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78篇文章
< 1 2 2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敬畏是一种心境——宋明儒家敬畏思想的一种诠释
1
作者 蒋伟 张谢立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基于宋明儒家敬畏思想的整体梳理可知,敬畏不仅是一种情感,还是一种工夫和心境。敬畏心境是将天之生于人的性理发明为己身主宰,表现为心处于“诚”且“专”的状态。敬畏心境与敬畏情感、敬畏工夫两者之间存在本末、先后以及体用关系,把... 基于宋明儒家敬畏思想的整体梳理可知,敬畏不仅是一种情感,还是一种工夫和心境。敬畏心境是将天之生于人的性理发明为己身主宰,表现为心处于“诚”且“专”的状态。敬畏心境与敬畏情感、敬畏工夫两者之间存在本末、先后以及体用关系,把持和修行敬畏的情感和工夫可以涵育敬畏心境,持守敬畏的心境也可以使敬畏情感得以中正、敬畏工夫得以自然。敬畏心境也有其独特的涵养之道,一方面可以通过“系心于一事”、“一心在理上”以及“必有事”的工夫为己身确立主宰,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在格物致知中致以“精一之功”使己身之主既“诚”且“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畏 敬畏心境 敬畏情感 敬畏工夫
下载PDF
敬畏研究的知识结构与边界拓展
2
作者 潘文静 李向平 《心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5期411-417,共7页
敬畏作为“敬”与“畏”混合的一种社会道德情感,与人类的生活信念和生存方式紧密相关。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之中,敬畏源主要是一种“人”本敬畏,产生于人际互动之中。敬畏在体验上又可以划分为积极敬畏与威胁敬畏,基于恐惧的威胁敬畏往往... 敬畏作为“敬”与“畏”混合的一种社会道德情感,与人类的生活信念和生存方式紧密相关。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之中,敬畏源主要是一种“人”本敬畏,产生于人际互动之中。敬畏在体验上又可以划分为积极敬畏与威胁敬畏,基于恐惧的威胁敬畏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消极影响。未来的敬畏研究除了要关注到敬畏的消极影响外,还应该积极拓展心理学的研究边界,将历史文化维度和社会结构维度纳入研究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畏 “人”本敬畏 威胁敬畏 边界拓展
下载PDF
敬畏与助人的关系:自我-他人重叠的中介作用
3
作者 王国芳 田淑萍 +2 位作者 胥子健 陈嘉晔 杨敏齐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9-509,共11页
为探索特质性敬畏与状态性敬畏与助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研究一采用问卷法探讨了特质性敬畏与助人行为的关系及自我-他人重叠的中介作用;研究二采用实验法探讨了状态性敬畏对助人行为的影响及自我-他人重叠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 为探索特质性敬畏与状态性敬畏与助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研究一采用问卷法探讨了特质性敬畏与助人行为的关系及自我-他人重叠的中介作用;研究二采用实验法探讨了状态性敬畏对助人行为的影响及自我-他人重叠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个体的特质性敬畏水平越高,其助人行为水平也越高;(2)自我-他人重叠在特质性敬畏情绪与助人行为间起不完全中介作用;(3)与中性情绪相比,状态性敬畏能显著增加个体的金钱助人行为,但对时间助人行为没有显著影响;(4)自我-他人重叠在状态性敬畏与时间助人行为间起中介作用。研究从自我-他人之间联系的角度揭示了敬畏影响助人的作用机制,拓展了敬畏与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性敬畏 状态性敬畏 自我-他人重叠 助人行为
下载PDF
敬畏意识在植物文化中的道德呈现
4
作者 刘凤彪 何树海 《绿色中国》 2024年第13期44-53,共10页
从敬畏的本义以及敬畏意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伦理文化表现,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敬畏是人类发展的本能良知,是内心深处的明德,是指引人类美美与共、相互和善,特别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情感动因和构建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论支撑。而在自然... 从敬畏的本义以及敬畏意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伦理文化表现,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敬畏是人类发展的本能良知,是内心深处的明德,是指引人类美美与共、相互和善,特别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情感动因和构建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论支撑。而在自然界这个有机存在的统一体中,植物作为自然界的主体其自身也把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视为生命的规律和生命的内涵。因此,人类作为大自然生态链条上一个微小、微弱的环节,一时一刻都离不开与自然的复杂互动,特别是与植物的密切联系。借鉴仿生学的理念和逻辑,充分挖掘植物文化中的敬畏意识,必将丰富学校教育、生命教育中的敬畏情感,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尊重规则、敬畏规律,培植有着深厚敬畏意识的道德伦理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畏 敬畏自然 生命共同体 植物文化 道德情感
下载PDF
有所畏方能有所为——对培育青少年敬畏感的思考
5
作者 吴珊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5期49-51,共3页
心有敬畏,行有依归。一个人要懂得敬畏,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规则、敬畏真理,敬畏所有值得敬畏的东西。我们的教育要注意培育青少年的敬畏之心,有所畏方能有所为。
关键词 敬畏自然 敬畏生命 敬畏规则 敬畏真理
下载PDF
“三个敬畏”视域下飞行大学生作风建设实践与探索——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6
作者 李星辰 《科学咨询》 2024年第21期245-248,共4页
本文在“三个敬畏”的视域下,以如何加强飞行大学生作风建设为主要研究内容,旨在探索加强飞行大学生作风建设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飞行大学生作风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困境,找出问题的痛点所在,通过家校共建、教辅结合、创新管理... 本文在“三个敬畏”的视域下,以如何加强飞行大学生作风建设为主要研究内容,旨在探索加强飞行大学生作风建设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飞行大学生作风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困境,找出问题的痛点所在,通过家校共建、教辅结合、创新管理、思想引领、制度构建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以期推动飞行大学生作风建设得到良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敬畏 飞行大学生 作风建设
下载PDF
儒家的敬畏思想和当代大学生的敬畏意识培育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向青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4,共4页
敬畏感是在高尚的客体面前既敬重又畏惧,同时又想突破自身局限,与客体无限趋近的积极向上的情感。由于受生命教育缺位和多元文化冲击等因素影响,我国的大学生越来越缺少敬畏感。儒家的传统道德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敬畏思想,这些思想中的... 敬畏感是在高尚的客体面前既敬重又畏惧,同时又想突破自身局限,与客体无限趋近的积极向上的情感。由于受生命教育缺位和多元文化冲击等因素影响,我国的大学生越来越缺少敬畏感。儒家的传统道德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敬畏思想,这些思想中的积极成分对于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敬畏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畏思想 敬畏意识 敬畏自然 敬畏生命 敬畏道德 儒家 大学生
下载PDF
心怀敬畏,铸就教育之魂
8
作者 王黎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4年第44期1-1,共1页
教师的成长,是一场心灵的修行。它始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终于对教育事业的敬畏。教师需要怀有敬畏之心,敬畏教育的规律,敬畏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敬畏知识的博大精深。三尺讲台,笔墨人生。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是... 教师的成长,是一场心灵的修行。它始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终于对教育事业的敬畏。教师需要怀有敬畏之心,敬畏教育的规律,敬畏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敬畏知识的博大精深。三尺讲台,笔墨人生。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是做人的点滴和所有。我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关乎着教育性和示范性。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一个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渊博的人,一个自律的人,一个注重细节的人,一个品德及思想都追求高尚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重细节 三尺讲台 知识和技能 一颦一笑 敬畏之心 敬畏教育 教育性 示范性
下载PDF
论习近平“三种敬畏”思想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4
9
作者 周显信 李俊瑶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1,共7页
"三种敬畏"即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对领导干部为官之道提出的新要求。"三种敬畏"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直面党群干群关系疏离、党和政府公信力亟待提... "三种敬畏"即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对领导干部为官之道提出的新要求。"三种敬畏"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直面党群干群关系疏离、党和政府公信力亟待提高的现实,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的难题;在逻辑关系上,体现了历史性生成、系统性生成和价值性生成的"三位一体",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整体;在实践上,要求领导干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强化组织观念,严明党的纪律,树立法律信仰,牢记责任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 敬畏人民 敬畏组织 敬畏法纪 实践路径
下载PDF
红色文化氛围对旅游者行为意向的影响——以敬畏情绪和国家认同为中介 被引量:1
10
作者 易滢滢 禹登科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6-71,共6页
红色旅游是一种精神性的文化旅游活动,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文章以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为研究案例,构建红色文化氛围、敬畏情绪、国家认同、行为意向四者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红色文化氛围对旅游者行为意向的影响... 红色旅游是一种精神性的文化旅游活动,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文章以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为研究案例,构建红色文化氛围、敬畏情绪、国家认同、行为意向四者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红色文化氛围对旅游者行为意向的影响,明确了红色文化氛围、敬畏情绪、国家认同、行为意向四者之间的影响机制,为红色旅游地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氛围 敬畏情绪 国家认同 行为意向
下载PDF
敬畏与遵守社会规范行为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11
作者 方欢 周天梅 +1 位作者 罗利 李馨云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81-491,共11页
探讨公众遵守社会规范行为的影响因素是当下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在疫情背景下,以遵守防疫行为准则为例,采用问卷法(被试805名)和实验法(被试105名),考察敬畏与公众遵守社会规范行为的关系,以及风险感知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心理控制源的... 探讨公众遵守社会规范行为的影响因素是当下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在疫情背景下,以遵守防疫行为准则为例,采用问卷法(被试805名)和实验法(被试105名),考察敬畏与公众遵守社会规范行为的关系,以及风险感知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心理控制源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特质敬畏与状态敬畏对公众的风险感知、遵守防疫行为准则均有正向预测作用;风险感知在特质敬畏和特定情景敬畏条件下与遵守防疫行为准则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一般自然景观敬畏条件下,风险感知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敬畏与风险感知的关系受到心理控制源的调节,且在特质敬畏与状态敬畏条件下调节效果有所不同,但在外控倾向条件下,敬畏对风险感知的预测作用更强.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敬畏促进公众遵守社会规范行为的作用机制,对促进公众遵守社会规范行为的政策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畏 社会规范行为 防疫行为准则 风险感知 心理控制源
下载PDF
传统文化中的敬畏生命观对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静文 黄国辅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39-143,共5页
生命观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两个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不乏生命观教育的有效借鉴,探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敬畏生命观融入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意义,通过建设高质量教... 生命观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两个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不乏生命观教育的有效借鉴,探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敬畏生命观融入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意义,通过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生命观教育、加强校园传统文化氛围建设等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敬畏生命观融入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是极为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畏生命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生命观教育
下载PDF
论神圣长江与人的敬畏感
13
作者 周宪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203,I0005,共10页
敬畏自然是中华民族早熟的生态智慧的体现,在当下“长江病了”的危机中,对母亲河的敬畏成为重新调整人与自然关系及长江生态保护的关键一环。爬梳从古代天人合一的观念,到当代对长江敬畏之心的重新唤起,乃是探究长江文化美学精神的新理... 敬畏自然是中华民族早熟的生态智慧的体现,在当下“长江病了”的危机中,对母亲河的敬畏成为重新调整人与自然关系及长江生态保护的关键一环。爬梳从古代天人合一的观念,到当代对长江敬畏之心的重新唤起,乃是探究长江文化美学精神的新理路。如何将古代生态智慧与当代科学理论相融合,如何在新时代激发人们普遍的对母亲河长江的敬畏感,便成为当前长江文化研究的题中之义。创新性提出母亲河长江的神圣性范畴,并借助古典儒家哲学资源深刻阐发其神圣性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将长江神圣性与敬畏感相关联,聚焦长江文化中人与环境的复杂情感关系,强调民族共同体对长江神圣性之敬畏乃是长江文化及其当代生态意识传承与塑造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河长江 神圣性 敬畏 亲环境倾向
下载PDF
论敬畏自然的三重向度
14
作者 赵继伟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140,共10页
敬畏自然具有特定的思想内涵与价值指向。在人类思想史上,“自然”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化与发展过程,逐渐成为与人、人类相对应的概念。在不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视域下,敬畏自然呈现出不尽相同的内涵。在情感向度上,敬畏自然表现为对自然... 敬畏自然具有特定的思想内涵与价值指向。在人类思想史上,“自然”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化与发展过程,逐渐成为与人、人类相对应的概念。在不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视域下,敬畏自然呈现出不尽相同的内涵。在情感向度上,敬畏自然表现为对自然的惊奇、喜爱或畏惧的朴素情感;在科学向度上,敬畏自然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在价值向度上,敬畏自然表现为全球携手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唯物史观视野中的敬畏自然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在这个视域中,敬畏自然的实质不是控制自然,而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科学地利用自然,积极地改造自然。因而,在价值旨归上,敬畏自然追求的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基础,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畏自然 人与自然关系 自然规律 生命共同体 唯物史观
下载PDF
“敬畏生命”理念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论析
15
作者 程广丽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7-49,共3页
作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之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命观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将“敬畏生命”理念贯彻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当中,遵循政治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理论性与... 作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之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命观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将“敬畏生命”理念贯彻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当中,遵循政治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原则,运用辩证思维把握“敬畏生命”的思想内涵,运用系统思维把握“敬畏生命”的核心要义,运用历史思维把握“敬畏生命”的现实意义,从而积极回应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惑和价值诉求,引领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生命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畏生命”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
下载PDF
积极情绪之敬畏 被引量:88
16
作者 董蕊 彭凯平 喻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96-2005,共10页
敬畏作为积极情绪的一种,一直以来并未得到心理学家应有的关注。近年来,有心理学家提出了敬畏的原型模型,并开始尝试用实证的方法探索敬畏的心理益处。敬畏和时间知觉、亲社会行为、精神愉悦、自我意识及信息加工等有密切关系。未来应... 敬畏作为积极情绪的一种,一直以来并未得到心理学家应有的关注。近年来,有心理学家提出了敬畏的原型模型,并开始尝试用实证的方法探索敬畏的心理益处。敬畏和时间知觉、亲社会行为、精神愉悦、自我意识及信息加工等有密切关系。未来应在敬畏的概念界定、消极效价的克服以及敬畏感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更广泛的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情绪 敬畏 敬畏的原型模型 顺应
下载PDF
中国传统道德敬畏观的内在价值逻辑和现代转化--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
17
作者 李文静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1-57,共15页
传统道德敬畏观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对道德原则的尊重和敬畏,认为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这种道德观念源于自然规律和社会实践,具有深刻的逻辑关系和历史渊源,是中华民族道德自... 传统道德敬畏观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对道德原则的尊重和敬畏,认为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这种道德观念源于自然规律和社会实践,具有深刻的逻辑关系和历史渊源,是中华民族道德自信的重要来源,也是进行道德建设的传统根基。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道德敬畏观的本质内涵与目标指向更加明确,它强调对道德原则的尊重和敬畏,指向生命与自然,因而有必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现代转化,以充分发挥其内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道德敬畏 历史渊源 内在价值 现代转化
下载PDF
小学生对教师敬畏感的失落与重建:基于小学课堂的观察
18
作者 滕甜甜 涂瑞云 《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第16期79-83,共5页
敬畏教师能促进小学生良好道德发展,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家校协同共育。文章阐述当代小学生对教师敬畏感失落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通过提升教师个人教学综合能力、建设尊师的良好家风、营造良好的尊师社会氛围等策略来重建当代小... 敬畏教师能促进小学生良好道德发展,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家校协同共育。文章阐述当代小学生对教师敬畏感失落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通过提升教师个人教学综合能力、建设尊师的良好家风、营造良好的尊师社会氛围等策略来重建当代小学生对教师的敬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畏 师生关系 小学生
下载PDF
从《论语》教学看现代敬畏教育的缺失 被引量:1
19
作者 金方明 《教师》 2010年第14期127-128,共2页
著名思想家史怀哲说过:“只有在我们拥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然而,近年来,由于中学敬畏教育的缺失,中学生暴力事件、轻生事件屡见不鲜。本文试图通过新课标高二语文《(论语)选读》中孔... 著名思想家史怀哲说过:“只有在我们拥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然而,近年来,由于中学敬畏教育的缺失,中学生暴力事件、轻生事件屡见不鲜。本文试图通过新课标高二语文《(论语)选读》中孔子的敬畏思想来唤醒现代中学生的敬畏意识。常怀敬畏之心——敬畏自然,敬畏人道,敬畏生命,才是教育的核心。育人的根本是塑造灵魂,让学生充满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畏教育 敬畏自然 敬畏人道 敬畏生命
下载PDF
论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对非人类中心主义“敬畏生命”方法论的超越
20
作者 鲁桐君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5-60,共6页
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文化希望通过以人“不在场”的方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在其哲学方法论上体现为“敬畏生命”。“敬畏生命”确立的初衷是为了把人从恶化的生态环境中拯救出来,最终却陷入为了拯救人而又消灭人的逻辑悖论。然而,解决生... 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文化希望通过以人“不在场”的方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在其哲学方法论上体现为“敬畏生命”。“敬畏生命”确立的初衷是为了把人从恶化的生态环境中拯救出来,最终却陷入为了拯救人而又消灭人的逻辑悖论。然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立足于“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社会”。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既主张“人化自然”的必要性,又确立“自然人化”的实践性,为走出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文化“敬畏生命”的困境提供了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文化 敬畏生命” 马克思人化自然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