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9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文化遗产地茶文化景观基因农户感知差异研究——以潮州单丛茶文化系统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程佳欣 孙业红 常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60-1872,共13页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遗产,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文化景观特征鲜明,识别其文化景观基因有着积极的意义。以景观基因理论和地方理论为基础,以潮州单丛茶文化系统为例,识别潮州单丛茶文化景观基因;以农户为调研对象...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遗产,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文化景观特征鲜明,识别其文化景观基因有着积极的意义。以景观基因理论和地方理论为基础,以潮州单丛茶文化系统为例,识别潮州单丛茶文化景观基因;以农户为调研对象,探讨茶文化景观基因与农户感知的内在联系,挖掘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对茶文化景观基因演变的感知差异。结果表明:1)农户感知近十年茶园和村庄的生态环境、生活环境、茶种植工具和种植技术以及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高山茶种植区的农户对山地、茶园、村庄的环境变化感知更为强烈,低山茶种植区的农户对种植技术和知识的变化感知更为强烈;3)生计策略为单一种茶的农户对“山地、台地面积变化”等指标的感知更强烈;4)农户的茶叶总收入不同,对茶文化景观生态基因感知也存在差异。可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户提出增强其生计韧性的途径,促进农户生态保护和遗产传承意识的提升,为农业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潮州单丛茶文化系统 景观基因 生计资本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认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广东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为例
2
作者 李静怡 杨伦 闵庆文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18-2428,共11页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对遗产地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农业文化遗产认定后对遗产地的经济影响还未得到较为准确的刻画。文章以广东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为例,以潮安区和饶平县为研究区,从总量变化、产业发展的角度比较了...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对遗产地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农业文化遗产认定后对遗产地的经济影响还未得到较为准确的刻画。文章以广东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为例,以潮安区和饶平县为研究区,从总量变化、产业发展的角度比较了遗产地潮安区和对照地区饶平县在2010—2019年的经济增长情况,并采用中断时间序列(ITS)定量分析了遗产认定前后两地区的产业发展和经济总量增长的差异及其显著性。结果表明:1)广东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遗产地潮安区的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收入显著增加,茶产业规模逐渐扩大,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增长;2)农业文化遗产的认定有效带动了遗产地旅游资源开发,增强了单丛茶的品牌优势,推动了遗产地的茶旅融合,使地方得到了良好的政策支持,进而促进了遗产地的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区域经济发展 中断时间序列分析 茶旅融合 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
下载PDF
文化系统:“解结”民俗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影响、转化与发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邓李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1-104,共14页
渝西农村地区“解结”民俗原有“延生解结”和“阴解结”两种,如今大多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嵌入到临终仪式中。“解结”民俗中含纳众多历史典故,彰显丰富的孝道伦理文化和社会公德文化。仪式蕴含强烈持久的情感和动机,阐明了普遍的道德秩序... 渝西农村地区“解结”民俗原有“延生解结”和“阴解结”两种,如今大多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嵌入到临终仪式中。“解结”民俗中含纳众多历史典故,彰显丰富的孝道伦理文化和社会公德文化。仪式蕴含强烈持久的情感和动机,阐明了普遍的道德秩序,当其披上实在性气味的外衣以后,即成为文化系统的民间信俗。通过分析“解结”民俗的当下功用及影响,进一步探讨该民俗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可能性方式,以期更好地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结”民俗 文化系统 乡风文明建设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保护政策制定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ISM模型
4
作者 杨扬 谢锦龙 +1 位作者 张伟成 范水生 《台湾农业探索》 2023年第5期44-51,共8页
【目的/意义】为应对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在后申遗时代中遇到的威胁与挑战,创新遗产管理方式有助于提升遗产保护效果。【方法/过程】采用德尔菲法进行问卷函询选定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制定和优化的影响因素,并基于ISM模型... 【目的/意义】为应对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在后申遗时代中遇到的威胁与挑战,创新遗产管理方式有助于提升遗产保护效果。【方法/过程】采用德尔菲法进行问卷函询选定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制定和优化的影响因素,并基于ISM模型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梳理各个因素的层次结构关系,分析政策制定和优化的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和根本因素。【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科研队伍的质量、相关主体的经济需求、社会需求度是影响保护政策制定的基础;政策保护对象、多方利益协调机制、农户对遗产保护的认知度、生产技术对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保护政策制定起到辅助作用;政策内容、实施手段、实施人员是政策制定和优化的直接因素。根据研究结果,分别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创新农民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M模型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农业文化遗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记忆量表开发——以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为例
5
作者 梁晶璇 张孙博文 +2 位作者 王一佳 谢志锋 陈佑成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26-435,共10页
2016年以来,我国多项文件强调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根据农业文化遗产特有的文化属性,引入文化记忆的概念,探讨其文化记忆的构成维度,进而从各维度分析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有利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选取福建安溪铁观... 2016年以来,我国多项文件强调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根据农业文化遗产特有的文化属性,引入文化记忆的概念,探讨其文化记忆的构成维度,进而从各维度分析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有利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选取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作为研究案例,采用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探析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记忆结构维度。研究发现,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记忆是一个包含物态文化记忆、精神文化记忆、行为文化记忆、制度文化记忆、归属层文化记忆、相近层文化记忆、农业大文化记忆、时空维度文化记忆八个范畴的多维度结构,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记忆可以从以上八个维度予以测度。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记忆进行质性探索与量化验证,厘清其结构维度,构建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记忆量表,以期为相关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文化记忆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混合研究方法 量表开发
下载PDF
桐乡蚕桑文化系统遗产价值与保护策略探讨
6
作者 顾春梅 孙伟杰 +2 位作者 徐曜杰 黄盛怡 王斌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2132-2135,共4页
桐乡是江南蚕文化的发祥地,蚕桑产业延续数千年,蚕茧产量长期居于浙江省前列,悠久的蚕桑历史同时孕育了双庙渚蚕花水会、清明轧蚕花和桐乡蚕歌等丰富多彩的蚕桑文化。近年来,通过蚕桑生产、蚕桑文化和蚕桑资源多元化综合利用,桐乡蚕桑... 桐乡是江南蚕文化的发祥地,蚕桑产业延续数千年,蚕茧产量长期居于浙江省前列,悠久的蚕桑历史同时孕育了双庙渚蚕花水会、清明轧蚕花和桐乡蚕歌等丰富多彩的蚕桑文化。近年来,通过蚕桑生产、蚕桑文化和蚕桑资源多元化综合利用,桐乡蚕桑产业链不断拓宽延伸,以蚕桑为核心的农耕文化深度融入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本文在全面阐述桐乡蚕桑文化系统的特点、价值以及保护和发展该系统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从遗产保护的法规与制度建设、蚕桑文化挖掘、继承与发展、宣传交流、休闲农业及特色产品开发等方面提出了保护与发展的具体措施,以促进该农业文化遗产的更好保护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蚕桑文化系统 遗产价值 动态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跨媒介论证方法:数字人文视域下农业文化遗产赫哲族鱼文化系统保护案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嘉怡 《数据》 2023年第1期43-44,共2页
人文学科独特的知识生产方式和知识模型在数字时代得到新的发展,逐渐从分析性变为生产性事业,参与者在与数字人文项目互动的同时不断生产新的资料。当前,我国数字人文领域处在国家支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快速发展阶段,本文分析文化遗... 人文学科独特的知识生产方式和知识模型在数字时代得到新的发展,逐渐从分析性变为生产性事业,参与者在与数字人文项目互动的同时不断生产新的资料。当前,我国数字人文领域处在国家支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快速发展阶段,本文分析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与数字人文跨媒介论证方法的结合。研究认为,在开展此类项目时,需凭借经验构建的规范、方法指导项目成果的呈现方式,注重资料集展与论证设计在内的隐含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信息可视化 农业文化遗产 赫哲族鱼文化系统
下载PDF
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景观美学意象研究
8
作者 许琳昕 《福建茶叶》 2023年第9期93-95,共3页
本研究基于农业文化遗产的审美视角,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全球农业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和茶文化系统景观空间特征与美学意象进行探索,其“山地森林—梯田茶园—聚落—森林—茉莉湿地—河流”的竖向空间特征和遗产保护区、茉莉... 本研究基于农业文化遗产的审美视角,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全球农业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和茶文化系统景观空间特征与美学意象进行探索,其“山地森林—梯田茶园—聚落—森林—茉莉湿地—河流”的竖向空间特征和遗产保护区、茉莉花种植区、茶种植区、综合发展区等形成的多层次平面空间特征反映了古代福州人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传统生态智慧和“天人合一”的审美模式。基于生态、生产、聚落和文化四个方面,梳理了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景观的美学意象,并进一步结合建设生态文明、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的背景提出了乡土景观营建、艺术创作传播、文化品牌打造、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美学意象创造性转化应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农业文化遗产 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 农业文化景观 美学意象
下载PDF
地方认同视角下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认知及保护态度——以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为例 被引量:61
9
作者 任洪昌 林贤彪 +4 位作者 王纯 王维奇 闵庆文 张永勋 郑江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6806-6813,共8页
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认知态度影响其行为选择,并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人文地理学及环境心理学领域的地方认同理论,选择历史认同、现实认同、情感认同及行为认同4个维度变量,通过问卷调查,以福州居民对... 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认知态度影响其行为选择,并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人文地理学及环境心理学领域的地方认同理论,选择历史认同、现实认同、情感认同及行为认同4个维度变量,通过问卷调查,以福州居民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认知及保护态度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构建福州居民农业文化遗产认知及保护规律定量分析居民认知态度、保护行为与人口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福州居民对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的行为认同维度得分高于其他维度,且福州市民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外来居民;(2)受访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地方认同与其年龄、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及在福州居住时间长短的关系较为密切;(3)通过构建福州居民农业文化遗产认知及保护规律发现,福州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主要受其对该遗产项目认知态度的影响,与居民人口特征相关性较弱。拓展农业文化遗产领域的研究视角及方法,促进农业文化遗产地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认同 农业文化遗产 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 认知及保护
下载PDF
企业文化系统及其塑造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潘安成 胡汉辉 +1 位作者 张霞 马汉武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2004年第4期68-74,共7页
在心理契约与企业文化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以心理契约为基础,给出了企业文化的定义,较系统地研究了企业文化理论;构建了企业文化系统模型,从塑造的角度解析了其维度构成;并应用绩效报酬激励机制,提出建设企业强文化的方法.最后,运用案例... 在心理契约与企业文化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以心理契约为基础,给出了企业文化的定义,较系统地研究了企业文化理论;构建了企业文化系统模型,从塑造的角度解析了其维度构成;并应用绩效报酬激励机制,提出建设企业强文化的方法.最后,运用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契约 比较研究 企业文化系统 激励机制 文化塑造
下载PDF
中国太极拳健康文化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46
11
作者 郭志禹 姜娟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7-61,共5页
从构成要素、结构功能、技理与文化举隅等方面阐释了中国太极拳文化系统的3个子系统,即运动健身、运动健心和运动养生,每个子系统分别包含5个构成要素。认为:运动健身子系统主要适合青少年、中年人群;运动养生子系统主要适合老、弱、病... 从构成要素、结构功能、技理与文化举隅等方面阐释了中国太极拳文化系统的3个子系统,即运动健身、运动健心和运动养生,每个子系统分别包含5个构成要素。认为:运动健身子系统主要适合青少年、中年人群;运动养生子系统主要适合老、弱、病人群;运动健心子系统连接其他两个子系统。指出:运动健身子系统与运动养生子系统非截然割裂,只是适宜对象侧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太极拳 健康文化系统 运动健身 运动健心 运动养生
下载PDF
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系统自组织发展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国 孙庆祝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9-252,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专家访谈法,以系统论和自组织理论为依据,探讨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系统发展的自组织特性,分析其演进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演进形式。研究发现,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系统具备自组织演进的条件,其发展过程是一个自组织过...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专家访谈法,以系统论和自组织理论为依据,探讨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系统发展的自组织特性,分析其演进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演进形式。研究发现,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系统具备自组织演进的条件,其发展过程是一个自组织过程;奥林匹克运动文化子系统(奥林匹克运动参与国体育文化)之间的竞争与协同是其自组织发展的动力,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支配各子系统的序参量。最后,提出促进奥林匹克运动文化自组织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系统 自组织 动力机制
下载PDF
创新文化系统演进与结构研究——基于深圳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平聚 曾国屏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43,共4页
基于深圳创新文化系统案例,从历史和结构两个视角探讨了表现层面上资源与力量的获取和利用方式,进而深入核心层阐述起指导和决定作用的价值观、理想与信念,揭示其发展四阶段、八要素之间的阶段性与连续性,以及系统构成与要素间的交互作... 基于深圳创新文化系统案例,从历史和结构两个视角探讨了表现层面上资源与力量的获取和利用方式,进而深入核心层阐述起指导和决定作用的价值观、理想与信念,揭示其发展四阶段、八要素之间的阶段性与连续性,以及系统构成与要素间的交互作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文化系统 系统构成 系统要素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中传统知识的概念与保护——以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为例 被引量:25
14
作者 马楠 闵庆文 袁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1-779,共9页
传统知识不仅是地方社区内居民与自然环境长期适应中所积累的经验智慧,也是农业文化遗产的结构性存在,对遗产系统具有支持作用。因此,传统知识的传承保护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归纳分析当前相关国际公约及研究中... 传统知识不仅是地方社区内居民与自然环境长期适应中所积累的经验智慧,也是农业文化遗产的结构性存在,对遗产系统具有支持作用。因此,传统知识的传承保护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归纳分析当前相关国际公约及研究中对于传统知识的定义及内涵,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特征将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传统知识定义为"农业文化遗产内,居民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围绕农业所积累的与生计维持、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精神信仰维持等多个方面密切相关的知识、创新及实践",可分为生计维持类传统知识、生物多样性保护类传统知识、传统技艺类传统知识、文化类传统知识及自然资源管理类传统知识5类。文章通过梳理农业文化遗产与传统知识的相关关系,以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为例,结合遗产地实地情况,针对当前传统知识保护中所存在的实物载体遭到破坏、传承存在危机、受到旅游业冲击及保护措施相对低效等问题,提出加强保护意识、将传统知识保护纳入遗产系统保护规划、开展传统知识的调查编目、加强传承记录工作及充分利用现有制度对传统知识进行保护等措施,以期为农业文化遗产中传统知识的保护提供建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知识 传统知识保护 农业文化遗产 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下载PDF
论旅游地生态旅游文化系统之构建 被引量:5
15
作者 白凯 吴成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4-149,共6页
旅游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旅游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从系统论和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对生态旅游主、客体构成问题进行了重点的分析,认为生态旅游系统中主体构成包括生态旅游者、非生态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属地居民;客... 旅游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旅游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从系统论和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对生态旅游主、客体构成问题进行了重点的分析,认为生态旅游系统中主体构成包括生态旅游者、非生态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属地居民;客体构成包括生态旅游地的自然本底景观和旅游地的风景景观。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包含旅游景区生态和谐子系统(物质层次)和人对旅游地景观的心灵认知和感悟子系统(精神层次)的生态旅游文化系统,并指出该系统中存在的5种能量信息互动关系和关系介质-生态旅游体验。通过该研究的归总以期推进研究者和管理者对生态旅游文化构成的探讨,将学术界和非学术界对生态旅游的观点相互结合并促使生态旅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系统 多重互动 生态文化系统 旅游地
下载PDF
工程文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章豹 李才华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CSCD 2016年第1期73-83,共11页
工程作为塑造物质文明的造物现象和社会现象,它和文化也是息息相关的,现代工程活动更呈现出工程文化化的发展趋势。广义的工程文化是指工程组织在长期工程实践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育起来的、体现自身特色的、为组织全体成员所认同和共有... 工程作为塑造物质文明的造物现象和社会现象,它和文化也是息息相关的,现代工程活动更呈现出工程文化化的发展趋势。广义的工程文化是指工程组织在长期工程实践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育起来的、体现自身特色的、为组织全体成员所认同和共有的精神财富、活动方式以及蕴含于工程实体中的理念、风格、传统、技术、艺术等器物文化的总和。文章在分析工程文化概念的基础上,采用结构-功能分析方法,从系统论的视角分析了工程文化系统的五层次结构及其构成要素,即最外层是工程文化的环境层,而后是由表及里的四个渐进层次——工程文化的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并构建了工程文化系统的地球结构模型;同时探讨了工程文化系统的五大功能,包括导向引领功能、支撑调节功能、规范约束功能、激励凝聚功能和辐射传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文化系统 结构 功能 工程组织
下载PDF
文化景观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认知与保护研究——以云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为例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杨波 何露 闵庆文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5期110-116,共7页
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人地关系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形成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与世界遗产中农业类文化景观具有一定的共性和联系。文化景观所提供的物质与非物质统一、自然与人文互动的理论视角,为全面提升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研究提供... 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人地关系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形成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与世界遗产中农业类文化景观具有一定的共性和联系。文化景观所提供的物质与非物质统一、自然与人文互动的理论视角,为全面提升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基于两者共性和标准,构建了文化景观视角下农业文化遗产研究框架,即以遗产内涵和价值认知为基础,结合农业文化遗产与农业类文化景观的异同,从遗产特征、要素构成和价值解读等方面对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文化景观视角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策略。本文以云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为例,分析了遗产特征,从农业生产系统中茶农、茶树和古茶园的关系出发,明确遗产要素的构成与互动关系;从价值关联、价值领域、价值载体、价值认知多个层次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进行解读,提出自然类、生产类和文化类价值体系下古茶山生态环境状况、茶对当地人生计保障作用、茶文化与茶树栽培的关系等价值认知内容;并基于遗产特征、要素构成和价值体系,提出正确认知遗产价值和建立遗产保护体系的动态保护机制,以及保护自然要素完整性、传承与活化文化要素、发展生产要素、强化多学科研究支撑和推动茶文化遗产区域性保护等五项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 文化景观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云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下载PDF
城市边缘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综合评价——以四川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波 何露 闵庆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97-1404,共8页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路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综合评价是因地制宜地提出乡村发展路径的基础。位于城市边缘的传统农耕地区面临路径选择的困境,对这类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的测算...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路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综合评价是因地制宜地提出乡村发展路径的基础。位于城市边缘的传统农耕地区面临路径选择的困境,对这类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的测算和评价,可为地区经济发展、劳动力转移等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以地处成都市郊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四川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为例,对遗产地各镇(街道)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劳动强度指数等进行了定量测算和空间格局评价,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生产条件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遗产地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指数总体水平分别为4.03万元·人^-1和54.69%;12个农业镇(街道)之间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指数差异较大。2)各镇(街道)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指数空间格局上均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特征;其中,唐元镇农业劳动生产率最高(6.35万元·人^-1),郫筒街道最低(1.72万元·人^-1)。3)各镇(街道)农业劳动参与率与城镇化程度呈空间异质性,农业参与率总体上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其中,新民场镇劳动参与率最高(45.57%),红光镇最低(8.46%)。4)各农业生产条件因素中,单位农业产值能耗、单位农用地面积化肥施用量、人均农用地面积和农业劳动参与率的提高均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前两个因素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大于后两个因素。基于此,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农业发展应从空间差异化、生产现代化和产业多样化等方面着手,发挥城市边缘区在资本、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维持农地轮作模式,保障西北部各镇农业持续生产,加强东南部各镇基础设施和加工业建设。同时鼓励农民开展多种经营拓宽增收渠道,促进该地区的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生产率 劳动参与率 劳动强度指数 城镇化 城市边缘区 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下载PDF
水意象文化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德民 苏燕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33-36,共4页
水在地表、地下、空中以固体、液体、气体3种形态不断变换的方式循环往复,周行不已,这是水在自然状态下的运行模式;人类在混沌中诞生、在洪水中重生、在黄泉下安息的生命历程,是集体无意识在人类的意识深层残存的精神化石;这两种元素无... 水在地表、地下、空中以固体、液体、气体3种形态不断变换的方式循环往复,周行不已,这是水在自然状态下的运行模式;人类在混沌中诞生、在洪水中重生、在黄泉下安息的生命历程,是集体无意识在人类的意识深层残存的精神化石;这两种元素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家对水的理解与表达,他们往往通过象征的形式将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寄寓在水意象中。耐人寻味的是,水意象的这种象征意义往往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个体,而是一个意义完整的系统,而这个系统的原型恰恰是水在自然状态下的运行模式和人类对水心理体验的深层记忆。因此,水就有了3个彼此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系统:固体—液体—气体,构成水在自然状态下的循环系统;混沌—洪水—黄泉,构成水在意识领域里的神话系统;初生—再生—长生,构成水在文学艺术中的象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意象 文化系统 建构
下载PDF
福州茉莉花茶文化系统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赖格英 邓名明 +1 位作者 马云梦 赖怡恬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39-1248,共10页
作为传统农业生产系统的农业文化遗产在传承与保护过程中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相结合,不仅能充分发挥农业文化遗产诸多功能中的生产功能,而且还能在结合过程中实现传承与保护优秀农耕文化的作用,促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然而... 作为传统农业生产系统的农业文化遗产在传承与保护过程中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相结合,不仅能充分发挥农业文化遗产诸多功能中的生产功能,而且还能在结合过程中实现传承与保护优秀农耕文化的作用,促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定量分析农业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和提取影响耦合因素方面的研究不多。该研究选取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多层次的农业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2008—2020年茶文化系统与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程度、耦合影响因素,以期通过评估遗产系统在入选前及入选后经过多年保护与发展的状况,为后续的优化策略和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在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层面,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作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整体发展情况较好,呈持续上升趋势;(2)在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分析层面,茶文化系统与旅游产业处于高耦合水平,但存在低程度的波动;(3)在测算影响两者耦合发展的驱动因素和障碍因素分析层面,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影响因素的关联度普遍大于0.6,表明耦合关联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旅游产业 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 耦合协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