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4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江河中的中国教育社会学日常叙事——兼评《中国教育社会学百年:学科、学术与学问》
1
作者 马维娜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59,共7页
中国教育社会学的百年,是历史江河中长时段的“关系史”、中时段的“情势史”与短时段的“事件史”相互嵌入的风云百年,也是地理时间、社会时间、个人时间与生存空间、话语空间、身体空间多元时空并存的日常百年。我们身处的当下的教育... 中国教育社会学的百年,是历史江河中长时段的“关系史”、中时段的“情势史”与短时段的“事件史”相互嵌入的风云百年,也是地理时间、社会时间、个人时间与生存空间、话语空间、身体空间多元时空并存的日常百年。我们身处的当下的教育日常,也是不远处历史的教育日常;由大大小小事件构成的节点的教育日常,也是源源流淌的过程的教育日常。百年流动与日常点滴的精妙融通,或许暗暗契合回归“恒常、正常、日常”的教育呼唤。教育社会学的学科问题始终持续存在,学科追问既是一种勇气、责任与担当,也是一种警醒、清醒与“天职”。将学科发展的诸多问题置于教育文明、人类文明的宏观视野去审视,可能会激发更多的社会学想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社会学 历史时段 日常叙事 学科追问
下载PDF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科支撑:教育社会学与学校卫生学
2
作者 俞国良 何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16期4-11,共8页
俞国良教授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基础研究的属性,又具有应用研究的性质,更可能属于基础应用研究的范畴,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交叉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多学科融合研究... 俞国良教授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基础研究的属性,又具有应用研究的性质,更可能属于基础应用研究的范畴,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需要多学科协同‘作战’”,交叉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多学科融合研究及其研究范式的变革,将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的生命活力。从2024年1月起,主编访谈栏目邀请俞教授畅谈心理健康教育的交叉融合研究与学科支撑,以期推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程序的完整性、研究结果的规范性、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以及研究成果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支撑 教育社会学 学校卫生学
下载PDF
基于“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育学师范生课程应用研究——以“教育社会学”课程为例
3
作者 黄晓茜 《新课程研究》 2024年第6期45-47,共3页
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下师范教育培育的核心要义。教育学专业师范生基础核心课程的教学学习现状中存在学习参与度不高、理论概念理解浅表、课堂教学方法单一陈旧等问题。“案... 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下师范教育培育的核心要义。教育学专业师范生基础核心课程的教学学习现状中存在学习参与度不高、理论概念理解浅表、课堂教学方法单一陈旧等问题。“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顺应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的趋势和需要,具有“以生为本”、以案例和任务联动教学过程等特点。基于该教学方法的“教育社会学”课程教学应用可为师范生学习参与、深度学习、自主能动发挥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育学师范生 教育社会学”课程应用
下载PDF
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解读——评《教育社会学(第三版)》
4
作者 岳泊帆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11期I0014-I0014,共1页
教育活动有两个重要的学科基础:一是心理科学,二是社会科学。教育活动作为教育社会学分析与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社会学研究和分析的出发点。所谓教育活动的社会要素,指的是参考社会活动的结构及其构成,对教育活动的结构与基本要素进行分析... 教育活动有两个重要的学科基础:一是心理科学,二是社会科学。教育活动作为教育社会学分析与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社会学研究和分析的出发点。所谓教育活动的社会要素,指的是参考社会活动的结构及其构成,对教育活动的结构与基本要素进行分析,由此揭示教育活动的内在结构及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对教育活动的分析有助于探索教育社会学理论体系的“胚胎”和“萌芽”,更深入地阐明教育学科的社会基础,进而对各种教育现象展开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学科 学科基础 理论体系 内在结构 基本要素 社会科学 第三版
下载PDF
学科史话语构建视域下的中国教育社会学发展史——评《中国教育社会学百年:学科、学术与学问》
5
作者 秦毓灿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4期I0030-I0030,共1页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国教育社会学研究已走过百年历程。在这百年的学术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百年更迭之际,当人们再次展望学科的发展时不禁还会继续发问,中国教育社会学从哪里来?究竟是个怎样的学科?又将如何发...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国教育社会学研究已走过百年历程。在这百年的学术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百年更迭之际,当人们再次展望学科的发展时不禁还会继续发问,中国教育社会学从哪里来?究竟是个怎样的学科?又将如何发展?对于这三个问题,《中国教育社会学百年:学科、学术与学问》一书作出了系统回答,对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前世今生进行了一番纵览全局又真凭实据的细致回顾,并对未来学科的发展前景作出了言之有据的展望,这对于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社会学 百年历程 学科史 话语构建 发展前景 理论体系 前世今生 视域下
下载PDF
教育社会学视角下初中生过度社会化的分析与思考
6
作者 杨偲艺 《西部学刊》 202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大众传媒的影响日益广泛、深刻,一些初中生出现过度社会化问题,呈现出言行举止成人化、人际交往功利化和思维方式成熟化倾向。基于教育社会学视角,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其进行分析认为,初中生过度社会化问题既源自身...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大众传媒的影响日益广泛、深刻,一些初中生出现过度社会化问题,呈现出言行举止成人化、人际交往功利化和思维方式成熟化倾向。基于教育社会学视角,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其进行分析认为,初中生过度社会化问题既源自身心发展内部因素,也受到社会环境、家庭和学校教育等外部因素影响。过度社会化不仅制约了他们的个性成长,还可能妨碍未来社会化,助长社会功利趋势。应从培养学生身份认同、发挥学校教育作用和改善社会环境等方面协同用力,协助初中生应对过度社会化,促进其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过度社会 社会角色理论
下载PDF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扮演的几种困境——基于教育社会学视角的审思
7
作者 任楠欣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4年第3期0067-0070,共4页
教师长期处于“被动”地位,使得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屡遇瓶颈。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审思,发现课改中教师身为关键行动人常常作为一种悖论性的社会角色存在,是造成此种现状的关键原因。探寻发现,教师在课改中主要存在四类角色扮演困境:公众... 教师长期处于“被动”地位,使得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屡遇瓶颈。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审思,发现课改中教师身为关键行动人常常作为一种悖论性的社会角色存在,是造成此种现状的关键原因。探寻发现,教师在课改中主要存在四类角色扮演困境:公众眼中的“人师”与教师认知的普通职业角色;教育者的本源使命与受雇者的服从选择;社会代表者的身份与同事角色身份扮演的冲突;学习者角色的迫切要求与在职者角色的艰巨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角色扮演 新课改 困境 教育社会学
下载PDF
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8
作者 王耕耘 《时代人物》 2024年第6期232-235,共4页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以素质为根本、以技能为核心和以就业为指导这几个方面上。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明确要求除了要做好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以素质为根本、以技能为核心和以就业为指导这几个方面上。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明确要求除了要做好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教育以外,更重要的还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个人需要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近年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者逐渐意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于是将社会学的部分理论应用于思想政治工作中,这是思想政治工作在研究方法上取得的重大进步。在这样的一种发展背景下,教育社会学的出现,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基于此,本文首先就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及与社会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并围绕当前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和策略展开了讨论,希望能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和指导,仅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高职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策略
下载PDF
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研究生校外导师的价值研究
9
作者 李雪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7期0035-0039,共5页
对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而言,专业实践是其培养环节中关键的一环,也是为进入社会提前做好准备的重要一步。校外导师双重身份的特殊性使其对研究生个人、高校、企业和社会而言作用及价值巨大,发挥好校外导师群体的社会... 对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而言,专业实践是其培养环节中关键的一环,也是为进入社会提前做好准备的重要一步。校外导师双重身份的特殊性使其对研究生个人、高校、企业和社会而言作用及价值巨大,发挥好校外导师群体的社会作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本文从研究生校外导师的社会价值出发,分析了影响校外导师发挥价值的三点原因:一是高校校外导师管理机制不够成熟。二是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合作深度不够。三是校外导师缺乏多方主体的外部支持。基于此,笔者提出了促进校外导师发挥价值的有效路径:通过更新机制,形成制度保障合力。通过创新理念,促进培养模式转型。通过搭建平台,助力多方主体协同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双导师制 校外导师 社会价值
下载PDF
教育社会学视野下的西安医学院师资培养现状和提升策略分析
10
作者 郭茗暄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4年第2期0034-0037,共4页
教育社会学视野下的师资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以西安医学院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西安医学院师资培养现状和提升策略。研究结果显示,西安医学院师资培养存在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素质不高、... 教育社会学视野下的师资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以西安医学院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西安医学院师资培养现状和提升策略。研究结果显示,西安医学院师资培养存在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素质不高、师资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需要采取多种策略进行改进。本研究提出提高师资培养的资金保障、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完善师资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培养专业性等策略,以期为西安医学院的师资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师资培养 提升策略
下载PDF
教育社会学不能基于“自然”范畴
11
作者 康永久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54,共10页
教育社会学肯定与“社会”范畴脱不了干系。但人类社会之初,“社会”本身不是一种自足的观念,而是依附于“自然”观念。教育也是如此,强调的是率性修道。这种活动赖以展开的,是一个“实质性共同体”的世界,其最内在的方面就是“自然”... 教育社会学肯定与“社会”范畴脱不了干系。但人类社会之初,“社会”本身不是一种自足的观念,而是依附于“自然”观念。教育也是如此,强调的是率性修道。这种活动赖以展开的,是一个“实质性共同体”的世界,其最内在的方面就是“自然”——或者是孟子说的自然人伦,或者是老子说的自然之道,或者是柏拉图眼中的理念世界。当然,人们在此也不是完全受制于外物的约束。但无论其中超越性的力量何等强大,这里的社会本身都不是一套需要我们睁开眼睛去看的独特事实,而是一个只能从传统的伦理道德或先验逻辑的角度去解释的领域。“社会”观念真正成为生活中的主导观念,是近现代一系列变革的产物。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社会”被确认为一种凭其自身即可存在的现实,一个无论我们喜欢与否都要与之打交道的领域。由此,人们最终关注到“社会事实”乃至“道德事实”本身的方法论意蕴。不但教育社会学由此兴起,整个教育都因此焕然一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共同体 社会 常识 教育社会学
下载PDF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家庭图景:迷思与重塑——一种教育社会学的审视
12
作者 魏善春 林梓媛 《基础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32,共10页
教科书建构的家庭图景对于学生认识家庭、树立家庭观念具有重要影响。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从家庭形态、家人关系、家庭功能及家庭分工对教科书中的“家庭”展开社会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教科书延续幸福和谐的核心家庭之迷思,在... 教科书建构的家庭图景对于学生认识家庭、树立家庭观念具有重要影响。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从家庭形态、家人关系、家庭功能及家庭分工对教科书中的“家庭”展开社会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教科书延续幸福和谐的核心家庭之迷思,在家人角色的刻画上隐含性别刻板印象,在家庭教育上彰显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社会取向,在家庭图景的话语建构上运用了“我们”的论述视角。基于此,建议教科书的后续修订关注多元家庭文化的交融,适当呈现家庭形态的多重面向及真实的家庭冲突,丰满家庭女性角色的形象;教师在使用教科书时,应加强对自身家庭观念的反思,进行教科书的批判与再创造,丰富学生了解多元家庭文化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 家庭图景 教科书分析 教育社会学 迷思
下载PDF
新发展理念下教育社会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中国社会学会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二届年会综述
13
作者 杨淑萍 马皓苓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3-96,共4页
中国社会学会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二届年会围绕“新发展理念下的教育社会学研究”主题,敏锐聚焦教育社会学学科建设、“双减”政策实施、校园欺凌防治、“父母参与”实践、教育公平解读、生态文明教育路向等六大热点与前沿议题,... 中国社会学会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二届年会围绕“新发展理念下的教育社会学研究”主题,敏锐聚焦教育社会学学科建设、“双减”政策实施、校园欺凌防治、“父母参与”实践、教育公平解读、生态文明教育路向等六大热点与前沿议题,深入挖掘剖析,展开丰富讨论,进一步推进了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的组织建设与学术发展向新的学术共同体水平和境界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教育社会学 热点与前沿
下载PDF
新中国教育社会学教材建设的回顾与反思
14
作者 祁东方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3年第4期131-142,共12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社会学教材建设先后经历了停滞、重建、繁荣发展和深化探索四个阶段,在曲折前行中取得了突出成就。教材建设的规范性、科学性不断增强,教材体系持续创新完善,教材内容不断丰富优化,教材编写的国际视野日益开阔...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社会学教材建设先后经历了停滞、重建、繁荣发展和深化探索四个阶段,在曲折前行中取得了突出成就。教材建设的规范性、科学性不断增强,教材体系持续创新完善,教材内容不断丰富优化,教材编写的国际视野日益开阔。基于对以往历程的回顾与反思,教育社会学教材建设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强化教材建设与人才培养并举,坚持学科逻辑构建与现实问题分析并重,以及坚持本土化追求与开放性借鉴的并行,进一步明确提高育人质量、推动学科发展的时代使命和学术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教材建设 教育学教材 教材史
下载PDF
“扎根中国”视域下研究生“教育社会学”课程思政的逻辑与路径
15
作者 陆韵 刘念雨 《现代教育科学》 2023年第5期149-156,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思想对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带来重要启示,在“扎根中国”视域下,研究生“教育社会学”课程思政教学需聚焦当下教育改革发展需求、打破“唯西方论”思想禁锢、探寻中国道路汲取中国智慧、坚持专业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思想对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带来重要启示,在“扎根中国”视域下,研究生“教育社会学”课程思政教学需聚焦当下教育改革发展需求、打破“唯西方论”思想禁锢、探寻中国道路汲取中国智慧、坚持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取向。为将这一理念逻辑落到实处,教育者可围绕以下路径展开“教育社会学”课程思政实践:厘清课程目标,使家国情怀成为教育学人“灵魂”;丰富课程内涵,使普世价值与本土经验互动联通;优化教学方法,使理论深耕与现实洞察相融共促;完善评价体系,使思政素养与实践能力同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根中国 研究生课程思政 教育社会学 人才培养
下载PDF
跨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论迈向实践范式的教育社会学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洪萍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70,共18页
教育社会学经历了从实证主义范式到诠释/现象学范式、批判/解放范式等多元范式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不同的研究范式在竞争关系中共存。实践范式的出现为教育社会学理论与实践整合创造了条件。实践范式是朝向社会实践的研究范式,是从研... 教育社会学经历了从实证主义范式到诠释/现象学范式、批判/解放范式等多元范式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不同的研究范式在竞争关系中共存。实践范式的出现为教育社会学理论与实践整合创造了条件。实践范式是朝向社会实践的研究范式,是从研究探究一步步“落地深耕”到实践的一系列承诺。实践范式的教育社会学秉持“教育实践”的核心立场,通过研究(者)与实践(者)关系的变革,激发实践智慧,实现教育社会学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同时,实践范式因其对本土化实践研究的凸显,故而对研究教育社会学本土化路径的实践转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实践范式 理论 实践
下载PDF
教育社会学视域中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的困境及超越 被引量:1
17
作者 陆韵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0-16,共7页
在教育社会学视域中,公共精神培育内嵌于具体社会时空背景之中。当前,我国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面临理念冲突、制度阻滞和文化消解等方面的困境。培养具有公共品格与责任担当意识的时代新人,需在学校与社会的联合之下寻求教育变革出路、... 在教育社会学视域中,公共精神培育内嵌于具体社会时空背景之中。当前,我国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面临理念冲突、制度阻滞和文化消解等方面的困境。培养具有公共品格与责任担当意识的时代新人,需在学校与社会的联合之下寻求教育变革出路、超越多方面社会因素对公共精神的遮蔽。据此提出以下策略:强化个人追求与公共理想相统一的价值导向;构建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融通的制度保障;营造适度竞争与互利共生相依存的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精神 公共精神培育 大学生 教育社会学 教育公平 立德树人 公共理想
下载PDF
德国教育社会学学科发展脉络、发展特点与逻辑理路研究
18
作者 韩蕊 石艳 崔蓓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78,共14页
自20世纪50年代起,教育社会学在德国成为教育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与英美国家相比,德国的教育社会学是一种教育学取向并归于教育学的学科。基于2019版最新谷歌图书语料库(811万种书籍,8613亿词汇)与期刊库,通过设计、检索德国教育社会学... 自20世纪50年代起,教育社会学在德国成为教育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与英美国家相比,德国的教育社会学是一种教育学取向并归于教育学的学科。基于2019版最新谷歌图书语料库(811万种书籍,8613亿词汇)与期刊库,通过设计、检索德国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关键词获得德国教育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历年词频数据,对19世纪以来德国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进行追踪,将德国教育社会学学科发展大致划分为四阶段:学科的奠基时期、学科制度的形成时期、学科的衰落时期以及学科的复兴时期。德国教育社会学在“回归教育”“回应时代”“回溯传统”的逻辑理路的指引下,呈现出教育学的学科归属、社会问题的教育“问诊”以及有组织的联合式循证研究的学科发展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教育社会学 学科发展 教育社会不平等
下载PDF
平等与差异:教育社会学视域下的社区教育公平探赜
19
作者 王林艳 周嘉文 《中国成人教育》 2023年第5期57-60,共4页
社区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立足基层居民需求和终身教育理念,始终践行教育公平的价值目标。聚焦教育社会学研究视域,基于功能理论、冲突理论和互动理论解析社区教育公平三大问题: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失衡、社区教育服务范围限定、社区教... 社区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立足基层居民需求和终身教育理念,始终践行教育公平的价值目标。聚焦教育社会学研究视域,基于功能理论、冲突理论和互动理论解析社区教育公平三大问题: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失衡、社区教育服务范围限定、社区教育主体参与欠缺,进而提出社区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差异原则,助推社区教育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教育公平 教育社会学 平等与差异
下载PDF
第五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论坛“身体、心灵与自我:现代性情境下的中国教育”
20
《终身教育研究》 2023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论坛主旨当前,中国独特的现代化历程越来越受到学界和公众关注。无论是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史无前例的城市化进程,还是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都在不断增强人们的信心。与此同时,纷繁复杂的教育和社会图景,包括个体主义与消费主义... 论坛主旨当前,中国独特的现代化历程越来越受到学界和公众关注。无论是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史无前例的城市化进程,还是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都在不断增强人们的信心。与此同时,纷繁复杂的教育和社会图景,包括个体主义与消费主义盛行,传统与现代秩序不断交锋,人口萎缩和老龄化加剧,文凭通胀和学历主义并存,性别话题热度高居不下,绩效主义与个人的安身立命持续冲突等方面,也都在不断冲击每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化历程 消费主义 互联网 学历主义 绩效主义 安身立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