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6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教育人类学的现代性回响——基于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以来的文献回顾
1
作者 刘谦 唐伊豆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3-51,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专章部署,凸显教育与现代化建设的密切联系。自2009年举办第十六届世界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年会以来,十余年时间里,中国教育人类学学者深入教育系统和各类教育实践的广...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专章部署,凸显教育与现代化建设的密切联系。自2009年举办第十六届世界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年会以来,十余年时间里,中国教育人类学学者深入教育系统和各类教育实践的广阔田野,在现代性议题下形成鲜明回响。总体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第一,推进民族教育研究范式现代化转型。第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民族教育理论阐释。第三,在聚焦乡土社区与流动社会中的教育、反思组织制度与自我表达之间的互动、刻画精神面向的变化三个方面,积极回应教育变迁中的现代性议题。第四,推动教育人类学学科建设稳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人类学 现代性 民族教育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人类世背景下的全球公民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德国教育人类学家武尔夫教授访谈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天健 李政涛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6,共7页
人类世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两项教育理念——全球公民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人类世这一概念主要指人类活动遍及全球、几乎无地区不受人类影响的世界现状,相较于同类概念,人类世概念包含人类在当前世代总体行... 人类世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两项教育理念——全球公民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人类世这一概念主要指人类活动遍及全球、几乎无地区不受人类影响的世界现状,相较于同类概念,人类世概念包含人类在当前世代总体行动造成的诸多影响,是一种用以描述人类与世界关系的综合观念。由人类世概念引发的对人类行为的反思与批判,催生全球公民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两大理念。全球公民教育重点关注教育活动中的全球公民意识,旨在通过对全人类共同体意识与共同责任的唤醒应对全球性风险;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年轻一代面向未来的思维与行动能力,提升受教育者应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素养,以及反思批判能力、承担责任和团结合作能力等。两种教育理念互为补充,成为人类世背景下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应对全球性风险的复合教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全球公民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 克里斯托夫·武尔夫 文化遗产 全球性风险 人类共同体 教育人类学
下载PDF
教育人类学视域下广西壮族自治区幼儿教师的发展研究
3
作者 周芫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4年第10期137-140,共4页
教育人类学是应用人类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教育的一门学科。在教育人类学的视域下审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幼儿教师发展,可以发掘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发展特点,进一步找出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发展问题,即教育理念比较落后,民族素养较... 教育人类学是应用人类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教育的一门学科。在教育人类学的视域下审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幼儿教师发展,可以发掘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发展特点,进一步找出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发展问题,即教育理念比较落后,民族素养较为低下,激励机制相对匮乏。将教育人类学的观念渗透于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培养,有利于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模式,发挥跨民族的文化传递功能,推动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现代化,从而努力开拓新世纪语境下的幼儿教育事业,促进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的深入和有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人类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 民族 幼儿教师 发展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的美国教育人类学:前沿演进与热点领域——基于《人类学与教育季刊》刊文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穆树航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3-109,共7页
文章以美国《人类学与教育季刊》2000-2023年所刊文章及其引用网络为分析对象,以CiteSpace知识图谱作为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对美国教育人类学界的关注话题和领域进行共引文献突现分析和关键词聚类分析。研究发现:1.美国教育人类学前沿话... 文章以美国《人类学与教育季刊》2000-2023年所刊文章及其引用网络为分析对象,以CiteSpace知识图谱作为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对美国教育人类学界的关注话题和领域进行共引文献突现分析和关键词聚类分析。研究发现:1.美国教育人类学前沿话题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2000-2009年主要是对经典理论的反思和对政策的关注,2009-2015年主要是对教育不平等的解释和对教与学过程的关注,2015-2023年主要是对人类学研究方法的关注;2.美国教育人类学的热点领域涉及对教育文化过程与再生产之间关系的揭示,对种族、阶级、性别等特定群体教育困境的揭示,以及对主体身份、学习情境性和教学知识基金的关注;3.对主体身份、学习情境性和教学知识基金的关注,既是突现的前沿,也是高频的热点。这整体上反映了美国教育人类学的三个趋势:从关注宏观解释到关注微观揭示;从关注资料搜集到关注资料分析;从批判性解释到建设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教育 可视化分析 微观民族志 语言人类学
下载PDF
皮革元素在蒙古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评《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
5
作者 王涛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I0014-I0014,共1页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土壤,民族传统文化是人才培育之根,学校教育便是将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深深的抓紧学生的思想中,使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推动少数民族地域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设一流水平的少数民族教育学科,为民族团结、国家统...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土壤,民族传统文化是人才培育之根,学校教育便是将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深深的抓紧学生的思想中,使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推动少数民族地域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设一流水平的少数民族教育学科,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发挥积极作用。钟志勇老师的《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人类学 蒙古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文化 人才培育 人才培养 传承与发扬 少数民族 教育事业的发展
下载PDF
蒙养传统的守正与创新:一项“开笔礼”仪式的教育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喜斌 田养邑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3年第2期28-41,共14页
近年来,“开笔礼”成为小学教育场域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仪式。作为“文本”,“开笔礼”意味着开启“新人”的文化礼遇,它将历史时空中的蒙养传统置于当下儿童的教育情境,弘扬和延续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引导儿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年来,“开笔礼”成为小学教育场域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仪式。作为“文本”,“开笔礼”意味着开启“新人”的文化礼遇,它将历史时空中的蒙养传统置于当下儿童的教育情境,弘扬和延续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引导儿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人类学的深描和阐释,研究发现符号表征、话语设计与操演程式串联起“开笔礼”的文本实践。“开笔礼”仪式穿越古今之变,基于“致知”“持敬”“养正”的文化传统,又在过程操演、体化实践和功能发挥等层面发生变革,为匡正儿童行为、模塑儿童人格、提升儿童价值认同上好了“第一堂课”。“开笔礼”仪式中蒙养传统的守正创新为儿童成长提供了一种可行而又充满活力的古典与现代相互交融的文化气象,这对创新新时代文化育人体系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笔礼” 蒙养教育传统 致知 持敬 养正 教育人类学
下载PDF
以教育观察中国--廖泰初的教育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亚川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8-200,共13页
廖泰初以人类学功能学派为理论指导,以社区研究为主要方法,展开对20世纪30、40年代中国教育的研究。他试图以教育为中心,进而关注与此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等一系列问题。他重视对文化做整体性认识和理解,始终将教育视为文化之一部,... 廖泰初以人类学功能学派为理论指导,以社区研究为主要方法,展开对20世纪30、40年代中国教育的研究。他试图以教育为中心,进而关注与此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等一系列问题。他重视对文化做整体性认识和理解,始终将教育视为文化之一部,将教育视为一种社会功能,将教育制度视为互相勾连的社会制度之一。他强调历时与共时研究并重,既关注中国社会自身的文化传统,同时强调对当时社会现实状况进行彻底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以此为基础,找到中西文化的“互让点”,找寻中国教育的出路。廖泰初的教育理念,强调要立足原野,从民众现实需求出发,走温和的改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泰初 教育制度 社区研究 教育人类学 文化传统
下载PDF
社会学视角下中国乡村学校与国家、社区互动的百年变迁图景——评《无根的社区悬置的学校:湖南大金村教育人类学考察》
8
作者 王洋 海路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2期90-95,共6页
李红婷撰写的《无根的社区悬置的学校:湖南大金村教育人类学考察》一书,是一部展现我国中部省市近百年来乡村学校变迁及其与国家、社区互动的作品。本书写作基于中国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乡村社会与乡村教育研究成果... 李红婷撰写的《无根的社区悬置的学校:湖南大金村教育人类学考察》一书,是一部展现我国中部省市近百年来乡村学校变迁及其与国家、社区互动的作品。本书写作基于中国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乡村社会与乡村教育研究成果斐然的学术背景以及蕴含坚韧学术品质与深沉故土情怀的个人背景。其主要内容是对乡村教育、社区与国家的百年变迁进行刻画,剖析当代乡村教育的症结所在,并对乡村教育的未来出路提供对策建议。在写作特色上,一是从宏观到微观精准透视的叙述逻辑;二是深刻阐释社会学理论范式;三是人类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四是理性与感性交织呈现的语言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学校教育 教育人类学 交换理论
下载PDF
一部推动中国教育人类学发展的开拓性教材——《教育人类学通论》评述
9
作者 海路 张梦潇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3年第4期113-116,共4页
《教育人类学通论》(滕星主编,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将国际教育人类学知识与中国的本土教育实践有机整合,通过对西方译著的引介,拓宽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术视野,并为中国教育人类学发展所借鉴,既包含系统科学的理论阐释,又涵括指导意义的... 《教育人类学通论》(滕星主编,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将国际教育人类学知识与中国的本土教育实践有机整合,通过对西方译著的引介,拓宽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术视野,并为中国教育人类学发展所借鉴,既包含系统科学的理论阐释,又涵括指导意义的实践方法与鲜活的田野民族志,是一部推动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长足发展之作,被誉为“中国教育人类学领域的一项开拓性成果”。[1]教育人类学(Anthropology of Education)是由教育学和人类学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人类学 综合性学科 人类学领域 相互交叉 学术视野 商务印书馆 本土教育 有机整合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育人实施途径新探索——基于《教育人类学》空间观的教育意蕴
10
作者 赵玉辉 吕伟艳 《教育进展》 2023年第3期1204-1209,共6页
在《教育人类学》一书中,博尔诺夫阐述了教育人类学意义上的空间观。这种空间观主要包括:内部、外部以及自由空间。内部空间为安全舒适的私人区域,外部空间为共同行动的公共空间,自由空间指令人心驰神往的广阔世界。三种空间可与三种不... 在《教育人类学》一书中,博尔诺夫阐述了教育人类学意义上的空间观。这种空间观主要包括:内部、外部以及自由空间。内部空间为安全舒适的私人区域,外部空间为共同行动的公共空间,自由空间指令人心驰神往的广阔世界。三种空间可与三种不同形态的教育空间一一对应,内部空间可隐喻为家庭空间,外部空间可隐喻为学校空间,自由空间可隐喻为社会空间。其空间观至少对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至少有着如下启示:其一,对家庭教育而言,需要保护氛围,维护教育的稳定性;其二,学校教育需要应对风险,把握教育的非连续性;其三,社会教育需要进行激励,关注教育的未来性;其四,就三位一体而言需要连接不同空间,保持教育的平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尔诺夫 空间观 家校社 教育人类学
下载PDF
教育人类学视域下的教育与民族发展
11
作者 邱悦 《时代人物》 2023年第22期58-60,共3页
本文从教育与民族发展的关系中探讨教育对人类发展的带有规律性的特征,从族群发展这一人类进化层面上探讨教育的变迁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文化传承就其本质而言不仅是一个文化过程,而且更是一个教育过程。教育将文化有目的、有意识地保存... 本文从教育与民族发展的关系中探讨教育对人类发展的带有规律性的特征,从族群发展这一人类进化层面上探讨教育的变迁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文化传承就其本质而言不仅是一个文化过程,而且更是一个教育过程。教育将文化有目的、有意识地保存与传递,并通过选择与重组而实现文化的改造和创新,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本文首先着重分析了文化模式与民族的关系,又探讨了教育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演变,进而分析了教育的文化功能与民族的发展。最后,探讨了教育文化价值观与民族发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人类学 文化模式 民族发展
下载PDF
建构艺术教育人类学的学理思考 被引量:4
12
作者 郝春燕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7-141,共5页
艺术学学科独立后亟需丰富的理论建构充权艺术理论学研究,艺术理论学应当与人类的社会生活互促应答,研究艺术学学科群,建构新的子学科是当前艺术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内有一批学者致力于艺术学一级学科"艺术理论学"之下的二... 艺术学学科独立后亟需丰富的理论建构充权艺术理论学研究,艺术理论学应当与人类的社会生活互促应答,研究艺术学学科群,建构新的子学科是当前艺术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内有一批学者致力于艺术学一级学科"艺术理论学"之下的二级学科"艺术教育学科"建设,其中有学者对以艺术学为母体学科的艺术教育学科体系和结构建设提出了框架式建议,其中"艺术教育人类学"位列多学科互动结构,是与"艺术教育社会学"并列关系的三级学科。艺术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族群文化行为,也是人类文化进化的重要表现,还是文化发挥社会功能、组建人类文化结构的核心路径。以人类学为学科视角建构艺术学母体之下"艺术教育人类学"在国内有着较为健全的学理基础,艺术学理论有丰厚的学理积淀,国内艺术人类学、教育人类学等人类学学科发展都有扎实的理论积累,艺术教育学的建构也得到较为充分的学理论述,以上述学科作为学理基础逻辑建构"艺术教育人类学"既是对艺术教育学学科的丰富和发展,也是艺术学学科建构发展的良性生长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人类学 艺术人类学 教育人类学 艺术理论学
下载PDF
行动教育人类学:中国教育改善的新路径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迪雅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51,共4页
行动教育人类学是运用行动策略开展教育人类学应用研究的领域,是在规范与实践层面逐渐显现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行动中的教育人类学研究是中国教育改善、社会改造的新路径,是中国教育研究重要的范式和发展方向,可以充分体现教育人类学... 行动教育人类学是运用行动策略开展教育人类学应用研究的领域,是在规范与实践层面逐渐显现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行动中的教育人类学研究是中国教育改善、社会改造的新路径,是中国教育研究重要的范式和发展方向,可以充分体现教育人类学的应用价值和教育人类学家的社会责任与行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研究 行动策略 教育人类学 行动教育人类学
下载PDF
回归人的本质:哲学人类学视角与教育学立场下教育人类学——《教育人类学引论》导读 被引量:1
14
作者 仲丹丹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3期62-70,共9页
《教育人类学引论》是一部凸显教育人类学中“教育学立场”的创新性作品。这一本教育人类学专著区别于以往人类学的“文化”立场,从教育学中“人”的立场进行新的探索。不仅如此,作者对“生命·实践”“文化实践”“教育实践”的关... 《教育人类学引论》是一部凸显教育人类学中“教育学立场”的创新性作品。这一本教育人类学专著区别于以往人类学的“文化”立场,从教育学中“人”的立场进行新的探索。不仅如此,作者对“生命·实践”“文化实践”“教育实践”的关注和思考更是为本书的逻辑论证注入了新活力。本文从教育人类学学科背景与作者个人的教育与研究背景出发,以教育人类学的“研究传统——方法论基础——本体论内涵——发展趋向”为脉络,梳理了作者关于教育人类学的一系列论述。最后阐明其写作特色:一是彰显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呈现教育人类学的理论对话与话语建构;二是注重归纳教育实践,联系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改革;三是进行深入的本体性思考,关注教育人类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从而展现了本书整体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人类学 教育学立场 哲学教育人类学 “生命·实践”教育
下载PDF
文化差异与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一种教育人类学的视角 被引量:35
15
作者 海路 滕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共7页
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探讨了民族教育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介绍了地方性校本课程开发项目的成果、经验及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同时还提出了在民族地区建立一种尊重差异、和谐共生的多元文化课程的设想。
关键词 教育人类学 文化差异 校本课程 民族教育
下载PDF
论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几个根本问题 被引量:22
16
作者 陈学金 滕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4-69,共6页
从学科性质来说,中国教育人类学是一门开放的综合的交叉学科,是一门特殊的人文社会学科。教育人类学既是一门应用学科,也是一门创新性的理论学科。教育人类学家遵循着社会文化人类学对文化、社会的根本看法,将教育视作一种文化的存在、... 从学科性质来说,中国教育人类学是一门开放的综合的交叉学科,是一门特殊的人文社会学科。教育人类学既是一门应用学科,也是一门创新性的理论学科。教育人类学家遵循着社会文化人类学对文化、社会的根本看法,将教育视作一种文化的存在、社会的存在、历史的存在,通过田野研究直接面对鲜活的教育实践,从具体的个案研究中获得对教育与人性的理解。教育人类学研究在认识论上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逻辑。从实践中获得第一手资料、用文化视角看待问题、整体书写民族志、反思与批判贯穿研究始终是教育人类学研究的重要特点。通过分析目前中国教育人类学的研究领域,揭示了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科价值,指出了推动学科发展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人类学 学科本体论 认识论 方法论 教育民族志
下载PDF
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毒品预防教育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晓燕 马永清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19,共5页
在对当前国内外毒品预防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毒品预防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运用教育人类学研究青少年吸毒问题的必要性,并从人的可教育性、教育的气氛及非连续性教育等教育人类学的观点对青少年... 在对当前国内外毒品预防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毒品预防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运用教育人类学研究青少年吸毒问题的必要性,并从人的可教育性、教育的气氛及非连续性教育等教育人类学的观点对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 预防教育 教育人类学
下载PDF
教育人类学视角下的施洞苗族服饰图腾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微 刘锋 叶亚军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5期129-137,共9页
苗族服饰纹样,至今保留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和图腾意象,其中"蝴蝶纹"是施洞地区最具有代表性意义的苗族图腾符号。以"蝴蝶"为母题的纹样造型丰富多变,被大量的运用在服饰中,是对"母亲"始祖和生殖崇拜的象征... 苗族服饰纹样,至今保留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和图腾意象,其中"蝴蝶纹"是施洞地区最具有代表性意义的苗族图腾符号。以"蝴蝶"为母题的纹样造型丰富多变,被大量的运用在服饰中,是对"母亲"始祖和生殖崇拜的象征物,这与当地流传的"蝴蝶传说"以及《苗族古歌》中的"妹榜妹留""蝴蝶妈妈"形象相互呼应。服饰"蝴蝶"图腾纹样和《苗族古歌》中的"蝴蝶"形象,组成了对女性始祖崇拜的信仰体系。"蝴蝶"符号在施洞苗族地区尤其是女性群体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人类学意义,它促使女性完成了从个体到社会化"母亲"角色的转变,同时也加强了族群认同的意识,并且使刺绣和制衣工艺开始向专门化和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图腾 苗族服饰 《苗族古歌》 教育人类学
下载PDF
教育人类学视阙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以成都某高校彝族学生为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何志华 叶宏 《学术探索》 CSSCI 2012年第5期178-181,共4页
对成都某高校彝族在校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状况所进行的调查显示,高校应该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引导彝族学生应对文化适应障碍提出可操作性的策略,从而使少数民族学生群体解决文化适应问题,提高学业成就,成为民族文化的有力传播者和民族区域发... 对成都某高校彝族在校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状况所进行的调查显示,高校应该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引导彝族学生应对文化适应障碍提出可操作性的策略,从而使少数民族学生群体解决文化适应问题,提高学业成就,成为民族文化的有力传播者和民族区域发展的合格建设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人类学 文化适应 文化震撼
下载PDF
奥格布(Ogbu)对教育人类学的贡献及影响--教育人类学学者访谈录 被引量:6
20
作者 滕星 王婧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3期5-9,共5页
在此次访谈中,中央民族大学著名教育人类学学者滕星教授阐述了美国教育人类学家奥格布(Ogbu)对教育人类学的贡献及影响,并对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奥格布(0gbu) 教育人类学 贡献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