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大革命”中的社会性矛盾 被引量:2
1
作者 印红标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7-82,共6页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 知识分子问题 毛泽东 社会性 资产阶级 社会矛盾 领导干部 当权派 党内斗争 文化大革命”期间
下载PDF
试析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方法论
2
作者 翁有为 王树荫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70-74,共5页
试析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方法论翁有为,王树荫如果说,"反修防修"、建立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目的论,那么,"以乱求治"理论、"造反"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则是毛泽东发... 试析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方法论翁有为,王树荫如果说,"反修防修"、建立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目的论,那么,"以乱求治"理论、"造反"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则是毛泽东发动并坚持"文化大革命"的方法论。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文化大革命 方法论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两条道路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群众体育 被引量:14
3
作者 孙葆丽 杨文学 +1 位作者 潘建林 李传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8,共3页
由于极左思想的干扰和破坏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群众体育思想遭到扭曲 ,群众体育被蒙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成了宣传政治斗争、美化“革命形势”、鼓动个人崇拜的政治工具。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的脱产搞体育的形式 ,既妨碍了生产劳动又背离了... 由于极左思想的干扰和破坏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群众体育思想遭到扭曲 ,群众体育被蒙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成了宣传政治斗争、美化“革命形势”、鼓动个人崇拜的政治工具。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的脱产搞体育的形式 ,既妨碍了生产劳动又背离了群众自愿原则。这种表面上的群众体育“高潮”,是在社会动乱、经济衰退的局面下出现的一种畸形“兴盛”。在“文化大革命”政治斗争夹缝中生存的群众体育伴随全国政治形势的变化时起时伏 ,呈无序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文化大革命 职工体育 农村体育
下载PDF
六十年代中期的国际环境与“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化 沈汉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2-48,共7页
关键词 毛泽东 文化大革命 国际环境 资本主义 当代社会主义运动 帝国主义 民族解放运动 世界革命 修正主义 中国领导人
下载PDF
日本对“文化大革命”的研究与日本的“文化大革命” 被引量:1
5
作者 古厩忠夫 韩凤琴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1-84,共4页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 日本 文革 毛泽东思想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权力斗争 中国问题研究 专家治国论 科学技术 逆向思维
下载PDF
毛泽东对“干群关系”的认识与“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被引量:6
6
作者 董一冰 田克勤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5-28,共4页
毛泽东对“干群关系”的错误解读是“文化大革命”发生的诱因之一。建立和谐“干群关系”的理想社会,成为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观动因之一;毛泽东错误地定性官僚主义并予以打倒,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一般群众的平均主义思想,为“... 毛泽东对“干群关系”的错误解读是“文化大革命”发生的诱因之一。建立和谐“干群关系”的理想社会,成为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观动因之一;毛泽东错误地定性官僚主义并予以打倒,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一般群众的平均主义思想,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毛泽东改善“干群关系”的某些措施成为“文化大革命”的预演和实践基础。认真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群关系” 文化大革命 理想社会 官僚主义
下载PDF
“文化大革命”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五题 被引量:12
7
作者 郑谦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3-58,共16页
对"文化大革命"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研究中,有几个问题一直存在各种争议。例如:当时的下放与"文化大革命"的整体关系如何?下放的主要动因是政治的还是经济的?下放的理论根据何在?"青春无悔"还是岁... 对"文化大革命"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研究中,有几个问题一直存在各种争议。例如:当时的下放与"文化大革命"的整体关系如何?下放的主要动因是政治的还是经济的?下放的理论根据何在?"青春无悔"还是岁月蹉跎?知识青年下放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影响,等等。本文试图对此进行一些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 文化大革命 理论根据 社会转型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曲折命运和经验教训 被引量:18
8
作者 沈传宝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33,共8页
"文化大革命"是在捍卫马克思主义纯洁性的初衷下发动的,作为其指导思想的"继续革命"理论,被宣传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而实际上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理解和具有经验主义特征... "文化大革命"是在捍卫马克思主义纯洁性的初衷下发动的,作为其指导思想的"继续革命"理论,被宣传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而实际上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理解和具有经验主义特征的空想社会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既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不符合中国国情,更与时代发展的潮流背道而驰。这一时期,尽管在总体上、在指导思想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严重倒退,但是也有大批党员干部和群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原则,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努力。所有这一切,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续飞跃,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经验教训,作了各种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文化大革命 经验教训
下载PDF
“人民”的话语实践——关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人民”内涵流变的法理学反思 被引量:2
9
作者 付子堂 任懿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64,共5页
"人民"一词在东西方语境中早已有之。西方语境下的"人民"话语,与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实践密不可分,原本就具有公民、个人、国民的法律内涵。在古汉语中,"人民"原为民氓,指的是与君、臣相对而存在的平民大众... "人民"一词在东西方语境中早已有之。西方语境下的"人民"话语,与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实践密不可分,原本就具有公民、个人、国民的法律内涵。在古汉语中,"人民"原为民氓,指的是与君、臣相对而存在的平民大众。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后,汉语中的"人民"才具备了现代法律话语的意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精英们希望通过运用民族传统思想和价值来丰富马克思主义,通过"人民—群众"路线以克服当时中国所面临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所以在"七五宪法"中将"人民"作为一个绝对的整体、一个完全的意识形态称谓,尝试通过人民权威在实践中的确立,以确认"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正当性。但是,正是因为这种在法律领域内将人民与敌人对举、人民与整体相连的实践,使得法律语境中的"人民"脱离了个人、家庭和种族的基础,导致了法律与人民性的背离。同时,作为绝对整体的"人民"在法律中的地位不断被神化,使得法律的权威难以树立,规则秩序失效,权力不断膨胀,而作为个体的人民的基本权利也就不能得到充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七五宪法”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个人(个体)权利
下载PDF
"文化大革命"成因的法制因素探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安增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1-36,共6页
"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出现削弱与滑坡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滑坡与"左"倾阶级斗争理论及实践形成恶性循环;社会主义法制不健全导致个人专断和人治现象的... "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出现削弱与滑坡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滑坡与"左"倾阶级斗争理论及实践形成恶性循环;社会主义法制不健全导致个人专断和人治现象的产生;党员干部法制意识淡漠则是"文化大革命"爆发的社会基础。对此加以客观的分析并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将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 法制因素 政治文明 社会主义 成因 党员干部 法制意识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对“文化大革命”几个问题的认识(上) 被引量:8
11
作者 郑惠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7-42,共6页
乔木同志在负责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在审定《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时,都对“文化大革命”发表过许多重要的意见。这些见解的基本方面虽然已经吸收在上述文件和著作中了,有些是以文章、讲话的形式发表在... 乔木同志在负责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在审定《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时,都对“文化大革命”发表过许多重要的意见。这些见解的基本方面虽然已经吸收在上述文件和著作中了,有些是以文章、讲话的形式发表在《胡乔木文集》第二卷中,但是也还有大量珍贵的内容没有披露出来。本文只是就乔木同志对“文化大革命”的几个问题的论述作一些介绍,希望他留下的这些很有价值的思想遗产能够为广大党史工作者所了解,使我们在“文化大革命”历史的研究中得到教益。下面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 社会主义 邓小平 毛泽东 阶级斗争扩大化 历史决议 几个问题 中国共产 胡乔木 “文革”前十年
下载PDF
再论“文化大革命”起因 被引量:8
12
作者 金春明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62-73,共12页
"文化大革命"是中外罕见的长时间、大规模的特殊的政治活动。其发生原因错综复杂。既有特定时代的大气候,又是国内外、党内外诸多矛盾的蕴聚和总爆发。没有毛泽东的错误决策,不可能有"文化大革命"。但如果没有长期... "文化大革命"是中外罕见的长时间、大规模的特殊的政治活动。其发生原因错综复杂。既有特定时代的大气候,又是国内外、党内外诸多矛盾的蕴聚和总爆发。没有毛泽东的错误决策,不可能有"文化大革命"。但如果没有长期封建主义的浓重遗留和政治体制中的严重弊端,"文化大革命"也是有可能避免的。因此,我们要用辩证的方法,客观地多方面地分析认识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 党内 政治体制 封建主义 政治活动 毛泽东 特定 中外 错误 弊端
下载PDF
“两个文革说”与“文化大革命”的定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金春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1-67,共7页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 共产党的领导 毛泽东思想 文革 政治运动 中国共产 造反派 社会主义中国 权力斗争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
下载PDF
中苏论战与“文化大革命”理论的形成 被引量:8
14
作者 虞文清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3期180-183,191,共5页
“文化大革命”之所以发生 ,最主要的原因是 195 7年以后党内出现一种“左”倾思潮。促使这种“左”倾思潮发展到系统化与理论化的动因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国内阶级斗争的错误实践 ,二是“中苏论战”的进行。两者互相影响 ,互相促进 ,互... “文化大革命”之所以发生 ,最主要的原因是 195 7年以后党内出现一种“左”倾思潮。促使这种“左”倾思潮发展到系统化与理论化的动因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国内阶级斗争的错误实践 ,二是“中苏论战”的进行。两者互相影响 ,互相促进 ,互为因果 ,促使“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形成 ,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理论 “中苏论战” 共产主义运动 无产阶级专政 商品经济
下载PDF
评“文化大革命”前的两次教育革命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凤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9-73,共5页
关键词 教育革命 阶级斗争 文化大革命 半工半读教育 毛泽东 思想教育 全日制学校 无产阶级 教育与生产劳动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下载PDF
“文化大革命”前高校历史系的青老教师矛盾分析——兼论“文化大革命”的社会根源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元周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62,共10页
“文化大革命”是自上而下发动的,但从运动本身来说最先是从校园内被发动起来的,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此前校园内各种矛盾日益激化的产物。“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的高等学校内,人与人之间关系普遍紧张,而在教师中以青老矛盾最为突出,从而... “文化大革命”是自上而下发动的,但从运动本身来说最先是从校园内被发动起来的,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此前校园内各种矛盾日益激化的产物。“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的高等学校内,人与人之间关系普遍紧张,而在教师中以青老矛盾最为突出,从而使一部分青年教师成为“文化大革命”的积极分子。本文以“文化大革命”爆发前高校历史系为主要考察对象,以“文革小报”为主要资料,分析高校历史系教师内部青老矛盾的产生与激化过程,从而从一个角度来探讨“文化大革命”的社会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 历史系 青老教师矛盾 社会根源
下载PDF
毛泽东晚年对“三大主义”的认识偏差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被引量:5
17
作者 叶昌友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73,共5页
极力主张在中国消灭资本主义、避免资本主义复辟以及反对和防止修正主义并力求实现“一大二公三纯”的社会主义,是毛泽东晚年基于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三大主义”严重认识偏差所致力追求的目标,而这些认识的偏差和这个目标... 极力主张在中国消灭资本主义、避免资本主义复辟以及反对和防止修正主义并力求实现“一大二公三纯”的社会主义,是毛泽东晚年基于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三大主义”严重认识偏差所致力追求的目标,而这些认识的偏差和这个目标的追求,正是他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我们今天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修正主义 文化大革命
下载PDF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始诱因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丽丽 杜兵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3-14,68,共3页
“文化大革命”发生有着深刻复杂的多重原因。学术界关于“文革”发生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深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苏共二十大和波匈事件的发生、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的提出、国内不安定因素和部分右派分子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疯狂进... “文化大革命”发生有着深刻复杂的多重原因。学术界关于“文革”发生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深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苏共二十大和波匈事件的发生、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的提出、国内不安定因素和部分右派分子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疯狂进攻都是促使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始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文化大革命 原始诱因
下载PDF
二十年后对“文化大革命”的再思考──从《“文化大革命”简史》谈起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化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8-85,共8页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 交互作用 再思考 反对官僚主义 群众运动 社会主义 反官僚主义 彻底否定 基本特征
下载PDF
毛泽东在文化问题上的认识偏差与“文化大革命”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江新 姜迎春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4,共4页
毛泽东晚年在文化问题上的认识偏差是其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重要原因,这种偏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混淆了文化领域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文化争论中普遍运用无限上纲的方法以及对文化战线的总体认识存在明显偏差。深刻把握... 毛泽东晚年在文化问题上的认识偏差是其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重要原因,这种偏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混淆了文化领域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文化争论中普遍运用无限上纲的方法以及对文化战线的总体认识存在明显偏差。深刻把握毛泽东晚年在文化问题上的认识偏差与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相互关系,对于全面把握毛泽东思想,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文化 文化大革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