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8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本主义现实主义》:马克·费舍的文化批评选题指南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琰娇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4年第6期18-26,共9页
《资本主义现实主义》出版之后,意外地获得了巨大成功,马克·费舍也由此成为文化批评的又一个代表性人物。但费舍的成功与其梗图的流行又包含着被“误读”的阴影,这也彰显了当前时代的核心文化逻辑:二创才是作品,原作只是素材。尽... 《资本主义现实主义》出版之后,意外地获得了巨大成功,马克·费舍也由此成为文化批评的又一个代表性人物。但费舍的成功与其梗图的流行又包含着被“误读”的阴影,这也彰显了当前时代的核心文化逻辑:二创才是作品,原作只是素材。尽管费舍在书中明确解释了资本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概念,也提出了应对困境的相应策略,但这本书并不是框架清晰的资本主义批判论纲,更适合被看作来自费舍的文化批评选题指南。在费舍看来,只有从无数微小的此刻出发,才能面对沉重的未来,而他将始终在K-PUNK等待着与我们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费舍 资本主义现实主义 文化批评
下载PDF
文化批评与叙事文化学故事类型研究
2
作者 宁稼雨 《文学与文化》 CSSCI 2024年第2期24-36,共13页
本文力图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总结探讨中国叙事文化学故事类型文化批评的研究价值与学理依据。其中包括关于文化批评与故事类型关联的认识,对于故事类型文化批评特殊性的思考,对于文化批评所据文献材料的划分与内在关联梳理,对于故... 本文力图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总结探讨中国叙事文化学故事类型文化批评的研究价值与学理依据。其中包括关于文化批评与故事类型关联的认识,对于故事类型文化批评特殊性的思考,对于文化批评所据文献材料的划分与内在关联梳理,对于故事类型文化批评的蓝图构想等,希望为故事类型文化批评向纵深和科学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批评 叙事文化 故事类型
下载PDF
美国非裔诗歌文化批评的新路径:论《黑色维纳斯的诗艺人生与世界观照:丽塔·达夫研究》
3
作者 朱小琳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3期109-112,共4页
《黑色维纳斯的诗艺人生与世界观照:丽塔·达夫研究》是美国非裔文学研究学者王卓教授对黑人桂冠诗人丽塔·达夫的诗歌的文化批评视阈下的研究阐释。该书系统性地研究了这位重要的非裔诗人的诗歌创作成就,在国内学术研究界首次... 《黑色维纳斯的诗艺人生与世界观照:丽塔·达夫研究》是美国非裔文学研究学者王卓教授对黑人桂冠诗人丽塔·达夫的诗歌的文化批评视阈下的研究阐释。该书系统性地研究了这位重要的非裔诗人的诗歌创作成就,在国内学术研究界首次提出了具有高度典型性的丽塔·达夫创作范式,突破了非裔文学研究的性别批评与族裔批评维度,并由此回溯美国诗歌发展史及其对达夫创作的多源影响,在丽塔·达夫研究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该书的出版在美国非裔诗歌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将引发学术界在美国非裔文学研究路径上更深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非裔诗歌 文化批评 丽塔·达夫
下载PDF
精神分析、身份探究与人的解放:法农文化批评的三重面相
4
作者 张秦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7,共9页
法农是文化批评的重要开创者。他围绕殖民压迫、民族独立和文化解放等核心问题建构了其文化批评的理论体系。社会精神分析、文化身份研究和人的解放问题探究是这一体系的三个重要维度。在社会精神分析中,他将对殖民压迫下的种族心理创... 法农是文化批评的重要开创者。他围绕殖民压迫、民族独立和文化解放等核心问题建构了其文化批评的理论体系。社会精神分析、文化身份研究和人的解放问题探究是这一体系的三个重要维度。在社会精神分析中,他将对殖民压迫下的种族心理创伤的剖析转向对政治、历史、文化和语言支配的文化批判层次,将西方现代以来以个体发生学为基础的精神分析提升为一种社会学的精神分析,既夯实了文化批评的微观分析,也拓宽了精神分析的宏观视野。在文化身份研究中,他围绕文化身份焦虑、文化身份认同和文化身份重构三个关联性问题批判性地建构了其文化身份理论。在人的解放问题探究中,他围绕殖民压迫与文化压迫、文化生存与民族解放、民族文化与民族意识、文化解放与人的解放四对关系问题建立起其解放理论,为文化批评植入全新的“解放”维度。法农的文化批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关于殖民文化的“发声”、“洗眼”和“治病”,贯穿其文化批评实践之始终的则是永不妥协的批判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农 殖民文化 精神分析 文化身份 文化批评 批判精神
下载PDF
传统音乐流量传播的文化批评与追问——以流行歌曲《罗刹海市》出圈现象为例
5
作者 郭克俭 邱正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4-22,29,共10页
歌手刀郎创作并演唱的歌曲《罗刹海市》,通过对传统曲牌的经典传承、在伴奏配器上的创新演绎,完美将传统二人转靠山调曲牌与新时代音乐审美融合,并在语言表达上以民间话语体系为基础,形成“时尚回归”的新面貌;在音乐风格上,以浓郁的地... 歌手刀郎创作并演唱的歌曲《罗刹海市》,通过对传统曲牌的经典传承、在伴奏配器上的创新演绎,完美将传统二人转靠山调曲牌与新时代音乐审美融合,并在语言表达上以民间话语体系为基础,形成“时尚回归”的新面貌;在音乐风格上,以浓郁的地域特色、趣味的叙事表达和充足的想象空间为特征,以突出的“共情体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与此同时亦暴露出当代音乐传播中商品价值远高于艺术价值的倒挂现象,不利于大众音乐良性发展;但这种以传统音调为基本素材的当代流行歌曲创作新模式,不失为一种将民间音乐置于当代语境传承中焕发新声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刹海市》 靠山调 出圈现象 文化批评 学术追问
下载PDF
当代文化批评的困境与新审美主义的突围
6
作者 张金娟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1-67,共7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西方文艺理论界出现了回归审美的趋势,这种趋势在新审美主义中得到了集中体现。新审美主义既是对自古希腊时代便出现的诗哲之争的当代回应,也是对当代文化批评中工具主义和反审美思想的反思和纠偏。新审美主义针对艺术... 进入新世纪以来,西方文艺理论界出现了回归审美的趋势,这种趋势在新审美主义中得到了集中体现。新审美主义既是对自古希腊时代便出现的诗哲之争的当代回应,也是对当代文化批评中工具主义和反审美思想的反思和纠偏。新审美主义针对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功能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这些探讨推动了新审美主义在批评实践中对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进行细致的审视,并采取了一种“超级特写”和“他者阅读”的方法,对个体的审美经验给予了充分的关注。然而,新审美主义者并不追求构建一个宏大的美学体系,而是试图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发现新的审美观念和解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批评 新审美主义 审美特性
下载PDF
《作为主体的建构:纽约学派文化批评研究(1937—1952)》评介
7
作者 邹妮娜 《美育学刊》 2024年第3期I0009-I0009,共1页
纽约学派作为20世纪30至50年代美国知识阶层的“喉舌”和“良心”,以“独立左翼”的立场与思想参与美国文化批评实践中,与同时存在的美国新批评派、芝加哥学派等共同构建了多向度发展的现代美国文学批评体系。然而关于纽约学派的研究,... 纽约学派作为20世纪30至50年代美国知识阶层的“喉舌”和“良心”,以“独立左翼”的立场与思想参与美国文化批评实践中,与同时存在的美国新批评派、芝加哥学派等共同构建了多向度发展的现代美国文学批评体系。然而关于纽约学派的研究,西方学术界更多关注其政治层面上的激进主义,较少从文学批评的维度对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察。中国学术界也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才开始关注到纽约学派批评家中的一些个体,对其文化批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一度停留在转述和点评上,初期未出现严谨综合的系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 纽约学派 批评实践 芝加哥学派 文学批评 知识阶层 文化批评理论 激进主义
下载PDF
全球化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化批评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宁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5-26,共2页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这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正面临着来自两个极致的全球化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我们所说的全球化理论主要是指这样一个事实,即全...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这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正面临着来自两个极致的全球化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我们所说的全球化理论主要是指这样一个事实,即全球化用于经济领域,使我们每一个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批评 全球化理论 中国当代文化 文化全球化 人文批评 文学理论批评 经济全球化 文学批评 “失语症” 文化批评理论
下载PDF
当代文化批评与公共话语空间的拓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德明 《浙江学刊》 CSSCI 2002年第1期213-218,共6页
本文系统地考察了当代西方文化批评的源流和社会功能 ,认为西方文化批评与近代资本主义同源共生 ,并顺应现代和后现代状况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自己的存在形态和探索主题。其主要目标是在主流话语与非主流话语之间建立起一种对话关系 ,以使... 本文系统地考察了当代西方文化批评的源流和社会功能 ,认为西方文化批评与近代资本主义同源共生 ,并顺应现代和后现代状况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自己的存在形态和探索主题。其主要目标是在主流话语与非主流话语之间建立起一种对话关系 ,以使各种社会能量的流动得以通畅 ,各个社会利益集团之间的对立和紧张得以缓解或消除。本文还联系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对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批评流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批评 公共话语空间 对话性 文化多元主义 社会利益集团 中国特色 文化批评流派
下载PDF
“后文化批评”:经济理性时代的“文化”实践
10
作者 张大为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4,共6页
当代中国的文化理论和文化批评的可能性,正在由于大幅度膨胀的经济理性和经济思维所造成的文化思维的平浅化效应,而面临沦落为"客观性"、"自主性"和"审美化"的文化世界的理论装潢的境地。因此,一种"... 当代中国的文化理论和文化批评的可能性,正在由于大幅度膨胀的经济理性和经济思维所造成的文化思维的平浅化效应,而面临沦落为"客观性"、"自主性"和"审美化"的文化世界的理论装潢的境地。因此,一种"后文化批评"的可能性在于,拒绝已经被"客观化"、"审美化"和物化的文化价值实体和文化定义,重返现实的意志性力量和文化主体性的内部:"后文化批评"作为一个历史性的中介过程,并不完全是纯理智的思辨程序,它同样是来自文化意志和文化决断的实践性力量;它不仅是"批评"和"批判"的消极性思维,同时也必须是肯定性的意志。所以"后文化批评"坚持一种被现实的主体性意志所贯穿、覆盖的关于"文化"的伦理性和政治性定义,在文化意志的现实冲突中,在文化政治和文化战争的对于"文化"的争夺中,重新规定"文化"的定义和文化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批评 文化批评 经济理性 文化意志 文化实践
下载PDF
翻译研究与文化批评 被引量:5
11
作者 吕俊 侯向群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2-126,共5页
讨论了翻译研究中的文化批评问题,指出了在解构主义译学范式中所谓文化转向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在于拆解了翻译概念,以文化研究取代语言研究,其次是以环境批评代替了本体批评。翻译研究中的文化批评必须是从文本内部入手,并认为文化的底... 讨论了翻译研究中的文化批评问题,指出了在解构主义译学范式中所谓文化转向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在于拆解了翻译概念,以文化研究取代语言研究,其次是以环境批评代替了本体批评。翻译研究中的文化批评必须是从文本内部入手,并认为文化的底层结构是价值结构,文化的多样性是价值多元性的表现,因此文化批评应对异文化表示尊重和宽容,反对批评中的普遍主义和相对主义,而应采取对话和交流的方式达到互鉴、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文化批评 价值多元性
下载PDF
文化热中的思考与探究——关于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的讨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景尧 杨剑龙 +10 位作者 李平 田鹰 张景兰 李新德 筱嘉 张春丽 刘振宁 张宁 刘广涛 王晓芳 郭海荣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34-39,共6页
中国的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自 2 0世纪 90年代勃然兴起 ,并在世纪之交形成热潮 ,至今未见衰减 ,且大有遮蔽“一切”之势 ,似乎形成了一种文化的“狂欢”。这种现象的出现 ,给我们提供了诸多的话题与成果 ,也带来不少的困惑与争辩。在当... 中国的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自 2 0世纪 90年代勃然兴起 ,并在世纪之交形成热潮 ,至今未见衰减 ,且大有遮蔽“一切”之势 ,似乎形成了一种文化的“狂欢”。这种现象的出现 ,给我们提供了诸多的话题与成果 ,也带来不少的困惑与争辩。在当前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持续升温的情形下 ,既需要更加冷静的思索与研究 ,也需要更多的参与和杂声 ,以从深广两面来开掘题旨 ,拓展视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一批博士生最近就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概念的界定及基本精神和共同原则 ,在中国形成热点的原因及西方背景 ,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 ,对大众文化的关注与对精典文学性的坚守 ,文学与文化的相互观照 ,比较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研究中的文化视野 ,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的方法与态度及对其在中国的合法性、斗争性、深入程度 ,乃至成为新的话语“霸权”可能的担忧等问题 ,与他们的导师展开了一次热烈的对话和讨论 ,其议题集中而范围广泛 ,视角不一 ,观点互有交叉和分歧 ,有些问题也谈得比较深入。本刊特予发表 ,以期为当前的“文化热”提供一些必要的启发、反省、思考和新的话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文化批评 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 中国文学 研究方法
下载PDF
当代美国华裔女性自传体小说与文化批评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志芳 郭静怡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2-144,共3页
基于当代多元文化共存的大背景,从文化批评视域下的"他者"、"亚文化"与"身份"三个维度来观照美国华裔女性自传体小说,会真实性地展现华裔女性身处的性别、族裔、人种、地理、国别和文化等多重"他者&... 基于当代多元文化共存的大背景,从文化批评视域下的"他者"、"亚文化"与"身份"三个维度来观照美国华裔女性自传体小说,会真实性地展现华裔女性身处的性别、族裔、人种、地理、国别和文化等多重"他者"际遇的复杂性,以及华裔女性如何在多重夹缝中拓展身份建构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 女性自传体小说 文化批评
下载PDF
论鲁迅小说的“文化批评”特质及美学创新——以《呐喊》、《彷徨》为中心的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海云 殷国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42-147,共6页
"文化批评"是鲁迅作品的重要艺术特色,也是鲁迅小说的重要艺术特点及美学创新。即他的小说并不局限于对某些不合理的社会与现实生活现象作直接的单一的平面化的批评,而是力图以此为起点,对它背后所潜藏的更为隐秘的"社... "文化批评"是鲁迅作品的重要艺术特色,也是鲁迅小说的重要艺术特点及美学创新。即他的小说并不局限于对某些不合理的社会与现实生活现象作直接的单一的平面化的批评,而是力图以此为起点,对它背后所潜藏的更为隐秘的"社会—文化"结构进行艺术性的多层面的立体化的剖析、怀疑及反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鲁迅小说不仅秉承有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与20世纪现代派小说的美学特质,而且更进一步发展为拥有新质的"文化批评"小说。它的"新"则主要表现在对社会生活所作的整体性文化反思及批评上,这正是鲁迅小说具有长久艺术魅力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文化批评 艺术创新 整体性
下载PDF
仪式·娱乐·展演-对民族民间艺术舞台化呈现的文化批评 被引量:14
15
作者 朱凌飞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5,共4页
文化人类学把艺术看做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民族民间艺术则是我们理解、把握、研究民族文化的重要路径。在舞台化的展演中,民族民间艺术脱离了其原生境,原有的审美愉悦、宗教情感、文化想象在市场经济和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发生变迁,在激发... 文化人类学把艺术看做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民族民间艺术则是我们理解、把握、研究民族文化的重要路径。在舞台化的展演中,民族民间艺术脱离了其原生境,原有的审美愉悦、宗教情感、文化想象在市场经济和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发生变迁,在激发少数民族的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对其传承和保护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民间艺术 艺术过程 舞台展演 文化批评
下载PDF
重视审美文化研究 倡导审美文化批评——2006审美文化高峰论坛会议综述 被引量:2
16
作者 范周 陈曼冬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9-140,共2页
2006年11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中华美学学会联合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审美文化研究所承办的2006审美文化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此次论坛邀请到了国内近50名文艺学、美学的著名学者,共同探讨审美文化研究以... 2006年11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中华美学学会联合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审美文化研究所承办的2006审美文化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此次论坛邀请到了国内近50名文艺学、美学的著名学者,共同探讨审美文化研究以及美学的当代生存等问题,并进行了全方位、多维度的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文化研究 高峰论坛 文化批评 中国 中华美学 著名学者
下载PDF
文化批评:为何与何为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晓路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13,共6页
本文论述了文化批评兴起的缘由。作者提出,文化批评是都市社会和都市文化兴起的产物,全球化语境下的社会发展模式的复制也成为其蔓延的土壤。文化批评的当代发展是从社会文化角度出发,针对传统文学研究方式所进行的修正和补充。其侧重... 本文论述了文化批评兴起的缘由。作者提出,文化批评是都市社会和都市文化兴起的产物,全球化语境下的社会发展模式的复制也成为其蔓延的土壤。文化批评的当代发展是从社会文化角度出发,针对传统文学研究方式所进行的修正和补充。其侧重点以文学文本和社会文化文本为主,注重文本的生产、传播、接受过程,将文本与文本环境、生产体制、以及由意识形态的支撑作为一种动态的关联方式,即采纳了平面、静态文本(纸质、文字符号为主的)和立体、动态文本(视觉、社会事件与现象等为主的)相结合的方式,从而颠覆了传统文本的中心地位,并扩展了依据传统文本的内部—外部基于社会文化的批评方式。但是文化批评在对精英主义的唾弃和批判,质疑文学、美学、文化等固有的考察方式的同时,将锋芒直接指向了背后的观念系统,这就使其内涵了直接或间接的政治意图。作者认为,在新一轮的西学理论资源的引介中,中国学界有必要依据中国问题进行必要的甄别,并从知识学的基础上提供理论生产的可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批评 社会 研究 范式
下载PDF
中国的形式批评与文化批评——赵毅衡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9
18
作者 罗义华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共4页
赵毅衡先生是海外汉学研究界的知名学者。赵先生早年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1 983年就读于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 ,1 988年获博士学位。 1 988年至今 ,任职于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终身聘讲席。他的主要中文著述有《远游的诗神》、... 赵毅衡先生是海外汉学研究界的知名学者。赵先生早年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1 983年就读于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 ,1 988年获博士学位。 1 988年至今 ,任职于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终身聘讲席。他的主要中文著述有《远游的诗神》、《新批评》、《符号学导论》、《苦恼的叙述者》、《比较叙述学导论》、《必要的孤独 :形式文化学论集》、《窥者之辩》、《建立一种现代禅剧 :高行健与中国实验戏剧》、《礼教下延之后 :中国文化批判诸问题》、《对岸的诱惑》等 ,另创作有中篇小说《居士林的阿辽沙》、长篇小说《沙漠与沙》、散文集《西出阳关》和《豌豆三笑》、短篇小说集《妓与侠》等。赵先生主要的英文著作有 :TheUneasyNarra tor:ChineseFictionfromtheTraditionaltotheModern ,OxfordUniversityPress,1 995;“Post-IsmsandChineseNewConservatism” ,NewLiteratureHistory ,Summer 1 997;TheLostBoat:Avant GardeFictionfromChina ,TheWellsweepPress ,1 995;TowardsaModernZenTheatre,SoasPublications ,2 0 0 1。 2 0 0 4年 5月 ,本刊记者特别邀请到赵毅衡先生 ,就中国的形式批评和文化批评等相关问题作了访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毅衡 导论 形式批评 文化批评 批评 士林 短篇小说集 名学 居士 早年
下载PDF
在场的、动态的和本土的: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变迁中的“大众文化”,方法论的“文化理论”在场的“文化批评”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闳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共3页
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自20世纪末以来一直活跃于中国学术界和批评界,几成显学。但这个虽来自于域外、却具有本土针对性和适应性的理论或“学科”,似乎并没有如其外观显现的那样,获得预期的效果。一种批判反思性的理论,自身却成为批判... 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自20世纪末以来一直活跃于中国学术界和批评界,几成显学。但这个虽来自于域外、却具有本土针对性和适应性的理论或“学科”,似乎并没有如其外观显现的那样,获得预期的效果。一种批判反思性的理论,自身却成为批判反思的对象,这对理论本身并无坏处。这里刊登的这组笔谈便是这种反思的结果。文章先后涉及到了“大众文化”涵义在当代的变迁,及其如何成为人文学界不得不细加审视的知识难题;如何将文化理论和文化研究不是当作一门具体理论,而是视为类同方法论一样的开放系统,使大众文化的知识研究成为可能:文化批评如何通过现场的话语批判,来纠正日常的文化精神缺损,保持文化本身的创造性活力;文化研究的“中国学派”如何可能——包括文化研究本身的悖论以及中国文化研究“后发型”的机会及其丧失问题:本土大众文化的诸种态势,它的身体化、娱乐化、反智化的双面性以及“哄客社会”的应然和实然状态:如何坚持文化批评,同时又破除文化幻想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文化批评 大众文化 “中国学派” 文化想象
下载PDF
罗兰·巴特文学文化批评中的“神话学”方法 被引量:9
20
作者 郝永华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5-211,共7页
罗兰·巴特文学、文化批评中的"神话学"方法是结构主义符号学与意识形态批评的奇妙结合,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有助于分析文学、文化文本生产文化意义与意识形态观念的内在运作机制。作为一种方法论,巴特的"神话学&qu... 罗兰·巴特文学、文化批评中的"神话学"方法是结构主义符号学与意识形态批评的奇妙结合,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有助于分析文学、文化文本生产文化意义与意识形态观念的内在运作机制。作为一种方法论,巴特的"神话学"还具有自身的理论基础和理论假设,对当代文学、文化批评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兰·巴特 文学文化批评 “神话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