教育制度化的进程。
关键词 中华教育 教会教育 晚清 近代教育 基督教
下载PDF
陶行知与近代中国教会教育 被引量:3
8
作者 余子峡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年第5期27-29,共3页
陶行知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近代中国新型学人群体的杰出人物 ,青少年时代曾长期地接受着教会学校教育的熏陶 ,且一度“成为一个基督徒”。在探讨教会学校及教育产品究竟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效应 ,以及教会教育... 陶行知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近代中国新型学人群体的杰出人物 ,青少年时代曾长期地接受着教会学校教育的熏陶 ,且一度“成为一个基督徒”。在探讨教会学校及教育产品究竟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效应 ,以及教会教育的“中华归主”的目标实现的程度如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近代中国 教会教育 社会效应 家庭信教背景
下载PDF
教会教育与近代宁波社会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君静 吴莉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2-15,共4页
近代宁波教会学校经历了初创、发展、成熟、蜕变四个时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会教育体系。教会学校不自觉地引进的近代西方的教育模式,对近代宁波的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是宁波早期城市近代化进程的推动力之一。
关键词 宁波 教会教育 近代化
下载PDF
新时期教会教育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纯焦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8年第1期36-41,共6页
教会教育对近现代中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对教会教育的研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点到面,已逐渐成为中国近现代史学界和中国教育史学界的热点之一,取得了不少成果,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研究队伍,但也存在... 教会教育对近现代中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对教会教育的研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点到面,已逐渐成为中国近现代史学界和中国教育史学界的热点之一,取得了不少成果,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研究队伍,但也存在着对教会教育中的初、中等教育研究较少、对抗战时期及战后的教会教育研究较弱、对专门的人物研究较少等缺憾。展望未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对教会教育的研究也将更加深入,不仅国内研究队伍会发展壮大,中外合作研究也将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教会教育研究 综述
下载PDF
中国教会教育史研究述评——以中国大陆学术界为分析范围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邦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7期46-53,共8页
中国教会教育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中西文化教育的产物,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与中国传统教育截然不同,采取的是新式教育,因而对中国近代社会、文化教育等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它作为一门新兴的课题,学术界研究探讨了中国... 中国教会教育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中西文化教育的产物,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与中国传统教育截然不同,采取的是新式教育,因而对中国近代社会、文化教育等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它作为一门新兴的课题,学术界研究探讨了中国教会教育史的历史发展轨迹及所存在的几种范式,但总体来说,研究的现状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目前,仍有诸多问题亟待开发与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会教育 研究范式 学术史
下载PDF
恽代英对教会教育和“教育救国论”的批判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国琪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0-184,288,共5页
恽代英不仅是中国青年爱戴的领袖,而且是一位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教育家,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对帝国主义教会教育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教育救国论"的错误进行了批判。通过这些批判,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教育... 恽代英不仅是中国青年爱戴的领袖,而且是一位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教育家,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对帝国主义教会教育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教育救国论"的错误进行了批判。通过这些批判,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奠定了基础,为中国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恽代英 教会教育 教育救国论 批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陶行知与近代中国教会教育(续)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子峡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年第6期37-46,共10页
陶行知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近代中国新型学人群体的杰出人物 ,青少年时代曾长期地接受着教会学校教育的熏陶 ,且一度“成为一个基督徒”。在探讨教会学校及教育产品究竟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效应 ,以及教会教育... 陶行知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近代中国新型学人群体的杰出人物 ,青少年时代曾长期地接受着教会学校教育的熏陶 ,且一度“成为一个基督徒”。在探讨教会学校及教育产品究竟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效应 ,以及教会教育的“中华归主”的目标实现的程度如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近代 中国 教会教育 教育思想 基督教
下载PDF
试论教会教育对近代福建教育现代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简占东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0期60-63,共4页
近代福建教会学校经历了创始、发展、成熟、备案与调整以及接管五个阶段,建立了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乃至特殊教育等较为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其办学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仅次... 近代福建教会学校经历了创始、发展、成熟、备案与调整以及接管五个阶段,建立了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乃至特殊教育等较为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其办学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仅次于官办学校,对福建近代教育的现代化历程产生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会教育 福建教育 教育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教育会”与民国初期教会教育的系统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广勇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6,共6页
民国初期,基督教在华教育事业的系统化趋势逐渐趋于明显。"中国教育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鼓励课程和考试的统一;加强教会学校的联合和协作;促进教会学校与中国教育机构的合作。
关键词 “中国教育会” 在华基督教教会教育 系统化趋势
下载PDF
民国初期教会教育与中国教育界的合作与交流
16
作者 孙广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3-225,共3页
民国初期,教会教育界对中国自清末以来建立的新式教育开始有比较积极的评价,合作与交流的愿望加强。一方面,开始采用中国政府规定的课程和教材,另一方面,教会教育团体与中国教育社团也比较多地互相交流。两个教育系统的合作与交流打破... 民国初期,教会教育界对中国自清末以来建立的新式教育开始有比较积极的评价,合作与交流的愿望加强。一方面,开始采用中国政府规定的课程和教材,另一方面,教会教育团体与中国教育社团也比较多地互相交流。两个教育系统的合作与交流打破了二者长期以来互相隔离的状态,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会教育 中国教育 交流 合作
下载PDF
试论清末教会教育的系统化趋势
17
作者 孙广勇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8-120,共3页
清末新政时期,在治外法权和传教宽容条款的保护下,教会学校独立发展,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并与政府所立新式学校相竞争;建立了基本齐全的各级各类学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内部出现了联合办学和统一学制、课程和毕业要求的趋势,系统... 清末新政时期,在治外法权和传教宽容条款的保护下,教会学校独立发展,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并与政府所立新式学校相竞争;建立了基本齐全的各级各类学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内部出现了联合办学和统一学制、课程和毕业要求的趋势,系统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时期 教会教育 系统化
下载PDF
韬奋与教会教育──纪念韬奋诞辰110周年
18
作者 郝丹立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7期23-26,29,共5页
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教会大学,其对中国高等教育和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不应忽视。上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的教会教育研究是“文化侵略论”占主导地位。教会教育研究的政治评价,以及韬奋研究的政治性定位,导致在韬奋研究中... 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教会大学,其对中国高等教育和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不应忽视。上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的教会教育研究是“文化侵略论”占主导地位。教会教育研究的政治评价,以及韬奋研究的政治性定位,导致在韬奋研究中关于教会教育对韬奋的积极影响被有意无意地忽略。当教会大学的价值被重新认识的时候,圣约翰大学对韬奋一生的影响与价值也应当给予重新梳理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韬奋 圣约翰大学 教会教育 西学视野
下载PDF
简论19世纪末教会教育的发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姬虹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1-94,共4页
来华传教士涉及教育几乎是与他们的传教活动同时开始的,但早期由于学校数量及学生人数有限,学校多设于沿海地区或通商口岸,再加上当时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敌视洋人的情绪,教会学校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西方传教士对中国教育体制开始直接... 来华传教士涉及教育几乎是与他们的传教活动同时开始的,但早期由于学校数量及学生人数有限,学校多设于沿海地区或通商口岸,再加上当时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敌视洋人的情绪,教会学校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西方传教士对中国教育体制开始直接发生作用,可以说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而其契机是,中国社会的变化,洋务教育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会教育 19世纪末 南洋公学 西方传教士 新式学堂 教会 课程设置 中西女塾 中国近代 中国社会
下载PDF
抗战时期西南民族地区的教会教育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铸群 陈廷湘 史波 《民族教育研究》 1991年第2期32-39,共8页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为了将西南地区建设成为巩固的对日战争大后方,曾对西南边疆进行全面开发。政府各部门、教科文组织和众多的民众团体都跻身边疆建设,一度形成了开发西南边疆的热浪。基督教会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兴办战时边民教...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为了将西南地区建设成为巩固的对日战争大后方,曾对西南边疆进行全面开发。政府各部门、教科文组织和众多的民众团体都跻身边疆建设,一度形成了开发西南边疆的热浪。基督教会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兴办战时边民教育作为当时开发边疆运动的组成部分,具有显明的特点。无论从了解基督教传教史的角度,还是从分析国民党战时边疆建设运动的成败得失,总结开发边疆的历史经验的角度,都有必要对战时教会兴办边民教育的历史加以考察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抗战时期 教会教育 服务部 基督教会 开发边疆 西南边疆 边民 抗日战争时期 服务工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