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3篇文章
< 1 2 2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哲学新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0
1
作者 陶志琼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6,共6页
文章通过在对我国已有教育哲学体系进行简要的回顾与反思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构建了自己的新体系:学校在哪里——学校教育哲学研究;谁主沉浮——课堂教育哲学研究;教师是谁——教师教育哲学导论;人与机器——职业教育哲学研究;爱的力量... 文章通过在对我国已有教育哲学体系进行简要的回顾与反思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构建了自己的新体系:学校在哪里——学校教育哲学研究;谁主沉浮——课堂教育哲学研究;教师是谁——教师教育哲学导论;人与机器——职业教育哲学研究;爱的力量——家庭教育哲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体系 学校教育哲学 课堂教育哲学 教师教育哲学 职业教育哲学 家庭教育哲学
下载PDF
从三次研讨会看我国音乐教育哲学研究10年 被引量:3
2
作者 马达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34-142,共9页
近10年以来,随着三次音乐教育哲学研讨会在广州、南京的召开,促进了我国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文章通过对"审美音乐教育哲学"、"实践音乐教育哲学"、"其他多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围绕基础... 近10年以来,随着三次音乐教育哲学研讨会在广州、南京的召开,促进了我国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文章通过对"审美音乐教育哲学"、"实践音乐教育哲学"、"其他多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围绕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音乐教育哲学观讨论"、"有关如何建立中国特色音乐教育哲学体系的讨论"五大部分代表性文献的分析与述评,梳理出这期间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教育哲学 审美音乐教育哲学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 文化的音乐教育哲学 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 功能的音乐教育哲学 音乐课程改革
下载PDF
实践性音乐教育哲学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技能课程的改革——基于《管弦乐(小提琴)》课程视角 被引量:4
3
作者 陈习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0-103,共4页
以戴维·埃里奥特的“实践性音乐教育哲学”为理论基础,以教育部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外国乐器》课程目标为理论依据,在充分调研、分析我国管弦乐(小提琴)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实践性音乐教育哲学关于“技能化”“实践化”“多元化... 以戴维·埃里奥特的“实践性音乐教育哲学”为理论基础,以教育部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外国乐器》课程目标为理论依据,在充分调研、分析我国管弦乐(小提琴)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实践性音乐教育哲学关于“技能化”“实践化”“多元化”理念主张入手,提出课程结构内容、教学方式、课程形式、专业特色、评价体系等方面有关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技能课程——《管弦乐(小提琴)》教学的改革新思路,努力探寻、开发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管弦乐教学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性音乐教育哲学 音乐教育 专业技能课程
下载PDF
“生活即教育”:生活儒学的教育现象学——儒家教育哲学的当代转化问题
4
作者 黄玉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3-163,共11页
教育现象学是对教育的现象学反思。依据生活儒学的生活现象学,“生活即教育”。“生活”意指前主体性的“存在”,以回答“存在者何以可能”的问题。不仅教育活动是一种生活样态,而且从“成人”的教育宗旨来看,作为存在的生活就是教育。... 教育现象学是对教育的现象学反思。依据生活儒学的生活现象学,“生活即教育”。“生活”意指前主体性的“存在”,以回答“存在者何以可能”的问题。不仅教育活动是一种生活样态,而且从“成人”的教育宗旨来看,作为存在的生活就是教育。所谓“成人”,即“主体性何以可能”的问题。按照“生活的本源结构”——“在生活并且去生活”,首先是生活给出了主体,然后是主体选择自己的生活。因此,不论施教者还是受教者,都是“在生活”中生成的教育主体,他们都在“去生活”中发挥其教育主体性。但“在生活”的教育现象乃是“他者教育”,包括受教者方面的受他者的教育和施教者方面的对他者的教育。而“去生活”的教育现象本质上是“自我教育”,这是主体自由意志的选择,意味着“教育自由”;而这种意志自由的实现,则指向“教育权”。教育权的本质是“自我教育权”,即主体“去生活”的自由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教育现象学 生活儒学 生活现象学 成人
下载PDF
成仿吾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观探析
5
作者 黄书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23,204,共10页
作为新民主主义教育革命和社会主义教育建设的亲历者,成仿吾通过长期不懈的多样化办学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而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观。他坚持以革命信念、务实精神推进“战火中”的教育实践,注重“结合中国情况”学习苏联高校的办... 作为新民主主义教育革命和社会主义教育建设的亲历者,成仿吾通过长期不懈的多样化办学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而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观。他坚持以革命信念、务实精神推进“战火中”的教育实践,注重“结合中国情况”学习苏联高校的办学经验,强调在时代变迁中把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本质内涵,倡导用唯物辩证法引领学校教育系统的多维变革,努力探寻现代化的人才支撑和教育现代化的高水平发展。置身于中国社会剧变,长期倾情于教育实践变革的深层理论求索,彰显出教育家成仿吾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仿吾 马克思主义 教育哲学
下载PDF
从文本到生活的转向与融合:教育哲学教学范式三问
6
作者 李醒东 周成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124,共8页
教育哲学研究从规范走向公共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哲学教学将打破现有的困境:长期被忽视,尚未完全进入研究视野;身份认同与教师的学科立场边界模糊;文本教学范式越来越具有局限性。教育哲学教学的生活实践取向愈加凸... 教育哲学研究从规范走向公共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哲学教学将打破现有的困境:长期被忽视,尚未完全进入研究视野;身份认同与教师的学科立场边界模糊;文本教学范式越来越具有局限性。教育哲学教学的生活实践取向愈加凸显,教育实践应成为教育理论在哲学层面的突破,在教学方法论上教育哲学教学要兼顾经典和现象解释。基于此,教育哲学教学要引导学生过一种哲学式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的达成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踏上发现问题的途径,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养成问题意识、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并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表达与分享。在教育哲学教学转型过程中,文本被赋予新的意义,甚至生活也成为一种另类的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教学 教学范式转向与融合 文本与生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框架与运用示例--基于教育哲学和程序化扎根理论
7
作者 徐显龙 党渤斐 毕长春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1,共8页
基础理论研究是任何学科发展的命脉是学科之基。然而,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当前主流教育实证研究范式下,我国教育技术学对本土化的基础理论研究的关注度还远不够。基础理论是我国教育技术学的根本,建构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体系尤... 基础理论研究是任何学科发展的命脉是学科之基。然而,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当前主流教育实证研究范式下,我国教育技术学对本土化的基础理论研究的关注度还远不够。基础理论是我国教育技术学的根本,建构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体系尤为重要。当前,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很大原因是缺少方法论指导。基于此,文章从方法论的层面探讨如何开展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框架,首先,从教育哲学视角对基础理论体系分类;其次,基于教育哲学的运思方式和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建构基础理论的研究范畴;最后,举例说明如何利用该框架开展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以期为我国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研究框架 教育哲学 程序化扎根理论
下载PDF
约翰·怀特与钱学森教育哲学思想之比较分析
8
作者 杨杏芳 但妮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4-151,共8页
约翰·怀特是20世纪80年代后英国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提出了幸福教育理念、教育社会化系统改革和开放式教育思维改革论等影响于世的教育哲学思想。钱学森是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系统教育哲学研究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性人物,... 约翰·怀特是20世纪80年代后英国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提出了幸福教育理念、教育社会化系统改革和开放式教育思维改革论等影响于世的教育哲学思想。钱学森是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系统教育哲学研究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性人物,提出了跨学科“大成智慧”教育论、学制系统改革论、智能化教育方式论等影响及于当代的教育哲学思想。两位教育哲学家基于中英两国发展水平和面临的时代课题,均对现实教育进行了深层次思考,提出了各自的时代之问,深深打上时代烙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培育教育工作者等方面呈现出相似或相近的教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怀特 钱学森 教育哲学思想 比较分析
下载PDF
数学的德育、智育和美育——ICME-15数学教育哲学专题讨论回眸
9
作者 王萍萍 严亚强 《中学数学月刊》 2024年第8期1-6,共6页
通过ICME-15的研究成果系统地分析数学的智育和美育的含义、基点、维度和层次,论述数学智育和数学的美育与德育的关系,从哲学的视角阐明正确的数学教育观念.
关键词 数学教育哲学 数学德育 数学智育 数学美育 ICME-15
下载PDF
“教育哲学衰落”大讨论述评
10
作者 贾利帅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78,共18页
围绕着教育哲学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复兴建议而形成的“教育哲学衰落”大讨论,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哲学界一次较有影响的学术讨论。在近半个世纪的讨论中,学界关于教育哲学为何会走向衰落形成了六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即“组织制... 围绕着教育哲学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复兴建议而形成的“教育哲学衰落”大讨论,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哲学界一次较有影响的学术讨论。在近半个世纪的讨论中,学界关于教育哲学为何会走向衰落形成了六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即“组织制度说”“削减说”“不足说”“附属说”“缺乏对话说”“缺乏辩论说”。围绕复兴教育哲学,学者从坚守教育哲学研究传统、加强教育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对话、加强资源投入、重塑教师教育及注重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中国教育哲学学科迅速发展、成熟和走向世界的今天,重新慎思这段“教育哲学衰落”学术史,意义重大。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当下我国教育哲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即如何构建走向世界的中国教育哲学。围绕这一问题,可以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进行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衰落 学术史 教师教育
下载PDF
斯蒂格勒“第三持留”的教育哲学阐释——兼论数字时代的教育困境与应对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腾 夏保华 李艺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4,共7页
斯蒂格勒的“第三持留”思想将人的问题与技术问题直接联系起来且蕴含着重要的教育哲学意义。文章对“第三持留”进行存在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将人、技术和教育联系起来。研究发现,教育建立在“心理—集体—技术”三重个体化的基础上且... 斯蒂格勒的“第三持留”思想将人的问题与技术问题直接联系起来且蕴含着重要的教育哲学意义。文章对“第三持留”进行存在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将人、技术和教育联系起来。研究发现,教育建立在“心理—集体—技术”三重个体化的基础上且与技术统一于“人之为人”的发生过程之中,显现出其面向未来的存在论意义;此外,数字技术正在异化教育,比如:瓦解作为地方性实践的公共教育,教育商品化和资本僭越导致去个体化,最终可能会造成教育存在论意义的丧失。围绕斯蒂格勒的相关思考,应对当前的教育困境需要强调学习者的生存主体性,倡导全社会的负责任创新以及在转型中找回教育的存在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格勒 第三持留 教育哲学 存在论意义 教育困境
下载PDF
20世纪英国教育哲学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12
12
作者 石中英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5,共5页
本文概要回溯了20世纪英国教育哲学的发展历程,并根据其学术方向的转换将其划分为三个前后相承、相对独立的时期:规范教育哲学时期、分析教育哲学时期、可能的公共教育哲学时期。文章就不同发展时期的学术背景、代表人物及其著作、主要... 本文概要回溯了20世纪英国教育哲学的发展历程,并根据其学术方向的转换将其划分为三个前后相承、相对独立的时期:规范教育哲学时期、分析教育哲学时期、可能的公共教育哲学时期。文章就不同发展时期的学术背景、代表人物及其著作、主要特征及其他相关要素进行了比较详细地分析总结,并对英国教育哲学当前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的希望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英国 教育哲学 里协(L.A.Reid) 彼德斯(R.S.Peters) 怀特(J.White) 发展历程 规范教育哲学 分析教育哲学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哲学的转向——论存在主义教育的合理性与可能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向平 魏玲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7,共7页
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促使数字技术不断赋能教育,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挑战,传统理性主义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以某种外部指标为导向,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存在主义哲学关注人的存在,其教育理论... 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促使数字技术不断赋能教育,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挑战,传统理性主义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以某种外部指标为导向,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存在主义哲学关注人的存在,其教育理论在人工智能时代具有合理性,包括人机关系中人的主体危机要求激发人的存在意识、智能技术进步引发的能力危机促逼创造力和批判力的培养、科技知识霸权隐藏的价值危机呼吁价值理性的回归。人工智能技术也为存在主义教育的实践提供了可能,包括智能在线教育推动教育范式从模式化走向个性化与自主化、人机协同助力教学方法从被动输入走向对话启发、虚拟交互技术拓展真实化与沉浸式育人的新场域,从而有效化解智能时代教育产生的三大危机,使智能教育回归“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在应用存在主义教育观时,需要注意避免走向片面的存在主义、极端的主观主义和过于理想的自由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ChatGPT 存在主义 教育哲学 合理性 可能性
下载PDF
中美教育哲学研究人员之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邵燕楠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4期9-13,共5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哲学学会会员构成多样化,教育哲学研究人员的培养方式发生了变化,并且女性教育哲学家走进人们的视野。我国的教育哲学研究人员多是教育背景出身,加强教育界与哲学界的联系,可有益于改变我国教育哲学研究人员...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哲学学会会员构成多样化,教育哲学研究人员的培养方式发生了变化,并且女性教育哲学家走进人们的视野。我国的教育哲学研究人员多是教育背景出身,加强教育界与哲学界的联系,可有益于改变我国教育哲学研究人员的培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教育哲学研究人员 中国教育哲学研究人员 美国教育哲学学会
下载PDF
论音乐教育哲学史上的思想变革——评覃江梅《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研究:审美与实践之维》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丹宁 《北方音乐》 2015年第6期15 31-,共2页
覃江梅所著的《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研究:审美与实践之维》框架清晰、条理流畅,结合亲身经历对当代音乐教育哲学史的发展做出客观评价且阐述自己观点,是一本解读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范式和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两种范式联系,探索音乐教育本质的好书。
关键词 音乐教育哲学 音乐教育哲学范式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
下载PDF
怀特海过程教育哲学视角下的幼儿园教学审思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佳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2-35,共4页
怀特海是过程教育哲学的创始人,他以整体视野和整合多元的方法论来认识现代教育,构建了以创造性、生活性、自由性与和谐性为特征的教育哲学思想。基于怀特海过程教育哲学反观我国幼儿园教学现状,其功利主义的教学目的扼杀了幼儿的创造... 怀特海是过程教育哲学的创始人,他以整体视野和整合多元的方法论来认识现代教育,构建了以创造性、生活性、自由性与和谐性为特征的教育哲学思想。基于怀特海过程教育哲学反观我国幼儿园教学现状,其功利主义的教学目的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学科取向的教学内容脱离了幼儿的生活、高控制的教学过程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片面的教学评价影响了幼儿的和谐发展。怀特海的教育哲学思想启示我们应将幼儿园教学过程视为幼儿生命的成长过程,要激发幼儿的创造精神、回归幼儿生活、尊重幼儿个性、强调幼儿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特海 过程教育哲学 幼儿园教学
下载PDF
教育哲学三题
17
作者 靖国平 《当代继续教育》 1999年第3期48-51,共4页
教育哲学是高等学校开设的一门课程,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776年康德在哥涅斯堡大学讲授的“哲学教育学”(Philosophische padgogik)。据美国教育史学家盂禄主编的《教育百科全书》记载,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于1832年率先开设了《教育哲学讲座... 教育哲学是高等学校开设的一门课程,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776年康德在哥涅斯堡大学讲授的“哲学教育学”(Philosophische padgogik)。据美国教育史学家盂禄主编的《教育百科全书》记载,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于1832年率先开设了《教育哲学讲座》(A chair of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我国于本世纪初期,始设教育哲学一科,最早是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嗣后逐渐推及全国高等学校的教育系科。为了帮助学员们学好教育哲学,本文主要论述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哲学、什么是教育哲学和怎样学习教育哲学这样三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哲学教育 教育思想 教育观念 西方教育哲学 研究对象 现代教育哲学 教育 教育实践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下载PDF
教育哲学领域中怀特与席格的路线之争
18
作者 李春影 但昭伟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8,共13页
2013—2014年,约翰·怀特和哈维·席格曾就“哲学、教育哲学的基本定位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展开了一场辩论。席格认为,由于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地位没有得到“纯哲学家”的充分认可,损害了教育哲学的发展。于是他试图“提... 2013—2014年,约翰·怀特和哈维·席格曾就“哲学、教育哲学的基本定位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展开了一场辩论。席格认为,由于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地位没有得到“纯哲学家”的充分认可,损害了教育哲学的发展。于是他试图“提升”教育哲学的地位,邀请一些杰出的哲学家贡献他们的专业知识来处理各种教育问题,由此出版了《牛津教育哲学手册》(2009)。但怀特并不认同席格的做法,他主张教育哲学工作者应该专注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而不是赢得“纯哲学家”的认可。作为对怀特的回应,席格重申了自己的立场,声称自己的观点与怀特并无太大区别。实际上,怀特和席格之间争论的根本分歧在于,怀特基于杜威的哲学观,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有着更为迫切的意识,而席格的哲学观更加兼容并蓄,因此没有面临教育实际需求的压力。从怀特和席格的立场来看,我国教育哲学已经走上席格所主张的路线。然而,为了追求教育哲学的主体性,保证教育哲学的长远发展,教育哲学工作者实则应该对怀特的这条路线给予更多的思考,立身教育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怀特 哈维·席格 教育哲学 教育实践
下载PDF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的教育哲学意蕴
19
作者 程从柱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4,共14页
教育是发展人性的人类事业,以一定的人学思想立基。马克思通过对传统人学的抽象人性论以及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逻辑抽象统治的批判,确立了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的历史唯物主义人学理论体系,为教育理论研究及其实践奠定了坚实的人学理... 教育是发展人性的人类事业,以一定的人学思想立基。马克思通过对传统人学的抽象人性论以及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逻辑抽象统治的批判,确立了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的历史唯物主义人学理论体系,为教育理论研究及其实践奠定了坚实的人学理论根基。马克思从不同的思想层面和思想维度对人的本质以不断深化的考察,把“现实的个人”的现实性本质归结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深刻反映了人的本质在生活性、实践性、历史性等方面的内涵特性。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以“现实的个人”为主体对象,就是要直面每个个体的生活现实与身心发展需要,通过不断克服与扬弃资本现代性的抽象片面性及人的工具性异化,以促进每个个体超越现实性的发展与历史性的解放,不断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的教育价值使命的真正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现实的个人 教育哲学 意蕴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旨归向度及实现
20
作者 尤然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1,共6页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随着学科背景的变化、学科使命的深化与学科困境的持续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的“出场”成为时代的呼声。思想政治教育哲学以动力与秩序为“双焦”,依循“学科—个体—社会”三大维度展...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随着学科背景的变化、学科使命的深化与学科困境的持续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的“出场”成为时代的呼声。思想政治教育哲学以动力与秩序为“双焦”,依循“学科—个体—社会”三大维度展开其旨归,为学科的创新变革与秩序确立、个体的全面发展与现实存在、社会的持续进步与有序运行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旨归的重要价值使得探赜其实现路径成为应有之义。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旨归的意识属性决定了实践才是其现实化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哲学 旨归 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